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道覺斯民啟知迪行
關燈
小
中
大
第207章 道覺斯民 啟知迪行
袁可立說到這兒故意稍稍一頓,重真立刻便直起身子,大吼一聲便又深深地參拜下去,道:“弟子叩謝老師賜字之恩。”
不怪他如此激動,因為“斯民”二字,正是前世那個跛腳養父所堅守了一輩子的小學堂的名字,那座由康有為題詞的“漢斯孝子祠”。
吳三桂實在是太羨慕這樣的際遇了,便連嫉妒的情緒都有了擡頭的趨勢。
於是,他便忽而靈機一動,單膝叩拜在地,幾乎是以低吼的方式對袁可立說道:“還請袁公,也賜在下一雙表字!”
在場之人無不對這家夥的無恥瞠目結舌,便連黃重真也對這家夥新的無恥高度極為憤慨,怒吼道:“小桂子你啥意思兒?袁公是俺的師傅!”
可誰知,吳三桂竟鳥都不鳥他人,只是擡頭無比渴望地看著袁可立。
袁可立微微一怔,卻不甚在意,還對重真擺擺手以示安慰。
他深邃的目光直直地盯著吳三桂,直至後者以為被看了個通透明了,大冷的天氣裏汗流浹背,才輕聲說道:“你確定?”
“在下確定。”吳三桂立刻大喜,便將另一只膝蓋也跪在了地上,學著重真剛才的樣子大禮參拜了下去,只是因為太過激動,多少顯得有些做作。
重真看向袁可立,只見他輕輕點頭,略一沈吟,便已說道:“既如此,吾便以‘長伯’二字,贈賜予爾吧。”
“長伯?啥意思兒?”吳三桂霍然擡頭。
“願你長情,祝你早遇伯樂。”袁可立淡淡解釋。
“長情?伯樂?長伯?吳長伯!袁公高義,在下拜謝!”吳三桂喃喃念叨了兩遍,才滿心歡喜地再次拜伏,大聲致謝。
袁可立對他微突的後腦勺輕輕一瞥,不動聲色,就像做了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示意二人起身。
吳三桂跳將起來拍拍膝蓋,瞥向緩緩站起的重真,笑嘻嘻地叫道:“大師兄?”
“滾!”重真佯怒。
吳三桂嘿嘿一笑,樂不可支。
卻不想雲淡風輕的袁可立肅容道:“老夫賜你表字,是看在你為國戍邊,悍勇可嘉,是個可造之才的份上。至於師徒關系,請恕老夫不敢奢求。”
吳三桂自知太過得意忘形了,忙抱拳作揖道:“袁公言重了,是三桂不敢奢求。三桂謝過袁公賜字之恩,孟浪之處,還望袁公海涵。”
袁可立輕撫胡須,點頭讚許道:“孺子可教。”
相對於吳三桂理所當然的無恥,重真更加惱恨祖寬等人的愚頑。
明明羨慕得要死,要仍死端著自己自卑的架子,呆楞楞地站在原地傻笑憧憬。
在連續使了數個眼色都沒有被意會之後,重真終於確定這就是一群傻子。
便怒吼道:“還楞著作甚?是想白瞎了這麽好的機會麽?還不快跪下求俺老師給你們這群泥腿子賜字,真乃朽木不可雕也,俺怎麽會結識你們這群二楞子!”
祖寬等人這才如夢初醒,顧不得感激長籲短嘆的重真。
便連忙“撲通撲通”地跪了一地,也不提要求,只是磕頭如搗蒜,就好像袁可立是位想要奪取他們性命的山大王一般。
重真無語,捂著臉恨恨地說道:“真是一群夯貨啊,倒是把心中所求說出來啊,難道還等著袁公巴著你們求他啊!”
祖寬等人這才相互瞅瞅,便像是排演好的一般,異口同聲地說道:“懇請袁公!賜予我等表字!”
