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暗送寶匣明算計,細心調查王文書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十八章 暗送寶匣明算計,細心調查王文書
寇推官回到家中,就聽夫人說,有人給他送來一個匣子。
寇夫人沒有見到送東西的人,也不敢妄自做主,直接將東西放在他的書房。
等人回來,寇夫人才好奇問是何人送來。
寇推官若有所思,寇夫人緊張起來:“不會有什麽危險吧?”
寇推官將匣子打開,裏面有兩封信,一封信是有人吩咐開封府的文書王駿,讓他作假收監陳姑。
另一封卻是朱文梓的奏折,兩者字跡一模一樣,寇推官還有什麽不明白。
這是有人在暗示他,陳姑被抓的背後,是朱文梓作祟。
寇夫人看到這信,也跟著緊張起來。
“這是不是說明,姓朱的把手伸到了開封衙門?”
寇推官沒說話,寇夫人著急,“你倒是給句話,如今咱們與朱家已經是勢不兩立。你要報仇,我不會攔你,可我隱約覺得這信來的古怪,咱們可不能做了別人手裏的刀。”
“你稍安勿躁,我不會莽撞的。”
可收到信的寇推官,第二日還是去找了權知府。
權知府看著這兩樣東西,眉頭緊鎖。“朱文梓也不是阿貓阿狗,做事怎麽會如此不過腦子,給區區一個文書寫信,留下這樣的把柄給人算計?”
寇推官亦是讚同,就算他憎惡朱家,也沒法違心相信這個證據。
可給他東西的人,明知如此,還是給了,這是陽謀,就算這兩樣東西不能作為證據,卻也是通過這個方式告知寇推官,背後的人是朱文梓。
為了避免麻煩,他是單獨約見的權知府。
權知府並不在開封衙門,二人會面的事情,便無外人知曉。
“您怎麽看?”
寇推官也是心有疑慮,才來尋權知府拿主意。陳姑的事,事關權知府,他不可能不關心。
權知府沈默,這個王駿是開封府裏一個小小的文書,平日裏負責整理文書檔案,為人忠厚老實,話少,性情溫和。
怎麽看都不像是如此膽大包天的人!
“是不是,總要查過才知道?”
上面給的時間只剩一日,權知府也迫切想要找到真相。
白墨存的事情一出來,權知府心裏松了一口氣。
上面給了三日期限,迫使他將這案子處理好。可千頭萬緒,他查了兩日都沒有結果,一時間正頭痛不已。
白墨存的事情一出來,他不得不違心的說,他肩上的壓力都輕了許多。
朝堂上如今情勢微妙,雖然還沒針對白墨存的事鬧起來,可權知府知道,新舊兩黨遲早要借題發揮,大理寺遲早要被問責。
朱長歲這樣抓人,是否妥當,是不是想要禍水東引撇清自己,諸如此類的爭端,遲早冒頭。
權知府也知道,壓力減小,不代表陳姑的案子他可以不查了。
如今有人將這東西送來,權知府心裏發怵,就像是有人故意引著他去做某件事。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實在是很糟糕。
可如果萬一,這就是一條有利的證據,能為他解決陳姑的事呢?
所以明知可能是陷阱,權知府也得被牽著鼻子走。
他不由得問起胡軍巡,“他的傷勢可好些了?”
胡軍巡的確是個得用的,偏偏此時受重傷,這時候要用人,實在是麻煩的很。
寇推官搖搖頭,“下面的人去看過,說傷還沒有大好,必須得好好休養,他倒是給我推薦了個人。”
“誰?”
“李銘,一直跟在他手下辦差,人也是個機靈的。”
“既如此,那便試一試。”
權知府拍案做決定,讓李銘去暗中調查這個王駿。
李銘不過二十出頭,人卻沈穩的很。做事頗有胡軍巡的真傳,街面上的三教九流,他都熟悉。
辦事之前,李銘特意去見胡軍巡:“師父,您瞧這差,我該從何處辦起?”
胡軍巡思量一二,指點他:“既懷疑王駿,你便查查他最近銀錢上是否有什麽變動?又或者,最近這半年,家中可有遇到過什麽事?我記得他有個老父親,是個木匠,家裏開了一間木匠鋪子,手頭應該不至於緊湊,你去那木匠鋪打探一下消息。”
得了他的指點,李銘立刻去暗訪。
到了王駿父親的木匠鋪打聽,才知道這鋪子兩個月之前就已經易主,如今換了個新的老板,是從外地來的,手藝比從前王父要強的多。
如今店裏的客人,也比從前多。
李銘疑惑,“好端端的,怎麽把鋪子兌出去?”
