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憫農
關燈
小
中
大
第828章 憫農
0828、憫農
劉辯和墨玉並沒有意識到——
原本已經筋疲力盡,竟會在短時間內恢覆如常。
隨著兩人展開鏖戰,直至日落西山,這才罷手。
然,劉辯和墨玉均有驚奇的發現,各自體內的至陽、至陰之氣似乎更強了!
驚喜之餘,劉辯忍不住還要開車,卻反被墨玉制止。
眼下已經天黑,劉辯離開襄陽一整天,想來羅成、典韋、王伯當等人都快找瘋了。
劉辯對此,“回去再收拾你!”
墨玉沒有言語,反倒倍感嬌羞。
盞茶後,兩人整理好衣服,翻身上馬,返回襄陽城。
……
對於劉辯和墨玉一塊返回,劉辯的解釋是,途中遇到外出找尋他的墨玉,所以才會一塊返回。
至於行兇殺人的‘白發魔女’,劉辯並沒有抓到,反而命令眾人繼續搜尋,反正最近無事,不能讓他們閑著。
次日。
劉辯命人趕赴益州,觀察邊疆異動,隨時做好禦敵準備。
……
不消三日,各地相繼傳來秋收的消息。
劉辯、魏征以及各位相關官員,趕赴田間查看莊稼的長勢情況。
最終決定,命各地百姓準備好器具,兩日後即可秋收。
劉辯是攝政王,又是即將登基稱帝的皇帝,故而沒有趕赴長安舉行秋收大典,而是在襄陽城舉行。
實際,秋收大典只是禱告上天,預祝取得一個好收成。
劉辯知道這些是迷信,可身形古時,又身居高位,不得不依照古人的習俗,祈禱上天。
很快,隨著大典順利舉行完畢,各地開始愉快的收割莊稼。
劉辯雖然身居攝政王高位,但他也並未閑著,帶上王妃唐婉,一塊前往田間勞作,畢竟這是他們的習慣。
想當年,劉辯在劉表手裏奪過荊州,民心尚且不穩,只好通過身體力行去感染百姓,以便凝聚百姓們的心。
不成想,效果不僅極其的好,還促使劉辯與唐婉養成習慣,每年秋收都要與百姓們在一起。
縱使劉辯在外打仗,王妃唐婉依舊會與百姓們一同秋收,感受收獲的喜悅。
或許,今年有些不同。
為何這樣說?
秋收的第二天。
劉辯操-起農具,像模像樣的在田間勞作,忽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小身影,正在撿拾遺落在地上的莊稼。
劉辯心中不解,並且由衷的感嘆,小小年紀就知道莊稼得來不易,不可謂是孺子可教啊!
“你,過來!”劉辯向低頭撿拾莊稼的小家夥喊道。
然,對方對方喊聲,本能的擡頭看向四周,卻發現四丈外看著自己的人,正是父王。
“父王是在叫兒臣?”
不等小家夥說完,劉辯驚奇的發現,那小家夥正是他的長子劉昌!
此時,劉昌懷裏抱著十餘支尺長黃豆桿,一副農家孩童的裝扮,如他父王一樣的帥氣。
劉辯對於兒子出現在此,心底不解之餘,已然想到是唐婉帶著他來的,於是邁步湊了上去。
“兒臣?你才多大?”劉辯忍不住笑道:“是你母妃,讓你來的?”
劉昌將懷裏的黃豆桿放在地埂上,像模像樣的作揖道:“回父王,是孩兒自己要來了。”
“哦?”劉辯聞言,心底卻忍不住想要埋怨唐婉,既然不是她讓孩子來的,怎麽會不命人看管,萬一不小心傷到可如何是好?
劉辯不僅護女人、護屬下,更加護孩子。
如果是唐婉讓劉昌體驗生活,劉辯不僅不會管,還會誇讚教育的好。
可唐婉沒讓他來,他劉昌卻自己跑來,還是在無人看管的情況跑來,萬一發生危險怎麽辦?
即便襄陽是大本營,誰又會知道沒有壞人潛入,對幼子不利?
盡管田間都是農戶,甚至是士卒,也絕對不敢保證有敵軍喬裝的可能。
“你為何要來?”劉辯再問。
“回父王的話,孩兒昨日聽到二弟在吟一首詩,想到其中的含義,就來田間勞作了。”劉昌如實說道。
小家夥竟想著來田間勞作?
