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第180章倉促投產
關燈
小
中
大
第180章 倉促投產
胡志強到溫江改革辦,接受的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組建溫江縣鐵工廠。
組建一個工廠,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事,資金、人員、場地、設備,都需要逐一落實,沒有一年半載,是完成不了的。
但蘇建國可不這樣認為,他要的是速度,要的是示範,要的是效果。因為在他的背後,有縣政府作堅強後盾。改革,就是要不走尋常路。
蘇建國在簡陋的土房子裏,主持召開改革辦第一次會議,參會人員,只有三個老同志,和胡志強一個年輕同志。
三個老同志,一個瘦高個子的姓張,一個矮胖的姓吳,女同志姓金。
蘇建國說:“組建溫江縣鐵工廠,其實並不覆雜。關於土地和廠房的問題,縣政府同意將一個不用的原部隊營房,作為鐵工廠廠房。”
關於經費問題,蘇建國說:“溫江縣人民政府,決定給鐵工廠1000元啟動經費。”
金大姐說:“1000元啟動經費,那是杯水車薪,滿足不了需要,得打緊開支。”
關於設備問題。蘇建國主張因陋就簡,他說:“咱們暫時不采購大型設備,從最簡單的模式開始生產。先把框架搭建起來,實現有效運營,再慢慢發展壯大。原材料鐵和鋼,從錦城鋼鐵廠購買。”
胡志強說:“沒有資金,如何購買設備?沒有設備,如何加工生產?”
老張說:“咱們沒有資金,只有按家庭作坊式組織生產,只要有風箱、火爐、鐵砧、煤炭,以及簡單實用的打鐵工具就可以了。”
胡志強說:“再簡單的設備,也得花錢購買呀。”
老張說:“我們農村鄉下有許多鐵匠,他們自己就有風箱、火爐、鐵砧,打的鐮刀、板鋤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形不成商品。我想,我們可以把這部分人集中起來,讓他們帶上自己的設備,到廠裏來勞動。”
胡志強的思想一下子就開竅了,他說:“這種模式好,咱們不花一分錢,就有人員和設備了。只要生產出來的產品有銷路,鐵匠們就會有動力,企業就會活起來。”
蘇建國說:“對的,我們就是要創造條件,不能等靠要。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矮胖的老吳同志說:“打鐵,得有技術。技術問題,來不得虛假的。”
蘇建國說:“關於技術人員的問題,剛才大家提到的把村裏的鐵匠召集起來,技術隊伍就組建進來了,新進來的工人,那就慢慢學習。”
這次看似簡單的會議,把鐵工廠的場地,人員,經費、技術都落實了,接下來,就是籌備和開工的事了。
老張和老吳叫上胡志強,來到城邊的一處營房,察看縣裏劃給鐵工廠的廠房。
胡志強和老張、老吳到營房裏四處看了看,營房比較寬,占地約有10來畝。有兩排平房,比較破舊,修整後可以作辦公室和宿舍用。
老張指著一片空地,說:“這裏,就可以作為打鐵的小作坊,安置二十幾個鐵匠鋪子,一點問題都沒有。”
胡志強搖搖著,說:“不論怎麽看,這樣都不像一個正規的工廠。”
老吳說:“小胡呀,管它呢,咱們要的是效益,只要能出效益,不要拘於形式。”
老張從破舊的平房裏,找出一塊長而光滑的木板,擡到水管旁邊,用水沖濕,然後用草把汙垢擦去,再用水沖洗幹凈。
老吳說:“老張頭,你這是要幹嘛?”
老張說:“名不正,言不順,咱們先把招牌立起來。”
老吳一拍巴掌,說:“對!咱們今天就把公司成立起來。”
胡志強覺得太可笑了,三個人在這間破房子裏,成立什麽公司
老張對胡志強說:“小胡,你年輕點,給你個任務,你去買一瓶紅油漆來。”
胡志強不解地問:“買紅油漆來幹嘛?”
