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第二十三章外地考生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十三章 外地考生
司隸,洛陽城。
國子監第一次入學考試已經結束,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此次考試並不是考校士子們的經義水平,而是以很多稀奇古怪的推理、判斷題為主,壓軸的題目更是以百年羌亂為背景,要求考生們做出一份策論,談一談自己是如何看待羌亂和羌人,對朝廷之前的對羌戰略有何評價。
這一下可把好多人給難住了。
對於這些二十多歲,差不多都是第一次獨自出遠門的年輕人來說,羌亂,實在是很遙遠的一個概念,他們很多人都是來自豫州、兗州等內地州郡,羌人鬧得再兇,也根本觸及不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本是很多人家明哲保身的優良傳統,然而此時,卻成了阻礙他們踏上官途的高墻。
諸多考生之中,表現最好的當屬襄陽來的龐統,這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相貌醜陋,做事不緊不慢,看上去是個拙鈍之人,然而,在這貌不驚人的外表下,藏的卻是一顆兇狠冷厲的堅硬心臟。
龐統在短短兩個時辰的考試中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不消片刻便解答完了許多邏輯推理題,將主要精力放到了策論之上,然後,平常考生絞盡腦汁才能擠出兩頁紙的題目,他竟然向場中考官要了四次紙,下筆如飛,將十幾張上號的稿紙寫得滿滿當當。
寫到最後,擔任考官的郭嘉索性就站在龐統身邊,對方寫好一張,他便拿起觀看。
“哪怕其他人都是平庸之輩,能夠發掘出這個年輕人,此次考試就已經賺了。”
郭嘉在結束考試之後,第一時間就趕往宮中,將龐統的考卷呈給劉備過目,並說出了上面的一番話。
同時,郭嘉等人對於劉備從考生名單中篩選出數十人,讓他們提前考試的疑問和不滿,也都隨著這一份答卷銷聲匿跡了。
“很多想法過於理想化,但以利誘之,使其彼此猜疑爭鬥,我朝坐收漁人之利,待到時機成熟,羌人疲憊不堪,徹底成為一團散沙之時,再派遣精兵良將前往征討的思路是沒錯,也正是我們在做的事。”劉備在仔細閱讀了龐統所寫的策論之後,也是頻頻點頭,心中生出幾分讚賞。
不愧是能在歷史上留下姓名,一力勸說劉備襲取益州,成就三分基業的狠人啊。
除了龐統之外,潁川徐庶、杜襲,並州王淩、郭淮等人,都交出了令人相當滿意的答卷,只不過他們來得有早有晚,好些沒趕上郭嘉監考的那一場,就算參加了,也沒有像龐統那樣引人矚目,但幾位重臣事後評價,認為這些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國子監考試之後,還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插曲,兩位操著西北口音的年輕人風塵仆仆地趕到洛陽,結果得知考試結束,即將放榜,其中一人垂頭喪氣,另一人卻情緒激動,為國家錯過自己這樣的有才之士而悲憤不已,引來許多人圍觀,其中還不乏各地來的士子。
說來也巧,他們在那裏折騰的時候,恰好趕上諸葛亮路過,為了盡快平息鬧劇,諸葛亮便將二人領入國子監,一番交談之後,才知道這二人都是扶風郡人,一個叫法正,另一個叫孟達,乃是前兩年關中大饑荒的時候,逃入漢中避難的,他們本想著繼續南下入蜀,可由於張魯割據漢中,與益州牧劉璋相互交戰,往來道路阻絕而無法成行。
盤桓一年多之後,法正與孟達聽說新皇登基,還誅殺了李傕郭汜二賊,關中諸地重新歸於朝廷治下,便想著離開漢中回到家鄉,沒想到剛走到半路,又聽說了國子監開啟的消息,便又改換方向而來,結果還是晚了一步,錯過了入學考試。
