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和議(中)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六百四十九章 和議(中)
第649章 和議(中)
這個變化十分值得關註,郭寧覺得,有必要親自到最前線看一看。
當然,他一路行來,不止應對軍務,也剛好把各處新收覆的城池要隘周邊,有關城防修覆、農田開墾、水利建設、道路拓寬等等全都看過。另外,從中都往北,對著蒙古人的防線,正面有趙決,側面是靖安民,外圍有仇會洛,一方面猛將勁兵雲集,另一方面許多軍將是從各部抽調而入,這些人是否合適,是否用心,是否可用,郭寧絲毫不敢懈怠,也要一一親眼查看。
就在這個過程中,他和身邊的幾個幕僚,還得批閱從中都一路轉來的公文。這實在是因為定海軍的攤子驟然鋪到極大,而人員上、制度上的建設難免滯後。
郭寧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壓根算不上一個梟雄人物,甚至被旁人視為強悍統帥,恐怕也多有過譽。就連他麾下的部屬,也未必有多高明。
文官上頭不用多說了,移剌楚材是郭寧的股肱,可他也才二十六歲罷了,郭寧從不幹涉政務,但也知道有些老辣眼光、圓滑手段,不是生而知之的。貞佑元年郭寧進中都的時候,見過徒單鎰,那老兒手中控制的年輕英傑可有不少,移剌楚材終究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至於武將,外人以為將星如雲,定海軍自家也安排了一批唱戲的,成天編排一些院本雜劇來吹噓。郭寧上一次聽說的時候,本方的鈐轄以上軍官,但凡有些名聲的,一小半都上應星宿,快要放出法術來殺敵了。
但那是真的麽?
尋常百姓們津津樂道,郭寧還能真信那些?
定海軍的武將們,大都在最近兩三年裏連升幾十級,到了現在的位置上。莫說通曉兵法,不少軍官連大字都不識幾個。而要論統帥之才,軍隊裏的兩位佼佼者,靠的手段依然來自於當年在河北塘濼帶領上百強賊的經歷。
這支軍隊到目前為止的戰無不勝,是靠著郭寧給一群基層老卒慷慨分配利益,又帶領他們似模似樣地恢覆出了大金國強盛時的打法,那也是老卒們唯一熟悉的東西。
這樣的戰鬥力能維持多久?
兩代人一代人,還是十年五年三年?將士們心裏的火,會一直燒著,還是會在某個時刻,因為自家的富庶而忽然洩氣?郭寧沒有把握。
這樣的打法真能所向披靡?
這天下間自有無數雄傑,他們一時反應不過來,卻不會一直反應不過來。郭寧確信,自己不可能一直靠著發狠莽撞而所向無敵,遲早有一天會踢到鐵板。
郭寧大力推進軍校的建設,希望每一個層級的將士們都能在軍校裏得到充實。但軍校裏傳授的許多東西,終究來自郭寧夢中的一鱗半爪。那些東西真能成熟起來,成為支撐軍隊的整套體系,為一個強盛政權保駕護航麽?
