☆452.第492章巡守
關燈
小
中
大
第492章 巡守
論欽陵從吐谷渾戰敗之後,吐谷渾王在唐軍的幫助下,收覆了吐谷渾的失地。
並通過唐朝的關系,向吐蕃要當初出賣吐谷渾的罪臣,吐蕃讚普欣然接受,並派人將吐谷渾的罪臣和家人送到吐谷渾王的面前。
吐蕃讚普還向唐朝派出使臣,表示吐蕃對唐朝的友好。
出於種種考慮,李承乾最後還是決定留著吐蕃,但要求吐蕃來中原,親自向李承乾認罪,並獻上降表,從此納貢稱臣。
於是吐蕃讚普芒松芒讚派出使臣前往大唐長安參拜大唐的皇帝,並獻上寶物和降表,表示吐蕃願意向大唐稱臣。
長安,大明宮。
皇帝李承乾和太子李厥行走在大明宮的長廊上。
“待朕見過吐蕃的使臣之後,朕打算去巡視一番我大唐的萬裏江山,你身為太子,便留在長安監國。”
“你自成為太子以來,還從未監過一次國,這次是你成為太子以來的第一次監國。”
“凡事要多思多想,多聽聽臣子們的意見,一件事情應該怎麽做,你要有自己的判斷。”李承乾說道。
自登基以來,他便很少離開過皇宮,更不要說去更遠的地方,是時候出去走走,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一下各地的民情。
“是,父皇,兒臣定不會辜負父皇的期望。”李厥說道。
“你不能辜負的是這天下,這萬民,這才是你一個儲君應該做的事情。”李承乾道。
“兒臣記住了!”李厥說道。
“父皇,兒臣聽說朝中大臣……”
“朝中大臣怎麽了?你聽說了什麽?”李承乾疑惑的問道。
“兒臣聽說朝中大臣都在背後議論父皇巡邊。”李厥說道。
李承乾更加疑惑,他去巡視自己的領土怎麽了?去親自了解下各地的民情怎麽了?這有什麽好在背後議論,為什麽不在當面提出來。
“他們都在背後議論了什麽?你聽到什麽盡管說出來。”李承乾說道。
“是,父皇!”於是,李厥便將他聽到的小道消息一五一十的告訴李承乾。
“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李承乾說道。
“兒臣告退!”李厥叉手行禮道。
望著太子離去的背影,李承乾心有怒意,身為皇帝外出巡視,體察民情,本就是一個君王應該做的事情。
讓他憤怒的事情不是大臣的議論,即便是有人反對他離開長安,出外巡視,大可當面提出來。
真正讓他憤怒的不是大臣議論的內容,而是他們在背後議論,上朝的時候,這幫大臣一個字不說,退了朝之後,卻傳的沸沸揚揚。
他們把朕這個皇帝當成了什麽?一個聽不進忠言逆耳的昏君?還是他們有什麽不願被朕知道,想要掩蓋什麽?
他們把皇帝當成什麽?或者他們覺得,什麽應該讓皇帝聽,什麽又不該讓皇帝知道。
李承乾眉頭一皺,一甩衣袖,雙手背在身後,朝紫宸殿緩步而去。
次日早朝,大臣們在宣政殿內向皇帝匯報工作,以及接下的工作計劃等等,依舊沒有提及皇帝出巡的事情。
“朕欲巡視涼州,卻聽聞在背後議論者眾多,自古帝王,沒有不巡視守護江山社稷,所以朕才決定離開長安,去巡視邊遠地區的情況。”
“你們要是真的覺得有什麽不妥,為什麽不當面說出來,卻要在退了朝之後,躲在背後亂嚼舌根子。”
“難道在你們心中,朕難道就是一個聽不得一點忠言逆耳的昏君不成,還是說你們心裏有鬼,怕朕離開長安,看到不該看的東西,你們懼怕朕知道的東西。”李承乾質問道。
要是真的如同他猜想的那樣,這幫家夥都該死。
眾大臣噤若寒蟬,自宰相以下,沒有人敢和皇帝對視,皆是低下頭顱,心中慌亂。
“怎麽?你們都不說話了嗎?難不成真的被朕不幸言中,你們不想讓朕看到事實。”李承乾見到他們一言不發,更加的惱怒。
“陛下!”此時,大理寺寺正來公敏出列,手持玉笏行禮。
“朕記得你好像是大理寺寺正來公敏吧!”李承乾問道。
“正是微臣。”來公敏道。
“你站出來,是要說什麽嗎?想說什麽便說,哪怕是說錯了,朕也不會怪你,你比他們強多了。”
“在這大殿之上,自宰相而下,唯獨你敢站出來說話,朕要聽你說實話。”李承乾指著文武百官道。
他很氣憤且欣慰,氣憤朝廷每年花這麽多錢,養了這麽多官員,卻都只會在背後議論他人。
