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五百一十六章師生之思

關燈
第五百一十六章 師生之思

“伯申、敦甫、秋農,你們為何會進言廢除這八折之議呢?老師和湖廣陳總制也多有往來,聽他之言,這八折之議其實多有可取之處啊?”阮元也向三人問道。

“老師,這八折收漕之議,學生看來,便與英相國全盤清查陋規一樣,其實是弊政啊?”湯金釗卻也向阮元反問道:“國朝舊例,便是永不加賦,籍以培養元氣,寬紓民力。這八折收漕之議,事實上是把漕運貢賦增加了四分之一,如此一來,百姓賦稅只會日漸沈重,那早年的不加賦之言,不就成了一紙空文了嗎?”

“敦甫,你或許沒做過督撫,不知地方之難。其實這八折收漕之言,看似加賦,其實卻是未必啊?”阮元也向湯金釗解釋道:“如今有漕直省,大多皆有入不敷出之難,若是完全按照舊制收取漕賦,就連漕幫、運丁的日常開支,都不足以完備,是以各省才多有浮收之弊,有些浮收嚴重的直省,以折耗而計,甚至達到了五折,可各省為什麽一直沒有辦法清查浮收呢?也是因為如果沒有了浮收,漕幫、運丁一年按舊制所得,尚不足養家糊口,那他們還怎麽運送漕糧啊?但反過來說,如果各省放任浮收,那浮收錢糧,有多少是用來補貼漕幫運丁家用,有多少成了地方府縣吏員中飽私囊的錢財,卻也說不清楚。是以孫總制、陳總制他們才會定下這八折收漕之議,一方面多收四分之一漕糧,借以補足漕幫旗丁日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開始嚴查多餘浮收,讓他們沒有理由再來假公濟私。這個辦法雖然有不足之處,卻也是如今最為穩妥的一個辦法了啊?”

“老師,可是學生看來,這個辦法本來也是一廂情願啊?”不想湯金釗也有自己的意見,道:“老師覺得,多收漕糧就可以補足旗丁水手日用,進而讓他們失去假公濟私的借口,此後各省嚴查浮收,自然水到渠成。可這嚴查浮收之事,老師要如何保證各省都能有序而行?若是八折之議一起,百姓正賦便要多出四分之一,與此同時,浮收錢糧卻屢禁不止,卻又要如何?難道仁宗皇帝在位之際,就沒有嚴斥各省,讓各省力禁浮收嗎?可之前幾年,各省有哪一省能夠禁的了浮收呢?各省之前都辦不到的事,就僅僅依新例加收了一部分漕糧,明日、後日,他們就能辦妥了嗎?”

“敦甫,如今天下督撫,大多是得力之人,若是嚴加查辦,未必不能有實效啊?”阮元繼續勸道。

“老師,學生也以為,這件事只靠各省督撫,還是很難辦成。”王引之也在一旁補充道:“學生在好幾個直省做過學政,對督撫能做什麽還是清楚的。督撫即便得人,下面還有府縣,即便府縣劣員也被裁去大半,下面還有吏員。可征收漕糧,從來都是吏員和漕幫一同去做,就算是府縣也很少直接幹預其中。這樣說來,僅僅是天下督撫得力,又哪裏能夠盡數清除下吏之弊呢?學生也知道老師勤於查吏,精通數算,不容易被下屬欺瞞,可這治吏安民之能,學生看來,如今天下間能與老師並列的,也不過一二人之數啊?”

