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伐交(11)
關燈
小
中
大
第1069章 伐交(11)
段淩引百裏燕入中庭前廳,擺上了糕點和肉食招待,之後便大大咧咧徑自說開:
“鹹軍神威所向披靡,所到之處摧枯拉朽橫掃衛軍,段某甚是佩服啊。”
“呵呵,段使過譽了。我軍能有今日之舉,皆賴三軍奮勇效死,君臣齊心,其他的不過是點綴爾。”
“哈哈,如今天下盡人皆知,鹹國今日之盛世均為永興侯一人之力,永興侯過謙了吧。”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斷,本侯說了不算,段使說了也不算,今日做此空談著實無趣,傳揚出去,不免為世人所諷,段使不談也罷。”
百裏燕有意制止了段淩的阿諛吹捧,意在為接下裏的談判做氣氛上的鋪墊。見百裏燕聲色全無,段淩態度謹慎起來,他小心試探著:
“如今大勢已定,永興侯今後可有長遠的打算。”
“呵呵,遠的沒有,近的正要與段使談談。”
段淩聞聲話風不對,頓時警惕起來:
“永興侯是要與本使談?”
“正是。如今衛國敗局已定,我國替貴國解了破國之危,貴國總不能讓我國白白出動二百萬人吧。”
“你!”段淩聞訊情緒激動,然轉念一想又壓下心緒,他說:“據本使所知,當初我國駐陔陵使者張階已與鹹王達成最終協議,如今衛國戰敗,你我兩國應按當初約定履行協議。我國讓出桑南、桑北六地半郡,承認貴國占有德康、原山、秋郡三郡,而貴國應將瑞郡、凈源、貢詳、康郡四郡轉讓我國,如此還不夠嗎。”
“段使難道是在耍本帥嗎,我王與張階所談協議是不假,但前提是我國以三十萬兵力奇襲衛軍突然發兵,給以衛軍毀滅打擊。但因貴國的疏忽與洩密,導致我軍計劃暴露,被迫征召兩百萬大軍消費錢糧億萬,十倍於當初代價。
而今衛國將德康讓給了志國,志王幾次三番向我王討要德康,且德康又是連通原山、秋郡兩郡必經之路,長孫國主難道要我王隔著德康郡治理另外兩郡嗎。”
“德康如今在鹹軍手中,鹹王既已占了衛國的土地,豈有讓給志國道理。”
“按段使的意思,我國是不給嘍。”
百裏燕質問道,段淩很是理所當然理直氣壯說:
“鹹軍戰力滔天,難道還怕與志軍一決雌雄。”
次一言既出,百裏燕大怒,一掌拍在案上怫然道:
“早在開戰之初,志國切斷了我國南下牧場一應通道,封鎖了思水江上游,減少了物料供應,如今幾十萬匹戰馬滯留中原,日耗糧草不計其數。眼下戰事未休,再與志國開戰,段使是要我鹹國亡國吧,嗯!”
“貴國手握神兵利器所向披靡,杜銳勳六十餘萬大軍一夜敗於鹹軍之手,志軍又豈是鹹國對手。”
段淩說的輕描淡寫,態度極是無知傲慢,根本不打算做任何退讓。百裏燕強硬以對說:
“段使好大的口氣,戰端豈能擅開,人命豈是兒戲。我國出兵實為貴國,如今志國欲取德康,你長孫一推了之要我攻志,簡直豈有此理。段使今日若不給說法,今後一切之後果皆由貴國承擔,勿謂言之不預!”
“你這是強人所難,分明是衛國將德康讓與志國,而今德康已在你軍手中,這與我國有何幹。”
“怎無關系,若非你國走漏消息,我軍緣何要多等四個月,衛國又焉能將德康讓予志國,一切因果起因皆由你國而起。而今志國向我討要德康,原山、秋郡兩地焉能置於我國管轄之下,你國不負此責任,誰負責人!”