欣慰的是在這些人當中,還有這麽一個人敢站出來發言。
“陛下!巡視守護江山社稷雖然是帝王的常事,但是半島剛剛平定,還有很多反抗的殘餘勢力,西邊經略,雖然戰事已經平息,卻依舊不得安寧。”
“隴右戶口雕弊,陛下的車駕儀仗鑾輿所至,供億百端,誠為未易。外面確實有些竊竊私語的非議,但陛下的詔令已經發出,所以群臣不敢在陛下面前陳論耳。”來公敏說道。
“你說的不錯!但這不是你們不說卻在背後非議的理由,朕外出巡視,是為了去邊關撫慰為大唐盡忠職守的將士們,而不是去游玩。”李承乾道。
“陛下!自去年以來,京師等地出現饑荒,此時陛下理應留在宮中,坐鎮長安才是,邊患還尚未平息,陛下確實不適合離開長安出外巡邊。”來公敏說道。
“今日便到這裏吧!退朝!”李承乾道。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跪伏在地,恭送李承乾先離開宣政殿。
回去之後不久,李承乾便下詔,不在去巡邊,同時,擢升來公敏為黃門侍郎。
吐蕃使臣來到長安,李承乾在宣政殿接見他們,吐蕃使臣向大唐皇帝呈遞了吐蕃讚普的降表,並向大唐稱臣納貢。
李承乾同意了吐蕃向大唐稱臣,同時要求讚普能夠將他的兒子送到長安來學習知識,而且,還要求論欽陵能夠來長安生活。
吐蕃使臣表示送他們的王子來長安學習不是問題,至於論欽陵的事情,他還需要回去向讚普請示,他做不了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論欽陵從吐谷渾戰敗之後,吐谷渾王在唐軍的幫助下,收覆了吐谷渾的失地。
並通過唐朝的關系,向吐蕃要當初出賣吐谷渾的罪臣,吐蕃讚普欣然接受,並派人將吐谷渾的罪臣和家人送到吐谷渾王的面前。
吐蕃讚普還向唐朝派出使臣,表示吐蕃對唐朝的友好。
出於種種考慮,李承乾最後還是決定留著吐蕃,但要求吐蕃來中原,親自向李承乾認罪,並獻上降表,從此納貢稱臣。
於是吐蕃讚普芒松芒讚派出使臣前往大唐長安參拜大唐的皇帝,並獻上寶物和降表,表示吐蕃願意向大唐稱臣。
長安,大明宮。
皇帝李承乾和太子李厥行走在大明宮的長廊上。
“待朕見過吐蕃的使臣之後,朕打算去巡視一番我大唐的萬裏江山,你身為太子,便留在長安監國。”
“你自成為太子以來,還從未監過一次國,這次是你成為太子以來的第一次監國。”
“凡事要多思多想,多聽聽臣子們的意見,一件事情應該怎麽做,你要有自己的判斷。”李承乾說道。
自登基以來,他便很少離開過皇宮,更不要說去更遠的地方,是時候出去走走,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一下各地的民情。
“是,父皇,兒臣定不會辜負父皇的期望。”李厥說道。
“你不能辜負的是這天下,這萬民,這才是你一個儲君應該做的事情。”李承乾道。
“兒臣記住了!”李厥說道。
“父皇,兒臣聽說朝中大臣……”
“朝中大臣怎麽了?你聽說了什麽?”李承乾疑惑的問道。
“兒臣聽說朝中大臣都在背後議論父皇巡邊。”李厥說道。
李承乾更加疑惑,他去巡視自己的領土怎麽了?去親自了解下各地的民情怎麽了?這有什麽好在背後議論,為什麽不在當面提出來。
“他們都在背後議論了什麽?你聽到什麽盡管說出來。”李承乾說道。
“是,父皇!”於是,李厥便將他聽到的小道消息一五一十的告訴李承乾。
“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李承乾說道。
“兒臣告退!”李厥叉手行禮道。
望著太子離去的背影,李承乾心有怒意,身為皇帝外出巡視,體察民情,本就是一個君王應該做的事情。
讓他憤怒的事情不是大臣的議論,即便是有人反對他離開長安,出外巡視,大可當面提出來。
真正讓他憤怒的不是大臣議論的內容,而是他們在背後議論,上朝的時候,這幫大臣一個字不說,退了朝之後,卻傳的沸沸揚揚。
他們把朕這個皇帝當成了什麽?一個聽不進忠言逆耳的昏君?還是他們有什麽不願被朕知道,想要掩蓋什麽?
