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第259章人生七年
關燈
小
中
大
第259章 人生七年
新的一學期開學了,賈錢錢再次背上了自己的小書包。哪怕她極其不願意去學校,也不得不去。誰讓自己攤上了賈有為這樣的爹呢?
她不是沒有抗議過,不是沒有鬥爭過,不是沒有爭取過。總之,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到了老賈那裏,統統地化為了烏有。
在賈錢錢的心目中,老賈就是一個獨裁者。他嘴巴上面說得好聽,發揚民主,卻在落實上面是一支筆,他說了算。
賈錢錢從二年級升到了三年級。現如今,她是就讀於該校的三年級一班,屬於小學裏面介於低年級和高年級之間的中年級。
賈錢錢進入熟悉的校園,走進新教室的時候,完全沒有那種和同學們一個暑假不見,帶著久別重逢的激動心情和喜悅感。
她哪怕就算沒有上學如上墳的心情,也是來這裏學無可學。自己唯一能夠做的事情莫過於在課堂上面和課間休息當中持續性的發呆,出神,發呆,出神……
除此之外,賈錢錢還能夠做的事情就是看自己要看的各種書。即便是在課堂上這樣我行我素,也不會受到各科老師的幹涉。
學校老師們一方面都知道她是天才,用不著像管理和教育普通孩子那樣去對待她,另一方面是又清楚她那潑天富貴的出身和家世背景。
賈錢錢學好,那是一方老百姓受益。反之,她學壞,就是一方老百姓遭殃。誰讓她的手裏面握著太多的資源和權力?
老師們在激勵自己學生們的善意謊言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好好讀書,一路向上,今後可以通過成績來實現D絲唯一打敗高富帥的話兒,自然是對於賈錢錢完完全全地無用。
她用不著擔心自己會被誰以成績的方式給打敗,畢竟自己一直都是學校的NO。1,連高年級的孩子都考不過她。
簡潔還曾經瞞著賈有為,偷偷地給賈錢錢模擬過上一年的文理科高考真題。結果,賈錢錢竟然考過了清華的錄取分數線,其中的數學是考了滿分150分,而文科是考過了北大的錄取分數線。
在簡潔驚訝之餘,也同樣知道就算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後,他們遲早也都會發現,分數可完全比不過自己有個好爹好媽,或者好爺爺好奶奶,好外婆好外公。
天生就擁有優質社會資源的同學,就是要比沒有社會資源的同學更加容易獲得成功。
以自己為例子,她那些屬於沒有社會資源,依舊在闖蕩京城的同學們,最是深有體會。
他們切身感覺到了什麽叫做朝前走半步,哪怕是一小步,也是困難至極,明顯是觸碰到了天花板。
BBC那一部《人生七年》的紀錄片就已經把謎底給早早地揭開了。出身決定命運,努力一定會有用,即便概率極低,也好過沒有。
《人生七年》對最早選定的上中下階層的一群人是每間隔七年進行一次回訪,已經從他們七歲開始到了五十六歲。
那裏面有一個小男孩兒實現了階層躍升,從一個農夫的兒子成為了社會精英,哈佛大學的教授。
與之相反,另外一個中產階級出身的小男孩兒,卻階層滑落,高考沒有考上理想的名牌大學,讀了一個三流大學,畢業之後就各種不如意,精神也出現了問題,失業始終如同影子一樣的伴隨著他。
不是他的父母不負責,而是太負責,想要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逼迫著他朝上行,致使壓力太大,又受限於自身資質,最後就是“拔苗助長”的悲劇。
至於剩下的人,都在原有的階層上面停留著打轉轉。上層階級出身的孩子,一路私立名校上去,就讀牛津,劍橋。
