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名士王昶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名士王昶
“若是如此,杭州之事,也就多謝淵如兄了。”阮元對這個結果,自然也非常滿意,只是想了想又道:“不過淵如兄,這書院之事,我先前雖有想法,卻也沒想到可以再回杭州,是以一直沒有具體的籌備之法,也是這次南下見了裏堂,才開始商議起來。而且,眼下杭州,虧空日甚、海寇疊起,只怕這第一年的時間,書院之事,還是要耽擱了。”
“伯元,撫院的事,以後你做主,有疑難不解之處,再來找我就是。剩下的時間,我幫你籌備書院事宜,不就事半功倍了?”孫星衍自然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可這時想起阮元之前尋求幕僚之事,忽然又想起一人,道:“伯元,先前裏堂說刑律捕盜之事,你都需要人手。刑律一道你不必擔心,我在刑部辦事多年,正好熟悉。但捕盜之事,說起來我也不在行。可我也正好認識一位前輩,他老人家五年前致仕回鄉,和我一直都有書信來往,眼下就住在蘇州。他老人家不僅是我刑部的老師,還在大金川領過兵、上過戰場呢。據說當年阿文成公督軍之時,對他老人家也是信任有加。那區區海寇,又哪裏在他老人家話下啊?而且,他老人家經術兼通漢宋,自許鄭而至朱王,莫不精研,若是伯元能請他老人家去杭州,那不僅是捕盜之事大有便利,興修書院,自然也能水到渠成啦。”
孫星衍說到此人時,一時神采飛揚,滔滔不絕,阮元也不禁陷入了沈思。忽然,他眼前一亮,道:“淵如兄所言,難道竟是王昶王德甫老大人?”
孫星衍笑道:“正是他老人家!伯元,你當時少年早達,乾隆五十六、七年間,就升了三品,當時蘭泉先生一直都是刑部侍郎,你們應該熟悉啊?其實你剛才說起和珅,我也才想起來,蘭泉先生當年,原本也可以再做幾年官,說不定就能做到尚書了呢?可是乾隆五十九年,他老人家就致仕歸裏了,我與他師徒相稱,最為熟悉,當年蘭泉先生也是因和珅權勢日盛,自覺無力相抗之故,才早早致仕的。既然鏟除和珅,也有你的功勞,那蘭泉先生應該願意相佐與你才對啊?”王昶字德甫,號蘭泉先生,故而二人稱呼有所不同。
“淵如兄,你說的沒錯,蘭泉先生和我當年,也是同為卿貳,平日我見了他,也算盡禮。但除了那些為數不多的朝會、秋決之事,我和蘭泉先生交往並不多啊?而且即便蘭泉先生致仕得早,到了今年,他老人家應該已經……已經七十六歲了吧?讓蘭泉先生頤養天年之餘,來杭州佐我撫院、書院之事,我也有些於心不忍啊?”阮元想著與王昶的來往,似乎也沒有足夠信心。
“伯元,我聽裏堂也說過,你此番南下,你少年時的老師胡老先生,也在其中。胡老先生已經八十歲了,不也一樣可以陪你南下麽?而且,既然有了胡老先生在這裏,再請蘭泉先生出山,我想也沒什麽突兀之處吧?”孫星衍倒是很有信心,又道:“不過蘭泉先生素來崇敬精通經術、有實幹之才的能臣,伯元,你精通經史,這一點蘭泉先生與你是相和的,但為政之事,你終是沒有經驗……也罷,若你對眼下浙江要緊事宜,能有一些處斷之法,到時候見了蘭泉先生,就一一講給他,這樣說不定蘭泉先生覺得你是可以相佐之人,也就答應你了呢?”
