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百官之首
關燈
小
中
大
第141章 百官之首
因為太過難以相信, 錦魚決定不如等江淩回來,再慶祝。
一來不會叫人覺得他們過於得意妄形,二來這件事是福是禍倒還未知。
因此她賞了報信的小廝一吊錢, 便把三個孩子叫了來, 看看他們今日的功課。
浙哥兒如今正在讀四書。
浙哥兒三四歲, 她本打算請個先生給開蒙, 慢慢把書念起來。
江淩卻道浙哥兒還小,找個先生,正經學起來,反把好好的孩子給教死板了。
錦魚覺得有理,便自己教浙哥兒認些花鳥蟲魚, 把三字經千字文認全背熟了。
江淩辦公之時,便把他抱在膝蓋上,教他看折子。
錦魚也由得他去。
後來在京東東路, 才請江淩的門客姜先生給浙哥兒開了蒙,開始學習四書五經。至於六藝,便跟著江淩的手下, 誰擅長什麽就教他什麽。
因此如今浙哥兒雖才七歲, 可是博學雜收的, 舉止行動都與一般只會讀死書的孩子大不相同。
回京這一段時間, 他們四處做客, 忙碌不堪。
錦魚倒也沒強勒著孩子們學功課。
只是不免過問一二。
浙哥兒已經學完了《大學》、《論語》、《孟子》, 已經開始學《中庸》, 今日所學是“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 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 雖柔必強。”
浙哥兒背完,又解說了一遍。這句話說的不過是堅持努力的重要性。
西西偎在錦魚身邊,手裏拿著一枝黃白相間,開得正美的泥金香菊花,正在擺弄一瓶插花,聽到這話,“噗嗤”笑了一聲。
浙哥兒皺眉瞪她一眼。
西西朝他做了個鬼臉。
錦魚便笑問西西為何發笑。
西西把那枝泥金香交給錦魚,道:“娘來插。”
錦魚接過,看了幾眼那素白暗花柳葉瓶,將那花兒比了比長短,隨手掐去一截,插進瓶中,頓時整瓶花兒都活了起來。
西西拍著小手道:“我便是插上一百遍,也不如娘插出來的好看。又好比,……”她一指在旁邊費勁抱著自己腳丫,玩得不亦樂乎的東東,“我便教他一百遍,他也背不了你剛才背的書。”
錦魚不由大笑,實在沒想到西西年紀這麽小,就有這樣的見識,不由抱住她,親了一口。
東東見了立刻皺起小眉毛,手腳並用,爬過來,嘴裏直嚷:“親親……”
錦魚一手摟了他,也親了他小臉蛋一口。
浙哥兒道:“那是因為你還小。東東也還小。娘小時候也插不好,就是因為努力才能像現在這樣的。東東長到我這個年紀,自然就會背了。”
西西搖頭。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
錦魚也不管他們,只抱著東東,教他數自己的小腳丫子。
一時聽得外頭丫頭叫:“老爺回來了。”
錦魚才抱起東東,與浙哥兒西西迎到外面堂屋。
江淩身穿紫色官服,玉色臉上泛著酒紅,頭上插著一朵拳頭大的金花,長長的烏紗展腳襆頭,走起路來微有些不穩。
錦魚只站在梢間門口,卻不迎過去。
幾個孩子都叫了爹。江淩轉過西側梢間去換衣洗漱。錦魚帶孩子回來東梢間。
一時江淩過來,桌上已經放了一大海天青碗的雪梨百合解酒湯。
江淩暖暖地喝了一碗,便問他們母子在做什麽。
錦魚便讓浙哥兒來說。
浙哥兒也正想讓爹爹來做評判,便把自己與西西的爭論說了。
不想江淩聽了,大笑,伸手抱過西西,也在她臉上親了一口。
浙哥兒難得地生了氣,繃著小臉,道:“你們都偏向她?難不成聖人之言還有錯?”
江淩見他生氣,笑著沖他招了招手,道:“聖人之言,為什麽就不能有錯?”
浙哥兒大驚,結結巴巴,脹紅了小臉,半天道:“難不成,我們做事,都不需要努力麽?反正自己做一百遍也不如別人做一遍。”
江淩笑道:“你做什麽非要以已之短拼他人之長?你爹爹我並非科舉出身,若論詩詞歌賦,書法文章,與那些翰林如何比得?我又何必硬要避長揚短?努力重要,毅力重要,可是方向和選擇更重要。你把自己一遍就能做好的事,拼命做到極致,其他不會的,想法子讓擅長的人來幫你,豈不是事半功倍?”
浙哥兒恍然大悟,道:“難怪爹爹養了那麽多的幕僚清客,又每每在外結交能人異士,便是這個緣故?!”
