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開封控案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封控案
嘉慶十二年十月,阮元終於除服,在阮常生的婚禮之後,阮元便帶上楊吉,一路乘船北上開封。因念及日後為官之地未定,阮家其餘家眷便暫留揚州,包括阮常生和劉蘩榮北上之事,也暫時未能成行。孔璐華也給孔慶镕去了信,囑托他多安排些仆從到京城衍生公府,次年之春阮常生北上之後,務要將他照料得當,不讓他和劉蘩榮在京城遭遇任何不便。
到了十一月,阮元的坐船已然轉入賈魯河,這時開封水路雖不如唐宋之時繁盛,但幾條主要水道仍是繁忙不絕,尤其是開封府城西南的朱仙鎮,這時依靠賈魯河之利,將開封商業與淮揚之地緊密關聯,乃是當時天下屈指可數的繁華市鎮。阮元一行也在朱仙鎮登岸,隨即走陸路北上,次日便抵開封。
開封在北宋之時,因國都之利,一時繁盛無以覆加,然而之後每一次王朝易代,開封都因成為主要戰場而飽受戰火侵襲,明末農民戰爭時,開封因戰爭中黃河人為決口之故,一時全部被河水淹沒。直到康熙年間,清朝方才於開封原址之上另建新城,是以這時開封建築,幾乎全都是清時新建。但即便如此,經過百餘年發展,開封亦自因其水路便利,重新成為中原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康熙開封府志》便有載:城中市廛輻輳處,惟汴橋隅,大隅首,貢院前關王廟,魚市口火神廟,寺角隅,鼓樓隅為最盛。關廂有五,西關馬市街稱首,南關次之,大鎮店南四十裏朱仙鎮,商賈貿易最盛。《乾隆祥符縣志》亦載城內有豬市、牛馬市、雜糧市等專業市集八處,城外市集五十四處。開封著名的景文州汴綾莊,鼎盛時有織機九十九張,雇工逾二百人。開封在乾嘉之際約有人口三十萬餘,雖不及江南蘇杭揚州等地,在中原卻也是一處重鎮了。
開封在清中葉,因商貿興盛之故,一時會館林立,有名的會館不下十餘處,行宮東北,開封府衙之西的山西會館,經過百年擴充,這時已成為山陜甘會館,乃是開封會館之最。這時聽聞京城欽差前來開封辦案,山陜甘會館也主動相迎,在會館內尋了幾間上房,借由欽差一行使用。阮元等人早已得到廣興消息,進了開封,便一路北行,很快到了會館門前,向門前吏員通報了自己身份。吏員便即入內,不一會兒,一位滿面春風的二品大員便出現在了阮元和楊吉面前,這人正值中年,卻自是意氣風發,雙目之間,盡是傲氣,正是八年之前,與阮元一並為嘉慶鏟除和珅立下大功的廣興。
“賡虞兄,一晃八年不見,近些時日賡虞兄可還安好?”廣興字賡虞,阮元便以字稱之,想著自己畢竟與廣興一同辦過事,這時自己言語客氣一些,似乎也沒什麽不妥。
不料廣興言語卻甚是簡略,只道:“阮大人,現在又得叫你阮侍郎了,這些時日,我自然過得好了,看你能如期到任,我也就放心了。”緊接著,廣興便話鋒一轉,取了一紙上諭在手,對阮元道:“阮侍郎,公事為重,你還是先聽上諭吧。”
阮元只覺廣興神色,有些不比尋常,但他所言卻也不錯,於是只好對上諭跪倒,聽候廣興宣詔。
廣興看著上諭,仍是一副高傲神色,不急不徐地念道:“奉上諭,阮元守制之期已滿,念其巡撫浙江,官聲尚好,今補授兵部右侍郎,特授欽差,會同刑部侍郎、內務府大臣廣興,一並嚴查河南府道演習翻禽之事,不得有誤,欽此!”聽嘉慶上諭之言,似乎此處控案查辦完畢,阮元便應入京補官,這樣想來,阮元去向已定,倒是也放下了心。
