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第一百九十二章哪有什麽真正的順理成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九十二章 哪有什麽真正的順理成章”
趙小樓想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情:“當時安陽水患,為何不予樓的無憂會在那裏?”
趙小樓問他,同時又再連續問別的相關的問題:“那個時候,以安陽為中心,周邊受災的百姓,曾經做過統計,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人人說起當年安陽,皆是如此感慨。但是說著是不計其數,其實是記下了數字的。安陽縣,以及周邊其餘府衙州縣花了將近三年時間統計當時水患失蹤人口。想必,成大人之後也曾經借著身份方便而調閱過。畢竟成大人有著當年水患親歷的受災者身份的,調閱安陽水患日志,想必更加理由充分。”
成是典說:“這是自然。我調閱日志,於公於私,都順理成章。”
“順理成章……”趙小樓喃喃。
趙小樓眼眸中忽然露出一絲悲愁之色:“明人不說暗話,成大人,你調閱縣志的時候想必已經經歷科舉為官等等,心智也成熟,那麽,敢問成大人,可在縣志中發現什麽不尋常的麽?”
成是典一楞,他從一開始說話,就保留著和對話之人目光交匯的習慣,而這個時候,他卻反常的低下頭,成是典的這個舉動並沒有逃過趙小樓的眼神,或者說,沒有逃過在場所有人的眼神。
可是,所有人,包括趙帛容小龍,都能看出來,成是典的這個舉動,並非是什麽逃避或者心虛的表現。
他被趙小樓說中了,且很可能,他所發現的不同尋常,正是趙小樓想要詢問的不同尋常。
成是典輕描淡寫:“趙公子為何如此在意?趙家遠離安陽,卻意外的對安陽水患的事情了然於胸,難道,江湖的執法世家,也要同時關心朝堂之事?”
趙小樓笑笑:“江湖廟堂,其中暢游者皆是眾生。我趙家也曾經和朝廷有過合作,且江湖和廟堂的關系也並沒那麽的黑白分明。何況,既然不予樓出現在安陽,還養出了一個為官者,那不就是恰恰在給成大人證明,這號稱只在江湖游走的不予樓,其實早就過界了。”
趙小樓看了成是典一眼,心下了然。
於是自行開口說道:“安陽水患日後所記,很不尋常。”
“天災人禍面前,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不算是奇怪的事情。可是在安陽這一次的水患中統計的時候卻很奇怪。因為安陽水患原因是江水暴漲,堤壩沒有拔高,從而導致了忽然決堤,且決堤的時候是在半夜,很多人在夢中,有的人甚至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江水卷走。通常這種情況,無辜受難的孩子會非常多。”
“但是安陽一代風俗特殊,他們那一帶的百姓,喜歡用和木盆相似的船形的小床做搖籃。故而家家戶戶,都有這種類型的搖籃床。且那個搖籃床可以一直睡到小兒三四歲的時候。待到大了一些,那搖籃還能充當小船供孩子玩耍用且安陽一帶因為靠近隔相江,百姓大多靠漁船碼頭為生,大多都熟悉水性。除了在睡夢中無法準備之外,不會有全軍覆沒的可能性。所以那一場水患中整理的數據,很不尋常。”
熟悉水性的百姓,睡在小船中的幼兒,夜裏突發的水患。
可是三年的走訪整理,得到的數據居然是孩童才是失蹤最多的。
且是失蹤。
當然明白,有些孩童的失蹤可能如那個救災官員和那位半夜被卷走知府一樣,有可能陷入深不見底的淤泥,也有可能被卷到了滔滔江水沖到了下游,亦或者成了一具無法辨認的骸骨。
但是總得找到一些吧。水患之後,三年時間,陸陸續續在湖底,在田埂,在山林,在荒地,都能不斷發現骸骨。幼童的骸骨多麽容易辨認。偏偏,失蹤最多的幼童骸骨,最少。
整理的地方官員不是沒有為這種不尋常的現象找尋原因,各種可能和不可能的原因在心中滾過再滾回。到最後,卻依然把這種不尋常如實記錄了下來。
而這個時候,從剛才開始就端出旁聽者身份的容小龍忽然開口:“安陽水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成大人,您今年多大?”
