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離別之時(下)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百一十一章 離別之時(下)
只是即將與阮元訣別之人,尚不只楊祿高一個。
“伯元,這《全唐文》已經檢修刻版,我在揚州的事也就辦完了。”這日阮元也請了孫星衍和焦循回到家廟,與他們一敘赴贛之事,可孫星衍卻是神情黯然,對阮元道:“過幾日,我也就要去江寧,安享餘年去了。至於入幕,哈哈,我這兩年漕運之上,也和你一同北上跑了一趟不是,你覺得我現在這身子,還能做什麽事啊?以後的事,還是交給年輕人去辦吧,你已經加了光祿大夫,我想著只要你江西一任,果然有所作為,那過不了一兩年,應該就能升任總督了,到時候,願意來你幕下辦事的人,還會少嗎?像我這樣的老頭子啊,是真不適合再去入幕了。”
“淵如兄,若是如此,小弟也不能強求。若是小弟在南昌有不解之事,小弟還是想著可以寄信過來,請淵如兄賜教。”阮元清楚孫星衍之言絕非托辭,便也只好答應了他。
“伯元,有件事我可得跟你說一聲啊。”孫星衍卻對阮元笑道:“你在淮安的時候,有個經常到你府上講論學問之人,叫包世臣,你可還記得?如今你離了漕運,他也去清河給黎總河做幕僚去了。聽說,你和黎總河半年之前,尚有一番過節啊?”
“多謝淵如兄提點了。”阮元卻並不在意這些,笑道:“其實我與黎總河,說是有過節,不過是職分不同罷了,慎伯那個人素有經世之念,黎總河治河之才,我也是清楚的,他去黎總河幕下,是人盡其才啊,這樣看,南河也終於要安穩起來了。”說著,阮元又對焦循問道:“裏堂,我記得你治《易》至今,也有十年了,你這《易學三書》,不是前些時日也已經著成了嗎?接下來,裏堂又有何打算呢?”
“伯元,這治易一道,我自忖未足,《易學三書》雖然已經修成,可還是想著重新修訂一下。至於以後,我自思國朝這許多年來,講《孟子》者雖多,然皆有未精之處,若能再成一部《孟子正義》,我這一生卻也無憾了。”在焦循心裏,著書之事卻是比入幕更加重要:“伯元,你能做個好官,我這個做姐夫的,也從來以你為榮,只是我這種心性,外出入幕……還是算了吧。雕菇樓風景你也見過,外依北湖,內憑獨樓,以度餘年,何其快哉啊?”
“裏堂,若是如此,我自然不該強求於你。英尚書在京城還和我提起過你呢,每次說起你不仕之情,他也自覺有失。裏堂,以後若有餘暇,也給英尚書多去去信吧,他這十幾年過去了,還一直記得你啊?”阮元清楚焦循心意,也只好放棄了再請焦循入幕的想法,只是將英和之言轉告於他。
“伯元,我……信我自會寫的。其實我知道,我……我也對不住恩師。”焦循感嘆道。
“好啦,伯元,這些年下來啊,雖說不快之事多了些,可以後的路,還是要一直走下去啊。我當年曾經聽你說過,你為官之初,本念便是若自己能做個好官,至少天下也就少了一個貪官汙吏。哈哈,可如今呢?你治一省,則一省百姓因你而安定,你赴一地,則一地後學得你之提攜。你對這天下的影響,難道還小嗎?”孫星衍看著幾人模樣,深知如今形勢,慨嘆亦是無用,便主動向阮元鼓勵道:“其實我年輕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意氣風發,愛讀書,也想著能夠盡數貫通聖人之言,以聖人之言用於實處,方不負我一生修書治學。可我運氣就沒你那麽好了,考中進士就晚了十年,後來……也終是有心無力了,所得施政之處,不過道府,也不知百年以後,還有沒有人記得我這個區區道員啊。所以伯元,無論咱們以前有過什麽,我心裏還是羨慕你的,你是能辦大事的人啊。伯元,我這就要走了,可還是有兩件事放心不下,還是想著,再囑托你一番,去了南昌,可不要忘了啊?”
