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一波三折的求醫路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四十章 一波三折的求醫路
武卓是被盤踞在伏牛山餘脈中的一窩土匪給劫了。
無需驚異,從大漢伊始,直至後來的唐宋元明清,亂時就不用說了,再太平的年月,土匪這東西都從來沒有被蕩平過。
甚至已經成了一種職業,或者說傳家的“行當”。
盛世年間出了西北東北那面的荒蕪地區,內陸絕大部分土匪團夥兒的規模都不大。
多則百八十人,少則幾個十幾個,平日間躲在深山老林湖沼中,或是做平民模樣聚堆兒種地過日子。
想趕盡殺絕只能封山圍湖慢慢搜捕,不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不見得能收到成效。
久而久之,各代統治者幾乎都默認了這群虱子一般的存在。
但有一點,小撮人小來小去的折騰,幾乎沒人管你。真要犯了大案,或是聚眾糾集成了規模,那收拾你肯定沒商量。
武卓遇到的這幫規模算是相對較大的,老少加一起能有六七十人。勢力範圍內有兩條通往洛陽的道路,平日裏收點兒過路費,或是抽冷子劫一下落單兒的藩商,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不單在山裏搭營結寨,還開墾了挺大的一片田地。
“過路費”是什麽回事就不用解釋了,劫藩商可是門學問。
百分之八十的人是不是覺得卡路上,在藩商們押著貨往洛陽城趕的時候下手?
其實不然。
洛陽周圍水網發達,大半分貨物都是走水路進城的。少半走陸路的要麽多家結伴而行,要麽重金雇傭鏢隊。
硬劫的話,首先不一定能幹的過。其次,幹的過自己這面也必然有損傷。
而且劫的貨還得找銷路,容易暴露。
所以,土匪們劫的其實是出完貨返程的商人。
這種商人身上帶的都是現銀,到手就能花銷。
而且藩商嘛,就算消失了,一年半載甚至三五年的的都不會有人註意到。
註意到了又如何,苦主在萬裏之外,難道還能跑到大唐來報官不成?
就算真有報官的,事情都不知道過去多久了,人在哪兒出的事都查不到,這讓官府怎麽查?
當然了,人家藩商也不傻。
賣了貨物懷揣重金的情況下,絕大多數都有防備。
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技巧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牽羊”。
所謂“牽羊”,是土匪們佯裝行商隊,或是往外地走客的大車隊。
引得那些小本買賣,三兩個不成團的藩商,跟著隊伍一起離開洛陽。
前些日子九叔一夥兒照常分散混入城中,正西市周圍晃悠著尋麽目標呢,便聽到了皇後娘娘開義診的消息。
多聽了一耳朵,感情坐診的都是洛陽城裏的名醫。而且近些年名聲最為響亮的張文仲張侍醫,居然也在義診的醫者當中。
九叔一聽這消息,頓時就沒心思牽羊了。
如今山寨裏最老的一輩兒沒剩下幾個人,他是老九,上面還有老三老四和老六,下面只有一個老十一。
老哥五個裏,老三中風好幾年,一直在臥床。老四害了心病,老實躺著還行,一動彈就上不來氣兒。
老十一年紀最輕,但早年間“做買賣”時遇到了硬茬子,被廢了一條腿,已經是個殘廢了。
老六雖然體格還算硬朗,但畢竟是六十好幾的人了,看家坐鎮還行,出門做買賣可折騰不起。
好在寨子裏後輩都長起來了,不論是三四十歲的中流砥柱,還是二十來歲的好後生都有不少。
再加上年景好天下太平,吃飯倒是不成問題。
聽說城裏開義診,而且坐診的都是名醫大家,九叔便動起了心思。
不如趁機把老三和老四弄進城裏,混在人堆兒裏一起瞧一瞧。興許就有什麽法子能治呢,總好過窩在寨子裏讓老六那個半壺咣當的成天瞎鼓弄。
打定主意九叔招呼人手收工,一溜煙兒的趕回了山寨。勸說了一番後轉過天趕了個大早,拖家帶口的再次混進了洛陽城。