容小龍這個時候終於想起來,他也聽說過安陽水患。
是當時臨安提起的。
當時臨安說,十幾年前的安陽水患,我們不予樓捐了多少多少錢,救下的人命足足可以抵銷這些年說殺的人命雲雲。
當時,臨安提的,確實是安陽水患。
容小龍想到了淮城的成知府:“淮城的成知府,年紀大概三十不到。十幾年前應該還是個少年。既然淮城的成知府是你的堂兄,那成大人應該不足三十。且成知府已經是知府,從縣令到知府……中間應該還有知州,還是什麽太守,刺史等等……這中間,只怕不止要短短幾年的跨點吧?”
容小龍為了表示自己以上這些純屬猜測,說完立刻補充了一句:“這些都是我自己的念頭,我對仕途為官這一塊不懂。”
其實年紀這種事情,貿然問起來,很不禮貌。
但是禮貌不禮貌的,也不針對鬼。容小龍一開始以為這位成大人和那位成知府大概年歲上差不多,壓根沒往知府和縣令的等級上面想。
這也不是什麽不常見的事情。
年輕的狀元,古稀的秀才。歷朝歷代都見過。連話本裏都會寫。
所以或許是成知府少年神童,或許是成縣令開蒙較晚。
反正當時,容小龍是真的沒有往這方面想過。
如今再提,也沒什麽晚的。
這也不能怪容小龍,主要是,這個成縣令看不出年紀。要說他年輕也可以算是像,可是要說他老成,也能算是。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的長相,真是令人捉摸不透啊……
成是典很快解了疑惑:“在下,二十有五。安陽水患距今也有快要二十年了,而那個時候,我都能當乞丐填飽肚子了。定然是能吃能睡的時候。”
方卿和居然是顯小的那一類型。
看來,方卿和才是特例。一般人,幾歲就是幾歲。做不到三十歲像二十歲,五十歲像四十歲。
二十五歲的成縣令,四舍五入,確實可以對的上是而立之年的長相。
趙小樓絲毫不關心成是典的年紀,他只問成是典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根據這些不尋常,那不予樓收養你的原因,也不尋常呢?”
趙小樓接著說:“不予樓有長生者是沒錯,不生不死,只要不出意外,便永不斷絕。可是不予樓只要繼續留存,繼續壯大,就畢然需要新鮮血液。有著無盡時間的不予樓,想要擁有忠誠可靠的新鮮血液,在沒有比從小養大一個孩子來的更容易和更合適了。可是那孩子若是擄來掠來,或者拐來偷來……都不如撿來的合適。撿來的東西,就像撿走路邊的小狗小貓,隨意中帶著不需要特意說明的善意,以及那隨著歲月而越發濃厚的恩情。”
“恩情到什麽程度呢?‘你是我撿來的,你的命也是我撿來的,你的命,和我的善良掛鉤。我若不是當時心懷慈悲,你就沒命了’……這是慈悲。先入為主的慈悲。而偷來搶來的,就透著一股子假情假意了。假情假意的根基不穩,就像強扭的瓜,不甜,或許還會苦。回頭那瓜養大,沒給自己解渴就算了,說不定還有可能毒死自己。這多不劃算?”
……
且不管成是典是如何的念想。
倒是一邊的徐長生琢磨出點味道來。
細細琢磨下去,更覺得苦澀的很:“可憐那些孩子…。。成大人是活了下來,可能很多旁的孩子,說不定就不知道下場如何了。成大人被撿走的時候已經大了,適應也快,可是旁的孩子呢?”
