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劉鳳誥的掙紮(上)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鳳誥的掙紮(上)
很快,寧波方面就對海上派出了哨船,不出阮元等人所料,哨船出海兩日,便即遇上了蔡牽先頭船隊,而十餘艘大海船之後,竟似一連十餘裏的海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風帆之影,便如一道城墻橫亙在東海之濱一般。兩艘哨船上的官兵看著蔡牽如此聲勢,也有不少人心中憂懼,所幸上面的命令是遇到蔡牽船隊便即回頭報信,幾艘哨船當即調轉船身,便向定海方向撤回去了。
而蔡牽的先頭船隊也發現了這些哨船,張阿治連忙派出海盜中的連絡船,將消息報給了蔡牽,並問起蔡牽,是否需要追擊,讓官軍不能向寧波和定海傳信。
“不必了,若是他們回不去,到了時候,官府一樣會有準備。”蔡牽沈思半晌,卻沒有對幾艘巡船下手。只是向一旁的蔡粼問道:“從這裏到寧波海上,還有多少水程?”
“大老板,咱方才剛過了牛頭山,若是再走兩日,後天傍晚時分,應該可以抵達鎮海城下了。”蔡粼報告道。
“那……黃巖鎮那邊可有動靜?”蔡牽又問道。
“方才王烏的船回來了,說是沒有。”蔡粼道。
“好,這次出海,乍浦、松江,老子要定了!”蔡牽聽了蔡粼報告,登時大喜過望,拍案而起,笑道:“官府的動向,也不難看出來了,他們定是想在鎮海之北的霍山洋迎戰我等。那好,老子就從正面過去,只要在黃巖鎮援兵到達之前殲滅定海鎮水師,之後浙北的海路,就再沒什麽可以阻擋咱們了!”
“蔡牽,你這……這會不會有些冒險啊?”聽著蔡牽如此自信的言語,一旁的呂姥也有些不解,問道:“你可別忘了,當年李長庚就是在這片海上,曾經包圍過咱們一次,這同樣的計,可不能中兩次啊?”
“媽,沒了李長庚,他們那套四面合圍的把戲,已經玩不轉了!”蔡牽卻毫無顧慮,對呂姥道:“李長庚當年用兵,之所以速度比福建更快,是因為他家資豐厚,每次傳達軍令,都自己備足快馬,星夜傳訊,所以官府三鎮水師,集中的比福建要快一兩日。可現在沒了李長庚,這王得祿哪有那個本事去傳遞軍令?這樣說吧,若是我們後天晚上到達霍山洋,當夜便與官府交火,這黃巖鎮即便得到出兵軍令,也差不多要在下個白天才能出擊。到時候,他們趕到霍山洋還要兩日,這兩天一夜,我們船只比定海鎮多一倍,如何不能徹底擊潰他們?這浙江三鎮,兵士從來以定海鎮最為強悍,定海一破,黃巖鎮水師必然士氣大挫,還如何與咱們相抗?那個時候,咱們就放開了到乍浦和松江做生意,不賺個盆滿缽滿,哪裏對得起今天這樣的好天氣啊?哈哈!”
“蔡牽,咱們現在與定海鎮單獨作戰,兵力我是放心的。可是,黃巖鎮在咱們背後,也總是個禍患啊?”呂姥這時倒是比蔡牽更小心一些,還是提了個穩妥的辦法,道:“要不這樣,咱們讓朱濆那十二艘船殿後,咱們主力過去和定海鎮交手,這海路我也熟悉,北面的大榭山,是海路往來要道,到時候就讓朱濆看住大榭山,若是官府敢從黃巖鎮調兵過來,也讓他先去擋一陣子。要是情況不妙,咱們也有餘地啊,是不是?”
