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五百七十二章道光經世派

關燈
第五百七十二章 道光經世派

“莘農,如今昆明還有其他不足之處嗎?”阮元也順便問了一句。

“昆明如今的情況還好,但確實有一件事,我有些擔憂。”伊裏布看看一旁湖水,又向阮元道:“咱們雲南省城一共有兩個糧倉,這幾年因為雲南沒有大災,所以倉儲一直足夠,但這兩個大倉卻都在昆明城外。也就是說,如果突然出現一夥賊人,偷襲昆明,就很容易出現賊人輕易占據糧倉,而城裏無糧可用的局面,若是那樣,可就糟糕了。但昆明城裏也有個難處,就是城裏土地過於低窪,若是在城裏設置糧倉,糧食又很容易朽爛,那樣存糧沒用啊?所以……下官是一直沒找到萬全之策。”

“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一個辦法。我將它取名為‘一米易二谷’,莘農可以聽聽,若是可用,咱們便在城裏修築糧倉。”聽著伊裏布對糧倉情況的描述,阮元也有了主意,道:“我在廣東的時候,在很多沿海府縣視察過糧倉,那裏不少糧倉存的都不是米,而是沒有舂輾脫粒的谷子。這是因為那邊靠海,濕氣比這裏還要重,所以儲存糧米,反而容易朽爛,但沒脫粒的谷子不同,可以儲藏很長時間。既然城內不易儲存糧食,那正好可以用這個辦法。我們可以先定下……就十萬石吧,將附近征收的十萬石糧米改為征收米谷,也可以分三到四年,每年入倉兩三萬石就夠了。這樣百姓只交谷子,不用舂米,也不用挑揀,官府這邊十萬石谷,大概能出五萬石米,昆明糧倉有五萬石米備用,即便有個萬一,也能支撐幾個月了,正是官民兩便之事啊。築倉地點嘛……西門那邊還有空曠之地,就在那裏建糧倉,如何?”

“阮總制,這個辦法不錯啊?既然總制早有經驗,那下官回去之後,就去辦興建糧倉的事!”伊裏布也當即向阮元請纓道。

很快,阮元和伊裏布便在昆明城西選了一處高地,前後興建了五十座糧倉,名為“太平倉”,預計三年之內,在倉裏貯藏谷物十萬石。這樣一來,昆明的糧食儲備也更加充足了。

此後,針對原本尚屬穩妥的銅政,阮元也更進一步,撥出部分府庫餘錢,為運銅之人增補津貼。眼看雲南邊防、鹽政、銅政、倉儲諸事皆已大有起色,阮元想到距離上次入京已有整整六年,無論按督撫常例,亦或拜謝道光為二子加賜郎中之恩,這時都應該入朝覲見,便即準備起北上之事。正好就在此時,孔璐華的一封家書也送到了雲南督院,信上言及揚州一切平安,只是書信之後,卻還夾著一張短箋,上面寫著一首七言絕句:

擬入京華共舊林,不期滇海久分襟。

錦囊但覺新詩少,白發還愁舊病深。

萬裏江湖難放棹,一樓風雨獨停琴。

致君珍重無多語,惟把丹心答帝心。

“夫人……不想大樹行臺一別,如今已經兩年有餘了啊……”阮元看著妻子熟悉的筆跡,也不禁潸然淚下。

而想到唐慶雲對自己所言之語,阮元心中也多了一個想法:

“或許,只有夫人回來,古霞心中這個結,才能真正解開啊?”

九月之初,阮元一邊前往貴州閱兵,一邊上疏請求入朝覲見,很快,道光也批準了阮元入朝之議。阮元便即在閱兵之後改到東行,一路沿江南下,準備進運河北上京城。這次北上之前,阮元也特別告知阮祜與錢德容夫婦,和自己一同進京,入京以後,阮祜次年便可進入六部學習,盡快完成十年的行走之期。

到了十一月初,阮元行船已經抵達江寧,想著道光只是讓自己年內入覲,時間尚屬充足,阮元也準備暫時停泊江寧兩日,上岸前往書肆一觀。這一日阮元便到了江寧最大的一間書坊之內,眼看這裏經史子集,四部齊全,回想雲南地處偏遠,以藏書聞名之人屈指可數,許多書籍更是通省皆無,阮元自也不住慨嘆,想著觀書一事,還是江南最為便利。

只是隨興翻閱之時,忽然間阮元面前竟出現了一部新書,樣式名稱,竟是自己所未見,想來當是自己督滇兩年,江南文人編撰而成的新作了。阮元看著好奇,便隨手取了一匣下來,只見這部書內容頗為豐厚,全書竟有足足八匣之數,更是驚訝,不知江南又是何人編著了如此大部頭的巨作。

細看書匣之上,乃是六個楷體小字:皇朝經世文編。

“經世之文……”阮元看來也是頗有興趣,只因自己先前督撫之地,雖也有農田水利、禮儀刑法之作,可全書皆以“經世”為名,又敢使用“皇朝”和“文編”這般字眼的,卻是未見。前代明末也有陳子龍編輯《明經世文編》一書,但能在公開出版的書作上使用“皇朝”二字,可見內容應是清人著作。打開書匣,翻開目錄仔細觀閱之時,阮元竟也是眼前一亮:

