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乾隆之死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零六章 乾隆之死
乾隆被群臣太監扶下乾清宮後,即便被送回了養心殿休息。所幸嘉慶也早已做了三年皇帝,元日祭拜、行禮流程,已不陌生,於是嘉慶依然依從舊例,將這一日的各種禮節如數行畢。直到黃昏之際,一日的元日大典才勉強結束,而乾隆卻依然說不出話來。
到了夜裏,乾隆又漸漸發熱,兼之口不能言,嘉慶與和珅等一幹大臣也自憂心,只得紛紛在養心殿畔尋了地方將歇一夜。直到初二日正午,乾隆才漸漸發出了聲音,聽聞殿內鄂羅哩傳信,嘉慶才放下心來,與一眾大臣重新進了寢殿,等待乾隆吩咐。
“皇上……颙琰……”乾隆看著嘉慶入內,雖是依舊無力,卻也不無眷戀的看著兒子。嘉慶雖深知父親平日嚴格,喜怒不形於色,但畢竟父子親情深重,這時眼見乾隆雙唇無力蠕動,知道父親這一病倒,可能再無回天之力,也連忙奔了上去,緊緊握住乾隆雙手,眼中兩行眼淚涔涔而下,哭泣道:“皇阿瑪,您吉人天相,可千萬要堅持住,兒子……兒子還等著給您辦九旬萬壽呢。”
“皇上,不必說了。”乾隆高燒了一日之後,反而比所有人都要冷靜,道:“朕的病情,朕自己最清楚,自古帝王,三代以下再無九旬之人,朕活不到那時候,也沒什麽遺憾的。皇上,你從去年起,就開始自己處理政務了,朕一直看著,你辦得很好,朕沒什麽不滿意的。這大清的天下,由你撐著,朕放心。你……去叫內閣學士過來,讓他們起草遺詔吧。”
“皇阿瑪,這……”嘉慶似乎還是不敢相信,父親的生命已經到達終點。
“朕想看著朕的遺詔,有何不可?”乾隆緩緩道,他一生好強,素來希望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此時大限將至,也不忘了從而而去,不給後人留下半分修改遺詔的空間。嘉慶聽了,知道父親聖意從來是不能違逆的,只得點了點頭。乾隆也轉過頭來,對著和珅等一眾入殿大臣道:“你等切記,朕去世之後,不可沈溺於喪儀,政事務須一切如常,眼下前線軍務,依然是最要緊之事,切不可有半日耽擱。朕死之後,爾等務必盡心國事,一心把前線戰事先解決下來才是,同列之間有什麽不快,就都擔待擔待吧。”
“太上皇!”和珅這時聽乾隆之言,觀乾隆之色,深知這一二日可能就是乾隆的大限了,也連忙向前爬出數步,再行跪倒道:“太上皇天縱神武,英哲睿斷,川楚賊人,近已望風披靡。可太上皇去後,這前線的戰事,卻如何主持才是?是以臣鬥膽上言,於皇上之側,設議政王大臣數人,共襄大計。如此,則川楚指日可平,天下不過數年,便可重現盛治!”
“議政王大臣?”乾隆似乎也有些疑惑。
“是,臣想著,定親王綿恩年長穩重,為人能持大體,成親王是皇上之兄,從來與太上皇學習兵法戰陣,還有睿親王淳穎,此數人皆是良輔之選,若選做議政王大臣,上下協力,天下方能早日太平啊。”和珅道。這時他舉薦綿恩、淳穎和永瑆,一方面是真心想著乾隆能任用他們,方便限制嘉慶,這樣自己後面就會更加從容。而即便乾隆不允,宮中眾人清楚他舉薦之事,很快也會讓三王知悉,到時候三王或可感念和珅舉薦之恩,從而相助於他。即便不能,這一舉薦,三王與和珅之間的關系,也必然遭人非議,至少三王面對外人和嘉慶,都會產生相疑之心,也有利於自己行動。
“和珅啊,你怎的忘了?這議政王大臣會議,早在朕年輕之時,便已再無用處,朕將它裁撤了,反而許多事辦得更快了呢。”乾隆似乎不願意接受和珅的建議,又道:“再說了,皇上登基至今,已經是第四年了,怎麽做皇帝,皇上清楚。前線的事,有你們軍機處協力相助,就已經足夠了,多叫那許多人來,人多口雜,反而誤事。朕意已決,日後戰事,就由皇上親決,軍機處若有不同意見,只管和皇上商議,皇上,軍機處的意見若是合理,你也要多加采納才是,可知道了?”嘉慶也連忙應是。