看著愛徒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捉急樣子,袁可立不覺莞爾,哈哈大笑道:“好說,好說。莫急,莫急。一個一個來。”
表字在華夏古代的文人墨客中屬於常態,但許多鄉野村夫卻連擁有的資格都欠奉,祖寬、袁七、馬寶、趙大同這四個來自關寧的小兵尤其如此。
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就像昔日在李成梁府上為仆的奴酋一樣,是這個時代中被普遍認同的家奴。
說好聽點是家將,說難聽點便是奴仆,建奴更是將其深化成了奴才。
袁可立雖也是個有著老仆的官僚老爺,卻深悉此時代弊端,並且頗為痛恨。
因此,他首先給官宦子侄的金福麟,取了“守華”這副表字。
並且,當他得知堅守覺華以身殉國的金冠將軍之子金士麟,也尚無長輩賜字之後,便囑咐金福麟將“拓夏”二字帶回覺華,送給那個身負守島之責的小游擊。
守華、拓夏,雖無典故出處,然大氣磅礴,意境深遠,剛好能與有著“覺醒中華”之稱的覺華島完美融合,所寄予的厚望,更隱隱比之吳三桂尚要深厚幾分。
金福麟喜不自勝,納頭就拜,想起那場雖然短暫但卻慘烈異常的曠世大戰,竟然留下了悲壯而又喜極的淚水,直至重真拍拍他的肩膀,將之扶起來。
接著,袁可立便將目光投向馬寶,賜字“榆木”。
看向趙大同,讓其原本以為自己會得字“疙瘩”,卻不想賜字“頑石”,喜得他深深地拜伏了下去,心中感恩至銘。
袁可立看向祖寬,略一沈浸,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麽,竟賜字“援剿”,與其日後獲封“援剿總兵”,不謀而合。
黃重真聽之,差點以為袁可立也是穿越而來的。
但見自己這位表面德高望重,內心則已海闊天空的老師,看向袁七,沒有當即賜字,而是咧嘴一笑,問了一句:“你叫袁七?乃是袁帥親軍?”
袁七心中一突,暗道:“難不成因某是袁帥麾下,便不得賜字麽?”
他偷偷地瞥了眼重真,見其投來一束鼓勵般的陽光笑容,便大聲回答道:“稟袁公,小人正是袁帥親軍中的老七,故賤名袁七。”
“都是我華夏好兒郎,啥賤不賤的。”袁可立呵呵一笑,略微沈吟了一下,才道,“自此之後,‘三八’二字,便是你的表字,你可願意?”
“願意願意,當然願意。”在重真仰天捂臉的動作之中,袁七感恩戴德地點頭如啄米,旋又撲閃著迷惑的大眼睛道,“只是……三八是啥意思呀?”
“沒啥意思,那是我華夏古老相傳之中,一位巾幗英雄的名字。”
“巾幗?那不是女子麽?”
“是啊,華夏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軍裝!是女子又如何呢?”袁可立負手而立,擡首望天,海風拂過他的衣衫與發梢,顯得儒雅而又深遠。
向來木訥的袁七驀然就明白了他的深意,也是重真曾說過好多次的話——誰說女子不如男,野百合也有春天,小人物同樣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大夢想。
叩謝之後,袁七反覆念叨著“三八”二字,無比欣然。
祖寬三人也沒有因為自己的表字略顯粗俗,而有絲毫的不平衡,反而更加崇敬感激袁可立。
對於自小便背負著家仆身份的三人而言,從小便知取個破名好養活的道理,而今得一巡撫賜予表字已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心中知足得緊,卻是不敢再有奢求。
八人之中已有七人得賜表字,尚有一人不爭不搶,不求不鬧,只靜靜地立在那兒。
袁可立看向他,他也剛巧收回替兄弟由衷高興的目光,恬淡的笑容之中,眼眸清澈,嘴角微微上揚,堅毅而又期待。
四目相投,雖隔著天壤般的身份差別,袁可立卻心中暗讚,指指重真道:“於斯為盛,周吉周斯盛,不知少年如斯,是否滿意呢?”