“哼,衛國十數郡盡在永興侯之手,隨便讓出一郡又何妨,志國何必執著於德康一郡,此法閣下難道不知嗎。”
“段使當真天下人皆是蠢豬嗎,德康乃西進之咽喉,得德康者得衛地,志國若只為土地,大可不必強行索要德康,其意在需取得此地扼我咽喉,況且說衛國許諾在先,其索要德康乃名正言順,豈是你說換地就換地。”
德康、原山、秋郡、名田、康郡五個郡自東向西走向,被夾在志國、徐國與長孫三國之間,即便志國同意答應換地,其大可提出索要原山,亦或者秋郡,因為只有這三郡是跟志國占領下的孫國舊地是接壤的。
所以無論怎麽換地,都在當初鹹王與張階的約定的德康、原山、秋郡三郡之內。而且志國有充足的理由索要德康,因為是衛國許諾在先。
當然,地在鹹軍手中,鹹國大可以不予理會,但志國經濟上的反制措施,將影響鹹國消化占領土地的時間,乃至拖累經濟,且公良軍現在就在德康境內的南部與趙遜對峙,其鐵定索要德康郡,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只要封死了德康郡,就封死了鹹軍向西擴張的通道。
而志國供應著鹹國大量的初級品原料,鹹國這些年光顧著擴張產能和市場,沒有餘錢用於戰略儲備,無法承受原材料中斷帶來的生產停滯,因此鹹國短時內是不可能與志國開戰的。
退一步說,鹹國與志國開戰,晉國在落井下石,切斷原料供應,並以此為要挾,鹹國只能死的更慘。
鹹國的棉花、羊毛、大豆、白銅、石油、礦石等等嚴重依賴進口,而火藥需要棉花,飼料、食品、肥料需要豆粕,燃料、油脂需要豆油和石油,冶金需要白銅,晉、志、宋三國又占了多數,一旦打起來,鹹國經濟上必然是吃虧的。
當然,三國如若停止出口,貿易的損失是雙向的,但三國的社會形態決定了其社會承壓能力遠高於鹹國,失業帶來的社會沖擊十分有限,但對鹹國的沖擊。
同時長孫與晉國還維持著表面上的聯盟,晉國又是鹹國的上邦,政治上的壓制,鹹國也不可能通過兼並長孫向西發展,因此實際上就堵死了鹹國擴張的步伐。
鹹軍攻衛有一個最大優勢,就是戰場寬度短。鹹國只跟衛國在德康接壤,還隔著一條江,因此南北戰場寬度是有限的。且衛國在中原的郡縣基本是東西走向,南北短,只有到了康郡才會發生改變。因此鹹軍從德康登陸的兵力密度極高,精銳力量可以集中於正面強推。
但志國則截然不同,鹹國南部邊境與志國全線接壤,犬牙交錯相當覆雜,公共邊界超過兩千公裏。鹹軍根本無法在兩千公裏的邊境上全部鋪開。
更進一步得說,攻衛國的登陸主力是火器,截止到去年底,鹹軍如今只裝備了八九多人,還必須集中使用才能保證戰鬥力,因此八九萬人至多分置兩個鎮軍。
反觀志軍,其人口眾多兵員潛力巨大,兩千公裏戰線上分別出擊,占有絕對態勢優勢,鹹軍盡管有火炮抵消志軍人數優勢,但漫長的邊境將無法阻止志軍穿插,貿然開戰也沒有做好必要的戰略準備。因此志軍哪怕在任何一點實現突破,鹹國的損失都很大,尤其是經濟上。
同時志軍有成熟的騎兵建制,武裝起來數量遠在鹹軍之上,而鹹國南北戰略縱深相對較淺,志國戰略縱深大,鹹軍突擊難以迅速攻入志國都城,相反志國若集中騎兵突擊,更容易對鹹國腹地經濟重鎮都郡形成實質威脅。
此外,鹹國經濟密度高,志國切斷南方通道和物料供應產生的一系列產業影響將迅速影響鹹國上游制造業,制造業一旦斷絕原材料,等於喪失了商品供應能力,沒有商品供應,錢就無法回流,縱然鹹軍最終能取勝,由此產生的經濟軍事損失也是天文數字。
當然,若站在段淩角度出發,鹹軍大可占領志國的郡縣作為補償,這顯然是當下普遍的作法和想法,但結果只能是攤子越鋪越大,有限的經濟資源被大量用於安撫民眾穩定治安,戰爭造成的經濟內傷將嚴重拖累鹹國經濟,遲滯教育和工業發展。
短期來看,面子上是過得去,但長期而言,將浪費百裏燕寶貴的時間和生命,用於大可留待日後解決的問題。因此與志國開戰哪怕能取得壓倒性勝利,經濟和時間損失難以承受,政治代價更為嚴重。
諸侯不會坐視鹹國暴走做大,幹趴志國的同時,鹹國經濟也會破產,到時候諸侯群起而攻之,局面將徹底失控。
談話發展到這個地步,基本是談崩了,百裏燕也沒打算談成功。最後,他起身厲色說道:
“段使,本帥奉勸貴國一句‘若想人不知,除非你莫為’,貴國此前做了什麽,段使心裏清楚。算計他人,終究要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德康之事還沒完,咱們走著瞧,哼!”
