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風雨即來
關燈
小
中
大
第134章 風雨即來
◎他,並不是太子。◎
巷子狹窄,人群擁塞,根本無法讓開。霍子衿情急四顧,飛身自馬背一躍,縱上高墻,只見數丈外的深巷裏,七寶已與公主侍衛殺成一片,刀光劍影,都只在公主輅車周圍招呼。
這個不知輕重的小賊!霍子衿深悔自己一時糊塗,居然同意他玩這種把戲,萬一嚇壞了公主,簡直萬死莫贖。急忙揮動手中長劍,喝罵著躍下墻頭:
“住手!你玩夠了!”
那黑影驚覺上方有人殺來,回手格擋,月光下只見他仰起的面孔,被黑布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雙暴突的眼,陰沈,兇悍,夜色中閃著凜凜寒光。
這不是七寶。
亦不止他一個人。
三五條黑影,自四面八方襲來,劍光霍霍,都撲向公主輅車。已有一人殺翻身邊侍衛,跳上車頂,舉劍刺向車中。
霍子衿心中驚駭,一時不及思索,也不顧周圍殺機重重,揚手奮力一擲,長劍淩空激射,正中車頂那人胸口。那人哼也沒哼一聲,當即伏倒,胸前血如泉湧,手中長劍只刺了一半在車頂。
重重帷帳的車中,依稀傳來一聲驚呼:“啊!——”
“公主!”
霍子衿情急關切,疾奔上前,卻只見寒光刺目,迎頭一柄利劍直劈頂門。手中已無兵器,身後躲無可躲,當即一腳勁踢,正中那人手肘,那人身形一歪,長劍落地,霍子衿擡腳一勾,拾劍在手,只覺背後寒氣凜凜,又有數柄兵器襲來。
車中的李可兒,早已魂飛魄散。
一柄長劍自車頂刺入半截,釘住她的發髻,正在急切撕扯掙脫,一股濃稠鮮血順著劍尖流下,霎時浸透了半身繡襦。
沒人聽得見她的號哭。車外喧嘩一片,到處都是兵器相交的駭人聲響,一聲聲喝罵,慘叫,此起彼伏。帷帳四周不斷搖動,有兵器的劈砍,亦有人的撞擊,貌似堅固的車身,隨時都要被撕成碎片。
謔地一聲巨響,一柄長劍自車前橫掠而過,硬生生將車簾一劈兩半,大半幅帷帳散落在地,一個人軟軟垂倒,仰躺車前,胸前被利刃劈得洞開,鮮血直向車中噴濺。
李可兒奮力縮向車後,口中不自禁地發出一聲聲的尖叫。
似一個無法走出的噩夢,似一幅形容地獄慘況的血腥壁畫。車簾殘破,血霧橫飛,車外藏藍夜空,金黃圓月,映襯著一個個鬼魅般的黑影,伴隨著耀目的兵刃寒光,刺耳的金屬聲響,令人作嘔的濃重血腥……
又一人仗劍撲入車中,被黑布蒙緊的面龐上,唯有一雙兇殘的圓眼清晰可辨,手中劍鋒霍霍,距離李可兒身子不過咫尺。千鈞一發的最後一刻,忽然沖勢受阻,整個身軀被人提著衣領倒擲出去。
救了她的,不是侍衛,是一位似曾相識的青袍武官。
手揮目送,縱橫來去,與數名一身黑衣的刺客搏殺。劍光凜凜飛舞,身姿堅定而矯健,擋住所有黑影不能近前。
他自己亦受了傷,半身袍服已被鮮血濡濕,冠帽散落,一頭長發隨身形躍動在肩頭飄飛,然而身形毫不受阻,背影只如一座山般,牢牢擋在車前。
呯的一聲,最後一個黑衣客倒地。
四周只剩下了侍衛們零亂的腳步聲,驚惶的喘息聲。
那武官踉蹌一步,奮力凝住身形,回身向著車內跪倒。
“卑職救護來遲,公主恕罪。”
——————
上元夜,敦煌城中大亂。
三位貴胄同時遇刺,分別是綠雲公主李可兒、天子李信的三弟熹王李賢、李信寵信的散騎常侍費堯。
刺客也分為三路,武器精良,訓練有素,化裝為觀燈百姓潛伏深巷,事發之際四下齊出,將貴胄的儀衛截成數段,兇殘砍殺。
前後不過一刻鐘,刺殺李賢、費堯的兩路刺客順利得手,飛快撤出敦煌城,唯有李可兒被韶王輔護都尉霍子衿救下,刺客逃走三名,被斬三名。
又一個全新的日頭升起,朝霞亮麗,空氣澄明,城中卻透著異常緊張壓抑的氣氛。蓮生與霍子衿徘徊金水橋外,焦急地等了半日,才見李重耳匆匆行出宮門。
“怎麽又來了?”李重耳跨上碧玉驄,蹙眉向霍子衿打量:“不是叫你回府養傷,這幾天不必跟著我!”
