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散夥!
關燈
小
中
大
當地送湯米的習俗都是“七送娘子八送官”,女孩子七天送, 男孩子第八天送。以前自家種地收糧食的時候, 再窮的親戚也會表示一下, 送點吃的用的幫產婦加營養。
臘月十五這天, 不少人都來給勞模送湯米。
有附近的大隊、生產隊, 供銷社、公社都送了湯米來,幾斤細面,幾斤小米,兩尺布。
公社屠宰組還送了四個豬蹄兩根豬尾巴過來!
倒是沒人送雞蛋, 畢竟人家先鋒大隊自己開著養雞場呢。
莫樹傑和二兒子自然也來給外孫送湯米,除了小米、雞蛋, 還有兩塊錢。
張翠花拿自家的工分在食堂換了一些粗糧、鹹菜, 加上自家的雞蛋和蘑菇, 也做了一頓飯招待來賓。
等給小八送完湯米,大隊也要開始忙年。
吳美英還帶著人印刷竈王像, 附近大隊的社員們也都要來請,比集上的便宜還好看, 關鍵是還有當初好不容易請到的那種感覺在, 有感情兒了。
還有做新衣服的,沒錢的自己手縫, 有點餘錢的就來找縫紉組幫忙。其實外村來做的很少, 只有先鋒大隊自己人來找。畢竟先鋒大隊這兩年都跟著二隊幹, 年終也有錢分到手。
今年最少的也分到二十塊呢。
這大過年的, 可不就想花點錢犒勞一下自己?
如今針頭線腦醬油醋鹽的村裏代銷點都有, 供銷社雖然有更好的,可他們不是沒有票就是買不起,趕集除了搗騰一點糊口的也沒什麽好買的。
算來算去,最後也就是能湊件子衣裳出來。
好不容易湊齊的布料,手裏又有幾塊錢,當然想把衣裳做得好看時髦一些啊。
所以年底縫紉機又忙起來。
莫茹索性讓周明愈把縫紉機搬到蘑菇大棚隔出來的小屋子裏,由周躍紅和丁蘭英負責。尤其是周躍紅,她現在是縫紉組主力,恨不得能和縫紉機作伴。
現在周七七的衣服都是她給做,被她打扮得比縣城小孩子還時髦。
莫茹有沈淑君無微不至的關照,還有周明愈貼心,孩子們逗悶子,這月子坐得相當舒服,讓人羨慕得很。
……
盡管今年收成不好,可先鋒大隊有準備,且還有莫茹暗中補貼,所以不但社員們餓不著,還通過造紙廠、磚窯廠招工救濟不少困難家庭。
小年那天不等周明愈去送,莫樹傑就打發二兒子來接,免得周明愈走不開。
莫茹給他們收拾了不少東西,雞蛋、蘑菇、粗細糧等,讓他們帶回去過年吃。沈淑君百般推辭,最後只帶了一點糧食和蘑菇回去,其他的不肯要。
莫茹也只能由著她。
等沈淑君帶著倆兒子回去以後,過了兩天,公社說有莫茹的信。
周明愈就騎著自行車拿著戶口本去公社取回來,全都是莫應棠的。
上一次碰面的時候莫應棠就說回去問問怎麽回事,結果一打聽原來部隊的信件只要不是加急的,基本都是七八天才收攏一次,他們部隊駐紮地方又偏僻,等到達最近的郵局又是好幾天,經過分組再發往各地,再到當地郵局,這期間又要花費很長時間。
因為各種人為或者非人為的原因,經常出現信件積壓,同一個地址不同時間發出來的幾封信最後同時到達終點,這也是常有的事兒。
知道不是有人針對他,家裏也就放了心,如果有急事就發加急信,沒有急事就這樣慢悠悠地走也挺好。
這會兒又收到莫應棠的信,莫茹發現已經不是原來的郵戳,說明他換了地點。
他是義務兵,去年秋天參軍,原本明年秋天就要轉業,因為表現好,今年夏天就從炊事班轉到訓練部,後來又參加部隊的特訓,只要成績優秀,就有望繼續留在部隊而不需要轉業。
莫應棠能夠留在部隊有個好前程,莫茹和周明愈自然高興。
畢竟等七十年代當兵可就是搶破頭的好事,並不是夠了年齡就能去的,還得有政審等各項考核,很多人送錢送禮都去不上呢。
如果莫應棠能夠更進一步,他們當然支持。
就算現在,從義務兵轉為志願兵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所以莫茹還是為他打算,期間給他寄過錢,讓他不要省著,如果是為了提幹需要花的就必須花。
莫應棠這一次倒是沒把錢退回來。
……
轉眼過年。
今年隊裏沒有多少麥子,過年不可能人人都敞開肚皮吃白面餑餑,只象征做了一些。
好在今年養豬養雞,沒有白面但是雞蛋不缺,四個生產隊一共殺了六頭豬,讓社員們過了一個油水十足的大年!
