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107.第一百零七章制鏡工藝

關燈
第一百零七章 制鏡工藝

經過十多天的不斷試驗,終於在九月初,第一批玻璃制品試制成功了。

賈鏡看著這片足足有一丈見方的無色透明的平板玻璃,驚訝的都說不出話來了。

賈鏡從事玻璃行業也有三十來年了,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大片、如此平整、透明度如此高的玻璃制品,即使歐洲運來的玻璃也多是巴掌大小的,而且即使有大的也超不過一尺。

而其他工匠的感受就更加震撼了,他們原本都是生產瓷器的匠人,平常的玻璃都沒見過幾塊,更別說像這樣一整塊大大的無色透明玻璃了。

而且李飛和劉希森的保密工作做得特別好,每種原料的加工都是分開的,負責每道工序的工人也是不同的,他們彼此之間都不允許交流玻璃的生產。

如果有人想學得這套玻璃的生產方法,除非買通整個玻璃作坊的三十多個工人。

而且李飛制定了嚴格保密條例,並在其中安插了釘子,一旦發現有人洩密,一律槍斃。

另外,李飛還和劉希森、周曼如商量,以後要是看到大明地界上有別的鈉鈣玻璃出現,直接出動特戰隊搞物理滅絕。

盡管劉希森和周曼如是絕對的人道主義人士,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完全讚同了李飛的意見。

沒辦法,玻璃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這也是李飛三人改造大明的基礎之一,為了大明的億萬百姓,要從各個方面做好保密措施,甚至不惜動用武力。

工人們圍著這些巨大的玻璃不斷發出陣陣驚嘆之聲,他們雖然也參與了制作過程,但是每個人都只負責其中一個步驟,所以他們也不知道這個玻璃究竟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當然他們也不知道這麽大塊的玻璃,老爺們要拿來幹什麽用。

李飛則領著幾個木匠開始測量別墅窗戶的尺寸,然後讓賈鏡根據窗戶的尺寸,對這些玻璃進行切割。

工人們看著這些玻璃被又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方塊,隨後就被安裝在了別墅的窗戶,一個個都開始搖頭。

老爺們真是太奢侈了,這麽好的玻璃竟然用來裝在窗戶上,就這麽巴掌大的玻璃,能買多少窗戶紙啊,全莊子的窗戶紙估計都夠了。

李飛三人卻不理會這些明代工人的想法,裝上玻璃的別墅可就顯得現代化多了,光是保暖和透光的性能就不是窗戶紙能夠比擬的。

坐在玻璃窗前,看著秋日的陽光撒在茶幾之上,三人品著香茗,一臉的滿足。

“科技改變生活,古人誠不欺我。”

劉希森緩緩說道。

“這是古人說的嗎?我咋記得是這是一句gg詞呢。”

周曼如聞言,笑著說道。

制出了平板玻璃只是第一步,但是平板玻璃在明末除了當成玻璃窗使,其他的方面用處不大。

如果將這麽好的玻璃僅僅當成玻璃窗使,根據劉希森的定價,估計只有巨富之家才用的起。

所以還是得將平板玻璃制成一個個小鏡子,才方便售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花上三十兩銀子買個手掌大小的小鏡子,富貴人家還是消費的起的。

結合明朝實際的制鏡工藝水平,《與明同行》上介紹了兩種制造玻璃鏡子的方法。

一種是錫汞齊法,就是將錫箔貼在玻璃鏡面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和錫發生反應,生成牢固的錫汞齊混合物粘在玻璃鏡上。

錫汞齊法的好處是,方法簡單,原料易得,水銀和錫箔在這個時期都更夠買的到。

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水銀有毒,又易揮發,時間長了,鏡面會發黑,人像就會變得十分模糊。

另一種則是銀鏡發應法。

學過化學的都知道,銀鏡反應就是將硝酸銀和醛基類化學物,例如甲醛、乙醛、葡萄糖、麥芽糖等發生化學反應,在玻璃表面生成一層薄薄的反光物質。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無毒,且反應穩定,不易脫落,鏡面清楚,基本和現代的玻璃鏡差距不大。

但是也有缺點,原料還得需要二次加工,硝酸鹽和醛基類物質需要重新生產。

對於這兩種方法,三人的意見很一致,首先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能實現無毒無汙染的銀鏡反應,為嘛還要用水銀去禍害明朝老百姓和自己的工人。

盡管銀鏡反應要覆雜一些,但是李飛三人決定還是要試一試。

根據《與明同行》上介紹,硝酸銀可以用硝酸和純銀發生反應,純銀很好獲得,大明朝的銀子還是挺多的。

硝酸的制取也並不覆雜,將硝石放在密閉容器裏煆燒,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極溶於水,就形成了硝酸。

這一方法在《天工開物》一書中早有記載。

“凡硝,華夷皆生,中國則專產西北,入釜,註水煎煉,則得酸硝。”

醛基類物質,按照《與明同行》上的記載,可以用麥芽糖替代。

麥芽糖的制作方法也不覆雜,將小麥洗凈放於瓦缸之中,加水然後浸泡,二十四小時後撈出,置於笸籮中,每天溫水淋芽三次,四天後小麥出芽。

將出芽的小麥碾碎,在水中浸泡六個小時,再放到大鍋中蒸煮,煮熟以後,晾幹,再放到密封容器中發酵。

六個小時後,取出置於布袋內,紮牢袋口進行壓榨,榨出的汁液就是麥芽糖了。

將硝酸銀和麥芽糖混合就會發生銀鏡發應,再將溶液均勻的倒在幹凈平整的玻璃上,靜置十分鐘後,就得到了纖毫畢現的玻璃鏡子了。

工人們看著玻璃鏡中自己的模樣,大呼神奇,好多人活了半輩子,才第一次知道自己原來是長這個樣子。

一個個圍著鏡子照個不停。

經過半個多月的反覆試驗,岳各莊的平面玻璃和玻璃鏡子算是研制成功了。

各種原料的制備方法和配比,都被劉希森細心的記錄了下來,然後又將各個生產工序進行量化設計。

改進以後,平板玻璃和玻璃鏡子已經實現了初步的流水線式生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