“哈哈,確實是個好主意啊。”蔡牽自然也不是莽撞之人,聽呂姥言之有理,也沒再反駁,笑道:“這朱濆啊,和老子分分合合好幾年了,現在看老子勢大,又來老子這裏要飯了。哼哼,這要飯的事,還能容他吃白食不成?給老子賣賣命,才多一口飯吃嘛,哈哈!”憑著自己對浙江海道的認識,只要黃巖鎮這時候還不動兵,定海鎮孤軍迎戰自己,只有死路一條,既然是必勝之局,蔡牽言語中自也多了幾分不遜。
嘉慶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蔡牽的船隊主力開始轉過大榭山,漸次向東而進,距離鎮海縣城,不過一日海路。
與此同時的杭州,三年一度的鄉試也重新拉開了帷幕,劉鳳誥替了阮元出任監臨,自然也在這一日早早到了杭州貢院,只是環顧四周,卻也沒有其他官轎。劉鳳誥只得自己上了明遠樓,獨自在樓上等待其他主考到場,可直到過午時分,也沒見其他人過來。
到了未時前後,忽聽得樓下腳步聲響,一名二品官員踱步走了上來,見到劉鳳誥,也略有驚訝的問道:“劉侍郎,不,劉宮保,真沒想到啊,幾個月前你我還在京中同朝為官,這些時日你放了浙江學政,本以為有些時日見不到你了,可我剛一到杭州,就聽聞阮中丞不在,把這裏監考之事交給了劉宮保。哈哈,能在此與宮保重聚,卻也是緣分啊。劉宮保,這些時日,在杭州可曾見到文才出眾的生員啊?若有那麽一二,向我推薦一下,我評閱試卷之際,也好手下留情嘛。”劉鳳誥見了這人,竟是朝中的工部右侍郎周兆基,看他出現在杭州,那自然是來浙江做鄉試主考的了。
看到周兆基禮數備至,劉鳳誥也便還禮道:“周侍郎,您這話說得就客氣了,我來杭州也不過數月工夫,對這裏生員了解也不算多,卻又怎麽給侍郎介紹其中人才啊?既然皇上信得過侍郎,那由侍郎來親自決定錄取何人,方才公允啊。我才疏學淺,可是當不起這個大任呢。”
“劉宮保何出此言啊,論學問,我可是從來自知,和宮保相差甚遠呢。”周兆基也陪笑道:“不過既然來了,咱們備些茶點美酒,好好品上一番,才是正事,現下題我都出完了,也給他們刻印去了,後面還有什麽事?這鄉試從頭到尾,可要整整九天呢,咱們都得在這裏耗著,總也得有些消遣之物啊?更何況,我這還有評卷閱卷之職,宮保來這裏監臨,這不過就是走個過場嘛?”
不想聽到這裏,劉鳳誥心中又是一動,竟似有什麽事物卡在了自己脖頸之上,讓自己無法呼吸一般。
“周侍郎……既然侍郎都這樣說了,那我吩咐家裏過來的下人,去取些茶和酒來。”說著,劉鳳誥也不願與他多言,便自下了明遠樓,向附近偏室走去。
只是一邊走著,一邊看著樓上之人,劉鳳誥竟依稀覺得,上面那人並非周兆基,而是阮元。也就在這時,心中數月來的種種不平之意,竟是一浪接著一浪,漸漸湧上了自己心頭……
“為什麽……為什麽啊,我……我明明已經是太子少保了啊,可為什麽……阮元,為何你的人生,便是那樣的順遂,我這一生,就是這樣的屈居人下呢……”
或許,自己和阮元的糾葛,從二十年前二人步入官場的那場己酉科殿試開始,就已經露出了雛形……
劉鳳誥出身貧寒,家中財力,僅供自己成學科考,更兼少時一年除夕,與家中親朋燃放爆竹,不小心讓爆竹炸傷了一只眼睛,雖不至於當場失明,卻也留下了終身難愈的疤痕,從此,劉鳳誥在同學之間,便經常被人冷嘲熱諷。但他也從來是自強之人,受了嘲諷,便即加倍努力,所幸他讀書天賦也不差,很快在科考路上連戰連捷,這才一路進了京城,考過會試,只等保和殿上親見天子。