“臣謝過皇上授任之恩,此次河南控案,臣自當實心辦理,查明實情,方不負皇上厚望!”阮元也當即表態道。
“哈哈,阮侍郎,這次辦案的事,你就放心吧。”廣興宣旨之後,倒是逐漸客氣了起來,待得阮元起身,便在他身旁小聲說道:“其實我查訪此案,也有半個月了,完全就是子虛烏有的一件事,這河南府道官員,平庸的倒也有一大半,可要說演練翻禽,圖謀大逆,你再借他們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啊?哈哈。”
“那……朝廷不是說病退知府……”阮元聽著廣興之語,也不禁疑惑道。
“什麽知府啊,那就是個瘋子。”廣興一邊帶了阮元入內,一邊對阮元道:“那個叫熊之書的知府,本來就是靠恩蔭補官,平時也是有些犯迷糊,聽別人說啊,總是拿著個《周易》不放,說什麽《易》中有大道,然後給別人講一些七七八八的,根本沒人聽得懂啊?可也不知如何,他居然突然給皇上上了一本密奏,說河南官員,有人在演習翻禽,想要在皇上百年之後,扶成親王上位。這難道不是他平日讀書不得其法,竟想瘋了嗎?我也將這些河南府道官員叫來,一一訊問過了,除了兩個科舉上考過《周易》的,都不知我在說什麽,那兩個懂《周易》的呢,又說翻禽本是旁門左道,自己一概不知。後來我又問他們成親王做何模樣,言語說話如何,他們居然也沒有一個人能答上來。哈哈,都是些平庸之人,最多就是酒後失儀,妄言幾句,如何做得真呢?看來啊,定是那熊之書心裏住了鬼,一陣胡言亂語,竟讓皇上也看偏了。”
“廣侍郎,這……就這樣簡單嗎?”阮元看廣興似乎不想和自己過於親近,便也換了稱呼。
“那是自然,其實這些年我在京中辦理控案,這也不是頭一次了。很多人就是看地方官府不順眼,肆意妄控罷了,皇上為人寬仁,寧可準許妄控,不願多生冤案,結果呢,受苦的也不過是我們下面這些人了。”廣興道。
“廣侍郎,那……我倒是有個想法,我有位好友,平日精於《周易》,《易》學之上,多有論述,至於象數之學,也傳了一些給我,所以我去問問他們,給他們尋幾個象數中難解的生詞看看,說不定能多看出些端倪呢。”阮元卻不清楚京控之中究竟有幾分真案,幾分假案,只想著自己剛剛覆職,這又是自己重任卿貳之後的第一件大事,那自然要辦個水落石出,才能對得起嘉慶賞識之恩。
“阮侍郎,你這是……不相信我嗎?這些府道官員,我名字都快背下來了,怎麽?你還要多此一舉不成?”廣興聽著阮元言語,竟是有些不耐煩了起來。
“廣侍郎,在下絕無此意。”阮元看廣興似乎對自己也有所猜忌,只好解釋道:“可畢竟這件事涉嫌謀逆,又涉及成親王,若是不能盡數查出其中實情,只怕皇上面前,我也不好交差不是?更何況成親王他,以前也……”阮元想說的是,畢竟永瑆在京之時,與自己關系親密,這次嘉慶允許他涉足河南控案,已經是對他格外的信任,既然如此,自己也只能將這件案子辦得更加踏實,才能讓嘉慶對自己放心,也對永瑆安心。
“那好吧,阮侍郎,按你的意思,不就是給他們出幾道題,問問他們能不能答上來嗎?好,後面兩天,你自己安排去吧,但兩天以後,你得告訴我實情,如何?”廣興也不在乎兩天的時間,便答應了阮元的請求。
“那就謝過廣侍郎了。”阮元當即對廣興作揖拜過,看著這日尚有些時間,便當即借了會館紙筆,將焦循所講《周易》中象數之語寫了幾個出來,托下屬吏員分給河南撫院的府道官員,準備兩日之後,再親自觀察一番河南真相。
阮元這邊聽了廣興之言,也開始對這次河南控案漸漸有了改觀,或許永瑆果然如廣興所說,只是被熊之書意外點出名號,其實翻禽之事他全無參與,甚至所謂翻禽,也不過是一時妄言。但畢竟親見為實,更何況嘉慶在最初給自己的上諭中,也提及河南官場如有貪賄之事,也可一同嚴辦,所以暫住開封調查幾日,也正是公務所在。但嘉慶這邊,對永瑆之事卻絲毫沒有放松,這日永瑆又一次得了嘉慶傳詔,被帶到了養心殿中。
