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九十七章麻煩堵門(上)

關燈
第九十七章 麻煩堵門(上)

武卓沒有順風耳,自然聽不見劉博朗和張文仲都說了些什麽。

兩輛馬車一前一後的晃蕩了一陣,進入了靠著洛陽城東城邊的利仁坊。

洛陽城內除了洛水南岸和北市東面的幾處,大多數坊的大小都差不多。按現在的計量單位算,約麽四百畝上下。

不過同樣大小的坊,住著王公貴族的可能只有四五戶,甚至一兩戶。大官、豪商或大廟、大觀比較多的坊,少則幾十戶多的能有二三百戶。

而遠離皇宮,或是靠近城邊子的犄角旮旯,大多聚居著平民和小官、小吏,坊裏通常擠著大幾百戶甚至上千戶人家。

利仁坊就是這種人口密集的地界。

坊內兩進的院子屈指可數,大多數都是一進的小院兒,甚至一個院子中間打上隔墻,擠著兩三戶人家。

大唐官員的薪俸還是不錯的,趙博昌攢了幾年,又和劉博朗借了一點兒,買下了個雖然舊但獨門獨戶的小院,把鄉下的老娘接進城享福。

兩年前趙博昌抓捕混入洛陽城的悍匪時受傷,本就有風疾老太太一著急就中風了。

雖說不算太嚴重,但口歪眼斜行走不便總是免不了的。

他平日裏差事太忙又沒媳婦,便讓沒出閣的小妹進城照料老娘。

眼瞅著兩年過去,老娘始終不見好,小妹又到了該嫁人的年紀,趙博昌簡直愁的不行。

誰成想天降喜事,武卓居然答應他請張文仲替老太太診病。

驚喜到不行的趙博昌雖然正忙著大案回不來,但一大早便托人了通知家裏。

趙家小妹得了哥哥的信兒,也不知該做些什麽準備。給老太太從裏到外換了身幹凈衣服,又把家裏裏裏外外的打掃了一遍,連踏腳的青石板都刷的透出了本色。

可火急火燎的折騰完,一直等到太陽西斜也不見人來。

正琢磨著今天恐怕不回來了,門外便響起了馬車停下的吱呀聲。

緊接著劉博朗的聲音透過門板:“瑛子,快開門兒。”

“娘,張神醫來啦。”趙家小妹沖屋裏喊了一嗓子,小跑著打開了院門。

劉博朗她是熟悉的,脆生生的叫了聲“劉大哥”。當視線看到後面白發白須,帶著一股威嚴和仙氣兒的張文仲時,頓時就局促起來。

等看到了後面跟著的武卓、李元芳和楊安達,更加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心裏明白應該把人往家裏讓,但手捏著衣角怎麽也張不開嘴。

劉博朗對趙家小妹的性子太了解了,直接充當起了主人。把張文仲和武卓幾人讓進院子,打發趙家小妹去燒水泡茶。

親熱的跟正屋門口扶著門框的老太太打了聲招呼,然後介紹了張文仲。

老太太農家出身,見識不多人也實在。和自家閨女一樣,見到了傳說中的神醫,只顧著激動,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張文仲經驗豐富,並沒有急著診病。

在堂屋坐下後跟老太太嘮了會兒家常,閑聊中大致了解了一下病情、癥狀。等人完全平靜下來,才搭脈檢查。

隨後要來以前用過的方子逐張看過,捋著胡子沈吟了一陣,拿起劉博朗早就備好的毛筆寫下一劑藥方。

枸杞、菊花、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再以蜂蜜為引,正是之前武卓給出的杞菊地黃丸的方組。

將方子遞給劉博朗,交待道:“按方抓服,忌重油重鹽,大葷海腥,半月後帶著人到我醫館覆診。如中途有不良反應,保持平臥,第一時間通知與我。”

“好,好!”劉博朗連連點頭,雙手借過方子。

張文仲又交代道:“藥物只是一方面,最好再輔以針灸推拿,才能加速恢覆。

另外,忌熬夜,保持心態平和,切勿怒躁。”

“曉得了,一定按您吩咐。”劉博朗恭敬的應下。

“針灸推拿可以找孫長仙,讓他便宜些,就說是我拜托他的。”武卓小聲說了一句。

武卓這話聽似是在給孫長仙添麻煩,實際上卻是為雙方搭線。畢竟老孫頭兒只不過少掙些錢,卻能就此跟刑部的實職官兒結交,怎麽算都是穩賺不賠。

“嗯,孫長仙的金針術獨到,確是好人選。”張文仲對這種人情世故自然是了解的。

捋著胡子點了點頭,看模樣對孫長仙的本事頗為認同。

診完病癥交代了註意事項,張文仲隨即起身告辭。劉博朗抓了藥後還要趕回刑部,也沒多做客氣,陪在後面一起往外走。

張家小妹則扶著老太太,不顧阻攔的一直送到了院門口。

原以為這次連跑兩家的出診便結束了,誰成想一開門,院兒裏的人全都傻了。

從武卓幾個人進院兒開始算,多說也就過去了兩盞茶的時間。然而就在段時間裏,趙博昌家門外居然鴉雀無聲的聚集了上百號人。

別說武卓幾個了,就連劉博朗都被眼前的陣勢嚇了一跳。

眼見著外面黑壓壓的一群人,武卓下意識的站到張文仲前面。李元芳和楊安達幾乎在同時,一左一右的把武卓護在身後。

劉博朗則上步卡在門口,將武卓幾個和外面的人群分割開來。

一大幫人男女老少皆有,除了幾個巡捕打扮的漢子外,餘下的雖說不至於破衣爛衫,但看穿著打扮就知道都是些平頭百姓。

劉博朗看清楚情況後,繃緊的身體稍稍放松了一些。目光透著警惕的掃過人群,隨後落在站在最前面的一名老者身上。

放緩了語氣問:“我記得您,您老是利仁坊坊正,姓吳是吧?”