話音落下,百裏燕轉身離去,事情變化太快,段淩還未反應過來:
“誒,你,怎麽……”
百裏燕頭也不回的揚長而去,只留下段淩還在細細回憶剛才百裏燕說過的每一句話。
大約午時二刻左右,不等段淩前來“告禦狀”,其與百裏燕的談話已經傳到天子行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段淩引百裏燕入中庭前廳,擺上了糕點和肉食招待,之後便大大咧咧徑自說開:
“鹹軍神威所向披靡,所到之處摧枯拉朽橫掃衛軍,段某甚是佩服啊。”
“呵呵,段使過譽了。我軍能有今日之舉,皆賴三軍奮勇效死,君臣齊心,其他的不過是點綴爾。”
“哈哈,如今天下盡人皆知,鹹國今日之盛世均為永興侯一人之力,永興侯過謙了吧。”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斷,本侯說了不算,段使說了也不算,今日做此空談著實無趣,傳揚出去,不免為世人所諷,段使不談也罷。”
百裏燕有意制止了段淩的阿諛吹捧,意在為接下裏的談判做氣氛上的鋪墊。見百裏燕聲色全無,段淩態度謹慎起來,他小心試探著:
“如今大勢已定,永興侯今後可有長遠的打算。”
“呵呵,遠的沒有,近的正要與段使談談。”
段淩聞聲話風不對,頓時警惕起來:
“永興侯是要與本使談?”
“正是。如今衛國敗局已定,我國替貴國解了破國之危,貴國總不能讓我國白白出動二百萬人吧。”
“你!”段淩聞訊情緒激動,然轉念一想又壓下心緒,他說:“據本使所知,當初我國駐陔陵使者張階已與鹹王達成最終協議,如今衛國戰敗,你我兩國應按當初約定履行協議。我國讓出桑南、桑北六地半郡,承認貴國占有德康、原山、秋郡三郡,而貴國應將瑞郡、凈源、貢詳、康郡四郡轉讓我國,如此還不夠嗎。”
“段使難道是在耍本帥嗎,我王與張階所談協議是不假,但前提是我國以三十萬兵力奇襲衛軍突然發兵,給以衛軍毀滅打擊。但因貴國的疏忽與洩密,導致我軍計劃暴露,被迫征召兩百萬大軍消費錢糧億萬,十倍於當初代價。
而今衛國將德康讓給了志國,志王幾次三番向我王討要德康,且德康又是連通原山、秋郡兩郡必經之路,長孫國主難道要我王隔著德康郡治理另外兩郡嗎。”
“德康如今在鹹軍手中,鹹王既已占了衛國的土地,豈有讓給志國道理。”
“按段使的意思,我國是不給嘍。”
百裏燕質問道,段淩很是理所當然理直氣壯說:
“鹹軍戰力滔天,難道還怕與志軍一決雌雄。”
次一言既出,百裏燕大怒,一掌拍在案上怫然道:
“早在開戰之初,志國切斷了我國南下牧場一應通道,封鎖了思水江上游,減少了物料供應,如今幾十萬匹戰馬滯留中原,日耗糧草不計其數。眼下戰事未休,再與志國開戰,段使是要我鹹國亡國吧,嗯!”
“貴國手握神兵利器所向披靡,杜銳勳六十餘萬大軍一夜敗於鹹軍之手,志軍又豈是鹹國對手。”
段淩說的輕描淡寫,態度極是無知傲慢,根本不打算做任何退讓。百裏燕強硬以對說:
“段使好大的口氣,戰端豈能擅開,人命豈是兒戲。我國出兵實為貴國,如今志國欲取德康,你長孫一推了之要我攻志,簡直豈有此理。段使今日若不給說法,今後一切之後果皆由貴國承擔,勿謂言之不預!”
“你這是強人所難,分明是衛國將德康讓與志國,而今德康已在你軍手中,這與我國有何幹。”
“怎無關系,若非你國走漏消息,我軍緣何要多等四個月,衛國又焉能將德康讓予志國,一切因果起因皆由你國而起。而今志國向我討要德康,原山、秋郡兩地焉能置於我國管轄之下,你國不負此責任,誰負責人!”