“淵如兄,有什麽話,小弟能辦下去的,一定照辦。”阮元堅定地對孫星衍答道。
“我知道,你這回揚州一趟,還能捐兩千兩給百姓施粥,你這心裏,一定是有天下蒼生的。”孫星衍也點頭道:“只是如今時節,連年大旱,要麽就是先前幾年一般,暴雨不止,百姓所需要的,可比你施一次粥要多啊。我也清楚,現在很多府縣,不是不願意放賑,而是擔心連年開倉,府庫有所不足。但你去了江西,可千萬不要這樣想啊,若是江西還有災荒,定要足額放賑,若是百姓果然受賑不足,再有滑縣之事,積貯餘糧,又有何意義呢?百姓連今日能不能過去,都已經沒了希望,你要如何讓他們再去想明日的事呢?”
“淵如兄所言不錯,小弟赴贛之後,自然會嚴查官倉,妥為備荒之事。”阮元聽從道。
“還有就是,我這裏刻了一部《唐律疏議》,這是樣書,你走的時候,我把全書給你,你也帶著。”孫星衍一邊說著,也一邊從身旁包裹裏取出一冊書來,阮元取過這冊《唐律疏議》,一看便知,其上文字開闊舒展,乃是元時所遺刻本。孫星衍也感嘆道:“我為官一生,自覺有成者,無非刑獄、水利之事,治獄一道,我也一直想著,能成一部《大清律疏議》該有多好,可惜精於刑法之人不多,我始終未能尋得同修之人,也就罷了。這部《唐律疏議》我用的是家中元刻本,最為精當。想唐宋以來,至明代而法律大變,輕其所輕,重其所重,我一直以為不然,輕其所輕,則輕罪易犯,重其所重,則多有蒙冤而不能平反之事,其實不便之處甚多。你撫贛之後,自是需要依律斷案,可也該參考舊朝之律,取其精華,務使斷案之時,精當公平才是啊。”阮元當然清楚,《大清律例》大半沿襲之前的《大明律》,孫星衍以為明律有失,本也是對清律頗有不滿之處。
“淵如兄所言,小弟記下了,小弟這次南下江西,自然清楚所斷之案,是不會少了。小弟自當詳查實情,從輕處斷,務使刑案之事,得以公允。”阮元也接受了孫星衍的建議。
阮元又在揚州盤桓了兩日,便即與孫星衍和焦循道別,乘船沿江南下,八月之初,便即到了南昌,正式接任了江西巡撫之職。
阮元撫贛之後,很快便即發現了所謂“會黨”,原來是餘幹之地,有一游方閑人胡秉耀,以“反清覆明”之名,將當地農戶朱 毛俚充作前明後裔,對外空授官職,實則騙取錢財。阮元得訊之後,也當即前往餘幹清剿胡秉耀一行,很快將他們全部擒獲。這時胡秉耀集會不過一年,為之所誘參與其間者不過數十人,全然不成氣候,便被阮元剿滅。
緊接著,阮元也相繼發現了大規模發動鄉民結拜的鐘錦瀧,假托“天地會”之名,實為勒索百姓,騙取錢財的鐘體剛等人,也將他們一一擒拿。眼看阮元上任不過兩月,便即多有破獲,嘉慶自然大喜,決定加授阮元太子少保,賜單眼花翎。為此,嘉慶也數次告誡群臣,言及去歲林清一案,若能如此早辦,何致釀成大事。
對於所擒拿的犯人,阮元也進行了區別處理,雖言明胡秉耀、鐘體剛等人有自稱“反清覆明”,自立“天地會”之事,卻也將各人實際的騙取錢財行為在奏折中詳加說明,以示“會黨”之名不過各人狐假虎威之舉,其實則在財貨。正因如此,幾起“會黨逆案”,阮元所擒捕者不過二百餘人,胡秉耀一案最重,也只有十七人處了死刑,鐘體剛案處決三人,其餘各案大多只首犯處死,而江西民間卻漸漸安定了下來。阮元也將處決百姓的代價,降到了自己可控的最低範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只是即將與阮元訣別之人,尚不只楊祿高一個。
