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承襲“斯民”之表字
關燈
小
中
大
第355章 承襲“斯民”之表字
“真的是可惜了啊!那好吧……不過此仇不報非君子!”黃宗羲嘆道。
盧象觀重重點頭道:“嗯!此仇不報,便枉為君子!”
黃宗羲拿得起放得下,感慨著便徹底地釋懷了,拉著盧象觀的手臂道:“某已拜見過信王殿下,來來來,這便為你引見。”
“哈哈哈,如此,便麻煩太沖兄了。”盧象觀爽朗大笑。
彼此見禮之後,盧象觀望著重真道:“百聞不如一見,像,真是太像了。”
重真只笑笑,端著架子不說話,這下盧象觀反而更加地堅信不疑了。
便連黃宗羲都不得不承認:“信王殿下的這份經由朱明蘊養的皇族傲氣,又豈是那只土裏土氣的大蝗蟲,所能扮演出來的?
大蝗蟲啊大蝗蟲,你善蹦跶,愛蹦跶,寧遠大戰、覺華之戰、諜戰後金、寧錦之戰,哪一番經歷不是九死一生,卻偏偏葬身於同族之手,當真是可悲可嘆啊!
不過你放心,某黃太沖雖然只是大明天下裏的一介小人物,但一定為你完成最後的願望,乃至……手刃權閹!”
重真見他暗暗握拳的架勢,便知道他已看開了一些,暗道:“老子哄皇上都無需這麽吃力。嗯,炎武心志堅定卻又心思單純,必定不會如你這般諸多顧慮。明末三位心學大儒,就只剩下一個王夫之尚未見面了,還真是期待呢。”
古代的讀書人習慣了以表字相互稱呼,盧象觀便看向重真道:“學生鬥膽請問信王殿下,可曾被賜予表字?”
面對著黃宗羲的目光炯炯,重真齜著牙道:“既已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本王也不怕爾等笑話。爾等也都知曉,我朱氏皇族的名字都是禮部擬定的。
兩百六十餘年來,也就洪武爺爺和本王的兒子得以例外,表字理應由德高望重的族中長者或者學者賦予,然而……如今的禮部,可沒有這個資格。”
重真說著便攤了攤手,“朱氏皇族德行兼備之長者雕零”這句話,他沒有說出口,但盧象觀和黃宗羲都聽明白了他的意思。
兩人面面相覷,各自沈吟,沒有說話。
周遇吉雖也聰慧,到底書讀得少,沒有想得那麽深遠,便道:“殿下既說與我等乃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不若便以我們那個蝗蟲真兄弟的表字為號?既可告慰他的在天之靈,也可不負袁可立袁公賜字一場。”
重真豁然動容道:“重真英烈的表字,竟是袁可立袁公賜予?”
盧象觀道:“正是。不只是蝗蟲真兄弟,便連我等的表字,也都是袁公賜予。”
重真面露古怪之色,指著袁七道:“這個袁七袁三八也是?”
黃宗羲大笑道:“正是。袁公說‘三八’乃是我華夏古族一位巾幗英雄的名號,對三八兄寄予厚望,故以名之。”
“巾幗不讓須眉?家丁不輸健兒?”
重真細細地咀嚼了這其中的含義,便欣然說道:“袁公實乃我大明柱梁爾。行堯舜道覺斯民,實話跟你們說了吧,皇兄已不止一次跟本王說過‘吾弟當為堯舜’這句話。那好,本王便繼承了重真英烈的表字——斯民。”
黃宗羲揮拳道:“大丈夫敢作敢當,信王殿下果然名不虛傳。”
盧象觀則擋著嘴巴小聲道:“殿下,皇上真當說過‘吾弟當為堯舜’這句話?”
重真坦然道:“何止說過,簡直是日日都對本王耳提面命。”
“皇上他……”黃宗羲面色古怪。
盧象觀看向他道:“太沖兄現在該知曉官場中事,是何等微妙了吧?”
