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荊州水利計劃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百三十六章 荊州水利計劃
不想阮元來到武昌才一個多月,這番戲謔之語便即得到了應驗。
“張中丞,你且來看看,這湖北的賬目究竟是怎麽回事?”這一日,阮元忽然將湖北巡撫張映漢叫來了自己督院之內,張映漢方一落座,阮元便指著手邊一疊賬冊對他問道:“你看看我這幾日算出來的結果,嘉慶十二年以前,咱們湖北一共有虧空五十五萬,前任巡撫和你加在一起賠補了九年,說是舊賬結清了四十萬,只剩十五萬了。可你有沒有算過這九年來新虧之數?我這幾日將這些年賬目清點了一遍,就這九年,新虧又有五十萬,這前後加在一起,如今虧空,更要甚於嘉慶十二年了!張中丞,你做巡撫快六年了,這新賬舊賬如何區別,你一點統籌之法都沒有嗎?”
“阮總制,這……下官實在是不知道怎麽出現了這許多新虧啊?”張映漢看著阮元嚴厲之狀,額頭上冷汗早已涔涔而下,向阮元道:“總制大人,下官每年清查各府縣賬冊,好像……好像也確實有些新虧,可舊虧的五十五萬,我們每年都能補上一部分,所以……所以下官也沒在意新虧如何,誰能想到,這新虧竟比舊虧還要多啊……大人,前幾日您也來過下官撫院,您也看得清楚,下官養廉銀大多充了公費,其實家中根本就沒有多少餘財,下官也從未……從未濫支一錢公帑啊?”
“張中丞,你的事我之前就略有耳聞,你不是貪婪之人,但這虧空之事,並不是你清廉與否,就可以解決的啊?”阮元倒是沒有過多責備張映漢,而是對他繼續問道:“你這裏清點賬目,有沒有將新賬和舊賬分別清算,每年藩司那裏,各府縣錢糧清點之數可否完備?還有,這些賬冊之上,有多少數字大體屬實,有多少可能只是敷衍之語,這些你清楚嗎?”
“阮總制,這……下官平日讀的是四書五經、聖人之言,這數算之學,卻……確是不甚精通。”張映漢也只得向阮元認錯。
“張中丞,論研習儒經,講求聖賢之道,我想我做得也不差吧?”阮元卻反駁道:“但你都做了這麽多年方面大員了,這撫院藩司,最根本的功夫便是清查賬目,統算錢糧,這一點你也應該清楚啊?這些事聖人沒教你我,你我就不能去自己學嗎?”說著,也重新看了看身邊的賬冊,取出一份書稿,向張映漢道:“從今日起,這些清點錢糧的辦法,你必須嚴格按照我說的去做,不得有一絲折扣。首先,將湖北賬目分成新舊兩部分,新賬不足,不能去補舊賬!第二,責令湖北十府一州六十二縣,以後每年征收錢糧,每縣每鄉,俱要賬目清楚,不得隨意敷衍!之後,將賬冊分為兩部分,一份各府縣自留,一份交到藩司,你做巡撫的,每隔一到兩年,就應該將兩份賬冊核對一遍,若是有誤,便是府縣欺瞞恂隱,斷不可輕饒!即便如此,這嘉慶十二年以前的舊欠,大概也要嘉慶二十五年才能補足,至於新虧……我這幾日再為你定幾條賠補之法,你一一照我說得去做,大概……嘉慶三十三年能把虧空補上吧,那樣就算快的了,你可清楚了?”至於嘉慶這個年號能不能用到第三十三年,阮元一時卻也顧不得了。
“總制大人,這些下官清楚了,可是……”張映漢看著阮元嚴厲之狀,未免有些疑惑,又問道:“如今虧空日增之事,其實下官也略有耳聞,眼下湖北各府縣,若說一個貪吏都沒有,這下官不敢保證,可即便如此,下官這些年在湖北對府縣官員也頗有了解,那種人不多啊?這虧空大端,還是在於物價日增,天災不斷,官府凡有采買,便只得加倍出價,這些年水災又不少,許多府縣都因災害之故,不能如數盡征盡解,以至於民欠有增無減,這些問題若是不能根治,這虧空還是補不上啊?”