“伯元,這《全唐文》已經檢修刻版,我在揚州的事也就辦完了。”這日阮元也請了孫星衍和焦循回到家廟,與他們一敘赴贛之事,可孫星衍卻是神情黯然,對阮元道:“過幾日,我也就要去江寧,安享餘年去了。至於入幕,哈哈,我這兩年漕運之上,也和你一同北上跑了一趟不是,你覺得我現在這身子,還能做什麽事啊?以後的事,還是交給年輕人去辦吧,你已經加了光祿大夫,我想著只要你江西一任,果然有所作為,那過不了一兩年,應該就能升任總督了,到時候,願意來你幕下辦事的人,還會少嗎?像我這樣的老頭子啊,是真不適合再去入幕了。”
“淵如兄,若是如此,小弟也不能強求。若是小弟在南昌有不解之事,小弟還是想著可以寄信過來,請淵如兄賜教。”阮元清楚孫星衍之言絕非托辭,便也只好答應了他。
“伯元,有件事我可得跟你說一聲啊。”孫星衍卻對阮元笑道:“你在淮安的時候,有個經常到你府上講論學問之人,叫包世臣,你可還記得?如今你離了漕運,他也去清河給黎總河做幕僚去了。聽說,你和黎總河半年之前,尚有一番過節啊?”
“多謝淵如兄提點了。”阮元卻並不在意這些,笑道:“其實我與黎總河,說是有過節,不過是職分不同罷了,慎伯那個人素有經世之念,黎總河治河之才,我也是清楚的,他去黎總河幕下,是人盡其才啊,這樣看,南河也終於要安穩起來了。”說著,阮元又對焦循問道:“裏堂,我記得你治《易》至今,也有十年了,你這《易學三書》,不是前些時日也已經著成了嗎?接下來,裏堂又有何打算呢?”
“伯元,這治易一道,我自忖未足,《易學三書》雖然已經修成,可還是想著重新修訂一下。至於以後,我自思國朝這許多年來,講《孟子》者雖多,然皆有未精之處,若能再成一部《孟子正義》,我這一生卻也無憾了。”在焦循心裏,著書之事卻是比入幕更加重要:“伯元,你能做個好官,我這個做姐夫的,也從來以你為榮,只是我這種心性,外出入幕……還是算了吧。雕菇樓風景你也見過,外依北湖,內憑獨樓,以度餘年,何其快哉啊?”
“裏堂,若是如此,我自然不該強求於你。英尚書在京城還和我提起過你呢,每次說起你不仕之情,他也自覺有失。裏堂,以後若有餘暇,也給英尚書多去去信吧,他這十幾年過去了,還一直記得你啊?”阮元清楚焦循心意,也只好放棄了再請焦循入幕的想法,只是將英和之言轉告於他。
“伯元,我……信我自會寫的。其實我知道,我……我也對不住恩師。”焦循感嘆道。
“好啦,伯元,這些年下來啊,雖說不快之事多了些,可以後的路,還是要一直走下去啊。我當年曾經聽你說過,你為官之初,本念便是若自己能做個好官,至少天下也就少了一個貪官汙吏。哈哈,可如今呢?你治一省,則一省百姓因你而安定,你赴一地,則一地後學得你之提攜。你對這天下的影響,難道還小嗎?”孫星衍看著幾人模樣,深知如今形勢,慨嘆亦是無用,便主動向阮元鼓勵道:“其實我年輕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意氣風發,愛讀書,也想著能夠盡數貫通聖人之言,以聖人之言用於實處,方不負我一生修書治學。可我運氣就沒你那麽好了,考中進士就晚了十年,後來……也終是有心無力了,所得施政之處,不過道府,也不知百年以後,還有沒有人記得我這個區區道員啊。所以伯元,無論咱們以前有過什麽,我心裏還是羨慕你的,你是能辦大事的人啊。伯元,我這就要走了,可還是有兩件事放心不下,還是想著,再囑托你一番,去了南昌,可不要忘了啊?”
