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七章【國約】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千零二七章 【國約】
【請過半個小時再來刷新,老黃現在需要增加收藏,請喜歡本書的朋友移步起點收藏本書給予支持!請支持老黃!支持正版!】
“臣等今有一計,還請太上皇後定奪。”
王黼施施然說完,卻是見太後身子一抖,畢竟這老太太也不笨,吳敏剛剛說出“女王”二字,這王黼就來個“臣等今有一計”,兩者連貫來想那還不能明白。
所以,鄭太後抖是抖了一下,但也還是擺出了洗耳恭聽、願聞其詳的姿態來,便也聽吳敏介紹起了這所謂新羅國德善、真德兩位女王的故事來。
首先要說新羅國,這新羅原本初名徐羅伐,又名斯羅期盧。約在兩晉前後(公元四世紀)前後由三韓的辰韓聯盟中最有勢力的斯盧部所建,統治地區先在高麗半島東南部,後擴至整個大同江以南地區,都城為金城(今韓國慶州),後唐清泰二年(935年)被高麗所滅。
而新羅善德女王,姓金名德曼,號聖祖皇姑,是新羅國的第二十七代君主(公元632—647年在位)。本為真平王長女,母親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福勝之女),因其父親沒有男性子嗣,遂繼承皇位,成為新羅歷乃至華夏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君主。
史載她的性格寬仁明敏(這個評價極高),她以公主身份挑戰自古以來王位為男性最高權力象征的傳統觀念,歷經挫折,終於在唐太宗貞觀六年(632年)登基,成為新羅第二十七代國王,且在位整整十六年。
而且,尤為重要的一點是,這位金德曼(是不是感覺她名字很時尚)可不是什麽山溝溝裏的土酋關起門來做土王,而是正兒八經由唐朝的太宗李世民親自敕封為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高麗史《三國史記·卷第五·新羅本紀五》:四年,唐遣使持節,冊命王為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以襲父封。)
再來說真德女王,姓金名勝曼,是新羅國的第二十八代君主(公元647—654年在位)。乃是真平王同母弟真安葛文王金國飯與月明夫人樸氏之女,前任王善德女王的堂妹。
史載她資質豐麗,長七尺,垂手可過膝(和劉邦有得一比)。唐貞觀二十一年即位。二年改元太和,遣使到大唐請攻百濟,三年正月號令全國服中國衣裳(這便是有名的歸唐,也即歸化),四年開始行唐朝永徽年號。在位八年無嗣,群臣奉立真智王金舍輪孫,伊餐金龍樹子金春秋為王(武烈王),其母親天明夫人金氏是真平王之女,善德女王姐。
兩代女王的文治武功如何倒也不多說,便說她們幹得最重要也是最正確的事情,就是討好大唐並最終歸化,因此抱上了大唐的龍腿。
武烈王金春秋於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繼承新羅王位後,僅僅過是四年便也與大唐結成聯盟,於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與唐朝大將蘇定方一起圍攻百濟都城,百濟義慈王率左右連夜逃遁,隨後投降,新羅死敵百濟至此滅亡。
新羅大破百濟後,她還派金春秋的兒子金法敏(後來的文武王)入大唐朝覲。真德女王親自撰寫五言《太平頌》奉獻唐高宗李治。
頌辭為:“大(一作巨)唐開洪業,巍巍皇猷昌。止戈戎大定,修(一作興)文繼百王。統天崇雨施,理物體含章。深仁偕日月,撫運邁陶唐(一作時康)。幡旗既赫赫,鉦鼓何锽锽。外夷違命者,翦覆被天殃。淳風凝幽顯,遐邇競呈祥。四時和玉燭,七曜巡萬方。維岳降宰輔,維帝任忠良。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
(瞧瞧這馬屁拍的,據說當時李治都差點樂暈過去!)
而德善、真德兩位女王的故事,雖然在此時的大宋知者已然不多,但在後世也不是籍籍無名,南韓曾經拍了部長達六十二集的連續劇來演繹兩位女王的一生,只不過卻是采用了戲說的行事,楞是堂姐妹改編成了雙胞胎姐妹花。
當然,現在不是要研究德善、真德兩位女王到底是不是雙胞胎姐妹花的問題,而是她們二人的故事對於女子可不可以封王的可能行,無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至於為什麽僅是封王而不是封皇……呃!這個只怕還得稍後再研究!
