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38章頂風作案(2)

關燈
第538章 頂風作案(2)

所謂《保田制》,既金雪狄人的均田制度,除貴族外,所有人生來有田地,同時貴族不得經營土地,只有不同等級的祭司,享有土地經營特權,如此便是限制了貴族掠奪農民的土地。

《保田制》中規定,平民擁有土地之上的收獲,而貴族擁有所有土地之下的收獲,既一切埋藏在地下的礦產資源。

貴族通過壟斷礦產和高附加值的生產資料,壟斷了整個國家的高端經濟。通過經濟手段,從農民手中獲取他們所需的其他資源。

但根據百裏燕的觀察,《保田制》的雛形最早見於四百多年前“法天道派”所提倡的《民田制》,《民田制》提倡人人有其可以溫飽不納稅的田土,以蓄養民力富國強兵。

而貴族不應強占百姓土地,甚至主張廢除奴隸、貴族以及社會階層,消除社會不平等,推動君主立憲,架空天子和藩王,推行外朝長期執政,內閣定期輪換制,以改革積弊,統一天下。

所謂外朝長期執政,通俗的解釋就是,除部長、司長、高官、市長、縣長外,其他處級、科級官員、公務員實行年限工作制定期升遷調動,既五年十年,根據績效考核,以確定基層辦事定官員的去留問題,以提高基層公務人員的治政專業能力,籍此裁汰平庸冗餘者。

內閣定期輪換以避免部長、司長等君主身邊重臣長期把持朝政,出現能臣當政國家興盛,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局面。

但因法天道派思想過於超前,並損害幾乎所有利益集團的根本利益訴求,尤其是權貴集團,最終被各國所剿滅,黯然淡出了歷史舞臺。

而巧的卻是,法天道派沒落後的十多年,金雪狄人出臺《保田制》,經過本土化後,大體沿襲了《民田制》的主要內容。

幾乎是實行《保田制》的十年後,金雪狄人廢黜賤民,分田地,國力與日俱增,《保田制》的實行,極大推動了生產力發展,使得人口增加,國力迅速增強。

而鐵器和耕牛的普及,與生產力發展密切相關,只有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與之相匹配的生產工具和經濟現象才會大量出現,進而帶來生產關系的變革,由此進入良性循環。

事實上在百裏燕看來,《保田制》固然是成功的,但難掩其背後的血腥和殘酷。

要農耕時代的權貴,放棄土地使用權,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作為農耕時代經濟主要的收入來源,土地幾乎就是一切,讓權貴放棄土地利益,顯然是不可能的,必然要引起利益分配不均,帶來的權利鬥爭和內部分化,甚至是內戰。

為避免其內部的分化,金雪狄人就必須從其他地方,彌補權貴的利益損失,於是他們就把目光瞄準了北方的中原。

金雪狄人在關外蓄奴達一百七八十萬,甚至更多,在關內蓄養番籍民達數百萬,這些都是月神王家族應許給權貴的特權。

中原民、番籍民在權貴的奴役下,中原奴隸帶來的土地、礦產的產出,幾乎被無限制的剝削,不僅全額滿足了貴族的貪婪,還為金雪狄人提供大量軍需物資。

通過剝削奴隸和對外戰爭,既轉移了其國內權貴爭權奪利的矛盾沖突,將之團結在月神王家族的周圍,同時奴隸產出的經濟效應,減輕了其老百姓的稅收負擔。

此前百裏燕百思不得其解,金雪狄人為何每二十年五至三十五年間發動一次北伐,一次出兵幾十萬,上百萬,現在看來,其是通過奴隸的經濟產出,積蓄糧草軍需。從而不會因為突然北伐,而加重老百姓的稅賦。

如果有一百萬奴隸,其一年所能供養的軍隊至少是八九萬,金雪狄人的農業開放政策,使得糧食總產量提高,甚至更多一些,如果有五百萬奴隸,其一年所能供養的軍隊就是五十萬。

如果將五百萬奴隸三十年的經濟產出積蓄起來,對沖掉權貴領主的百分之五十的收益,百分之二十的自然損耗,其五百萬奴隸三十年的經濟產出,折合成一年消耗,可以養兵六百萬,折合三年消耗則能養兵兩百萬,折合四年的消耗,依然能在四年之內養兵一百五十萬。

這還不算其三十年間,從全國數千萬人口中收取的稅收,即便排除軍事行政,以及陣亡撫恤的的開銷,其此番出兵一百六十餘萬人仍是綽綽有餘的。

加之後勤全靠獨角馬轉運,其幾乎不用在後勤上消耗更多的人力和經濟潛力,種種原因共同創造了這個畸形的怪胎。

當然,以上僅僅是粗略的理論推算,實際情況要覆雜得多。

不過在技術條件有限的當下,人口的增長不穩定,也不可控,如果奴隸大量減少,由此帶來的產能降低,將影響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的調整,必然是牽動利益階層。