“太上皇,可是……”和珅還是希望自己的“上策”能夠成功。
“不必再說了,朕用了你們軍機處六十年,怎麽能把事辦好,朕清楚。朕也有些倦了,你等都先退下吧。”乾隆也沒給和珅繼續辯駁的機會,眼看乾隆下了命令,和珅等一幹重臣只得先行退下,嘉慶又陪著乾隆待了一會兒,也離開了養心殿。
看著空無一人的養心殿內寢,乾隆也不禁嘆了嘆氣,似乎既是無奈,又是失望。
這日嘉慶和群臣都先行退出了養心殿,嘉慶暫歸毓慶宮,其餘重臣則在皇城內尋了空房,暫時歇下,以免乾隆病情突然生變,入內不及。乾隆自又安歇下來,到了一更時分,忽然對鄂羅哩道:“鄂羅哩,朕有些發冷,你將炭盆拿得近些,之後便出去吧。”
鄂羅哩聽著乾隆言語,只覺話中有話,一時雖有些疑慮,卻也將炭盆移到了乾隆身前,隨即出門看守去了。過不多時,只聽寢殿中火聲大振,“噝噝”作響,似乎是什麽物什被點著了一般。
“太上皇,太上皇您不要緊吧?”鄂羅哩忙又奔回,只見乾隆仍是臥在床上,呼吸急促,卻似乎比先前更為疲倦,盆中炭火倒是旺盛如故,這樣看來,方才可能也沒發生什麽大事。
“無妨,這火生得太旺了,朕反倒覺得氣息有些不順,你還是把它搬遠一些罷,朕覺得有些暖意,也就夠了。”乾隆無力道。
鄂羅哩只得重新提起炭盆,向床側又移動了數尺。可就在這數尺之間,他卻隱隱發現,炭盆之中似乎有些燒焦之物,此時尚未燃盡,似是些寫了字的布帛。
“罷了,太上皇既然把它燒了,想來裏面寫的事,是太上皇不願看到的。這樣看來,唉……燒就燒吧,我也用不著知道裏面是什麽了。”鄂羅哩一向謹慎,清楚自己該知道什麽,不該知道什麽。
這一日歸家之時,禮部大臣也都接到了詔令,要求所有尚書、侍郎次日全部前往養心殿,不得有誤。這道詔令雖未明言,但禮部素來掌管國喪之事,這時突發急詔,其間含義不言自明。是以這夜阮元回到家中,看著天上緩緩劃過的流星,想著乾隆對自己知遇之恩,又想起為官十年,種種朝堂爭鬥、民生疾苦,心中也不禁悵然。
“伯元,今日朝廷裏有什麽事?是不是那糟老……老太上皇就要……”一個熟悉的聲音漸漸在阮元身後響起,果然是楊吉到了。阮元也不在意,只招呼他坐在了身邊,一同看著天上黯淡的群星。
“是啊,聽宮裏的人說,太上皇元日之時,還能親赴朝會,與群臣一同飲宴,還飲下了兩杯酒,這已是回光返照的極限了。太上皇還能撐過今日,就已經是……說是換了常人,只怕都撐不到今日。”阮元說著,也不禁有些心酸。
“伯元,你還記得三年前,他把皇位傳給皇上之前那一夜嗎?我又想起來了,當時,我們也是這一般看著天上的樣子,今日看來,我覺得也沒什麽不同。”楊吉忽然說道。
“其實還是有區別的,一年四季,天上的星星總會有些變化。”阮元精通天文,在這個細節上倒是不願意將就。
“那到了來年,我們頭上不還是這一片天嗎?”楊吉道:“我總是不明白,這糟老頭子為什麽就那麽貪心呢?貪心到萬事萬物,他都想掌握在自己手上,做兒子的,不能有別的想法,說要他當皇帝,你就得當,當了皇帝,卻又一件事都做不得。做大臣的,處處都是不對付的人限制著,這又是何苦呢?若是心術不正的壞人,直接罷免不是更好?若是你這樣心中還有百姓,還有些想法的,若是就在這朝廷裏,處處遭人防備,你過得開心嗎?我知道,你會說他這一切,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可為了天下太平,就一定要這麽多人受苦嗎?再說了,現下的天下,也算不得太平了啊?”