按照原本的計劃,國子監每年對外招生一次,沒有考上的士子可以留在洛陽周邊繼續攻讀,等待來年的機會,但法正和孟達二人來得匆忙,為數不多的盤纏早已用光,根本沒能力留在洛陽,絕望之下,法正才會發出那樣的悲呼。
諸葛亮聽了法正講述起這幾年的艱辛,得知報國有門時的喜悅,錯過考試的失意,心中不禁有些唏噓,加之得知法正祖父法真的別稱叫玄德先生,跟恩師劉備的字是一模一樣,又覺得這是冥冥之中的緣分,便自己做主,又找了兩份考卷過來,讓二人當場作答。
得到這樣的機會,法正孟達二人喜出望外,當即竭盡所能,認認真真地作答,而他二人出身於扶風郡郿縣,與長安只有二百餘裏,正是三輔之地,多年來頗受羌亂之苦,有著切身體會,懷著熊熊的仇恨之火,將策論寫得是殺氣騰騰。
看了答卷,諸葛亮頗感意外,連忙安置二人住下,自己則是帶著這兩份答卷入宮覲見。
“法正法孝直,孟達孟子敬,他們居然是西北人。”聽了諸葛亮的講述,劉備著實是詫異萬分,不禁喃喃自語起來。
這倆人他熟,簡直是太熟了。
對於一名蜀粉和三國演義愛好者來說,法正和孟達這兩個名字絕對不陌生,他們一個是劉備極為倚重的謀士,幫助劉備拿下益州,並在漢中之戰大放異彩,獻計斬殺曹軍大將夏侯淵,奇謀百出,只可惜英年早逝,四十五歲就病死了。
法正令人惋惜,孟達則是令人痛恨,他被劉備委以上庸之重任,然而在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關鍵戰役——襄樊之戰中按兵不動,導致名將關羽孤軍敗北,荊州全境淪陷,斷送了大好局面,並在之後投降曹魏。
多年之後,孟達又在諸葛亮的勸誘下企圖再度背叛,卻因計劃洩露,被司馬懿以雷霆萬鈞之勢包圍於上庸,最後孟達的外甥鄧賢開城投降,導致他兵敗身死,傳首京師,可以說是個無信的小人。
這二人在歷史上的不同事跡和結局,使得劉備此時對他們的觀感也大不相同,看法正策論的時候頻頻點頭,讚不絕口,可是看到孟達的文章,他就沈著臉一句話都不說,弄得諸葛亮還有些莫名其妙——法正的文章固然好,但孟達的也查不到哪裏去,並且有理有據,頗有見地。
怎麽陛下的態度就如此不同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司隸,洛陽城。
國子監第一次入學考試已經結束,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此次考試並不是考校士子們的經義水平,而是以很多稀奇古怪的推理、判斷題為主,壓軸的題目更是以百年羌亂為背景,要求考生們做出一份策論,談一談自己是如何看待羌亂和羌人,對朝廷之前的對羌戰略有何評價。
這一下可把好多人給難住了。
對於這些二十多歲,差不多都是第一次獨自出遠門的年輕人來說,羌亂,實在是很遙遠的一個概念,他們很多人都是來自豫州、兗州等內地州郡,羌人鬧得再兇,也根本觸及不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本是很多人家明哲保身的優良傳統,然而此時,卻成了阻礙他們踏上官途的高墻。
諸多考生之中,表現最好的當屬襄陽來的龐統,這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相貌醜陋,做事不緊不慢,看上去是個拙鈍之人,然而,在這貌不驚人的外表下,藏的卻是一顆兇狠冷厲的堅硬心臟。
龐統在短短兩個時辰的考試中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不消片刻便解答完了許多邏輯推理題,將主要精力放到了策論之上,然後,平常考生絞盡腦汁才能擠出兩頁紙的題目,他竟然向場中考官要了四次紙,下筆如飛,將十幾張上號的稿紙寫得滿滿當當。
寫到最後,擔任考官的郭嘉索性就站在龐統身邊,對方寫好一張,他便拿起觀看。
“哪怕其他人都是平庸之輩,能夠發掘出這個年輕人,此次考試就已經賺了。”
郭嘉在結束考試之後,第一時間就趕往宮中,將龐統的考卷呈給劉備過目,並說出了上面的一番話。
同時,郭嘉等人對於劉備從考生名單中篩選出數十人,讓他們提前考試的疑問和不滿,也都隨著這一份答卷銷聲匿跡了。