霍子衿半邊肩頭與手臂都裹著紗棉,只靠單手控馬,額角也敷了傷藥,面上是毫無血色的蒼白。他對李重耳的呼喝,恍如不聞,只急切地向宮門掃了一眼:
“公主殿下怎樣?沒事了嗎?”
“飲了安神的湯藥,適才已經熟睡。有阿娘陪著她,狀況好了許多,不再哭泣了。”李重耳的視線,在霍子衿一身的傷損上停留片刻,輕輕搖了搖頭:
“安心回去養傷吧,你這傻家夥。多虧了你,她沒受傷。”
一旁的蓮生,心虛又慶幸地咬了咬嘴唇。
原本想著,與霍子衿搭檔演一場英雄救美的好戲,撩動公主芳心。只道是個無傷大雅的萬全之策,都沒告訴李重耳,萬沒想到蓮生臨陣失手,完全演砸了鍋,卻又陰差陽錯弄假成真,救下了公主性命。
李重耳聽蓮生講述前因後果之際,只驚得滿頭是汗。原來不僅是碰巧,更是個萬中無一的碰巧。若不是這兩人忽發奇想,聯手胡鬧,若不是霍子衿舍生忘死,拼了性命救護,他心愛的妹子早已同熹王李賢與常侍費堯一樣,化作一縷劍下冤魂!
“被斬的三名刺客,其中兩人身上有紋青,應是江湖人物。……”
霍子衿已告辭回府,韶王府的書房裏,只剩李重耳與蓮生二人。李重耳面色異常凝重,語聲都有些嘶啞:
“……全城封鎖之後,在神虎門截住一名嫌犯,卻在即將被捕時自刎,死志甚決,未能留下活口。行刺現場遺落四柄長劍,制式相同,但是劍身的鑄造戳記都已被精心磨去,刑曹正在破解。”
“是蓄謀已久的刺殺!刺客到底什麽來歷?”蓮生也蹙緊了雙眉:
“遇刺這三人,又有什麽關聯?彼此並不相熟吧,除了都是貴胄,幾乎全無共通之處。上元夜在同一時間出行,只是湊巧,路線也不同,回府的回府,回宮的回宮。如此情形能一擊而中,事先不知經過了多少周密觀察,精心籌劃,派出的刺客當不止這三路,要刺殺的目標,也不止這三人……”
喃喃自語良久,方覺室中一片靜寂。對面書案後,李重耳怔怔地望著窗外出神,竟沒有回應她的話,又過了許久,才低聲開言:
“沒錯。精確嚴謹的布置,毫無破綻的組織。這背後,必有一個驚天陰謀。我原本也是摸不到頭腦,但適才在明霞宮裏,阿娘與我提了些舊事,倒令我有了些頭緒。”
“你阿娘是怎樣說?”
李重耳仍沒有回應。
只微微昂首,仔細傾聽片刻,起身查看門窗,確認書房內外只有他與蓮生二人,才坐回案前。
這是李重耳自己的家,素來為所欲為的王府。就連與七寶親密,都沒有如此仔細地查勘過周圍。這份異樣的謹慎,頓時教蓮生起了一身麻栗。
“遇刺的幾位重臣,都與聖上當年繼位有關。”李重耳終於開口,一字字說得低沈又清晰:
“熹王李賢與最近無緣無故病逝的譽王李貞,是當年擁戴聖上即位的兩個弟弟。日前遇刺的給事中王天乘、出行溺亡的昭明將軍田梓,還有此次遇刺的散騎常侍費堯,都在聖上繼位時立過大功。此外便是聖上子女:可兒,三兄,我也已經遇刺多次,有一次你還在場。”
這一番話說得,教蓮生愕然睜大了雙眼。
她對宮闈之事,畢竟不大熟悉。李信當年是怎麽繼位的,她一無所知,聽著這些人名,官名,全然不知所以,唯有李重耳那次雪夜遇刺的驚險場面歷歷在目。
“你是說,有人對你阿爺繼位不滿?為什麽?行刺這些人有什麽用?”
