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64章瑣碎之事

關燈
第164章 瑣碎之事

方玉將請來的綠衣大食阿裏等幾名水手帶上,指導新軍士兵海戰技巧。

“尊貴、親愛的方,你所使用的工具很神奇。”阿裏驚奇地說道。望遠鏡、無線電對講機、六分儀、指南針等儀器讓阿裏驚嘆不已。這些東西不禁對航海有極大的幫助,對提高海戰、陸戰等偵查能力和指揮也有巨大的作用。

當然他更渴望了解的是威力無比的“大唐火”和射擊迅速、威力又極高的“大唐弩。”

不過這兩種軍中之物監管嚴密,新軍士兵的警惕性很高,他一直沒有機會去接觸。

如果他能得到這些神奇的東西,就能把黑衣大食趕出巴格達,重振綠衣大食的輝煌,統一分裂的阿拉伯帝國,甚至可以打敗那些異教徒,征服拜占庭。

方玉拿著筆算了筆賬,此時畝產稻谷約一石到一石五鬥,大約150斤到200斤,算是好地。

一對壯勞力的夫妻在水利灌溉和有牛耕田的情況下,保守估計可以種植30畝雙季稻,年產糧食4.5噸。留2噸口糧,剩餘2.5噸糧食。

昌化現在只有土人歸還的無主牛、馬、驢等大牲口八頭,遠遠滿足不了種田的要求。

一對壯勞力夫妻在沒有大型牲口的幫助下,只能種地20畝左右。

縣城人口一萬多人(包括大食俘虜),按每人每日3斤口糧計算,年需要糧食5400多噸,需要畝產150斤的耕田7萬多畝,3600多對壯勞力夫妻。

現在才開荒9000畝。

缺口為6萬多畝,按現在每日開荒300畝的速度計算,需要200多天,6個多月。

方玉與李唯忠、徐福、王成義、簡易等人商量後,決定停下所有非必須的工程,全力開荒。

盡量將壯勞力派遣到伐木隊和墾荒隊,充分利用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員做力所能及的雜務工作,細化工作範圍、工作量及相應的工錢。

方玉將保長、甲長們請到將軍府,討論爭吵了一夜,將具體的實施細則草案弄了出來。

清晨,方玉派人將告示及細則貼遍全縣。

“柱子,將軍府招工了,有空去看看。”趙老頭推開院子門走了進去。

“三伯父,某還得伺候家裏的地,沒有時間去。”柱子蹲在地上端著大碗,把最後一口稠粥咽進肚子裏後說道。

“你家裏人呢?”趙老頭問道。

“去餵雞了。”柱子回答道。

“餵雞能有幾個錢?去田裏撿撿石子就給錢,讓她餵完雞趕緊去。”趙老頭說道。

“一小車,連撿帶運,五文。”趙老頭說道,“趕緊去,一會兒小車就領完了,再去就的自己拿扁擔挑了。讓你爹你娘也去。”

“知道了!”柱子跳起來,匆匆向後面的院子走了過去。將軍府發的兩輪鐵皮小車能裝200斤土,一車10文錢,買米3斤,這活兒做的。

第二天便有保長、甲長上門,懇求方玉繼續開荒種田,招募流民耕種田地。

如此要求,方玉聞所未聞。

有了“鐵牛”和大量的鐵制工具、運輸工具,平均下來每人每日能開荒一畝地。

方玉重新調派人手,以每天開荒200畝的速度繼續開荒。

自方玉離開這段時間,縣城陸陸續續有412名百姓投奔過來,常住人口已達人。

工匠人數722人,保持不變;受方玉雇傭重勞力證增加了62人,達到2399人。

去掉開荒隊的200人,還有2199名重勞力,722名工匠。

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失地流民,方玉指派伐木工匠、勞力組成的隊伍向石碌鐵礦所在地推進。

