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京中評議(下)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百五十章 京中評議(下)
“皇上,臣以為,戴中堂於此時商議朝政,其實不妥!”不想托津沒有直接與戴衢亨相辯,反而對嘉慶言道:“回皇上,近幾日收到的奏折中,有兩篇是給事中花傑所上,其中一篇花傑言及,長蘆鹽政查有圻,收受賄賂,結交朝中大員。另一篇則言及,新科狀元洪瑩,行文平庸,考中狀元,實屬僥幸,可不知為何,洪瑩僅登科不足兩月,便被軍機處取了章京。臣前後查訪,方知洪瑩入軍機處,乃是戴中堂之意,而長蘆鹽政查有圻,是戴中堂姻親!臣實在不解,戴中堂乃是本屆科舉主考,為何如此急躁,竟要將文才尚不能服眾的洪瑩取為章京?又為何對查有圻之事不聞不問?難道戴中堂就不擔心,外人說中堂只顧師生姻戚之情,不顧朝廷公論嗎?”托津話說到這裏,嘉慶面色也是一變,從鐵保到劉鳳誥、阮元相繼出現問題,嘉慶這時對於所謂“師生情誼”正是痛恨至極,卻不想戴衢亨竟也被學生牽連,竟有徇私用人之弊。
“皇上,此二事純屬子虛烏有!”戴衢亨眼看托津斥問於他,也向嘉慶力辯道:“皇上,臣監辦長蘆鹽政,一向嚴令鹽場大小官員賠補虧空,並對他們定下期限,若不能及時補虧,臣自當嚴加參辦,如今期限未到,是故查有圻之事,臣未曾上聞。至於洪瑩,他文章臣親眼看過,確是文筆出眾,足堪大任之人!花傑所言,實為誣罔之語,不足為信,若皇上不信,臣請皇上再對洪瑩出題考試一次,以辨其才學真偽!”
“夠了!”嘉慶想著師生之事,竟是越想越氣,不覺打斷戴衢亨道:“洪瑩之事,朕自有考量,退朝之後,朕會讓英和與二阿哥一起,對洪瑩出題重試!至於查有圻之事,朕自會讓刑部嚴查。但戴衢亨,既然這兩件事都與你有關,你也自需避嫌,這段時間你自歸家去,朝中議事,就不用你參與了!”
“臣……謝皇上開恩。”眼看這兩件事果然都與自己有關,戴衢亨雖是心中不服,卻也只得聽從了嘉慶之令,眼看這時董誥又是一言不發,看來阮元之事,已經在向著最不利的方向發展了。
“皇上,臣以為,阮元之事,眼下貿然定論,尚屬不足,既然皇上已經下旨,阮元不得再參與浙江事務,待蔣攸铦抵達杭州,阮元便即歸京受審,那他歸京之事,卻也不用著急。現下還有一事,臣卻是不解。”這時,一旁的協辦大學士長麟卻開了口,對嘉慶道:“臣方才也看了相關案卷,現下任澤和受賄,已有實據,可劉鳳誥只有自認連號之事,並沒有認下受賄之數啊?這受賄而參與連號,與不受賄參與連號,臣以為尚有區別,若是劉鳳誥確有受賄之事,那托侍郎言及絞監候,臣沒有意見,可若是他沒有受賄呢?托侍郎,這件事你可查清楚了?”長麟也做過浙江巡撫,雖然治績不如阮元,卻也頗有聲名,清楚外任不易之處,對於同為外任的阮元和劉鳳誥尚有一定同情,是以向托津提出了質疑。
