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80章大興土木

關燈
第880章 大興土木

公良修束縛於傳統理念,一時半會還理不出什麽頭緒,但他很清楚,財政關乎國運,百裏燕推行之法必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既然能推,定是有利可圖。只抱定這一點,公良修開始相信錢票日後定是大有可為之舉,遂是問道:

“鹹國何時發行錢票?”

“今年正月間的賞賜將會發行一批簽票,明年上半年正式發行,先發小額錢票,之後幾年陸續發行大額錢票。”

“那梁國會怎樣?”

“梁國不會發行錢票,但會承認錢票的使用,至於日後會怎樣,暫時還不得而知。”

與姬豐談判中其已知曉錢票之事,但他不看好錢票的發行,甚至暗中幸災樂禍的等著鹹國出現紕漏,還給他撿金元寶的機會,百裏燕自然是不能給他這個撿漏的機會。

由於鹹國錢票是以朝廷為擔保,錢坊發行錢票,實際上是國庫發行的紙鈔,錢由央行發出,要比單純的私人錢莊自己流通印刷的銀票流通性更強,結算更為簡便,不存在政出多門,而各家錢莊定期拆帳、對賬、銷帳的覆雜流程,也不會因為一家錢莊的倒閉,而禍連其他錢莊,引發銀票作廢。

當然,如果出現極端的政治現象,諸如舉國戰敗死傷累累、君主敗家、十年天災等等,中央銀行也未必頂得住。

打消公良修顧慮,百裏燕收回樣票起身道別,公良修截住他口說道:

“先別忙著走,我還有兩件事要問你。”

“何事?”百裏燕隨口說道,心裏還是提防著的。

“我問你,你鹹國而今的畝產幾何?”

百裏燕不知公良修作何用意,於是隨口說道:

“兩石或是三四石,你問此作甚?”

“真只有三四石?”公良修追問,口氣中聽得出來並不相信百裏燕所言。

“也有五石的,不過並不多。”

“此事騙得了別人,卻是騙不了我。

陔陵以西南的烏坪畝產最近四年之內年年過七石,都郡全郡畝產均在四石半至五石之間,北海西郡、鹹西、丘南兩個半郡,畝產最少的也有三石,多的四石甚至不乏五石的畝產,而那彭源、萬川、上關、甘府一石田幾乎絕跡,半數以上畝產兩石,三四石極為普遍,如此高產田畝,你鹹國十一郡之地,足可抵晉一國之力。

而今各國諸侯均效法你鹹國推行耕作新法,要說見效,各國諸侯皆有收獲,卻為何獨獨你先國能一馬當先,你可否告訴在下。”

公良修口氣既是誠懇,或許是十多年來看到的奇跡太多,他自始自終弄不明白他人緣何永遠趕不上鹹國的發展速度,即便種田學的分毫不差,效果仍不及鹹國一半,這就已經不是內政和地域氣候的差異所能解釋的怪異顯像。

對此,百裏燕欲想說,又不知說什麽。

“此事呢……說來也簡單,也不簡單,公良兄不會以為照搬鹹國耕作之法,便能得鹹國之效能富強國力經世濟民吧。”

“耕作之法古之根本,此前各國均大同小異,即便創立新法,各國推而廣之,差之不過分毫,緣何十多年來會比你鹹國差了這麽多。”

“此事非是三言兩語所能說透,不過本侯可以告訴兄,各國所效之法不過我之皮毛,卻未得本侯之精髓,焉能有我之大成,如此兄可滿意?”

“這麽說,你鹹國耕作新法,從一開始便不被外人所知。”

“非也,起初之新法,正如各國所見,與我鹹國本部半分差別,正真的風水嶺是本侯南征返回之後,最近幾年尤甚。”

聽到此處,公良修倍感沮喪,他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各國諸侯效法鹹國新式耕作法到頭來缺什麽也沒學到,叫他如何能接受。

“也罷,我再問你,前番你曾應我前去看炮,何時兌現諾言?”

“隨時可以。不過眼下正忙,待了結了穆尼與衛使臣之事,再去觀炮也不遲。若無他事,本侯就此告辭了。”

“嗯,請吧……”

百裏燕看得出公良修內心是何等失落,畢竟沒有人願意承認手把手交出來的徒弟,竟會連皮毛也沒學到。

鹹國農業起初仍以改良育苗和種植方法為主,近些年教育和醫療技術的發展,已經分化出專職於農業的植物研究。

種子的改良和積肥共同促進了畝產增加,同時稻草灰、磷酸鹽、火山泥、人畜積肥生產的天然覆合肥料的集中使用,改良了貧瘠土地。

除江東、歲當、東原、北海四郡之外,正如公良修所言,其餘七郡畝產一石的田畝幾乎絕跡,起步就是兩石,畝產三四石幾乎是普遍現象,烏坪作為黑土地,畝產七石還不是最高的,這幾年的最高紀錄達到了九石,既是土地肥沃的功勞,也是育種選種的結果。