徐長生用悲憫的眼神看了一眼和他隔絕最遠的成是典:“成大人本就偏心不予樓那邊了。大概與我們講述往事的時候也是偏心那邊,自然不會公平說明。可是即便如此了,我都能聽出來不予樓養孩子養的漫不經心。若非事後成家人細心教養,只怕成大人也做不成成大人。”
做不成是典成縣令,那便就是無因無少爺,那無因是個什麽做派,徐長生就只能往那些紈絝子弟身上去聯想了。但是不管是紈絝子弟的無因也好,溫文爾雅慈悲面目的成縣令也罷。只要有一顆衷心,對於不予樓來說就足夠了。
反正下令讓成是典自盡以引出容小龍的時候,在不予樓的主事人眼裏,大概也沒有過太多的猶豫。
他們要的是一條人命一顆衷心,換一縷亡魂,一個容氏的後人。
至於那顆衷心包裹的外表如何,境遇如何,人生如何,大概不是不予樓考慮的範圍。
這算是不予樓目光短淺嗎?
倘若不予樓沈住氣,以朝中勢力暗中扶持成是典,假以時日,成是典位高權重,拉攏自己的派系,說不定還能和方卿和一較高下。加上或許是一無所知的成知府聯合,更能和方卿和一較高下。
但是成知府到底算不算清白,這還兩說。
……
她是清白的。
葉國手從知道方卿和決定去把若離和曹月華接到方府的那一刻開始就極其不高興。
葉國手性子急躁,對著方卿和尤其不假以辭色。
葉國手不知道為何,格外討厭那個叫曹月華的姑娘。
方卿和詢問緣由,他也回答不上來,只說:“我覺得那個姑娘古怪的很。不清不白的……”
方卿和苦笑,打斷他的話:“對一個姑娘家,不許用不清不白這四個字。”
葉國手說:“我又不是那個意思。我只是講字面的意思,”
“我知道,”方卿和說,他皺眉,“但是不好聽,以後別說了。”
葉國手哼了一聲,算是同意了。
但是不管葉國手臉色擺地再臭,方家那輛低調又奢華的馬車,依然還是駛出了城外,到了那戶農家,在那家人的千恩萬謝中,兩位仙女上了馬車。馬車悠悠,帶走了兩個忽然來此,又忽然離開的仙女。
長生一直在路口遠看,看著煙塵滾滾,看著那車軲轆聲音漸遠,再到塵土消散,眼前重新恢覆空曠寂寥。
長生自言自語:“和仙女同一個屋檐下相處了兩天,大概能延年益壽個二十年吧?”
長生能延年益壽多久不知道。但是葉國手大概要氣短命二十年了。
方卿和在前廳見過了曹月華,回頭就到了後堂與葉國手說話。
方卿和說:“那姑娘我見過的。”
葉國手皺眉:“你在哪裏見過?牢裏?”
……
方卿和忍者不翻白眼:“我在白塔寺見過。她和我一個小友是朋友。從她和若離相識來看,我那位小友只怕也和若離打過照面了。”
葉國手道:“那為何不是你那位小友來此尋你?怎麽是這個和你大概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姑娘來?”
方卿和若有所思道:“若是我那位小友來,只怕就見不到我了。”
方卿和說:“你之前不是說,這姑娘流了滿身的血?”
葉國手點頭:“若是常人,早死了,那可是全身的血。不是一個比喻。”
方卿和說:“今日倒沒看出來,恢覆的很好。”
葉國手皺眉:“這才兩日不到,你告訴我說,她恢覆的很好。”
方卿和點頭:“你要不要去見見?”
葉國手拒絕了,他一想到那個姑娘,就聯想起來他當日的不適。好容易恢覆緩和過來,他可不願意再次感受一下。
方卿和的建議倒是誠懇:“你那日見她,大概是因為她狀態不好,才受傷。今日她很是自然,一點沒有令人聯想到虛弱或者別的……”
方卿和隱去了‘本該死了’這些形容。給了葉國手一個‘意會就好’的眼神,繼續說道:“你今日見見她,說不定就能擺脫當日的不適了?”
葉國手依然拒絕:“我已經擺脫了。只要你趕緊把她打發走。我就不會不適。”
方卿和表示為難:“人家姑娘既然冒死來尋我,定然是有要事。既然是要事……那就不知道是要耽誤多久才能打發的事情了……。”
葉國手聞聽此言,表情變化就跟被雷劈了一般。
很是有趣。方卿和心下如此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趙小樓想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情:“當時安陽水患,為何不予樓的無憂會在那裏?”