“是啊,老師,就算給各省漕幫運丁增加津貼,難道就能讓他們不再另作他想了嗎?”姚文田在一旁也向阮元道:“學生查過仁宗朝舊檔,仁宗皇帝也一度認為,漕運多弊乃是因為旗丁水手入不敷出,所以曾經下詔,每一漕幫運送漕糧,均加銀三百兩。可是這些年下來,這一幫三百兩的津貼究竟發成了什麽樣子?學生多番查訪,發現有些府縣給漕幫的津貼,其實根本就不夠三百兩!另外確實還有些府縣,三百兩是給足了,可漕幫卻依然浮收如故,因為很多漕幫都說,這三百兩根本不敷使用!既然如此,那就算再怎麽給漕幫增加津貼,這津貼要加到多少,他們才會心滿意足,只怕根本就不會有那一天啊?那孫中堂他們試圖用八折收納增加津貼,又有什麽意義呢?”

“學生就是這個意思,先前多少上諭,都要各直省嚴查浮收陋規,可各直省幾乎沒有一個能夠如上諭一般奉行。那孫中堂和陳總制拿什麽保證,這八折收納只要成了,就可以禁絕浮收之弊呢?”湯金釗也繼續質疑道。

“唉,你等畢竟都是京官,若是你們也能站在督撫的位置想一想,或許就明白了。”阮元自然清楚幾個學生反對八折收納之意,也只得向各人解釋道:“你們覺得,孫中堂、陳總制就都是唯求私利,不顧百姓生計之人嗎?或許他們久在外任,看到的直省實情還要比你們詳細呢。老師當年也支持過清賫銀改制,你們也該記得吧?更何況,這八折收納也好,清賫銀也好,本來也是有源可溯的,世宗皇帝耗羨歸公,你們應該記得吧?這火耗漕羨在當時之人看來,也是陋規,可耗羨歸公之後,浮收之弊也確實三十多年不曾再有了啊?這不也能證明,孫中堂和陳總制的一些想法,或許是可行的呢?”

“老師,您說督撫或許都能讚成八折收納之議,可學生也有所耳聞,去年還願意實行此議的帥承瀛帥中丞,如今已經改了主意了啊?”王引之卻向阮元告知道:“帥中丞最近的一篇奏疏之中,也提及浮收之弊,本是包戶侵漁,刁衿挾制,方才有弊,是以府縣應當嚴查包戶刁衿,杜絕官府需索,這才是正途,若因弊而立法,則弊亦因法而生,八折之議,終是治標不治本啊?”

“是啊,老師,世宗皇帝確實曾經定下耗羨歸公之法,可如今呢,依然出現了官府吏員入不敷出之弊,那麽如今只要將耗羨歸公之法換個名字,再加一筆賦稅,問題就真的能夠解決嗎?十年、二十年之後,若是又出現其他緣由,官府再一次入不敷出,那還要再搞第三次耗羨歸公嗎?如此久而久之,百姓的負擔不是一樣少不了嗎?”湯金釗也不相信“耗羨歸公”這種思維方式可以真正解決問題。

“那……你們覺得,如今漕運的問題,還有別的辦法嗎?若是……所有只要可能加賦的辦法,你們都不願意接受的話?”阮元到了這時,也逐漸清楚八折之議無論利弊,終究是一項得不到共識的提案,可即便是自己,也確實尋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老師,學生覺得,無論如何,法度都應該有垂示萬世之用,若是直接奉行這八折之議,那不是等於明示天下,朝廷乃是唯利是圖的朝廷,我等為官之人,半生修習聖賢薄賦愛民之語,卻終歸無用嗎?”湯金釗也不覺感嘆道。

“是啊,阮宮保,下官平日也從來雅好漢學,以為漢學之道,最為接近聖人本意。下官勤於治學,已有十餘年了,可下官看聖人之言,無論如何也沒有讓我等明加賦稅,聖賢也不可能明知一項新制有重大弊端,卻依然推行這種新制啊?還是說……難道我們這幾十年所學的聖賢之道,都白學了嗎?”程恩澤在各人中年紀最輕,卻對學問之事最為執著,說到這裏,心中也是充滿了不甘之念。