李重耳長嘆一聲。“別說你聽不懂,阿娘對我說這些時,連我也不懂。從未有人對我說過這些,你聽了就知道,是因為……沒人敢說。”
他站起身來,背負雙手,在室中緩緩踱步:“不知該從何說起,我心裏也很亂……我阿爺他,他並不是太子。”
蓮生拼命從腦海中搜索著僅有的一點訊息:“哦,想起來了,他是二皇子,老大才是太子。我小時候聽過變文,好像當年太子叛亂,你阿爺剿滅了叛黨,立下大功,所以當了皇帝。”
“是,我從小聽說的也是這樣,書裏寫的,教習講的,都是這樣。”李重耳的神情,凝重中帶著深切的憂悶:
“都說當年先帝病重,纏綿病榻一年有餘,太子急於繼位,意欲謀害先帝,取而代之。聖上奉先帝手諭,於庚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夜,親率禁軍殺入東宮,一舉剿滅叛黨,粉碎太子陰謀。先帝駕崩後,群臣推舉聖上繼位,改元嘉興,開辟一代盛世,人人稱道聖上真命天子,有淩駕四海之氣,震撼八荒之才,君臨天下之德,安平萬世之功……”
他停頓,仰頭,向窗外遙望良久,才慘然一笑:
“直到今天,阿娘才說,太史令魏錚這文章,是先後修改無數次,才合了聖上心意。在魏太史之前,聖上已經斬了兩任太史令,為的就是這一章寫得不妥當。”
“怎麽……”蓮生的脊背泛起了一層冷汗:“這一章不是史實,是史官的矯飾?”
李重耳扭轉了頭,繼續在室中踱步,越踱越重,越踱越快:
“先帝育有十子,聖上排行第二,長兄李譚,才是太子。”
“李譚十歲入東宮,飽讀詩書,才能過人,又有一班文臣武官輔佐,卓然眾兄弟之上。十個皇子中,四個陸續早逝,到了庚子二十一年,太子之下,尚有弟兄五人。”
“這年開春,先帝臥病,漸漸沈屙難起,朝中事務,由一班老臣輔佐太子打理。又過了一年時間,那首《十八子》的童謠,開始在敦煌流傳。”
恍若陰冷冬風襲入室中,蓮生驀然打了個寒顫。
【作者有話說】
霍奶娘不負眾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他,並不是太子。◎
巷子狹窄,人群擁塞,根本無法讓開。霍子衿情急四顧,飛身自馬背一躍,縱上高墻,只見數丈外的深巷裏,七寶已與公主侍衛殺成一片,刀光劍影,都只在公主輅車周圍招呼。
這個不知輕重的小賊!霍子衿深悔自己一時糊塗,居然同意他玩這種把戲,萬一嚇壞了公主,簡直萬死莫贖。急忙揮動手中長劍,喝罵著躍下墻頭:
“住手!你玩夠了!”
那黑影驚覺上方有人殺來,回手格擋,月光下只見他仰起的面孔,被黑布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雙暴突的眼,陰沈,兇悍,夜色中閃著凜凜寒光。
這不是七寶。
亦不止他一個人。
三五條黑影,自四面八方襲來,劍光霍霍,都撲向公主輅車。已有一人殺翻身邊侍衛,跳上車頂,舉劍刺向車中。
霍子衿心中驚駭,一時不及思索,也不顧周圍殺機重重,揚手奮力一擲,長劍淩空激射,正中車頂那人胸口。那人哼也沒哼一聲,當即伏倒,胸前血如泉湧,手中長劍只刺了一半在車頂。
重重帷帳的車中,依稀傳來一聲驚呼:“啊!——”
“公主!”
