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397.第三百九十七章三分之勢(下)

關燈
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分之勢(下)

半年後,楊遇安修行出關。

“終於,下柱國了。”

楊遇安站在江都城頭,負手北望,有那麽一瞬間,他感覺自己靈魂已經超脫凡人視角,能夠從一種更高的維度“俯瞰”眾生。

當然他知道這只是錯覺。

柱國境是凡人的巔峰,但終究還是凡人,未能超脫紅塵俗世。

“距離紫微和金翅的境界,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境界越往上修煉時間越長,就算楊遇安有逆鱗相助,也只是比別人修煉限制更少而已。

該下的功夫一分不少。

如今距離當初楊堅的十年之約還剩不到七年,一想到六七年之後,自己就得獨力面對兩個尊聖級的敵人,楊遇安心中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至少要在那之前到達上柱國境,否則萬事皆休。”

微微感嘆一番,他將目光落回凡世層面。

這半年間,北方中原局勢日益緊張,李唐和三王圍繞河東到洛陽一線陳兵數十萬,雙方你來我往打得不可開交。

而江淮這邊雖則沒有這種規模的大仗,但各地的小戰卻也從未間斷。

對於楊遇安來說,眼下他面臨兩個方向的挑戰。

首先距離最近,也是對江都構成最直接威脅的方向,自然是北方的三王聯盟。

早在兩年多前,楊遇安與麾下便意識到江淮縱深防線對於江都的重要性,早早開始下手布局。

經過兩年經略,楊遇安在不引起北面鄰居特別是李密一部警惕的前提下,成功將淮南數座大縣收入囊中。

作為江都留守,這一帶同樣屬於廣義上的江南範疇,他接收這裏名正言順。

但李密畢竟不是瞎子,雖然暫時沒空管南邊的楊遇安,但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對方將整條江淮防線囊括,給自己將來一統天下添堵。

所以大約在半年前,他指派麾下得力幹將徐世積率領一路偏師南下,劍指淮南重鎮壽春。

這裏的淮南不是廣義上的淮河以南,而是特指狹義上的淮南郡。

壽春是淮南郡治,是淮河防線上的一處重要堡壘,背靠八公山,又有大河環繞,屬於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南邊得之,就能關閉北方南下的門戶,反之則能讓北方政權掌握南下的橋頭堡。

歷史上數次南北大戰,譬如秦滅楚之戰,譬如淝水之戰,都發生在此地。

壽春如此重要,楊遇安第一時間任命尉遲恭為行軍元帥,抓緊向北進發,務必將徐世積一部阻擋在壽春以南。

如今雙方圍繞淮河八公山防線陳兵數萬,雖然達不到北方大戰動則數十上百萬的程度,但已經頗有大戰臨近的氣氛。

而之所以當下雙方還能保持最後一點克制,是因為不管李密還是楊遇安都心知肚明,彼此並非自家的頭號勁敵。

對於李密來說,江淮距離東都太遠,遠沒有西邊鄰居值得提防,所以徐世積的偏師與其說是為了攻占壽春,不如說更多是為了牽制江都方向,讓楊遇安不能從容獲得江淮縱深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楊遇安這邊也差不多。

能夠安穩發展,實在犯不上跟李密死磕。

至少現在還不到需要死磕的程度。

況且除了李密之外,他在西邊方向同樣有不少挑戰。

巴蜀。

經過半年拉鋸,盤踞於荊襄一帶的蕭銑終於承受不住李唐的壓力,主動向楊遇安投誠,楊遇安投桃報李,冊封對方為荊州總管,讓他帶兵北上據守襄陽漢水一線,阻擋李唐從武關南下江漢的通路。

而有了蕭銑頂在最前方,楊遇安不但獲得了廣闊的江漢平原作為第二處發展空間,更因有了漢水防線掩護,南邊的長江中游也成為了江都政權的“內河”。

如此順游而上,楊遇安便獲得了進入巴蜀地區的通路。

如果說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北爭奪的重點在淮南,中游地帶是荊襄,那上游之爭,則毫無疑問是巴蜀。

巴蜀盆底天府之國的美譽自不必說,從交通上來看,其地北連關中,得之可順流而下直取荊楚,然後配合中原大軍水陸數路進逼江淮,則天下可定。

當初隋滅陳就是這個思路。

反之則可以南聯荊楚,依托長江防線抗衡北方。

三國孫權聯劉抗曹或者說蜀漢聯吳抗曹就是這個思路。

可以說,巴蜀雖然看似偏遠,但對於李淵和楊遇安來說,誰先得手,誰就占據了主動權。

但正如楊遇安與李密在淮上只有小戰沒有大仗,他跟李淵在巴蜀的也只有暗鬥,並無明爭。

李唐方面,出鎮巴蜀的是宗室虎將李孝恭,他被李淵拜為山南道招尉大使,單從名字便能看出,李孝恭西入巴蜀主要目的不是打仗,而是招撫地方。

能夠文鬥絕不武攻,能拉攏一個是一個。

楊遇安這邊也差不多,出面經略巴蜀的是柴紹為首的右路軍。

驍果子弟跟隨他在江淮征戰兩年,雖然都相信楊遇安不會食言,但時間一長,總是需要一落實一些東西讓眾人看到決心。

柴紹便順勢提出帶領眾驍果入蜀。

楊遇安在穩固了蕭銑的地盤後,同意了他所請。

臨行前,他握住柴紹的手道:“蜀地遙遠,嗣昌此去,你我不知何日再見。念在多年交情上,若事可為,還請嗣昌替我看住西邊門戶。若事不可為,你便投靠李唐,讓諸位弟兄回家吧,楊某絕不會對你心生怨恨!”

“明公言重了!”柴紹當即下拜道,“我等雖然在江淮久客羈旅,但明公待我等如何,我等都看著眼裏,感激在心。”

“柴某此番入蜀若不能取勝,也絕不會投敵。能夠在家門前馬革裹屍,便算衣錦還鄉了!”

這之後,柴紹順利入蜀,同樣采取拉攏分化的策略為主。

雖然他不像李孝恭那樣背後就是關中大本營,但有長江水道在手,江淮與荊襄的資源能源源不斷輸送入蜀地支援他,所以在不開啟大戰的前提下,雙方也鬥得有來有回,各有勝負。

……

到了這年年底,李淵大概意識到巴蜀局面暫時無解,終於派出使者來江都講和。

大意是希望雙方各退一步,在巴蜀建立戰略緩沖區,免得一個不慎擦槍走火,釀成大戰無法收場。

讓楊遇安意外的是,李唐派來的使者居然是兩個熟人。

李三娘與李世民姐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