郭寧還是不知道。
所以郭寧才漸漸地活得像一個軍政集團的首領,而非單純的武人。他依然喜歡練武,但練武之餘,他會每天批閱文書,寫下意見,雖然書法依舊不好。此番出巡,他也仔仔細細地探察每一處所經之地,詢問都元帥府的計劃是否開始推進,是否有什麽疏漏。
但他很清楚,自己做的那麽多事都需要時間來試錯,來調整;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以使軍隊建設走向正規,不斷自我完善。必須堅持廣積糧、高築墻的策略,因為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壓倒的敵人還很多,不止限於草原上那個強悍的游牧民族。
當然,要往長遠去走,就得解決一些眼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郭寧站在城門前,看了看縉山城的城樓。
“倪一。”
“在。”
“把我的旗幟打上城頭。這會兒縉山城、媯川乃至居庸關等地,應該都有蒙古人的阿勒斤赤盯著,看到了我的旗幟,聰明人就該有所動作了。”
“是。”
獵獵飛舞的大旗在城頭招展的時候,許多將士都忍不住喝彩。趙瑄也適時地告訴陸續進城的漢兒奴隸,今晚額外還有加餐,於是他們也歡呼起來,使得城裏城外都充斥著快活的氣氛。
這種熱烈氣氛並沒有實體,只體現在城池上空若隱若現的歡呼,或者城墻上將士們偶爾舉起武器揮舞的姿態。
這種蛛絲馬跡,隔著很遠就會落到有經驗的戰士眼裏,進而被他們推斷出許多東西。
但老實說,就算是有經驗的蒙古戰士,現在也很難沈下心去推斷。這種滿城軍民熱鬧哄哄的氣氛,讓人很不舒坦,壓根定不下神。
縉山城北,納敏夫從深草裏探出身子。他瞪著布滿血絲的獨眼,竭力去看城頭上旗幟的模樣。但不知怎麽回事,他越是瞪眼,越是看不清楚。
他心底裏有一股火氣騰騰地滾動,忍不住猛地張嘴,想要說幾句什麽。但這個動作抽動了嘴角邊大塊的糜爛出血之處,劇烈的痛楚讓他一下子又把嘴閉上了。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開始與金國作戰之後,無數蒙古勇士跟隨著大汗爭戰,把馬蹄踏遍了連綿山脈以南的女真人地盤。
荒唐的是,在一場接一場的戰爭中,蒙古勇士殺了許許多多的人,搶了許許多多的東西,可每次廝殺以後回到草原,普通蒙古人的生活又好像並沒有什麽改善。
從中原掠奪來的東西,大都沒用。
那些柔順的錦緞沒法防寒,閃閃發光的珍珠不能填飽肚子,沈重的銅錢和精美的器具只能看個舒坦,聽個響。
而且這些東西也沒法拿來交換。幾年戰爭下來,一個千戶部落裏頭,除非是地位最卑微的奴隸,每一個有壯丁的蒙古家庭或多或少,都攢了點這種東西。
家家都有,又沒有用,那誰要它們?
每次追逐水草,搬動蒙古包時候,人們只想把這些東西全扔了。
對了,鐵器倒是多了許多。比如鐵制的鎧甲,鐵制的刀具,鐵制的箭簇。
但成吉思汗已經下令,各部落不允許擅自廝殺。所以大部分時候,部落之間不打仗,這些鐵器也就只有擺著看個樣子。
如果非要把甲胄成天穿在身上,更是冬冷夏熱,難受得不行!
與此同時,蒙古人原本有的東西,好像漸漸的少了。
比如家裏本來放養的羊群,在男丁們連續幾年南下廝殺的情況下,伺弄得總不如以前。放牧所必須的馬,每家都有好幾匹,可一旦打仗,就得騎乘著馬匹出發,待到回來的時候,掉膘還算好的,累死幾匹也很正常。
那麽問題來了,那麽多的蒙古人失去了許多東西,換來的卻是那些全無意義的零碎玩意兒……大家究竟圖什麽?
納敏夫仔細想想,好像只有在奴隸方面賺了,賺得還不少。
他每次南下廝殺,都能給自家的百戶帶回一批奴隸,有黨項人、也有契丹人或者漢兒。尤其是漢兒奴隸,格外地馴順能幹。
可是奴隸和牲畜一樣,都是要養的。它們數量多了,消耗的食物就多;消耗食物多了,就得養更多的羊,擠更多的奶,采更多的野麥給它們吃;要養更多的羊,采集更多的野麥,就需要更大的草場。
更大的草場在哪裏?
成吉思汗一直說,要帶著所有人催馬縱情奔馳,要把青天覆蓋之地,都變成蒙古人的牧場。這個承諾使得大家都很心動。
但好像,似乎,可能,大汗並沒有兌現承諾啊?
別說南面女真人的領地了,就連漠南山後這一帶的水草豐茂之地,看樣子不也在慢慢地退出麽?