“淵如兄,有什麽話,小弟能辦下去的,一定照辦。”阮元堅定地對孫星衍答道。
“我知道,你這回揚州一趟,還能捐兩千兩給百姓施粥,你這心裏,一定是有天下蒼生的。”孫星衍也點頭道:“只是如今時節,連年大旱,要麽就是先前幾年一般,暴雨不止,百姓所需要的,可比你施一次粥要多啊。我也清楚,現在很多府縣,不是不願意放賑,而是擔心連年開倉,府庫有所不足。但你去了江西,可千萬不要這樣想啊,若是江西還有災荒,定要足額放賑,若是百姓果然受賑不足,再有滑縣之事,積貯餘糧,又有何意義呢?百姓連今日能不能過去,都已經沒了希望,你要如何讓他們再去想明日的事呢?”
“淵如兄所言不錯,小弟赴贛之後,自然會嚴查官倉,妥為備荒之事。”阮元聽從道。
“還有就是,我這裏刻了一部《唐律疏議》,這是樣書,你走的時候,我把全書給你,你也帶著。”孫星衍一邊說著,也一邊從身旁包裹裏取出一冊書來,阮元取過這冊《唐律疏議》,一看便知,其上文字開闊舒展,乃是元時所遺刻本。孫星衍也感嘆道:“我為官一生,自覺有成者,無非刑獄、水利之事,治獄一道,我也一直想著,能成一部《大清律疏議》該有多好,可惜精於刑法之人不多,我始終未能尋得同修之人,也就罷了。這部《唐律疏議》我用的是家中元刻本,最為精當。想唐宋以來,至明代而法律大變,輕其所輕,重其所重,我一直以為不然,輕其所輕,則輕罪易犯,重其所重,則多有蒙冤而不能平反之事,其實不便之處甚多。你撫贛之後,自是需要依律斷案,可也該參考舊朝之律,取其精華,務使斷案之時,精當公平才是啊。”阮元當然清楚,《大清律例》大半沿襲之前的《大明律》,孫星衍以為明律有失,本也是對清律頗有不滿之處。
“淵如兄所言,小弟記下了,小弟這次南下江西,自然清楚所斷之案,是不會少了。小弟自當詳查實情,從輕處斷,務使刑案之事,得以公允。”阮元也接受了孫星衍的建議。
阮元又在揚州盤桓了兩日,便即與孫星衍和焦循道別,乘船沿江南下,八月之初,便即到了南昌,正式接任了江西巡撫之職。
阮元撫贛之後,很快便即發現了所謂“會黨”,原來是餘幹之地,有一游方閑人胡秉耀,以“反清覆明”之名,將當地農戶朱 毛俚充作前明後裔,對外空授官職,實則騙取錢財。阮元得訊之後,也當即前往餘幹清剿胡秉耀一行,很快將他們全部擒獲。這時胡秉耀集會不過一年,為之所誘參與其間者不過數十人,全然不成氣候,便被阮元剿滅。
緊接著,阮元也相繼發現了大規模發動鄉民結拜的鐘錦瀧,假托“天地會”之名,實為勒索百姓,騙取錢財的鐘體剛等人,也將他們一一擒拿。眼看阮元上任不過兩月,便即多有破獲,嘉慶自然大喜,決定加授阮元太子少保,賜單眼花翎。為此,嘉慶也數次告誡群臣,言及去歲林清一案,若能如此早辦,何致釀成大事。
對於所擒拿的犯人,阮元也進行了區別處理,雖言明胡秉耀、鐘體剛等人有自稱“反清覆明”,自立“天地會”之事,卻也將各人實際的騙取錢財行為在奏折中詳加說明,以示“會黨”之名不過各人狐假虎威之舉,其實則在財貨。正因如此,幾起“會黨逆案”,阮元所擒捕者不過二百餘人,胡秉耀一案最重,也只有十七人處了死刑,鐘體剛案處決三人,其餘各案大多只首犯處死,而江西民間卻漸漸安定了下來。阮元也將處決百姓的代價,降到了自己可控的最低範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