“袁公真乃慧眼如炬啊!”黃宗羲一聲慨嘆,便由衷地朝著重真躬身作揖,說道,“還請信王殿下饒恕草民之前的不敬之罪!”
重真托住他的手掌道:“皆是大明柱石,太沖兄無需如此。”
“殿下……”黃宗羲感動莫名,眼中竟蓄滿了華夏男兒堅毅深沈的淚水。
重真拍拍他的手腕道:“本王知曉你心中難過,還是想念那只為大明遼東戍邊的蝗蟲。螞蚱和蝗蟲同出昆蟲一系,以後你將本王當作是誰,本王都不會介意。”
“殿下……”黃宗羲哽咽道,心結也已徹底地解開了。
重真轉身廣寧門,望著城內城外密密麻麻的踐行人群,大吼道:“請爾等轉告禮部官員,本王已承襲了重真英烈的表字,此事就不勞他們費心啦!叫他們多替我大明的國事上上心,別一天到晚的無所事事,消極怠工!”
北風呼嘯,可他中氣十足的少年嗓音,還是直達廣寧門。
城外和城上守軍,盡皆聽到了,聞者一片嘩然。
可重真已不由分說地翻身上馬,輕夾馬腹,久未全力奔馳的大黑馬便甩開四蹄,猶如一支離弦的精鐵黑箭,疾馳而去。
他就是要以這樣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讓人們對於他的身份,再無一絲疑竇,同時也逐漸轟開人們心中的那扇頑固之門,乃至於沖擊那扇封建之門。
“駕!駕!”
道旁被積雪覆蓋著的景物,於兩邊迅速地倒退著。可重真依然不聽地催促著馬速,欲以一場酣暢淋漓的狂奔,來將這兩月以來的憋悶,盡數地排遣開來。
“某浪子本性,歸根結底還是屬於戰場的!不僅僅局限於遼東,這整個大明天下,都是某轉戰百戰血戰之場所!大西北,某來也!”
積雪尚未有消融的痕跡,可重真還是從所經之處看到,積雪覆蓋之下的,乃是密密麻麻的荒草,而不是百官奏疏之中的農田。
他特意下馬扒開厚厚的積雪,入目的乃是一片厚重的沃土。
重真痛心疾首,擲腕嘆息:“怎麽許久都毫無耕耘的痕跡呀!良田拋荒,著實可恨!就算不用來種植麥子高粱,用來種植番薯玉米土豆,他不香麽?”
“這到底是誰的錯誤啊!是下達稅賦令之朝廷的?是收稅官員的?是收租之士紳豪強的?還是交租之平民百姓的?”跟隨者除卻嘆息,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重真本想一路考察過去的,但離開京畿未久,便看到了他所摯愛的華夏大地,竟被屍位素餐的官員士紳富商,荼毒成了這副模樣,便再也沒有了考察的心思。
“加速趕路。如遇不公、不良、不忍,皆訓之。若遇萬惡之徒,便殺之。”
重真沈聲下達了軍令,便又飛身上馬,疾馳而去。
精鐵長矛在握,斜挎長弓,大鐵劍和“汝欽”寶劍在背,重真全副武裝,又變身成為了自極北之林南下時的裝束。
這副打扮唯有最早與之相識的周遇吉見識過,故無需擔心被別人認出來。
至於那套十分精致也臊包至極布面甲,被他套在了一個與他身形相差無幾不怕死的士兵身上,而他自己,則穿著一套普通士卒的布面甲。
有所不同的,便是多了一把裝有板簧和彈匣,可以五連發的燧發短火銃。
這款火銃已脫離了鐵砂彈原理,在彈匣之內所裝填的,已可正式稱之為子彈。
大明目前所配比出來的,其實都是黑火藥。