“很多想法過於理想化,但以利誘之,使其彼此猜疑爭鬥,我朝坐收漁人之利,待到時機成熟,羌人疲憊不堪,徹底成為一團散沙之時,再派遣精兵良將前往征討的思路是沒錯,也正是我們在做的事。”劉備在仔細閱讀了龐統所寫的策論之後,也是頻頻點頭,心中生出幾分讚賞。
不愧是能在歷史上留下姓名,一力勸說劉備襲取益州,成就三分基業的狠人啊。
除了龐統之外,潁川徐庶、杜襲,並州王淩、郭淮等人,都交出了令人相當滿意的答卷,只不過他們來得有早有晚,好些沒趕上郭嘉監考的那一場,就算參加了,也沒有像龐統那樣引人矚目,但幾位重臣事後評價,認為這些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國子監考試之後,還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插曲,兩位操著西北口音的年輕人風塵仆仆地趕到洛陽,結果得知考試結束,即將放榜,其中一人垂頭喪氣,另一人卻情緒激動,為國家錯過自己這樣的有才之士而悲憤不已,引來許多人圍觀,其中還不乏各地來的士子。
說來也巧,他們在那裏折騰的時候,恰好趕上諸葛亮路過,為了盡快平息鬧劇,諸葛亮便將二人領入國子監,一番交談之後,才知道這二人都是扶風郡人,一個叫法正,另一個叫孟達,乃是前兩年關中大饑荒的時候,逃入漢中避難的,他們本想著繼續南下入蜀,可由於張魯割據漢中,與益州牧劉璋相互交戰,往來道路阻絕而無法成行。
盤桓一年多之後,法正與孟達聽說新皇登基,還誅殺了李傕郭汜二賊,關中諸地重新歸於朝廷治下,便想著離開漢中回到家鄉,沒想到剛走到半路,又聽說了國子監開啟的消息,便又改換方向而來,結果還是晚了一步,錯過了入學考試。
按照原本的計劃,國子監每年對外招生一次,沒有考上的士子可以留在洛陽周邊繼續攻讀,等待來年的機會,但法正和孟達二人來得匆忙,為數不多的盤纏早已用光,根本沒能力留在洛陽,絕望之下,法正才會發出那樣的悲呼。
諸葛亮聽了法正講述起這幾年的艱辛,得知報國有門時的喜悅,錯過考試的失意,心中不禁有些唏噓,加之得知法正祖父法真的別稱叫玄德先生,跟恩師劉備的字是一模一樣,又覺得這是冥冥之中的緣分,便自己做主,又找了兩份考卷過來,讓二人當場作答。
得到這樣的機會,法正孟達二人喜出望外,當即竭盡所能,認認真真地作答,而他二人出身於扶風郡郿縣,與長安只有二百餘裏,正是三輔之地,多年來頗受羌亂之苦,有著切身體會,懷著熊熊的仇恨之火,將策論寫得是殺氣騰騰。
看了答卷,諸葛亮頗感意外,連忙安置二人住下,自己則是帶著這兩份答卷入宮覲見。
“法正法孝直,孟達孟子敬,他們居然是西北人。”聽了諸葛亮的講述,劉備著實是詫異萬分,不禁喃喃自語起來。
這倆人他熟,簡直是太熟了。
對於一名蜀粉和三國演義愛好者來說,法正和孟達這兩個名字絕對不陌生,他們一個是劉備極為倚重的謀士,幫助劉備拿下益州,並在漢中之戰大放異彩,獻計斬殺曹軍大將夏侯淵,奇謀百出,只可惜英年早逝,四十五歲就病死了。
法正令人惋惜,孟達則是令人痛恨,他被劉備委以上庸之重任,然而在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關鍵戰役——襄樊之戰中按兵不動,導致名將關羽孤軍敗北,荊州全境淪陷,斷送了大好局面,並在之後投降曹魏。
多年之後,孟達又在諸葛亮的勸誘下企圖再度背叛,卻因計劃洩露,被司馬懿以雷霆萬鈞之勢包圍於上庸,最後孟達的外甥鄧賢開城投降,導致他兵敗身死,傳首京師,可以說是個無信的小人。
這二人在歷史上的不同事跡和結局,使得劉備此時對他們的觀感也大不相同,看法正策論的時候頻頻點頭,讚不絕口,可是看到孟達的文章,他就沈著臉一句話都不說,弄得諸葛亮還有些莫名其妙——法正的文章固然好,但孟達的也查不到哪裏去,並且有理有據,頗有見地。
怎麽陛下的態度就如此不同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