“多謝袁公!標下周吉周斯盛,必誓守大明,絕不摻水!”在周吉卻中規中矩的拜謝之中,吳三桂終究還是產生了些許的嫉妒心理。
祖寬等人皆大歡喜,相互祝賀,唯獨重真,卻心神頗震,略顯恍惚。
斯民斯盛,前世今生,後世前沿,是時空的宿命,還是上天的安排呢?
斯盛堂,不就是被鄉民譽為鄉紳的養父,經常跛著一只腳前去喝茶寫字,與幾個堅守鄉村的老師讀書論道。
也是小時候那個調皮的自己,經常主動請纓前去打掃的地方麽?
黃重真將略顯深邃的眼眸掠過馳騁的千百艘戰船,直至海天交接之處。
堅毅的心中,終究無法避免地升起了一抹滄桑,理性的思維也終究化作了感性,觸及到了回憶深處很遠很遠的地方,那是一片柔軟而又溫馨的凈土。
便連袁可立與盧象觀及黃宗羲的對話,都似乎發生在很遠的地方。
“盧象觀,大名知府盧象升之弟。自幼聰穎,年少成名,一年前便已身中秀才,卻仍苦讀聖賢,立志匡扶社稷,不亞於古之先哲,便以‘幼哲’喚你,何如?”
“多謝袁公。”盧象觀一揖到底。
“黃宗羲,東林七君黃尊素長子,自小苦讀經史子集,故年紀雖輕,卻已極為博學,當真為吾輩讀書人之典範。
然年少成名之後,卻又不再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踏遍山川河流,立志治那‘知行合一’之學,格局何其寬廣也,折煞了多少閉門造車之輩。
汝之前對某提出的‘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想法,與聖人‘民為重,君為輕’的主張不謀而合,某也覺得頗有道理。
然,這樣的大實話在老夫面前說說也就可以了,在外就不要對別人說了,否則便會對你的仕途帶來難以想象的掣肘……某便以‘太沖’喚你吧,可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袁可立說到這兒故意稍稍一頓,重真立刻便直起身子,大吼一聲便又深深地參拜下去,道:“弟子叩謝老師賜字之恩。”
不怪他如此激動,因為“斯民”二字,正是前世那個跛腳養父所堅守了一輩子的小學堂的名字,那座由康有為題詞的“漢斯孝子祠”。
吳三桂實在是太羨慕這樣的際遇了,便連嫉妒的情緒都有了擡頭的趨勢。
於是,他便忽而靈機一動,單膝叩拜在地,幾乎是以低吼的方式對袁可立說道:“還請袁公,也賜在下一雙表字!”
在場之人無不對這家夥的無恥瞠目結舌,便連黃重真也對這家夥新的無恥高度極為憤慨,怒吼道:“小桂子你啥意思兒?袁公是俺的師傅!”
可誰知,吳三桂竟鳥都不鳥他人,只是擡頭無比渴望地看著袁可立。
袁可立微微一怔,卻不甚在意,還對重真擺擺手以示安慰。
他深邃的目光直直地盯著吳三桂,直至後者以為被看了個通透明了,大冷的天氣裏汗流浹背,才輕聲說道:“你確定?”
“在下確定。”吳三桂立刻大喜,便將另一只膝蓋也跪在了地上,學著重真剛才的樣子大禮參拜了下去,只是因為太過激動,多少顯得有些做作。
重真看向袁可立,只見他輕輕點頭,略一沈吟,便已說道:“既如此,吾便以‘長伯’二字,贈賜予爾吧。”
“長伯?啥意思兒?”吳三桂霍然擡頭。
“願你長情,祝你早遇伯樂。”袁可立淡淡解釋。
“長情?伯樂?長伯?吳長伯!袁公高義,在下拜謝!”吳三桂喃喃念叨了兩遍,才滿心歡喜地再次拜伏,大聲致謝。
袁可立對他微突的後腦勺輕輕一瞥,不動聲色,就像做了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示意二人起身。
吳三桂跳將起來拍拍膝蓋,瞥向緩緩站起的重真,笑嘻嘻地叫道:“大師兄?”