吃得整個先鋒大隊都滿嘴流油,過了年走親戚那嘴還油汪汪的,讓那些嘴唇直裂口子爆皮的親戚們一看真是羨慕得不得了。
畢竟人家食堂別說吃肉,連一天半斤的粗糧也保證不了!
就連嫁給先鋒大隊最窮人家的媳婦,如今回娘家都腰板挺挺的,再也沒人笑話她嫁得不好。
過了年,初八是小八的滿月,按照村裏的規矩,基本就是食堂裏熱鬧一下給孩子娘煮倆雞蛋吃,張翠花也並不打算辦什麽。
畢竟家裏那麽多孩子都沒辦,送過最重要的湯米就行,其他的隨大流。
結果卻有不少關系好的又一次上門特意來給勞模孩子過滿月。
姥娘家不算,另外有姜清芬、莊瑩、林紓、範隊長等人,讓人意外的是邱磊騎自行車帶傅臻來的。
兩人帶了不少東西,有邱母一家給的,還有傅臻給的,米面、海貨、布料,還有給小八的一對銀鐲子,這一次是邱母送的。
張翠花用工分去食堂支了一些高粱面,沈淑君等人幫著烀一鍋窩窩頭,又把莫茹存的蘿蔔白菜加上粉條燉一鍋,再切幾盤子鹹鴨蛋,炒一盆子韭菜炒蛋,一大盆菠菜湯,也算好好地招待了客人。
滿月這天,周明愈和莫茹也請莫樹傑給孩子賜名。
莫樹傑早就預備著呢,如果讓他起他就拿出來,不讓他起,他就只當沒取過。
“就叫欽暄吧。”
輪到小八是欽字輩排行。
暉字寓意美好,又不會太生僻,上學以後也不會被人刁難生事。
於是小八就得了大名周欽暄。
其實莫樹傑原本想給小外孫起名叫周欽暉的,不過沈淑君念了一遍就不同意,說什麽欽暉、秦檜,這不是諧音了麽,絕對不行。
就在小八滿月這天,突然傳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要解散食堂!
聽到這個消息,社員們一下子炸了鍋。
以前就算餓死,食堂沒有口糧開不下去,上頭發救濟糧、救災窩窩頭那也不許解散的,社員們一定要綁在一起吃大鍋飯。
可這會兒,居然不管了
居然就隨便解散了?
就算吃土,也要大家一起吃啊,說好要一起進入共產主義,怎麽就解散了?
又過了幾天,正式文件就下來,各大隊的食堂,正式解散!
只是解散食堂,生產隊卻不解散的,幹活還是由隊長安排,社員們還是要掙工分吃飯。
可不管怎麽說,以後打了糧食又要分給社員們自己回家吃。
這代表著又回到了58年上半年的時候。
外村的社員們都高興得直歡呼,畢竟他們食堂真的開不下去,而且食堂貓膩太多,隊幹部們開小竈的多吃多占的,普通社員就吃虧,所以他們巴不得解散。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外面各大隊的食堂真的拿不出糧食了,沒吃沒喝,食堂實在開不下去,所以不得不解散。
解散以後,再有口糧就分給社員自己回家張羅吃的。
解散食堂,就意味著社員家裏也可以冒煙!!就能光明正大地去挖野菜、挖草根,和領回來的一點口糧摻一起做成飯食糊口。
還可以去集貿市場上盡可能的掏澄點粗糧回來貼補肚子!
就在大部分人都歡慶的時候,先鋒大隊的社員卻懵了。
因為他們不想解散食堂啊!
他們已經習慣睜開眼去上工,下了工去吃飯,有人收拾得利利索索,到點就敲梆子打飯。
早上黏粥加菜窩窩頭,晌午窩窩頭加鹽水煮菜,晚上煮地瓜加地瓜幹,逢年過節地改善生活。
今年過節吃了幾頓土豆燉雞,年底還吃了排骨燉藕,這是以前自己家從來沒吃過的。
要不是跟著大食堂,哪裏有這樣好吃的?