“皇上,這熊之書其人,臣歸家尋思了幾日,倒是確實有點印象,可也只有那一點了。七年之前,似乎就是一個這般名字的郎中,來我府上送過禮,我聽說是蔭監出身的郎中,可他父親我又不認識,所以……便直接告訴家人,將他的禮退了。除此之外,我與他再沒有半分來往。眼下河南這些府道官員,我也一個不識,也……也就是巡撫馬慧裕,他當年也是進士,詩文做得不錯,所以與我有一些來往,可那也是六七年前的事了。皇上,臣與這些人的關系,不過如此,所以臣也不知為何他們竟是何意,說是演練翻禽,卻又提到了臣的名字呢?”這時的河南巡撫馬慧裕本是漢軍旗人,以科舉入仕,但白蓮教戰爭時立過戰功,嘉慶看他文武雙全,辦事也算勤勉,方授了河南巡撫。永瑆與他也有些來往,所以嘉慶問起他河南之事,他也將自己所知全盤交代,只希望嘉慶放過自己。
“皇兄,這樣說來,這所謂翻禽之事,其實不過是他們假借皇兄之名罷了。可這凡事總是無風不起浪啊,多半是那馬慧裕信口胡言,才給了下面之人可乘之機,對吧?皇兄,你說到你和那馬慧裕也有交情,是朕即位以前的事吧?那時候,皇兄就沒有看出,他竟是何等人嗎?”嘉慶之言,看似寬容,卻依然對永瑆步步相逼。
“這……皇上,臣與馬中丞即便有來往,也都是那許多年前的事了,究竟臣當時說過什麽,臣怎麽可能一一記得住呢?”永瑆眼看嘉慶相疑,也已經冷汗淋漓,不知嘉慶下一步會把自己怎麽樣。
“皇兄,言多必失啊,朕也相信皇兄,皇兄從來識得大體,卻不會在這般緊要之事上欺瞞於朕的。”嘉慶也借機敲打永瑆道。
一句言多必失,聽在永瑆耳中,他自然知道是什麽意思。
“皇上,臣……臣明白了。臣平日在這詩文之事上,是執著了寫,在外面交了不少朋友,卻又不知他們底細,結果給了他人把柄。歸根到底,還是臣心性太過粗疏,若是皇上寬宏大量,能饒了臣一命,臣歸家之後,自當閉門謝客,除了宗人府相應事宜,與外人決計不言私事。如此,則流言自去,外面奸人,也自無隙可乘。”永瑆當然清楚,即便是嘉慶親政之時,自己尚無力與之相抗,這時嘉慶主持朝政,已有八年,地位早已根深蒂固,自己在嘉慶面前,還有什麽討價還價的餘地?也只有一退再退,方能自保生路了。
“皇兄這樣說,就實在多慮了。”嘉慶也向他勸道:“就算那馬慧裕偶有妄語,也不過文人尋常戲言,皇兄無需當真,朕也不會當真的。”
“不,皇上,臣已經想清楚了。”永瑆也堅定道:“八年前那日,臣也是在這裏辭了軍機處之職。可現在想想,那時是臣糊塗了,以為軍機之事臣不再參預,外人也就不會另有流言。可八年之前,臣是真心為了皇上,想辭去那軍機大臣之職的,今日,臣之言亦是發自肺腑,成親王府,自今日起,便閉門謝客,再不與外人有半分來往,如此,大清社稷方可太平,天下方可太平!”說罷,永瑆也免冠叩首,一連三次,以示自己對嘉慶絕無二心。
“皇兄,成親王府之事,是你的私事,朕本不該過問那許多的。至於這次控案,朕也一定嚴查下去,朕也相信,皇兄是清白的,就等河南的消息吧。到時候,那些胡言亂語之人,一個都不會有好下場!”看著永瑆這般態度,嘉慶也終於打消了疑慮。
