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67章 知青

關燈
傅臻一旦認清的事情, 做起來也幹脆利索,毫不拖泥帶水,她和邱磊就算正式開始處對象。這下可把邱磊給歡喜得整天不知道東西南北, 隔兩天就要往先鋒大隊跑一趟, 絲毫不覺得一次兩個多小時花在路上有什麽累的。

恨不得住在這裏!

10月中旬, 莫茹在收音機裏聽到中央聯合發出《關於大、中、小學校覆課鬧。。的通知》。25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大、中、小學校都要覆課鬧。。》。

但是鄉下卻沒有什麽動靜, 連縣城也沒有說覆課。

莫茹和周明愈打探了一下, 消息說本省估計要來年才能覆課。

畢竟校長老師都被打倒了,學校亂成一團, 怎麽覆課也是個問題。

就算上頭下達了覆課通知,要召集老師學生,挨個學生發通知,也不是一天半天就能發完的。

準備校舍、教材、通知學生等等雜七雜八的事情,也夠忙活幾個月的。

因為上頭有正規通知,先鋒大隊小學就光明正大的開課。

但是因為其他學校都還沒有覆課,所以先鋒大隊高年級的孩子就沒有地方上學, 大隊裏一合計,直接把自己小學變成五個年級。

最起碼,先把他們落下的這一年課程補一下。

好在之前的這一年, 先鋒大隊小學就算停課,基本兩三天也能上一天,所以孩子們的功課沒有丟下,只是加大了自學的比重而已。

開學摸底考試, 有的水平保持,有的降一些,但是不至於都忘光。

只是變成五個年級以後,老師不夠用,還得再請新教師過來。

原本三個年級,是魏生金和另外一名草泊兒的老師帶著。後來變成四個年級,兩個老師帶不過來,周明愈就想去另外再請兩個。

結果張根發非說讓自己兒子去當老師,教不了四年級,教一年級總成吧!

看他那麽極力堅持的樣子,周明愈就說那就試試吧,畢竟張金煥還是有點底子的,教個一年級也可以的,就是這不會耽誤他接班當大隊書記和大隊長的職業前途嗎?

哈哈,事實證明他還是太天真,張根發分明就是讓張金樂去當老師!

這一下子周明愈和莫茹都嚇到了。

張金樂雖然上了三四年小學,但是本身就不認真學習,沒學到什麽,這又過了好些年,只怕學的也早就還給老師。

讓他當老師?

那不是誤人子弟嗎?

如果他能認真學習,前幾年張根發讓他去縣醫院培訓學習,那他也好當一個赤腳大夫了。

結果呢,還不如不識字單純靠記憶和經驗的何仙姑呢!

所以,也怪不得莫茹要動點心思,雖然讓張金樂去了,但是能不能堅持下來可看他的運氣呢。

張金樂也不負所望,沒幾天就嚷嚷著孩子們都難管,再也不肯去當老師,“這些熊孩子,還上什麽學!”

於是張金樂退出,大隊委托周明愈再去延請一位老師來。

兩人就從公社請了一位老教師過來,成分不大好,生活有困難,但是教學水平很高,為人謙和也從來不主動搞事。

現在要開五年級,之前老師又不夠,還得繼續請,至少得五個老師才行。

雖然研究員師生離他們很近,不過兩人也沒想過有那麽大臉要請人家來教小學,那不是大材小用麽?請人家來是讓人家繼續本職工作的,可不是給他們打工的。

三位下鄉的大夫也有本職工作。

所以,他們還得去外面請。

傅臻知道以後自動請纓,“你們不用擔心這個,我幫你們請兩個來。你們可有什麽要求?”

周明愈道:“最好是年紀大一些的,教導小孩子也有耐心。”

年紀大的,有那些退休的,或者成分不好生活過得困難的,他們都可以請來,既能讓人家舒服一些,自己村也能得益。

畢竟要是年輕有為的老師,他們鄉下也請不來,人家都愛去城裏吃供應糧,再不濟去公社也好啊。

傅臻笑道:“包在我身上,明兒回去一趟看看,保管給你們請兩個老先生來。”

周明愈和莫茹也有打算的,其實老師不用愁,等老年下鄉的青年多了,高中生肯定也有,請幾個當老師也很好的。

但是好的老師不怕多嘛。

尤其如果能請來那些高中生的老師,那不是更好?