而且均田法最大的弊端是人口,如果人人都有土地,勢必導致耕地的大量分配和土地破碎化,而土地是相對有限的資源,尤其是眼下南方是寒溫帶、寒帶地區,土地的產出率遠不如熱帶地區,當人口大量增加,有限的耕地將加劇土地分配。

由於土地政策已經固化,由此帶來生產關系和利益階層的相對固化,進而阻礙了政策和體制的改革調整。

為此每年分配的耕地,和各種原因死亡減少的奴隸,帶來的經濟和生產力損失,土地壓力等等,迫使金雪狄人必須出兵北伐,獲取外來的生產力輸入。

同時通過戰爭消弭青壯年,增加寡婦,緩解國內的人口增長,並加大對外的土地擴張,增加移民,疏導國內人口分配耕地的壓力。

因此金雪狄人現在的問題,根本是經濟政策陷入惡性死循環。宗教、貴族利益的驅使下,喪失了內政改革的能力,於是就只能不斷對外發動戰爭。

但歸根到底,並非中原文明落後,是中原土地實在太大,通訊遠遠超出了當下技術手段所能達到的極限,中央集權無法控制偌大的版圖,分封後的結果,必然稀釋各諸侯國國力。

正由於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致使中原無法在國內有效推行行之有效的政治舉措,從而錯過了早期內政改革和技術積累的過程。

同時過於分散的諸侯力量,也導致各國技術精英階層的分散,如工匠、知識分子群體等等。這些人才的分散必然導致技術路徑和研究實力的稀釋,無法加速經驗的疊代和積累,原始技術的積累勢必緩慢。

比之中原,金雪狄人有大量千裏馬,國土面積一千多萬平方公裏,甚至更大一些,以時下的技術手段,千裏馬幾乎可以在半個月之內抵達金雪狄全國的任何地方,中原卻做不到。

從晉國東海之濱,到陳國西海之源,直線縱橫跨度少說兩萬七八千裏地,日行四百裏飛報,走直線也得跑兩個半月,千裏馬也得一個月,更何況是行軍作戰,後勤保障何其之困難艱苦。

正是得益於版圖的統一,人才資源的資源的高度集中,金雪狄人的經驗積累,乃至技術疊代發展才比中原要快。加之中原賊的潛入,竊取的技術和思想又加速了他們的發展。

但相比金雪狄人將勝利和利益建立在奴役外族的血肉之上,窮兵黷武擁兵百萬之眾,秦帝國不知勝其幾倍。

秦掃六合一統中國,中國當時的人口基數不過兩千萬,秦始皇征伐嶺南用兵五十萬,北拒匈奴屯兵三十萬,修長城發民百萬,修阿房宮、秦始皇陵用民一百三十萬,合計三百一十萬人,所需後勤轉運、生產耕種糜費無計,全國民力盡為其用,上至七十老兒,下至紅妝婦人,盡數投入這場聲勢浩大的帝國運動,死者無計血淚千裏不盡。

如果中原能形成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四五億的人口基數,以秦朝的國體和動員效率,中原動員三五千萬人投入戰爭與後勤綽綽有餘,但現實是殘酷的。

……

當夜,先是發現了金雪狄斥候,不久後又發現有一隊萬人的騎兵,由南側迂,回從南門進入卡萊澤城。由於聯軍只圍住東門,金雪狄人進出卡萊澤沒有任何阻力。

第二日,望遠鏡中已能看見二十裏外金雪狄步軍,於巳時左右,距百裏燕三裏紮營,人數七萬左右。

“大人,蠻軍好像只有六七萬人吶。”

蔣傑說道,也是發現了端倪,司空南接過話說:

“追兵有十萬,而昨晚有一萬騎兵進了城,少掉的兩萬定是去追公良文去了,而且還是騎兵。”

“不錯,應該是兩萬騎兵去追公良文。”

百裏燕肯定道,盧臯有些擔憂:

“公良文僅有三萬人,不會有什麽閃失事吧。”

“不會。”百裏燕否定了盧臯擔憂,胸有成竹繼續說道:“志軍能日行百裏,而且還是輕裝簡從,甚至能行一百二十裏,金雪狄人騎兵跑得再快,但奈何高頭大馬耐力不行,一人一馬連續追擊,一日也就一百二三十裏。而且馬匹體力恢覆遠比人慢,我琢磨著,公良文若是知道騎兵追擊在後,定會是以逸待勞夜襲騎兵。

這些金雪狄人,只知中原聯軍兵戈不利,卻不知我中原之博大精深,同等條件之下,其毫無優勢可言。”

中原馬匹極為豐沛,徐國、宋國、衛國擁有大量馬場,極大的刺激了中原各國裝備騎兵,而步軍為克制騎兵,戰術戰法花樣多的讓人眼花繚亂。

志軍以健步聞名天下,蠻軍騎兵追擊在後,如若不算好時間和路程,晚上極易遭公良軍夜襲伏擊。而且公良文有望遠鏡,完全可以提前發現追兵,晚上夜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