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第568章雞同鴨講
關燈
小
中
大
第568章 雞同鴨講
電影節,嘉賓當然很重要。
來的人地位越高,越能代表電影節的逼格!
上影節這幾年發展真的蠻不錯的!
主辦方把定位改了,不再是之前的‘華語電影走向世界’而是‘“立足亞洲,關註華語,扶持新人’!
這個定位很精準。
全亞洲,公認的一共三個A類電影節,上*海、新德裏、東京;
東京電影節目前依然是老大,但是上影節的發展勢頭很好,中國市場太誘人了,上影節每年都能邀請不少好萊塢大佬或者國際大導演坐鎮。
新德裏電影節有點奇葩,還分奇偶年,實在沒啥含金量,而且印度電影市場很難進入!
好萊塢都各種碰壁,更別說亞洲其他國家了。
說個數據,好萊塢電影在印度市場的比重少得可憐,占據整個市場的10%不到…
人家有寶萊塢,每年上映一千多部電影,自產自銷,很滿意。
按照上影節的發展勢頭看,很有機會由A類3檔變成A類2檔,向莫斯科、聖塞巴斯蒂安、洛加諾看齊!
不過它的天花板也就這樣了,因為主競賽單元形同雞肋,你就算拿了金爵獎,也沒法在內地公映,還得交給審查部門先看一眼,還有,交易市場形同虛設,片商帶了片子過來,擺個攤位,想要出售,然後主辦方說了:對不起,我們這裏不能上映你的電影,只能是你買中國電影回去放…
買賣,至少得是有買有賣,只能買,不能賣,長此以往,誰還願意過來?
一個外國新導演或者名氣平平的導演,來上影節的觀感就是:我帶我的片子來,放了兩場,然後吃了個小籠包,我就滾蛋了…
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沒有任何商業上的交流,甚至連藝術的交流都泛善可陳。
那我來的目的是什麽?
所以,雖然每年上影節都辦的熱火朝天,但是其實整個電影節行業大拿,新導演,市場,觀眾都是完全斷裂的。
紅地毯走得風風火火,下面參加金爵獎的新導演不僅僅沒獲得任何好處,還要忍受自己的影片放映的時候字幕不給力,觀眾走來走去大聲說話。
看到自己的作品如此被糟蹋,是個人都會感到難受!
一個年輕的電影節恰恰需要的是新導演,因為你始終搶不過三大的,只有你這個電影節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成為了大師,別人才會漸漸認可個電影節的水平。
……
“知道我為什麽生氣嗎?”
“《長城》首映的影票居然出現了票務紊亂,攏共就八千張票,你們還能弄錯?剛才主持人說話的時候,下面的觀眾、記者沒有一個用心聽的!可見主持人有多不專業,你們請一個專業一點的主持人就這麽難嗎?”
“上影節誒,國際A類電影節,能不能稍微正規一點?”
“你請我們來,然後我們成了陪襯,怎麽?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是嗎?”
“這麽喜歡舔他們,幹脆上影節改名吧,改成上海美國電影節!”
張俊生連著說了幾句話,一點情面也沒留…
被晾了半小時!
憋了一肚子氣!
他在戛納、柏林,都是中心人物,即便是參加文化部門的會議,也是前幾個發言的,你上影節有多了不起?
“…對不起,我代表上影節向您道歉…”
主持人嚇得直哆嗦,趕緊道歉,都快跪下了…
“不用了,這也不是你的問題,你剛才問什麽?”
松江整個城市的精神氣就這樣!
沒有北平原創的文化氛圍,也沒有深市的創業與求新求變精神,更沒有紐約巴黎那種多元化的包容環境!
中國互聯網這麽多年了,整個松江連一個知名網站都沒有,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都沒有…
很多本地人的理想就是進老外的世界500強大公司當個白領,在親戚朋友中冒充一下“高級華人”,這幾年,除了金融、地產業務,松江其實什麽都沒做成。
主持人看了眼主辦方方向,然後繼續說流程:“…中國電影如何打入北美市場?”
“全世界都在盯著中國市場,你這個問題完全是本末倒置,好萊塢每天都在琢磨著怎麽才能搶占國內市場…”
上影集團的任仲倫插話:“可是,文化始終是要走出的!”