不少人開始哭,“隊長啊,這要是解散了食堂,還怎麽活啊?”
“就是啊,不是說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臟啊?心臟沒有了,以後可怎麽活啊?”
周誠志和張翠花等人是最樂意解散食堂的。
周誠志覺得帶著社員們上工就夠頭大的,這麽多人,安排那麽多活兒,就算他秉持著公平公正的想法,可千人一千個心思,也總有不服氣的。不管怎麽分,也總有人覺得不公平的。
這都夠他費心思的,結果後來又弄個食堂讓他管,沒日沒夜地安排推磨。
管幹活,還管吃飯,他又不是他們爺娘,還管這麽多!
現在好不容易解散食堂,他當然樂意!
分回去你們自己折騰去吧,關老子什麽事兒!
張翠花也是這個想法,本來她只管自己家那十來口子就中,結果後來還得幫著管理食堂。
這食堂是那麽好管的?
別的村可能食堂會有貓膩,司務長多吃多占,食堂做飯的能偷就偷。
畢竟那些村裏糧食少,不夠吃的,總有人挨餓,不得已就有人要動歪腦筋。
可他們二隊不一樣啊,一直都夠吃的,就算吃糠咽菜也都是大家一起吃,隊長也沒說比社員多吃一口糧食的。
為了不讓人戳脊梁骨,不讓人說不公平自己多吃多拿,她可是時時刻刻地都約束自己呢。
你以為這營生好幹啊!
誰覺得好幹誰來幹,一旦能光明正大地撂挑子,她當然不繼續幹!
她又不是吃飽了撐的要受累。
她哈哈一笑,把圍裙往竈臺上一扔,笑道:“反正咱們隊裏的鐵鍋都在,也沒砸破,這會兒就都分了回家做飯去吧啊。”
“二嬸子,你可不能不管俺們啊!”不少人大聲嚷嚷著,有人都開始抹眼淚兒了。
跟著二嬸子有肉吃,跟著二嬸子家的勞模有飯吃。
這要是分開了,以後……可咋整啊。
這不是天塌了嗎?
天塌了啊!
不行啊!不能分啊!
不少人萬般不舍的,最後竟然開始嗚嗚大哭起來。
可惜,周誠志和張翠花是鐵了心的要散夥,吃食堂等於他們為大家夥兒出力呢,哪裏有散夥只管自己小家省心舒服?
看著張翠花居然這樣受人歡迎,舍不得散夥,孫婆子和趙佩蘭幾戶人家都覺得直酸牙,分了好啊,分了自己回家,愛叫誰來吃就叫誰來吃?
分了,自己家愛怎麽吃怎麽吃,今天想多吃點,明天想少吃點,誰管得著?
哪裏像在食堂裏一樣,天天一個樣,家裏來了個親戚都沒吃口吃的?
寒酸得要命!
分的好!
“隊長,就算分,也得等收下糧食來吧。”
“就是啊,咱們那時候是收下糧食來才開的食堂,這會兒當然得收下糧食來再解散食堂。咱們食堂比人家可晚了大半年呢。”有那些機靈地就開始算賬。
莫茹聽周明愈說了以後簡直不敢相信,“人家都巴不得解散食堂,這還有哭著喊著不肯解散的”
周明愈道:“解散了,他們自己回家,可就沒有這樣的飽飯吃。”
有那不善經營的,發了糧食胡吃海塞兩天,回頭沒有了又開始勒緊褲腰帶挨餓。
還有那些勞力少孩子多的,分的糧食不夠吃,跟著吃食堂總歸能蹭飯吃,這要是分開,他們就只能吃自己家那點,怎麽都不夠吃的。
像周明愈家這種勞力多,工分多的,是最願意分開的,因為他們一直都在接濟那些幹不動活的人家呢。
好歹有周誠志發話,說就算解散食堂也得盤盤賬,算算倉庫的糧食還有多少,然後再分給社員們。
這一分也得好幾天,這幾天怎麽也得先吃食堂,等分完再說。
“反正就這麽幾天,我就不去了。”張翠花道:“要春種了,俺家小娃娃還沒人帶呢,我得幫著媳婦兒帶帶孩子。”
小五媳婦剛出月子,老四媳婦兒也要生了呢。
誰不知道二嬸子就沒帶過孩子,這會兒說帶孩子?誰信啊!
