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登個基稱個帝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八十一章 登個基稱個帝
…
李存的出兵條件傳回到東京汴梁城了。
乍一看,趙佶憤怒無比!
割地!
賠款!
和親!
簡直是喪權辱國!
可仔細想想,趙佶又覺得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首先,割地並非真正的割地,只是用來交換燕雲十六州罷了。
至於賠款,也不能說是賠款,誰打仗不需要錢,大宋王朝自己去收覆燕雲十六州難道就不需要錢嗎?
大宋王朝目前在宋遼邊界可是有上百萬大軍。
每天單單是糧草輜重的消耗,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更重要的是,河北那裏虧空得實在是太厲害了。
這使得,那上百萬大軍的糧草輜重全都得從別的地方運送,花費實在是太高了。
這麽說吧,自從童貫率兵北上巡關到現在,花費都已經超過兩千萬緡了。
不信你自己算。
據時任三司使的蔡襄計算,英宗初,全國禁軍、廂兵共一百一十八萬餘人,需支出養兵費用每年四千八百萬緡,平均下來,每人每年約四十緡,平均到每個月上,就是每人每月差不多三點三緡。
一百萬大軍(真實數量可能沒有這麽多,但在趙佶的紙面上,這個數字肯定只多不少),北上巡邊這四個月,單單是軍餉就快一千五百萬緡了。
關鍵,現在是戰時,別管前線打贏了,還是打輸了,開銷都非常大。
就拿上次那一敗來說,單是撫恤金、喪葬費什麽的,趙佶就拿出來了數百萬緡。
這也正常,試問,有什麽是比打仗更費錢的?
大宋王朝這兩年的仗打下來,蔡京給大宋王朝攢下來的那點家底,真是全部都打空了。
相比較來說,李賊只跟他趙佶要一千萬緡,還自備兵甲戰馬船只糧草輜重,並且死傷都不用他趙佶負責,真的挺良心的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李賊只要金銀。
這稍稍有點麻煩。
當然,這個麻煩是指,趙佶不動用封椿庫的情況下,若是趙佶肯動用封椿庫,這件事就變得簡單了。看書喇
按說,這也算是為大宋王朝收覆燕雲十六州,是符合啟動封椿庫的條件的。
可趙佶卻不願意為此動用封椿庫。
這除了因為趙佶個人心理很別扭以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封椿庫其實已經不是專門為收覆燕雲十六州而設置的了,它已經演變成了大宋王朝最後的應急資金,一旦動用了,就意味著大宋王朝將沒有任何應急能力了。
至於和親一事,跟趙佶預料的差不多,李賊並不積極。
所以,這條可以不用著急考慮,甚至不用考慮。
而先給李賊秦嶺-淮河以南五路和暫借膠東半島給李賊?
如果可以,趙佶肯定不願意先給此五路和暫借膠東半島給李賊。
可就像李賊自己所說的那樣和吳敏所想象的那樣,趙佶不先給李賊此五路,李賊難道就不能自取了嗎?
最後的區別大概也就是,李賊能得到一個完整的秦嶺-淮河以南五路,還是能得一個被打碎了的秦嶺-淮河以南五路。
這對李賊有區別,可對大宋王朝的區別大嗎?
是。
在此五路給李賊造成一些麻煩,肯定會影響李賊的發展。
可這麽做,大宋王朝難道就沒有成本嗎?
還是那話,打仗是需要錢的。
而大宋王朝現在是真沒錢了。
再說李賊借膠東半島。
趙佶不想借。
可別的條件都答應了,還能再差借膠東半島給李賊嗎?