江淩點頭大笑。
錦魚見浙哥兒能舉一反三,實在開心,便伸手沖浙哥兒招了招。
浙哥兒不解,可還是順從地靠近她。
錦魚便拉他過來,也在他臉頰上親了一口。
浙哥兒小臉通紅,忙往後退,一副嫌棄的模樣。
惹得江淩大笑,錦魚哭笑不得。
東東又蹬著小短腿,伸手抱住錦魚:“親親……親親……”
錦魚在浙哥兒那受的挫折瞬間治愈了。
兩人都沒提江淩最新任用的事。
倒是浙哥兒自己思索了一陣,問:“爹爹可是升了大官了?”
錦魚這才想起,問:“我得了信,也不太敢相信,你倒說說看?”
江淩看了一眼三個孩子,想了想對浙哥兒道:“你帶妹妹跟弟弟先去玩一陣子罷,別成天悶在屋裏,把身子都悶壞了。”
浙哥兒撅了撅嘴:“我與他們可玩不到一處。我想聽聽爹爹朝堂上的事。”
西西“哼”了一聲:“你還瞧不起我?我才不要跟你玩。東東,走,姐姐帶你抓蚯蚓去。”
錦魚:……
雖然她從小在莊上長大,也愛種花,會種花,可對蚯蚓這種蟲子,一直是眼不見為凈,別說玩。偏偏西西也不知道哪裏來的膽子。
東東揚著小手,開心地拍了起來:“抓蚯蚓抓蚯蚓”。
錦魚忍了忍,沒去阻止他們。
這種小時候的玩意兒,也玩不了幾年。大了自然就不玩了。何必定要剝奪孩子們這樣單純的快樂呢?
一時奶娘們帶著姐弟兩個走了。
屋裏便只剩下江淩錦魚還有七歲的浙哥兒。
江淩這才把今日宮裏的情形說了。
*
江淩回京後,皇上的身體每況愈下。
因此早朝都由太子主持。
可是散朝後,皇上仍會詔敬國公等一幹重臣去後宮,過問一下朝中要事。
江淩一直沒授官。可每次皇上都會連他一起宣詔。
他從來不主動發言,除非被皇上點名或者被其他人問到。
就是被問到,他也常常以回京日短,不了解情況為由,不太發表意見。
總之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沈得住氣,謹慎。
除了重臣,皇上並不是每次都詔見太子或者誠親王。
因此朝野之中,流言四起,說皇上動了易儲之心。
之前長亭的事也被人宣揚得沸沸揚揚,都說太子驕矜,誠親王禮賢下士。
不過江淩留心算算,皇上詔見太子的次數還是略微多過詔見誠親王的次數。
今日皇上也不知道怎麽想的,竟然同時詔見了太子與誠親王。
說完朝庭各種正事,皇上便道:“江愛卿回京已經有些時日,朕一直沒想好,該把他放在哪個位置上。今日得空,袁相難得也在,不如就議上一議。”
江淩見狀,便說要先行退下。
畢竟他若在場,別人怎麽好跟皇上說實話呢?
誰知皇上道:“君子慎其獨也,這裏的諸愛卿,難不成還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這話說得實在偏心。
君子品德高尚,獨處也該嚴於律己,不應胡言亂語,自然不會做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小人之事。
可是評價江淩的任用,讓他本人在場,這分明就是只想叫人說好話嘛。
江淩自然只有感恩留下。
其他人也不敢提出異議,難不成他們要自認不是君子?
皇上便先問太子的意思。
太子似乎也早有準備,道:“江淩在各路知府任上,倒也稱職,又深得父皇信任,依兒臣所見,不如升他為樞密院副使。”
江淩如今是正三品。升樞密院副使從二品,算是順理成章。並無不妥之處。
再想想江淩還不到三十的年齡,能拔擢到二品的大員的位置,怎麽看都已經是皇恩浩蕩。
誰知太子說完,皇上看向他的眼神就遽然變冷。
江淩默默無言。
皇上也沈默無語,半天才問誠親王怎麽看。
誠親王卻道:“如今袁相老邁,該選能者補之。江淩年富力強,歷練豐富,以兒臣看,當為儲相。”
這話一出,宣政殿內氣氛立刻為之一變。
袁相就坐在那裏呢!