劉鳳誥至今還清楚記得,乾隆五十四年的殿試之時,自己回想起一路科考種種心酸,往事縈繞心頭,竟是遲遲不能動筆,那篇策論做得起來,也比其他考生慢了不少,直到日暮之時,尚有三行未能寫下。依科考舊例,王傑、和珅等人便即準備收卷,可就在這時,乾隆竟從圓明園發來了詔旨,說貢生趕考不易,特許即將完卷的考生繼續答卷,並賜燭一根,只要蠟燭燃盡之前交卷即可。自己當即向王傑懇求,保證三行之內便可完卷。王傑看乾隆發來了聖旨,也是不敢違逆,當即給了他一根蠟燭,燭未盡而劉鳳誥已然完卷。也正是最後數行均無錯誤,劉鳳誥才得乾隆恩典,一舉拿下了己酉科探花。
當時阮元只是二甲第三名,自己並未在意。可得了探花之後,劉鳳誥又得知,自己在翰林院學習,尚有翰林散館、翰詹大考兩次考試,而且考試內容,再不限於四書五經。他少年時在萍鄉家中讀書,因家境之故,儒經之外的書讀得少了些,這時為了報答乾隆特意賜燭之恩,除了加倍努力,再無他法。於是,那一年的冬天,劉鳳誥幾乎足不出戶,在翰林院博覽經史文集,只為兩次考試再不給乾隆丟人。也正是那個時候,他意外發現,庶常館中,竟還有一位叫阮元的同科進士,也搬來了翰林院裏日夜苦讀。而這個阮元,似乎在考取進士之前,便已精通十三經、文選、通鑒各部,甚至算學一道也有所長,而阮元對漢學惠戴各前輩,錢大昕王鳴盛諸史家,乃至西洋利瑪竇、蔣友仁數算之道,同樣了如指掌。自己平日與阮元交流不多,但阮元卻也客氣,看來並不排斥自己這個朋友。可阮元越是如此,自己心中卻越是自卑,只覺自己再怎麽努力,也趕不上阮元。果然,散館之際,阮元得了第一,而大考之時,阮元又是一等第一名,自此飛黃騰達,早早成學政、任巡撫。但即便如此,阮元對自己這些老同學,卻是謙遜不減當年,更何況後面大考之時,自己也得了二等第一,很快升任四品,即便不如阮元,也總是光宗耀祖了。是以一連十年,自己也只當阮元是可以深交的好友,並無妒羨之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很快,寧波方面就對海上派出了哨船,不出阮元等人所料,哨船出海兩日,便即遇上了蔡牽先頭船隊,而十餘艘大海船之後,竟似一連十餘裏的海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風帆之影,便如一道城墻橫亙在東海之濱一般。兩艘哨船上的官兵看著蔡牽如此聲勢,也有不少人心中憂懼,所幸上面的命令是遇到蔡牽船隊便即回頭報信,幾艘哨船當即調轉船身,便向定海方向撤回去了。
而蔡牽的先頭船隊也發現了這些哨船,張阿治連忙派出海盜中的連絡船,將消息報給了蔡牽,並問起蔡牽,是否需要追擊,讓官軍不能向寧波和定海傳信。
“不必了,若是他們回不去,到了時候,官府一樣會有準備。”蔡牽沈思半晌,卻沒有對幾艘巡船下手。只是向一旁的蔡粼問道:“從這裏到寧波海上,還有多少水程?”
“大老板,咱方才剛過了牛頭山,若是再走兩日,後天傍晚時分,應該可以抵達鎮海城下了。”蔡粼報告道。
“那……黃巖鎮那邊可有動靜?”蔡牽又問道。
“方才王烏的船回來了,說是沒有。”蔡粼道。
“好,這次出海,乍浦、松江,老子要定了!”蔡牽聽了蔡粼報告,登時大喜過望,拍案而起,笑道:“官府的動向,也不難看出來了,他們定是想在鎮海之北的霍山洋迎戰我等。那好,老子就從正面過去,只要在黃巖鎮援兵到達之前殲滅定海鎮水師,之後浙北的海路,就再沒什麽可以阻擋咱們了!”
“蔡牽,你這……這會不會有些冒險啊?”聽著蔡牽如此自信的言語,一旁的呂姥也有些不解,問道:“你可別忘了,當年李長庚就是在這片海上,曾經包圍過咱們一次,這同樣的計,可不能中兩次啊?”
