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疑雲(1)
關燈
小
中
大
第220章 疑雲(1)
騎馬隨高勳一路來到城東與城南交界的德昌酒肆,將馬交給侍者,二人舉步進入樓內。高勳要了一個雅間,雅間之內空空蕩蕩,只有南面有一排關上的窗戶。
百裏燕(既魏賢)環顧四下,心想這裏絕沒那麽簡單,廣叔子這等高人哪裏能在這裏接頭,房間的墻壁定有隔層,隔層的背後不是通向地下的暗道,便是另有隔間。
想到這裏,不等高勳帶路,百裏燕徑自來到墻根,用手到處敲了兩下。高勳見此大吃一驚,不禁問道:
“賢弟怎知此處玄機,莫非早就知曉?”
百裏燕笑道:
“老先生何許人也,能來此處相見?既然秘密之事,定是要去秘密之處,雅間只有方寸之大,何來私密可言。這墻後定是有玄機,這等事情怎能瞞得過我。”
時人對密室的認知較少,即便是高勳,也是在接近權利核心之後,才開始接觸密室。百裏燕兩世為人,哪裏會不知道密室這等布局。
高勳得知已被百裏燕識破,倒也不再賣關子,來到墻角之處挪開茶幾,接近地面的墻根處露出不起眼的細縫,不仔細,根本看不出那裏還有一道縫。
高勳將手壓在縫隙之上,縫隙原是一塊活動的木板,五指扣入其中只要用力拉動,木質的墻體便自左向右開啟。
看到這裏,百裏燕不禁心想,當下的機關密室當真夠簡陋,還得靠人力拉動。非但要靠人力拉動,進入之後,還得靠人關上,果然沒有多大技術含量。
木墻之後出現一條向下的木質樓梯,經樓梯一直通向地下一條暗道。暗道為磚石結構,痕跡很久,絕非新挖,至少有幾十年歷時。
暗道三人寬,一人多高,兩側有火把槽,以方便照明。高勳點了一支火把在前帶路,百裏燕跟隨在後不禁問道:
“高兄,這條密道有些歲月了吧。”
“我也不知,是鹹王安排的地方,密道的具體細節,愚兄也不知。”
“那密道通向城中何處?”
“通向城南一處大宅,老先生就在宅中。”
密道基本沿著直線挖掘,步行近兩裏來到另一個出口,出口上端有人接應,皆是手執利器的壯漢。
地道的出口在一處小屋之內,出了小屋是個院子,院子的東面坐落一座大宅,游廊間有護衛警戒,保衛工作相當之嚴密。
“賢弟,到了,老先生就在屋中。”
“哦,有勞高兄帶路。”
“請進吧,我便不進去了。”
高勳止步門外,百裏燕孤身進到屋中,一直向內走了二十步,便見正廳右側正坐著廣叔子,身邊空無一人,老人家手捧書簡,聞聽腳步聲,立時擡頭看來,見是百裏燕,廣叔子放下書卷說道:
“魏將軍請入坐。”
百裏燕躬身一禮道:
“謝老先生賜坐。”
來到廣叔子跟前座塌徑自坐下,百裏燕接著說道:
“不知老先生相請所為何事?”
“正月之前將軍遭遇刺客暗殺,老夫已經知曉,鹹王也曾問起,問是否是黑巾亂賊所謂。老夫起初也以為是將軍連破黑巾邪術,定是要除掉將軍,不過將軍後來與盧臯說起公孫岳,老夫猜想將軍定是早就懷疑上了公孫岳,可是如此。”
果然不出所料,盧臯終究是向鹹王呈報了此事,鹹王當然不會想到百裏燕認定刺客是公孫岳所派,但是廣叔子就不同了,公孫岳的種種反常舉動,廣叔子應該早有察覺。
“老先生,此事大王可已知道內情?”
“不曾知道,老夫無憑無據,哪裏能做此等毫無依據之事。不過老夫留意公孫岳確實有些時間,不妨將軍先說吧。”
“在下起先倒也沒有懷疑公孫丞相,只是他乃一屆相國,鹹王重用趙遜將軍,意在取代姜嚴,此等明顯不過征兆公孫岳卻視而不見。
非但如此,當年江東之戰,也是因公孫岳而延誤戰機,致使整個江東東郡丟失,江東郡也被割去一半。其明知如此,竟還試圖交好在下,如此豈非咄咄怪事。他難道不知大王已有廢他相位之心?反而要來巴結趙帥,這未免匪夷所思。
此外,公孫岳十多年來所推行之新政,無不是給權貴勳戚留下巨大的好處,最後坑害了全國百姓,加重了鹹國內亂,加之沐陽倉東窗事發,公孫岳多年的新政徹底破產,鹹王撤換相國已經勢在必行。
若非戰事吃緊,公孫岳門生故吏眾多,鹹王有所忌憚,否則勢要將他與姜嚴一起罷免。而如今公孫岳若無其事一般,絲毫察覺不出他有任何擔憂之色,這似乎不合常理。老先生以為呢?”
