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百八十三章粥廠計劃

關燈
第二百八十三章 粥廠計劃

對於這些京城中的變化,阮元一時也無暇在意,這時的杭州,還有更大的困難等著他來解決。自嘉慶十年三月,杭州便陰雨連綿,整個四月雨情都毫無起色,直到五月,陰雨方才退卻。可這樣一來,杭嘉湖三府的田地,也再次因春季不能耕種而絕收,一時糧價再度高漲,上一年的秋糧雖有收成,卻也不敷使用。阮元無奈之下,也只好將災情上報,並主動出錢捐助,以求多管齊下,熬過這個夏天。這一日阮元也再次叫了李賡蕓、李坦和清安泰前來,共議賑災之法。

“京城那邊,倒是有個好消息。”阮元先開口道:“皇上已經同意,撥發賑糧十五萬石,很快就能送到浙江。吳康成那邊,現在也同意再捐二十萬兩銀子,加上我撫院出的廉俸,各位先後捐的銀兩,總也能買下不少米了。但今年災情,我看更甚去年,尤其是去年杭嘉湖便即遭遇了一次雨災,就算秋糧尚能維系些時日,也是杯水車薪啊。”

“中丞大人,若是如此,依下官之議,只有開粥廠了。”李坦建議道:“下官也在其他地方救過災,清楚如今這災情,糧價是一時控制不得的了。杭嘉湖那些下貧百姓,多半是無力再去購糧的,若是只按先前賑災之法,下官以為已經不足以惠及三府全體百姓。既然咱們目前賑災銀錢已經足夠,那下面就分批買糧,集中在一起施粥放賑,方能渡一時之急啊。”

“若是果然如李知府所言,那就開粥廠吧。”阮元也點頭道:“不過這杭嘉湖道,大概需要多少粥廠,一旦公開施粥放賑,又有何弊端,咱們也要想好啊。”

“大人,依下官的經驗,杭嘉湖三府至少要設立粥廠三十座。”李賡蕓道:“杭嘉湖地狹人稠,若無三十座粥廠,絕難同時賑濟這許多百姓。而且從歷年粥廠開辦情況來看,開粥廠放賑,並非一勞永逸之舉,其中多有舊弊,若是不能解決,只怕許多百姓不僅領不到足夠的糧食,還會饑寒交迫而死。我能想到的,一是很多地方官府,發糧不足,往往摻雜石灰於粥中,如此放賑,並非利民,乃是害民!有些粥廠,雖然糧食足備,卻不知紀律,開廠放賑,多有百姓一擁而上,竟至相踐而死者不計其數。還有,粥廠往往匯聚數千百姓,其中難免會有老弱女流,他們身子不好,尤其需要在意,很多地方施賑之時,沒有特別照顧這些人,隨便將他們安置一處,有了病治不了,還容易造成相互傳染……所以雖有饑荒,大多府縣官府卻都不願開粥廠,只因一旦有了這些事,那百姓沒受到實惠不說,做官的還要被參一個失職,久而久之,很多人也就怕了。”

“還有就是貪吏太多,很多地方放賑,往往監辦粥廠之人,都是當地吏員。這些人素來貪小便宜慣了,時常克扣賑糧,最後發到百姓手中的糧食,不過是清水中多了幾粒米,那樣的粥廠,只會造成民怨。”清安泰也補充道。

“我知道了,看來,開辦粥廠本身,並沒有錯誤。”阮元思索了半晌,道:“其中弊病,大多來自官吏貪婪,又或無知,既然如此,若是咱們對這些問題,都能有應對之策,那就辦三十座粥廠出來,加以興利去弊,對百姓便是善政!這次開粥廠,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放賑所需註意的要點,一一公示於百姓,讓百姓知道,粥廠應該是個什麽樣子,之後,撫院藩司也各自下派吏員監視,只要有百姓發現粥廠有問題,就準許百姓立刻上報!這樣,下面無論是什麽人放賑,總也是有個可行之法了。”

“中丞之言甚是,下官回去之後,便調集吏員前往督辦。”清安泰道。

“至於其他……”阮元思索道:“無論粥中摻入石灰,還是奸吏克扣賑糧,結果都是百姓受糧不足。那就這樣,我記得以前賑災時便有遺法,開辦粥廠,煮粥之鍋,須得立箸不倒,裹巾不滲,這條規矩,要寫在最前面。第二,便是粥廠大多無序施粥,既然如此,那就再立一條規矩,所有粥廠只要有條件,便依佛寺道觀而立,以保房舍充足。放賑之處,必須安放柵欄,每日每次放賑,備下兩通號炮,號炮響過,方準百姓上前受賑,再鳴號炮,則放賑結束,不得再行上前。上前受賑時,受賑者就在兩排柵欄之中站著,若有惡意踐踏前排百姓,引起混亂之人,一律從重論罪!還有,所有粥廠,必須對老者、身有病痛之人,和女子單獨設立暫居之處,所有粥廠必須有附近醫者,攜帶足量藥材,如有生病之人,也單獨劃出一片地方來為其安置。若如此,便可保百姓有序,病疾之人得以妥善安置了。”

“中丞所慮甚是!”李賡蕓也不禁讚嘆道:“不過,下面還有一個問題,吏員素來多有作奸犯科之事,若僅憑如此規矩,只怕還是制不住啊?”