阮元卻依然不認同張映漢之言,對他解釋道:“張中丞,眼下物價、天災之事,確實難辦,可即便如此,我想著若是錢糧清點得當,沒有貪吏中飽私囊,總也不至於虧空這麽多啊?先說這采買吧,你若是凡事預先毫無準備,到了出現問題,方才采買,那商人只會借機哄擡物價,逼你用數倍於常值的價格前往購入。所以一定要清楚采買之物常值如何,預為采辦,就可以省下不少錢來。至於天災……我這還想問你呢,你看看這荊州的賬目,我記得荊州那裏從來適合耕種,土壤也不錯,是產糧要地啊?為什麽最近四年下來,荊州年年都在上報民欠呢?”
“阮總制,這……好像是因為荊州之地,這幾年一直都有水災,而且受災程度往往在五成以上,如此……也沒辦法足額征繳錢糧了。”張映漢解釋道。
“荊州不該是這個樣子啊……”阮元看著賬目和一旁隨身攜帶的一幅湖北地圖,也對張映漢道:“張中丞,這幾年我在江西,只覺風調雨順,天災倒是比嘉慶十八九年間少了不少,你湖北距離江西也不遠,為何單你湖北錢糧積欠如此嚴重呢?要知道,這錢糧偶有一兩年積欠,倒也是常事,可若是一連四年,又是原本土產豐饒之地,這就蹊蹺了啊?這樣下來,不僅官府收不上錢糧,百姓生活也會日漸困頓,這可了得……不然這樣吧,過幾日咱們兩個一同啟程,去荊州看一看那邊實際情況,如何?”
“阮總制,您才到湖北一個多月,就……就要親自巡視去嗎?”張映漢見阮元盡心如此,一時也頗為詫異。
“一個半月……不少了啊?總之我意已決,中丞那邊,盡可自便,如何?”阮元既然做出了巡視荊州的決定,便不願意更改。張映漢自然也不敢反駁,三月之初,二人一行便從武昌出發,前往荊州視察民田去了。
而荊州的情景,卻也讓阮元吃了一驚。
一行人出了荊州府,只向東走了十餘裏路便即發現,這裏道路左右,大片土地都尚有一層積水,這時已是三月,不少民田已經開始耕種,可荊州之外,這些土地本是平坦宜耕之地,卻無人在其中耕作。阮元久閱農事,自然清楚,一旦入夏出現暴雨,亦或江水倒灌,這裏田地大半都會成為澤國,全無收成可言,故而農民也棄了這些積水田地。阮元震驚之下,也當即命令一行人繼續東行視察田野,一連三日,所見土地能夠進行春耕者,竟然僅有半數。直到第五日上,一行人一路東進到了距離荊州百餘裏外的沔陽州,棄耕田地方才漸漸消失。
這日在沔陽州驛館之中,阮元也再次召集了張映漢等隨從官員。與之一並前來的,還有數日前從荊州出發時,在江陵縣尋訪的十幾名農戶。
“各位,這幾日咱們奔波荊楚之地百餘裏,這天災的緣由,波及的區域,咱們也終於弄清楚了。”阮元一邊打開了一幅湖北地圖,一邊在圖上畫了起來,道:“水災最為嚴重之處,共是四縣,江陵、沔陽、監利、潛江,這樣圈起來的話,也是方圓數百裏之地啊。”說著,在地圖上將四個縣城連成了一個圈,又對各人道:“這幾日下來,聽這些本地農戶所言,此處災情深重,原因有三,其一,這裏數百裏之地,地勢原本低窪,極易積水。第二,最近數年,江水泛濫,頻頻在荊州之處奪岸而出,侵入民田。第三,最近幾年這四縣之地,多有暴雨,由於土地低窪,一旦出現暴雨,整片田地就會被淹沒,這樣他們所能耕種之處,就只剩下不多的高處田地,自然,上報的災情,也只好一年甚似一年了。”
“是啊,這……阮總制,天災嚴峻如此,卻也怪不得他們啊?”張映漢聽著阮元分析水災因由,也不覺感嘆道。
“不,張中丞,你錯了。湖北如今的情況,天災嚴重只是其中一重緣故,更嚴重的問題,是我等眼看此等水患,竟束手無策,無所作為!”阮元言語卻又一次嚴厲了起來,對張映漢和一眾隨行官員道:“各位,這天災在我看來有兩種,第一種,其來勢兇猛迅速,常人根本無暇躲避,譬如地震,又或黃河突然決堤,田宅俱在黃河兩側之人,亦無良法以避災禍,可這種天災並不多。第二種,便是原本可以尋出可行之法,疏導災禍,可為官之人昏聵糊塗,不能為之有所作為之災,譬如淫雨不止,莊稼絕收,若是及時放賑,借給百姓種子,讓百姓過了雨季當即覆耕,所致災荒,亦不過一二成而已,無礙本業!若是這樣的事最後釀成了災害,那在我看來這根本不是天災,這就是人禍!如今這荊州四縣,田地大多被水不可耕種,你等卻以為,這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若是我們能夠疏導水勢,遏制江水倒灌,那這裏被拋荒的土地,不過一兩年便可再次成為良田!你們以為呢?”