不過,兩日之後,嘉慶便又增發一道上諭,此後京中王公貝勒,一律嚴禁與朝臣私下交往。或許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十五年前的萬壽寺之會,竟在自己手中,用這樣一種方式徹底做了了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嘉慶十二年十月,阮元終於除服,在阮常生的婚禮之後,阮元便帶上楊吉,一路乘船北上開封。因念及日後為官之地未定,阮家其餘家眷便暫留揚州,包括阮常生和劉蘩榮北上之事,也暫時未能成行。孔璐華也給孔慶镕去了信,囑托他多安排些仆從到京城衍生公府,次年之春阮常生北上之後,務要將他照料得當,不讓他和劉蘩榮在京城遭遇任何不便。
到了十一月,阮元的坐船已然轉入賈魯河,這時開封水路雖不如唐宋之時繁盛,但幾條主要水道仍是繁忙不絕,尤其是開封府城西南的朱仙鎮,這時依靠賈魯河之利,將開封商業與淮揚之地緊密關聯,乃是當時天下屈指可數的繁華市鎮。阮元一行也在朱仙鎮登岸,隨即走陸路北上,次日便抵開封。
開封在北宋之時,因國都之利,一時繁盛無以覆加,然而之後每一次王朝易代,開封都因成為主要戰場而飽受戰火侵襲,明末農民戰爭時,開封因戰爭中黃河人為決口之故,一時全部被河水淹沒。直到康熙年間,清朝方才於開封原址之上另建新城,是以這時開封建築,幾乎全都是清時新建。但即便如此,經過百餘年發展,開封亦自因其水路便利,重新成為中原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康熙開封府志》便有載:城中市廛輻輳處,惟汴橋隅,大隅首,貢院前關王廟,魚市口火神廟,寺角隅,鼓樓隅為最盛。關廂有五,西關馬市街稱首,南關次之,大鎮店南四十裏朱仙鎮,商賈貿易最盛。《乾隆祥符縣志》亦載城內有豬市、牛馬市、雜糧市等專業市集八處,城外市集五十四處。開封著名的景文州汴綾莊,鼎盛時有織機九十九張,雇工逾二百人。開封在乾嘉之際約有人口三十萬餘,雖不及江南蘇杭揚州等地,在中原卻也是一處重鎮了。
開封在清中葉,因商貿興盛之故,一時會館林立,有名的會館不下十餘處,行宮東北,開封府衙之西的山西會館,經過百年擴充,這時已成為山陜甘會館,乃是開封會館之最。這時聽聞京城欽差前來開封辦案,山陜甘會館也主動相迎,在會館內尋了幾間上房,借由欽差一行使用。阮元等人早已得到廣興消息,進了開封,便一路北行,很快到了會館門前,向門前吏員通報了自己身份。吏員便即入內,不一會兒,一位滿面春風的二品大員便出現在了阮元和楊吉面前,這人正值中年,卻自是意氣風發,雙目之間,盡是傲氣,正是八年之前,與阮元一並為嘉慶鏟除和珅立下大功的廣興。
“賡虞兄,一晃八年不見,近些時日賡虞兄可還安好?”廣興字賡虞,阮元便以字稱之,想著自己畢竟與廣興一同辦過事,這時自己言語客氣一些,似乎也沒什麽不妥。
不料廣興言語卻甚是簡略,只道:“阮大人,現在又得叫你阮侍郎了,這些時日,我自然過得好了,看你能如期到任,我也就放心了。”緊接著,廣興便話鋒一轉,取了一紙上諭在手,對阮元道:“阮侍郎,公事為重,你還是先聽上諭吧。”
阮元只覺廣興神色,有些不比尋常,但他所言卻也不錯,於是只好對上諭跪倒,聽候廣興宣詔。
廣興看著上諭,仍是一副高傲神色,不急不徐地念道:“奉上諭,阮元守制之期已滿,念其巡撫浙江,官聲尚好,今補授兵部右侍郎,特授欽差,會同刑部侍郎、內務府大臣廣興,一並嚴查河南府道演習翻禽之事,不得有誤,欽此!”聽嘉慶上諭之言,似乎此處控案查辦完畢,阮元便應入京補官,這樣想來,阮元去向已定,倒是也放下了心。
“臣謝過皇上授任之恩,此次河南控案,臣自當實心辦理,查明實情,方不負皇上厚望!”阮元也當即表態道。