雖說誠親王與太子爭權,上到皇上,下到文武百官,無人不知。
可是誠親王這樣直捅捅地借江淩這只矛攻袁相這張盾,實在也是太淩厲了些。
若說眾人的內心的想法,其實也讚同。
袁相就算不退,也該早早有備選才好。
皇上坐在龍椅上,捂了捂心口,眼神覆雜難言。
江淩看了皇上一眼,心裏明白,袁相當了這麽多年的宰相,又老又病,拖著不肯告老還鄉,倒未必是因為戀棧權勢,更可能只是為了太子。
這一點想來皇上也很清楚。
因此也沒逼他。一來怕傷了老臣的心。二來也是因為太子。
袁相是太子的人。
太子登基之前,若是拔了袁相,等於削去太子在朝中的一條臂膀,朝庭局勢必然混亂。
他回京以來,並未替自己積極跑官,是因為他早胸有成竹。
皇上並不想換儲。
倒不是對太子的庸碌多滿意,而是怕江山動蕩。
因此調他與敬國公進京。
他與王家的關系,再加上以前跟誠親王的過節,決定了他不太可能會站在誠親王這一邊。
戶部兵部也都是太子的人。
若是他再掌握了樞密院,袁想就算退下來,換成王尚書,太子的地位也是穩固的。
因此剛才皇上問太子時,他以為太子與袁相應該早商量過,對太子最有利的安排,就是推薦江淩做從一品的樞密使。
雖說有些破格,可是皇上的意思其實早表露得十分明顯。
這一向早朝後,皇上詔見樞密使的次數屈指可數,而他從來不缺。
袁相和太子不會不知道。
可他們對他卻不夠信任,袁相仍不肯告老退下。
雖讓他重回樞密院,卻只願意讓他做個從二品的副使。
上面還有從一品的樞密使,正二品的知樞密院事和同知樞密院事。
太子這樣說,就等於跟皇上說反對他做樞密使。
太子自己給自己挖坑,妨礙自己的前程。所以皇上才對太子非常失望。
而誠親王卻是狠辣得很,想借這個機會,既不給他實權,又拔掉袁相。
儲相這種名稱,虛得跟陣煙一樣,哪天無論誰登了基,出一口氣,就吹散了。
顯然,誠親王也不信任他,或者說誠親王很清楚,他根本不會支持誠親王。
皇上看得明白,論政治手腕,誠親王比太子強了不是一點半點。偏偏不占嫡長,自己又早早立了太子。若是現在再易儲,說不定朝庭就分崩離析了。
這才捂著胸口,難受至極。
當然這些都是江淩的推測。
他想了想,上前道:“臣惶恐,不敢當誠親王青眼。袁相廉頗雖老,寶刀未銹,定能替皇上跟太子殿下守得萬年江山。”
他這話表面上聽是自謙,讚揚袁相,可實際上在說袁相早不是在為皇上效力,而是一心為太子殿下效力。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在他心裏,袁相太子都已經失了格。
只為自己一已之私便要擾得天下不寧。
皇上如今雖是病身纏身,可這江山還不是太子的江山。
難不成袁相還要跟皇上比誰活得更久不成?!
當然,也隨手教訓一下太子。
誰讓他之前在長亭,竟然敢那樣折辱他們一家。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太子這樣的人,還沒本事讓他效忠。
他不如借誠親王的力,拖下袁相,推王尚書為相。
這樣既打擊了太子,也不會讓誠親王坐大。
想來皇上也是樂見其成的。
他說完這句話後,沒想到王尚書說話了。
他道:“臣與袁相同朝為官數十載,多得教誨。如今他已耄耋之年病痛纏身,仍日日為朝政操勞,臣實不忍心。江淩雖年少,但天縱奇才,這些年所治之府,無不政通人和百業興盛,稅納滿倉。以臣看,不如由他為代相,在袁相指導之下,替皇上分憂。”
王尚書的提議完全出乎江淩的意料。
這事他們也沒商議過。
因為大家都默契地知道,皇上是有意讓他回樞密院的。
他細一想,便認為王尚書也想借誠親王之勢搬倒袁相,取而代之。
只是王尚書既開口逼袁相請辭,自然不能說由自己來取代,叫人詬病他有私心。
他當下正要開口推舉王尚書,袁相自己先忍不住了,氣呼呼道:“皇上……皇上……咳咳……還沒嫌棄本相老呢!你……你們,就惦記上了這個位置?咳咳……除了本相,你們這些人,誰敢說精通六……部?啊?咳咳……”
他一邊說,一邊咳個不停,幾乎喘上不上氣來。
太子忙替他道:“袁相所說有理。便說王尚書,除了戶部,其餘各部之事,你全然不通。至於江淩,他當年自毀前程,前往地方,如今對各部亦是一竅不通。便是做個樞密院副使,亦是憑著父皇的恩寵,破格拔擢!你們居然異想天開,要他做什麽代相,也不怕笑掉天下人的大牙!”
江淩聽太子袁相自己下場,便沒再說什麽。
袁相連話都說不利落了,比皇上還撐不住。能否繼續勝任宰相,還需要他多說什麽嗎?