“你怎麽又這樣說……”阮元看著楊吉這個態度,也十分無奈。
“不管怎麽說,我總是跟了你十多年了。”楊吉也不知為何,竟然笑了出來,似乎也是在感慨時光荏苒,十五年光陰早已一去不回。 “剛認識你的時候,我就聽說過,那和珅不是個東西!那個時候,我聽你說皇上……該叫太上皇了,太上皇英明睿智,天生聖主,心裏就想著,那他這麽聰明,怎麽就不知道和珅背著他幹了那許多壞事呢?起初我真的以為他就是個糟老頭子,老了嘛,也有記不住的事,看不到的地方。但後來你做了官,而且越做越大,每次你任官屆滿,都能先得到提拔。你還跟我說,太上皇對你在山東、浙江做得這些事,竟然一清二楚。我也漸漸明白了,和珅的事,你說他能不知道嗎?他也應該一清二楚啊?但和珅就這樣做了二十年宰相,這個怪胎,把大清的盛世太平全毀了!可是這一切,難道不是他心甘情願的嗎?”和珅做大學士到嘉慶四年,其實只有十五年,但楊吉從不在意這些細節,把他之前做軍機大臣的時間也都算上了,才有了二十年之數。
“楊吉,你……你怎麽說都好。”阮元這一次卻也沒直接斥責於他,而是沈默了半晌,道:“但不管怎麽說,我知道,即便天下其他人都覺得太上皇有些事做得不對,也輪不到我來批評他啊。我家到了我這一代,不過是普通的讀書人家,若不是太上皇加恩,大考時對我破格提拔,每逢我任期到了,還都能率先升遷,我一個尋常進士,要怎樣才能只入仕十年,就做到二品侍郎啊?且不說國朝了,即便前面的宋朝明朝,到了太平之時,官員升遷也一樣非常困難,晉升得像我這般快的普通進士,幾百年來又有幾個啊?所以我是沒有辦法說太上皇不是的。至於眼下這些弊政,是太上皇的責任也好,是和珅的問題也罷,若是我有了機會,我一定去把這些弊病除了便是。我外任五年,學政做得如何,你不都看在眼裏嗎?”
“機會?若是太上皇真的不在了,那和珅會給你機會?”楊吉問道,忽然,他似乎隱隱發覺,阮元這句話背後可能另有深意,又道:“你這樣說我想起來了,伯元,當日你授了侍郎,我們不就一直覺得不對勁嗎?哪裏有兩日之內,就把兵部侍郎換成禮部侍郎的道理?這回京之後,我也聽夫人和小恩公總是說,皇上與那和珅之間,多半是要有些大事發生了,到時候,是不是和珅就要完蛋了啊?你這兩個月的樣子,我看也不對,你肯定是有事瞞著我,要麽怎麽前些日子,每日都入夜了才回來?皇上跟和珅想找你辦事?是皇上,還是說,你想投靠和珅?!”說著說著,楊吉忽然也有些擔心起來,阮元之前兩個月時常早起晚歸,他看著早已有些不對勁,可阮元卻從來沒有告訴他,自己在外面做了什麽。
“我沒說的事,你不要胡亂猜測如何?今日就先就寢吧,你想知道的事,或許過不了幾日,自然有分曉。對了,我……或許之後幾日,我都要留宿皇城,回不來了,家中之事,還得多麻煩你照看。”阮元也沒和楊吉說明其中內情,只是如此吩咐了一番,便回房休息去了。
楊吉看著阮元的背影,卻也不知應該如何是好。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方當寅卯之交,一眾大臣便已經齊聚養心殿,嘉慶為首,下面是四個大學士和珅、蘇淩阿、王傑和劉墉,後面又有和珅之外四名軍機大臣福長安、沈初、戴衢亨和那彥成,董誥作為前大學士、署刑部尚書,德明和紀昀作為禮部尚書,也都被詔到場,最後是多永武、書敬、阮元、周興岱四名禮部侍郎,如果乾隆在這一日去世,禮部就要立刻著手喪儀之事。只有慶桂足疾一時未愈,此時無法到場。此外金士松年邁無用,彭元瑞在工部不大受重用,二人雖是尚書,卻也未被召見。
乾隆先喚了德明與紀昀,二人分持滿漢兩種文字的遺詔,依次念道:“朕惟帝王誕膺天命,享祚久長,必有小心昭事之誠,與天無間,然後厥德不回。永綏多福。是以兢兢業業,無怠無荒,一日履乎帝位,即思一日享乎天心……而在位日久,經事日多,只懼之心因以日切,初不敢謂已治已安,稍涉滿假,也回憶踐阼之初,曾默禱上帝,若能仰邀眷命,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有逾皇祖紀年之數……爰於丙辰正旦,親授璽皇帝,自稱太上皇以遂初元吉天之本志,初非欲自暇自逸,深居高拱,為頤養高年計也……茲殆將大漸,特舉朕在位數十年翼翼小心承受天祖恩佑之由,永貽來葉皇帝聰明仁孝,能深體朕之心。必能如朕之福,付托得人,實所深慰。內外大小臣工等,其各勤思厥職,精白乃心。用輔皇帝郅隆之治……天地、宗廟、社稷之祭,不可久疎,百神群祀,亦不可輟,欽此!”念著念著,下面一眾大臣,已經漸有哭泣之聲。