趙小樓問他,同時又再連續問別的相關的問題:“那個時候,以安陽為中心,周邊受災的百姓,曾經做過統計,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人人說起當年安陽,皆是如此感慨。但是說著是不計其數,其實是記下了數字的。安陽縣,以及周邊其餘府衙州縣花了將近三年時間統計當時水患失蹤人口。想必,成大人之後也曾經借著身份方便而調閱過。畢竟成大人有著當年水患親歷的受災者身份的,調閱安陽水患日志,想必更加理由充分。”
成是典說:“這是自然。我調閱日志,於公於私,都順理成章。”
“順理成章……”趙小樓喃喃。
趙小樓眼眸中忽然露出一絲悲愁之色:“明人不說暗話,成大人,你調閱縣志的時候想必已經經歷科舉為官等等,心智也成熟,那麽,敢問成大人,可在縣志中發現什麽不尋常的麽?”
成是典一楞,他從一開始說話,就保留著和對話之人目光交匯的習慣,而這個時候,他卻反常的低下頭,成是典的這個舉動並沒有逃過趙小樓的眼神,或者說,沒有逃過在場所有人的眼神。
可是,所有人,包括趙帛容小龍,都能看出來,成是典的這個舉動,並非是什麽逃避或者心虛的表現。
他被趙小樓說中了,且很可能,他所發現的不同尋常,正是趙小樓想要詢問的不同尋常。
成是典輕描淡寫:“趙公子為何如此在意?趙家遠離安陽,卻意外的對安陽水患的事情了然於胸,難道,江湖的執法世家,也要同時關心朝堂之事?”
趙小樓笑笑:“江湖廟堂,其中暢游者皆是眾生。我趙家也曾經和朝廷有過合作,且江湖和廟堂的關系也並沒那麽的黑白分明。何況,既然不予樓出現在安陽,還養出了一個為官者,那不就是恰恰在給成大人證明,這號稱只在江湖游走的不予樓,其實早就過界了。”
趙小樓看了成是典一眼,心下了然。
於是自行開口說道:“安陽水患日後所記,很不尋常。”
“天災人禍面前,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不算是奇怪的事情。可是在安陽這一次的水患中統計的時候卻很奇怪。因為安陽水患原因是江水暴漲,堤壩沒有拔高,從而導致了忽然決堤,且決堤的時候是在半夜,很多人在夢中,有的人甚至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江水卷走。通常這種情況,無辜受難的孩子會非常多。”
“但是安陽一代風俗特殊,他們那一帶的百姓,喜歡用和木盆相似的船形的小床做搖籃。故而家家戶戶,都有這種類型的搖籃床。且那個搖籃床可以一直睡到小兒三四歲的時候。待到大了一些,那搖籃還能充當小船供孩子玩耍用且安陽一帶因為靠近隔相江,百姓大多靠漁船碼頭為生,大多都熟悉水性。除了在睡夢中無法準備之外,不會有全軍覆沒的可能性。所以那一場水患中整理的數據,很不尋常。”
熟悉水性的百姓,睡在小船中的幼兒,夜裏突發的水患。
可是三年的走訪整理,得到的數據居然是孩童才是失蹤最多的。
且是失蹤。
當然明白,有些孩童的失蹤可能如那個救災官員和那位半夜被卷走知府一樣,有可能陷入深不見底的淤泥,也有可能被卷到了滔滔江水沖到了下游,亦或者成了一具無法辨認的骸骨。
但是總得找到一些吧。水患之後,三年時間,陸陸續續在湖底,在田埂,在山林,在荒地,都能不斷發現骸骨。幼童的骸骨多麽容易辨認。偏偏,失蹤最多的幼童骸骨,最少。
整理的地方官員不是沒有為這種不尋常的現象找尋原因,各種可能和不可能的原因在心中滾過再滾回。到最後,卻依然把這種不尋常如實記錄了下來。
而這個時候,從剛才開始就端出旁聽者身份的容小龍忽然開口:“安陽水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成大人,您今年多大?”