烏坪及其以南的土地,今後不僅作為糧食的重鎮,還將肩負培育農作物良種的職責。

種子的好壞,既是肥力催出來的,同時也是一代代培育出的結果。古時中國春秋戰國,一畝薄產水稻的產量不過一百多斤,好的兩百多斤,到清末,只有極少數的好田才產四五百斤,多數的田畝產量不過才兩三百斤甚至更少。

之間跨越了兩千五百多年的時間,才將種子的潛力提曾了一倍,而建國後至今雜交水道畝產理論破噸,短短六七十年間翻了四倍不止,可見有計劃的體系研究,科學培育,才是加速農業增產的有效手段,依靠傳統單純的選育種子提曾潛力,所需的時間何其之漫長。

有鑒於此,百裏燕早在六年前開始著手農業體系化培育,並從中原各地優先收集不同品種的農作物種子,進行培育選取數個優良品種繁育高產種子。同時選派技術人員前往各地搜尋野生種子,為日後開立雜培育奠定基礎。

歸根到底,各國學走的不過是皮毛,真正的秘訣仍在於教育和先進的理念。

耬車厲害了吧,一頭牛一個人一天能耕七八十畝旱地,可你耕的太多,有足夠的人力收的回來嗎。而我一畝地稻穗比你結的多,谷粒比你壯,一畝地產量是你兩倍甚至三倍,同樣的產能,需要勞力卻只是你的三分之一,多餘的人力能幹更多其他的活。這就是生產力,人力是生產力,技術和知識更是生產力。

之後幾日陔陵仍然沈浸在一片尾盤的餘溫中享受著最後的受益,衛國即將發兵的消息就像石沈大海一樣不為人所知,百裏燕琢磨著衛國派遣的使臣將在近期趕到鹹國,心裏卻不著急。

他更擔心各地已經上馬的工程不能應為戰爭放慢進度,於是連續下發了兩道政令,從各地再征募民夫十五萬人參與工程建設,擺出一副鹹國是在大興土木,無暇顧及戰事的姿態。

期間百裏燕陸續視察了永興生產部門與正在興建的軒雲城,姬豐雖然確定購買永興設備的意願,但合約一直沒簽,非是他又耍什麽心眼,這件事牽扯的資金重大,他確實做不了主。

姬豐是八月初押送金銀離開的陔陵,陸路繞行趕回梁國,一路車馬顛簸,再快也得一月有餘。待他天花亂墜說服天子及其國內一幹權貴和守財奴,仍需要一番口舌和時間,不可能這麽快。

可時間不等人,不可能一直拖到明年姬豐下單給付定金再調整生產,這樣又得浪費一年時間的光景。

遂在八九月拿到穆尼的資金後,百裏燕著際調整生產重點,機械、齒輪、軸承、重型鍛造四大工廠重點轉向蒸汽機與各型機床生產,不惜代價擴大生產規模,以求在明年夏天之前,將四廠產能提曾五成。

待到姬豐訂單和資金下來,基本上也是明年年中的事,然後再拖上半年,至明年年底,期間用一年半時間將產能擴張八成,此時再生產姬豐的訂單,底氣也更足一些,免得焦頭爛額忙中出錯得不償失。

軒雲城是安置永興文化機構外遷新建的城池,置於永興城與瑞田、烏坪之間,城墻圍長三十裏,墻高三丈。建成後的軒雲遷入永興城所有教育、科研、醫學、生物、精密加工等核心資源。騰空永興東城讓出土地的同時,另起爐竈,形成永興強工業,軒雲重科研的新布局。

有鑒於永興城用地依然緊張,尤其是西城大量修建的高爐和煉焦廠用地甚多,百裏燕考慮明年先擴建西城,在西城外圍再圍一層城墻,而內圍的城墻將繼續保留,形成內外城的格局,而城東教育部、醫療、可言門遷出之後,騰出的地方將用於興建機械工廠,短時內用地尚不緊張,晚一兩年擴建城墻尚不礙緊。

但總這麽在興建工廠與擴張城墻間一起大興土木,確實不是什麽長久之計。要知道若幹年後工業城市的規模遠非城墻所能約束,北京的環城古城墻總算是面積很大了吧,而今哪裏還能束縛北京市區的發展。

可在當下,戰爭對固定資產的破壞幾乎是毀滅性的,永興城工業如此集中,一場戰爭足以令鹹國國本灰飛煙滅,不修城墻顯然是不可取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