那麽兜轉回來,納敏夫就格外地郁悶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第649章 和議(中)
這個變化十分值得關註,郭寧覺得,有必要親自到最前線看一看。
當然,他一路行來,不止應對軍務,也剛好把各處新收覆的城池要隘周邊,有關城防修覆、農田開墾、水利建設、道路拓寬等等全都看過。另外,從中都往北,對著蒙古人的防線,正面有趙決,側面是靖安民,外圍有仇會洛,一方面猛將勁兵雲集,另一方面許多軍將是從各部抽調而入,這些人是否合適,是否用心,是否可用,郭寧絲毫不敢懈怠,也要一一親眼查看。
就在這個過程中,他和身邊的幾個幕僚,還得批閱從中都一路轉來的公文。這實在是因為定海軍的攤子驟然鋪到極大,而人員上、制度上的建設難免滯後。
郭寧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壓根算不上一個梟雄人物,甚至被旁人視為強悍統帥,恐怕也多有過譽。就連他麾下的部屬,也未必有多高明。
文官上頭不用多說了,移剌楚材是郭寧的股肱,可他也才二十六歲罷了,郭寧從不幹涉政務,但也知道有些老辣眼光、圓滑手段,不是生而知之的。貞佑元年郭寧進中都的時候,見過徒單鎰,那老兒手中控制的年輕英傑可有不少,移剌楚材終究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至於武將,外人以為將星如雲,定海軍自家也安排了一批唱戲的,成天編排一些院本雜劇來吹噓。郭寧上一次聽說的時候,本方的鈐轄以上軍官,但凡有些名聲的,一小半都上應星宿,快要放出法術來殺敵了。
但那是真的麽?
尋常百姓們津津樂道,郭寧還能真信那些?
定海軍的武將們,大都在最近兩三年裏連升幾十級,到了現在的位置上。莫說通曉兵法,不少軍官連大字都不識幾個。而要論統帥之才,軍隊裏的兩位佼佼者,靠的手段依然來自於當年在河北塘濼帶領上百強賊的經歷。
這支軍隊到目前為止的戰無不勝,是靠著郭寧給一群基層老卒慷慨分配利益,又帶領他們似模似樣地恢覆出了大金國強盛時的打法,那也是老卒們唯一熟悉的東西。
這樣的戰鬥力能維持多久?
兩代人一代人,還是十年五年三年?將士們心裏的火,會一直燒著,還是會在某個時刻,因為自家的富庶而忽然洩氣?郭寧沒有把握。
這樣的打法真能所向披靡?
這天下間自有無數雄傑,他們一時反應不過來,卻不會一直反應不過來。郭寧確信,自己不可能一直靠著發狠莽撞而所向無敵,遲早有一天會踢到鐵板。
郭寧大力推進軍校的建設,希望每一個層級的將士們都能在軍校裏得到充實。但軍校裏傳授的許多東西,終究來自郭寧夢中的一鱗半爪。那些東西真能成熟起來,成為支撐軍隊的整套體系,為一個強盛政權保駕護航麽?