現在,趙佶所有的期望都是,李賊能夠北上跟遼國和金國互耗,讓大宋王朝漁翁得利。
不然,叫李賊再安穩發展幾年,大宋王朝必定被李賊所滅。
為了大宋王朝的那一線生機,李賊要什麽,他趙佶就給什麽,只要李賊肯北上跟遼國和金國相互放血就行。
忍過這一波,等李賊、遼國、金國拼得三敗俱傷,這天下還是他趙佶的,吃了他趙佶的,給他趙佶吐出來,拿了他趙佶的,給他趙佶還回來。
說來說去,對趙佶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缺錢,別的咬咬牙,都好說。
趙佶將王黼找來,問王黼:「李邦彥和吳敏跟李賊談得條件,愛卿怎麽看?」
王黼已經從梁師成那裏得知,趙佶準備答應李存提出來的全部條件了。
所以王黼順著趙佶的意思說:「大國交鋒,不可看一時一地得失,當計深遠,臣以為,只要能令李賊率大軍北上與契丹、女真鷸蚌相爭,我大宋未嘗不可做出一些讓步,以暫失部分疆土換取最終的勝利,未嘗不失為明智之舉。」
見王黼也同意,趙佶決定,回頭就下一道嚴厲的詔令:妄議朝廷驅狼逐虎之計者,必罰無赦!
這兩天關於是否應該拿秦嶺-淮河以南五路疆土換取李存出兵收覆燕雲十六州,大宋王朝的官員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有人支持這驅狼逐虎之計,覺得這是救國良策。
有人反對這驅狼逐虎之計,覺得這是與虎謀皮。
還有人主張,將宋遼邊境的上百萬大軍撤回來,與李賊死戰到底。
更有激進者,認為大宋王朝可以向遼金借兵來打李賊,與李賊不死不休。
王黼覺得,這麽亂糟糟的激烈辯論,有可能會打草驚蛇,更有可能會擾亂軍心和民心,應該盡快做出決定,然後下一道嚴令,統一思想。
趙佶覺得王黼說得很有道理,如今他已經做出了決定,那這個嚴令必須得下,萬一「驅狼逐虎」這四個字傳到李賊耳中,壞了大宋王朝唯一的機會,那大宋王朝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趙佶又說出了他最擔心的問題:「連年征戰花銷頗大,今李賊又索要一千萬緡金銀,朕擔心將我大宋財政給拖垮了,愛卿可有良策?」
王黼當然清楚,大宋王朝的財政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事實上,王黼已經做出了一些應對設施,像精簡了一些機構,像裁汰了一批冗員,等等……
可這杯水車薪,根本就解決不了大宋王朝的財政問題。
沒辦法,少了江南六路的財政收入,本來就已經斷了大宋王朝財政收入的一臂。
又一連打了兩年的仗,花錢如流水。
如今,大宋王朝不僅要支付自己那一百好幾十萬軍隊的軍費,還得給虎賁軍出一千萬緡的軍費。
再加上,大宋王朝從上到下都鋪張浪費慣了。
大宋王朝怎麽還可能有錢?
實際上,大宋王朝的財政早就出現了極其嚴重的赤字。
這麽說吧,為了解決大宋王朝的財政問題,王黼每日絞盡腦汁尋求良策,他甚至已經有好幾個月都沒睡過好覺了。
甚至於,王黼終於明白了,蔡京為什麽不同意聯金滅遼收覆燕雲十六州這個計劃。
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王黼的一個叫「張世禮」的幕僚,給王黼出了一個看似能解決大宋王朝財政問題的「好主意」。
此時趙佶問起,王黼便依此計說道:「收覆燕京也好,謀求擊敗李賊收覆南方失地也罷,皆是我大宋舉國大事,非朝廷自己可獨力支撐,
大宋上下都應出力,若不能出力,那便應出錢為朝廷分憂,臣提議,宜從全國範圍內按照人頭收取免夫錢。」
王黼主張的這個所謂的免夫錢,其實就是跟趙宋王朝境內的所有民眾要錢。
一人出一緡的話,即便大宋王朝只剩下一半的疆土,那也能收上來五六千萬緡的免夫錢。
聽完王黼的主意了之後,趙佶有些猶豫:「愛卿這是要向全國民眾募捐?」
王黼說:「此非募捐,乃稅收,為保證此策得以實施,及有效利用,臣建議設立經撫房,由臣總領,全權負責解決收覆燕京和南方所需軍費問題。」
趙佶本能的覺得王黼的辦法可能有些不妥,但他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所以急於給李存湊出來出兵的錢的趙佶最後還是答應了王黼的奏請。