至於太子,根本只是一再地在皇上面前,表現出低下的政治才能,讓皇上失望。
太子再多說點,他這個樞密院使就當上了。
誰知這時誠親王卻道:“王尚書此言忠心體國,江淩為代相,兒臣附議。”
他自然是恨不能攪亂一池清水,好渾水摸魚。
“你……你們……休……休想!”袁相激動之下,猛地站起,結果身子晃了幾晃,“轟”的一聲,竟直接栽倒在地。
太子大驚,忙叫太醫。自有太監飛跑去請。
這時皇上扶著額頭,幽幽開了口:“王尚書所言不錯。袁相為朕為國,幾十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若朕還不肯放他告老休養,實非仁君所為。既要換相,當不可有名無實,代相之名,難免政令難行。朕思之再三,決心已下。”
太子魂飛魄散,也顧不得袁相還躺在地上,生死不知,跪在皇上跟前失態萬分,苦苦哀求道:“父皇,萬萬不可。這麽多年,袁相在朝中,猶如定海神針。換相之事,待他醒後再議,不然定起軒然大波。”
皇上冷冷看他一眼,厲聲道:“眾卿家聽旨,袁相病重,朕不忍讓他再為國事操勞,今免其宰相一職,令歸家榮養。”
金口玉言,袁相下臺,成為定局。
太子大哭。
可他還沒哭暈過去,皇上又道:“江淩聽旨,朕命你即日接替袁相,為百官之首,盼汝以天下百姓為已任,盡心輔佐朕,令天下安定、百姓樂業。”
這道旨意好比一道天雷,轟得在場所有人都面如土色。
包括江淩自己。
事後,太子跟袁相兩個都是被擡出去的。
皇上散了百官,獨留江淩一人在內。
他卻是再也支持不住,叫人扶到榻上躺下,才將江淩招到榻前,牽住江淩的手,眼中含淚,道:“當初你堅持外放,朕曾考過你,你可還記得,你怎麽回答朕的?”
江淩一楞,點了點頭,道了聲記得。
其實他當時只想帶著錦魚離開這令人憋悶的京城,便想了個正當的理由勸皇上:政令上通下達。臣自小長在京中,上回奉旨出京賑災,不過相距百裏,民情事理,便與京中大不相通。臣有幸得皇上信任,時常垂詢,若一味只貪圖京中安逸,哪怕輪遍各部,於朝政也不過一知半解。安得替皇上想出治國之良策?
皇上當時大笑,說他志向遠大,便準了。
皇上緩了緩情緒,又道:“朕的身體已是強弩之末,召你回京,思之再三,舉棋不定。不知該命你任樞密院使還是直接接任相位。倒不是憂你才具,而是怕你不能服眾。不想王尚書與誠親王竟然會提出此議。可見今日之事,天意如此。”
這兩人的提議都不是出自本意,江淩心知,皇上也心知,卻偏利用了他們的私心,把江淩推了上去。所以才說天意如此。
江淩心中沈甸甸的。
他仕途順遂,除了最早靠景陽侯與王尚書的提攜,後來,便都全靠皇上對他的賞識。他凡有所奏,皇上幾乎從不駁回。
這次病重,第一時間,便八百裏加急將他詔回。
這份信任與知遇之恩,倒讓他有些慚愧,眼中不免也流下淚來。
皇上拉著他的手,嘆息道:“朕知道你心思正派。朕的江山,朕的兩個兒子……以後,還請你盡力周全。”
江淩怎麽也沒想到,皇上竟然會跟他托孤。
當下不敢也不忍推辭,便匍匐在地,誓言必替皇上守好江山和兒子。
皇上這才放他出宮。
當然,這些詳細經過,他打算日後再細細跟錦魚說,當著浙哥兒的面,他略略說了大概,便道:“確實天意如此。這麽多年,袁相出於私心,各部尚書幾乎無任何調任,倒是我,在地方上,方方面面都要經手,之前在樞密院也與六部相熟。選來選去,倒只有我是個適任的。”
錦魚自然知道事情不可能這麽簡單。但是兒子還小,有時候無心一句話,也可能惹出事端,便不深問,只恭喜了江淩,便對浙哥兒道:“你看,你以後既要精通一樣,也要樣樣都知道一些,才好呢。”
浙哥兒看著江淩,小臉通紅,滿眼佩服,問:“那爹爹最精通的是什麽呢?”
江淩想了想,認真回道:“以史為鑒。史書讀多了,你自然會發現,什麽事,以前都發生過。便不會驚慌失色,想不明白了。”
從此浙哥兒也成了個史書迷暫且不提。
錦魚當時有更關心的事,她問:“那我們要搬家嗎?”