“嗯,皆說魏將軍眼界高人一等,依老夫看,魏先生之雄才大略老夫也不如啊。”
“老先生過獎了,在下當多向老先生討教才是。”
“呵哈哈……其實當年老夫便想與你縱論國政,卻不想將軍還瞧不上老夫,如今反倒自謙起來。你呀,將來定是能成大事之人。”
廣叔子笑聲連連,接著又說道公孫岳:
“公孫岳此人如魏將軍所言,其表裏不一言行相悖,人前一套人後一套,令人難以看清他真面目。自鹹王超擢其為丞相以來,已有十多年,百姓深受其害是有目共睹。
但滿朝文武多半因新政而謀得暴利,甘受其驅使者若如牛毛。而鹹王此人好大喜功極好臉面,對百姓生計多有疏忽,重用公孫岳絕非意外。”
鹹王此人性格最大缺陷在於只要讓他過的舒坦,只要能滿足他的私欲,效忠於他,其能將權柄放心的交給官員。
公孫岳正是利用其這一心態,通過推行新政,滿足了鹹王急於建功立業,好大喜功的心態,同時又通過對政策的調整,讓權貴階層可以合法的手段,大肆掠奪底層階層的財富,竟而將內外朝大多數文臣武將拉攏到其一邊。
而鹹王對民生之事一竅不通,當滿朝文武爭相歌功頌德讚揚鹹王公德之際,渠道的上下視聽言路實質上已經蕩然無存,鹹王沈浸在文武百官歌功頌德營造的環境之中,自然無法了解王宮之外的實際情況。
新政的推行,民生非但沒有得到絲毫的改善,相反的讓底層老百姓更加赤貧,先是以《農桑令》讓權貴和富裕階層賺得盆滿缽滿,而後又用《推商稅》令權貴打擊抄沒了富人階層,進一步剪掉了鹹國富人的羊毛。
兩項新政最終受益者都是權貴勳戚,反倒是公孫岳,絲毫沒有得到任何的實際利益和好處,家中依然較為清貧,僅靠俸祿和鹹王賞賜的田畝維持生計,似乎正真做到了公正廉明,為當世文臣武將之表率楷模。
那麽問題來了,倘若公孫岳此人是基於為自己樹立權威和形象,獲得文武大臣的支持,其故意在新政推行中大開後門,為權貴牟利,那現在鹹國民生雕敝,而他公孫岳不貪不拿,他能得到什麽?
名聲?
鹹國百姓因他新政而死難者不計其數,罵斷他脊梁骨的老百姓都在排隊。
那是為了金錢利益?
他家境清貧,幾乎只靠俸祿和賞賜過活,說他為了利,顯然說不過去,當然,不排除公孫岳是個表面窮貪,有錢不敢花,都藏在了隱秘地點。
現在至少明面上,名、利公孫岳都沒得到,那麽就只剩下權利這一樣,始終牢牢的被其捏在了手裏。
但就他做的那些個破事,隨著沐陽倉的東窗事發,鹹王廢他相位現在只是時間問題,而他就難道一點不擔心自己的腦袋會搬家?竟還如此泰然自若心安理得的像沒事兒人一樣,該吃就吃,該喝還喝。
再反觀大司馬姜嚴,十天有五天稱病在家不敢上朝,最多每天去後宮探視病入膏肓的王太後拜求照拂,他公孫岳憑什麽就如此淡定。
“老先生,種種異常絕非公孫岳推行新政如此簡單,鹹國現在的前因後果,皆因公孫岳新政而起,若無新政,晉國當年斷然不敢攻打江東,今日黑巾軍也不能如此輕易占取兩個半的郡縣,其中個中緣由實在令人難以捉摸。”
“魏將軍所言極是,相國手執一國權柄,當為君王效死命,為蒼生謀福祉,如今公孫岳兩者皆未做到,那誰才會是背後的最大的受益者,魏將軍可曾有過考慮?”