說服了趙佶以後,王黼立馬向趙宋王朝的各級官員下令,要求全國各路府州限期完成免夫錢的征集。
為了確保這筆錢能快速收上來,王黼還派了督查官員下去,對各路府州官員的收錢進展進行嚴格考核,並明確指出這與官員的政績和升遷掛鉤。
不久,數千萬緡免夫錢,陸續送到了經撫房,趙佶和王黼終於有錢了。
趙佶大筆一揮,讓王黼盡快將李賊索要的那一千萬緡金銀送過去,叫李賊快點出兵。
如今財大氣粗的王黼,很快就派人將這一千萬緡金銀給李存送了過去,並表示,軍費已到,大宋的軍隊已從淮南和襄陽撤出,豪紳貴胄已經開始陸續從荊湖南路、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五路撤出,膠東半島也隨時都可以跟登州知州王師中交接,燕雲軍情緊急,請速速出兵。
……
再來說虎賁軍。
見趙宋王朝如此痛快,虎賁軍的文武百官喜憂參半。
喜的是,虎賁軍兵不血刃就得到了秦嶺-淮河以南的全部疆土。
而且,後收覆的荊湖南路、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等五路疆土還未遭到太大的破壞,不會給虎賁軍帶來太大的財政壓力。
最重要的是,自此以後,虎賁軍就是一個真正的可以跟趙宋王朝分庭抗禮的新王朝,李存將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南朝大國皇帝,而他們這些虎賁軍的文武百官,也全都可以轉正,一個嶄新的大國即將誕生。
無疑,對虎賁軍來說,這絕對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喜事,值得虎賁軍大肆慶祝。
可虎賁軍兵不血刃又完整無缺的得到荊湖南路等五路疆土是有代價的。
這個代價就是,他們還沒登基的皇帝李存,又要出征了。
對此,不少大臣表示反對。
有的大臣認為,燕雲十六州太過遙遠,難以征討,就不應該答應趙宋王朝提出來的交易,趙宋王朝這是很明顯的驅虎吞狼之計,沒安好心,不如把荊湖南路等五路疆土還給趙宋王朝,然後虎賁軍再自己打下來。
有的大臣認為,就算要去征討燕雲十六州,也不一定需要李存禦駕親征,派一個大將足以。
還有的大臣認為,李存就算要禦駕親征,也要先登基了再走。
對於第一部分人,李存直接無視。
這些人簡直拿國家大事當兒戲。
關鍵,李存都已經吃進嘴裏的肥肉,再想讓李存吐出來,這有可能嗎?
更為關鍵的是,李存有非北上不可的理由。
熟知兩宋這段時期歷史的李存,非常清楚,北遼挺不住了。
是。
由於李存的出現,趙宋王朝沒能進行第二次北伐,北遼有可能會多支撐一兩個月。
但李存敢斷定,自己要是不北上,北
遼肯定挺不過今年。
完顏阿骨打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是絕不會放過吞並北遼,永除後患和讓金國進一步壯大的。
如果讓完顏阿骨打吞並了北遼,那金國就將成長為一個李存也不敢硬碰硬的對手。
有人可能會問,李存的軍事實力不是很強大嗎?不是一戰就滅了李朝和占城嗎?怎麽會如此畏懼金國?
李存如今的軍事實力是很強大。
可這種強大是有限制的,那就是李存只能依靠南方的地形,打防禦反擊戰。
而要是過了秦嶺淮河一線,就是一馬平川的中原。
在平原上,李存要想打敗擁有至少大量精銳騎兵的金國,將是極難辦到的事情。
火器是很厲害,但他們也是有射程的。
超過了火器的射程,虎賁軍不也是幹瞪眼不是?
有大臣跟李存建議,慢慢發展幾年,然後滅掉趙宋王朝,之後再跟北方胡人決戰。
怎麽慢慢發展?
你南方是有優良的戰馬?還是有長在馬背上的騎兵?
李存現在的勢力是純純粹粹的南方勢力,在家裏這一畝三分地,靠著強大的水軍和還算說得過去的步軍,怎麽打都行。
可一旦虎賁軍跨過秦嶺-淮河一線,李存的軍事實力就必將大打折扣。
說句不好聽的,過了秦嶺-淮河,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虎賁軍能不能打得過宋軍都不好說。
別以為李存這是看低了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拔高了宋軍的戰鬥力。
你真以為宋軍一丁點戰鬥力都沒有嗎?