面對任仲倫,張俊生的語氣好了不少:“…是,我也讚成走出去,但是坦白講,東亞文化完全隔絕整個西方,東亞文化圈屬於獨立文明,這個是歷史因素影響,即便是電影大師黑澤明,他的電影在北美也賣不出去!”
“那你的電影?”
“我就是運氣好,《倩女幽魂》正好滿足了北美觀眾對東方式唯美的需求,但是《瘋狂的石頭》賣的就很差勁,全美沒賣到2000萬美元,還是在花了八百萬美元推廣的前提下!”
“…《大地震》賣的就很好嘛…”
“那是災難片,屬於場面、大制作,全世界範圍內,對災難片感興趣的觀眾很多!”看了眼任仲倫,張俊生接著道:“其實這幾年我們在北美的分公司幫著發行了不少華語電影,黃總應該知道,《私人訂制》就是我們幫著發行的,全美票房沒到60萬美元,連內地票房的零頭都沒到!”
“所以,我覺得咱們還是紮根內地吧,走出去當然好,可是,北美觀眾真的對其他國家的文化一點興趣也沒有…”
任仲倫:“越是困難,我們才越要做!這次上影跟鄧文迪女士合作了《雪花秘扇》,就是想把中華文化介紹進入北美…”
鄧文迪接過話題:“《雪花秘扇》題材在全世界最好的小說,全世界都可以分享,所以我們請到了發行商發行,另外像演員也很優秀,所以會看他們。中國文化那麽古老…”
張俊生翻了翻白眼,美國人是非常自大、傲慢的,在他們看來美國的影視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視作品根本就不感興趣。
張俊生在美國的名氣很大,是一堆青年的偶像,《瘋狂的石頭》評論界都吹上天了,票房也才兩千萬沒到…
是,中國文化古老,難道非洲文化就不古老了嗎?
西亞文化、瑪雅文化、印度文化都很古老,老美愛看嗎?
“其實在中國拍片子,更加經濟,我們有很好的設計師,還有本地的團隊,他們的工資比較低,他們也非常善於學習…”
“成本方面,橫店拍攝的場景很漂亮,也很便宜,在好萊塢肯定是不行的。”
主持人看到張俊生一直沒有說話,忍不住問道:“張總,您有什麽意見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電影節,嘉賓當然很重要。
來的人地位越高,越能代表電影節的逼格!
上影節這幾年發展真的蠻不錯的!
主辦方把定位改了,不再是之前的‘華語電影走向世界’而是‘“立足亞洲,關註華語,扶持新人’!
這個定位很精準。
全亞洲,公認的一共三個A類電影節,上*海、新德裏、東京;
東京電影節目前依然是老大,但是上影節的發展勢頭很好,中國市場太誘人了,上影節每年都能邀請不少好萊塢大佬或者國際大導演坐鎮。
新德裏電影節有點奇葩,還分奇偶年,實在沒啥含金量,而且印度電影市場很難進入!
好萊塢都各種碰壁,更別說亞洲其他國家了。
說個數據,好萊塢電影在印度市場的比重少得可憐,占據整個市場的10%不到…
人家有寶萊塢,每年上映一千多部電影,自產自銷,很滿意。
按照上影節的發展勢頭看,很有機會由A類3檔變成A類2檔,向莫斯科、聖塞巴斯蒂安、洛加諾看齊!
不過它的天花板也就這樣了,因為主競賽單元形同雞肋,你就算拿了金爵獎,也沒法在內地公映,還得交給審查部門先看一眼,還有,交易市場形同虛設,片商帶了片子過來,擺個攤位,想要出售,然後主辦方說了:對不起,我們這裏不能上映你的電影,只能是你買中國電影回去放…
買賣,至少得是有買有賣,只能買,不能賣,長此以往,誰還願意過來?
一個外國新導演或者名氣平平的導演,來上影節的觀感就是:我帶我的片子來,放了兩場,然後吃了個小籠包,我就滾蛋了…
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沒有任何商業上的交流,甚至連藝術的交流都泛善可陳。
那我來的目的是什麽?
所以,雖然每年上影節都辦的熱火朝天,但是其實整個電影節行業大拿,新導演,市場,觀眾都是完全斷裂的。
紅地毯走得風風火火,下面參加金爵獎的新導演不僅僅沒獲得任何好處,還要忍受自己的影片放映的時候字幕不給力,觀眾走來走去大聲說話。
看到自己的作品如此被糟蹋,是個人都會感到難受!