老吳說:“傻孩子,買紅油漆來,成立公司呀。快去!記得再買一把小刷子來。”
胡志強覺得,這兩老頭非常有意思,他之前以為,這兩老頭是在這裏擺資格養老的,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這樣,這兩人,社會閱歷豐富,思維也比較活躍。
胡志強買來了紅油漆和小刷子。老張用一根小木棍,把紅油漆調和均勻,用小刷子蘸上紅油漆,在木板上寫下了“溫江富民鐵工廠”七個仿宋大字。
油漆幹後,老吳找來一根釘子,釘在營房大門上。老張找來一根鐵絲,把木牌子吊到大門旁邊的釘子上。鐵工廠的招牌白底紅字,非常顯眼。
老吳端詳著紅字招牌,說:“今天,溫江富民鐵工廠就正式掛牌成立了。”
胡志強覺得好笑,他說:“鐵工廠這樣就算成立了?”
老張說:“你這孩子,死腦筋,鐵工廠是成立了呀。牌子一掛,這個營房就是鐵工廠的了,誰也不敢來打主意了。”
老吳說:“我一會兒就讓金大媽去刻公章。”
胡志強感覺非常意外,他仔細打量溫江富民鐵工廠的紅字招牌。招牌一掛,廠房寬大,確實像一個大工廠。
老吳對胡志強說:“咱們掛上招牌,就是向社會宣誓主權,告訴大家,這是咱們的地盤了。”
胡志強意識到,這兩個老同志,思想比自己還開放,心思比自己還縝密,他決定放下架子,虛心向老同志學習。
金大媽很快把鐵工廠的公章刻了回來,交給老張。
緊接著,溫江富民鐵工廠發布了招工告示,凡是縣域內的鐵匠,都歡迎攜帶設備,進駐鐵工廠,成為一名工廠員工,不論年齡大小。
能否把縣內的鐵匠召集到廠裏來,是工作的關鍵。只要有設備、有人員進駐進來,煤炭一燒,風箱一拉,鐵錘一響,分分鐘就能出產品。
政府的宣傳發動機制,是其他任何社會組織比不了的。經蘇建國安排部署,縣、鄉、村、組各級組織一宣傳。全縣的鐵匠們,很快就知道了縣裏舉辦鐵工廠,並招收工人的事。
能成為一名企業工人,按月拿工資,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特別是五六十歲的老鐵匠,更是熱情高漲。他們打了一輩子鐵,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沒有帶來穩定的收益。
以前,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現在,通過鐵工廠這個平臺,這些辛辛苦苦的手藝人,能把他們的勞動成果轉化成商品,能掙來錢,他們很想參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胡志強到溫江改革辦,接受的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組建溫江縣鐵工廠。
組建一個工廠,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事,資金、人員、場地、設備,都需要逐一落實,沒有一年半載,是完成不了的。
但蘇建國可不這樣認為,他要的是速度,要的是示範,要的是效果。因為在他的背後,有縣政府作堅強後盾。改革,就是要不走尋常路。
蘇建國在簡陋的土房子裏,主持召開改革辦第一次會議,參會人員,只有三個老同志,和胡志強一個年輕同志。
三個老同志,一個瘦高個子的姓張,一個矮胖的姓吳,女同志姓金。
蘇建國說:“組建溫江縣鐵工廠,其實並不覆雜。關於土地和廠房的問題,縣政府同意將一個不用的原部隊營房,作為鐵工廠廠房。”
關於經費問題,蘇建國說:“溫江縣人民政府,決定給鐵工廠1000元啟動經費。”
金大姐說:“1000元啟動經費,那是杯水車薪,滿足不了需要,得打緊開支。”
關於設備問題。蘇建國主張因陋就簡,他說:“咱們暫時不采購大型設備,從最簡單的模式開始生產。先把框架搭建起來,實現有效運營,再慢慢發展壯大。原材料鐵和鋼,從錦城鋼鐵廠購買。”
胡志強說:“沒有資金,如何購買設備?沒有設備,如何加工生產?”