“哈哈,阮侍郎,這次辦案的事,你就放心吧。”廣興宣旨之後,倒是逐漸客氣了起來,待得阮元起身,便在他身旁小聲說道:“其實我查訪此案,也有半個月了,完全就是子虛烏有的一件事,這河南府道官員,平庸的倒也有一大半,可要說演練翻禽,圖謀大逆,你再借他們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啊?哈哈。”
“那……朝廷不是說病退知府……”阮元聽著廣興之語,也不禁疑惑道。
“什麽知府啊,那就是個瘋子。”廣興一邊帶了阮元入內,一邊對阮元道:“那個叫熊之書的知府,本來就是靠恩蔭補官,平時也是有些犯迷糊,聽別人說啊,總是拿著個《周易》不放,說什麽《易》中有大道,然後給別人講一些七七八八的,根本沒人聽得懂啊?可也不知如何,他居然突然給皇上上了一本密奏,說河南官員,有人在演習翻禽,想要在皇上百年之後,扶成親王上位。這難道不是他平日讀書不得其法,竟想瘋了嗎?我也將這些河南府道官員叫來,一一訊問過了,除了兩個科舉上考過《周易》的,都不知我在說什麽,那兩個懂《周易》的呢,又說翻禽本是旁門左道,自己一概不知。後來我又問他們成親王做何模樣,言語說話如何,他們居然也沒有一個人能答上來。哈哈,都是些平庸之人,最多就是酒後失儀,妄言幾句,如何做得真呢?看來啊,定是那熊之書心裏住了鬼,一陣胡言亂語,竟讓皇上也看偏了。”
“廣侍郎,這……就這樣簡單嗎?”阮元看廣興似乎不想和自己過於親近,便也換了稱呼。
“那是自然,其實這些年我在京中辦理控案,這也不是頭一次了。很多人就是看地方官府不順眼,肆意妄控罷了,皇上為人寬仁,寧可準許妄控,不願多生冤案,結果呢,受苦的也不過是我們下面這些人了。”廣興道。
“廣侍郎,那……我倒是有個想法,我有位好友,平日精於《周易》,《易》學之上,多有論述,至於象數之學,也傳了一些給我,所以我去問問他們,給他們尋幾個象數中難解的生詞看看,說不定能多看出些端倪呢。”阮元卻不清楚京控之中究竟有幾分真案,幾分假案,只想著自己剛剛覆職,這又是自己重任卿貳之後的第一件大事,那自然要辦個水落石出,才能對得起嘉慶賞識之恩。
“阮侍郎,你這是……不相信我嗎?這些府道官員,我名字都快背下來了,怎麽?你還要多此一舉不成?”廣興聽著阮元言語,竟是有些不耐煩了起來。
“廣侍郎,在下絕無此意。”阮元看廣興似乎對自己也有所猜忌,只好解釋道:“可畢竟這件事涉嫌謀逆,又涉及成親王,若是不能盡數查出其中實情,只怕皇上面前,我也不好交差不是?更何況成親王他,以前也……”阮元想說的是,畢竟永瑆在京之時,與自己關系親密,這次嘉慶允許他涉足河南控案,已經是對他格外的信任,既然如此,自己也只能將這件案子辦得更加踏實,才能讓嘉慶對自己放心,也對永瑆安心。
“那好吧,阮侍郎,按你的意思,不就是給他們出幾道題,問問他們能不能答上來嗎?好,後面兩天,你自己安排去吧,但兩天以後,你得告訴我實情,如何?”廣興也不在乎兩天的時間,便答應了阮元的請求。
“那就謝過廣侍郎了。”阮元當即對廣興作揖拜過,看著這日尚有些時間,便當即借了會館紙筆,將焦循所講《周易》中象數之語寫了幾個出來,托下屬吏員分給河南撫院的府道官員,準備兩日之後,再親自觀察一番河南真相。
阮元這邊聽了廣興之言,也開始對這次河南控案漸漸有了改觀,或許永瑆果然如廣興所說,只是被熊之書意外點出名號,其實翻禽之事他全無參與,甚至所謂翻禽,也不過是一時妄言。但畢竟親見為實,更何況嘉慶在最初給自己的上諭中,也提及河南官場如有貪賄之事,也可一同嚴辦,所以暫住開封調查幾日,也正是公務所在。但嘉慶這邊,對永瑆之事卻絲毫沒有放松,這日永瑆又一次得了嘉慶傳詔,被帶到了養心殿中。
