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江藩大戰方東樹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百四十四章 江藩大戰方東樹
眼看阮常生在京城主稿辦事,皆有能名,想來逐步升遷應該不難,雖說阮常生出身恩蔭,功名與進士相比略有不足,但有清一朝,以恩蔭入仕顯名,終至疆臣樞輔之人亦多有實例,所以阮元對這個長子還是頗為放心。而這時的廣州,阮元卻也遇到了另一個難題。方東樹經過數月準備,這日在督院幕中,正式開始了他對江藩的挑戰。
“江鄭堂,你且與我說清楚,你這《宋學淵源記》,是不是你有意貶抑宋學之言?”方東樹率先發言道:“你這書中所載宋學諸人,就算在我等研習宋學同好之中,大多也是聲名不著,國朝精於宋學的前輩,如李文貞公、熊文端公、湯文正公,俱有宋學著作流傳,可你這書中,為何對他三人竟不予列傳?”方東樹所言三人,乃是清初康熙朝理學名家李光地、熊賜履和湯斌,三人各有專著,又是清初身居高位之重臣,是以方東樹率先以其三人之事發問。
“植之,你且看我這漢學一書與宋學一書,其間所錄之人,身份大體相同,不都是官位不足,潛心治學之人嗎?你所言李文貞公、湯文正公諸人,本身在國朝便已經位列卿相,他們自然會有國史為之作傳,又何須我多此一舉呢?難道國史對他三人的評價,不比我這一冊私史更加公允嗎?所以植之,你以此三公之事詰難於我,有何意義啊?”江藩對此早有準備,當即向方東樹反駁道。
“那我再問你,我同郡望溪先生,他為官僅至侍郎,以後國朝未必便有國史作傳,海峰先生僅為副榜,惜抱先生只做過司官,他三人並非你所言卿相,正需要國朝精研宋學之人為之成傳,可你這一書之中,對他三人又是全無一語。你書中錢大昕任官已至四品,高於惜抱先生,錢大昕尚有列傳,為何惜抱先生之傳,你竟全然不屑一顧?!”方東樹依然不屈不撓,繼續向江藩質問道。
“厚民先生,這方先生所言之人,我……我怎麽都沒聽說過啊?之前聽各位先生講論經學,也沒有人提及他所言之人啊?”二人辯論之際,臺下也已是議論紛紛,蕭令裕聽著方東樹所言之人,竟似全然與己無幹,便向一旁的嚴傑問道。
“這……其實我初次見到植之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他名氣在江南確實不小,可是和我們卻從來沒有幹系。如今想來,這當是漢學與宋學之別了。”嚴傑也只得向蕭令裕解釋道:“乾隆之中,松崖先生,東原先生昌明漢學,有了後日所謂‘吳派’、‘皖派’之分,阮宮保與皖派中的次仲先生是舊友,和揚州早年的前輩汪容甫先生是同學,所以學行近於皖派。當然了,宮保與京中伯申先生,多有推陳出新之舉,所以也有人說,宮保乃是‘揚派’之首。鄭堂先生和淵如先生,學問則近於吳派。總之無論吳派、皖派還是揚派,都認為通經之道,在於訓詁,由訓詁入經典,方能求聖賢本意,這就是所謂‘漢學’了。”
“但你也應該清楚,國朝所標榜之學,其實一直並非漢學,乃是程朱之學啊?而國朝自李文貞、湯文正以下,也同樣有許多人堅守宋學之道,植之方才說的望溪先生名為方苞,海峰先生名為劉大櫆,惜抱先生就是植之恩師,姚鼐姚先生了。正因為他們治學之法與我們全然不同,所以即便我先前已聞其名,卻依然覺得……有些陌生。他們幾個都是宋學後進,多有著述不說,於文論之上,與宮保、鄭堂先生亦有不同,他們行文之道,仍是以散文為本,外人稱之為‘桐城派’。但宮保近日之文卻言及,六朝駢文沈思翰藻,韻律悠長,實為真正的‘文’,而八家散文,多平直無韻,便只可稱之為‘筆’。你看,這文筆之辨,漢宋之別,可是個難題啊?我不擔心植之與鄭堂辯論,卻只擔心,植之他一旦氣盛,竟連宮保的面子都不顧了啊?”