“滾!”重真佯怒。
吳三桂嘿嘿一笑,樂不可支。
卻不想雲淡風輕的袁可立肅容道:“老夫賜你表字,是看在你為國戍邊,悍勇可嘉,是個可造之才的份上。至於師徒關系,請恕老夫不敢奢求。”
吳三桂自知太過得意忘形了,忙抱拳作揖道:“袁公言重了,是三桂不敢奢求。三桂謝過袁公賜字之恩,孟浪之處,還望袁公海涵。”
袁可立輕撫胡須,點頭讚許道:“孺子可教。”
相對於吳三桂理所當然的無恥,重真更加惱恨祖寬等人的愚頑。
明明羨慕得要死,要仍死端著自己自卑的架子,呆楞楞地站在原地傻笑憧憬。
在連續使了數個眼色都沒有被意會之後,重真終於確定這就是一群傻子。
便怒吼道:“還楞著作甚?是想白瞎了這麽好的機會麽?還不快跪下求俺老師給你們這群泥腿子賜字,真乃朽木不可雕也,俺怎麽會結識你們這群二楞子!”
祖寬等人這才如夢初醒,顧不得感激長籲短嘆的重真。
便連忙“撲通撲通”地跪了一地,也不提要求,只是磕頭如搗蒜,就好像袁可立是位想要奪取他們性命的山大王一般。
重真無語,捂著臉恨恨地說道:“真是一群夯貨啊,倒是把心中所求說出來啊,難道還等著袁公巴著你們求他啊!”
祖寬等人這才相互瞅瞅,便像是排演好的一般,異口同聲地說道:“懇請袁公!賜予我等表字!”
看著愛徒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捉急樣子,袁可立不覺莞爾,哈哈大笑道:“好說,好說。莫急,莫急。一個一個來。”
表字在華夏古代的文人墨客中屬於常態,但許多鄉野村夫卻連擁有的資格都欠奉,祖寬、袁七、馬寶、趙大同這四個來自關寧的小兵尤其如此。
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就像昔日在李成梁府上為仆的奴酋一樣,是這個時代中被普遍認同的家奴。
說好聽點是家將,說難聽點便是奴仆,建奴更是將其深化成了奴才。
袁可立雖也是個有著老仆的官僚老爺,卻深悉此時代弊端,並且頗為痛恨。
因此,他首先給官宦子侄的金福麟,取了“守華”這副表字。
並且,當他得知堅守覺華以身殉國的金冠將軍之子金士麟,也尚無長輩賜字之後,便囑咐金福麟將“拓夏”二字帶回覺華,送給那個身負守島之責的小游擊。
守華、拓夏,雖無典故出處,然大氣磅礴,意境深遠,剛好能與有著“覺醒中華”之稱的覺華島完美融合,所寄予的厚望,更隱隱比之吳三桂尚要深厚幾分。
金福麟喜不自勝,納頭就拜,想起那場雖然短暫但卻慘烈異常的曠世大戰,竟然留下了悲壯而又喜極的淚水,直至重真拍拍他的肩膀,將之扶起來。
接著,袁可立便將目光投向馬寶,賜字“榆木”。
看向趙大同,讓其原本以為自己會得字“疙瘩”,卻不想賜字“頑石”,喜得他深深地拜伏了下去,心中感恩至銘。
袁可立看向祖寬,略一沈浸,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麽,竟賜字“援剿”,與其日後獲封“援剿總兵”,不謀而合。
黃重真聽之,差點以為袁可立也是穿越而來的。
但見自己這位表面德高望重,內心則已海闊天空的老師,看向袁七,沒有當即賜字,而是咧嘴一笑,問了一句:“你叫袁七?乃是袁帥親軍?”
袁七心中一突,暗道:“難不成因某是袁帥麾下,便不得賜字麽?”