就說上次宋軍被遼軍大敗的那一戰,宋軍難道一丁點可圈可點的地方都沒有嗎?
那遼軍的五萬人馬,怎麽就變成了現在的不到三萬人馬?
還有,歷史上南宋的那些跟金軍打了個旗鼓相當的宋軍都是哪來的?
以為宋軍沒有馬軍的,也想多了。
遠得不說,此時在東京汴梁城就至少有三四萬匹戰馬——僅牟駝岡就有至少兩萬匹戰馬。
趙宋王朝並非因為無馬才屢吃敗仗的,真正的原因是指揮決策失誤和戰術失敗。
而李存則是真的沒有戰馬,更沒有厲害的馬軍。
這麽說吧,這都快兩年了,李存都快打下來了半個趙宋王朝,可李存還是只有兩支每支三千人馬介於一二流之間的馬軍。
如果李存不趁北遼快滅亡的時候,北上搞到一些精銳騎兵。
那麽之後的大勢就會是,要麽李存一輩子狗在南方,坐視金國滅了遼國,然後滅了趙宋王朝;要麽就是,等趙宋王朝真到了快不行的時候,李存和金國南北夾擊滅掉趙宋王朝,然後雙方在中原大地上逐鹿爭雄。
前者不用多說了,李存基本上就等同於是另一個趙構,偏安一隅罷了。
只說後者——
那時已經消化了整個大遼帝國、降伏了韃靼等草原部落,又吞並了半個趙宋王朝的大金國,可能已經擁有二十萬,甚至更多的精銳騎兵,再加上投金的遼人、草原諸部、遼宋的漢人,怕不是將擁有上百萬精銳大軍。
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李存別說不一定能打贏這樣兵強馬壯的大金國,就是打贏了,可能也得是十年八年以後了。
經歷了十年八年戰火的洗禮,中原大地定然就是一片廢墟,到處是需要救濟的難民。
那時的中原大地,就不再是一塊好地盤了,而是沈重的負擔。
李存可能得苦苦經營二十年,才能讓中原大地恢覆如初。
與其這樣,李存當然要趁著遼國還有最後一口氣
,金國還沒有蛻變到最強的地步,北上燕雲地區,吞並北遼,搞到數萬可以跟金國精銳騎兵正面交鋒的精銳騎兵。
當然,要是能將貪婪兇狠的金人,徹底擋在關外,就更加完美了。
另外,還有最麻煩的一種可能,那就是趙宋王朝打不過金國以後倒向金國(就趙佶、趙桓、趙構這三個軟骨頭,到了絕境的時候,絕對有可能幹出這種事情來),然後就是李存一打二,如此一來,鹿死誰手,可就真未必可知了。
總而言之,李存此事要是不率大軍北上,在燕雲十六州的這場爭奪戰中,勝利的肯定是金國,那李存可能就得用二三十年,甚至是一生來彌補這個巨大的戰略失誤。
所以,這燕雲十六州,李存必須得去。
那李存可不可以派一個人替自己去一趟燕雲十六州?
派誰?
剛剛才當上代都統的韓世忠和吳玠?還是趙憨兒、孔楞子、蘇東?
他們這些人是能打得過完顏阿骨打、耶律大石這些當世最傑出的軍事家,還是能算計得過完顏阿骨打、耶律大石這些當世最傑出的政治家?
只能是李存親自去會一會完顏阿骨打、耶律大石等人。
至於登基稱帝?
老實說,現在的條件真是有些不具備。
首先是太過匆忙了。
其次是李存的皇宮是真沒修好,甚至就連李存準備用來登基的大慶殿都還沒有完全建好。
可李存考慮,自己這一走,又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不登基稱帝,家裏這些留守的人,也真是不太好管理這個規模已經不小了的國家。
「算了,就登個基稱個帝吧。」
「再急,也不能差這點時間,省得麻煩,或是被誰給鉆了空子。」
「至於有那麽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唉,人生哪能處處完美,不行以後再找機會補個隆重一點的典禮也就是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
……
……
求月票!求支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
李存的出兵條件傳回到東京汴梁城了。
乍一看,趙佶憤怒無比!