“也就是說……宮保與植之先生,治學行文之道,是完全相反的不成?”蕭令裕不禁向嚴傑問道。
“也不能說完全相反,但是基礎不同。宮保散文之作一樣不少,哪一篇寫得差了?宮保治經之語,一樣多有義理之辨,這不是宋學之所長嗎?只是宮保一向認為,文筆有高下,訓詁義理有先後,而方植之所認定的高下先後,和宮保不一樣啊。”嚴傑一邊解釋著,一邊也不禁憂心道:“只是植之這個脾氣,你現在讓他怎麽和宮保講理呢?”
只聽得這時江藩繼續向方東樹辯道:“植之,你所言望溪先生,多有治國論世之言,國史怎能沒有列傳?至於你所言劉海峰、姚惜抱,他們書作我沒見過,妄自定論,豈不是主觀臆斷啊?”
“妄自定論?借口,你這些都是借口!”方東樹聽著江藩之語,當即向他反駁道:“你漢學之書成書八卷,自亭林梨洲而至江永錢大昕,俱有論述,你那時候不擔心主觀臆斷,到了宋學這裏,開始說什麽主觀臆斷?你就是瞧不起我等宋學前輩,是以有意貶抑我桐城先賢,究其根本,你這是在褻瀆先聖,你是想毀滅濂洛關閩以來,千載覆振之聖道!”
“方植之,所謂聖道本在孔孟,與濂洛關閩之學何幹?若是兩宋沒有濂洛關閩之言,而是直接承繼亭林、梨洲、松崖、東原各位前輩,儒學只會比今日更加昌盛!”江藩素來瞧不起宋學諸家,便當即反駁道:“濂洛關閩,徒言性理之學,可究其根本,這性字與理字,他五人竟是全然不知其本意。最終以儒入釋,顛倒儒家先賢原意,終致聖學淪為空言,束書不讀者往往大行其是,你所言如此顛倒之聖道,縱使興盛,又有何益?!”
“一派胡言,濂洛關閩性理之言,乃是萬世不易之至論!卻如何到了你口中,竟成了顛倒先賢之意了?”方東樹素來景仰宋學前賢,這時聽江藩言語處處針對,當即向他斥道。
“植之啊,這件事若是多能研讀古籍,辨別源流,你應該看得清楚啊?”方東樹卻沒有想到,這時竟是阮元主動開口,為江藩解釋道:“就以這‘性’之一字而言,秦漢古籍言性者甚多,總而言之,當是‘血氣心智’四個字。可佛典之中,卻另有一物,概括而言,此物成於人未生之初,虛靈圓凈,光明寂照,人受之以生,若為嗜欲所昏,則需靜身養心,方可見其本來面目。彼時初譯佛典,晉宋姚秦之人不知如何翻譯此物,方才借用了古籍中的‘性’字代指此事。如此可見,儒家之性,與佛家之性截然不同,儒家之性,乃是人生後所具,不在人出生之前,自然也不需要再去見什麽本來面目。佛家言性,則曰虛靈寂照之語,必靜身養心方可求得,進而論之,便是天理人欲之辨。由此可見,程朱宋學言性,其實是將佛家之性錯當成了儒家之性,既然如此,那我等漢學之人,將儒家之性回歸本源,不是正好彰顯了‘性’之一字的本意嗎?是以於性字而言,但言節性便可,卻並非絕欲啊?”