江淩點了點頭。
錦魚:……才安定了幾天,又要折騰了。
不過也好。
樸園樣樣都好。就只是緊靠著國色天香園。
如今國色天香園已經是京中最有名的園子,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沒有一日是空的。絲竹歌舞之聲不絕,太吵了。
*
與怡然居的和睦喜樂不同,此時的東宮,烏雲籠罩。
太子正大發雷霆,而地上跪的是王尚書、王青山還有王青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因為太過難以相信, 錦魚決定不如等江淩回來,再慶祝。
一來不會叫人覺得他們過於得意妄形,二來這件事是福是禍倒還未知。
因此她賞了報信的小廝一吊錢, 便把三個孩子叫了來, 看看他們今日的功課。
浙哥兒如今正在讀四書。
浙哥兒三四歲, 她本打算請個先生給開蒙, 慢慢把書念起來。
江淩卻道浙哥兒還小,找個先生,正經學起來,反把好好的孩子給教死板了。
錦魚覺得有理,便自己教浙哥兒認些花鳥蟲魚, 把三字經千字文認全背熟了。
江淩辦公之時,便把他抱在膝蓋上,教他看折子。
錦魚也由得他去。
後來在京東東路, 才請江淩的門客姜先生給浙哥兒開了蒙,開始學習四書五經。至於六藝,便跟著江淩的手下, 誰擅長什麽就教他什麽。
因此如今浙哥兒雖才七歲, 可是博學雜收的, 舉止行動都與一般只會讀死書的孩子大不相同。
回京這一段時間, 他們四處做客, 忙碌不堪。
錦魚倒也沒強勒著孩子們學功課。
只是不免過問一二。
浙哥兒已經學完了《大學》、《論語》、《孟子》, 已經開始學《中庸》, 今日所學是“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 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 雖柔必強。”
浙哥兒背完,又解說了一遍。這句話說的不過是堅持努力的重要性。
西西偎在錦魚身邊,手裏拿著一枝黃白相間,開得正美的泥金香菊花,正在擺弄一瓶插花,聽到這話,“噗嗤”笑了一聲。
浙哥兒皺眉瞪她一眼。
西西朝他做了個鬼臉。
錦魚便笑問西西為何發笑。
西西把那枝泥金香交給錦魚,道:“娘來插。”
錦魚接過,看了幾眼那素白暗花柳葉瓶,將那花兒比了比長短,隨手掐去一截,插進瓶中,頓時整瓶花兒都活了起來。
西西拍著小手道:“我便是插上一百遍,也不如娘插出來的好看。又好比,……”她一指在旁邊費勁抱著自己腳丫,玩得不亦樂乎的東東,“我便教他一百遍,他也背不了你剛才背的書。”
錦魚不由大笑,實在沒想到西西年紀這麽小,就有這樣的見識,不由抱住她,親了一口。
東東見了立刻皺起小眉毛,手腳並用,爬過來,嘴裏直嚷:“親親……”
錦魚一手摟了他,也親了他小臉蛋一口。
浙哥兒道:“那是因為你還小。東東也還小。娘小時候也插不好,就是因為努力才能像現在這樣的。東東長到我這個年紀,自然就會背了。”
西西搖頭。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
錦魚也不管他們,只抱著東東,教他數自己的小腳丫子。
一時聽得外頭丫頭叫:“老爺回來了。”
錦魚才抱起東東,與浙哥兒西西迎到外面堂屋。
江淩身穿紫色官服,玉色臉上泛著酒紅,頭上插著一朵拳頭大的金花,長長的烏紗展腳襆頭,走起路來微有些不穩。
錦魚只站在梢間門口,卻不迎過去。
幾個孩子都叫了爹。江淩轉過西側梢間去換衣洗漱。錦魚帶孩子回來東梢間。
一時江淩過來,桌上已經放了一大海天青碗的雪梨百合解酒湯。
江淩暖暖地喝了一碗,便問他們母子在做什麽。
錦魚便讓浙哥兒來說。
浙哥兒也正想讓爹爹來做評判,便把自己與西西的爭論說了。
不想江淩聽了,大笑,伸手抱過西西,也在她臉上親了一口。
浙哥兒難得地生了氣,繃著小臉,道:“你們都偏向她?難不成聖人之言還有錯?”
江淩見他生氣,笑著沖他招了招手,道:“聖人之言,為什麽就不能有錯?”
浙哥兒大驚,結結巴巴,脹紅了小臉,半天道:“難不成,我們做事,都不需要努力麽?反正自己做一百遍也不如別人做一遍。”
江淩笑道:“你做什麽非要以已之短拼他人之長?你爹爹我並非科舉出身,若論詩詞歌賦,書法文章,與那些翰林如何比得?我又何必硬要避長揚短?努力重要,毅力重要,可是方向和選擇更重要。你把自己一遍就能做好的事,拼命做到極致,其他不會的,想法子讓擅長的人來幫你,豈不是事半功倍?”
浙哥兒恍然大悟,道:“難怪爹爹養了那麽多的幕僚清客,又每每在外結交能人異士,便是這個緣故?!”