“不瞞老先生,此事在下確有考慮,表面上受益者皆為權貴勳戚,鹹王也得到了百官頌德,按說此理沒錯。但此後鹹國內亂,晉國趁機攻入江東,公孫岳屢次誤導鹹王不救江東,其又有通敵之嫌,不過有一事卻是說不通。”
“魏將軍可是說鹹王血脈不正之事,晉國起兵之前竟毫不知情,即便是奉陽君投靠了晉國,晉國滿朝文武竟也不知此事,直到西寰嫁入鹹國,此事才得以東窗事發。倘若公孫岳乃晉國內應,晉國便該提前知曉此事,而晉國卻不知,其定不是在為晉國效力。”
“正是,這豈非咄咄怪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騎馬隨高勳一路來到城東與城南交界的德昌酒肆,將馬交給侍者,二人舉步進入樓內。高勳要了一個雅間,雅間之內空空蕩蕩,只有南面有一排關上的窗戶。
百裏燕(既魏賢)環顧四下,心想這裏絕沒那麽簡單,廣叔子這等高人哪裏能在這裏接頭,房間的墻壁定有隔層,隔層的背後不是通向地下的暗道,便是另有隔間。
想到這裏,不等高勳帶路,百裏燕徑自來到墻根,用手到處敲了兩下。高勳見此大吃一驚,不禁問道:
“賢弟怎知此處玄機,莫非早就知曉?”
百裏燕笑道:
“老先生何許人也,能來此處相見?既然秘密之事,定是要去秘密之處,雅間只有方寸之大,何來私密可言。這墻後定是有玄機,這等事情怎能瞞得過我。”
時人對密室的認知較少,即便是高勳,也是在接近權利核心之後,才開始接觸密室。百裏燕兩世為人,哪裏會不知道密室這等布局。
高勳得知已被百裏燕識破,倒也不再賣關子,來到墻角之處挪開茶幾,接近地面的墻根處露出不起眼的細縫,不仔細,根本看不出那裏還有一道縫。
高勳將手壓在縫隙之上,縫隙原是一塊活動的木板,五指扣入其中只要用力拉動,木質的墻體便自左向右開啟。
看到這裏,百裏燕不禁心想,當下的機關密室當真夠簡陋,還得靠人力拉動。非但要靠人力拉動,進入之後,還得靠人關上,果然沒有多大技術含量。
木墻之後出現一條向下的木質樓梯,經樓梯一直通向地下一條暗道。暗道為磚石結構,痕跡很久,絕非新挖,至少有幾十年歷時。
暗道三人寬,一人多高,兩側有火把槽,以方便照明。高勳點了一支火把在前帶路,百裏燕跟隨在後不禁問道:
“高兄,這條密道有些歲月了吧。”
“我也不知,是鹹王安排的地方,密道的具體細節,愚兄也不知。”
“那密道通向城中何處?”
“通向城南一處大宅,老先生就在宅中。”
密道基本沿著直線挖掘,步行近兩裏來到另一個出口,出口上端有人接應,皆是手執利器的壯漢。
地道的出口在一處小屋之內,出了小屋是個院子,院子的東面坐落一座大宅,游廊間有護衛警戒,保衛工作相當之嚴密。
“賢弟,到了,老先生就在屋中。”
“哦,有勞高兄帶路。”
“請進吧,我便不進去了。”
高勳止步門外,百裏燕孤身進到屋中,一直向內走了二十步,便見正廳右側正坐著廣叔子,身邊空無一人,老人家手捧書簡,聞聽腳步聲,立時擡頭看來,見是百裏燕,廣叔子放下書卷說道:
“魏將軍請入坐。”
百裏燕躬身一禮道:
“謝老先生賜坐。”
來到廣叔子跟前座塌徑自坐下,百裏燕接著說道:
“不知老先生相請所為何事?”
“正月之前將軍遭遇刺客暗殺,老夫已經知曉,鹹王也曾問起,問是否是黑巾亂賊所謂。老夫起初也以為是將軍連破黑巾邪術,定是要除掉將軍,不過將軍後來與盧臯說起公孫岳,老夫猜想將軍定是早就懷疑上了公孫岳,可是如此。”
果然不出所料,盧臯終究是向鹹王呈報了此事,鹹王當然不會想到百裏燕認定刺客是公孫岳所派,但是廣叔子就不同了,公孫岳的種種反常舉動,廣叔子應該早有察覺。
“老先生,此事大王可已知道內情?”
“不曾知道,老夫無憑無據,哪裏能做此等毫無依據之事。不過老夫留意公孫岳確實有些時間,不妨將軍先說吧。”
“在下起先倒也沒有懷疑公孫丞相,只是他乃一屆相國,鹹王重用趙遜將軍,意在取代姜嚴,此等明顯不過征兆公孫岳卻視而不見。
非但如此,當年江東之戰,也是因公孫岳而延誤戰機,致使整個江東東郡丟失,江東郡也被割去一半。其明知如此,竟還試圖交好在下,如此豈非咄咄怪事。他難道不知大王已有廢他相位之心?反而要來巴結趙帥,這未免匪夷所思。
此外,公孫岳十多年來所推行之新政,無不是給權貴勳戚留下巨大的好處,最後坑害了全國百姓,加重了鹹國內亂,加之沐陽倉東窗事發,公孫岳多年的新政徹底破產,鹹王撤換相國已經勢在必行。
若非戰事吃緊,公孫岳門生故吏眾多,鹹王有所忌憚,否則勢要將他與姜嚴一起罷免。而如今公孫岳若無其事一般,絲毫察覺不出他有任何擔憂之色,這似乎不合常理。老先生以為呢?”
