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第六百七十九章梓潼縣城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六百七十九章 梓潼縣城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三十八年),覆置益州和廣漢郡,雒縣為廣漢郡屬縣。
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83年),魏滅蜀,分益州為梁州。廣漢郡改屬梁州,雒縣仍為郡治。
東晉時期(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廣漢郡仍屬梁州,雒縣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蜀郡為益州。次年,分雒縣置什邡縣。
元世祖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覆置漢州,領什邡、德陽、綿竹三個縣,撤銷雒縣建制,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區,以原雒縣為州治。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明玉珍在蜀稱帝,建立大夏國,覆置雒縣。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滅大夏國。同年,省雒縣入漢州,仍領三縣。明末,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建置沿舊。
清初,仍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降漢州為散州(單州),不再轄縣,隸屬成都府,沿襲至民國元年。
民國2年(公元1913年),改漢州為廣漢縣(緣廣漢郡而名),屬川西道(次年改為西川道)。
而梓潼縣城就是隸屬於廣漢郡治下!
梓潼縣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東北方,
春秋戰國時期,梓潼屬蜀國領地。秦國開始在蜀地實行郡縣制,置蜀郡,劃蜀地為三十一縣,梓潼縣始置,隸屬秦國蜀郡。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派遣將軍林摯平定巴蜀,漢承秦制,仍實行郡縣制。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孫述據蜀,建“大成”國,又改子同郡為就都郡。
三國蜀漢炎興元年(公元263年),曹魏遣大將軍鐘會、鄧艾伐蜀,後主劉禪獻城投降。魏滅蜀後,將蜀國劃分為梁、益二州,梓潼郡仍置,隸屬魏國梁州(州治在後世的陜西漢中),仍分領蜀漢時所屬七縣。
漢興元年(公元338年)李壽接皇帝位後,改國號為“漢”,梓潼縣仍置,仍隸屬大漢梓潼郡(郡治涪城縣)。置於梓潼水尾的萬安縣(縣治即後世的梓潼縣仙峰鄉),亦徙移至潺亭(即後世的羅江縣)。
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晉穆帝司馬聘遣征西大將軍桓溫代蜀,成漢戰敗,成漢王李勢獻城歸順,成漢所轄梁、益二州又入東晉版圖。
永和四年(公元348元),梓潼縣奉諭割西北地區(後世的許州、仙峰、雙板及江油市重華、文勝、厚壩、馬閣、二郎廟、青林口、雁門壩諸地)置北陰平郡和陰平縣(郡、縣治同治今江油市河口壩鎮之陰平壩)。梓潼縣仍置,隸屬梁州梓潼郡(郡治涪城縣)。
南北朝時期,東晉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太尉、晉王劉裕迫晉恭帝司*退位。劉裕接皇帝位後,改“晉”為“宋”,史稱劉宋。梓潼縣仍置,隸屬梁州梓潼郡(郡治涪,即後世的綿陽市)。
劉宋昇明三年(公元479年),驃騎大將軍、太傅、相國肖道成,逼宋主劉準退位。肖道成登上皇位後,即改“宋”為“齊”,定都建康(後世的南京),史稱“南齊”。梁、益二州盡為南齊版圖。梓潼縣仍置,隸屬益州梓潼郡(郡治涪)。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安壽縣還名梓潼縣,仍隸屬西南行臺普安郡。
唐高祖李淵建國初期,沿襲隋朝舊制。
南宋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路和利州西路,梓潼、陰平二縣隸屬於利州東路普安軍。孝宗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普安軍升為隆慶府,梓潼、陰平二縣皆隸屬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又將利州之東西二路合為一路,稱利州路,梓潼、陰平二縣皆隸屬利州路隆慶府。
元朝時,梓潼縣仍置,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廣元路保寧府劍州(至元二十年降隆慶府為劍州)。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農民起義軍紅巾軍南路領袖明玉珍率軍從武昌出發,經長江入蜀,旋即占領全川,建國大夏,定都重慶,改元天統。梓潼縣仍置,隸屬保寧府(府治後世的閬中)劍州。
明朝時,梓潼縣隸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寧府(治閬中)劍州。明末,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軍入川,攻占梓潼,置梓潼縣,當年退出。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率軍入蜀,攻占梓潼後,置梓潼縣,隸屬大西保寧府劍州。
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四川入*版圖。梓潼縣仍置,隸屬大清保寧府劍州。清王朝於地方政區設置方面,實行道府州廳縣三級制,以道轄府州,以府州轄廳縣。梓潼縣隸屬川北道保寧府劍州。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綿州從成都府劃出,升為直隸州。省督即將梓潼縣從保寧府劃出,入隸綿州。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袁世凱為推進恢覆帝制,又按其“廢省改道”計劃,將全川劃分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東和邊東、邊西七道,廢除府州廳。梓潼縣隸屬川西道(道治成都),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川西道又改名西川道,梓潼縣仍隸屬之。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省政府即明令裁撤各道,各縣直接隸屬省府。
我們閑言少敘,書歸正文!