食堂的事兒還沒解決完,上頭又下來新指示:允許各家擁有一點自留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臘月十五這天, 不少人都來給勞模送湯米。
有附近的大隊、生產隊, 供銷社、公社都送了湯米來,幾斤細面,幾斤小米,兩尺布。
公社屠宰組還送了四個豬蹄兩根豬尾巴過來!
倒是沒人送雞蛋, 畢竟人家先鋒大隊自己開著養雞場呢。
莫樹傑和二兒子自然也來給外孫送湯米,除了小米、雞蛋, 還有兩塊錢。
張翠花拿自家的工分在食堂換了一些粗糧、鹹菜, 加上自家的雞蛋和蘑菇, 也做了一頓飯招待來賓。
等給小八送完湯米,大隊也要開始忙年。
吳美英還帶著人印刷竈王像, 附近大隊的社員們也都要來請,比集上的便宜還好看, 關鍵是還有當初好不容易請到的那種感覺在, 有感情兒了。
還有做新衣服的,沒錢的自己手縫, 有點餘錢的就來找縫紉組幫忙。其實外村來做的很少, 只有先鋒大隊自己人來找。畢竟先鋒大隊這兩年都跟著二隊幹, 年終也有錢分到手。
今年最少的也分到二十塊呢。
這大過年的, 可不就想花點錢犒勞一下自己?
如今針頭線腦醬油醋鹽的村裏代銷點都有, 供銷社雖然有更好的,可他們不是沒有票就是買不起,趕集除了搗騰一點糊口的也沒什麽好買的。
算來算去,最後也就是能湊件子衣裳出來。
好不容易湊齊的布料,手裏又有幾塊錢,當然想把衣裳做得好看時髦一些啊。
所以年底縫紉機又忙起來。
莫茹索性讓周明愈把縫紉機搬到蘑菇大棚隔出來的小屋子裏,由周躍紅和丁蘭英負責。尤其是周躍紅,她現在是縫紉組主力,恨不得能和縫紉機作伴。
現在周七七的衣服都是她給做,被她打扮得比縣城小孩子還時髦。
莫茹有沈淑君無微不至的關照,還有周明愈貼心,孩子們逗悶子,這月子坐得相當舒服,讓人羨慕得很。
……
盡管今年收成不好,可先鋒大隊有準備,且還有莫茹暗中補貼,所以不但社員們餓不著,還通過造紙廠、磚窯廠招工救濟不少困難家庭。
小年那天不等周明愈去送,莫樹傑就打發二兒子來接,免得周明愈走不開。
莫茹給他們收拾了不少東西,雞蛋、蘑菇、粗細糧等,讓他們帶回去過年吃。沈淑君百般推辭,最後只帶了一點糧食和蘑菇回去,其他的不肯要。
莫茹也只能由著她。
等沈淑君帶著倆兒子回去以後,過了兩天,公社說有莫茹的信。
周明愈就騎著自行車拿著戶口本去公社取回來,全都是莫應棠的。
上一次碰面的時候莫應棠就說回去問問怎麽回事,結果一打聽原來部隊的信件只要不是加急的,基本都是七八天才收攏一次,他們部隊駐紮地方又偏僻,等到達最近的郵局又是好幾天,經過分組再發往各地,再到當地郵局,這期間又要花費很長時間。
因為各種人為或者非人為的原因,經常出現信件積壓,同一個地址不同時間發出來的幾封信最後同時到達終點,這也是常有的事兒。
知道不是有人針對他,家裏也就放了心,如果有急事就發加急信,沒有急事就這樣慢悠悠地走也挺好。
這會兒又收到莫應棠的信,莫茹發現已經不是原來的郵戳,說明他換了地點。
他是義務兵,去年秋天參軍,原本明年秋天就要轉業,因為表現好,今年夏天就從炊事班轉到訓練部,後來又參加部隊的特訓,只要成績優秀,就有望繼續留在部隊而不需要轉業。
莫應棠能夠留在部隊有個好前程,莫茹和周明愈自然高興。
畢竟等七十年代當兵可就是搶破頭的好事,並不是夠了年齡就能去的,還得有政審等各項考核,很多人送錢送禮都去不上呢。
如果莫應棠能夠更進一步,他們當然支持。
就算現在,從義務兵轉為志願兵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所以莫茹還是為他打算,期間給他寄過錢,讓他不要省著,如果是為了提幹需要花的就必須花。
莫應棠這一次倒是沒把錢退回來。
……
轉眼過年。
今年隊裏沒有多少麥子,過年不可能人人都敞開肚皮吃白面餑餑,只象征做了一些。
好在今年養豬養雞,沒有白面但是雞蛋不缺,四個生產隊一共殺了六頭豬,讓社員們過了一個油水十足的大年!