“請覆實虧空變通驛站疏、京官必用守令、請通融停征之法疏、論役法……這是……”看著看著,阮元眼前竟出現了兩個熟悉的篇目:商周銅器說、商周兵器權量說。

“這是我舊時所著之文啊,難道……”阮元看著文中竟有自己的作品,也將目錄一篇篇翻了下去。果然,海運考、記任昭才、荊州窖金洲考等熟悉的名字,也一一出現在自己眼前。前後看得下來,寫著自己姓名的文章一共有十五篇,正好是六年之前,自己在京城給魏源留下的十五篇文作。

“難道是默深……”阮元看著手中目錄,卻也想到了或是魏源已經將自己所作“經世之書”刻版發行,書肆方有了這部經世文編,也向書肆掌櫃問道:“掌櫃,這部《皇朝經世文編》,你可知是何人所作?這樣長的篇幅,編撰之人應該不是一般人吧?”

“哈哈,老先生眼光真好。”掌櫃當然不知道眼前之人竟是一位封疆大吏,見這日阮元不過布衣打扮,只當他是個老學究,也向阮元笑道:“這部書聽說是如今的江蘇布政使,賀長齡賀大人編撰而成,所以這幾日上了新書,咱們才放在這樣顯眼的地方嘛。不過我倒是聽說,能成這樣一部書,也不完全是賀大人一人之力,賀大人幕中有個姓魏的幕僚,才是真正的主編之人。怎麽樣,老先生想要一套嗎?給您算便宜些,八兩銀子就夠了。”

“好,那我就買一套吧。”阮元當即應道,很快從懷中取了幾小錠銀兩出來。這句話倒是把掌櫃嚇了一跳,能夠當場對這部書出言求購,並且當即拿出足額現錢的,這老先生可是第一個。

“看起來,默深也算是辦成了一件大事啊……”阮元卻依然沈浸在這部書中,並未看到掌櫃神情。

雖說阮元取了這部書到船上,可這部《皇朝經世文編》也有足足一百二十卷之多。阮元行船偶有閑暇,便即觀閱,卻也是直到二十日之後方才通讀完畢,而這時也已經是十二月初,阮元坐船已然抵達京城。想著舊日學生,當年親見龔自珍等後學與自己也已經六年未曾相見,阮元也讓阮常生與阮祜約了湯金釗、王引之、龔自珍、俞正燮等人,再一次齊聚揚州會館之中,講學論道之餘,也兼聽京中舊事。

此時湯金釗已升任禮部尚書,王引之升任工部尚書,在阮元學生之中更具名望,自然也在阮元身旁分侍左右。阮元想到魏源幫助賀長齡修書之事,也向湯金釗笑道:“敦甫,你那個叫魏默深的學生很不錯啊,在江蘇與賀藩臺一同修書,竟編出了一百二十卷之多的《皇朝經世文編》,你當年在湖南錄取的這個學生,也算是給你爭氣了啊?”

“是啊,阮大人,默深兄這一次也算是圓了我等一個夢啊。”龔自珍也在一旁補充道:“如今京城之中,汲汲於經世之道的後學,是越來越多了,我們那宣南詩社也越來越熱鬧了。大家都想著,能夠以布衣之身,為國家扶危解困,可是又往往不知如何入手。這一次默深雖然是跟著賀藩司修書,卻終是把這部經世之書修成了,以後文人言及政事,也自然有理可據啦!”

“這個嘛……你們有心思關註國事,我自然也覺得不錯。但有一件事,你們卻要謹記。”阮元這時為官已經整整四十年,對於中外政事之見,自然遠超在座各人,也清楚魏源修書其實另有不足,便對各人言道:“定庵方才說到言而有據,這個道理很好,可辦理政事,真正有用的依據並非前人所寫的文章,而是實地考察的結果。前人之文,比如我看文編之中也有言及河渠水利之作,其實有些都是幾十年前朝臣的上疏了,當地山形水勢如何,河道有無變遷,田畝有無增墾,你等可又清楚?更有甚者,有些前人上疏,其實一樣沒有實事求是,偶然道聽途說,便即上奏求名,這種人一點都不少,你去看他們寫的東西,得到的不過是謬誤,哪裏是什麽依據呢?所以我倒是以為,若是你們真心願意了解直省政事,還不如去各省府縣實地看一看,知道實情如何,這才是真正的言而有據。拿著前人所謂經世之文,卻只是在這裏坐而論道,一樣是流於空談,其實無用啊?所謂經世致用,在我看來,其關要依然是‘實行’兩個字,空自標榜經世致用,卻連實地考察都做不到,那也只是為求虛名罷了,這一節你們可清楚啊?”說著,阮元也取過紙筆,將“實行”二字書於紙上,以示在座諸生。

“阮大人所言之事,學生自然清楚。其實我也好,定庵、椒雲也好,都想著能夠早早考過科舉,這樣或許就能在六部分授司官,又或者可以出京做個知縣,那樣才能有實用於天下啊?只是……學生實在慚愧,大人上次離京,到現在也有六年了,這會試之事,咱們幾個……還都沒能中式呢。”一旁的俞正燮倒是主動向阮元言道,阮元看向龔自珍、張集馨二人時,也是一般表情,如此說來,三人竟是至今仍未考上進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