“皇上,這熊之書其人,臣歸家尋思了幾日,倒是確實有點印象,可也只有那一點了。七年之前,似乎就是一個這般名字的郎中,來我府上送過禮,我聽說是蔭監出身的郎中,可他父親我又不認識,所以……便直接告訴家人,將他的禮退了。除此之外,我與他再沒有半分來往。眼下河南這些府道官員,我也一個不識,也……也就是巡撫馬慧裕,他當年也是進士,詩文做得不錯,所以與我有一些來往,可那也是六七年前的事了。皇上,臣與這些人的關系,不過如此,所以臣也不知為何他們竟是何意,說是演練翻禽,卻又提到了臣的名字呢?”這時的河南巡撫馬慧裕本是漢軍旗人,以科舉入仕,但白蓮教戰爭時立過戰功,嘉慶看他文武雙全,辦事也算勤勉,方授了河南巡撫。永瑆與他也有些來往,所以嘉慶問起他河南之事,他也將自己所知全盤交代,只希望嘉慶放過自己。
“皇兄,這樣說來,這所謂翻禽之事,其實不過是他們假借皇兄之名罷了。可這凡事總是無風不起浪啊,多半是那馬慧裕信口胡言,才給了下面之人可乘之機,對吧?皇兄,你說到你和那馬慧裕也有交情,是朕即位以前的事吧?那時候,皇兄就沒有看出,他竟是何等人嗎?”嘉慶之言,看似寬容,卻依然對永瑆步步相逼。
“這……皇上,臣與馬中丞即便有來往,也都是那許多年前的事了,究竟臣當時說過什麽,臣怎麽可能一一記得住呢?”永瑆眼看嘉慶相疑,也已經冷汗淋漓,不知嘉慶下一步會把自己怎麽樣。
“皇兄,言多必失啊,朕也相信皇兄,皇兄從來識得大體,卻不會在這般緊要之事上欺瞞於朕的。”嘉慶也借機敲打永瑆道。
一句言多必失,聽在永瑆耳中,他自然知道是什麽意思。
“皇上,臣……臣明白了。臣平日在這詩文之事上,是執著了寫,在外面交了不少朋友,卻又不知他們底細,結果給了他人把柄。歸根到底,還是臣心性太過粗疏,若是皇上寬宏大量,能饒了臣一命,臣歸家之後,自當閉門謝客,除了宗人府相應事宜,與外人決計不言私事。如此,則流言自去,外面奸人,也自無隙可乘。”永瑆當然清楚,即便是嘉慶親政之時,自己尚無力與之相抗,這時嘉慶主持朝政,已有八年,地位早已根深蒂固,自己在嘉慶面前,還有什麽討價還價的餘地?也只有一退再退,方能自保生路了。
“皇兄這樣說,就實在多慮了。”嘉慶也向他勸道:“就算那馬慧裕偶有妄語,也不過文人尋常戲言,皇兄無需當真,朕也不會當真的。”
“不,皇上,臣已經想清楚了。”永瑆也堅定道:“八年前那日,臣也是在這裏辭了軍機處之職。可現在想想,那時是臣糊塗了,以為軍機之事臣不再參預,外人也就不會另有流言。可八年之前,臣是真心為了皇上,想辭去那軍機大臣之職的,今日,臣之言亦是發自肺腑,成親王府,自今日起,便閉門謝客,再不與外人有半分來往,如此,大清社稷方可太平,天下方可太平!”說罷,永瑆也免冠叩首,一連三次,以示自己對嘉慶絕無二心。
“皇兄,成親王府之事,是你的私事,朕本不該過問那許多的。至於這次控案,朕也一定嚴查下去,朕也相信,皇兄是清白的,就等河南的消息吧。到時候,那些胡言亂語之人,一個都不會有好下場!”看著永瑆這般態度,嘉慶也終於打消了疑慮。
不過,兩日之後,嘉慶便又增發一道上諭,此後京中王公貝勒,一律嚴禁與朝臣私下交往。或許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十五年前的萬壽寺之會,竟在自己手中,用這樣一種方式徹底做了了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