見一眾官員尚在疑惑,阮元也對農戶中當先一人問道:“俞炳,你就是江陵縣百姓,聽你說,你在這裏耕作也有好幾代人了。你給咱們說一說,這荊州一帶的田地,已往究竟是什麽樣子?”
“這……部堂大老爺,咱們荊州這一帶,以前可都是數百裏沃野,即便小有水旱之禍,也一樣可以豐收的啊?”阮元的湖廣總督例兼兵部尚書,所以也被稱作阮部堂,那名叫俞炳的村民道:“各位大老爺,實不相瞞,小人一家幾代人都在這裏耕作,這田地什麽樣子,我們再清楚不過了。也就是三四年前,這裏天氣突然變得一日不如一日,每到初夏,便即大雨傾盆,不少地勢低窪的田就這樣被淹了。還有,也就是那個時候,原本的江堤也垮了一片,就在範家莊那一帶,每年江水都會灌進咱們田地裏面!所以這幾年咱們這裏收成也就不如已往了。可是大老爺,這裏官員也還算明察,聽說咱們田地收成不佳,也允許咱們欠著錢糧,生計倒是和以前差不多。”
“俞炳,這不是你欠不欠錢糧的事,你們多耕些土地,朝廷賦稅可以充足,但更重要的是,你們也有了更多餘糧,以後生計就更寬裕了啊?”阮元也向俞炳等人溫言道:“如今天下生齒日繁,即便你等田畝不能加增,以後要養更多人也比以前困難了。既然如此,你們為什麽不想個辦法,把這些現在不能耕種的田地給重新種起來呢?若是你們沒有辦法,那本部堂這裏有幾個想法,或許可以幫你們去除水患,你們可願意聽本部堂一言啊?”
“這……多謝大老爺,多謝大老爺了!”十幾個農夫聽聞阮元可以幫他們解決江水暴雨之弊,也當即向阮元拜倒謝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不想阮元來到武昌才一個多月,這番戲謔之語便即得到了應驗。
“張中丞,你且來看看,這湖北的賬目究竟是怎麽回事?”這一日,阮元忽然將湖北巡撫張映漢叫來了自己督院之內,張映漢方一落座,阮元便指著手邊一疊賬冊對他問道:“你看看我這幾日算出來的結果,嘉慶十二年以前,咱們湖北一共有虧空五十五萬,前任巡撫和你加在一起賠補了九年,說是舊賬結清了四十萬,只剩十五萬了。可你有沒有算過這九年來新虧之數?我這幾日將這些年賬目清點了一遍,就這九年,新虧又有五十萬,這前後加在一起,如今虧空,更要甚於嘉慶十二年了!張中丞,你做巡撫快六年了,這新賬舊賬如何區別,你一點統籌之法都沒有嗎?”
“阮總制,這……下官實在是不知道怎麽出現了這許多新虧啊?”張映漢看著阮元嚴厲之狀,額頭上冷汗早已涔涔而下,向阮元道:“總制大人,下官每年清查各府縣賬冊,好像……好像也確實有些新虧,可舊虧的五十五萬,我們每年都能補上一部分,所以……所以下官也沒在意新虧如何,誰能想到,這新虧竟比舊虧還要多啊……大人,前幾日您也來過下官撫院,您也看得清楚,下官養廉銀大多充了公費,其實家中根本就沒有多少餘財,下官也從未……從未濫支一錢公帑啊?”
“張中丞,你的事我之前就略有耳聞,你不是貪婪之人,但這虧空之事,並不是你清廉與否,就可以解決的啊?”阮元倒是沒有過多責備張映漢,而是對他繼續問道:“你這裏清點賬目,有沒有將新賬和舊賬分別清算,每年藩司那裏,各府縣錢糧清點之數可否完備?還有,這些賬冊之上,有多少數字大體屬實,有多少可能只是敷衍之語,這些你清楚嗎?”