容小龍這個時候終於想起來,他也聽說過安陽水患。
是當時臨安提起的。
當時臨安說,十幾年前的安陽水患,我們不予樓捐了多少多少錢,救下的人命足足可以抵銷這些年說殺的人命雲雲。
當時,臨安提的,確實是安陽水患。
容小龍想到了淮城的成知府:“淮城的成知府,年紀大概三十不到。十幾年前應該還是個少年。既然淮城的成知府是你的堂兄,那成大人應該不足三十。且成知府已經是知府,從縣令到知府……中間應該還有知州,還是什麽太守,刺史等等……這中間,只怕不止要短短幾年的跨點吧?”
容小龍為了表示自己以上這些純屬猜測,說完立刻補充了一句:“這些都是我自己的念頭,我對仕途為官這一塊不懂。”
其實年紀這種事情,貿然問起來,很不禮貌。
但是禮貌不禮貌的,也不針對鬼。容小龍一開始以為這位成大人和那位成知府大概年歲上差不多,壓根沒往知府和縣令的等級上面想。
這也不是什麽不常見的事情。
年輕的狀元,古稀的秀才。歷朝歷代都見過。連話本裏都會寫。
所以或許是成知府少年神童,或許是成縣令開蒙較晚。
反正當時,容小龍是真的沒有往這方面想過。
如今再提,也沒什麽晚的。
這也不能怪容小龍,主要是,這個成縣令看不出年紀。要說他年輕也可以算是像,可是要說他老成,也能算是。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的長相,真是令人捉摸不透啊……
成是典很快解了疑惑:“在下,二十有五。安陽水患距今也有快要二十年了,而那個時候,我都能當乞丐填飽肚子了。定然是能吃能睡的時候。”
方卿和居然是顯小的那一類型。
看來,方卿和才是特例。一般人,幾歲就是幾歲。做不到三十歲像二十歲,五十歲像四十歲。
二十五歲的成縣令,四舍五入,確實可以對的上是而立之年的長相。
趙小樓絲毫不關心成是典的年紀,他只問成是典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根據這些不尋常,那不予樓收養你的原因,也不尋常呢?”
趙小樓接著說:“不予樓有長生者是沒錯,不生不死,只要不出意外,便永不斷絕。可是不予樓只要繼續留存,繼續壯大,就畢然需要新鮮血液。有著無盡時間的不予樓,想要擁有忠誠可靠的新鮮血液,在沒有比從小養大一個孩子來的更容易和更合適了。可是那孩子若是擄來掠來,或者拐來偷來……都不如撿來的合適。撿來的東西,就像撿走路邊的小狗小貓,隨意中帶著不需要特意說明的善意,以及那隨著歲月而越發濃厚的恩情。”
“恩情到什麽程度呢?‘你是我撿來的,你的命也是我撿來的,你的命,和我的善良掛鉤。我若不是當時心懷慈悲,你就沒命了’……這是慈悲。先入為主的慈悲。而偷來搶來的,就透著一股子假情假意了。假情假意的根基不穩,就像強扭的瓜,不甜,或許還會苦。回頭那瓜養大,沒給自己解渴就算了,說不定還有可能毒死自己。這多不劃算?”
……
且不管成是典是如何的念想。
倒是一邊的徐長生琢磨出點味道來。
細細琢磨下去,更覺得苦澀的很:“可憐那些孩子…。。成大人是活了下來,可能很多旁的孩子,說不定就不知道下場如何了。成大人被撿走的時候已經大了,適應也快,可是旁的孩子呢?”