對於浙江施政之事,阮元倒是一直有自己的思考,所以聽了孫星衍之言,原本憂慮的情緒,也被沖淡了不少。反而開始想著,或許王昶見自己態度真誠,浙江事務多有計議,也就可以答應自己出山了。也對孫星衍笑道:“既然淵如兄推薦了蘭泉先生,那蘇州這一趟,也是勢在必行了。既然你與蘭泉先生相熟,到了拜訪之時,還要麻煩淵如兄,為我美言幾句才是。”
“這個自然,可是伯元,你這些為官之事,我想著只要如實相述,蘭泉先生自然就會相助於你了。我又何必多此一舉,去為你‘美言’呢?”孫星衍似乎比阮元還有信心,一邊說著,一邊也笑了出來。一行人隨即商議已定,孫星衍隨阮元行船南下,到了蘇州,就去虎丘的王昶隱居之處,請他出山。
次日行船便到了蘇州城下,孫星衍告訴了阮元王昶的虎丘隱居之所,阮元當即登岸,帶了孫星衍和楊吉,備了拜帖,便向王昶居所而來,一路之上,雖說夕陽漸漸西下,虎丘山中卻別有一番靜謐,一行人行止之間,也頻頻駐足觀賞,感嘆王昶果然見識不凡,竟擇了這樣一處風景絕佳之地歸隱。
叢林中又轉過兩個彎,竟是豁然開朗,一處大宅矗立在阮元一行人面前,既然孫星衍熟知這位刑部恩師居所,那這裏自然就是阮元等人的目的地了。看著高門緊閉,似乎一時無人在外,楊吉便自告奮勇,走上前去,只叩得院門數下,門內便傳來了輕輕的腳步聲。隨即,院門終於打開,一位仆從模樣的人出現在阮元等人面前。
“請問,前來的各位先生,是何方來客?我家老爺今日並未與任何人有約,各位此時到訪,小人卻不知名號,還請各位見諒才是。”這位家丁說著,也對阮元三人作揖拜過,以示盡禮。可這一白下來,阮元和孫星衍也是暗自一驚,原來二人只想著早日拜見王昶,到了蘇州便停船前來,卻忘了通知王家。
倒是楊吉一時沒有反應,想著阮元已經做了巡撫,而據他平日在家聽聞,巡撫又不只有一個官職,那麽來見客人,又想著讓他出山相助,理應報上阮元全部官職才是,阮元兼職甚多,他也記不清,只好抄了一份備在身上。這時聽聞仆人發問,便又看了一眼自己那份字條,對那家仆道:“這位大哥,我家主人是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水陸各鎮,兼理糧餉的阮元阮大人,還望您家中主人看在阮大人與他同……同時做過官的情分上,來見阮大人一面。”
楊吉說得辛苦,卻不覺那家仆面上,早已盡是疑慮之色,而且此時,就連身後的阮元與孫星衍,也止不住的搖頭。
“這位朋友,您說了這麽多,小人可也記不住呀。”家仆尷尬的笑道:“要不然您便只說,這位大人此番前來找我家老爺,究竟有什麽事,如何?我家老爺平日喜好安靜,若只是無事閑談,您看著天色也不早了,還請各位回去吧。”
阮元擔心楊吉再說下去,真的會惹得那家仆不快,只好走上兩步,在楊吉之前提前對那家仆回揖道:“這位先生,在下是即將赴任的浙江巡撫,蘭泉先生為官之時,在下曾與蘭泉先生同朝為官,一向視蘭泉先生為師長。在下初任巡撫重任,一時有些難為之事,希望與蘭泉先生相咨,還望先生看在我二人都與蘭泉先生有過舊交的面子上,去通報一下蘭泉先生,讓我等一盡弟子之誼,如何?”
可阮元卻沒想到,這家仆的回答更加堅決:“先生既然是巡撫大人,也就是為官之人了。真是非常對不住,主人一向有命,致仕之後,不涉官場,不與官府之人交結,亦不聞官府政事。既然如此,先生還是回去吧,這些話主人每日都要叮囑在下,就算在下再去通稟主人,也是一樣的答覆。”說著也不再和阮元三人多嘴,徑自退向門後,關閉了宅門。
“這、這……伯元,這王老先生脾氣還真是古怪。”楊吉看著這位家仆行狀,一時也不覺有氣,便即退下,與阮元抱怨起來。
“楊吉,蘭泉先生是我二人師長,你怎能做如此言語?”阮元斥責道。可轉念一想,既然王昶態度堅決,今日再固執的留下強求王家開門,那就是自己不懂禮數了,也只好對孫星衍搖了搖頭,孫星衍當即會意,幾人也不再停留,便即回了船上。
想想王昶宅前的對話,孫星衍也不禁抱怨道:“我說楊兄弟啊,你……你當時為何要把伯元那許多官稱,都一一報將出來啊?且不說王家的人不知其中所以,我這老師平日家居,最是淡然,從不以官品高下,職務輕重為交友之由。你這般說了那些官職出來,只會讓老師更不願見伯元啊?”
“這……”楊吉疑惑道:“孫先生,我平日出去聽人說書,那些個人人稱頌的帝王將相,說起來的時候都要把所有職銜一一報出的啊?難道不是這樣才能看出伯元德高望重嗎?”
“你說你成日出去聽說書?那你怎麽《三國演義》都沒聽過?那劉皇叔一請諸葛孔明,去時將各種官銜一一報上,最後孔明的童子都記不住,孔明也沒有隨劉皇叔當即出山,這你應該知道啊?要說國朝旗人之中,多的是喜歡聽《三國》的,你怎麽在京城住了那許多年,還不清楚其中道理呢?”