鹽田隊在海邊選定的地方開辟鹽場,修路隊繼續修路,磚窯、石灰窯、水泥窯擴大生產,建築隊、水利設施隊修建各種設施,還有其它各種隊伍。

有人希望去耕種田地,方玉承諾新開墾的荒地他們有優先租用權。

幹活有工錢,之後還有土地等著他們耕種,渴望種地的勞力們個個幹勁十足。

不願意繼續種地的人自然也有,他們更願意拿著工錢買糧吃。

縣城糧價只有四文錢一斤,和豐年相比幾乎一樣。

在方家做工每月最低工錢2兩銀子,一年是24兩銀子,能買糧6000斤。

一家老小種30畝,一年才6000斤糧食,第二年開始收地租。

方家的工坊、店鋪,其他人家開辦的工坊、店鋪,四處招募人手,完全不擔心找不到工作,還不如繼續打工賺錢。

也有很多人打算加入新軍。

新軍福利待遇一等一的好,就算死了,一家老小也有人養著。

新軍士兵的招募標準由方玉親自制定。

幾次戰鬥經歷讓方玉認識到,新式軍隊不必憑借數量取勝,而且現在並不需要大量的士兵。

本著寧缺毋濫,方玉按照後世的入伍標準進行調整後實施。

除了身體素質要求,對身份也進行了限制。

身家清白,家庭居住在昌化縣,並且在昌化本地居住一年以上。

新軍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本地想參軍的百姓簡直懷疑新軍是故意設置障礙。

至於那些潛入的暗探,更是急得抓耳撓腮。暗探們即便上述條件都滿足,也得等上一年的時間才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新軍招募標準公布後,不少人的家眷從外地趕來與家人團聚。這些人自然被保安隊、保長、甲長等組成的監視網重點關註。

對於暗探、奸細等人的鑒別,方玉暫時沒什麽辦法。

除了加強各處機要設施的保密,制定保密制度,暫時也只能依靠保安隊和保長、甲長這樣的群眾組織了。

昌化縣是依河而建,這條河只有一個普通的名字昌化江。

昌化江是海南的第二大河,發源於五指山山脈北麓的空示嶺,橫貫海南島的中西部,河流自東北向西南流過瓊中五指山,在樂東縣轉向西北,最後從東方縣穿過昌江縣的昌化港西流入南海。

昌化江幹流全長232公裏,流域面積5150平方公裏,總落差1270米。隋代建立的昌化縣在河口北側,昌化江因此得名。

昌化縣處於昌化江下游,河床寬闊,水流宣洩順暢,從未發生過洪水災害。

昌江河下游也有大量品質極好的河沙,資源極為豐富,土和雜質含量很少,砂顆粒潔凈,質量達到了極粗粒度特級優質河沙的標準。

這些河沙解決了混凝土用砂的問題。

雖然河水滔滔,資源豐富,但昌化江下游兩岸及其附近的東方和昌江兩縣地區是海島最嚴重的幹旱區。

據後世統計,除充分利用當地中小河流水源外,約60萬畝待墾荒地及40萬畝耕地均須由昌化江提供灌溉水源。

而現在,完全沒有水利設施。

既然考慮到用水,昌化鐵廠就不能建設在昌江河的上游。方玉不打算在這個都是純天然資源的世界喝汙染水,昌化鐵廠應該在昌江河入海口附近建設。

石碌鐵礦距昌江河入海口直線距離40公裏左右,直接開路工程太大。

運輸鐵礦完全可以利用昌江河。

石碌鐵礦在山上,海拔150米左右。開采鐵礦後,利用軌道車順坡而下,運到山下的昌江河支流石碌河,這段距離只有2公裏左右。

然後用船將礦石運到昌江河出海口附近的鐵廠進行冶煉,航線長度在40公裏左右。

沿河公路也要建設,防止意外的發生。因為鐵礦在河的對面,所以橋梁也需要建設。

思緒萬千,鐵礦和橋梁的問題以後再說,先解決水利灌溉問題。

第一期2萬畝的田地,13平方公裏。

挖掘幹渠、支渠、鬥渠、農渠、洩水用的幹溝及容洩區,最少需要總長400多公裏的引水渠以及容量巨大的容洩區。

400公裏長的引水渠,最少需要挖掘40萬立方米的土石方,一萬壯勞力,一人一天挖掘1立土石,需要40天時間。

這還沒有算上運輸土石方的人力物力。

為了保證引水渠耐用可靠,幹渠與支渠一般用石砌或混凝土築成。

方玉命人利用多餘的木材制作混凝土引水渠的磨具,到時候把混凝土澆灌進磨具幹燥成型即可。

幹渠和支渠橫截面積太大,用模具制作出的混凝土水槽太沈,搬運太消耗人力。方玉決定幹渠和支渠用紅磚壘砌基礎層,外面摸上水泥混凝土。

一萬壯勞力!