“我開始也奇怪呢,還擔心這鋪子會不會出過什麽事,不然好好的旺鋪,著急把它賣掉作甚?可我左右打探過,說這鋪子生意的確不錯,老顧客不少。那位王師傅的手藝,也是人人稱讚的。後來聽說是因為王木匠年紀大,眼神沒有從前好,兩個兒子又沒學這門手藝,便不得不舍了這店鋪,回老家去。”
頓了頓,店主又補充道,“忘了說,王駿的弟弟要娶媳婦兒,錢不夠,所以好像賣掉鋪子,給弟弟娶媳婦兒。我聽人說,只是聽說啊,說是王駿跟王木匠因此事鬧了一場。父子二人不歡而散,弟弟成婚之後,這鋪子賣掉,得到的錢財一分為三,父子三人各一份,兄弟兩人就此分家。那弟弟帶著父親回老家生活,倒是王駿還留在開封城裏。”
李銘聽到這就覺得有點不對勁,細細問是何時發生的事,店主便說是兩個多月以前。
李銘算了算日子,似乎恰巧就是陳姑來到開封城之前半個月。
得到消息的李銘又到王駿家附近,這片區域都是熟人,李銘怕貿然打聽會打草驚蛇,正好這附近有個地痞叫黃三。
他便給黃三一點錢,讓黃三去把消息打探出來。
黃三得了錢,自然好辦事,不過一兩個時辰,就摸清楚那一家子的事。
“的確是兩個月以前就鬧分家,說是當爹的偏愛小兒子,有什麽好的都留給小的,為了給小兒子娶個好媳婦兒,那真是砸鍋賣鐵,連木匠鋪子都賣了。王駿氣不過,一怒之下鬧著分家。分家之後,小兒子帶著父親回鄉下。聽說新娶的媳婦原本不同意,可最後還是拗不過,只能跟著回去。”
“只是這樣?”
黃三想了想又道,“有一件事情倒也古怪。”
“怎麽說?”
說是一個月之前,王駿的媳婦兒帶著兒女都回老家去了。
對外說,是王駿的小兒子受了驚嚇,跑到廟裏求菩薩,廟裏的師父說孩子的根不在這兒,不能留在本地,否則還會招臟東西。
於是這媳婦兒便帶著兒女回鄉,只留王駿一人在開封城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寇推官回到家中,就聽夫人說,有人給他送來一個匣子。
寇夫人沒有見到送東西的人,也不敢妄自做主,直接將東西放在他的書房。
等人回來,寇夫人才好奇問是何人送來。
寇推官若有所思,寇夫人緊張起來:“不會有什麽危險吧?”
寇推官將匣子打開,裏面有兩封信,一封信是有人吩咐開封府的文書王駿,讓他作假收監陳姑。
另一封卻是朱文梓的奏折,兩者字跡一模一樣,寇推官還有什麽不明白。
這是有人在暗示他,陳姑被抓的背後,是朱文梓作祟。
寇夫人看到這信,也跟著緊張起來。
“這是不是說明,姓朱的把手伸到了開封衙門?”
寇推官沒說話,寇夫人著急,“你倒是給句話,如今咱們與朱家已經是勢不兩立。你要報仇,我不會攔你,可我隱約覺得這信來的古怪,咱們可不能做了別人手裏的刀。”
“你稍安勿躁,我不會莽撞的。”
可收到信的寇推官,第二日還是去找了權知府。
權知府看著這兩樣東西,眉頭緊鎖。“朱文梓也不是阿貓阿狗,做事怎麽會如此不過腦子,給區區一個文書寫信,留下這樣的把柄給人算計?”
寇推官亦是讚同,就算他憎惡朱家,也沒法違心相信這個證據。
可給他東西的人,明知如此,還是給了,這是陽謀,就算這兩樣東西不能作為證據,卻也是通過這個方式告知寇推官,背後的人是朱文梓。
為了避免麻煩,他是單獨約見的權知府。
權知府並不在開封衙門,二人會面的事情,便無外人知曉。
“您怎麽看?”
寇推官也是心有疑慮,才來尋權知府拿主意。陳姑的事,事關權知府,他不可能不關心。
權知府沈默,這個王駿是開封府裏一個小小的文書,平日裏負責整理文書檔案,為人忠厚老實,話少,性情溫和。
怎麽看都不像是如此膽大包天的人!
“是不是,總要查過才知道?”