老張說:“咱們沒有資金,只有按家庭作坊式組織生產,只要有風箱、火爐、鐵砧、煤炭,以及簡單實用的打鐵工具就可以了。”
胡志強說:“再簡單的設備,也得花錢購買呀。”
老張說:“我們農村鄉下有許多鐵匠,他們自己就有風箱、火爐、鐵砧,打的鐮刀、板鋤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形不成商品。我想,我們可以把這部分人集中起來,讓他們帶上自己的設備,到廠裏來勞動。”
胡志強的思想一下子就開竅了,他說:“這種模式好,咱們不花一分錢,就有人員和設備了。只要生產出來的產品有銷路,鐵匠們就會有動力,企業就會活起來。”
蘇建國說:“對的,我們就是要創造條件,不能等靠要。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矮胖的老吳同志說:“打鐵,得有技術。技術問題,來不得虛假的。”
蘇建國說:“關於技術人員的問題,剛才大家提到的把村裏的鐵匠召集起來,技術隊伍就組建進來了,新進來的工人,那就慢慢學習。”
這次看似簡單的會議,把鐵工廠的場地,人員,經費、技術都落實了,接下來,就是籌備和開工的事了。
老張和老吳叫上胡志強,來到城邊的一處營房,察看縣裏劃給鐵工廠的廠房。
胡志強和老張、老吳到營房裏四處看了看,營房比較寬,占地約有10來畝。有兩排平房,比較破舊,修整後可以作辦公室和宿舍用。
老張指著一片空地,說:“這裏,就可以作為打鐵的小作坊,安置二十幾個鐵匠鋪子,一點問題都沒有。”
胡志強搖搖著,說:“不論怎麽看,這樣都不像一個正規的工廠。”
老吳說:“小胡呀,管它呢,咱們要的是效益,只要能出效益,不要拘於形式。”
老張從破舊的平房裏,找出一塊長而光滑的木板,擡到水管旁邊,用水沖濕,然後用草把汙垢擦去,再用水沖洗幹凈。
老吳說:“老張頭,你這是要幹嘛?”
老張說:“名不正,言不順,咱們先把招牌立起來。”
老吳一拍巴掌,說:“對!咱們今天就把公司成立起來。”
胡志強覺得太可笑了,三個人在這間破房子裏,成立什麽公司
老張對胡志強說:“小胡,你年輕點,給你個任務,你去買一瓶紅油漆來。”
胡志強不解地問:“買紅油漆來幹嘛?”
老吳說:“傻孩子,買紅油漆來,成立公司呀。快去!記得再買一把小刷子來。”
胡志強覺得,這兩老頭非常有意思,他之前以為,這兩老頭是在這裏擺資格養老的,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這樣,這兩人,社會閱歷豐富,思維也比較活躍。
胡志強買來了紅油漆和小刷子。老張用一根小木棍,把紅油漆調和均勻,用小刷子蘸上紅油漆,在木板上寫下了“溫江富民鐵工廠”七個仿宋大字。
油漆幹後,老吳找來一根釘子,釘在營房大門上。老張找來一根鐵絲,把木牌子吊到大門旁邊的釘子上。鐵工廠的招牌白底紅字,非常顯眼。
老吳端詳著紅字招牌,說:“今天,溫江富民鐵工廠就正式掛牌成立了。”
胡志強覺得好笑,他說:“鐵工廠這樣就算成立了?”
老張說:“你這孩子,死腦筋,鐵工廠是成立了呀。牌子一掛,這個營房就是鐵工廠的了,誰也不敢來打主意了。”
老吳說:“我一會兒就讓金大媽去刻公章。”
胡志強感覺非常意外,他仔細打量溫江富民鐵工廠的紅字招牌。招牌一掛,廠房寬大,確實像一個大工廠。
老吳對胡志強說:“咱們掛上招牌,就是向社會宣誓主權,告訴大家,這是咱們的地盤了。”
胡志強意識到,這兩個老同志,思想比自己還開放,心思比自己還縝密,他決定放下架子,虛心向老同志學習。
金大媽很快把鐵工廠的公章刻了回來,交給老張。
緊接著,溫江富民鐵工廠發布了招工告示,凡是縣域內的鐵匠,都歡迎攜帶設備,進駐鐵工廠,成為一名工廠員工,不論年齡大小。
能否把縣內的鐵匠召集到廠裏來,是工作的關鍵。只要有設備、有人員進駐進來,煤炭一燒,風箱一拉,鐵錘一響,分分鐘就能出產品。
政府的宣傳發動機制,是其他任何社會組織比不了的。經蘇建國安排部署,縣、鄉、村、組各級組織一宣傳。全縣的鐵匠們,很快就知道了縣裏舉辦鐵工廠,並招收工人的事。
能成為一名企業工人,按月拿工資,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特別是五六十歲的老鐵匠,更是熱情高漲。他們打了一輩子鐵,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沒有帶來穩定的收益。
以前,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現在,通過鐵工廠這個平臺,這些辛辛苦苦的手藝人,能把他們的勞動成果轉化成商品,能掙來錢,他們很想參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