昌化縣一共才一萬人,而且縣裏已經沒有閑置的壯勞力了,都在做工或者耕地。

自己總不能拉壯丁。

再去招募點兒流民……

一期工程挖掘幹渠,可以馬上灌溉新農田,佃農們不用去河邊挑水,節省勞動時間;

二期工程挖掘支渠;

三期工程……

有錢有糧就不信招募不到流民。

雖然昌江河沒有發洪水的記載,但以防萬一,水渠的高度要高於河面,這樣還需要工匠制作水車擡水……

到了昌化後,為糧食忙碌,為糧食打仗……

有百姓到縣衙報告家裏的雞丟了兩只,方玉派人幫她找;

有百姓過來報告新種的糧食被野豬啃了,方玉命民兵去找尋野豬;

有百姓過來告狀,押後再審;

有百姓報告丟失物品的;

有百姓過來報告……

其它還好辦,但大唐律厚厚一本,方玉翻了半天也沒找到相關的條文,必須要找熟悉律文的幕僚。

百姓之事無小事,方玉忙得焦頭爛額,到了下午總算沒有百姓上門了……

方玉把李唯忠和張擒虎找了過來,讓他們負責工程建設和註意警戒,讓簡易和王成義暫且處理以後出現的這些雞毛蒜皮但不能不管的小事。

方玉派了三艘商船繼續去占婆國購買牲畜,派了兩艘商船去大越國購糧。

本地百姓自己興建的飯館、茶館、各種商品的小店鋪也有幾家開業。

山中土人請求到昌化港販賣商品,這件事涉及到方玉之前定下的與土人三日一集的政策。

“來往商人日益增多,昌化港由保安隊負責維持秩序。”方玉對張英說道。

張英點頭稱是。

“新軍撤離到昌化縣城,商人等暫時禁止進入昌化縣城。”方玉說道。

張擒虎的兒子張平被方玉任命為建設新軍營地事宜的督造官,負責組織建設新軍營地事宜。

選址的要求為距離昌化港和昌化縣城不能太遠,可以迅速增援;但也不能太近,防止有奸細窺探軍情。

張平比方玉年長兩歲,今年十九歲,一直跟在方玉身邊做警衛。他被方玉委以重任,興奮異常地跑到李唯忠那裏要人要錢。

李唯忠自然將這個毛頭小子打發了回去,沒有建設方案和規劃,無法撥付人手、錢糧及物資。

張平找到方玉要方案。

方玉存著鍛煉張平的心思,自不會管這些事。他將張平訓斥了一頓,“身為督造官,這種事還來問我,要你何用?”

被訓得臊眉耷眼的張平灰溜溜地出了縣衙,找到他爹張擒虎。張擒虎把張平訓了一頓,讓他按照要求先去選好軍營的地址。

一個月後,煉鐵用的焦炭廠、耐火材料廠建設完畢,焦炭、耐火磚的質量很差,幾乎不能用。

不過這難不倒方玉,他在美國的牧場按照原樣建設了同樣的小高爐,原料等也使用昌化的原材料。

方玉請了一批專家和技術人員,這些人感嘆土豪的玩法與眾不同。

雖然設備很原始,也不能使用現代化的儀器和材料,但是錢到位,一切都好說。

修改了大量技術參數及工藝流程,昌化煉焦廠、耐火材料廠的產品總算合格了。

一個月後,第一批鐵礦石被船運到興建好的小高爐進行試生產。

第一批生產的生鐵質量很差,幾乎不能使用。

如法炮制,方玉在牧場建立了同樣的小高爐,請了一批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修改驗證。

限於古時的條件,小高爐為有效容積100立方米,預計年產4萬噸生鐵。

昌化開工建設了四座小高爐,年產生鐵12萬噸。

古代對於生鐵的渴求是無休止的,12萬噸的生鐵產量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雷州刺史李思業得到消息後,立即派人前往昌化縣要求方玉提供相關的技術資料及工匠。

方玉斷然拒絕了李思業的無理要求。

幾次談判無果,李思業派遣私軍1000人從海路進犯身昌化。早就得到相關情報的方玉命海軍出擊,在距離昌化港100海裏的海面上擊沈了三艘李思業的戰艦。

又經過幾輪談判,方玉同意向李思業出售生鐵,恢覆藍色小藥片的供應,作為交換條件之一,李思業將廣州船廠的部分船匠送給方玉。

方玉立即開始興建船廠,命人開始研究戰商兩用的西班牙大帆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