可進了城一打聽,大同坊和履道坊都有義診攤子。因為離著大同坊比較近,一幫人便趕著車去了大同坊。
到地方往裏進的時候才知道,感情這義診不同於以往大幫人鬧哄哄的往前擠。
而是義診的郎中們一個坊一個坊的逐個流轉。走到哪個坊,就只看哪個坊的病患。
這對城裏的百姓來說倒是沒什麽,重病的都已經集中看過了,餘下的安心等著就好,但讓一幫城外來的土匪怎麽辦。
知道沒戲後正準備打道回府呢,發現有不少跟他們一樣,得了信兒後打城外來冒著懵來求醫的。
也就小半天兒的功夫,坊門外已經聚集了不少人。
看門的坊佬是個心善的,禁不住哀求,讓大家稍等一會兒,他進去問問主事兒的郎中怎麽說。
大同坊內病患數量不算多,張文仲得了信兒後吩咐差人通知外面耐心等著,待坊內病患都處理完了,便輪到他們了。
一聽這話,一幫子土匪尋思著來都來了,那就等著吧。
等待的時候跟明白人打聽了一下,這才知道感情大同坊這面是民間郎中坐鎮,太醫署的大家們在履道坊那邊兒。
這時老十一的兒子曾奎便說了,太醫署的大家醫術必然比民間郎中高明。
反正都是等,不如到履道坊那面等著。
幾個老的一想也是,於是趕著馬車拖家帶口的又到了履道坊外面。
履道坊這面守門的衙役見人越來越多,本來還想驅散,可聽人們信誓旦旦的說,大同坊那邊兒管事兒的說了,看完坊內患者就給外來的看。
衙役哪知“管事的”指的是張文仲,還以為是一天沒露面的武卓呢,便沒再驅趕。
結果這一等,就等到了天黑。
坊內的太醫們結束了一天的辛勞,這才知道外面還有一幫患者呢。
而甄碧問明了情況後,果斷拒絕。
拒絕不是因為他壞,而是他考慮的事情多。
首先不是看病的事兒,這些沒登記的病人拿藥的賬目怎麽算。而且治沒治好如何統計,又該如何計算。
沒搞清楚之前,自然不能“亂搞”。
他有他的原因,但外面的人群聽說後可不幹了,嗚嗷嗷的就鬧將了起來。
而帶頭鬧事兒的,就是出主意過來的曾奎。
幸虧巡城的金吾衛趕到後只是驅散,沒有抓領頭鬧事兒的,不然曾奎麻煩就大了。
經這一遭一幫老匪也搞明白了,感情民間郎中比太醫署那幫吃官糧的大家好多了。
折騰一趟不容易,一番合計後便在城裏住下,尋思著轉過天尋民間郎中瞧病。
可轉過天等到的結果是義診範圍擴大,城外的病患到各自的屬地的村佬那登記,而後匯總到縣衙,過些時日義診的醫者去各縣按名單瞧病。
莊戶人家還是老實人居多,而且秋收後時間一不值錢。雖說白等了半天,但想著回去登記就能瞧病,呼啦啦的就散了。
普通百姓散了,一幫子土匪又傻了。他們出入城用的戶籍都是假的,城門衛分辨不出來,縣衙的縣官兒衙役只要不幹上知根底的也分辨不出來,難道屬地的村佬也分辨不出來?
那不開玩笑呢嘛。
九叔當時就惱了,甚至起了趁著郎中們出城義診是把人劫了的心思。
但那也只是火大時沖動的想法,過後冷靜下來,肯定不敢那麽做。
這可是皇後娘娘興的義診,出診的郎中要是被人劫了,不說事發地巡捕衙役會發瘋,恐怕刑部都得被驚動,那不是作死是什麽。
不過,九叔也有招兒。
鄉下地方一個縣的地界大了去了,邊邊角角的散戶不在少數。只要買通了某個旮旯山根兒的村佬,幫忙尋一戶山民的名頭頂上,混進縣城瞧病誰能知道。
土匪屬於混綠林道兒的,九叔在洛陽附近晃了大半輩子,熟人故交也有一些。
托人稍一聯絡,便找上了孟口縣境內盤龍山那兒一個小村子的村佬。
中間人帶話,並幫忙過了十兩銀子,村佬二話沒有就應了。
俗話說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收了錢就等於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九叔不疑有他,當夜便帶著幾個後生去了村佬家中,準備跟對方合計下套什麽人的身份合適。
哪知剛進村,幾十號壯漢牽著獵犬持著鋼叉砍刀就沖了出來。等九叔幾個反應過來時,已經被團團圍住。
隨著暗處的村佬一聲吆喝,“抓土匪拿賞錢”的響應聲頓時四起。