割地!
賠款!
和親!
簡直是喪權辱國!
可仔細想想,趙佶又覺得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首先,割地並非真正的割地,只是用來交換燕雲十六州罷了。
至於賠款,也不能說是賠款,誰打仗不需要錢,大宋王朝自己去收覆燕雲十六州難道就不需要錢嗎?
大宋王朝目前在宋遼邊界可是有上百萬大軍。
每天單單是糧草輜重的消耗,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更重要的是,河北那裏虧空得實在是太厲害了。
這使得,那上百萬大軍的糧草輜重全都得從別的地方運送,花費實在是太高了。
這麽說吧,自從童貫率兵北上巡關到現在,花費都已經超過兩千萬緡了。
不信你自己算。
據時任三司使的蔡襄計算,英宗初,全國禁軍、廂兵共一百一十八萬餘人,需支出養兵費用每年四千八百萬緡,平均下來,每人每年約四十緡,平均到每個月上,就是每人每月差不多三點三緡。
一百萬大軍(真實數量可能沒有這麽多,但在趙佶的紙面上,這個數字肯定只多不少),北上巡邊這四個月,單單是軍餉就快一千五百萬緡了。
關鍵,現在是戰時,別管前線打贏了,還是打輸了,開銷都非常大。
就拿上次那一敗來說,單是撫恤金、喪葬費什麽的,趙佶就拿出來了數百萬緡。
這也正常,試問,有什麽是比打仗更費錢的?
大宋王朝這兩年的仗打下來,蔡京給大宋王朝攢下來的那點家底,真是全部都打空了。
相比較來說,李賊只跟他趙佶要一千萬緡,還自備兵甲戰馬船只糧草輜重,並且死傷都不用他趙佶負責,真的挺良心的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李賊只要金銀。
這稍稍有點麻煩。
當然,這個麻煩是指,趙佶不動用封椿庫的情況下,若是趙佶肯動用封椿庫,這件事就變得簡單了。看書喇
按說,這也算是為大宋王朝收覆燕雲十六州,是符合啟動封椿庫的條件的。
可趙佶卻不願意為此動用封椿庫。
這除了因為趙佶個人心理很別扭以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封椿庫其實已經不是專門為收覆燕雲十六州而設置的了,它已經演變成了大宋王朝最後的應急資金,一旦動用了,就意味著大宋王朝將沒有任何應急能力了。
至於和親一事,跟趙佶預料的差不多,李賊並不積極。
所以,這條可以不用著急考慮,甚至不用考慮。
而先給李賊秦嶺-淮河以南五路和暫借膠東半島給李賊?
如果可以,趙佶肯定不願意先給此五路和暫借膠東半島給李賊。
可就像李賊自己所說的那樣和吳敏所想象的那樣,趙佶不先給李賊此五路,李賊難道就不能自取了嗎?
最後的區別大概也就是,李賊能得到一個完整的秦嶺-淮河以南五路,還是能得一個被打碎了的秦嶺-淮河以南五路。
這對李賊有區別,可對大宋王朝的區別大嗎?
是。
在此五路給李賊造成一些麻煩,肯定會影響李賊的發展。
可這麽做,大宋王朝難道就沒有成本嗎?
還是那話,打仗是需要錢的。
而大宋王朝現在是真沒錢了。
再說李賊借膠東半島。
趙佶不想借。
可別的條件都答應了,還能再差借膠東半島給李賊嗎?