“宮保所言甚是,這性字之辨,宮保已有定論,而這‘理’字之別,東原先生也早有論述。”江藩也繼續向方東樹道:“東原先生言理,曰本系腠理、文理之言,本出於事物之別。能分辨事物之別,看清事務本質,方才可謂知理,濂洛關閩之學,卻將求理之法顛倒過來,認為天理本在心中,那試問人所聽聲音,是聲音本在心中,人隨後聽聞方才發覺,還是人心中本無聲音,唯系聽聞方有所得呢?若是聲音、氣味一概皆系後天所得,那為何天理偏偏是顛倒的,竟而先存於人心之中啊?”
“哼,戴震一派胡言,肆意貶斥先賢,湮滅聖道,他罪不容誅!在我看來,似戴震這般顛倒是非之人,比起那亡國奸佞,更加可恨十倍!”不想方東樹聽了江藩轉引戴震之語,竟是勃然大怒,當即向江藩罵道:“戴震天性愚蠢,不能觀天理之流傳,只知道拿著古書照本宣科,所以才會將天理之語,一律視為庸俗,竟與那豬狗之湊理,豺狼之紋理相提並論。這肌肉之有腠理,豺狼虎豹之有紋理,本就是天理之所在,又何需他戴震再來多言?這天理本就與那紋理腠理有高下之別,怎麽可以一概而論?你等受戴震愚昧之言,甘視天理為庸下,此人之論,流毒深遠啊!”
“一派胡言,你竟敢汙蔑東原先生!”阮元幕中之人,大多皆是研習漢學出身,視戴震為前賢,這時聽得方東樹言語對戴震頗為不敬,已有幾個性情急躁之人,當即出言相斥。
“植之,你這樣說就過分了啊?”阮元少年時也曾和戴震有過一面之緣,後來更是在汪中、錢大昕、淩廷堪諸前輩引領之下,集漢學之大成,甚至這時已經有人將阮元、王引之等人視為全新的“揚州學派”,視阮元為新派之首。是以阮元聽著方東樹言語不遜,也當即反駁他道:“東原先生言理之語,具載於其《孟子字義疏證》之內,凡有議論,無不是引經據典,讓人信服。那植之,你的理論依據又在哪裏?你所謂天理之理,遠在紋理腠理之上,你總要有個依據,大家才會相信你所言為真啊?”
“天理之道,本就是超然人上,人不可見之物,需得格物致知,方能通明天理。戴震不言格物,唯求訓詁,非要將這不可見之物與可見之物等而言之,這怎麽不是落了下乘?”方東樹猶自不服道。
“植之,這不可見之物,虛無縹緲,又怎能如可見之物一般清楚明白呢?我等格物也好,治學也好,總要把可見之物弄明白,才能夠言及不可見之物啊?否則你我各執一詞,你說你所言是天理,我說我之言是天理,這上天也沒辦法給我們做個公斷,說清楚你我究竟誰才是真正明白天理之人啊?所以我倒是認為,你言及天理也好,人性也好,總要有個依據,大家才看得清楚啊?”阮元聽著方東樹之語與自己所知截然相反,不覺間竟也和他辯論了起來。
“阮總制,我明白了,我全明白了。”不想方東樹看到阮元不僅沒有居中調解二人,反而主動相助江藩,竟是露出了一絲冷笑,轉而向阮元道:“我終於明白他江藩一個連舉人功名都沒有的儒生,究竟是誰給他了這般勇氣,竟而非聖無法,詆毀程朱前賢!是你啊,就是你縱容這些紛亂聖道之人,在此猖獗如斯!阮總制,我來你幕中為客,原也是想著你作《儒林傳稿》之時,能持漢宋之平,我想著你應當可以包容宋學,使宋學進一步發揚光大,如今看來,你袒漢抑宋,簡直心口不一!若是你繼續這般縱容漢學之輩詆毀程朱,只怕日後這天下士人,將盡數為你所誤!”