大唐民風尚武,不論莊家把式還是文人墨客,大多會上幾手。更別說一幫靠山吃飯的山民和獵戶了。
兩面沒有任何廢話,上來便白刃加身。山民們人多勢眾,還有獵犬助陣。九叔幾個雖然人少,但勝在心狠手辣,本事也紮實。
一番苦戰後,山民們倒了十來個,膽寒之下有些怯懦,九叔趁機招呼人沖出包圍鉆進了山林。
可就在即將脫險的一瞬,暗處有獵戶射出一箭,直接紮進了曾奎的後心。
一幫人背著曾奎甩掉追兵後,頓時有些傻眼。曾奎意識雖然還清醒,但箭矢紮的太深,幾乎把人貫穿了。
而且傷在了胸腹,怕箭頭有倒鉤,根本就不敢往出拔。都不如透出體外,還能削斷箭桿從正面抽出來。
如此覆雜的情況只懂點草藥之術,外加會處理皮外傷的六叔根本不敢上手。
只能挨到天亮,由九叔進城求人。
求的是徒善坊一個叫杜瘸子的槍棒郎中,早年間杜瘸子還不瘸的時候,仗著手藝跟懂點功夫混了一段時間綠林,因此跟山寨有了些交情。
其實按情理說,他眼下算是金盆洗手,綠林中人不應該再去打擾。
不過曾奎是老十一的獨子,這要是沒了,就等於絕後了。
所以,九叔只能舔著老臉前去求人。
杜瘸子人聽了曾奎的傷勢後果斷搖頭,表示自己真沒那個能耐。
也是因為不想沾手,在九叔一再懇求後,幫著指了條路。說是南市澤方醫館的孫金針最近跟高人學了本事,應該能治這傷。
就是沖“應該”這倆字,九叔心裏就直畫狐。
順著話頭兒問了一句:“那位高人是誰?”
杜瘸子跟孫長仙還算熟悉,近期還從澤方醫館購了一批消炎藥粉。
孫長仙也是為了給武卓揚名,將武卓的能耐師承什麽的全都說了。
於是杜瘸子又將從孫長仙那聽來的話,傳給了九叔。
九叔使人一查才對上,感情那日瞅著像個貴公子的半大小子,居然是個師承王大魔頭的外傷聖手。
而且本事得到了皇帝老子的認可,禦封了太醫局醫正的官職。
有厲害的師承,有孫長仙的宣講,還有皇帝老子封官兒做背書,九叔當即下了決心,散出人手滿洛陽城的尋摸那個“小醫正”的蹤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武卓是被盤踞在伏牛山餘脈中的一窩土匪給劫了。
無需驚異,從大漢伊始,直至後來的唐宋元明清,亂時就不用說了,再太平的年月,土匪這東西都從來沒有被蕩平過。
甚至已經成了一種職業,或者說傳家的“行當”。
盛世年間出了西北東北那面的荒蕪地區,內陸絕大部分土匪團夥兒的規模都不大。
多則百八十人,少則幾個十幾個,平日間躲在深山老林湖沼中,或是做平民模樣聚堆兒種地過日子。
想趕盡殺絕只能封山圍湖慢慢搜捕,不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不見得能收到成效。
久而久之,各代統治者幾乎都默認了這群虱子一般的存在。
但有一點,小撮人小來小去的折騰,幾乎沒人管你。真要犯了大案,或是聚眾糾集成了規模,那收拾你肯定沒商量。
武卓遇到的這幫規模算是相對較大的,老少加一起能有六七十人。勢力範圍內有兩條通往洛陽的道路,平日裏收點兒過路費,或是抽冷子劫一下落單兒的藩商,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不單在山裏搭營結寨,還開墾了挺大的一片田地。
“過路費”是什麽回事就不用解釋了,劫藩商可是門學問。
百分之八十的人是不是覺得卡路上,在藩商們押著貨往洛陽城趕的時候下手?
其實不然。
洛陽周圍水網發達,大半分貨物都是走水路進城的。少半走陸路的要麽多家結伴而行,要麽重金雇傭鏢隊。
硬劫的話,首先不一定能幹的過。其次,幹的過自己這面也必然有損傷。
而且劫的貨還得找銷路,容易暴露。
所以,土匪們劫的其實是出完貨返程的商人。
這種商人身上帶的都是現銀,到手就能花銷。
而且藩商嘛,就算消失了,一年半載甚至三五年的的都不會有人註意到。
註意到了又如何,苦主在萬裏之外,難道還能跑到大唐來報官不成?
就算真有報官的,事情都不知道過去多久了,人在哪兒出的事都查不到,這讓官府怎麽查?