現在,趙佶所有的期望都是,李賊能夠北上跟遼國和金國互耗,讓大宋王朝漁翁得利。
不然,叫李賊再安穩發展幾年,大宋王朝必定被李賊所滅。
為了大宋王朝的那一線生機,李賊要什麽,他趙佶就給什麽,只要李賊肯北上跟遼國和金國相互放血就行。
忍過這一波,等李賊、遼國、金國拼得三敗俱傷,這天下還是他趙佶的,吃了他趙佶的,給他趙佶吐出來,拿了他趙佶的,給他趙佶還回來。
說來說去,對趙佶來說,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缺錢,別的咬咬牙,都好說。
趙佶將王黼找來,問王黼:「李邦彥和吳敏跟李賊談得條件,愛卿怎麽看?」
王黼已經從梁師成那裏得知,趙佶準備答應李存提出來的全部條件了。
所以王黼順著趙佶的意思說:「大國交鋒,不可看一時一地得失,當計深遠,臣以為,只要能令李賊率大軍北上與契丹、女真鷸蚌相爭,我大宋未嘗不可做出一些讓步,以暫失部分疆土換取最終的勝利,未嘗不失為明智之舉。」
見王黼也同意,趙佶決定,回頭就下一道嚴厲的詔令:妄議朝廷驅狼逐虎之計者,必罰無赦!
這兩天關於是否應該拿秦嶺-淮河以南五路疆土換取李存出兵收覆燕雲十六州,大宋王朝的官員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有人支持這驅狼逐虎之計,覺得這是救國良策。
有人反對這驅狼逐虎之計,覺得這是與虎謀皮。
還有人主張,將宋遼邊境的上百萬大軍撤回來,與李賊死戰到底。
更有激進者,認為大宋王朝可以向遼金借兵來打李賊,與李賊不死不休。
王黼覺得,這麽亂糟糟的激烈辯論,有可能會打草驚蛇,更有可能會擾亂軍心和民心,應該盡快做出決定,然後下一道嚴令,統一思想。
趙佶覺得王黼說得很有道理,如今他已經做出了決定,那這個嚴令必須得下,萬一「驅狼逐虎」這四個字傳到李賊耳中,壞了大宋王朝唯一的機會,那大宋王朝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趙佶又說出了他最擔心的問題:「連年征戰花銷頗大,今李賊又索要一千萬緡金銀,朕擔心將我大宋財政給拖垮了,愛卿可有良策?」
王黼當然清楚,大宋王朝的財政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事實上,王黼已經做出了一些應對設施,像精簡了一些機構,像裁汰了一批冗員,等等……
可這杯水車薪,根本就解決不了大宋王朝的財政問題。
沒辦法,少了江南六路的財政收入,本來就已經斷了大宋王朝財政收入的一臂。
又一連打了兩年的仗,花錢如流水。
如今,大宋王朝不僅要支付自己那一百好幾十萬軍隊的軍費,還得給虎賁軍出一千萬緡的軍費。
再加上,大宋王朝從上到下都鋪張浪費慣了。
大宋王朝怎麽還可能有錢?
實際上,大宋王朝的財政早就出現了極其嚴重的赤字。
這麽說吧,為了解決大宋王朝的財政問題,王黼每日絞盡腦汁尋求良策,他甚至已經有好幾個月都沒睡過好覺了。
甚至於,王黼終於明白了,蔡京為什麽不同意聯金滅遼收覆燕雲十六州這個計劃。
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王黼的一個叫「張世禮」的幕僚,給王黼出了一個看似能解決大宋王朝財政問題的「好主意」。
此時趙佶問起,王黼便依此計說道:「收覆燕京也好,謀求擊敗李賊收覆南方失地也罷,皆是我大宋舉國大事,非朝廷自己可獨力支撐,
大宋上下都應出力,若不能出力,那便應出錢為朝廷分憂,臣提議,宜從全國範圍內按照人頭收取免夫錢。」
王黼主張的這個所謂的免夫錢,其實就是跟趙宋王朝境內的所有民眾要錢。
一人出一緡的話,即便大宋王朝只剩下一半的疆土,那也能收上來五六千萬緡的免夫錢。
聽完王黼的主意了之後,趙佶有些猶豫:「愛卿這是要向全國民眾募捐?」
王黼說:「此非募捐,乃稅收,為保證此策得以實施,及有效利用,臣建議設立經撫房,由臣總領,全權負責解決收覆燕京和南方所需軍費問題。」
趙佶本能的覺得王黼的辦法可能有些不妥,但他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所以急於給李存湊出來出兵的錢的趙佶最後還是答應了王黼的奏請。