“淵如兄,楊吉平日聽書,去的是天橋,不是內城,聽得是《說唐》,《三國》卻不喜歡的。”阮元也不禁莞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若是如此,杭州之事,也就多謝淵如兄了。”阮元對這個結果,自然也非常滿意,只是想了想又道:“不過淵如兄,這書院之事,我先前雖有想法,卻也沒想到可以再回杭州,是以一直沒有具體的籌備之法,也是這次南下見了裏堂,才開始商議起來。而且,眼下杭州,虧空日甚、海寇疊起,只怕這第一年的時間,書院之事,還是要耽擱了。”
“伯元,撫院的事,以後你做主,有疑難不解之處,再來找我就是。剩下的時間,我幫你籌備書院事宜,不就事半功倍了?”孫星衍自然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可這時想起阮元之前尋求幕僚之事,忽然又想起一人,道:“伯元,先前裏堂說刑律捕盜之事,你都需要人手。刑律一道你不必擔心,我在刑部辦事多年,正好熟悉。但捕盜之事,說起來我也不在行。可我也正好認識一位前輩,他老人家五年前致仕回鄉,和我一直都有書信來往,眼下就住在蘇州。他老人家不僅是我刑部的老師,還在大金川領過兵、上過戰場呢。據說當年阿文成公督軍之時,對他老人家也是信任有加。那區區海寇,又哪裏在他老人家話下啊?而且,他老人家經術兼通漢宋,自許鄭而至朱王,莫不精研,若是伯元能請他老人家去杭州,那不僅是捕盜之事大有便利,興修書院,自然也能水到渠成啦。”
孫星衍說到此人時,一時神采飛揚,滔滔不絕,阮元也不禁陷入了沈思。忽然,他眼前一亮,道:“淵如兄所言,難道竟是王昶王德甫老大人?”
孫星衍笑道:“正是他老人家!伯元,你當時少年早達,乾隆五十六、七年間,就升了三品,當時蘭泉先生一直都是刑部侍郎,你們應該熟悉啊?其實你剛才說起和珅,我也才想起來,蘭泉先生當年,原本也可以再做幾年官,說不定就能做到尚書了呢?可是乾隆五十九年,他老人家就致仕歸裏了,我與他師徒相稱,最為熟悉,當年蘭泉先生也是因和珅權勢日盛,自覺無力相抗之故,才早早致仕的。既然鏟除和珅,也有你的功勞,那蘭泉先生應該願意相佐與你才對啊?”王昶字德甫,號蘭泉先生,故而二人稱呼有所不同。
“淵如兄,你說的沒錯,蘭泉先生和我當年,也是同為卿貳,平日我見了他,也算盡禮。但除了那些為數不多的朝會、秋決之事,我和蘭泉先生交往並不多啊?而且即便蘭泉先生致仕得早,到了今年,他老人家應該已經……已經七十六歲了吧?讓蘭泉先生頤養天年之餘,來杭州佐我撫院、書院之事,我也有些於心不忍啊?”阮元想著與王昶的來往,似乎也沒有足夠信心。
“伯元,我聽裏堂也說過,你此番南下,你少年時的老師胡老先生,也在其中。胡老先生已經八十歲了,不也一樣可以陪你南下麽?而且,既然有了胡老先生在這裏,再請蘭泉先生出山,我想也沒什麽突兀之處吧?”孫星衍倒是很有信心,又道:“不過蘭泉先生素來崇敬精通經術、有實幹之才的能臣,伯元,你精通經史,這一點蘭泉先生與你是相和的,但為政之事,你終是沒有經驗……也罷,若你對眼下浙江要緊事宜,能有一些處斷之法,到時候見了蘭泉先生,就一一講給他,這樣說不定蘭泉先生覺得你是可以相佐之人,也就答應你了呢?”