“植之,你這番話就過分了吧?”阮元聽著方東樹貶斥自己,心中自也有些惱怒,便向他道:“我學行之要,本於漢學,但我亦知宋學多有可取之處,是以我以漢學為本,進而兼容宋學。我自覺一生行止,便是如此,卻為何到了你這裏,我就成了貶抑宋學之人啊?若是你覺得我有些涉及宋學之語與你不同,這難道不是常見之事嗎?漢宋之學本就有些議題截然相反,難道這些截然相反之處,我還要依從宋學之論,你才能滿意嗎?”
“你說你兼容宋學,那你自己出去看看廣州書肆,為什麽我連一套《朱子大全》都見不到,而隨便一處書攤之上,都在向我推薦你等漢學之人尊崇的那部《說文解字》?!你等漢學之人那等猥鄙心思,我還看不出來嗎?你們說是什麽實事求是,反躬於聖道,實際上就是對我濂洛關閩諸位先賢心懷不滿,想要汙蔑列位先賢,然後取而代之!”方東樹眼看阮元似乎已經被自己激怒,卻絲毫不知退縮,反而更進一步,向阮元挑戰道:“也罷,我知道,這江藩狂悖之語,皆有你在他身後背書,那我與他辯論也沒什麽用了。我只向總制挑戰一次,阮總制,你可有閑暇之時,願意與我方某擇地一較高下?我方某會讓總制知道,漢學宋學,何為正道,何為歧途!”
“好啊,既然你願意與我相辯,那我也不客氣了,你且自回去再準備一番,若是你以為自己準備充分了,只管過來找我。我也不用總督身份,只作為一屆經生與你相辯,如何?”阮元對漢學一直堅信不疑,這時聽得方東樹百般折辱於漢學中人,自然不願就此善罷甘休,心中激動之下,竟同意了方東樹的挑戰之語。
阮元幕中眾人眼見方東樹身為阮元幕僚,竟然以客犯主,直接挑戰阮元,而阮元卻也寬和,對方東樹並無貶斥之語,還接受了挑戰,一時也是議論紛紛。多數幕僚認為,方東樹此舉乃是蚍蜉撼樹,最後只會白費力氣。
但也有嚴傑等一二久經論辯之人,一時間憂心不已,擔心二人的論辯竟會不可收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眼看阮常生在京城主稿辦事,皆有能名,想來逐步升遷應該不難,雖說阮常生出身恩蔭,功名與進士相比略有不足,但有清一朝,以恩蔭入仕顯名,終至疆臣樞輔之人亦多有實例,所以阮元對這個長子還是頗為放心。而這時的廣州,阮元卻也遇到了另一個難題。方東樹經過數月準備,這日在督院幕中,正式開始了他對江藩的挑戰。
“江鄭堂,你且與我說清楚,你這《宋學淵源記》,是不是你有意貶抑宋學之言?”方東樹率先發言道:“你這書中所載宋學諸人,就算在我等研習宋學同好之中,大多也是聲名不著,國朝精於宋學的前輩,如李文貞公、熊文端公、湯文正公,俱有宋學著作流傳,可你這書中,為何對他三人竟不予列傳?”方東樹所言三人,乃是清初康熙朝理學名家李光地、熊賜履和湯斌,三人各有專著,又是清初身居高位之重臣,是以方東樹率先以其三人之事發問。
“植之,你且看我這漢學一書與宋學一書,其間所錄之人,身份大體相同,不都是官位不足,潛心治學之人嗎?你所言李文貞公、湯文正公諸人,本身在國朝便已經位列卿相,他們自然會有國史為之作傳,又何須我多此一舉呢?難道國史對他三人的評價,不比我這一冊私史更加公允嗎?所以植之,你以此三公之事詰難於我,有何意義啊?”江藩對此早有準備,當即向方東樹反駁道。
“那我再問你,我同郡望溪先生,他為官僅至侍郎,以後國朝未必便有國史作傳,海峰先生僅為副榜,惜抱先生只做過司官,他三人並非你所言卿相,正需要國朝精研宋學之人為之成傳,可你這一書之中,對他三人又是全無一語。你書中錢大昕任官已至四品,高於惜抱先生,錢大昕尚有列傳,為何惜抱先生之傳,你竟全然不屑一顧?!”方東樹依然不屈不撓,繼續向江藩質問道。