郭寧還是不知道。
所以郭寧才漸漸地活得像一個軍政集團的首領,而非單純的武人。他依然喜歡練武,但練武之餘,他會每天批閱文書,寫下意見,雖然書法依舊不好。此番出巡,他也仔仔細細地探察每一處所經之地,詢問都元帥府的計劃是否開始推進,是否有什麽疏漏。
但他很清楚,自己做的那麽多事都需要時間來試錯,來調整;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以使軍隊建設走向正規,不斷自我完善。必須堅持廣積糧、高築墻的策略,因為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壓倒的敵人還很多,不止限於草原上那個強悍的游牧民族。
當然,要往長遠去走,就得解決一些眼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郭寧站在城門前,看了看縉山城的城樓。
“倪一。”
“在。”
“把我的旗幟打上城頭。這會兒縉山城、媯川乃至居庸關等地,應該都有蒙古人的阿勒斤赤盯著,看到了我的旗幟,聰明人就該有所動作了。”
“是。”
獵獵飛舞的大旗在城頭招展的時候,許多將士都忍不住喝彩。趙瑄也適時地告訴陸續進城的漢兒奴隸,今晚額外還有加餐,於是他們也歡呼起來,使得城裏城外都充斥著快活的氣氛。
這種熱烈氣氛並沒有實體,只體現在城池上空若隱若現的歡呼,或者城墻上將士們偶爾舉起武器揮舞的姿態。
這種蛛絲馬跡,隔著很遠就會落到有經驗的戰士眼裏,進而被他們推斷出許多東西。
但老實說,就算是有經驗的蒙古戰士,現在也很難沈下心去推斷。這種滿城軍民熱鬧哄哄的氣氛,讓人很不舒坦,壓根定不下神。
縉山城北,納敏夫從深草裏探出身子。他瞪著布滿血絲的獨眼,竭力去看城頭上旗幟的模樣。但不知怎麽回事,他越是瞪眼,越是看不清楚。
他心底裏有一股火氣騰騰地滾動,忍不住猛地張嘴,想要說幾句什麽。但這個動作抽動了嘴角邊大塊的糜爛出血之處,劇烈的痛楚讓他一下子又把嘴閉上了。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開始與金國作戰之後,無數蒙古勇士跟隨著大汗爭戰,把馬蹄踏遍了連綿山脈以南的女真人地盤。
荒唐的是,在一場接一場的戰爭中,蒙古勇士殺了許許多多的人,搶了許許多多的東西,可每次廝殺以後回到草原,普通蒙古人的生活又好像並沒有什麽改善。
從中原掠奪來的東西,大都沒用。
那些柔順的錦緞沒法防寒,閃閃發光的珍珠不能填飽肚子,沈重的銅錢和精美的器具只能看個舒坦,聽個響。
而且這些東西也沒法拿來交換。幾年戰爭下來,一個千戶部落裏頭,除非是地位最卑微的奴隸,每一個有壯丁的蒙古家庭或多或少,都攢了點這種東西。
家家都有,又沒有用,那誰要它們?
每次追逐水草,搬動蒙古包時候,人們只想把這些東西全扔了。
對了,鐵器倒是多了許多。比如鐵制的鎧甲,鐵制的刀具,鐵制的箭簇。
但成吉思汗已經下令,各部落不允許擅自廝殺。所以大部分時候,部落之間不打仗,這些鐵器也就只有擺著看個樣子。
如果非要把甲胄成天穿在身上,更是冬冷夏熱,難受得不行!
與此同時,蒙古人原本有的東西,好像漸漸的少了。
比如家裏本來放養的羊群,在男丁們連續幾年南下廝殺的情況下,伺弄得總不如以前。放牧所必須的馬,每家都有好幾匹,可一旦打仗,就得騎乘著馬匹出發,待到回來的時候,掉膘還算好的,累死幾匹也很正常。
那麽問題來了,那麽多的蒙古人失去了許多東西,換來的卻是那些全無意義的零碎玩意兒……大家究竟圖什麽?
納敏夫仔細想想,好像只有在奴隸方面賺了,賺得還不少。
他每次南下廝殺,都能給自家的百戶帶回一批奴隸,有黨項人、也有契丹人或者漢兒。尤其是漢兒奴隸,格外地馴順能幹。
可是奴隸和牲畜一樣,都是要養的。它們數量多了,消耗的食物就多;消耗食物多了,就得養更多的羊,擠更多的奶,采更多的野麥給它們吃;要養更多的羊,采集更多的野麥,就需要更大的草場。
更大的草場在哪裏?
成吉思汗一直說,要帶著所有人催馬縱情奔馳,要把青天覆蓋之地,都變成蒙古人的牧場。這個承諾使得大家都很心動。
但好像,似乎,可能,大汗並沒有兌現承諾啊?
別說南面女真人的領地了,就連漠南山後這一帶的水草豐茂之地,看樣子不也在慢慢地退出麽?
那麽兜轉回來,納敏夫就格外地郁悶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