當然了,人家藩商也不傻。
賣了貨物懷揣重金的情況下,絕大多數都有防備。
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技巧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牽羊”。
所謂“牽羊”,是土匪們佯裝行商隊,或是往外地走客的大車隊。
引得那些小本買賣,三兩個不成團的藩商,跟著隊伍一起離開洛陽。
前些日子九叔一夥兒照常分散混入城中,正西市周圍晃悠著尋麽目標呢,便聽到了皇後娘娘開義診的消息。
多聽了一耳朵,感情坐診的都是洛陽城裏的名醫。而且近些年名聲最為響亮的張文仲張侍醫,居然也在義診的醫者當中。
九叔一聽這消息,頓時就沒心思牽羊了。
如今山寨裏最老的一輩兒沒剩下幾個人,他是老九,上面還有老三老四和老六,下面只有一個老十一。
老哥五個裏,老三中風好幾年,一直在臥床。老四害了心病,老實躺著還行,一動彈就上不來氣兒。
老十一年紀最輕,但早年間“做買賣”時遇到了硬茬子,被廢了一條腿,已經是個殘廢了。
老六雖然體格還算硬朗,但畢竟是六十好幾的人了,看家坐鎮還行,出門做買賣可折騰不起。
好在寨子裏後輩都長起來了,不論是三四十歲的中流砥柱,還是二十來歲的好後生都有不少。
再加上年景好天下太平,吃飯倒是不成問題。
聽說城裏開義診,而且坐診的都是名醫大家,九叔便動起了心思。
不如趁機把老三和老四弄進城裏,混在人堆兒裏一起瞧一瞧。興許就有什麽法子能治呢,總好過窩在寨子裏讓老六那個半壺咣當的成天瞎鼓弄。
打定主意九叔招呼人手收工,一溜煙兒的趕回了山寨。勸說了一番後轉過天趕了個大早,拖家帶口的再次混進了洛陽城。
可進了城一打聽,大同坊和履道坊都有義診攤子。因為離著大同坊比較近,一幫人便趕著車去了大同坊。
到地方往裏進的時候才知道,感情這義診不同於以往大幫人鬧哄哄的往前擠。
而是義診的郎中們一個坊一個坊的逐個流轉。走到哪個坊,就只看哪個坊的病患。
這對城裏的百姓來說倒是沒什麽,重病的都已經集中看過了,餘下的安心等著就好,但讓一幫城外來的土匪怎麽辦。
知道沒戲後正準備打道回府呢,發現有不少跟他們一樣,得了信兒後打城外來冒著懵來求醫的。
也就小半天兒的功夫,坊門外已經聚集了不少人。
看門的坊佬是個心善的,禁不住哀求,讓大家稍等一會兒,他進去問問主事兒的郎中怎麽說。
大同坊內病患數量不算多,張文仲得了信兒後吩咐差人通知外面耐心等著,待坊內病患都處理完了,便輪到他們了。
一聽這話,一幫子土匪尋思著來都來了,那就等著吧。
等待的時候跟明白人打聽了一下,這才知道感情大同坊這面是民間郎中坐鎮,太醫署的大家們在履道坊那邊兒。
這時老十一的兒子曾奎便說了,太醫署的大家醫術必然比民間郎中高明。
反正都是等,不如到履道坊那面等著。
幾個老的一想也是,於是趕著馬車拖家帶口的又到了履道坊外面。
履道坊這面守門的衙役見人越來越多,本來還想驅散,可聽人們信誓旦旦的說,大同坊那邊兒管事兒的說了,看完坊內患者就給外來的看。
衙役哪知“管事的”指的是張文仲,還以為是一天沒露面的武卓呢,便沒再驅趕。
結果這一等,就等到了天黑。
坊內的太醫們結束了一天的辛勞,這才知道外面還有一幫患者呢。
而甄碧問明了情況後,果斷拒絕。
拒絕不是因為他壞,而是他考慮的事情多。
首先不是看病的事兒,這些沒登記的病人拿藥的賬目怎麽算。而且治沒治好如何統計,又該如何計算。
沒搞清楚之前,自然不能“亂搞”。
他有他的原因,但外面的人群聽說後可不幹了,嗚嗷嗷的就鬧將了起來。
而帶頭鬧事兒的,就是出主意過來的曾奎。
幸虧巡城的金吾衛趕到後只是驅散,沒有抓領頭鬧事兒的,不然曾奎麻煩就大了。
經這一遭一幫老匪也搞明白了,感情民間郎中比太醫署那幫吃官糧的大家好多了。
折騰一趟不容易,一番合計後便在城裏住下,尋思著轉過天尋民間郎中瞧病。
可轉過天等到的結果是義診範圍擴大,城外的病患到各自的屬地的村佬那登記,而後匯總到縣衙,過些時日義診的醫者去各縣按名單瞧病。
莊戶人家還是老實人居多,而且秋收後時間一不值錢。雖說白等了半天,但想著回去登記就能瞧病,呼啦啦的就散了。
普通百姓散了,一幫子土匪又傻了。他們出入城用的戶籍都是假的,城門衛分辨不出來,縣衙的縣官兒衙役只要不幹上知根底的也分辨不出來,難道屬地的村佬也分辨不出來?