便也說吳敏與鄭太後介紹完兩位女王的事情,並且著重介紹了她們分別得到了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敕封,是名正言順的“女王”後,王黼也才繼續道:“臣等以為,長公主如今雖然得繼長位,又領監國之職,與此時其事,已然足夠。不過,畢竟長公主身為女子,威不足以懾宵小、嚴不足勒佞賊,如此令則難行達止、恩則難以遠濟。如此,臣等便以為,不若效仿前唐舊事,與長公主進王爵。”
王黼這話說完,鄭太後便也陷入了沈思之中。雖然女子封王之事她也是第一次聽說,但大宋的王爵向來也不是太值錢的東西,比如說當年的廣陽郡王童貫……呵呵!
卻說鄭太後一想,這趙福金也從什麽亂七八糟的長帝姬覆為長公主,也以長公主的身份監國了,如今就算再個王爵也沒什麽大不了的,畢竟還用著她掛名領導內閣,用著女婿去搞定金國。
雖然一個趙構要冷藏,一個趙諶要冷遇,而趙佶父子不知道眼下在金國到底是喝著東北風還是西北風,可日後總有著落的一天嘛!所以如今要讓穩定大局,讓趙福金領著內閣班子把活繼續往下幹,那麽該給的自然要給呀!
想通此點,鄭太後便也稱此計為“妙計”,樂樂呵呵點頭答應下來,便問二人到底冊封為什麽王為好,二人倒也是異口同聲道了句“非秦既晉”。
這“封王”也即封為國王,古代封王都習慣地采用東周時的國名。其中歷代封王中,以“晉、秦、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
而“晉王”是有所尊號之中最尊貴的,“秦王”則次之,老太太也知道其中尊卑典故,一想這趙佶的眾多兒子(共三十八子)、趙桓的眾多兄弟之中,還沒有一個得封晉王,而趙福金這個皇姑如今肩上的擔子也重,皇姑父也特麽早就是個貨真價實的郡王了,“秦王”這個封號“血腥味”也太重了一點,便答應以太上皇後的名義頒布懿旨敕封趙福金為晉王。
只是,老太太顯然也不知道,中國歷史上共出現了二十九位晉王,其中以秦王身份稱帝者為五人,而以晉王身份稱帝的人數為……十三人!
所以,“晉王”這個封號“血腥味”才是真正的更重一點好不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請過半個小時再來刷新,老黃現在需要增加收藏,請喜歡本書的朋友移步起點收藏本書給予支持!請支持老黃!支持正版!】
“臣等今有一計,還請太上皇後定奪。”
王黼施施然說完,卻是見太後身子一抖,畢竟這老太太也不笨,吳敏剛剛說出“女王”二字,這王黼就來個“臣等今有一計”,兩者連貫來想那還不能明白。
所以,鄭太後抖是抖了一下,但也還是擺出了洗耳恭聽、願聞其詳的姿態來,便也聽吳敏介紹起了這所謂新羅國德善、真德兩位女王的故事來。
首先要說新羅國,這新羅原本初名徐羅伐,又名斯羅期盧。約在兩晉前後(公元四世紀)前後由三韓的辰韓聯盟中最有勢力的斯盧部所建,統治地區先在高麗半島東南部,後擴至整個大同江以南地區,都城為金城(今韓國慶州),後唐清泰二年(935年)被高麗所滅。
而新羅善德女王,姓金名德曼,號聖祖皇姑,是新羅國的第二十七代君主(公元632—647年在位)。本為真平王長女,母親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福勝之女),因其父親沒有男性子嗣,遂繼承皇位,成為新羅歷乃至華夏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君主。
史載她的性格寬仁明敏(這個評價極高),她以公主身份挑戰自古以來王位為男性最高權力象征的傳統觀念,歷經挫折,終於在唐太宗貞觀六年(632年)登基,成為新羅第二十七代國王,且在位整整十六年。
而且,尤為重要的一點是,這位金德曼(是不是感覺她名字很時尚)可不是什麽山溝溝裏的土酋關起門來做土王,而是正兒八經由唐朝的太宗李世民親自敕封為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高麗史《三國史記·卷第五·新羅本紀五》:四年,唐遣使持節,冊命王為柱國樂浪郡公新羅王,以襲父封。)
再來說真德女王,姓金名勝曼,是新羅國的第二十八代君主(公元647—654年在位)。乃是真平王同母弟真安葛文王金國飯與月明夫人樸氏之女,前任王善德女王的堂妹。