“長中堂,劉鳳誥原先是太子少保、浙江學政,沒有皇上旨意,我自然不能自作主張,查抄劉鳳誥家產。既然長中堂還有疑問,那臣也請皇上再下一道旨意,將劉鳳誥家產抄沒,這樣劉鳳誥受賄之事,也就該真相大白了吧?”托津也對長麟駁道。
“好吧,今日就先議到這裏,朕也再擬一道上諭,將劉鳳誥家產抄沒,看看他到底有沒有受賄!至於阮元,也罷,就先讓他暫留浙江,待蔣攸铦赴任,便即歸京!阮元劉鳳誥,本系同年進士,相互縱容包庇,竟使如此連號大案,險些被直省遮掩,這一次,朕絕不會對他們容情!”嘉慶想著長麟之言確有道理,對於阮元和劉鳳誥的懲處,這時朝中也再無異議,便結束了這次議事。
很快,對於劉鳳誥家產的查抄奏報,便即送到了嘉慶手裏,劉鳳誥雖認下連號之罪,卻堅稱沒有受賄,而劉家財產來源清楚,也確實並無受賄贓款。於是,嘉慶最終還是對劉鳳誥減死一等,將他流放齊齊哈爾。任澤和也被削職為民,流放貴州,即便得以生還,亦永不錄用。
不過這時嘉慶,包括托津和盧蔭溥,似乎都忘記了一件事,這些年來,一直受到嘉慶重用,也參與了阮元失職之事評議的桂芳,本是嘉慶四年進士,而那一年的副主考正是阮元。那日桂芳議事之時,暗自沈默,對阮元一事不做表示,但退值之後,桂芳也暗中將阮元或被遣戍一事,告訴了湯金釗、陳壽祺等同科進士,湯金釗等人聽聞,一時也各自震驚不知所措。不過數日,阮元在京的舊友秦瀛、翁方綱等人,也都相繼得到了這個消息。
這一年因嘉慶五十大壽之故,各國使臣,再一次雲集京城,不過這時因連遇大案之故,嘉慶郁悶之下,也宣布自己五十大壽,不再置辦太和殿大宴,只在內廷飲宴便罷,地方督撫,亦不許進獻金銀珠寶。是以京城內外,並無乾隆八旬萬壽那般熱鬧。可即便如此,念及各國使臣遠道而來不易,嘉慶仍是如乾隆萬壽時一般,準其面聖,並派了秦瀛和翁方綱迎見朝鮮國使。
朝鮮國使之中,這時亦多喜好書法碑刻之人,正好上一年年末,阮元在杭州得到了一部《西岳華山廟碑》的拓本。這“西岳華山廟碑”本是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所成,然至明中葉,原碑已毀,世上唯有數部拓本留存,阮元在杭時與天一閣範氏相熟,經範氏介紹,輾轉而得其一拓本,即所謂四明本。念及拓本難得一見,阮元只得臨摹一部,轉贈給了京城中的翁方綱,並約定自己若是有機會北上,定當將四明本帶來京城,與一眾文友共賞。這日翁方綱聽聞朝鮮多有雅善碑帖的同好,便帶了華山碑摹本,前來朝鮮使館,與一眾使臣共同欣賞。
可說起這華山碑摹本來由,翁方綱卻想起阮元境遇,不由得感嘆道:“唉,其實伯元他今年,本也應該入京覲見皇上,同賀皇上五旬萬壽的。可如今劉金門的事,竟把伯元連累了,伯元這次北上,多半是兇多吉少啊?”
不想翁方綱這句話剛一出口,朝鮮使臣中一個青年使節,突然之間面色大變,竟是一臉驚愕之相,看著翁方綱為人尚屬和藹,忙上前對翁方綱問道:“翁大人,您、您方才說什麽?您所言之人可……可是二十年前,高宗皇帝八旬萬壽時的翰林,阮伯元阮大人?”