“厚民先生,這方先生所言之人,我……我怎麽都沒聽說過啊?之前聽各位先生講論經學,也沒有人提及他所言之人啊?”二人辯論之際,臺下也已是議論紛紛,蕭令裕聽著方東樹所言之人,竟似全然與己無幹,便向一旁的嚴傑問道。
“這……其實我初次見到植之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他名氣在江南確實不小,可是和我們卻從來沒有幹系。如今想來,這當是漢學與宋學之別了。”嚴傑也只得向蕭令裕解釋道:“乾隆之中,松崖先生,東原先生昌明漢學,有了後日所謂‘吳派’、‘皖派’之分,阮宮保與皖派中的次仲先生是舊友,和揚州早年的前輩汪容甫先生是同學,所以學行近於皖派。當然了,宮保與京中伯申先生,多有推陳出新之舉,所以也有人說,宮保乃是‘揚派’之首。鄭堂先生和淵如先生,學問則近於吳派。總之無論吳派、皖派還是揚派,都認為通經之道,在於訓詁,由訓詁入經典,方能求聖賢本意,這就是所謂‘漢學’了。”
“但你也應該清楚,國朝所標榜之學,其實一直並非漢學,乃是程朱之學啊?而國朝自李文貞、湯文正以下,也同樣有許多人堅守宋學之道,植之方才說的望溪先生名為方苞,海峰先生名為劉大櫆,惜抱先生就是植之恩師,姚鼐姚先生了。正因為他們治學之法與我們全然不同,所以即便我先前已聞其名,卻依然覺得……有些陌生。他們幾個都是宋學後進,多有著述不說,於文論之上,與宮保、鄭堂先生亦有不同,他們行文之道,仍是以散文為本,外人稱之為‘桐城派’。但宮保近日之文卻言及,六朝駢文沈思翰藻,韻律悠長,實為真正的‘文’,而八家散文,多平直無韻,便只可稱之為‘筆’。你看,這文筆之辨,漢宋之別,可是個難題啊?我不擔心植之與鄭堂辯論,卻只擔心,植之他一旦氣盛,竟連宮保的面子都不顧了啊?”
“也就是說……宮保與植之先生,治學行文之道,是完全相反的不成?”蕭令裕不禁向嚴傑問道。
“也不能說完全相反,但是基礎不同。宮保散文之作一樣不少,哪一篇寫得差了?宮保治經之語,一樣多有義理之辨,這不是宋學之所長嗎?只是宮保一向認為,文筆有高下,訓詁義理有先後,而方植之所認定的高下先後,和宮保不一樣啊。”嚴傑一邊解釋著,一邊也不禁憂心道:“只是植之這個脾氣,你現在讓他怎麽和宮保講理呢?”
只聽得這時江藩繼續向方東樹辯道:“植之,你所言望溪先生,多有治國論世之言,國史怎能沒有列傳?至於你所言劉海峰、姚惜抱,他們書作我沒見過,妄自定論,豈不是主觀臆斷啊?”
“妄自定論?借口,你這些都是借口!”方東樹聽著江藩之語,當即向他反駁道:“你漢學之書成書八卷,自亭林梨洲而至江永錢大昕,俱有論述,你那時候不擔心主觀臆斷,到了宋學這裏,開始說什麽主觀臆斷?你就是瞧不起我等宋學前輩,是以有意貶抑我桐城先賢,究其根本,你這是在褻瀆先聖,你是想毀滅濂洛關閩以來,千載覆振之聖道!”
“方植之,所謂聖道本在孔孟,與濂洛關閩之學何幹?若是兩宋沒有濂洛關閩之言,而是直接承繼亭林、梨洲、松崖、東原各位前輩,儒學只會比今日更加昌盛!”江藩素來瞧不起宋學諸家,便當即反駁道:“濂洛關閩,徒言性理之學,可究其根本,這性字與理字,他五人竟是全然不知其本意。最終以儒入釋,顛倒儒家先賢原意,終致聖學淪為空言,束書不讀者往往大行其是,你所言如此顛倒之聖道,縱使興盛,又有何益?!”