幾天後,又是半晚時分,在梓潼縣城東北三十裏的地方,悄悄的來了一只三萬精銳兵馬,這些人馬不是別人,正是黃忠和豹濤軍。
只見黃忠擡頭向前看了看,接著就問道:“令名!斥候回來了嗎?”
聽見主將問話,龐德也是行禮道:“啟稟黃將軍,斥候還沒有回來!”
等到副將的回答之後,黃忠依然還是穩紮穩打,他先是下令讓大軍駐軍休整,之後又再一次的派出斥候。
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
不過,黃忠才剛剛下達命令,中軍也才剛剛休息一會兒之後,眾人就聽見從西南方跑來幾名哨探。
不用問,這些都是黃忠派出去的斥候,沒有意外,黃忠很快就見到了幾名斥候。
只見這幾名斥候,也都是滿身的塵土,還沒等黃忠問話呢,這幾個人,都是下馬行禮道:“啟稟將軍,梓潼縣的情況已經摸清楚了?”
“哦!”黃忠哦了一聲,就接著問道:“說說,梓潼縣的情況如何,是不是有大軍鎮守了,他們的主將是誰?”
斥候立即行禮道:“啟稟將軍,梓潼縣有兵馬一萬,他們的抓經是吳懿。但是,但是……”
黃忠正在分析情況,他突然聽見斥候但是,但是個沒完,就下意識的覺得,有什麽事情。
於是,黃忠就立即問道:“怎麽了,但是什麽?”
斥候聽見黃忠問話,他自己不敢不聽,於是斥候就說道:“啟稟黃將軍,由於梓潼縣城已經封城,所以,小的就是城外,圍城觀察,但是,突然有人用弓箭射下一封書信,小的不知道是怎麽還是,所以,就給黃將軍回報來了。這是書信。”
斥候,說完之後,就行禮一禮,之後,就從懷中拿出了一個,用火漆密封的書信。
黃忠也是十分的好奇,於是他立即打開書信,就低頭閱讀了起來,片刻之後,黃忠的表情也是十分的精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三十八年),覆置益州和廣漢郡,雒縣為廣漢郡屬縣。
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83年),魏滅蜀,分益州為梁州。廣漢郡改屬梁州,雒縣仍為郡治。
東晉時期(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廣漢郡仍屬梁州,雒縣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蜀郡為益州。次年,分雒縣置什邡縣。
元世祖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覆置漢州,領什邡、德陽、綿竹三個縣,撤銷雒縣建制,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區,以原雒縣為州治。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明玉珍在蜀稱帝,建立大夏國,覆置雒縣。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滅大夏國。同年,省雒縣入漢州,仍領三縣。明末,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建置沿舊。
清初,仍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降漢州為散州(單州),不再轄縣,隸屬成都府,沿襲至民國元年。
民國2年(公元1913年),改漢州為廣漢縣(緣廣漢郡而名),屬川西道(次年改為西川道)。
而梓潼縣城就是隸屬於廣漢郡治下!