一個年輕的電影節恰恰需要的是新導演,因為你始終搶不過三大的,只有你這個電影節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成為了大師,別人才會漸漸認可個電影節的水平。
……
“知道我為什麽生氣嗎?”
“《長城》首映的影票居然出現了票務紊亂,攏共就八千張票,你們還能弄錯?剛才主持人說話的時候,下面的觀眾、記者沒有一個用心聽的!可見主持人有多不專業,你們請一個專業一點的主持人就這麽難嗎?”
“上影節誒,國際A類電影節,能不能稍微正規一點?”
“你請我們來,然後我們成了陪襯,怎麽?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是嗎?”
“這麽喜歡舔他們,幹脆上影節改名吧,改成上海美國電影節!”
張俊生連著說了幾句話,一點情面也沒留…
被晾了半小時!
憋了一肚子氣!
他在戛納、柏林,都是中心人物,即便是參加文化部門的會議,也是前幾個發言的,你上影節有多了不起?
“…對不起,我代表上影節向您道歉…”
主持人嚇得直哆嗦,趕緊道歉,都快跪下了…
“不用了,這也不是你的問題,你剛才問什麽?”
松江整個城市的精神氣就這樣!
沒有北平原創的文化氛圍,也沒有深市的創業與求新求變精神,更沒有紐約巴黎那種多元化的包容環境!
中國互聯網這麽多年了,整個松江連一個知名網站都沒有,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都沒有…
很多本地人的理想就是進老外的世界500強大公司當個白領,在親戚朋友中冒充一下“高級華人”,這幾年,除了金融、地產業務,松江其實什麽都沒做成。
主持人看了眼主辦方方向,然後繼續說流程:“…中國電影如何打入北美市場?”
“全世界都在盯著中國市場,你這個問題完全是本末倒置,好萊塢每天都在琢磨著怎麽才能搶占國內市場…”
上影集團的任仲倫插話:“可是,文化始終是要走出的!”
面對任仲倫,張俊生的語氣好了不少:“…是,我也讚成走出去,但是坦白講,東亞文化完全隔絕整個西方,東亞文化圈屬於獨立文明,這個是歷史因素影響,即便是電影大師黑澤明,他的電影在北美也賣不出去!”
“那你的電影?”
“我就是運氣好,《倩女幽魂》正好滿足了北美觀眾對東方式唯美的需求,但是《瘋狂的石頭》賣的就很差勁,全美沒賣到2000萬美元,還是在花了八百萬美元推廣的前提下!”
“…《大地震》賣的就很好嘛…”
“那是災難片,屬於場面、大制作,全世界範圍內,對災難片感興趣的觀眾很多!”看了眼任仲倫,張俊生接著道:“其實這幾年我們在北美的分公司幫著發行了不少華語電影,黃總應該知道,《私人訂制》就是我們幫著發行的,全美票房沒到60萬美元,連內地票房的零頭都沒到!”
“所以,我覺得咱們還是紮根內地吧,走出去當然好,可是,北美觀眾真的對其他國家的文化一點興趣也沒有…”
任仲倫:“越是困難,我們才越要做!這次上影跟鄧文迪女士合作了《雪花秘扇》,就是想把中華文化介紹進入北美…”
鄧文迪接過話題:“《雪花秘扇》題材在全世界最好的小說,全世界都可以分享,所以我們請到了發行商發行,另外像演員也很優秀,所以會看他們。中國文化那麽古老…”
張俊生翻了翻白眼,美國人是非常自大、傲慢的,在他們看來美國的影視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視作品根本就不感興趣。
張俊生在美國的名氣很大,是一堆青年的偶像,《瘋狂的石頭》評論界都吹上天了,票房也才兩千萬沒到…
是,中國文化古老,難道非洲文化就不古老了嗎?
西亞文化、瑪雅文化、印度文化都很古老,老美愛看嗎?
“其實在中國拍片子,更加經濟,我們有很好的設計師,還有本地的團隊,他們的工資比較低,他們也非常善於學習…”
“成本方面,橫店拍攝的場景很漂亮,也很便宜,在好萊塢肯定是不行的。”
主持人看到張俊生一直沒有說話,忍不住問道:“張總,您有什麽意見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