而這些子彈已基本解決了黑火藥配方與子彈內黑火藥裝填的配比難題,雖然還沒有攻克“子彈底火”這一技術難關,更遠遠沒有到達膛線槍的標準。
卻別出心裁地將子彈頭制作成了膛線狀,從而使得這款火銃,已非常接近於“火槍”這一槍支發展的分水嶺。
這仍是孫元化火器研究團隊之中那個叫做畢懋康的人,經過細致鉆研,從而積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當然,燧發短火銃仍舊處於不斷的研究改良階段,尚未大規模生產,更沒有配備到軍中去,重真所在的關寧小隊,是第一批配備者。
重真對於以漢家思想為主導的華夏文化,始終都持高度自信的態度。
在充分接觸了關寧軍所持有的大明目前最先進的三眼鳥銃之後,重真認為這與黑火槍的原理非常相似,而黑火槍本身就是後世散彈槍的前身。
對於火器的研發也同樣如此,他甚至覺得無需自己過多啟發,孫元化畢懋康等本土火器專家,便能做出技術上的自我突破,超越搶先半步的西夷火器。
同時,也可完全碾壓關外的游牧人和漁獵者。
重真等人包括黃宗羲盧象觀,以及韓超韓越在內,還配備著一柄十連發的小型強弩,因其可以單手執發,因此也被稱作——手弩。
重真幾乎是沿著十七年後李洪基從西北進軍京師的路線在逆行,這一條路線,他在後世的時候其實走過很多次。
但數百年滄海桑田,哪怕是當時的鄉間小道,許多也比這個時代的官道要好。
因此重真很想親自體驗一把,熟悉其中的山川地理。
這條道路其實堪稱關卡林立,繼朱元璋派遣劉伯溫斬斷西北龍脈之後,還在沿途布置著許多的軍事力量,這說明大明王朝對於西北,仍是極為重視的。
來到了寧武關,與當地守軍接洽之後,登上了這座雄踞於恒山餘脈的華蓋山之上,臨恢河,俯瞰東、西、南三面,周長2公裏,開東、西、南三門的外三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真的是可惜了啊!那好吧……不過此仇不報非君子!”黃宗羲嘆道。
盧象觀重重點頭道:“嗯!此仇不報,便枉為君子!”
黃宗羲拿得起放得下,感慨著便徹底地釋懷了,拉著盧象觀的手臂道:“某已拜見過信王殿下,來來來,這便為你引見。”
“哈哈哈,如此,便麻煩太沖兄了。”盧象觀爽朗大笑。
彼此見禮之後,盧象觀望著重真道:“百聞不如一見,像,真是太像了。”
重真只笑笑,端著架子不說話,這下盧象觀反而更加地堅信不疑了。
便連黃宗羲都不得不承認:“信王殿下的這份經由朱明蘊養的皇族傲氣,又豈是那只土裏土氣的大蝗蟲,所能扮演出來的?
大蝗蟲啊大蝗蟲,你善蹦跶,愛蹦跶,寧遠大戰、覺華之戰、諜戰後金、寧錦之戰,哪一番經歷不是九死一生,卻偏偏葬身於同族之手,當真是可悲可嘆啊!
不過你放心,某黃太沖雖然只是大明天下裏的一介小人物,但一定為你完成最後的願望,乃至……手刃權閹!”
重真見他暗暗握拳的架勢,便知道他已看開了一些,暗道:“老子哄皇上都無需這麽吃力。嗯,炎武心志堅定卻又心思單純,必定不會如你這般諸多顧慮。明末三位心學大儒,就只剩下一個王夫之尚未見面了,還真是期待呢。”
古代的讀書人習慣了以表字相互稱呼,盧象觀便看向重真道:“學生鬥膽請問信王殿下,可曾被賜予表字?”