梓潼縣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東北方,
春秋戰國時期,梓潼屬蜀國領地。秦國開始在蜀地實行郡縣制,置蜀郡,劃蜀地為三十一縣,梓潼縣始置,隸屬秦國蜀郡。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派遣將軍林摯平定巴蜀,漢承秦制,仍實行郡縣制。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孫述據蜀,建“大成”國,又改子同郡為就都郡。
三國蜀漢炎興元年(公元263年),曹魏遣大將軍鐘會、鄧艾伐蜀,後主劉禪獻城投降。魏滅蜀後,將蜀國劃分為梁、益二州,梓潼郡仍置,隸屬魏國梁州(州治在後世的陜西漢中),仍分領蜀漢時所屬七縣。
漢興元年(公元338年)李壽接皇帝位後,改國號為“漢”,梓潼縣仍置,仍隸屬大漢梓潼郡(郡治涪城縣)。置於梓潼水尾的萬安縣(縣治即後世的梓潼縣仙峰鄉),亦徙移至潺亭(即後世的羅江縣)。
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晉穆帝司馬聘遣征西大將軍桓溫代蜀,成漢戰敗,成漢王李勢獻城歸順,成漢所轄梁、益二州又入東晉版圖。
永和四年(公元348元),梓潼縣奉諭割西北地區(後世的許州、仙峰、雙板及江油市重華、文勝、厚壩、馬閣、二郎廟、青林口、雁門壩諸地)置北陰平郡和陰平縣(郡、縣治同治今江油市河口壩鎮之陰平壩)。梓潼縣仍置,隸屬梁州梓潼郡(郡治涪城縣)。
南北朝時期,東晉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太尉、晉王劉裕迫晉恭帝司*退位。劉裕接皇帝位後,改“晉”為“宋”,史稱劉宋。梓潼縣仍置,隸屬梁州梓潼郡(郡治涪,即後世的綿陽市)。
劉宋昇明三年(公元479年),驃騎大將軍、太傅、相國肖道成,逼宋主劉準退位。肖道成登上皇位後,即改“宋”為“齊”,定都建康(後世的南京),史稱“南齊”。梁、益二州盡為南齊版圖。梓潼縣仍置,隸屬益州梓潼郡(郡治涪)。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安壽縣還名梓潼縣,仍隸屬西南行臺普安郡。
唐高祖李淵建國初期,沿襲隋朝舊制。
南宋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路和利州西路,梓潼、陰平二縣隸屬於利州東路普安軍。孝宗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普安軍升為隆慶府,梓潼、陰平二縣皆隸屬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又將利州之東西二路合為一路,稱利州路,梓潼、陰平二縣皆隸屬利州路隆慶府。
元朝時,梓潼縣仍置,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廣元路保寧府劍州(至元二十年降隆慶府為劍州)。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農民起義軍紅巾軍南路領袖明玉珍率軍從武昌出發,經長江入蜀,旋即占領全川,建國大夏,定都重慶,改元天統。梓潼縣仍置,隸屬保寧府(府治後世的閬中)劍州。
明朝時,梓潼縣隸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寧府(治閬中)劍州。明末,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軍入川,攻占梓潼,置梓潼縣,當年退出。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率軍入蜀,攻占梓潼後,置梓潼縣,隸屬大西保寧府劍州。
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四川入*版圖。梓潼縣仍置,隸屬大清保寧府劍州。清王朝於地方政區設置方面,實行道府州廳縣三級制,以道轄府州,以府州轄廳縣。梓潼縣隸屬川北道保寧府劍州。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綿州從成都府劃出,升為直隸州。省督即將梓潼縣從保寧府劃出,入隸綿州。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袁世凱為推進恢覆帝制,又按其“廢省改道”計劃,將全川劃分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東和邊東、邊西七道,廢除府州廳。梓潼縣隸屬川西道(道治成都),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川西道又改名西川道,梓潼縣仍隸屬之。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省政府即明令裁撤各道,各縣直接隸屬省府。
我們閑言少敘,書歸正文!
幾天後,又是半晚時分,在梓潼縣城東北三十裏的地方,悄悄的來了一只三萬精銳兵馬,這些人馬不是別人,正是黃忠和豹濤軍。
只見黃忠擡頭向前看了看,接著就問道:“令名!斥候回來了嗎?”
聽見主將問話,龐德也是行禮道:“啟稟黃將軍,斥候還沒有回來!”
等到副將的回答之後,黃忠依然還是穩紮穩打,他先是下令讓大軍駐軍休整,之後又再一次的派出斥候。
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
不過,黃忠才剛剛下達命令,中軍也才剛剛休息一會兒之後,眾人就聽見從西南方跑來幾名哨探。
不用問,這些都是黃忠派出去的斥候,沒有意外,黃忠很快就見到了幾名斥候。
只見這幾名斥候,也都是滿身的塵土,還沒等黃忠問話呢,這幾個人,都是下馬行禮道:“啟稟將軍,梓潼縣的情況已經摸清楚了?”
“哦!”黃忠哦了一聲,就接著問道:“說說,梓潼縣的情況如何,是不是有大軍鎮守了,他們的主將是誰?”
斥候立即行禮道:“啟稟將軍,梓潼縣有兵馬一萬,他們的抓經是吳懿。但是,但是……”
黃忠正在分析情況,他突然聽見斥候但是,但是個沒完,就下意識的覺得,有什麽事情。
於是,黃忠就立即問道:“怎麽了,但是什麽?”
斥候聽見黃忠問話,他自己不敢不聽,於是斥候就說道:“啟稟黃將軍,由於梓潼縣城已經封城,所以,小的就是城外,圍城觀察,但是,突然有人用弓箭射下一封書信,小的不知道是怎麽還是,所以,就給黃將軍回報來了。這是書信。”
斥候,說完之後,就行禮一禮,之後,就從懷中拿出了一個,用火漆密封的書信。
黃忠也是十分的好奇,於是他立即打開書信,就低頭閱讀了起來,片刻之後,黃忠的表情也是十分的精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