他們把皇帝當成什麽?或者他們覺得,什麽應該讓皇帝聽,什麽又不該讓皇帝知道。
李承乾眉頭一皺,一甩衣袖,雙手背在身後,朝紫宸殿緩步而去。
次日早朝,大臣們在宣政殿內向皇帝匯報工作,以及接下的工作計劃等等,依舊沒有提及皇帝出巡的事情。
“朕欲巡視涼州,卻聽聞在背後議論者眾多,自古帝王,沒有不巡視守護江山社稷,所以朕才決定離開長安,去巡視邊遠地區的情況。”
“你們要是真的覺得有什麽不妥,為什麽不當面說出來,卻要在退了朝之後,躲在背後亂嚼舌根子。”
“難道在你們心中,朕難道就是一個聽不得一點忠言逆耳的昏君不成,還是說你們心裏有鬼,怕朕離開長安,看到不該看的東西,你們懼怕朕知道的東西。”李承乾質問道。
要是真的如同他猜想的那樣,這幫家夥都該死。
眾大臣噤若寒蟬,自宰相以下,沒有人敢和皇帝對視,皆是低下頭顱,心中慌亂。
“怎麽?你們都不說話了嗎?難不成真的被朕不幸言中,你們不想讓朕看到事實。”李承乾見到他們一言不發,更加的惱怒。
“陛下!”此時,大理寺寺正來公敏出列,手持玉笏行禮。
“朕記得你好像是大理寺寺正來公敏吧!”李承乾問道。
“正是微臣。”來公敏道。
“你站出來,是要說什麽嗎?想說什麽便說,哪怕是說錯了,朕也不會怪你,你比他們強多了。”
“在這大殿之上,自宰相而下,唯獨你敢站出來說話,朕要聽你說實話。”李承乾指著文武百官道。
他很氣憤且欣慰,氣憤朝廷每年花這麽多錢,養了這麽多官員,卻都只會在背後議論他人。
欣慰的是在這些人當中,還有這麽一個人敢站出來發言。
“陛下!巡視守護江山社稷雖然是帝王的常事,但是半島剛剛平定,還有很多反抗的殘餘勢力,西邊經略,雖然戰事已經平息,卻依舊不得安寧。”
“隴右戶口雕弊,陛下的車駕儀仗鑾輿所至,供億百端,誠為未易。外面確實有些竊竊私語的非議,但陛下的詔令已經發出,所以群臣不敢在陛下面前陳論耳。”來公敏說道。
“你說的不錯!但這不是你們不說卻在背後非議的理由,朕外出巡視,是為了去邊關撫慰為大唐盡忠職守的將士們,而不是去游玩。”李承乾道。
“陛下!自去年以來,京師等地出現饑荒,此時陛下理應留在宮中,坐鎮長安才是,邊患還尚未平息,陛下確實不適合離開長安出外巡邊。”來公敏說道。
“今日便到這裏吧!退朝!”李承乾道。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跪伏在地,恭送李承乾先離開宣政殿。
回去之後不久,李承乾便下詔,不在去巡邊,同時,擢升來公敏為黃門侍郎。
吐蕃使臣來到長安,李承乾在宣政殿接見他們,吐蕃使臣向大唐皇帝呈遞了吐蕃讚普的降表,並向大唐稱臣納貢。
李承乾同意了吐蕃向大唐稱臣,同時要求讚普能夠將他的兒子送到長安來學習知識,而且,還要求論欽陵能夠來長安生活。
吐蕃使臣表示送他們的王子來長安學習不是問題,至於論欽陵的事情,他還需要回去向讚普請示,他做不了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