面對著黃宗羲的目光炯炯,重真齜著牙道:“既已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本王也不怕爾等笑話。爾等也都知曉,我朱氏皇族的名字都是禮部擬定的。
兩百六十餘年來,也就洪武爺爺和本王的兒子得以例外,表字理應由德高望重的族中長者或者學者賦予,然而……如今的禮部,可沒有這個資格。”
重真說著便攤了攤手,“朱氏皇族德行兼備之長者雕零”這句話,他沒有說出口,但盧象觀和黃宗羲都聽明白了他的意思。
兩人面面相覷,各自沈吟,沒有說話。
周遇吉雖也聰慧,到底書讀得少,沒有想得那麽深遠,便道:“殿下既說與我等乃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不若便以我們那個蝗蟲真兄弟的表字為號?既可告慰他的在天之靈,也可不負袁可立袁公賜字一場。”
重真豁然動容道:“重真英烈的表字,竟是袁可立袁公賜予?”
盧象觀道:“正是。不只是蝗蟲真兄弟,便連我等的表字,也都是袁公賜予。”
重真面露古怪之色,指著袁七道:“這個袁七袁三八也是?”
黃宗羲大笑道:“正是。袁公說‘三八’乃是我華夏古族一位巾幗英雄的名號,對三八兄寄予厚望,故以名之。”
“巾幗不讓須眉?家丁不輸健兒?”
重真細細地咀嚼了這其中的含義,便欣然說道:“袁公實乃我大明柱梁爾。行堯舜道覺斯民,實話跟你們說了吧,皇兄已不止一次跟本王說過‘吾弟當為堯舜’這句話。那好,本王便繼承了重真英烈的表字——斯民。”
黃宗羲揮拳道:“大丈夫敢作敢當,信王殿下果然名不虛傳。”
盧象觀則擋著嘴巴小聲道:“殿下,皇上真當說過‘吾弟當為堯舜’這句話?”
重真坦然道:“何止說過,簡直是日日都對本王耳提面命。”
“皇上他……”黃宗羲面色古怪。
盧象觀看向他道:“太沖兄現在該知曉官場中事,是何等微妙了吧?”
“袁公真乃慧眼如炬啊!”黃宗羲一聲慨嘆,便由衷地朝著重真躬身作揖,說道,“還請信王殿下饒恕草民之前的不敬之罪!”
重真托住他的手掌道:“皆是大明柱石,太沖兄無需如此。”
“殿下……”黃宗羲感動莫名,眼中竟蓄滿了華夏男兒堅毅深沈的淚水。
重真拍拍他的手腕道:“本王知曉你心中難過,還是想念那只為大明遼東戍邊的蝗蟲。螞蚱和蝗蟲同出昆蟲一系,以後你將本王當作是誰,本王都不會介意。”
“殿下……”黃宗羲哽咽道,心結也已徹底地解開了。
重真轉身廣寧門,望著城內城外密密麻麻的踐行人群,大吼道:“請爾等轉告禮部官員,本王已承襲了重真英烈的表字,此事就不勞他們費心啦!叫他們多替我大明的國事上上心,別一天到晚的無所事事,消極怠工!”
北風呼嘯,可他中氣十足的少年嗓音,還是直達廣寧門。
城外和城上守軍,盡皆聽到了,聞者一片嘩然。
可重真已不由分說地翻身上馬,輕夾馬腹,久未全力奔馳的大黑馬便甩開四蹄,猶如一支離弦的精鐵黑箭,疾馳而去。
他就是要以這樣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讓人們對於他的身份,再無一絲疑竇,同時也逐漸轟開人們心中的那扇頑固之門,乃至於沖擊那扇封建之門。
“駕!駕!”
道旁被積雪覆蓋著的景物,於兩邊迅速地倒退著。可重真依然不聽地催促著馬速,欲以一場酣暢淋漓的狂奔,來將這兩月以來的憋悶,盡數地排遣開來。
“某浪子本性,歸根結底還是屬於戰場的!不僅僅局限於遼東,這整個大明天下,都是某轉戰百戰血戰之場所!大西北,某來也!”