“嗯,皆說魏將軍眼界高人一等,依老夫看,魏先生之雄才大略老夫也不如啊。”
“老先生過獎了,在下當多向老先生討教才是。”
“呵哈哈……其實當年老夫便想與你縱論國政,卻不想將軍還瞧不上老夫,如今反倒自謙起來。你呀,將來定是能成大事之人。”
廣叔子笑聲連連,接著又說道公孫岳:
“公孫岳此人如魏將軍所言,其表裏不一言行相悖,人前一套人後一套,令人難以看清他真面目。自鹹王超擢其為丞相以來,已有十多年,百姓深受其害是有目共睹。
但滿朝文武多半因新政而謀得暴利,甘受其驅使者若如牛毛。而鹹王此人好大喜功極好臉面,對百姓生計多有疏忽,重用公孫岳絕非意外。”
鹹王此人性格最大缺陷在於只要讓他過的舒坦,只要能滿足他的私欲,效忠於他,其能將權柄放心的交給官員。
公孫岳正是利用其這一心態,通過推行新政,滿足了鹹王急於建功立業,好大喜功的心態,同時又通過對政策的調整,讓權貴階層可以合法的手段,大肆掠奪底層階層的財富,竟而將內外朝大多數文臣武將拉攏到其一邊。
而鹹王對民生之事一竅不通,當滿朝文武爭相歌功頌德讚揚鹹王公德之際,渠道的上下視聽言路實質上已經蕩然無存,鹹王沈浸在文武百官歌功頌德營造的環境之中,自然無法了解王宮之外的實際情況。
新政的推行,民生非但沒有得到絲毫的改善,相反的讓底層老百姓更加赤貧,先是以《農桑令》讓權貴和富裕階層賺得盆滿缽滿,而後又用《推商稅》令權貴打擊抄沒了富人階層,進一步剪掉了鹹國富人的羊毛。
兩項新政最終受益者都是權貴勳戚,反倒是公孫岳,絲毫沒有得到任何的實際利益和好處,家中依然較為清貧,僅靠俸祿和鹹王賞賜的田畝維持生計,似乎正真做到了公正廉明,為當世文臣武將之表率楷模。
那麽問題來了,倘若公孫岳此人是基於為自己樹立權威和形象,獲得文武大臣的支持,其故意在新政推行中大開後門,為權貴牟利,那現在鹹國民生雕敝,而他公孫岳不貪不拿,他能得到什麽?
名聲?
鹹國百姓因他新政而死難者不計其數,罵斷他脊梁骨的老百姓都在排隊。
那是為了金錢利益?
他家境清貧,幾乎只靠俸祿和賞賜過活,說他為了利,顯然說不過去,當然,不排除公孫岳是個表面窮貪,有錢不敢花,都藏在了隱秘地點。
現在至少明面上,名、利公孫岳都沒得到,那麽就只剩下權利這一樣,始終牢牢的被其捏在了手裏。
但就他做的那些個破事,隨著沐陽倉的東窗事發,鹹王廢他相位現在只是時間問題,而他就難道一點不擔心自己的腦袋會搬家?竟還如此泰然自若心安理得的像沒事兒人一樣,該吃就吃,該喝還喝。
再反觀大司馬姜嚴,十天有五天稱病在家不敢上朝,最多每天去後宮探視病入膏肓的王太後拜求照拂,他公孫岳憑什麽就如此淡定。
“老先生,種種異常絕非公孫岳推行新政如此簡單,鹹國現在的前因後果,皆因公孫岳新政而起,若無新政,晉國當年斷然不敢攻打江東,今日黑巾軍也不能如此輕易占取兩個半的郡縣,其中個中緣由實在令人難以捉摸。”
“魏將軍所言極是,相國手執一國權柄,當為君王效死命,為蒼生謀福祉,如今公孫岳兩者皆未做到,那誰才會是背後的最大的受益者,魏將軍可曾有過考慮?”
“不瞞老先生,此事在下確有考慮,表面上受益者皆為權貴勳戚,鹹王也得到了百官頌德,按說此理沒錯。但此後鹹國內亂,晉國趁機攻入江東,公孫岳屢次誤導鹹王不救江東,其又有通敵之嫌,不過有一事卻是說不通。”
“魏將軍可是說鹹王血脈不正之事,晉國起兵之前竟毫不知情,即便是奉陽君投靠了晉國,晉國滿朝文武竟也不知此事,直到西寰嫁入鹹國,此事才得以東窗事發。倘若公孫岳乃晉國內應,晉國便該提前知曉此事,而晉國卻不知,其定不是在為晉國效力。”
“正是,這豈非咄咄怪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