“既然如此,主辦粥廠之事,便不用吏員。”阮元道:“生甫兄,從明日開始,咱們杭嘉湖道便發布告示,邀請本地有家產的紳士前來,主持粥廠放賑事宜,其他吏員,只得在粥廠施粥,不得決事。吏員所貪圖者乃是小利,如此小利,紳士多不屑為之。而且他們來幫我們主持放賑,賑糧是我們出,原也不用他們出錢,何樂而不為呢?若是放賑得力,咱們也自當上報皇上,酌情議敘。若是擔心紳士權重,竟有私心,我也有辦法,每名應征紳士,最多只允許監辦一座粥廠。難道這素稱富庶的杭嘉湖道,還沒有三十個願意助賑的紳士不成?還有,所有在粥廠的紳士吏員,不許自備飲食,每日放賑之時,與饑民一同食粥。若有不遵者,亦許百姓隨時上報!這樣一來,奸吏取利之事,自然也就可以禁絕了。”

“中丞所言,確是可行之法啊。”李賡蕓也點頭道:“既然如此,下官也馬上回嘉興,將中丞設廠放賑之法,一一布置下去!”

一時間計議已定,各人也便相繼散去,準備開辦粥廠事宜了。阮元看著各縣災情上報,卻還是有些憂心,原來這年受災最重之處,又是湖州。上一年自己便是親赴湖州數縣主持救災,方才穩住形勢,看來這一年也需要再往湖州一次了。

可是想著父親病情,這時的阮元卻也一時躊躇不決。原來自二月給父親過完生日之後,連續的陰雨讓阮承信雙腿一直酸痛無力,到得四、五月間,阮承信竟連坐在椅子上都顯得無比困難,只得連日臥床不起,雖說雨季漸去,可夏季又是暑熱之時,也不知父親身體能否支持得住。若是自己賑災在外父親卻突然發病,那自己可就要成了不孝之子了。想到這裏,阮元心中也自茫然,不覺之間,竟已走回了後院,來到了父親臥房之前。

“是伯元回來了?有什麽事,快些進來說吧。”不想自己尚未入門,阮承信竟早已聽出自己聲音,主動喚了自己進去。

阮元便即走進房門,見阮承信雖然不能起身,卻堅持著撐起身子,似乎正在等自己的災情匯報,便也答道:“爹爹,這次賑災,孩兒準備立粥廠了,方才也與幾位同僚商議了粥廠事宜,雖說粥廠舊有弊端,可孩兒和他們一同想出了一些應對之策,相信只要如常辦事,這次雨災,咱們還是能過去的。就是……湖州那邊……”說起親自前往視探之事,卻又猶豫了起來,不知後面的話該如何說出口。

“湖州去年災情就重,今年也是如此,所以你想去看看,對嗎?”反倒是阮承信幫阮元說出了後半句話:“既然如此,你去看看也好,有了你坐鎮湖州,下面官吏,自然就能盡力了。”

“可是爹爹,您現在身體這個樣子,孩兒怎麽能……”

“伯元,去年賞月之時那番話,你又忘了嗎?”阮承信卻依舊鼓勵阮元道:“孝之大端,在於尊親,你去湖州賑災,湖州百姓自然記得你有恩於他們,再進一步,他們自然也會感謝爹爹了。若你能做到賑災之時,粥廠百姓不死一人,那對於爹爹而言,才是最大的孝!怎麽,爹爹的命是命,湖州那許多等著賑濟的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可是爹爹,賑濟糧食藥物,現已充足,只要下面官吏實心辦事,多半是不會有這種事的。但爹爹現在這樣子,才真是……”回想阮承信病況,自從四月中旬,他就再未能下床,氣色也漸漸衰竭了下來,即便阮元清楚這“大小之辨”,願意以“大孝”為主,看著父親這般病況,卻又如何忍心?

“爹爹怎麽了?前日不是朝廷下了封敕嗎?現在書之她……她都是宜人了。爹爹看著書之長大,終於有了今天,爹爹高興著呢。說不定再高興幾日,爹爹就能下床了,你還擔心什麽?”阮承信繼續勉勵阮元道。這時因阮祜已經漸漸長大,孔璐華又念及劉文如入阮府日久,果然兌現了之前的諾言,上疏希望朝廷對劉文如有所冊封。而嘉慶也念及這是衍聖公胞姐上表,又兼阮元在浙江辦事得力,便即準了加封劉文如五品宜人。對於嘉慶而言,一個宜人的名號其實無關緊要,但對於侍婢出身的劉文如來說,能得到朝廷封敕,卻已是無限榮耀之事了。

而阮元得知劉文如受封,也著實為她欣喜,這時看著阮承信又說起此事,想著父親心意已決,再行謙辭終是無益,倒不如順其自然,或許病情還能有些轉機。便也對阮承信道:“既是如此,那……孩兒再準備兩日,便北上了。爹爹且好好調養身子,家中之事,還有蔣二和楊吉他們,爹爹不必憂心的。”

“好,好,你自去準備,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切莫為了爹爹病情,就把公事耽誤了啊。”阮承信點頭道。

賑災之事,很快便有序開展,浙江多有家中殷實的紳士,是以即便阮元對辦廠多有約束,還是有許多人積極報名,主動承擔起賑災之任。由於前後捐款充足,賑糧下放及時,物資足備,不過半月工夫,杭嘉湖道竟一連建起了三十四座粥廠,比阮元最初預計的還要多出四座,大約三十裏路的距離,便有一座粥廠放賑。三府百姓眼看官府動員及時,辦事周密,也漸漸有了度過災情的信心,一時間各地賑濟有序,並無違法亂紀之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