他偷偷地瞥了眼重真,見其投來一束鼓勵般的陽光笑容,便大聲回答道:“稟袁公,小人正是袁帥親軍中的老七,故賤名袁七。”
“都是我華夏好兒郎,啥賤不賤的。”袁可立呵呵一笑,略微沈吟了一下,才道,“自此之後,‘三八’二字,便是你的表字,你可願意?”
“願意願意,當然願意。”在重真仰天捂臉的動作之中,袁七感恩戴德地點頭如啄米,旋又撲閃著迷惑的大眼睛道,“只是……三八是啥意思呀?”
“沒啥意思,那是我華夏古老相傳之中,一位巾幗英雄的名字。”
“巾幗?那不是女子麽?”
“是啊,華夏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軍裝!是女子又如何呢?”袁可立負手而立,擡首望天,海風拂過他的衣衫與發梢,顯得儒雅而又深遠。
向來木訥的袁七驀然就明白了他的深意,也是重真曾說過好多次的話——誰說女子不如男,野百合也有春天,小人物同樣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大夢想。
叩謝之後,袁七反覆念叨著“三八”二字,無比欣然。
祖寬三人也沒有因為自己的表字略顯粗俗,而有絲毫的不平衡,反而更加崇敬感激袁可立。
對於自小便背負著家仆身份的三人而言,從小便知取個破名好養活的道理,而今得一巡撫賜予表字已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心中知足得緊,卻是不敢再有奢求。
八人之中已有七人得賜表字,尚有一人不爭不搶,不求不鬧,只靜靜地立在那兒。
袁可立看向他,他也剛巧收回替兄弟由衷高興的目光,恬淡的笑容之中,眼眸清澈,嘴角微微上揚,堅毅而又期待。
四目相投,雖隔著天壤般的身份差別,袁可立卻心中暗讚,指指重真道:“於斯為盛,周吉周斯盛,不知少年如斯,是否滿意呢?”
“多謝袁公!標下周吉周斯盛,必誓守大明,絕不摻水!”在周吉卻中規中矩的拜謝之中,吳三桂終究還是產生了些許的嫉妒心理。
祖寬等人皆大歡喜,相互祝賀,唯獨重真,卻心神頗震,略顯恍惚。
斯民斯盛,前世今生,後世前沿,是時空的宿命,還是上天的安排呢?
斯盛堂,不就是被鄉民譽為鄉紳的養父,經常跛著一只腳前去喝茶寫字,與幾個堅守鄉村的老師讀書論道。
也是小時候那個調皮的自己,經常主動請纓前去打掃的地方麽?
黃重真將略顯深邃的眼眸掠過馳騁的千百艘戰船,直至海天交接之處。
堅毅的心中,終究無法避免地升起了一抹滄桑,理性的思維也終究化作了感性,觸及到了回憶深處很遠很遠的地方,那是一片柔軟而又溫馨的凈土。
便連袁可立與盧象觀及黃宗羲的對話,都似乎發生在很遠的地方。
“盧象觀,大名知府盧象升之弟。自幼聰穎,年少成名,一年前便已身中秀才,卻仍苦讀聖賢,立志匡扶社稷,不亞於古之先哲,便以‘幼哲’喚你,何如?”
“多謝袁公。”盧象觀一揖到底。
“黃宗羲,東林七君黃尊素長子,自小苦讀經史子集,故年紀雖輕,卻已極為博學,當真為吾輩讀書人之典範。
然年少成名之後,卻又不再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踏遍山川河流,立志治那‘知行合一’之學,格局何其寬廣也,折煞了多少閉門造車之輩。
汝之前對某提出的‘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想法,與聖人‘民為重,君為輕’的主張不謀而合,某也覺得頗有道理。
然,這樣的大實話在老夫面前說說也就可以了,在外就不要對別人說了,否則便會對你的仕途帶來難以想象的掣肘……某便以‘太沖’喚你吧,可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