傅臻是個行動派,頭天跟兩人說了,第二天一早就騎著莫茹的自行車去縣裏,直奔她的兩位老師家裏去了。

她當年的高中班主任單開來,教物理,妻子呂明霞教歷史,兩人是省城師範大學的同學,後來在縣城高中教學多年。

請兩位老先生過來,單開來可以當校長,呂明霞當教務主任,兩人再兼任老師,一個教數學,一個教語文,順便還可以把自然課也加上,還能在課餘給孩子們講講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有意思的知識。

兩位老教師如今境況不是很好,尤其城裏也要覆課鬧。。,倒是還是要挨整。

所以傅臻就直接找到他們,開門見山地建議他們跟學校申請下鄉支農。

兩位老先生為了子女好,主動跟子女劃清界限,這會兒也沒有什麽牽掛。

如果能到鄉下平和的環境去,於他們的身心都有好處。

兩位老先生也看得通透,立刻就答應,說收拾一下行李,再跟學校申請下鄉支農。

傅臻回來跟周明愈和莫茹一說,兩人都很開心。

莫茹對周明愈道:“小五哥你帶人開拖拉機去城裏幫老先生把行李拉過來,順便再去縣革委會教育組找人蓋章,辦個正兒八經的手續,證明兩位老師是來支農,建設農村,而不是逃避什麽,免得有人拿這個說事刁難人。”

周明愈也都想到了,答應著就去喊隔壁的周培基。

他們去了縣裏,把手續先辦妥,再去接兩位老師。

兩位老師看他們開了拖拉機,呂老師就忍不住把自己和老頭子的書桌和靠背椅都帶上。

單老師還有些不好意思,“小同志,我們年紀大了,戀舊,這桌椅換一套就腰酸背疼。”

周明愈看過,這套桌椅應該是紅木的,有不少年頭,被兩位老人摩挲得都出了包漿,油光水滑的。

他假裝不懂,只道:“那咱們就拉過去,到時候放在兩位宿舍。這可比俺們自己做的好,起碼不磨人。”

老兩口看他這麽好說話,就覺得以後日子有盼頭,臻臻給他們找了個適合養老的地方。

坐著拖拉機,突突突地到了先鋒大隊,先安置老兩口。

房屋有限,宿舍也就是辦公室,教室也可以當辦公室,至於開夥,他們可以自己做飯,如果自己不想做,那就去大隊食堂吃。

為了照顧這些老師、醫生們,先鋒大隊的食堂又開起來,日常村裏社員有不愛做飯的,也可以去打飯吃。

大隊食堂司務長還是何桂蘭做,她也讓張翠花等人給她幫忙,因為張翠花愛幹凈,她管著幾個婦女,那些婦女手腳勤快幹凈,這食堂就講衛生。沒耗子、沒蟑螂,這才符合要求,否則怎麽招待城裏來的大夫和老師,那不是打自己大隊的臉麽。

雖然上面要求覆課鬧。。,主要就是鬥校長、老師,帶著孩子們去幹活兒,但是先鋒大隊自成一格,反正公社和縣委也不來管他們,他們樂得自在。

城裏來的醫生和老師們,也過得舒坦,沒挨鬥還吃喝不愁,又能四下裏散散步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想勞動就幫著社員們管理一下菜園、果園,還能組織孩子們舉辦幾個節目來娛樂一下社員們。

節目自然要讓周明愈把關,一切可能和資產階級沾邊的都不允許,只能演唱符合當下價值觀的,比如《東方紅》《M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社員是個向陽花》《學雷鋒》等等。除了唱歌,還可以跳舞,忠字舞、兒童舞,以及還可以表演話劇《白毛女》等等。

有這些老師們帶領,學校一下子活躍起來,每天社員們下工回來,晚飯後,都可以免費來學校欣賞學生們的表演。

這一年的春節,以為有城裏老師和大夫們的加入,過得格外熱鬧。

不少人建議,“隊長,咱們年夜飯都去食堂吃吧,好些年沒一起熱鬧了,俺們想得很啊。”

“是啊,我們各家出肉處菜出面,咱們包餶餷、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

“家家戶戶按人口出份子,願意一起的就一起,怎麽樣?”

“俺們加入,俺們加入……”

於是這一年春節,先鋒大隊又吃了一次大鍋飯。

吃年夜飯的時候,照舊要先向M主席請示,感謝偉大領袖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有豐盛的年夜飯吃。

早請示晚匯報,也是去年開始的規矩,從上到下都要如此。

表完忠心大家互相祝福,做一下批評與自我批評,互相提一下意見,督促社員們互相進步。

子女可以稱呼父母為同志,父母稱呼子女也同志,拜年不用再磕頭,而是“爸爸同志好,媽媽同志好。”