“一派胡言,濂洛關閩性理之言,乃是萬世不易之至論!卻如何到了你口中,竟成了顛倒先賢之意了?”方東樹素來景仰宋學前賢,這時聽江藩言語處處針對,當即向他斥道。
“植之啊,這件事若是多能研讀古籍,辨別源流,你應該看得清楚啊?”方東樹卻沒有想到,這時竟是阮元主動開口,為江藩解釋道:“就以這‘性’之一字而言,秦漢古籍言性者甚多,總而言之,當是‘血氣心智’四個字。可佛典之中,卻另有一物,概括而言,此物成於人未生之初,虛靈圓凈,光明寂照,人受之以生,若為嗜欲所昏,則需靜身養心,方可見其本來面目。彼時初譯佛典,晉宋姚秦之人不知如何翻譯此物,方才借用了古籍中的‘性’字代指此事。如此可見,儒家之性,與佛家之性截然不同,儒家之性,乃是人生後所具,不在人出生之前,自然也不需要再去見什麽本來面目。佛家言性,則曰虛靈寂照之語,必靜身養心方可求得,進而論之,便是天理人欲之辨。由此可見,程朱宋學言性,其實是將佛家之性錯當成了儒家之性,既然如此,那我等漢學之人,將儒家之性回歸本源,不是正好彰顯了‘性’之一字的本意嗎?是以於性字而言,但言節性便可,卻並非絕欲啊?”
“宮保所言甚是,這性字之辨,宮保已有定論,而這‘理’字之別,東原先生也早有論述。”江藩也繼續向方東樹道:“東原先生言理,曰本系腠理、文理之言,本出於事物之別。能分辨事物之別,看清事務本質,方才可謂知理,濂洛關閩之學,卻將求理之法顛倒過來,認為天理本在心中,那試問人所聽聲音,是聲音本在心中,人隨後聽聞方才發覺,還是人心中本無聲音,唯系聽聞方有所得呢?若是聲音、氣味一概皆系後天所得,那為何天理偏偏是顛倒的,竟而先存於人心之中啊?”
“哼,戴震一派胡言,肆意貶斥先賢,湮滅聖道,他罪不容誅!在我看來,似戴震這般顛倒是非之人,比起那亡國奸佞,更加可恨十倍!”不想方東樹聽了江藩轉引戴震之語,竟是勃然大怒,當即向江藩罵道:“戴震天性愚蠢,不能觀天理之流傳,只知道拿著古書照本宣科,所以才會將天理之語,一律視為庸俗,竟與那豬狗之湊理,豺狼之紋理相提並論。這肌肉之有腠理,豺狼虎豹之有紋理,本就是天理之所在,又何需他戴震再來多言?這天理本就與那紋理腠理有高下之別,怎麽可以一概而論?你等受戴震愚昧之言,甘視天理為庸下,此人之論,流毒深遠啊!”
“一派胡言,你竟敢汙蔑東原先生!”阮元幕中之人,大多皆是研習漢學出身,視戴震為前賢,這時聽得方東樹言語對戴震頗為不敬,已有幾個性情急躁之人,當即出言相斥。
“植之,你這樣說就過分了啊?”阮元少年時也曾和戴震有過一面之緣,後來更是在汪中、錢大昕、淩廷堪諸前輩引領之下,集漢學之大成,甚至這時已經有人將阮元、王引之等人視為全新的“揚州學派”,視阮元為新派之首。是以阮元聽著方東樹言語不遜,也當即反駁他道:“東原先生言理之語,具載於其《孟子字義疏證》之內,凡有議論,無不是引經據典,讓人信服。那植之,你的理論依據又在哪裏?你所謂天理之理,遠在紋理腠理之上,你總要有個依據,大家才會相信你所言為真啊?”