史載她資質豐麗,長七尺,垂手可過膝(和劉邦有得一比)。唐貞觀二十一年即位。二年改元太和,遣使到大唐請攻百濟,三年正月號令全國服中國衣裳(這便是有名的歸唐,也即歸化),四年開始行唐朝永徽年號。在位八年無嗣,群臣奉立真智王金舍輪孫,伊餐金龍樹子金春秋為王(武烈王),其母親天明夫人金氏是真平王之女,善德女王姐。
兩代女王的文治武功如何倒也不多說,便說她們幹得最重要也是最正確的事情,就是討好大唐並最終歸化,因此抱上了大唐的龍腿。
武烈王金春秋於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繼承新羅王位後,僅僅過是四年便也與大唐結成聯盟,於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與唐朝大將蘇定方一起圍攻百濟都城,百濟義慈王率左右連夜逃遁,隨後投降,新羅死敵百濟至此滅亡。
新羅大破百濟後,她還派金春秋的兒子金法敏(後來的文武王)入大唐朝覲。真德女王親自撰寫五言《太平頌》奉獻唐高宗李治。
頌辭為:“大(一作巨)唐開洪業,巍巍皇猷昌。止戈戎大定,修(一作興)文繼百王。統天崇雨施,理物體含章。深仁偕日月,撫運邁陶唐(一作時康)。幡旗既赫赫,鉦鼓何锽锽。外夷違命者,翦覆被天殃。淳風凝幽顯,遐邇競呈祥。四時和玉燭,七曜巡萬方。維岳降宰輔,維帝任忠良。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光。”
(瞧瞧這馬屁拍的,據說當時李治都差點樂暈過去!)
而德善、真德兩位女王的故事,雖然在此時的大宋知者已然不多,但在後世也不是籍籍無名,南韓曾經拍了部長達六十二集的連續劇來演繹兩位女王的一生,只不過卻是采用了戲說的行事,楞是堂姐妹改編成了雙胞胎姐妹花。
當然,現在不是要研究德善、真德兩位女王到底是不是雙胞胎姐妹花的問題,而是她們二人的故事對於女子可不可以封王的可能行,無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至於為什麽僅是封王而不是封皇……呃!這個只怕還得稍後再研究!
便也說吳敏與鄭太後介紹完兩位女王的事情,並且著重介紹了她們分別得到了唐太宗和唐高宗的敕封,是名正言順的“女王”後,王黼也才繼續道:“臣等以為,長公主如今雖然得繼長位,又領監國之職,與此時其事,已然足夠。不過,畢竟長公主身為女子,威不足以懾宵小、嚴不足勒佞賊,如此令則難行達止、恩則難以遠濟。如此,臣等便以為,不若效仿前唐舊事,與長公主進王爵。”
王黼這話說完,鄭太後便也陷入了沈思之中。雖然女子封王之事她也是第一次聽說,但大宋的王爵向來也不是太值錢的東西,比如說當年的廣陽郡王童貫……呵呵!
卻說鄭太後一想,這趙福金也從什麽亂七八糟的長帝姬覆為長公主,也以長公主的身份監國了,如今就算再個王爵也沒什麽大不了的,畢竟還用著她掛名領導內閣,用著女婿去搞定金國。
雖然一個趙構要冷藏,一個趙諶要冷遇,而趙佶父子不知道眼下在金國到底是喝著東北風還是西北風,可日後總有著落的一天嘛!所以如今要讓穩定大局,讓趙福金領著內閣班子把活繼續往下幹,那麽該給的自然要給呀!
想通此點,鄭太後便也稱此計為“妙計”,樂樂呵呵點頭答應下來,便問二人到底冊封為什麽王為好,二人倒也是異口同聲道了句“非秦既晉”。
這“封王”也即封為國王,古代封王都習慣地采用東周時的國名。其中歷代封王中,以“晉、秦、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
而“晉王”是有所尊號之中最尊貴的,“秦王”則次之,老太太也知道其中尊卑典故,一想這趙佶的眾多兒子(共三十八子)、趙桓的眾多兄弟之中,還沒有一個得封晉王,而趙福金這個皇姑如今肩上的擔子也重,皇姑父也特麽早就是個貨真價實的郡王了,“秦王”這個封號“血腥味”也太重了一點,便答應以太上皇後的名義頒布懿旨敕封趙福金為晉王。
只是,老太太顯然也不知道,中國歷史上共出現了二十九位晉王,其中以秦王身份稱帝者為五人,而以晉王身份稱帝的人數為……十三人!
所以,“晉王”這個封號“血腥味”才是真正的更重一點好不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