畢業踏入社會之後,進入自家的律師事務所成為一名律師,有著好的收入,體面的工作,受人尊敬的穩定職業,延續父親,爺爺,太爺爺,祖輩們的道路,而他的孩子依舊延續去走自己曾經的路線圖。
而下層階級出身的孩子,連大學都沒有讀,然後就早早地進入社會去謀生。職業無非就是餐館服務員,超市售貨員等,工作不穩定,時常就被迫換工作。
BBC的《人生七年》還不算殘酷,而殘酷的是BBC做的一個叫做《貧窮當中長大的女孩子》和《貧窮當中長大的男孩子》的兩部男女視角不同的紀錄片。
說得不是別國,而是英國自己。工人階級出身的孩子,數學普遍都差,住在治安差的街區,往往面對著暴力,毒品,酒精等等。
他們到了十六歲,即便是找工作,也不容易找到。英國同樣有著街區歧視,你是來自窮街區的,有些雇主還不願意雇傭你。
自己去銀行小額貸款來自主創業,也會因為你的家庭原因,住址原因,被對方以種種冠冕堂皇的借口給予拒絕。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簡單和重覆性的工作,那也是高達60:1,你要先幹掉了另外五十九名應征者而得來的工作。
要不然,就是臨時性的工作,時薪計算,英國人有200多萬人從事這樣的工作在勉強糊口,而它全國人口是6000多萬人。
活不下去,去找政府求助。他們會繼續打發你去住另外的窮街區,麻煩街區,暴力街區等等的安置房裏面。
那裏面不但沒什麽像樣子的家具,而且大冬天的還沒有暖氣。想要暖氣,煤氣,電,水什麽的,你得自己想辦法去交費。
《我是布萊克》的英國電影就是最好的詮釋了所謂的國家和政府福利,那便是決定窮人生死的骰子。
擲骰子的人肯定不是窮人,而是決定窮人命運的人。你中選了,算你還幸運,而你不中選,也正常,不算你倒黴。
按照最正常的邏輯,不勞者不得食,天經地義。政府還算管了你,讓你可以領取食物救濟券。
至於東西,自然不會有多好的。這無非就是一些滯銷品,不新鮮的罐頭食物等等。最讓人動容的就是布萊克在英國一處申請點墻壁上面帶著勇氣和氣憤難當的塗鴉,說出了心裏話,我是布萊克。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抗議者喊出了,就讀於伊頓公學的狗崽子們如何如何的粗口。那些才是真正主宰窮人命運的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新的一學期開學了,賈錢錢再次背上了自己的小書包。哪怕她極其不願意去學校,也不得不去。誰讓自己攤上了賈有為這樣的爹呢?
她不是沒有抗議過,不是沒有鬥爭過,不是沒有爭取過。總之,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到了老賈那裏,統統地化為了烏有。
在賈錢錢的心目中,老賈就是一個獨裁者。他嘴巴上面說得好聽,發揚民主,卻在落實上面是一支筆,他說了算。
賈錢錢從二年級升到了三年級。現如今,她是就讀於該校的三年級一班,屬於小學裏面介於低年級和高年級之間的中年級。
賈錢錢進入熟悉的校園,走進新教室的時候,完全沒有那種和同學們一個暑假不見,帶著久別重逢的激動心情和喜悅感。
她哪怕就算沒有上學如上墳的心情,也是來這裏學無可學。自己唯一能夠做的事情莫過於在課堂上面和課間休息當中持續性的發呆,出神,發呆,出神……
除此之外,賈錢錢還能夠做的事情就是看自己要看的各種書。即便是在課堂上這樣我行我素,也不會受到各科老師的幹涉。
學校老師們一方面都知道她是天才,用不著像管理和教育普通孩子那樣去對待她,另一方面是又清楚她那潑天富貴的出身和家世背景。
賈錢錢學好,那是一方老百姓受益。反之,她學壞,就是一方老百姓遭殃。誰讓她的手裏面握著太多的資源和權力?