“阮總制,這……下官平日讀的是四書五經、聖人之言,這數算之學,卻……確是不甚精通。”張映漢也只得向阮元認錯。
“張中丞,論研習儒經,講求聖賢之道,我想我做得也不差吧?”阮元卻反駁道:“但你都做了這麽多年方面大員了,這撫院藩司,最根本的功夫便是清查賬目,統算錢糧,這一點你也應該清楚啊?這些事聖人沒教你我,你我就不能去自己學嗎?”說著,也重新看了看身邊的賬冊,取出一份書稿,向張映漢道:“從今日起,這些清點錢糧的辦法,你必須嚴格按照我說的去做,不得有一絲折扣。首先,將湖北賬目分成新舊兩部分,新賬不足,不能去補舊賬!第二,責令湖北十府一州六十二縣,以後每年征收錢糧,每縣每鄉,俱要賬目清楚,不得隨意敷衍!之後,將賬冊分為兩部分,一份各府縣自留,一份交到藩司,你做巡撫的,每隔一到兩年,就應該將兩份賬冊核對一遍,若是有誤,便是府縣欺瞞恂隱,斷不可輕饒!即便如此,這嘉慶十二年以前的舊欠,大概也要嘉慶二十五年才能補足,至於新虧……我這幾日再為你定幾條賠補之法,你一一照我說得去做,大概……嘉慶三十三年能把虧空補上吧,那樣就算快的了,你可清楚了?”至於嘉慶這個年號能不能用到第三十三年,阮元一時卻也顧不得了。
“總制大人,這些下官清楚了,可是……”張映漢看著阮元嚴厲之狀,未免有些疑惑,又問道:“如今虧空日增之事,其實下官也略有耳聞,眼下湖北各府縣,若說一個貪吏都沒有,這下官不敢保證,可即便如此,下官這些年在湖北對府縣官員也頗有了解,那種人不多啊?這虧空大端,還是在於物價日增,天災不斷,官府凡有采買,便只得加倍出價,這些年水災又不少,許多府縣都因災害之故,不能如數盡征盡解,以至於民欠有增無減,這些問題若是不能根治,這虧空還是補不上啊?”
阮元卻依然不認同張映漢之言,對他解釋道:“張中丞,眼下物價、天災之事,確實難辦,可即便如此,我想著若是錢糧清點得當,沒有貪吏中飽私囊,總也不至於虧空這麽多啊?先說這采買吧,你若是凡事預先毫無準備,到了出現問題,方才采買,那商人只會借機哄擡物價,逼你用數倍於常值的價格前往購入。所以一定要清楚采買之物常值如何,預為采辦,就可以省下不少錢來。至於天災……我這還想問你呢,你看看這荊州的賬目,我記得荊州那裏從來適合耕種,土壤也不錯,是產糧要地啊?為什麽最近四年下來,荊州年年都在上報民欠呢?”
“阮總制,這……好像是因為荊州之地,這幾年一直都有水災,而且受災程度往往在五成以上,如此……也沒辦法足額征繳錢糧了。”張映漢解釋道。
“荊州不該是這個樣子啊……”阮元看著賬目和一旁隨身攜帶的一幅湖北地圖,也對張映漢道:“張中丞,這幾年我在江西,只覺風調雨順,天災倒是比嘉慶十八九年間少了不少,你湖北距離江西也不遠,為何單你湖北錢糧積欠如此嚴重呢?要知道,這錢糧偶有一兩年積欠,倒也是常事,可若是一連四年,又是原本土產豐饒之地,這就蹊蹺了啊?這樣下來,不僅官府收不上錢糧,百姓生活也會日漸困頓,這可了得……不然這樣吧,過幾日咱們兩個一同啟程,去荊州看一看那邊實際情況,如何?”