積雪尚未有消融的痕跡,可重真還是從所經之處看到,積雪覆蓋之下的,乃是密密麻麻的荒草,而不是百官奏疏之中的農田。
他特意下馬扒開厚厚的積雪,入目的乃是一片厚重的沃土。
重真痛心疾首,擲腕嘆息:“怎麽許久都毫無耕耘的痕跡呀!良田拋荒,著實可恨!就算不用來種植麥子高粱,用來種植番薯玉米土豆,他不香麽?”
“這到底是誰的錯誤啊!是下達稅賦令之朝廷的?是收稅官員的?是收租之士紳豪強的?還是交租之平民百姓的?”跟隨者除卻嘆息,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重真本想一路考察過去的,但離開京畿未久,便看到了他所摯愛的華夏大地,竟被屍位素餐的官員士紳富商,荼毒成了這副模樣,便再也沒有了考察的心思。
“加速趕路。如遇不公、不良、不忍,皆訓之。若遇萬惡之徒,便殺之。”
重真沈聲下達了軍令,便又飛身上馬,疾馳而去。
精鐵長矛在握,斜挎長弓,大鐵劍和“汝欽”寶劍在背,重真全副武裝,又變身成為了自極北之林南下時的裝束。
這副打扮唯有最早與之相識的周遇吉見識過,故無需擔心被別人認出來。
至於那套十分精致也臊包至極布面甲,被他套在了一個與他身形相差無幾不怕死的士兵身上,而他自己,則穿著一套普通士卒的布面甲。
有所不同的,便是多了一把裝有板簧和彈匣,可以五連發的燧發短火銃。
這款火銃已脫離了鐵砂彈原理,在彈匣之內所裝填的,已可正式稱之為子彈。
大明目前所配比出來的,其實都是黑火藥。
而這些子彈已基本解決了黑火藥配方與子彈內黑火藥裝填的配比難題,雖然還沒有攻克“子彈底火”這一技術難關,更遠遠沒有到達膛線槍的標準。
卻別出心裁地將子彈頭制作成了膛線狀,從而使得這款火銃,已非常接近於“火槍”這一槍支發展的分水嶺。
這仍是孫元化火器研究團隊之中那個叫做畢懋康的人,經過細致鉆研,從而積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當然,燧發短火銃仍舊處於不斷的研究改良階段,尚未大規模生產,更沒有配備到軍中去,重真所在的關寧小隊,是第一批配備者。
重真對於以漢家思想為主導的華夏文化,始終都持高度自信的態度。
在充分接觸了關寧軍所持有的大明目前最先進的三眼鳥銃之後,重真認為這與黑火槍的原理非常相似,而黑火槍本身就是後世散彈槍的前身。
對於火器的研發也同樣如此,他甚至覺得無需自己過多啟發,孫元化畢懋康等本土火器專家,便能做出技術上的自我突破,超越搶先半步的西夷火器。
同時,也可完全碾壓關外的游牧人和漁獵者。
重真等人包括黃宗羲盧象觀,以及韓超韓越在內,還配備著一柄十連發的小型強弩,因其可以單手執發,因此也被稱作——手弩。
重真幾乎是沿著十七年後李洪基從西北進軍京師的路線在逆行,這一條路線,他在後世的時候其實走過很多次。
但數百年滄海桑田,哪怕是當時的鄉間小道,許多也比這個時代的官道要好。
因此重真很想親自體驗一把,熟悉其中的山川地理。
這條道路其實堪稱關卡林立,繼朱元璋派遣劉伯溫斬斷西北龍脈之後,還在沿途布置著許多的軍事力量,這說明大明王朝對於西北,仍是極為重視的。
來到了寧武關,與當地守軍接洽之後,登上了這座雄踞於恒山餘脈的華蓋山之上,臨恢河,俯瞰東、西、南三面,周長2公裏,開東、西、南三門的外三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