霍子衿情急關切,疾奔上前,卻只見寒光刺目,迎頭一柄利劍直劈頂門。手中已無兵器,身後躲無可躲,當即一腳勁踢,正中那人手肘,那人身形一歪,長劍落地,霍子衿擡腳一勾,拾劍在手,只覺背後寒氣凜凜,又有數柄兵器襲來。
車中的李可兒,早已魂飛魄散。
一柄長劍自車頂刺入半截,釘住她的發髻,正在急切撕扯掙脫,一股濃稠鮮血順著劍尖流下,霎時浸透了半身繡襦。
沒人聽得見她的號哭。車外喧嘩一片,到處都是兵器相交的駭人聲響,一聲聲喝罵,慘叫,此起彼伏。帷帳四周不斷搖動,有兵器的劈砍,亦有人的撞擊,貌似堅固的車身,隨時都要被撕成碎片。
謔地一聲巨響,一柄長劍自車前橫掠而過,硬生生將車簾一劈兩半,大半幅帷帳散落在地,一個人軟軟垂倒,仰躺車前,胸前被利刃劈得洞開,鮮血直向車中噴濺。
李可兒奮力縮向車後,口中不自禁地發出一聲聲的尖叫。
似一個無法走出的噩夢,似一幅形容地獄慘況的血腥壁畫。車簾殘破,血霧橫飛,車外藏藍夜空,金黃圓月,映襯著一個個鬼魅般的黑影,伴隨著耀目的兵刃寒光,刺耳的金屬聲響,令人作嘔的濃重血腥……
又一人仗劍撲入車中,被黑布蒙緊的面龐上,唯有一雙兇殘的圓眼清晰可辨,手中劍鋒霍霍,距離李可兒身子不過咫尺。千鈞一發的最後一刻,忽然沖勢受阻,整個身軀被人提著衣領倒擲出去。
救了她的,不是侍衛,是一位似曾相識的青袍武官。
手揮目送,縱橫來去,與數名一身黑衣的刺客搏殺。劍光凜凜飛舞,身姿堅定而矯健,擋住所有黑影不能近前。
他自己亦受了傷,半身袍服已被鮮血濡濕,冠帽散落,一頭長發隨身形躍動在肩頭飄飛,然而身形毫不受阻,背影只如一座山般,牢牢擋在車前。
呯的一聲,最後一個黑衣客倒地。
四周只剩下了侍衛們零亂的腳步聲,驚惶的喘息聲。
那武官踉蹌一步,奮力凝住身形,回身向著車內跪倒。
“卑職救護來遲,公主恕罪。”
——————
上元夜,敦煌城中大亂。
三位貴胄同時遇刺,分別是綠雲公主李可兒、天子李信的三弟熹王李賢、李信寵信的散騎常侍費堯。
刺客也分為三路,武器精良,訓練有素,化裝為觀燈百姓潛伏深巷,事發之際四下齊出,將貴胄的儀衛截成數段,兇殘砍殺。
前後不過一刻鐘,刺殺李賢、費堯的兩路刺客順利得手,飛快撤出敦煌城,唯有李可兒被韶王輔護都尉霍子衿救下,刺客逃走三名,被斬三名。
又一個全新的日頭升起,朝霞亮麗,空氣澄明,城中卻透著異常緊張壓抑的氣氛。蓮生與霍子衿徘徊金水橋外,焦急地等了半日,才見李重耳匆匆行出宮門。
“怎麽又來了?”李重耳跨上碧玉驄,蹙眉向霍子衿打量:“不是叫你回府養傷,這幾天不必跟著我!”
霍子衿半邊肩頭與手臂都裹著紗棉,只靠單手控馬,額角也敷了傷藥,面上是毫無血色的蒼白。他對李重耳的呼喝,恍如不聞,只急切地向宮門掃了一眼:
“公主殿下怎樣?沒事了嗎?”
“飲了安神的湯藥,適才已經熟睡。有阿娘陪著她,狀況好了許多,不再哭泣了。”李重耳的視線,在霍子衿一身的傷損上停留片刻,輕輕搖了搖頭:
“安心回去養傷吧,你這傻家夥。多虧了你,她沒受傷。”
一旁的蓮生,心虛又慶幸地咬了咬嘴唇。
原本想著,與霍子衿搭檔演一場英雄救美的好戲,撩動公主芳心。只道是個無傷大雅的萬全之策,都沒告訴李重耳,萬沒想到蓮生臨陣失手,完全演砸了鍋,卻又陰差陽錯弄假成真,救下了公主性命。
李重耳聽蓮生講述前因後果之際,只驚得滿頭是汗。原來不僅是碰巧,更是個萬中無一的碰巧。若不是這兩人忽發奇想,聯手胡鬧,若不是霍子衿舍生忘死,拼了性命救護,他心愛的妹子早已同熹王李賢與常侍費堯一樣,化作一縷劍下冤魂!