“天理之道,本就是超然人上,人不可見之物,需得格物致知,方能通明天理。戴震不言格物,唯求訓詁,非要將這不可見之物與可見之物等而言之,這怎麽不是落了下乘?”方東樹猶自不服道。
“植之,這不可見之物,虛無縹緲,又怎能如可見之物一般清楚明白呢?我等格物也好,治學也好,總要把可見之物弄明白,才能夠言及不可見之物啊?否則你我各執一詞,你說你所言是天理,我說我之言是天理,這上天也沒辦法給我們做個公斷,說清楚你我究竟誰才是真正明白天理之人啊?所以我倒是認為,你言及天理也好,人性也好,總要有個依據,大家才看得清楚啊?”阮元聽著方東樹之語與自己所知截然相反,不覺間竟也和他辯論了起來。
“阮總制,我明白了,我全明白了。”不想方東樹看到阮元不僅沒有居中調解二人,反而主動相助江藩,竟是露出了一絲冷笑,轉而向阮元道:“我終於明白他江藩一個連舉人功名都沒有的儒生,究竟是誰給他了這般勇氣,竟而非聖無法,詆毀程朱前賢!是你啊,就是你縱容這些紛亂聖道之人,在此猖獗如斯!阮總制,我來你幕中為客,原也是想著你作《儒林傳稿》之時,能持漢宋之平,我想著你應當可以包容宋學,使宋學進一步發揚光大,如今看來,你袒漢抑宋,簡直心口不一!若是你繼續這般縱容漢學之輩詆毀程朱,只怕日後這天下士人,將盡數為你所誤!”
“植之,你這番話就過分了吧?”阮元聽著方東樹貶斥自己,心中自也有些惱怒,便向他道:“我學行之要,本於漢學,但我亦知宋學多有可取之處,是以我以漢學為本,進而兼容宋學。我自覺一生行止,便是如此,卻為何到了你這裏,我就成了貶抑宋學之人啊?若是你覺得我有些涉及宋學之語與你不同,這難道不是常見之事嗎?漢宋之學本就有些議題截然相反,難道這些截然相反之處,我還要依從宋學之論,你才能滿意嗎?”
“你說你兼容宋學,那你自己出去看看廣州書肆,為什麽我連一套《朱子大全》都見不到,而隨便一處書攤之上,都在向我推薦你等漢學之人尊崇的那部《說文解字》?!你等漢學之人那等猥鄙心思,我還看不出來嗎?你們說是什麽實事求是,反躬於聖道,實際上就是對我濂洛關閩諸位先賢心懷不滿,想要汙蔑列位先賢,然後取而代之!”方東樹眼看阮元似乎已經被自己激怒,卻絲毫不知退縮,反而更進一步,向阮元挑戰道:“也罷,我知道,這江藩狂悖之語,皆有你在他身後背書,那我與他辯論也沒什麽用了。我只向總制挑戰一次,阮總制,你可有閑暇之時,願意與我方某擇地一較高下?我方某會讓總制知道,漢學宋學,何為正道,何為歧途!”
“好啊,既然你願意與我相辯,那我也不客氣了,你且自回去再準備一番,若是你以為自己準備充分了,只管過來找我。我也不用總督身份,只作為一屆經生與你相辯,如何?”阮元對漢學一直堅信不疑,這時聽得方東樹百般折辱於漢學中人,自然不願就此善罷甘休,心中激動之下,竟同意了方東樹的挑戰之語。
阮元幕中眾人眼見方東樹身為阮元幕僚,竟然以客犯主,直接挑戰阮元,而阮元卻也寬和,對方東樹並無貶斥之語,還接受了挑戰,一時也是議論紛紛。多數幕僚認為,方東樹此舉乃是蚍蜉撼樹,最後只會白費力氣。
但也有嚴傑等一二久經論辯之人,一時間憂心不已,擔心二人的論辯竟會不可收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