“是啊,就是儀征阮伯元啊?你說二十年前,那時他剛剛做官,是翰林沒錯,如今,已是浙江省的巡撫了。怎麽,你年紀輕輕,竟也識得伯元不成?”翁方綱聽著這使節忽然問起阮元,也不解反問道。
“翁大人,阮大人他……他是我的老師啊!”不想這青年使節竟突然之間,認下了阮元作老師,就連秦瀛和翁方綱聽了,也不覺有些詫異。使節見二人不知其中本末,也只好解釋道:“二位大人有所不知,在下姓金,雙名正喜,二十年前,雖是童稚,卻偶得國中楚亭先生青睞,楚亭先生當時說,大清大皇帝八旬萬壽,實千年未見之盛事,爾雖童稚,亦當親見,遂邀請了在下和家父,一並前來京中,得見紀文達公、錢辛楣先生和老師。當時我見老師才學深厚,便求老師受我作弟子,老師他……他答應了,而且,還說我是他第一個弟子呢!翁大人,後來我在朝鮮也聽說,老師他官做得好,學問也是當世矚目,正想著這次前來北京,若是能再見老師一面,那是何等幸事,可老師他……翁大人,老師他到底犯了什麽事啊?”原來,這位年輕使節不是別人,正是乾隆八旬萬壽之際,得阮元收為學生的金正喜。
“唉……一言難盡啊,其實,你恩師他並無犯錯之事,他是……他是受人牽連啊,只是這科考之事,我國內看得最重,伯元他也不知為何,竟在科考之事上不慎誤聽人言,真是……”翁方綱雖然對阮元之事了解不多,可經過桂芳傳訊,劉鳳誥、連號等事,卻也略知一二,便挑其中關要之處,與金正喜等人說了。秦瀛清楚這樣告知朝鮮使節阮元涉及舞弊之事,朝鮮使節未必能信,便也將阮元擔任巡撫時撫民查吏、治軍捕盜的政事挑了一些,向朝鮮眾人講過,以示阮元絕非有意包庇科考舞弊之人。果然,朝鮮使節聽聞之後,也大多為阮元嘆息,各人聽翁秦二人一講,都清楚阮元不僅學問淵博,而且為官清廉,興利除弊,百姓得以安居,確是當時不世出的能臣。如今賢臣無故蒙冤,甚至將要被遣戍西北,自是可悲可嘆了。
“這……老師平日廉能如此,卻為何……為何會和這所謂連號之事惹上關系啊?”金正喜聽著翁秦二人之語,也不覺感嘆恩師時運不濟,可既然已經有了師生之名,而且阮元為人行事,也確是自己楷模,那自己身為學生,怎有不幫忙之理?想到這裏,金正喜也主動向二人問道;“那……翁學士、秦侍郎,現在大清朝廷之內,可有老師相熟之人,可以救救老師啊?這件事我聽起來,即便老師有過,也不過是一時失察,老師自己並沒有犯錯啊?怎麽能夠……怎麽能僅僅因為老師失察,就把老師發配到西域去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皇上,臣以為,戴中堂於此時商議朝政,其實不妥!”不想托津沒有直接與戴衢亨相辯,反而對嘉慶言道:“回皇上,近幾日收到的奏折中,有兩篇是給事中花傑所上,其中一篇花傑言及,長蘆鹽政查有圻,收受賄賂,結交朝中大員。另一篇則言及,新科狀元洪瑩,行文平庸,考中狀元,實屬僥幸,可不知為何,洪瑩僅登科不足兩月,便被軍機處取了章京。臣前後查訪,方知洪瑩入軍機處,乃是戴中堂之意,而長蘆鹽政查有圻,是戴中堂姻親!臣實在不解,戴中堂乃是本屆科舉主考,為何如此急躁,竟要將文才尚不能服眾的洪瑩取為章京?又為何對查有圻之事不聞不問?難道戴中堂就不擔心,外人說中堂只顧師生姻戚之情,不顧朝廷公論嗎?”托津話說到這裏,嘉慶面色也是一變,從鐵保到劉鳳誥、阮元相繼出現問題,嘉慶這時對於所謂“師生情誼”正是痛恨至極,卻不想戴衢亨竟也被學生牽連,竟有徇私用人之弊。
“皇上,此二事純屬子虛烏有!”戴衢亨眼看托津斥問於他,也向嘉慶力辯道:“皇上,臣監辦長蘆鹽政,一向嚴令鹽場大小官員賠補虧空,並對他們定下期限,若不能及時補虧,臣自當嚴加參辦,如今期限未到,是故查有圻之事,臣未曾上聞。至於洪瑩,他文章臣親眼看過,確是文筆出眾,足堪大任之人!花傑所言,實為誣罔之語,不足為信,若皇上不信,臣請皇上再對洪瑩出題考試一次,以辨其才學真偽!”
“夠了!”嘉慶想著師生之事,竟是越想越氣,不覺打斷戴衢亨道:“洪瑩之事,朕自有考量,退朝之後,朕會讓英和與二阿哥一起,對洪瑩出題重試!至於查有圻之事,朕自會讓刑部嚴查。但戴衢亨,既然這兩件事都與你有關,你也自需避嫌,這段時間你自歸家去,朝中議事,就不用你參與了!”