江淩點頭大笑。
錦魚見浙哥兒能舉一反三,實在開心,便伸手沖浙哥兒招了招。
浙哥兒不解,可還是順從地靠近她。
錦魚便拉他過來,也在他臉頰上親了一口。
浙哥兒小臉通紅,忙往後退,一副嫌棄的模樣。
惹得江淩大笑,錦魚哭笑不得。
東東又蹬著小短腿,伸手抱住錦魚:“親親……親親……”
錦魚在浙哥兒那受的挫折瞬間治愈了。
兩人都沒提江淩最新任用的事。
倒是浙哥兒自己思索了一陣,問:“爹爹可是升了大官了?”
錦魚這才想起,問:“我得了信,也不太敢相信,你倒說說看?”
江淩看了一眼三個孩子,想了想對浙哥兒道:“你帶妹妹跟弟弟先去玩一陣子罷,別成天悶在屋裏,把身子都悶壞了。”
浙哥兒撅了撅嘴:“我與他們可玩不到一處。我想聽聽爹爹朝堂上的事。”
西西“哼”了一聲:“你還瞧不起我?我才不要跟你玩。東東,走,姐姐帶你抓蚯蚓去。”
錦魚:……
雖然她從小在莊上長大,也愛種花,會種花,可對蚯蚓這種蟲子,一直是眼不見為凈,別說玩。偏偏西西也不知道哪裏來的膽子。
東東揚著小手,開心地拍了起來:“抓蚯蚓抓蚯蚓”。
錦魚忍了忍,沒去阻止他們。
這種小時候的玩意兒,也玩不了幾年。大了自然就不玩了。何必定要剝奪孩子們這樣單純的快樂呢?
一時奶娘們帶著姐弟兩個走了。
屋裏便只剩下江淩錦魚還有七歲的浙哥兒。
江淩這才把今日宮裏的情形說了。
*
江淩回京後,皇上的身體每況愈下。
因此早朝都由太子主持。
可是散朝後,皇上仍會詔敬國公等一幹重臣去後宮,過問一下朝中要事。
江淩一直沒授官。可每次皇上都會連他一起宣詔。
他從來不主動發言,除非被皇上點名或者被其他人問到。
就是被問到,他也常常以回京日短,不了解情況為由,不太發表意見。
總之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沈得住氣,謹慎。
除了重臣,皇上並不是每次都詔見太子或者誠親王。
因此朝野之中,流言四起,說皇上動了易儲之心。
之前長亭的事也被人宣揚得沸沸揚揚,都說太子驕矜,誠親王禮賢下士。
不過江淩留心算算,皇上詔見太子的次數還是略微多過詔見誠親王的次數。
今日皇上也不知道怎麽想的,竟然同時詔見了太子與誠親王。
說完朝庭各種正事,皇上便道:“江愛卿回京已經有些時日,朕一直沒想好,該把他放在哪個位置上。今日得空,袁相難得也在,不如就議上一議。”
江淩見狀,便說要先行退下。
畢竟他若在場,別人怎麽好跟皇上說實話呢?
誰知皇上道:“君子慎其獨也,這裏的諸愛卿,難不成還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這話說得實在偏心。
君子品德高尚,獨處也該嚴於律己,不應胡言亂語,自然不會做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小人之事。
可是評價江淩的任用,讓他本人在場,這分明就是只想叫人說好話嘛。
江淩自然只有感恩留下。
其他人也不敢提出異議,難不成他們要自認不是君子?
皇上便先問太子的意思。
太子似乎也早有準備,道:“江淩在各路知府任上,倒也稱職,又深得父皇信任,依兒臣所見,不如升他為樞密院副使。”
江淩如今是正三品。升樞密院副使從二品,算是順理成章。並無不妥之處。
再想想江淩還不到三十的年齡,能拔擢到二品的大員的位置,怎麽看都已經是皇恩浩蕩。
誰知太子說完,皇上看向他的眼神就遽然變冷。
江淩默默無言。
皇上也沈默無語,半天才問誠親王怎麽看。
誠親王卻道:“如今袁相老邁,該選能者補之。江淩年富力強,歷練豐富,以兒臣看,當為儲相。”
這話一出,宣政殿內氣氛立刻為之一變。
袁相就坐在那裏呢!