“是,是,劉大人好記性,小老兒正是這利仁坊的坊正。”吳坊正陪著笑的應聲。

隨後稍稍踮起腳尖,看了眼門內被重重護在後面的張文仲,帶著小心的問:“敢問劉大人,那位…可是張神醫?”

隨著吳坊正的話問出口,他身後本就鴉雀無聲的人群越發的安靜。

所有人的目光,都齊齊的看向趙家大門內。

一雙雙眼睛越過劉博朗,穿過李元芳和楊安達,無視了武卓,透過一切縫隙和角度,努力的試圖看清最後面的張文仲。

大唐的醫者分為幾個等級,最常見也是最廉價的是走街串巷的搖鈴游醫。

這種醫者大多只是粗通醫理,甚至有些壓根就沒學過醫,瞧病更多是靠著偏方。

當然,收費也便宜,通常只幾個大子兒就夠了。

往上一個等級,是坊間村寨裏的野郎中。

這類醫者基本都是在家中坐診,會幾個正經方子,看病時正方、偏方都會用。平日裏除了診病,也會種地或幹點兒別的營生。

看一回病也是幾文十幾文錢,因為患者都是四鄰、熟識,遇到家境困難的,不收錢的時候也有很多。

跟我們剛建國時的赤腳醫生有些相像。

再往上一個等級,基本有能力在鄉鎮裏開起小醫館,或是在中小藥房當坐診大夫。

這種醫者家傳也好拜師也罷,大多正經學過醫。不過要麽師源無名醫術一般,要麽自身沒什麽學醫的天分。

總之懂醫術,會看病,只是水平有限。還有一些只看專科,祖傳正骨、推拿、針灸,或是看個婦科、兒科什麽的。

因為大多是醫藥同售,看病本身診金可能不高,甚至免費。主要收入是通過賣藥獲利,或是從藥房分潤提成。

大體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鄉村衛生所,厲害一些的能達到區縣級醫院的水平。

繼續往上,便是名醫了。

到了這個等級,最末等的在普通城市支起醫館。厲害些的會在各道州府,或是商貿繁華的大城裏坐診行醫。看病看全科的同時,很多有一兩手絕技,或是會些奇方秘藥。

看病診金賺一筆,賣藥賺一筆,收入已經相當可觀了。

約等於我們現在的市級醫院,或是醫科大、藥科大附屬醫院的水平。

而孫長仙這種能在洛陽站住腳,而且闖下名頭的,屬於這類醫者中的佼佼者,拔尖兒的人物。

放在現在的醫院裏,絕對屬於專家級的,只掛個號都得二十九塊九。

比孫長仙還要厲害的,基本都會在太醫署任職或者任教。

到了這個級別,已經約等於大醫院的教授級別了。

當然,也不是絕對的。

就像“專家”和“教授”之間,也不是那麽容易分出高低。

兩者間醫術上大致伯仲之間,所差的只不過是資歷和人生際遇不同。

運氣好或有根底的,便進了太醫署混成了官身。

而張文仲這一級的,屬於醫者中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一小撮兒,國寶級的人物。

不論醫術還是醫德,都得到了民間和同行的廣泛認同。關鍵是得到了皇帝的認同,才能欽點加封為禦醫頭銜。

天下不知道有多少醫者,都幻想著有一天能像他一般,在宮裏的內醫局裏有一間自己的公房。

每隔幾日便要進宮坐診,專門為宮裏的貴人,和朝堂上的閣老相公們診病。

話說回眼下,利仁坊住著的百姓,無疑是洛陽最底層的民眾。

平日裏有人害病,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挺著。遇到游醫郎中花上幾文錢瞧一瞧,便是很奢侈了。

實在重了,才去小醫館或藥房找個大夫診一診,抓兩幅藥吃。

到了這裏,如果還治不好,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就已經是到頭了。

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才會去大些的醫館尋名醫診治。

連看病帶開藥的,如果一次兩次還看不好,基本也就只能認命了。

就孫長仙的級別和他那兒的收費標準,只有富戶、大戶或官員家才能作為常診的地方。

而張文仲這種級別的,普通百姓連想都不敢想。

正因為不敢想,甚至連見都少見,民間神奇甚至玄幻的傳言是極多的。

基本約等於能起死人而肉白骨。

要不怎麽叫神醫呢。

之前張文仲下車是,好巧不巧的被一個認識他的人看到。為了顯示見識,便說與旁邊的人聽。

說者無心聽著有意,有個賣魚的漢子過去的幾個月裏,為了老爹的病可以說遍尋名醫。

家底兒都要花空了,病卻沒什麽起色。

這下知道平日裏面都見不到的當世名醫已經到了眼前,一顆心頓時就熱烈起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