上面給的時間只剩一日,權知府也迫切想要找到真相。
白墨存的事情一出來,權知府心裏松了一口氣。
上面給了三日期限,迫使他將這案子處理好。可千頭萬緒,他查了兩日都沒有結果,一時間正頭痛不已。
白墨存的事情一出來,他不得不違心的說,他肩上的壓力都輕了許多。
朝堂上如今情勢微妙,雖然還沒針對白墨存的事鬧起來,可權知府知道,新舊兩黨遲早要借題發揮,大理寺遲早要被問責。
朱長歲這樣抓人,是否妥當,是不是想要禍水東引撇清自己,諸如此類的爭端,遲早冒頭。
權知府也知道,壓力減小,不代表陳姑的案子他可以不查了。
如今有人將這東西送來,權知府心裏發怵,就像是有人故意引著他去做某件事。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實在是很糟糕。
可如果萬一,這就是一條有利的證據,能為他解決陳姑的事呢?
所以明知可能是陷阱,權知府也得被牽著鼻子走。
他不由得問起胡軍巡,“他的傷勢可好些了?”
胡軍巡的確是個得用的,偏偏此時受重傷,這時候要用人,實在是麻煩的很。
寇推官搖搖頭,“下面的人去看過,說傷還沒有大好,必須得好好休養,他倒是給我推薦了個人。”
“誰?”
“李銘,一直跟在他手下辦差,人也是個機靈的。”
“既如此,那便試一試。”
權知府拍案做決定,讓李銘去暗中調查這個王駿。
李銘不過二十出頭,人卻沈穩的很。做事頗有胡軍巡的真傳,街面上的三教九流,他都熟悉。
辦事之前,李銘特意去見胡軍巡:“師父,您瞧這差,我該從何處辦起?”
胡軍巡思量一二,指點他:“既懷疑王駿,你便查查他最近銀錢上是否有什麽變動?又或者,最近這半年,家中可有遇到過什麽事?我記得他有個老父親,是個木匠,家裏開了一間木匠鋪子,手頭應該不至於緊湊,你去那木匠鋪打探一下消息。”
得了他的指點,李銘立刻去暗訪。
到了王駿父親的木匠鋪打聽,才知道這鋪子兩個月之前就已經易主,如今換了個新的老板,是從外地來的,手藝比從前王父要強的多。
如今店裏的客人,也比從前多。
李銘疑惑,“好端端的,怎麽把鋪子兌出去?”
“我開始也奇怪呢,還擔心這鋪子會不會出過什麽事,不然好好的旺鋪,著急把它賣掉作甚?可我左右打探過,說這鋪子生意的確不錯,老顧客不少。那位王師傅的手藝,也是人人稱讚的。後來聽說是因為王木匠年紀大,眼神沒有從前好,兩個兒子又沒學這門手藝,便不得不舍了這店鋪,回老家去。”
頓了頓,店主又補充道,“忘了說,王駿的弟弟要娶媳婦兒,錢不夠,所以好像賣掉鋪子,給弟弟娶媳婦兒。我聽人說,只是聽說啊,說是王駿跟王木匠因此事鬧了一場。父子二人不歡而散,弟弟成婚之後,這鋪子賣掉,得到的錢財一分為三,父子三人各一份,兄弟兩人就此分家。那弟弟帶著父親回老家生活,倒是王駿還留在開封城裏。”
李銘聽到這就覺得有點不對勁,細細問是何時發生的事,店主便說是兩個多月以前。
李銘算了算日子,似乎恰巧就是陳姑來到開封城之前半個月。
得到消息的李銘又到王駿家附近,這片區域都是熟人,李銘怕貿然打聽會打草驚蛇,正好這附近有個地痞叫黃三。
他便給黃三一點錢,讓黃三去把消息打探出來。
黃三得了錢,自然好辦事,不過一兩個時辰,就摸清楚那一家子的事。
“的確是兩個月以前就鬧分家,說是當爹的偏愛小兒子,有什麽好的都留給小的,為了給小兒子娶個好媳婦兒,那真是砸鍋賣鐵,連木匠鋪子都賣了。王駿氣不過,一怒之下鬧著分家。分家之後,小兒子帶著父親回鄉下。聽說新娶的媳婦原本不同意,可最後還是拗不過,只能跟著回去。”
“只是這樣?”
黃三想了想又道,“有一件事情倒也古怪。”
“怎麽說?”
說是一個月之前,王駿的媳婦兒帶著兒女都回老家去了。
對外說,是王駿的小兒子受了驚嚇,跑到廟裏求菩薩,廟裏的師父說孩子的根不在這兒,不能留在本地,否則還會招臟東西。
於是這媳婦兒便帶著兒女回鄉,只留王駿一人在開封城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