“老師,春海的言語雖然激烈了些,卻也是如今許多後學的所思所想啊。”王引之也向阮元解釋道:“別說老師了,就是我自己的學生,有不少剛剛做官之時,還都能夠抱著一腔熱血,想著到各府縣做個好官,惠及民生。可過不了多長時間,他們便往往發現,下屬吏員總是額外加征錢糧,可他們若不這樣做,官府也沒有足夠餘錢雇用這些吏員了。最後要麽,他們作為縣官自己加收陋規,還能讓吏員少撈些油水,要麽……就只能放任下吏自行其便了。久而久之,就連我的一些學生,也因為做不了知府知縣,相繼掛冠而去,可這又能解決什麽問題呢?老師精通數算之道,當年在浙江,如今在廣州,都能讓朝廷的錢用到該用的地方,吏員也不至於心生怨念,可老師這般數算之才、查吏之法,普天之下,又有幾人能及呢?”

“這樣說來,倒是我對後學之事了解得太少了啊?”阮元自然清楚,自己這幾個弟子立身甚正,不至於因為私利私怨就去否定孫玉庭、英和的更革之議。可若是如此,那麽反而意味著,如今天下之間的問題,遠比經史之中所言歷朝歷代之弊要覆雜困難得多。

“是啊,如今之世,這許多問題究竟是哪裏來的呢?”姚文田也不覺向各人問道:“國朝懲歷代之舊弊,立法定制最為詳盡,如今之世,無窮兵聚斂之君,無一手遮天之臣,督撫節制一方,卻沒有李唐藩鎮之禍,外戚、宦官、後宮俱皆安靜,只能有所進言卻不能左右朝政,國朝蕩平四境,昔日歷朝歷代的邊患,我們都沒有了。可為什麽我們阻止了一切舊弊,還會有這許多新問題呢?”

“秋農,或許正是因為國朝法度完備,如今這些問題,才能被我們所重視啊。”阮元也向姚文田勸慰道:“其實如今這些問題的根本,我看還是在於戶口日增,物價日漲,舊時定下的賦稅,如今便不夠用了。更何況仁宗一朝,水旱災禍頻仍,竟無止歇之日,國家開支自然也就多了。去年我聽說,京城還爆發了瘟疫吧?佩循兄和方總制也……其實這些問題,我想以前的朝代並非沒有,可是之前的朝代,往往到了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也就像秋農所言,另有聚斂、權臣、宦官、藩鎮、邊患諸般大事,以至於這些事過於明顯,竟掩蓋了其他問題。所以古人還沒等到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國家就衰落了。我們呢,我們沒有了這些舊患,所以許多舊日不被前人重視的問題,今天就變得非常明顯了,這樣說來,我們雖然解決了諸般舊弊,可還有許多新的問題,等著我們再來尋找新辦法啊。”阮元所言瘟疫,指的是道光元年突然出現在京城的一場大疫,一說這種疫病便是從廣州傳入內地的海外傳染病霍亂,許多直省也受到波及。大疫之後,先前的阮元同學,吏部尚書劉镮之因身體衰弱,竟而去世。這年年初,先前與阮元等人一同得到嘉慶賜宴的前直隸總督方受疇也撒手人寰。是以阮元說起上年大疫,也是悲從中來。

各人聽著阮元之語,一時也均自沈默,不知有何良法。過了半晌,王引之方才勸慰各人道:“我倒是覺得,老師所言不錯,但是民間也有句老話,太陽底下總沒有新事。其實倒不是全無新意可言,只是凡是新生之物,總是要從舊典中推陳出新而來。若是舊意不明,那新生之物便是無根浮萍,不會長久的。我等潛心治學,不也是為了將聖賢未明之要義發掘出來,重塑天下讀書之人,進而完成修齊治平的大事嗎?所以,我還是相信,我們只要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還是可以找到穩妥的治世之法的啊?”

各人對王引之之言倒是沒有意見,紛紛稱讚王引之學行深湛。可是即便如此,這時各人心中,卻也多了一個不祥的念頭。

王引之所說的,穩妥的“治世之法”,究竟在哪裏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