“被斬的三名刺客,其中兩人身上有紋青,應是江湖人物。……”
霍子衿已告辭回府,韶王府的書房裏,只剩李重耳與蓮生二人。李重耳面色異常凝重,語聲都有些嘶啞:
“……全城封鎖之後,在神虎門截住一名嫌犯,卻在即將被捕時自刎,死志甚決,未能留下活口。行刺現場遺落四柄長劍,制式相同,但是劍身的鑄造戳記都已被精心磨去,刑曹正在破解。”
“是蓄謀已久的刺殺!刺客到底什麽來歷?”蓮生也蹙緊了雙眉:
“遇刺這三人,又有什麽關聯?彼此並不相熟吧,除了都是貴胄,幾乎全無共通之處。上元夜在同一時間出行,只是湊巧,路線也不同,回府的回府,回宮的回宮。如此情形能一擊而中,事先不知經過了多少周密觀察,精心籌劃,派出的刺客當不止這三路,要刺殺的目標,也不止這三人……”
喃喃自語良久,方覺室中一片靜寂。對面書案後,李重耳怔怔地望著窗外出神,竟沒有回應她的話,又過了許久,才低聲開言:
“沒錯。精確嚴謹的布置,毫無破綻的組織。這背後,必有一個驚天陰謀。我原本也是摸不到頭腦,但適才在明霞宮裏,阿娘與我提了些舊事,倒令我有了些頭緒。”
“你阿娘是怎樣說?”
李重耳仍沒有回應。
只微微昂首,仔細傾聽片刻,起身查看門窗,確認書房內外只有他與蓮生二人,才坐回案前。
這是李重耳自己的家,素來為所欲為的王府。就連與七寶親密,都沒有如此仔細地查勘過周圍。這份異樣的謹慎,頓時教蓮生起了一身麻栗。
“遇刺的幾位重臣,都與聖上當年繼位有關。”李重耳終於開口,一字字說得低沈又清晰:
“熹王李賢與最近無緣無故病逝的譽王李貞,是當年擁戴聖上即位的兩個弟弟。日前遇刺的給事中王天乘、出行溺亡的昭明將軍田梓,還有此次遇刺的散騎常侍費堯,都在聖上繼位時立過大功。此外便是聖上子女:可兒,三兄,我也已經遇刺多次,有一次你還在場。”
這一番話說得,教蓮生愕然睜大了雙眼。
她對宮闈之事,畢竟不大熟悉。李信當年是怎麽繼位的,她一無所知,聽著這些人名,官名,全然不知所以,唯有李重耳那次雪夜遇刺的驚險場面歷歷在目。
“你是說,有人對你阿爺繼位不滿?為什麽?行刺這些人有什麽用?”
李重耳長嘆一聲。“別說你聽不懂,阿娘對我說這些時,連我也不懂。從未有人對我說過這些,你聽了就知道,是因為……沒人敢說。”
他站起身來,背負雙手,在室中緩緩踱步:“不知該從何說起,我心裏也很亂……我阿爺他,他並不是太子。”
蓮生拼命從腦海中搜索著僅有的一點訊息:“哦,想起來了,他是二皇子,老大才是太子。我小時候聽過變文,好像當年太子叛亂,你阿爺剿滅了叛黨,立下大功,所以當了皇帝。”
“是,我從小聽說的也是這樣,書裏寫的,教習講的,都是這樣。”李重耳的神情,凝重中帶著深切的憂悶:
“都說當年先帝病重,纏綿病榻一年有餘,太子急於繼位,意欲謀害先帝,取而代之。聖上奉先帝手諭,於庚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夜,親率禁軍殺入東宮,一舉剿滅叛黨,粉碎太子陰謀。先帝駕崩後,群臣推舉聖上繼位,改元嘉興,開辟一代盛世,人人稱道聖上真命天子,有淩駕四海之氣,震撼八荒之才,君臨天下之德,安平萬世之功……”
他停頓,仰頭,向窗外遙望良久,才慘然一笑:
“直到今天,阿娘才說,太史令魏錚這文章,是先後修改無數次,才合了聖上心意。在魏太史之前,聖上已經斬了兩任太史令,為的就是這一章寫得不妥當。”
“怎麽……”蓮生的脊背泛起了一層冷汗:“這一章不是史實,是史官的矯飾?”
李重耳扭轉了頭,繼續在室中踱步,越踱越重,越踱越快:
“先帝育有十子,聖上排行第二,長兄李譚,才是太子。”
“李譚十歲入東宮,飽讀詩書,才能過人,又有一班文臣武官輔佐,卓然眾兄弟之上。十個皇子中,四個陸續早逝,到了庚子二十一年,太子之下,尚有弟兄五人。”
“這年開春,先帝臥病,漸漸沈屙難起,朝中事務,由一班老臣輔佐太子打理。又過了一年時間,那首《十八子》的童謠,開始在敦煌流傳。”
恍若陰冷冬風襲入室中,蓮生驀然打了個寒顫。
【作者有話說】
霍奶娘不負眾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