說服了趙佶以後,王黼立馬向趙宋王朝的各級官員下令,要求全國各路府州限期完成免夫錢的征集。
為了確保這筆錢能快速收上來,王黼還派了督查官員下去,對各路府州官員的收錢進展進行嚴格考核,並明確指出這與官員的政績和升遷掛鉤。
不久,數千萬緡免夫錢,陸續送到了經撫房,趙佶和王黼終於有錢了。
趙佶大筆一揮,讓王黼盡快將李賊索要的那一千萬緡金銀送過去,叫李賊快點出兵。
如今財大氣粗的王黼,很快就派人將這一千萬緡金銀給李存送了過去,並表示,軍費已到,大宋的軍隊已從淮南和襄陽撤出,豪紳貴胄已經開始陸續從荊湖南路、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五路撤出,膠東半島也隨時都可以跟登州知州王師中交接,燕雲軍情緊急,請速速出兵。
……
再來說虎賁軍。
見趙宋王朝如此痛快,虎賁軍的文武百官喜憂參半。
喜的是,虎賁軍兵不血刃就得到了秦嶺-淮河以南的全部疆土。
而且,後收覆的荊湖南路、荊湖北路、京西南路、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等五路疆土還未遭到太大的破壞,不會給虎賁軍帶來太大的財政壓力。
最重要的是,自此以後,虎賁軍就是一個真正的可以跟趙宋王朝分庭抗禮的新王朝,李存將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南朝大國皇帝,而他們這些虎賁軍的文武百官,也全都可以轉正,一個嶄新的大國即將誕生。
無疑,對虎賁軍來說,這絕對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喜事,值得虎賁軍大肆慶祝。
可虎賁軍兵不血刃又完整無缺的得到荊湖南路等五路疆土是有代價的。
這個代價就是,他們還沒登基的皇帝李存,又要出征了。
對此,不少大臣表示反對。
有的大臣認為,燕雲十六州太過遙遠,難以征討,就不應該答應趙宋王朝提出來的交易,趙宋王朝這是很明顯的驅虎吞狼之計,沒安好心,不如把荊湖南路等五路疆土還給趙宋王朝,然後虎賁軍再自己打下來。
有的大臣認為,就算要去征討燕雲十六州,也不一定需要李存禦駕親征,派一個大將足以。
還有的大臣認為,李存就算要禦駕親征,也要先登基了再走。
對於第一部分人,李存直接無視。
這些人簡直拿國家大事當兒戲。
關鍵,李存都已經吃進嘴裏的肥肉,再想讓李存吐出來,這有可能嗎?
更為關鍵的是,李存有非北上不可的理由。
熟知兩宋這段時期歷史的李存,非常清楚,北遼挺不住了。
是。
由於李存的出現,趙宋王朝沒能進行第二次北伐,北遼有可能會多支撐一兩個月。
但李存敢斷定,自己要是不北上,北
遼肯定挺不過今年。
完顏阿骨打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是絕不會放過吞並北遼,永除後患和讓金國進一步壯大的。
如果讓完顏阿骨打吞並了北遼,那金國就將成長為一個李存也不敢硬碰硬的對手。
有人可能會問,李存的軍事實力不是很強大嗎?不是一戰就滅了李朝和占城嗎?怎麽會如此畏懼金國?
李存如今的軍事實力是很強大。
可這種強大是有限制的,那就是李存只能依靠南方的地形,打防禦反擊戰。
而要是過了秦嶺淮河一線,就是一馬平川的中原。
在平原上,李存要想打敗擁有至少大量精銳騎兵的金國,將是極難辦到的事情。
火器是很厲害,但他們也是有射程的。
超過了火器的射程,虎賁軍不也是幹瞪眼不是?
有大臣跟李存建議,慢慢發展幾年,然後滅掉趙宋王朝,之後再跟北方胡人決戰。
怎麽慢慢發展?
你南方是有優良的戰馬?還是有長在馬背上的騎兵?
李存現在的勢力是純純粹粹的南方勢力,在家裏這一畝三分地,靠著強大的水軍和還算說得過去的步軍,怎麽打都行。
可一旦虎賁軍跨過秦嶺-淮河一線,李存的軍事實力就必將大打折扣。
說句不好聽的,過了秦嶺-淮河,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虎賁軍能不能打得過宋軍都不好說。
別以為李存這是看低了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拔高了宋軍的戰鬥力。
你真以為宋軍一丁點戰鬥力都沒有嗎?