別的大隊不知道,反正在先鋒大隊,社員們是萬分虔誠的。

畢竟外頭的世界他們不懂也不知道,眼前的生活看得見摸得著,自己家的的確確日子越來越紅火,這是中央領導有方。

吃了年夜飯,老師領著學生們舉辦春節聯歡晚會,社員們一個勁地叫好。

大年初一是互相拜年熱鬧的時候,社員們繼續往年的娛樂節目,踩高蹺、扭秧歌、唱茂腔,今年因為有師生們的加入,節目更加豐富多彩,載歌載舞,拉二胡、打快板,熱鬧不斷。

……

今年各大學校陸續開始覆課,但是困難不小,有的春天覆課,有的秋天下學期才覆課。小學原本66年停課時候的三四五這三個年級,有少數學校讓他們覆讀,多讀幾年,而還有一大部分則直接讓學生升入初中去,就讀初一初二初三。原本初中高中各三年時間,現在全都改成兩年,甚至直接把初高中連起來叫做連中。

因為覆課以後要求教育要改革,學制要縮短。

學生們雖然覆課,卻根本不能專心學習,也學不到什麽,畢竟還是以鬧。。為主。而且從前的舊課本不能再用,要求學習新的簡化的知識,這就要制定新的教材。

但是時間過於倉促,全國上下各地,教材一時間拿不出來,就讓各地自己編教材,但是一定要附和教育部的教育改革。

如今小學只學語文和數學,再加一門生化課。

語文就是請社員們講家史,要牢記階級苦不忘血淚仇,不過社員們絕大部分沒文化,講著講著就講最苦的三年時期。

數學則是老師帶著學生們跟生產隊下地,幫著生產隊長和會計計算工分,分配糧食等。

生化課更簡單,老師帶著孩子們割草、挖土、打掃牲口圈,然後幫著積肥,同時還要種學習開辟的菜園。

初中的學生們原本也只是小學沒畢業呢,哪裏學的了初中知識?物理化學英語這種課,一堂課開個頭,下一堂課學生們又忘光不理解,還要繼續講。結果有些學生連中畢業,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也沒學全。

在學校裏混兩年,直接高中都畢業。

學生們因為畢業以後就下鄉,自覺沒有前途,也不肯好好學,都是磨洋工混日子。城裏學生混日子,鄉下學生一看學習也是回家種地,那更不樂意上學,生源直接銳減一大半。

這時候各大城市還有一個更加緊迫的問題,因為各大院校、工廠這三年都整頓恢覆而沒招生招工,所以中學積壓了數量巨大的生源。

為了解決這部分生源帶來的社會威脅,規定66、67、68這三屆的初中高中生,集體畢業,畢業以後就開始動員,要求自願奔赴全國各地農村,去更廣闊的天地建設祖國。

各大城市,多半是去偏院鄉村,中小城市,則以就近下鄉插隊為主。

於是,全國各地掀起了知識青年下鄉的熱潮。

這部分青年,說實在的,也就高中畢業生有點水平,其他的還算不上知識青年。

畢竟大部分人的真實水平連初中都沒畢業!

哪怕後來的幾屆,也基本都是個小學水平,混初高中文憑。

所以後來70年代各大院校工廠又開始招生招工,他們就算進去,水平也不夠,很多拿著高中畢業證的工人,卻被要求參加工廠內部舉行的初中培訓班。

因為他們的實際水平,被耽誤的連初中都不到!

68年的先鋒大隊,也迎來知青下鄉的高潮。

高進縣城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本縣的,下鄉就是直接回家自行安排工作或者跟著生產隊下地,如果家裏有點關系或者能找到說話管用的人,差不多能在小學謀個老師的職位。

再往上一級,區和市的各大高中初中學生則需要下放附近農村。

而省城的學生少部分留城,一部分就近下鄉,大部分去往偏遠、貧困地區。

因為先鋒大隊的名氣,上頭也安排省城、青市、區各學校的一些學生到紅旗公社插隊,其中到先鋒大隊的人數最多。

比如最少的大隊有五六個插隊名額,一般的有十幾個,而先鋒大隊則有35個!

這當然不是一批來的,年中先接收六個,半個月後又接到幾個,這麽一波波的,到秋天,先鋒大隊就接待到三十五個!

看樣子,上頭也不打算剎住,居然還有不斷下放過來的跡象。

周誠志急了,他們大隊就這麽多地,自己的社員們都剛剛吃飽的,又下來這麽多如狼似虎能吃能喝的學生,這不是要把他們大隊給吃窮嗎?

他找到周明愈,“明愈,咱們是不是得去跟領導們反映一下,也不能沒完沒了地給咱們塞人,咱們糧食有限啊。”

他這麽說那些學生還不樂意,表示他們也是來下鄉勞動的,自力更生的,怎麽說的好像他們白吃一樣?

在周誠志眼裏,他們可不就白吃嗎?

以前說陳建設、周古忠那幾乎人家懶惰,現在看學生們不但嬌氣、矯情、好逸惡勞,就算那些不好逸惡勞的學生,可他們年紀小加上沒做過活兒,不會幹、沒力氣,累死累活一天也就掙個四工分!

四工分能幹嘛?

先鋒大隊的半大孩子,都能掙五工分!