“哼,衛國十數郡盡在永興侯之手,隨便讓出一郡又何妨,志國何必執著於德康一郡,此法閣下難道不知嗎。”
“段使當真天下人皆是蠢豬嗎,德康乃西進之咽喉,得德康者得衛地,志國若只為土地,大可不必強行索要德康,其意在需取得此地扼我咽喉,況且說衛國許諾在先,其索要德康乃名正言順,豈是你說換地就換地。”
德康、原山、秋郡、名田、康郡五個郡自東向西走向,被夾在志國、徐國與長孫三國之間,即便志國同意答應換地,其大可提出索要原山,亦或者秋郡,因為只有這三郡是跟志國占領下的孫國舊地是接壤的。
所以無論怎麽換地,都在當初鹹王與張階的約定的德康、原山、秋郡三郡之內。而且志國有充足的理由索要德康,因為是衛國許諾在先。
當然,地在鹹軍手中,鹹國大可以不予理會,但志國經濟上的反制措施,將影響鹹國消化占領土地的時間,乃至拖累經濟,且公良軍現在就在德康境內的南部與趙遜對峙,其鐵定索要德康郡,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只要封死了德康郡,就封死了鹹軍向西擴張的通道。
而志國供應著鹹國大量的初級品原料,鹹國這些年光顧著擴張產能和市場,沒有餘錢用於戰略儲備,無法承受原材料中斷帶來的生產停滯,因此鹹國短時內是不可能與志國開戰的。
退一步說,鹹國與志國開戰,晉國在落井下石,切斷原料供應,並以此為要挾,鹹國只能死的更慘。
鹹國的棉花、羊毛、大豆、白銅、石油、礦石等等嚴重依賴進口,而火藥需要棉花,飼料、食品、肥料需要豆粕,燃料、油脂需要豆油和石油,冶金需要白銅,晉、志、宋三國又占了多數,一旦打起來,鹹國經濟上必然是吃虧的。
當然,三國如若停止出口,貿易的損失是雙向的,但三國的社會形態決定了其社會承壓能力遠高於鹹國,失業帶來的社會沖擊十分有限,但對鹹國的沖擊。
同時長孫與晉國還維持著表面上的聯盟,晉國又是鹹國的上邦,政治上的壓制,鹹國也不可能通過兼並長孫向西發展,因此實際上就堵死了鹹國擴張的步伐。
鹹軍攻衛有一個最大優勢,就是戰場寬度短。鹹國只跟衛國在德康接壤,還隔著一條江,因此南北戰場寬度是有限的。且衛國在中原的郡縣基本是東西走向,南北短,只有到了康郡才會發生改變。因此鹹軍從德康登陸的兵力密度極高,精銳力量可以集中於正面強推。
但志國則截然不同,鹹國南部邊境與志國全線接壤,犬牙交錯相當覆雜,公共邊界超過兩千公裏。鹹軍根本無法在兩千公裏的邊境上全部鋪開。
更進一步得說,攻衛國的登陸主力是火器,截止到去年底,鹹軍如今只裝備了八九多人,還必須集中使用才能保證戰鬥力,因此八九萬人至多分置兩個鎮軍。
反觀志軍,其人口眾多兵員潛力巨大,兩千公裏戰線上分別出擊,占有絕對態勢優勢,鹹軍盡管有火炮抵消志軍人數優勢,但漫長的邊境將無法阻止志軍穿插,貿然開戰也沒有做好必要的戰略準備。因此志軍哪怕在任何一點實現突破,鹹國的損失都很大,尤其是經濟上。
同時志軍有成熟的騎兵建制,武裝起來數量遠在鹹軍之上,而鹹國南北戰略縱深相對較淺,志國戰略縱深大,鹹軍突擊難以迅速攻入志國都城,相反志國若集中騎兵突擊,更容易對鹹國腹地經濟重鎮都郡形成實質威脅。
此外,鹹國經濟密度高,志國切斷南方通道和物料供應產生的一系列產業影響將迅速影響鹹國上游制造業,制造業一旦斷絕原材料,等於喪失了商品供應能力,沒有商品供應,錢就無法回流,縱然鹹軍最終能取勝,由此產生的經濟軍事損失也是天文數字。
當然,若站在段淩角度出發,鹹軍大可占領志國的郡縣作為補償,這顯然是當下普遍的作法和想法,但結果只能是攤子越鋪越大,有限的經濟資源被大量用於安撫民眾穩定治安,戰爭造成的經濟內傷將嚴重拖累鹹國經濟,遲滯教育和工業發展。
短期來看,面子上是過得去,但長期而言,將浪費百裏燕寶貴的時間和生命,用於大可留待日後解決的問題。因此與志國開戰哪怕能取得壓倒性勝利,經濟和時間損失難以承受,政治代價更為嚴重。
諸侯不會坐視鹹國暴走做大,幹趴志國的同時,鹹國經濟也會破產,到時候諸侯群起而攻之,局面將徹底失控。
談話發展到這個地步,基本是談崩了,百裏燕也沒打算談成功。最後,他起身厲色說道:
“段使,本帥奉勸貴國一句‘若想人不知,除非你莫為’,貴國此前做了什麽,段使心裏清楚。算計他人,終究要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德康之事還沒完,咱們走著瞧,哼!”
話音落下,百裏燕轉身離去,事情變化太快,段淩還未反應過來:
“誒,你,怎麽……”
百裏燕頭也不回的揚長而去,只留下段淩還在細細回憶剛才百裏燕說過的每一句話。
大約午時二刻左右,不等段淩前來“告禦狀”,其與百裏燕的談話已經傳到天子行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