就說上次宋軍被遼軍大敗的那一戰,宋軍難道一丁點可圈可點的地方都沒有嗎?
那遼軍的五萬人馬,怎麽就變成了現在的不到三萬人馬?
還有,歷史上南宋的那些跟金軍打了個旗鼓相當的宋軍都是哪來的?
以為宋軍沒有馬軍的,也想多了。
遠得不說,此時在東京汴梁城就至少有三四萬匹戰馬——僅牟駝岡就有至少兩萬匹戰馬。
趙宋王朝並非因為無馬才屢吃敗仗的,真正的原因是指揮決策失誤和戰術失敗。
而李存則是真的沒有戰馬,更沒有厲害的馬軍。
這麽說吧,這都快兩年了,李存都快打下來了半個趙宋王朝,可李存還是只有兩支每支三千人馬介於一二流之間的馬軍。
如果李存不趁北遼快滅亡的時候,北上搞到一些精銳騎兵。
那麽之後的大勢就會是,要麽李存一輩子狗在南方,坐視金國滅了遼國,然後滅了趙宋王朝;要麽就是,等趙宋王朝真到了快不行的時候,李存和金國南北夾擊滅掉趙宋王朝,然後雙方在中原大地上逐鹿爭雄。
前者不用多說了,李存基本上就等同於是另一個趙構,偏安一隅罷了。
只說後者——
那時已經消化了整個大遼帝國、降伏了韃靼等草原部落,又吞並了半個趙宋王朝的大金國,可能已經擁有二十萬,甚至更多的精銳騎兵,再加上投金的遼人、草原諸部、遼宋的漢人,怕不是將擁有上百萬精銳大軍。
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李存別說不一定能打贏這樣兵強馬壯的大金國,就是打贏了,可能也得是十年八年以後了。
經歷了十年八年戰火的洗禮,中原大地定然就是一片廢墟,到處是需要救濟的難民。
那時的中原大地,就不再是一塊好地盤了,而是沈重的負擔。
李存可能得苦苦經營二十年,才能讓中原大地恢覆如初。
與其這樣,李存當然要趁著遼國還有最後一口氣
,金國還沒有蛻變到最強的地步,北上燕雲地區,吞並北遼,搞到數萬可以跟金國精銳騎兵正面交鋒的精銳騎兵。
當然,要是能將貪婪兇狠的金人,徹底擋在關外,就更加完美了。
另外,還有最麻煩的一種可能,那就是趙宋王朝打不過金國以後倒向金國(就趙佶、趙桓、趙構這三個軟骨頭,到了絕境的時候,絕對有可能幹出這種事情來),然後就是李存一打二,如此一來,鹿死誰手,可就真未必可知了。
總而言之,李存此事要是不率大軍北上,在燕雲十六州的這場爭奪戰中,勝利的肯定是金國,那李存可能就得用二三十年,甚至是一生來彌補這個巨大的戰略失誤。
所以,這燕雲十六州,李存必須得去。
那李存可不可以派一個人替自己去一趟燕雲十六州?
派誰?
剛剛才當上代都統的韓世忠和吳玠?還是趙憨兒、孔楞子、蘇東?
他們這些人是能打得過完顏阿骨打、耶律大石這些當世最傑出的軍事家,還是能算計得過完顏阿骨打、耶律大石這些當世最傑出的政治家?
只能是李存親自去會一會完顏阿骨打、耶律大石等人。
至於登基稱帝?
老實說,現在的條件真是有些不具備。
首先是太過匆忙了。
其次是李存的皇宮是真沒修好,甚至就連李存準備用來登基的大慶殿都還沒有完全建好。
可李存考慮,自己這一走,又不知道多久才能回來,不登基稱帝,家裏這些留守的人,也真是不太好管理這個規模已經不小了的國家。
「算了,就登個基稱個帝吧。」
「再急,也不能差這點時間,省得麻煩,或是被誰給鉆了空子。」
「至於有那麽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唉,人生哪能處處完美,不行以後再找機會補個隆重一點的典禮也就是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
……
……
求月票!求支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