“媽,沒了李長庚,他們那套四面合圍的把戲,已經玩不轉了!”蔡牽卻毫無顧慮,對呂姥道:“李長庚當年用兵,之所以速度比福建更快,是因為他家資豐厚,每次傳達軍令,都自己備足快馬,星夜傳訊,所以官府三鎮水師,集中的比福建要快一兩日。可現在沒了李長庚,這王得祿哪有那個本事去傳遞軍令?這樣說吧,若是我們後天晚上到達霍山洋,當夜便與官府交火,這黃巖鎮即便得到出兵軍令,也差不多要在下個白天才能出擊。到時候,他們趕到霍山洋還要兩日,這兩天一夜,我們船只比定海鎮多一倍,如何不能徹底擊潰他們?這浙江三鎮,兵士從來以定海鎮最為強悍,定海一破,黃巖鎮水師必然士氣大挫,還如何與咱們相抗?那個時候,咱們就放開了到乍浦和松江做生意,不賺個盆滿缽滿,哪裏對得起今天這樣的好天氣啊?哈哈!”
“蔡牽,咱們現在與定海鎮單獨作戰,兵力我是放心的。可是,黃巖鎮在咱們背後,也總是個禍患啊?”呂姥這時倒是比蔡牽更小心一些,還是提了個穩妥的辦法,道:“要不這樣,咱們讓朱濆那十二艘船殿後,咱們主力過去和定海鎮交手,這海路我也熟悉,北面的大榭山,是海路往來要道,到時候就讓朱濆看住大榭山,若是官府敢從黃巖鎮調兵過來,也讓他先去擋一陣子。要是情況不妙,咱們也有餘地啊,是不是?”
“哈哈,確實是個好主意啊。”蔡牽自然也不是莽撞之人,聽呂姥言之有理,也沒再反駁,笑道:“這朱濆啊,和老子分分合合好幾年了,現在看老子勢大,又來老子這裏要飯了。哼哼,這要飯的事,還能容他吃白食不成?給老子賣賣命,才多一口飯吃嘛,哈哈!”憑著自己對浙江海道的認識,只要黃巖鎮這時候還不動兵,定海鎮孤軍迎戰自己,只有死路一條,既然是必勝之局,蔡牽言語中自也多了幾分不遜。
嘉慶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蔡牽的船隊主力開始轉過大榭山,漸次向東而進,距離鎮海縣城,不過一日海路。
與此同時的杭州,三年一度的鄉試也重新拉開了帷幕,劉鳳誥替了阮元出任監臨,自然也在這一日早早到了杭州貢院,只是環顧四周,卻也沒有其他官轎。劉鳳誥只得自己上了明遠樓,獨自在樓上等待其他主考到場,可直到過午時分,也沒見其他人過來。
到了未時前後,忽聽得樓下腳步聲響,一名二品官員踱步走了上來,見到劉鳳誥,也略有驚訝的問道:“劉侍郎,不,劉宮保,真沒想到啊,幾個月前你我還在京中同朝為官,這些時日你放了浙江學政,本以為有些時日見不到你了,可我剛一到杭州,就聽聞阮中丞不在,把這裏監考之事交給了劉宮保。哈哈,能在此與宮保重聚,卻也是緣分啊。劉宮保,這些時日,在杭州可曾見到文才出眾的生員啊?若有那麽一二,向我推薦一下,我評閱試卷之際,也好手下留情嘛。”劉鳳誥見了這人,竟是朝中的工部右侍郎周兆基,看他出現在杭州,那自然是來浙江做鄉試主考的了。
看到周兆基禮數備至,劉鳳誥也便還禮道:“周侍郎,您這話說得就客氣了,我來杭州也不過數月工夫,對這裏生員了解也不算多,卻又怎麽給侍郎介紹其中人才啊?既然皇上信得過侍郎,那由侍郎來親自決定錄取何人,方才公允啊。我才疏學淺,可是當不起這個大任呢。”
“劉宮保何出此言啊,論學問,我可是從來自知,和宮保相差甚遠呢。”周兆基也陪笑道:“不過既然來了,咱們備些茶點美酒,好好品上一番,才是正事,現下題我都出完了,也給他們刻印去了,後面還有什麽事?這鄉試從頭到尾,可要整整九天呢,咱們都得在這裏耗著,總也得有些消遣之物啊?更何況,我這還有評卷閱卷之職,宮保來這裏監臨,這不過就是走個過場嘛?”