雖說誠親王與太子爭權,上到皇上,下到文武百官,無人不知。
可是誠親王這樣直捅捅地借江淩這只矛攻袁相這張盾,實在也是太淩厲了些。
若說眾人的內心的想法,其實也讚同。
袁相就算不退,也該早早有備選才好。
皇上坐在龍椅上,捂了捂心口,眼神覆雜難言。
江淩看了皇上一眼,心裏明白,袁相當了這麽多年的宰相,又老又病,拖著不肯告老還鄉,倒未必是因為戀棧權勢,更可能只是為了太子。
這一點想來皇上也很清楚。
因此也沒逼他。一來怕傷了老臣的心。二來也是因為太子。
袁相是太子的人。
太子登基之前,若是拔了袁相,等於削去太子在朝中的一條臂膀,朝庭局勢必然混亂。
他回京以來,並未替自己積極跑官,是因為他早胸有成竹。
皇上並不想換儲。
倒不是對太子的庸碌多滿意,而是怕江山動蕩。
因此調他與敬國公進京。
他與王家的關系,再加上以前跟誠親王的過節,決定了他不太可能會站在誠親王這一邊。
戶部兵部也都是太子的人。
若是他再掌握了樞密院,袁想就算退下來,換成王尚書,太子的地位也是穩固的。
因此剛才皇上問太子時,他以為太子與袁相應該早商量過,對太子最有利的安排,就是推薦江淩做從一品的樞密使。
雖說有些破格,可是皇上的意思其實早表露得十分明顯。
這一向早朝後,皇上詔見樞密使的次數屈指可數,而他從來不缺。
袁相和太子不會不知道。
可他們對他卻不夠信任,袁相仍不肯告老退下。
雖讓他重回樞密院,卻只願意讓他做個從二品的副使。
上面還有從一品的樞密使,正二品的知樞密院事和同知樞密院事。
太子這樣說,就等於跟皇上說反對他做樞密使。
太子自己給自己挖坑,妨礙自己的前程。所以皇上才對太子非常失望。
而誠親王卻是狠辣得很,想借這個機會,既不給他實權,又拔掉袁相。
儲相這種名稱,虛得跟陣煙一樣,哪天無論誰登了基,出一口氣,就吹散了。
顯然,誠親王也不信任他,或者說誠親王很清楚,他根本不會支持誠親王。
皇上看得明白,論政治手腕,誠親王比太子強了不是一點半點。偏偏不占嫡長,自己又早早立了太子。若是現在再易儲,說不定朝庭就分崩離析了。
這才捂著胸口,難受至極。
當然這些都是江淩的推測。
他想了想,上前道:“臣惶恐,不敢當誠親王青眼。袁相廉頗雖老,寶刀未銹,定能替皇上跟太子殿下守得萬年江山。”
他這話表面上聽是自謙,讚揚袁相,可實際上在說袁相早不是在為皇上效力,而是一心為太子殿下效力。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在他心裏,袁相太子都已經失了格。
只為自己一已之私便要擾得天下不寧。
皇上如今雖是病身纏身,可這江山還不是太子的江山。
難不成袁相還要跟皇上比誰活得更久不成?!
當然,也隨手教訓一下太子。
誰讓他之前在長亭,竟然敢那樣折辱他們一家。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太子這樣的人,還沒本事讓他效忠。
他不如借誠親王的力,拖下袁相,推王尚書為相。
這樣既打擊了太子,也不會讓誠親王坐大。
想來皇上也是樂見其成的。
他說完這句話後,沒想到王尚書說話了。
他道:“臣與袁相同朝為官數十載,多得教誨。如今他已耄耋之年病痛纏身,仍日日為朝政操勞,臣實不忍心。江淩雖年少,但天縱奇才,這些年所治之府,無不政通人和百業興盛,稅納滿倉。以臣看,不如由他為代相,在袁相指導之下,替皇上分憂。”
王尚書的提議完全出乎江淩的意料。
這事他們也沒商議過。
因為大家都默契地知道,皇上是有意讓他回樞密院的。
他細一想,便認為王尚書也想借誠親王之勢搬倒袁相,取而代之。
只是王尚書既開口逼袁相請辭,自然不能說由自己來取代,叫人詬病他有私心。
他當下正要開口推舉王尚書,袁相自己先忍不住了,氣呼呼道:“皇上……皇上……咳咳……還沒嫌棄本相老呢!你……你們,就惦記上了這個位置?咳咳……除了本相,你們這些人,誰敢說精通六……部?啊?咳咳……”
他一邊說,一邊咳個不停,幾乎喘上不上氣來。
太子忙替他道:“袁相所說有理。便說王尚書,除了戶部,其餘各部之事,你全然不通。至於江淩,他當年自毀前程,前往地方,如今對各部亦是一竅不通。便是做個樞密院副使,亦是憑著父皇的恩寵,破格拔擢!你們居然異想天開,要他做什麽代相,也不怕笑掉天下人的大牙!”
江淩聽太子袁相自己下場,便沒再說什麽。
袁相連話都說不利落了,比皇上還撐不住。能否繼續勝任宰相,還需要他多說什麽嗎?