“阮總制,您才到湖北一個多月,就……就要親自巡視去嗎?”張映漢見阮元盡心如此,一時也頗為詫異。
“一個半月……不少了啊?總之我意已決,中丞那邊,盡可自便,如何?”阮元既然做出了巡視荊州的決定,便不願意更改。張映漢自然也不敢反駁,三月之初,二人一行便從武昌出發,前往荊州視察民田去了。
而荊州的情景,卻也讓阮元吃了一驚。
一行人出了荊州府,只向東走了十餘裏路便即發現,這裏道路左右,大片土地都尚有一層積水,這時已是三月,不少民田已經開始耕種,可荊州之外,這些土地本是平坦宜耕之地,卻無人在其中耕作。阮元久閱農事,自然清楚,一旦入夏出現暴雨,亦或江水倒灌,這裏田地大半都會成為澤國,全無收成可言,故而農民也棄了這些積水田地。阮元震驚之下,也當即命令一行人繼續東行視察田野,一連三日,所見土地能夠進行春耕者,竟然僅有半數。直到第五日上,一行人一路東進到了距離荊州百餘裏外的沔陽州,棄耕田地方才漸漸消失。
這日在沔陽州驛館之中,阮元也再次召集了張映漢等隨從官員。與之一並前來的,還有數日前從荊州出發時,在江陵縣尋訪的十幾名農戶。
“各位,這幾日咱們奔波荊楚之地百餘裏,這天災的緣由,波及的區域,咱們也終於弄清楚了。”阮元一邊打開了一幅湖北地圖,一邊在圖上畫了起來,道:“水災最為嚴重之處,共是四縣,江陵、沔陽、監利、潛江,這樣圈起來的話,也是方圓數百裏之地啊。”說著,在地圖上將四個縣城連成了一個圈,又對各人道:“這幾日下來,聽這些本地農戶所言,此處災情深重,原因有三,其一,這裏數百裏之地,地勢原本低窪,極易積水。第二,最近數年,江水泛濫,頻頻在荊州之處奪岸而出,侵入民田。第三,最近幾年這四縣之地,多有暴雨,由於土地低窪,一旦出現暴雨,整片田地就會被淹沒,這樣他們所能耕種之處,就只剩下不多的高處田地,自然,上報的災情,也只好一年甚似一年了。”
“是啊,這……阮總制,天災嚴峻如此,卻也怪不得他們啊?”張映漢聽著阮元分析水災因由,也不覺感嘆道。
“不,張中丞,你錯了。湖北如今的情況,天災嚴重只是其中一重緣故,更嚴重的問題,是我等眼看此等水患,竟束手無策,無所作為!”阮元言語卻又一次嚴厲了起來,對張映漢和一眾隨行官員道:“各位,這天災在我看來有兩種,第一種,其來勢兇猛迅速,常人根本無暇躲避,譬如地震,又或黃河突然決堤,田宅俱在黃河兩側之人,亦無良法以避災禍,可這種天災並不多。第二種,便是原本可以尋出可行之法,疏導災禍,可為官之人昏聵糊塗,不能為之有所作為之災,譬如淫雨不止,莊稼絕收,若是及時放賑,借給百姓種子,讓百姓過了雨季當即覆耕,所致災荒,亦不過一二成而已,無礙本業!若是這樣的事最後釀成了災害,那在我看來這根本不是天災,這就是人禍!如今這荊州四縣,田地大多被水不可耕種,你等卻以為,這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若是我們能夠疏導水勢,遏制江水倒灌,那這裏被拋荒的土地,不過一兩年便可再次成為良田!你們以為呢?”
見一眾官員尚在疑惑,阮元也對農戶中當先一人問道:“俞炳,你就是江陵縣百姓,聽你說,你在這裏耕作也有好幾代人了。你給咱們說一說,這荊州一帶的田地,已往究竟是什麽樣子?”
“這……部堂大老爺,咱們荊州這一帶,以前可都是數百裏沃野,即便小有水旱之禍,也一樣可以豐收的啊?”阮元的湖廣總督例兼兵部尚書,所以也被稱作阮部堂,那名叫俞炳的村民道:“各位大老爺,實不相瞞,小人一家幾代人都在這裏耕作,這田地什麽樣子,我們再清楚不過了。也就是三四年前,這裏天氣突然變得一日不如一日,每到初夏,便即大雨傾盆,不少地勢低窪的田就這樣被淹了。還有,也就是那個時候,原本的江堤也垮了一片,就在範家莊那一帶,每年江水都會灌進咱們田地裏面!所以這幾年咱們這裏收成也就不如已往了。可是大老爺,這裏官員也還算明察,聽說咱們田地收成不佳,也允許咱們欠著錢糧,生計倒是和以前差不多。”
“俞炳,這不是你欠不欠錢糧的事,你們多耕些土地,朝廷賦稅可以充足,但更重要的是,你們也有了更多餘糧,以後生計就更寬裕了啊?”阮元也向俞炳等人溫言道:“如今天下生齒日繁,即便你等田畝不能加增,以後要養更多人也比以前困難了。既然如此,你們為什麽不想個辦法,把這些現在不能耕種的田地給重新種起來呢?若是你們沒有辦法,那本部堂這裏有幾個想法,或許可以幫你們去除水患,你們可願意聽本部堂一言啊?”
“這……多謝大老爺,多謝大老爺了!”十幾個農夫聽聞阮元可以幫他們解決江水暴雨之弊,也當即向阮元拜倒謝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