就四工分,還得發給他們一年360斤口糧?

那誰不吃啊?

最關鍵的是,這些知青裏,有一部分並不覺得自己是下鄉幹活來的,反而指手畫腳、盛氣淩人,總覺得他們是來下鄉當幹部、當指揮,是來改變落後農村,帶領他們奔赴現代化的!

他們不但好逸惡勞,反而瞧不起泥腿子,甚至想奪了周誠志等隊幹部的權,由他們來指揮農業勞動。

周誠志簡直火了大的!

我日他猴兒!

前幾天周誠志才跟知青正面杠了一次。

起因是安排他們剜秫秫,秫稭太高,而且有用,是不能用拖拉機收的,還是得人工。

大部分知青都認命,努力幹活掙工分,但是也有知青嫌地裏悶熱、而且拉得脖子臉的火辣辣的疼,後來要換工種,往外背秫秫穗。

好啊。

沒多一會兒,又嫌背不動,覺得隊長針對他們,然後說要割秫稭。

其他社員是用小鐝頭刨出來,他們用鐮刀割。

可其實鐮刀割就能刨輕快?

怎可能!

於是他們的手磨起泡來,疼得絲絲拉拉的,一個個都想撂挑子不幹。

不幹行啊,那就不吃飯!

先鋒大隊不養閑人,自己社員都不養,怎麽可能養外來的?

你們是知青下鄉,又不是祖宗還陽!

再說,祖宗還陽不幹活,周誠志也能一腳給踹回去。

然後初來乍到還沒有認清形勢,以為過幾天就能回去的知青們,完全不把周誠志放在眼裏。

絲毫不怕得罪他以後沒好日子過,都紛紛指責他把知青當牲口用,怎麽能讓他們和社員幹一樣的活兒?

怎麽能讓他們整天吃地瓜!地瓜幹!窩窩頭!

怎麽能讓他們自己打掃廁所!

怎麽能讓他們下地曬太陽!

怎麽能讓他們挑糞!

……

最後他們吼出了心裏話“我們是知識青年下鄉,我們要幹能用知識的事兒,這些泥腿子就能幹的活兒,何必讓我們幹,浪費我們的知識!我們可以當老師,可以當醫生,可以當幹部,可以當會計記分員,可以幫你們管理工廠,可以……”

歇斯底裏之下,就有人不斷地吐露出真實內心想法。

這下子可把先鋒大隊的幹部和社員們給驚著呢。

我擦!

敢情你們不是來下鄉支農的。

你們是在城裏鬧騰夠了,奪了權沒折騰好,又要到鄉下來折騰繼續奪?

可惜,這一次沒有人給你們撐腰,都哪裏涼快哪裏呆著去吧。

下鄉的時候,都是拎著自己行李來的,一點糧食都沒帶。

開始的時候,大隊都是食堂做飯,讓他們吃,然後上工用工分頂的。

可他們幹活一天賺四五工分,哪裏夠吃的?還不是大隊補貼給他們?

結果他們不感激,還挑事,大隊一生氣,就不給他們免費吃喝。

讓他們用飯票自己買,一天一斤飯票,否則沒飯吃。

知青們就開始絕食鬧脾氣,還有要去公社告去縣裏告的。

公社和縣裏怎麽可能喜歡他們!

不是太天真就是自我感覺良好,如果真的有那麽大的本事,哪裏需要下鄉?

最後他們灰溜溜地回來,表示願意跟著社員上工,然後一天一斤糧票吃飯,但是同時要用工分來頂飯票,畢竟他們誰也沒有帶那麽多糧票來。

想鬧就鬧,想平息就平息,卻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如果不給他們點苦頭吃吃,他們也不會知道下鄉是什麽意思。

周誠志沒同意,反而要求他們“吃飯除了糧票,還要給錢,糧票只是你們吃的資格。”

去國營飯店吃飯試試,不給錢能行?

那些知青真是要哭死了,他們頂多也就是帶自己在家裏當月的飯票,這還是家裏好的,家裏會算計的,覺得他們下鄉到農村,那還不是可著吃糧食的?幹嘛要帶家裏的糧票,都留給弟弟妹妹多好,甚至還指望他們來了鄉下給他們往回帶糧食呢。

錢,那就更不用說了,畢竟在城裏吃飯,那也是每個月拿著糧票去買糧食的,並不是白給的。

他們身上有下鄉的補貼,可大部分也都給家裏留下的,都算計著要來鄉下白吃白喝的,哪裏想著要帶錢和糧食?

原本覺得自己是城裏人,下鄉支農,他們得高興,好吃好喝地伺候著,自己這些人只需要給他們上上課就可以。

誰知道還得出大力!

種地!

挑糞!

被周誠志這麽一修理,早先來的那些知青們就老實下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