至於太子,根本只是一再地在皇上面前,表現出低下的政治才能,讓皇上失望。
太子再多說點,他這個樞密院使就當上了。
誰知這時誠親王卻道:“王尚書此言忠心體國,江淩為代相,兒臣附議。”
他自然是恨不能攪亂一池清水,好渾水摸魚。
“你……你們……休……休想!”袁相激動之下,猛地站起,結果身子晃了幾晃,“轟”的一聲,竟直接栽倒在地。
太子大驚,忙叫太醫。自有太監飛跑去請。
這時皇上扶著額頭,幽幽開了口:“王尚書所言不錯。袁相為朕為國,幾十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若朕還不肯放他告老休養,實非仁君所為。既要換相,當不可有名無實,代相之名,難免政令難行。朕思之再三,決心已下。”
太子魂飛魄散,也顧不得袁相還躺在地上,生死不知,跪在皇上跟前失態萬分,苦苦哀求道:“父皇,萬萬不可。這麽多年,袁相在朝中,猶如定海神針。換相之事,待他醒後再議,不然定起軒然大波。”
皇上冷冷看他一眼,厲聲道:“眾卿家聽旨,袁相病重,朕不忍讓他再為國事操勞,今免其宰相一職,令歸家榮養。”
金口玉言,袁相下臺,成為定局。
太子大哭。
可他還沒哭暈過去,皇上又道:“江淩聽旨,朕命你即日接替袁相,為百官之首,盼汝以天下百姓為已任,盡心輔佐朕,令天下安定、百姓樂業。”
這道旨意好比一道天雷,轟得在場所有人都面如土色。
包括江淩自己。
事後,太子跟袁相兩個都是被擡出去的。
皇上散了百官,獨留江淩一人在內。
他卻是再也支持不住,叫人扶到榻上躺下,才將江淩招到榻前,牽住江淩的手,眼中含淚,道:“當初你堅持外放,朕曾考過你,你可還記得,你怎麽回答朕的?”
江淩一楞,點了點頭,道了聲記得。
其實他當時只想帶著錦魚離開這令人憋悶的京城,便想了個正當的理由勸皇上:政令上通下達。臣自小長在京中,上回奉旨出京賑災,不過相距百裏,民情事理,便與京中大不相通。臣有幸得皇上信任,時常垂詢,若一味只貪圖京中安逸,哪怕輪遍各部,於朝政也不過一知半解。安得替皇上想出治國之良策?
皇上當時大笑,說他志向遠大,便準了。
皇上緩了緩情緒,又道:“朕的身體已是強弩之末,召你回京,思之再三,舉棋不定。不知該命你任樞密院使還是直接接任相位。倒不是憂你才具,而是怕你不能服眾。不想王尚書與誠親王竟然會提出此議。可見今日之事,天意如此。”
這兩人的提議都不是出自本意,江淩心知,皇上也心知,卻偏利用了他們的私心,把江淩推了上去。所以才說天意如此。
江淩心中沈甸甸的。
他仕途順遂,除了最早靠景陽侯與王尚書的提攜,後來,便都全靠皇上對他的賞識。他凡有所奏,皇上幾乎從不駁回。
這次病重,第一時間,便八百裏加急將他詔回。
這份信任與知遇之恩,倒讓他有些慚愧,眼中不免也流下淚來。
皇上拉著他的手,嘆息道:“朕知道你心思正派。朕的江山,朕的兩個兒子……以後,還請你盡力周全。”
江淩怎麽也沒想到,皇上竟然會跟他托孤。
當下不敢也不忍推辭,便匍匐在地,誓言必替皇上守好江山和兒子。
皇上這才放他出宮。
當然,這些詳細經過,他打算日後再細細跟錦魚說,當著浙哥兒的面,他略略說了大概,便道:“確實天意如此。這麽多年,袁相出於私心,各部尚書幾乎無任何調任,倒是我,在地方上,方方面面都要經手,之前在樞密院也與六部相熟。選來選去,倒只有我是個適任的。”
錦魚自然知道事情不可能這麽簡單。但是兒子還小,有時候無心一句話,也可能惹出事端,便不深問,只恭喜了江淩,便對浙哥兒道:“你看,你以後既要精通一樣,也要樣樣都知道一些,才好呢。”
浙哥兒看著江淩,小臉通紅,滿眼佩服,問:“那爹爹最精通的是什麽呢?”
江淩想了想,認真回道:“以史為鑒。史書讀多了,你自然會發現,什麽事,以前都發生過。便不會驚慌失色,想不明白了。”
從此浙哥兒也成了個史書迷暫且不提。
錦魚當時有更關心的事,她問:“那我們要搬家嗎?”
江淩點了點頭。
錦魚:……才安定了幾天,又要折騰了。
不過也好。
樸園樣樣都好。就只是緊靠著國色天香園。
如今國色天香園已經是京中最有名的園子,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沒有一日是空的。絲竹歌舞之聲不絕,太吵了。
*
與怡然居的和睦喜樂不同,此時的東宮,烏雲籠罩。
太子正大發雷霆,而地上跪的是王尚書、王青山還有王青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