吃得整個先鋒大隊都滿嘴流油,過了年走親戚那嘴還油汪汪的,讓那些嘴唇直裂口子爆皮的親戚們一看真是羨慕得不得了。
畢竟人家食堂別說吃肉,連一天半斤的粗糧也保證不了!
就連嫁給先鋒大隊最窮人家的媳婦,如今回娘家都腰板挺挺的,再也沒人笑話她嫁得不好。
過了年,初八是小八的滿月,按照村裏的規矩,基本就是食堂裏熱鬧一下給孩子娘煮倆雞蛋吃,張翠花也並不打算辦什麽。
畢竟家裏那麽多孩子都沒辦,送過最重要的湯米就行,其他的隨大流。
結果卻有不少關系好的又一次上門特意來給勞模孩子過滿月。
姥娘家不算,另外有姜清芬、莊瑩、林紓、範隊長等人,讓人意外的是邱磊騎自行車帶傅臻來的。
兩人帶了不少東西,有邱母一家給的,還有傅臻給的,米面、海貨、布料,還有給小八的一對銀鐲子,這一次是邱母送的。
張翠花用工分去食堂支了一些高粱面,沈淑君等人幫著烀一鍋窩窩頭,又把莫茹存的蘿蔔白菜加上粉條燉一鍋,再切幾盤子鹹鴨蛋,炒一盆子韭菜炒蛋,一大盆菠菜湯,也算好好地招待了客人。
滿月這天,周明愈和莫茹也請莫樹傑給孩子賜名。
莫樹傑早就預備著呢,如果讓他起他就拿出來,不讓他起,他就只當沒取過。
“就叫欽暄吧。”
輪到小八是欽字輩排行。
暉字寓意美好,又不會太生僻,上學以後也不會被人刁難生事。
於是小八就得了大名周欽暄。
其實莫樹傑原本想給小外孫起名叫周欽暉的,不過沈淑君念了一遍就不同意,說什麽欽暉、秦檜,這不是諧音了麽,絕對不行。
就在小八滿月這天,突然傳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要解散食堂!
聽到這個消息,社員們一下子炸了鍋。
以前就算餓死,食堂沒有口糧開不下去,上頭發救濟糧、救災窩窩頭那也不許解散的,社員們一定要綁在一起吃大鍋飯。
可這會兒,居然不管了
居然就隨便解散了?
就算吃土,也要大家一起吃啊,說好要一起進入共產主義,怎麽就解散了?
又過了幾天,正式文件就下來,各大隊的食堂,正式解散!
只是解散食堂,生產隊卻不解散的,幹活還是由隊長安排,社員們還是要掙工分吃飯。
可不管怎麽說,以後打了糧食又要分給社員們自己回家吃。
這代表著又回到了58年上半年的時候。
外村的社員們都高興得直歡呼,畢竟他們食堂真的開不下去,而且食堂貓膩太多,隊幹部們開小竈的多吃多占的,普通社員就吃虧,所以他們巴不得解散。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外面各大隊的食堂真的拿不出糧食了,沒吃沒喝,食堂實在開不下去,所以不得不解散。
解散以後,再有口糧就分給社員自己回家張羅吃的。
解散食堂,就意味著社員家裏也可以冒煙!!就能光明正大地去挖野菜、挖草根,和領回來的一點口糧摻一起做成飯食糊口。
還可以去集貿市場上盡可能的掏澄點粗糧回來貼補肚子!
就在大部分人都歡慶的時候,先鋒大隊的社員卻懵了。
因為他們不想解散食堂啊!
他們已經習慣睜開眼去上工,下了工去吃飯,有人收拾得利利索索,到點就敲梆子打飯。
早上黏粥加菜窩窩頭,晌午窩窩頭加鹽水煮菜,晚上煮地瓜加地瓜幹,逢年過節地改善生活。
今年過節吃了幾頓土豆燉雞,年底還吃了排骨燉藕,這是以前自己家從來沒吃過的。
要不是跟著大食堂,哪裏有這樣好吃的?