徐長生用悲憫的眼神看了一眼和他隔絕最遠的成是典:“成大人本就偏心不予樓那邊了。大概與我們講述往事的時候也是偏心那邊,自然不會公平說明。可是即便如此了,我都能聽出來不予樓養孩子養的漫不經心。若非事後成家人細心教養,只怕成大人也做不成成大人。”
做不成是典成縣令,那便就是無因無少爺,那無因是個什麽做派,徐長生就只能往那些紈絝子弟身上去聯想了。但是不管是紈絝子弟的無因也好,溫文爾雅慈悲面目的成縣令也罷。只要有一顆衷心,對於不予樓來說就足夠了。
反正下令讓成是典自盡以引出容小龍的時候,在不予樓的主事人眼裏,大概也沒有過太多的猶豫。
他們要的是一條人命一顆衷心,換一縷亡魂,一個容氏的後人。
至於那顆衷心包裹的外表如何,境遇如何,人生如何,大概不是不予樓考慮的範圍。
這算是不予樓目光短淺嗎?
倘若不予樓沈住氣,以朝中勢力暗中扶持成是典,假以時日,成是典位高權重,拉攏自己的派系,說不定還能和方卿和一較高下。加上或許是一無所知的成知府聯合,更能和方卿和一較高下。
但是成知府到底算不算清白,這還兩說。
……
她是清白的。
葉國手從知道方卿和決定去把若離和曹月華接到方府的那一刻開始就極其不高興。
葉國手性子急躁,對著方卿和尤其不假以辭色。
葉國手不知道為何,格外討厭那個叫曹月華的姑娘。
方卿和詢問緣由,他也回答不上來,只說:“我覺得那個姑娘古怪的很。不清不白的……”
方卿和苦笑,打斷他的話:“對一個姑娘家,不許用不清不白這四個字。”
葉國手說:“我又不是那個意思。我只是講字面的意思,”
“我知道,”方卿和說,他皺眉,“但是不好聽,以後別說了。”
葉國手哼了一聲,算是同意了。
但是不管葉國手臉色擺地再臭,方家那輛低調又奢華的馬車,依然還是駛出了城外,到了那戶農家,在那家人的千恩萬謝中,兩位仙女上了馬車。馬車悠悠,帶走了兩個忽然來此,又忽然離開的仙女。
長生一直在路口遠看,看著煙塵滾滾,看著那車軲轆聲音漸遠,再到塵土消散,眼前重新恢覆空曠寂寥。
長生自言自語:“和仙女同一個屋檐下相處了兩天,大概能延年益壽個二十年吧?”
長生能延年益壽多久不知道。但是葉國手大概要氣短命二十年了。
方卿和在前廳見過了曹月華,回頭就到了後堂與葉國手說話。
方卿和說:“那姑娘我見過的。”
葉國手皺眉:“你在哪裏見過?牢裏?”
……
方卿和忍者不翻白眼:“我在白塔寺見過。她和我一個小友是朋友。從她和若離相識來看,我那位小友只怕也和若離打過照面了。”
葉國手道:“那為何不是你那位小友來此尋你?怎麽是這個和你大概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姑娘來?”
方卿和若有所思道:“若是我那位小友來,只怕就見不到我了。”
方卿和說:“你之前不是說,這姑娘流了滿身的血?”
葉國手點頭:“若是常人,早死了,那可是全身的血。不是一個比喻。”
方卿和說:“今日倒沒看出來,恢覆的很好。”
葉國手皺眉:“這才兩日不到,你告訴我說,她恢覆的很好。”
方卿和點頭:“你要不要去見見?”
葉國手拒絕了,他一想到那個姑娘,就聯想起來他當日的不適。好容易恢覆緩和過來,他可不願意再次感受一下。
方卿和的建議倒是誠懇:“你那日見她,大概是因為她狀態不好,才受傷。今日她很是自然,一點沒有令人聯想到虛弱或者別的……”
方卿和隱去了‘本該死了’這些形容。給了葉國手一個‘意會就好’的眼神,繼續說道:“你今日見見她,說不定就能擺脫當日的不適了?”
葉國手依然拒絕:“我已經擺脫了。只要你趕緊把她打發走。我就不會不適。”
方卿和表示為難:“人家姑娘既然冒死來尋我,定然是有要事。既然是要事……那就不知道是要耽誤多久才能打發的事情了……。”
葉國手聞聽此言,表情變化就跟被雷劈了一般。
很是有趣。方卿和心下如此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