劉辯忍不住想笑,卻再次問道:“那你倒是說說,劉哲吟了一首什麽詩?”
劉哲是蔡二姐的兒子,極具蔡氏儒士家風。
劉昌再度施禮,繼而效仿向來以文士自居的劉哲,將手背在身後,昂首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不等劉昌吟誦完整首詩,劉辯反而陷入疑惑。
劉辯可以確定,這首《憫農》是他說的,卻著實想不起來對誰說過。
不過,劉哲小小年紀能夠記下來,著實難得。
更加難得的是,劉辯不僅會背誦,還能發自內心的理解其中的含義,顯然更加能等可貴。
“嗯。”劉辯故作思考,繼而說:“是首好詩,可你明白其中的含義嗎?”
“孩兒當然明白,否則定然不會來到田間勞作。”劉昌言辭肯定道。
“不錯,孺子可教,是父王的好兒子。”劉辯欣慰的說著,用食指刮了一下劉昌的小鼻子。
“父王在前割豆桿,若有遺落,記得拾起,萬萬不可浪費糧食。”劉辯說著,拍了拍小劉昌的肩膀。
“諾,孩兒謹記。”劉昌說著,像模像樣的作揖施禮。
旋即,父子二人一前一後,一個割豆桿,一個拾起散落在地的豆桿。
剛巧,秋收的季節,濃濃的收獲畫卷,被趕來田間的某位文士看在眼中、記在心底,回到家中連夜繪制一張《秋意濃》。
好巧不巧,劉辯父子二人正是畫中的主角。
遂,劉辯得知這幅畫之後,改名為《憫農》,轉贈給長子劉昌,命他切記珍惜每一粒糧食。
……
十天後。
隨著全民秋收,莊稼很快便收割完成。
剛巧就在這時,益州傳來消息。
戚繼光的密信中稱道——
只有少數敵軍滋擾邊境,並沒有大股敵軍入侵。
事實上,確實如戚繼光所說,吳蘭駐守的綿陽、王玄策駐守的陰平、辛棄疾駐守的汶山,時常有小股敵軍滋擾,卻是再正常不過。
然,即使經歷過漢中之戰,整個益州的派別並未完全歸順。
比如,‘土著’益州派就沒有歸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0828、憫農
劉辯和墨玉並沒有意識到——
原本已經筋疲力盡,竟會在短時間內恢覆如常。
隨著兩人展開鏖戰,直至日落西山,這才罷手。
然,劉辯和墨玉均有驚奇的發現,各自體內的至陽、至陰之氣似乎更強了!
驚喜之餘,劉辯忍不住還要開車,卻反被墨玉制止。
眼下已經天黑,劉辯離開襄陽一整天,想來羅成、典韋、王伯當等人都快找瘋了。
劉辯對此,“回去再收拾你!”
墨玉沒有言語,反倒倍感嬌羞。
盞茶後,兩人整理好衣服,翻身上馬,返回襄陽城。
……
對於劉辯和墨玉一塊返回,劉辯的解釋是,途中遇到外出找尋他的墨玉,所以才會一塊返回。
至於行兇殺人的‘白發魔女’,劉辯並沒有抓到,反而命令眾人繼續搜尋,反正最近無事,不能讓他們閑著。
次日。
劉辯命人趕赴益州,觀察邊疆異動,隨時做好禦敵準備。
……
不消三日,各地相繼傳來秋收的消息。
劉辯、魏征以及各位相關官員,趕赴田間查看莊稼的長勢情況。
最終決定,命各地百姓準備好器具,兩日後即可秋收。
劉辯是攝政王,又是即將登基稱帝的皇帝,故而沒有趕赴長安舉行秋收大典,而是在襄陽城舉行。
實際,秋收大典只是禱告上天,預祝取得一個好收成。
劉辯知道這些是迷信,可身形古時,又身居高位,不得不依照古人的習俗,祈禱上天。
很快,隨著大典順利舉行完畢,各地開始愉快的收割莊稼。
劉辯雖然身居攝政王高位,但他也並未閑著,帶上王妃唐婉,一塊前往田間勞作,畢竟這是他們的習慣。
想當年,劉辯在劉表手裏奪過荊州,民心尚且不穩,只好通過身體力行去感染百姓,以便凝聚百姓們的心。
不成想,效果不僅極其的好,還促使劉辯與唐婉養成習慣,每年秋收都要與百姓們在一起。
縱使劉辯在外打仗,王妃唐婉依舊會與百姓們一同秋收,感受收獲的喜悅。
或許,今年有些不同。
為何這樣說?
