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164.第一百六十四章閱兵

關燈
第一百六十四章 閱兵

劉希森三人今天全部都穿的現代軍禮服,黑色皮靴,大檐帽,肩上有三顆星,上校軍銜。

挺括的面料,裁剪得當的設計,將三人的氣質襯托的無與倫比。

“知縣大人他們穿的衣服太好看了,回去讓我娘也給我做一身。”

幾個十幾歲的少年人看著這衣服讚嘆不已,饒是三十歲的中年人也想著回去嘗試一下。

只有幾個老夫子看著不斷的搖頭,咋都換成了窄袖,沒有了士大夫的氣勢,到多了一些武人的魯莽。

好在大明末期對於人們穿什麽衣服,並不是太在意,百姓們也就津津樂道,雖有不悅者,但是也沒人會跳出來公然反對。

而且這衣服看著並不醜,相反還覺得幹凈利索威武了不少呢。

此時臨高百姓再看站在操場中央的那些士兵的裝束,漸漸也就明白了,他們的衣服和知縣等人的雖然顏色不一樣,但是設計剪裁是一樣的。

都是上面襖子,下面褲子,翻領窄袖,戴帽子,穿皮靴,白手套。

待劉希森三人坐定,皇帝上朝的音樂停止,然後劉希森走到了前面,開始講話。

“臨高的鄉親們,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舉行臨高軍建軍儀式,慶祝臨高新軍的成立,從此以後,我們臨高有了自己的隊伍,再也不用怕海盜土匪來襲了。”

掌聲雷動。

“我們臨高新軍是百姓的軍隊,是全臨高的軍隊,是天下的軍隊,我們刻苦訓練,為民服務,守護萬家燈火,保衛大明子民的安全。”

劉希森說的都是大白話沒,百姓們都能聽得懂,雖然老夫子們有些嗤之以鼻,但是劉希森的二甲進士在身,誰也不敢說什麽,只當是劉進士想讓百姓們都聽得懂,才說的大白話。

“我們臨高新軍是新式的軍隊,並沒有軍戶民戶之分,他們也都是自願參加軍隊的,他們有著嚴格的軍紀,也有著令人自傲和驕傲的使命。”

“在這裏,我再重申一遍,自此起任何人不得惡意侮辱驅使軍人,違者軍法從事。”

劉希森說完,百姓一陣鼓掌,因為今天來觀禮的好多都是軍人的家屬,他們雖然支持自己的家人參軍,但是仍然擔心自己家被入了軍戶,從而被別人看不起。

此時有縣令大人公開為他們撐腰,他們豈能不感激的熱淚盈眶,最後一個擔憂也沒有了,直到把手掌都拍紅了才停下來。

“劉父母說的是真的,上次有幾個童生侮辱臨高新軍的士兵,被劉大人給拘留了半個月,就是臨高城李員外和吳員外他們幾家的小子,這事我親眼所見。”

此時百姓們有的想起了公審大會現場出現的一點小插曲了。

周圍人有看到的或者聽說的,紛紛點頭,然後手掌拍的更響了。

而筆直站在操場上的新軍士兵們,聽到劉知縣公開為他們站臺,此時全都熱淚盈眶。

他們有著高額的收入,良好的夥***良的裝備,嚴苛的訓練,是不斷增加的學識,又有軍紀保護他們的尊嚴,此時如何能不驕傲,一個個將胸膛挺的更闊了,目光也更加堅定了。

劉希森掃視了一眼全場,見群情激奮,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大聲說道。

“升軍旗,奏軍歌!全體起立。”

劉希森一聲令下,三名特戰隊的護旗手,捧著一面軍旗正步走到了一處旗桿前面。

然後按照李飛交代的步驟,將軍旗綁好,給了軍樂隊一個信號之後,軍樂響起。

然後就見一面通紅的軍旗緩緩升起,上面黃色絲線繡成的錘頭和火槍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伴隨著熟悉的旋律,全場一千多兵戰士齊唱軍歌。

隨後全場瞬間燃爆,很多臨高百姓不自覺的也跟著唱了起來,然後唱著唱著,眼睛裏就滲出了淚水。

“下面我宣布臨高新軍建軍儀式暨臨高新軍首屆閱兵正式開始。”

片刻之後,在主席臺兩側的四門73型新式火炮,開始依次鳴放禮炮,二十八響。

伴隨著禮炮的轟鳴,李飛走下了主席臺,來到了等在臺下的一輛四馬拉動的戰車之上。

整齊劃一的動作,一絲不茍的註目禮,伴隨著莊嚴肅穆的背景音樂,李飛乘坐馬車檢閱方隊的場景,直接將觀禮的臨高群眾給看呆了。

劉希森和周曼如坐在主席臺上,默默的看著這一幕,對視一眼,也是滿臉欣慰。

一年了,自己三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拉起了屬於自己的隊伍,回想著一年來的場景,真是太不容易了。

李飛檢回到了主席臺上之後,檢閱正式開始。

首先走到主席臺前面的是特戰隊組成的儀仗隊,儀仗隊分為陸軍和海軍。

陸軍穿著深綠色的軍裝,而海軍則穿著白色的軍裝,全部都是軍禮服,白手套握鋼槍。

隨後就是身著迷彩服的陸軍野戰營,然後是穿白色褲子海魂衫的海軍野戰營,最後是炮兵連。

整齊劃一步伐,踏著堅實的地面,73火炮的鐵輪炮架壓著磚石地基,發出轟隆隆的聲音,再加上明晃晃的刺刀,頓時將閱兵的氣氛引到了高潮。

一場閱兵儀式搞下來,看著群情激奮的現場群眾,劉希森三人的目的總算是達到了。

從此以後,臨高新軍在臨高百姓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形象。

而且每天都會有人來臨高新城咨詢參軍事宜,每當臨高新軍外出之時,臨高百姓都會自動行註目禮。

時間很快來到了八月份,劉希森剛來時種下的那些玉米、土豆、紅薯和辣椒都成熟了。

由於是在瓊州,氣溫較高,而且陽光雨量充沛,產量都較之前提高了不少,而且生長周期也短了一些。

劉希森命人小心的收獲了,雖然已經是第二代了,但是產量仍然太少,除了個別無法再次當種子的被劉希森拿來解饞之外,剩下的全都當做種子。

按照這個育種速度,在瓊州全境推廣,至少還得三五年的時間,誰讓當初帶來的數量那麽稀少呢。

等到全大明推廣,估計還得十年,沒辦法育種工作就是這樣緩慢,想快也快不了。

而且土豆還得脫毒,需要人工一個個拿著放大鏡的尋找毒牙,然後進行剔除,這工作更慢。

慢就慢吧,好在臨高的稻米能一年兩熟,好的良田甚至能一年三熟,所以糧食的供給還是能跟上。

另外,劉希森三人還發現了一個意外的糧食供給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