那不開玩笑呢嘛。
九叔當時就惱了,甚至起了趁著郎中們出城義診是把人劫了的心思。
但那也只是火大時沖動的想法,過後冷靜下來,肯定不敢那麽做。
這可是皇後娘娘興的義診,出診的郎中要是被人劫了,不說事發地巡捕衙役會發瘋,恐怕刑部都得被驚動,那不是作死是什麽。
不過,九叔也有招兒。
鄉下地方一個縣的地界大了去了,邊邊角角的散戶不在少數。只要買通了某個旮旯山根兒的村佬,幫忙尋一戶山民的名頭頂上,混進縣城瞧病誰能知道。
土匪屬於混綠林道兒的,九叔在洛陽附近晃了大半輩子,熟人故交也有一些。
托人稍一聯絡,便找上了孟口縣境內盤龍山那兒一個小村子的村佬。
中間人帶話,並幫忙過了十兩銀子,村佬二話沒有就應了。
俗話說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收了錢就等於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九叔不疑有他,當夜便帶著幾個後生去了村佬家中,準備跟對方合計下套什麽人的身份合適。
哪知剛進村,幾十號壯漢牽著獵犬持著鋼叉砍刀就沖了出來。等九叔幾個反應過來時,已經被團團圍住。
隨著暗處的村佬一聲吆喝,“抓土匪拿賞錢”的響應聲頓時四起。
大唐民風尚武,不論莊家把式還是文人墨客,大多會上幾手。更別說一幫靠山吃飯的山民和獵戶了。
兩面沒有任何廢話,上來便白刃加身。山民們人多勢眾,還有獵犬助陣。九叔幾個雖然人少,但勝在心狠手辣,本事也紮實。
一番苦戰後,山民們倒了十來個,膽寒之下有些怯懦,九叔趁機招呼人沖出包圍鉆進了山林。
可就在即將脫險的一瞬,暗處有獵戶射出一箭,直接紮進了曾奎的後心。
一幫人背著曾奎甩掉追兵後,頓時有些傻眼。曾奎意識雖然還清醒,但箭矢紮的太深,幾乎把人貫穿了。
而且傷在了胸腹,怕箭頭有倒鉤,根本就不敢往出拔。都不如透出體外,還能削斷箭桿從正面抽出來。
如此覆雜的情況只懂點草藥之術,外加會處理皮外傷的六叔根本不敢上手。
只能挨到天亮,由九叔進城求人。
求的是徒善坊一個叫杜瘸子的槍棒郎中,早年間杜瘸子還不瘸的時候,仗著手藝跟懂點功夫混了一段時間綠林,因此跟山寨有了些交情。
其實按情理說,他眼下算是金盆洗手,綠林中人不應該再去打擾。
不過曾奎是老十一的獨子,這要是沒了,就等於絕後了。
所以,九叔只能舔著老臉前去求人。
杜瘸子人聽了曾奎的傷勢後果斷搖頭,表示自己真沒那個能耐。
也是因為不想沾手,在九叔一再懇求後,幫著指了條路。說是南市澤方醫館的孫金針最近跟高人學了本事,應該能治這傷。
就是沖“應該”這倆字,九叔心裏就直畫狐。
順著話頭兒問了一句:“那位高人是誰?”
杜瘸子跟孫長仙還算熟悉,近期還從澤方醫館購了一批消炎藥粉。
孫長仙也是為了給武卓揚名,將武卓的能耐師承什麽的全都說了。
於是杜瘸子又將從孫長仙那聽來的話,傳給了九叔。
九叔使人一查才對上,感情那日瞅著像個貴公子的半大小子,居然是個師承王大魔頭的外傷聖手。
而且本事得到了皇帝老子的認可,禦封了太醫局醫正的官職。
有厲害的師承,有孫長仙的宣講,還有皇帝老子封官兒做背書,九叔當即下了決心,散出人手滿洛陽城的尋摸那個“小醫正”的蹤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