秋收的第二天。
劉辯操-起農具,像模像樣的在田間勞作,忽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小身影,正在撿拾遺落在地上的莊稼。
劉辯心中不解,並且由衷的感嘆,小小年紀就知道莊稼得來不易,不可謂是孺子可教啊!
“你,過來!”劉辯向低頭撿拾莊稼的小家夥喊道。
然,對方對方喊聲,本能的擡頭看向四周,卻發現四丈外看著自己的人,正是父王。
“父王是在叫兒臣?”
不等小家夥說完,劉辯驚奇的發現,那小家夥正是他的長子劉昌!
此時,劉昌懷裏抱著十餘支尺長黃豆桿,一副農家孩童的裝扮,如他父王一樣的帥氣。
劉辯對於兒子出現在此,心底不解之餘,已然想到是唐婉帶著他來的,於是邁步湊了上去。
“兒臣?你才多大?”劉辯忍不住笑道:“是你母妃,讓你來的?”
劉昌將懷裏的黃豆桿放在地埂上,像模像樣的作揖道:“回父王,是孩兒自己要來了。”
“哦?”劉辯聞言,心底卻忍不住想要埋怨唐婉,既然不是她讓孩子來的,怎麽會不命人看管,萬一不小心傷到可如何是好?
劉辯不僅護女人、護屬下,更加護孩子。
如果是唐婉讓劉昌體驗生活,劉辯不僅不會管,還會誇讚教育的好。
可唐婉沒讓他來,他劉昌卻自己跑來,還是在無人看管的情況跑來,萬一發生危險怎麽辦?
即便襄陽是大本營,誰又會知道沒有壞人潛入,對幼子不利?
盡管田間都是農戶,甚至是士卒,也絕對不敢保證有敵軍喬裝的可能。
“你為何要來?”劉辯再問。
“回父王的話,孩兒昨日聽到二弟在吟一首詩,想到其中的含義,就來田間勞作了。”劉昌如實說道。
小家夥竟想著來田間勞作?
劉辯忍不住想笑,卻再次問道:“那你倒是說說,劉哲吟了一首什麽詩?”
劉哲是蔡二姐的兒子,極具蔡氏儒士家風。
劉昌再度施禮,繼而效仿向來以文士自居的劉哲,將手背在身後,昂首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不等劉昌吟誦完整首詩,劉辯反而陷入疑惑。
劉辯可以確定,這首《憫農》是他說的,卻著實想不起來對誰說過。
不過,劉哲小小年紀能夠記下來,著實難得。
更加難得的是,劉辯不僅會背誦,還能發自內心的理解其中的含義,顯然更加能等可貴。
“嗯。”劉辯故作思考,繼而說:“是首好詩,可你明白其中的含義嗎?”
“孩兒當然明白,否則定然不會來到田間勞作。”劉昌言辭肯定道。
“不錯,孺子可教,是父王的好兒子。”劉辯欣慰的說著,用食指刮了一下劉昌的小鼻子。
“父王在前割豆桿,若有遺落,記得拾起,萬萬不可浪費糧食。”劉辯說著,拍了拍小劉昌的肩膀。
“諾,孩兒謹記。”劉昌說著,像模像樣的作揖施禮。
旋即,父子二人一前一後,一個割豆桿,一個拾起散落在地的豆桿。
剛巧,秋收的季節,濃濃的收獲畫卷,被趕來田間的某位文士看在眼中、記在心底,回到家中連夜繪制一張《秋意濃》。
好巧不巧,劉辯父子二人正是畫中的主角。
遂,劉辯得知這幅畫之後,改名為《憫農》,轉贈給長子劉昌,命他切記珍惜每一粒糧食。
……
十天後。
隨著全民秋收,莊稼很快便收割完成。
剛巧就在這時,益州傳來消息。
戚繼光的密信中稱道——
只有少數敵軍滋擾邊境,並沒有大股敵軍入侵。
事實上,確實如戚繼光所說,吳蘭駐守的綿陽、王玄策駐守的陰平、辛棄疾駐守的汶山,時常有小股敵軍滋擾,卻是再正常不過。
然,即使經歷過漢中之戰,整個益州的派別並未完全歸順。
比如,‘土著’益州派就沒有歸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