“臣……謝皇上開恩。”眼看這兩件事果然都與自己有關,戴衢亨雖是心中不服,卻也只得聽從了嘉慶之令,眼看這時董誥又是一言不發,看來阮元之事,已經在向著最不利的方向發展了。
“皇上,臣以為,阮元之事,眼下貿然定論,尚屬不足,既然皇上已經下旨,阮元不得再參與浙江事務,待蔣攸铦抵達杭州,阮元便即歸京受審,那他歸京之事,卻也不用著急。現下還有一事,臣卻是不解。”這時,一旁的協辦大學士長麟卻開了口,對嘉慶道:“臣方才也看了相關案卷,現下任澤和受賄,已有實據,可劉鳳誥只有自認連號之事,並沒有認下受賄之數啊?這受賄而參與連號,與不受賄參與連號,臣以為尚有區別,若是劉鳳誥確有受賄之事,那托侍郎言及絞監候,臣沒有意見,可若是他沒有受賄呢?托侍郎,這件事你可查清楚了?”長麟也做過浙江巡撫,雖然治績不如阮元,卻也頗有聲名,清楚外任不易之處,對於同為外任的阮元和劉鳳誥尚有一定同情,是以向托津提出了質疑。
“長中堂,劉鳳誥原先是太子少保、浙江學政,沒有皇上旨意,我自然不能自作主張,查抄劉鳳誥家產。既然長中堂還有疑問,那臣也請皇上再下一道旨意,將劉鳳誥家產抄沒,這樣劉鳳誥受賄之事,也就該真相大白了吧?”托津也對長麟駁道。
“好吧,今日就先議到這裏,朕也再擬一道上諭,將劉鳳誥家產抄沒,看看他到底有沒有受賄!至於阮元,也罷,就先讓他暫留浙江,待蔣攸铦赴任,便即歸京!阮元劉鳳誥,本系同年進士,相互縱容包庇,竟使如此連號大案,險些被直省遮掩,這一次,朕絕不會對他們容情!”嘉慶想著長麟之言確有道理,對於阮元和劉鳳誥的懲處,這時朝中也再無異議,便結束了這次議事。
很快,對於劉鳳誥家產的查抄奏報,便即送到了嘉慶手裏,劉鳳誥雖認下連號之罪,卻堅稱沒有受賄,而劉家財產來源清楚,也確實並無受賄贓款。於是,嘉慶最終還是對劉鳳誥減死一等,將他流放齊齊哈爾。任澤和也被削職為民,流放貴州,即便得以生還,亦永不錄用。
不過這時嘉慶,包括托津和盧蔭溥,似乎都忘記了一件事,這些年來,一直受到嘉慶重用,也參與了阮元失職之事評議的桂芳,本是嘉慶四年進士,而那一年的副主考正是阮元。那日桂芳議事之時,暗自沈默,對阮元一事不做表示,但退值之後,桂芳也暗中將阮元或被遣戍一事,告訴了湯金釗、陳壽祺等同科進士,湯金釗等人聽聞,一時也各自震驚不知所措。不過數日,阮元在京的舊友秦瀛、翁方綱等人,也都相繼得到了這個消息。
這一年因嘉慶五十大壽之故,各國使臣,再一次雲集京城,不過這時因連遇大案之故,嘉慶郁悶之下,也宣布自己五十大壽,不再置辦太和殿大宴,只在內廷飲宴便罷,地方督撫,亦不許進獻金銀珠寶。是以京城內外,並無乾隆八旬萬壽那般熱鬧。可即便如此,念及各國使臣遠道而來不易,嘉慶仍是如乾隆萬壽時一般,準其面聖,並派了秦瀛和翁方綱迎見朝鮮國使。
朝鮮國使之中,這時亦多喜好書法碑刻之人,正好上一年年末,阮元在杭州得到了一部《西岳華山廟碑》的拓本。這“西岳華山廟碑”本是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所成,然至明中葉,原碑已毀,世上唯有數部拓本留存,阮元在杭時與天一閣範氏相熟,經範氏介紹,輾轉而得其一拓本,即所謂四明本。念及拓本難得一見,阮元只得臨摹一部,轉贈給了京城中的翁方綱,並約定自己若是有機會北上,定當將四明本帶來京城,與一眾文友共賞。這日翁方綱聽聞朝鮮多有雅善碑帖的同好,便帶了華山碑摹本,前來朝鮮使館,與一眾使臣共同欣賞。
可說起這華山碑摹本來由,翁方綱卻想起阮元境遇,不由得感嘆道:“唉,其實伯元他今年,本也應該入京覲見皇上,同賀皇上五旬萬壽的。可如今劉金門的事,竟把伯元連累了,伯元這次北上,多半是兇多吉少啊?”