不少人開始哭,“隊長啊,這要是解散了食堂,還怎麽活啊?”
“就是啊,不是說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臟啊?心臟沒有了,以後可怎麽活啊?”
周誠志和張翠花等人是最樂意解散食堂的。
周誠志覺得帶著社員們上工就夠頭大的,這麽多人,安排那麽多活兒,就算他秉持著公平公正的想法,可千人一千個心思,也總有不服氣的。不管怎麽分,也總有人覺得不公平的。
這都夠他費心思的,結果後來又弄個食堂讓他管,沒日沒夜地安排推磨。
管幹活,還管吃飯,他又不是他們爺娘,還管這麽多!
現在好不容易解散食堂,他當然樂意!
分回去你們自己折騰去吧,關老子什麽事兒!
張翠花也是這個想法,本來她只管自己家那十來口子就中,結果後來還得幫著管理食堂。
這食堂是那麽好管的?
別的村可能食堂會有貓膩,司務長多吃多占,食堂做飯的能偷就偷。
畢竟那些村裏糧食少,不夠吃的,總有人挨餓,不得已就有人要動歪腦筋。
可他們二隊不一樣啊,一直都夠吃的,就算吃糠咽菜也都是大家一起吃,隊長也沒說比社員多吃一口糧食的。
為了不讓人戳脊梁骨,不讓人說不公平自己多吃多拿,她可是時時刻刻地都約束自己呢。
你以為這營生好幹啊!
誰覺得好幹誰來幹,一旦能光明正大地撂挑子,她當然不繼續幹!
她又不是吃飽了撐的要受累。
她哈哈一笑,把圍裙往竈臺上一扔,笑道:“反正咱們隊裏的鐵鍋都在,也沒砸破,這會兒就都分了回家做飯去吧啊。”
“二嬸子,你可不能不管俺們啊!”不少人大聲嚷嚷著,有人都開始抹眼淚兒了。
跟著二嬸子有肉吃,跟著二嬸子家的勞模有飯吃。
這要是分開了,以後……可咋整啊。
這不是天塌了嗎?
天塌了啊!
不行啊!不能分啊!
不少人萬般不舍的,最後竟然開始嗚嗚大哭起來。
可惜,周誠志和張翠花是鐵了心的要散夥,吃食堂等於他們為大家夥兒出力呢,哪裏有散夥只管自己小家省心舒服?
看著張翠花居然這樣受人歡迎,舍不得散夥,孫婆子和趙佩蘭幾戶人家都覺得直酸牙,分了好啊,分了自己回家,愛叫誰來吃就叫誰來吃?
分了,自己家愛怎麽吃怎麽吃,今天想多吃點,明天想少吃點,誰管得著?
哪裏像在食堂裏一樣,天天一個樣,家裏來了個親戚都沒吃口吃的?
寒酸得要命!
分的好!
“隊長,就算分,也得等收下糧食來吧。”
“就是啊,咱們那時候是收下糧食來才開的食堂,這會兒當然得收下糧食來再解散食堂。咱們食堂比人家可晚了大半年呢。”有那些機靈地就開始算賬。
莫茹聽周明愈說了以後簡直不敢相信,“人家都巴不得解散食堂,這還有哭著喊著不肯解散的”
周明愈道:“解散了,他們自己回家,可就沒有這樣的飽飯吃。”
有那不善經營的,發了糧食胡吃海塞兩天,回頭沒有了又開始勒緊褲腰帶挨餓。
還有那些勞力少孩子多的,分的糧食不夠吃,跟著吃食堂總歸能蹭飯吃,這要是分開,他們就只能吃自己家那點,怎麽都不夠吃的。
像周明愈家這種勞力多,工分多的,是最願意分開的,因為他們一直都在接濟那些幹不動活的人家呢。
好歹有周誠志發話,說就算解散食堂也得盤盤賬,算算倉庫的糧食還有多少,然後再分給社員們。
這一分也得好幾天,這幾天怎麽也得先吃食堂,等分完再說。
“反正就這麽幾天,我就不去了。”張翠花道:“要春種了,俺家小娃娃還沒人帶呢,我得幫著媳婦兒帶帶孩子。”
小五媳婦剛出月子,老四媳婦兒也要生了呢。
誰不知道二嬸子就沒帶過孩子,這會兒說帶孩子?誰信啊!
食堂的事兒還沒解決完,上頭又下來新指示:允許各家擁有一點自留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