對於浙江施政之事,阮元倒是一直有自己的思考,所以聽了孫星衍之言,原本憂慮的情緒,也被沖淡了不少。反而開始想著,或許王昶見自己態度真誠,浙江事務多有計議,也就可以答應自己出山了。也對孫星衍笑道:“既然淵如兄推薦了蘭泉先生,那蘇州這一趟,也是勢在必行了。既然你與蘭泉先生相熟,到了拜訪之時,還要麻煩淵如兄,為我美言幾句才是。”
“這個自然,可是伯元,你這些為官之事,我想著只要如實相述,蘭泉先生自然就會相助於你了。我又何必多此一舉,去為你‘美言’呢?”孫星衍似乎比阮元還有信心,一邊說著,一邊也笑了出來。一行人隨即商議已定,孫星衍隨阮元行船南下,到了蘇州,就去虎丘的王昶隱居之處,請他出山。
次日行船便到了蘇州城下,孫星衍告訴了阮元王昶的虎丘隱居之所,阮元當即登岸,帶了孫星衍和楊吉,備了拜帖,便向王昶居所而來,一路之上,雖說夕陽漸漸西下,虎丘山中卻別有一番靜謐,一行人行止之間,也頻頻駐足觀賞,感嘆王昶果然見識不凡,竟擇了這樣一處風景絕佳之地歸隱。
叢林中又轉過兩個彎,竟是豁然開朗,一處大宅矗立在阮元一行人面前,既然孫星衍熟知這位刑部恩師居所,那這裏自然就是阮元等人的目的地了。看著高門緊閉,似乎一時無人在外,楊吉便自告奮勇,走上前去,只叩得院門數下,門內便傳來了輕輕的腳步聲。隨即,院門終於打開,一位仆從模樣的人出現在阮元等人面前。
“請問,前來的各位先生,是何方來客?我家老爺今日並未與任何人有約,各位此時到訪,小人卻不知名號,還請各位見諒才是。”這位家丁說著,也對阮元三人作揖拜過,以示盡禮。可這一白下來,阮元和孫星衍也是暗自一驚,原來二人只想著早日拜見王昶,到了蘇州便停船前來,卻忘了通知王家。
倒是楊吉一時沒有反應,想著阮元已經做了巡撫,而據他平日在家聽聞,巡撫又不只有一個官職,那麽來見客人,又想著讓他出山相助,理應報上阮元全部官職才是,阮元兼職甚多,他也記不清,只好抄了一份備在身上。這時聽聞仆人發問,便又看了一眼自己那份字條,對那家仆道:“這位大哥,我家主人是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水陸各鎮,兼理糧餉的阮元阮大人,還望您家中主人看在阮大人與他同……同時做過官的情分上,來見阮大人一面。”
楊吉說得辛苦,卻不覺那家仆面上,早已盡是疑慮之色,而且此時,就連身後的阮元與孫星衍,也止不住的搖頭。
“這位朋友,您說了這麽多,小人可也記不住呀。”家仆尷尬的笑道:“要不然您便只說,這位大人此番前來找我家老爺,究竟有什麽事,如何?我家老爺平日喜好安靜,若只是無事閑談,您看著天色也不早了,還請各位回去吧。”
阮元擔心楊吉再說下去,真的會惹得那家仆不快,只好走上兩步,在楊吉之前提前對那家仆回揖道:“這位先生,在下是即將赴任的浙江巡撫,蘭泉先生為官之時,在下曾與蘭泉先生同朝為官,一向視蘭泉先生為師長。在下初任巡撫重任,一時有些難為之事,希望與蘭泉先生相咨,還望先生看在我二人都與蘭泉先生有過舊交的面子上,去通報一下蘭泉先生,讓我等一盡弟子之誼,如何?”
可阮元卻沒想到,這家仆的回答更加堅決:“先生既然是巡撫大人,也就是為官之人了。真是非常對不住,主人一向有命,致仕之後,不涉官場,不與官府之人交結,亦不聞官府政事。既然如此,先生還是回去吧,這些話主人每日都要叮囑在下,就算在下再去通稟主人,也是一樣的答覆。”說著也不再和阮元三人多嘴,徑自退向門後,關閉了宅門。
“這、這……伯元,這王老先生脾氣還真是古怪。”楊吉看著這位家仆行狀,一時也不覺有氣,便即退下,與阮元抱怨起來。
“楊吉,蘭泉先生是我二人師長,你怎能做如此言語?”阮元斥責道。可轉念一想,既然王昶態度堅決,今日再固執的留下強求王家開門,那就是自己不懂禮數了,也只好對孫星衍搖了搖頭,孫星衍當即會意,幾人也不再停留,便即回了船上。
想想王昶宅前的對話,孫星衍也不禁抱怨道:“我說楊兄弟啊,你……你當時為何要把伯元那許多官稱,都一一報將出來啊?且不說王家的人不知其中所以,我這老師平日家居,最是淡然,從不以官品高下,職務輕重為交友之由。你這般說了那些官職出來,只會讓老師更不願見伯元啊?”
“這……”楊吉疑惑道:“孫先生,我平日出去聽人說書,那些個人人稱頌的帝王將相,說起來的時候都要把所有職銜一一報出的啊?難道不是這樣才能看出伯元德高望重嗎?”
“你說你成日出去聽說書?那你怎麽《三國演義》都沒聽過?那劉皇叔一請諸葛孔明,去時將各種官銜一一報上,最後孔明的童子都記不住,孔明也沒有隨劉皇叔當即出山,這你應該知道啊?要說國朝旗人之中,多的是喜歡聽《三國》的,你怎麽在京城住了那許多年,還不清楚其中道理呢?”
“淵如兄,楊吉平日聽書,去的是天橋,不是內城,聽得是《說唐》,《三國》卻不喜歡的。”阮元也不禁莞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