老師們在激勵自己學生們的善意謊言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好好讀書,一路向上,今後可以通過成績來實現D絲唯一打敗高富帥的話兒,自然是對於賈錢錢完完全全地無用。
她用不著擔心自己會被誰以成績的方式給打敗,畢竟自己一直都是學校的NO。1,連高年級的孩子都考不過她。
簡潔還曾經瞞著賈有為,偷偷地給賈錢錢模擬過上一年的文理科高考真題。結果,賈錢錢竟然考過了清華的錄取分數線,其中的數學是考了滿分150分,而文科是考過了北大的錄取分數線。
在簡潔驚訝之餘,也同樣知道就算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後,他們遲早也都會發現,分數可完全比不過自己有個好爹好媽,或者好爺爺好奶奶,好外婆好外公。
天生就擁有優質社會資源的同學,就是要比沒有社會資源的同學更加容易獲得成功。
以自己為例子,她那些屬於沒有社會資源,依舊在闖蕩京城的同學們,最是深有體會。
他們切身感覺到了什麽叫做朝前走半步,哪怕是一小步,也是困難至極,明顯是觸碰到了天花板。
BBC那一部《人生七年》的紀錄片就已經把謎底給早早地揭開了。出身決定命運,努力一定會有用,即便概率極低,也好過沒有。
《人生七年》對最早選定的上中下階層的一群人是每間隔七年進行一次回訪,已經從他們七歲開始到了五十六歲。
那裏面有一個小男孩兒實現了階層躍升,從一個農夫的兒子成為了社會精英,哈佛大學的教授。
與之相反,另外一個中產階級出身的小男孩兒,卻階層滑落,高考沒有考上理想的名牌大學,讀了一個三流大學,畢業之後就各種不如意,精神也出現了問題,失業始終如同影子一樣的伴隨著他。
不是他的父母不負責,而是太負責,想要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逼迫著他朝上行,致使壓力太大,又受限於自身資質,最後就是“拔苗助長”的悲劇。
至於剩下的人,都在原有的階層上面停留著打轉轉。上層階級出身的孩子,一路私立名校上去,就讀牛津,劍橋。
畢業踏入社會之後,進入自家的律師事務所成為一名律師,有著好的收入,體面的工作,受人尊敬的穩定職業,延續父親,爺爺,太爺爺,祖輩們的道路,而他的孩子依舊延續去走自己曾經的路線圖。
而下層階級出身的孩子,連大學都沒有讀,然後就早早地進入社會去謀生。職業無非就是餐館服務員,超市售貨員等,工作不穩定,時常就被迫換工作。
BBC的《人生七年》還不算殘酷,而殘酷的是BBC做的一個叫做《貧窮當中長大的女孩子》和《貧窮當中長大的男孩子》的兩部男女視角不同的紀錄片。
說得不是別國,而是英國自己。工人階級出身的孩子,數學普遍都差,住在治安差的街區,往往面對著暴力,毒品,酒精等等。
他們到了十六歲,即便是找工作,也不容易找到。英國同樣有著街區歧視,你是來自窮街區的,有些雇主還不願意雇傭你。
自己去銀行小額貸款來自主創業,也會因為你的家庭原因,住址原因,被對方以種種冠冕堂皇的借口給予拒絕。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簡單和重覆性的工作,那也是高達60:1,你要先幹掉了另外五十九名應征者而得來的工作。
要不然,就是臨時性的工作,時薪計算,英國人有200多萬人從事這樣的工作在勉強糊口,而它全國人口是6000多萬人。
活不下去,去找政府求助。他們會繼續打發你去住另外的窮街區,麻煩街區,暴力街區等等的安置房裏面。
那裏面不但沒什麽像樣子的家具,而且大冬天的還沒有暖氣。想要暖氣,煤氣,電,水什麽的,你得自己想辦法去交費。
《我是布萊克》的英國電影就是最好的詮釋了所謂的國家和政府福利,那便是決定窮人生死的骰子。
擲骰子的人肯定不是窮人,而是決定窮人命運的人。你中選了,算你還幸運,而你不中選,也正常,不算你倒黴。
按照最正常的邏輯,不勞者不得食,天經地義。政府還算管了你,讓你可以領取食物救濟券。
至於東西,自然不會有多好的。這無非就是一些滯銷品,不新鮮的罐頭食物等等。最讓人動容的就是布萊克在英國一處申請點墻壁上面帶著勇氣和氣憤難當的塗鴉,說出了心裏話,我是布萊克。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抗議者喊出了,就讀於伊頓公學的狗崽子們如何如何的粗口。那些才是真正主宰窮人命運的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