不想聽到這裏,劉鳳誥心中又是一動,竟似有什麽事物卡在了自己脖頸之上,讓自己無法呼吸一般。
“周侍郎……既然侍郎都這樣說了,那我吩咐家裏過來的下人,去取些茶和酒來。”說著,劉鳳誥也不願與他多言,便自下了明遠樓,向附近偏室走去。
只是一邊走著,一邊看著樓上之人,劉鳳誥竟依稀覺得,上面那人並非周兆基,而是阮元。也就在這時,心中數月來的種種不平之意,竟是一浪接著一浪,漸漸湧上了自己心頭……
“為什麽……為什麽啊,我……我明明已經是太子少保了啊,可為什麽……阮元,為何你的人生,便是那樣的順遂,我這一生,就是這樣的屈居人下呢……”
或許,自己和阮元的糾葛,從二十年前二人步入官場的那場己酉科殿試開始,就已經露出了雛形……
劉鳳誥出身貧寒,家中財力,僅供自己成學科考,更兼少時一年除夕,與家中親朋燃放爆竹,不小心讓爆竹炸傷了一只眼睛,雖不至於當場失明,卻也留下了終身難愈的疤痕,從此,劉鳳誥在同學之間,便經常被人冷嘲熱諷。但他也從來是自強之人,受了嘲諷,便即加倍努力,所幸他讀書天賦也不差,很快在科考路上連戰連捷,這才一路進了京城,考過會試,只等保和殿上親見天子。
劉鳳誥至今還清楚記得,乾隆五十四年的殿試之時,自己回想起一路科考種種心酸,往事縈繞心頭,竟是遲遲不能動筆,那篇策論做得起來,也比其他考生慢了不少,直到日暮之時,尚有三行未能寫下。依科考舊例,王傑、和珅等人便即準備收卷,可就在這時,乾隆竟從圓明園發來了詔旨,說貢生趕考不易,特許即將完卷的考生繼續答卷,並賜燭一根,只要蠟燭燃盡之前交卷即可。自己當即向王傑懇求,保證三行之內便可完卷。王傑看乾隆發來了聖旨,也是不敢違逆,當即給了他一根蠟燭,燭未盡而劉鳳誥已然完卷。也正是最後數行均無錯誤,劉鳳誥才得乾隆恩典,一舉拿下了己酉科探花。
當時阮元只是二甲第三名,自己並未在意。可得了探花之後,劉鳳誥又得知,自己在翰林院學習,尚有翰林散館、翰詹大考兩次考試,而且考試內容,再不限於四書五經。他少年時在萍鄉家中讀書,因家境之故,儒經之外的書讀得少了些,這時為了報答乾隆特意賜燭之恩,除了加倍努力,再無他法。於是,那一年的冬天,劉鳳誥幾乎足不出戶,在翰林院博覽經史文集,只為兩次考試再不給乾隆丟人。也正是那個時候,他意外發現,庶常館中,竟還有一位叫阮元的同科進士,也搬來了翰林院裏日夜苦讀。而這個阮元,似乎在考取進士之前,便已精通十三經、文選、通鑒各部,甚至算學一道也有所長,而阮元對漢學惠戴各前輩,錢大昕王鳴盛諸史家,乃至西洋利瑪竇、蔣友仁數算之道,同樣了如指掌。自己平日與阮元交流不多,但阮元卻也客氣,看來並不排斥自己這個朋友。可阮元越是如此,自己心中卻越是自卑,只覺自己再怎麽努力,也趕不上阮元。果然,散館之際,阮元得了第一,而大考之時,阮元又是一等第一名,自此飛黃騰達,早早成學政、任巡撫。但即便如此,阮元對自己這些老同學,卻是謙遜不減當年,更何況後面大考之時,自己也得了二等第一,很快升任四品,即便不如阮元,也總是光宗耀祖了。是以一連十年,自己也只當阮元是可以深交的好友,並無妒羨之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