不想翁方綱這句話剛一出口,朝鮮使臣中一個青年使節,突然之間面色大變,竟是一臉驚愕之相,看著翁方綱為人尚屬和藹,忙上前對翁方綱問道:“翁大人,您、您方才說什麽?您所言之人可……可是二十年前,高宗皇帝八旬萬壽時的翰林,阮伯元阮大人?”
“是啊,就是儀征阮伯元啊?你說二十年前,那時他剛剛做官,是翰林沒錯,如今,已是浙江省的巡撫了。怎麽,你年紀輕輕,竟也識得伯元不成?”翁方綱聽著這使節忽然問起阮元,也不解反問道。
“翁大人,阮大人他……他是我的老師啊!”不想這青年使節竟突然之間,認下了阮元作老師,就連秦瀛和翁方綱聽了,也不覺有些詫異。使節見二人不知其中本末,也只好解釋道:“二位大人有所不知,在下姓金,雙名正喜,二十年前,雖是童稚,卻偶得國中楚亭先生青睞,楚亭先生當時說,大清大皇帝八旬萬壽,實千年未見之盛事,爾雖童稚,亦當親見,遂邀請了在下和家父,一並前來京中,得見紀文達公、錢辛楣先生和老師。當時我見老師才學深厚,便求老師受我作弟子,老師他……他答應了,而且,還說我是他第一個弟子呢!翁大人,後來我在朝鮮也聽說,老師他官做得好,學問也是當世矚目,正想著這次前來北京,若是能再見老師一面,那是何等幸事,可老師他……翁大人,老師他到底犯了什麽事啊?”原來,這位年輕使節不是別人,正是乾隆八旬萬壽之際,得阮元收為學生的金正喜。
“唉……一言難盡啊,其實,你恩師他並無犯錯之事,他是……他是受人牽連啊,只是這科考之事,我國內看得最重,伯元他也不知為何,竟在科考之事上不慎誤聽人言,真是……”翁方綱雖然對阮元之事了解不多,可經過桂芳傳訊,劉鳳誥、連號等事,卻也略知一二,便挑其中關要之處,與金正喜等人說了。秦瀛清楚這樣告知朝鮮使節阮元涉及舞弊之事,朝鮮使節未必能信,便也將阮元擔任巡撫時撫民查吏、治軍捕盜的政事挑了一些,向朝鮮眾人講過,以示阮元絕非有意包庇科考舞弊之人。果然,朝鮮使節聽聞之後,也大多為阮元嘆息,各人聽翁秦二人一講,都清楚阮元不僅學問淵博,而且為官清廉,興利除弊,百姓得以安居,確是當時不世出的能臣。如今賢臣無故蒙冤,甚至將要被遣戍西北,自是可悲可嘆了。
“這……老師平日廉能如此,卻為何……為何會和這所謂連號之事惹上關系啊?”金正喜聽著翁秦二人之語,也不覺感嘆恩師時運不濟,可既然已經有了師生之名,而且阮元為人行事,也確是自己楷模,那自己身為學生,怎有不幫忙之理?想到這裏,金正喜也主動向二人問道;“那……翁學士、秦侍郎,現在大清朝廷之內,可有老師相熟之人,可以救救老師啊?這件事我聽起來,即便老師有過,也不過是一時失察,老師自己並沒有犯錯啊?怎麽能夠……怎麽能僅僅因為老師失察,就把老師發配到西域去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