反倒是乾隆聽著遺詔漸漸宣讀完畢,心中松了一口氣。
看著身前的嘉慶,似乎自己還有什麽話要說,卻又不願說得過於直白,只好道:“皇上……颙琰,朕該做的,都已經做完了,剩下的,就靠你了,這大清的江山,你可一定要支撐住啊。”
“皇阿瑪,兒臣……兒臣必定盡心竭力,保我大清江山,萬年永固。”嘉慶一邊說著,一邊也漸漸哭泣起來。
“好、好,你天生恭謹,即便不能建立多大的功業,總也能做個守成的明君。以後的事,你好自為之吧。朕……朕一直相信你,才立了你做這個皇帝……”乾隆喃喃道。看著眼前的群臣,已經漸漸開始模糊,周邊哭聲越來越響,可他也漸漸聽不見了。
“唉……也不知什麽時候,就想著把命運、把一切天下大事,都掌控在自己手裏。可沒想到,到了今天,朕還是不能和上天相抗啊……”乾隆終於緩緩閉上了眼睛。
人生在世,終有一死,這是誰也不能逾越的極限。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時,清王朝第六任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在養心殿去世,享年八十九歲。
群臣見乾隆已然駕崩,也都紛紛放聲大哭起來。阮元雖身在最後,無法看清乾隆去世之前的模樣,可對身前發生了什麽,卻也已經清楚。念及乾隆提拔之恩,也不禁落下淚來。
各人哭了半晌,嘉慶也緩緩站起,仍帶著哭音道:“各位,皇阿瑪已經駕崩,這是天數。我等現下需做的,就是敬襄大禮,辦理皇阿瑪身後事宜,以待皇阿瑪入土為安。鄂羅哩、禮部大小官員聽旨:你等先將皇阿瑪遺體收殮,入乾清宮妥善安放,不得有誤!還有,速去傳令各部,準備素服喪儀之事。張進忠,你速去派人通知文武百官,明日全部入宮哭臨致奠,在京二品以上文武官員,入乾清門,三品以下有頂戴者,入景運門。各大臣官員命婦,凡在京者,明日入隆宗門哭臨。朕與王公宗室,輔國公以上者,一律倚廬三日,三日後,各大臣再行輪值,其餘喪禮細務,一律從國家典制!”
殿中眾臣紛紛領了旨,包括和珅,對嘉慶這時的旨意也並無違逆之舉,只因他也清楚,這一切都在自己預料之中。
但凡國喪之時,皇帝、宗室一律倚廬守靈,這是舊制,也就是說,嘉慶在之後的三日之內,不能離開乾清宮臨時居所和軍機處。當然,自己所倚重的綿恩也一樣,而自己這些時日,也只能暫居於皇城之內,一時不得回府。這一切本是定制,和珅當然無從相抗。是以他自數月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無論自己身在何處,乾隆薨逝的信息都會快馬發送前線,三四日內即可抵達。只要前線將士得知京中變故,就會立刻上疏保自己平安,那樣三日之後即便嘉慶想對自己下手,也必然投鼠忌器。
至於宮禁之內,三日的時間裏,自己只得按兵不動,但嘉慶一樣難有作為,這同樣是可以接受的結果。而侍衛處、鑾儀衛各部,自己也早已預先聯系好了其中心腹,只等三日守靈結束,自己便讓呼什圖通知外面心腹,隨時準備舉兵入宮,護自己安全,逼迫嘉慶保自己性命、權位無憂。
如果到時候,綿恩也能出宮帶步軍統領所部支持自己,那就再無後顧之憂了……
不過一個時辰之後,乾隆駕崩的消息,也已經傳到了衍聖公府,阮家眾人雖早已有了準備,可其中除了阮承信,都未經歷過乾隆之前的時代,聽聞了這一噩耗,自然也都震驚了半晌。
可之後的事,也還是要依禮而行,是以孔璐華和阮承信迅速吩咐下去,府中上下人等,一律身著喪服,行舉哀事宜。只是想著阮元一早入宮,又是禮部侍郎,只怕喪儀重任,就要交在阮元身上了,是以孔璐華也向宮中傳旨的太監問道:“這位公公,我家夫子是禮部侍郎,請問他在宮中近況還好麽?”
傳旨太監道:“阮夫人放心吧,宮中喪禮,自有定制,一切依禮法而行,總不會錯的。不過阮大人既然是禮部侍郎,這幾日只怕都要留宿宮中,處理太上皇大禮之事了。在下還有別家要去傳旨,就不在這裏久留了。”說罷也拜過阮氏一家,便去其他府第傳旨去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乾隆被群臣太監扶下乾清宮後,即便被送回了養心殿休息。所幸嘉慶也早已做了三年皇帝,元日祭拜、行禮流程,已不陌生,於是嘉慶依然依從舊例,將這一日的各種禮節如數行畢。直到黃昏之際,一日的元日大典才勉強結束,而乾隆卻依然說不出話來。
到了夜裏,乾隆又漸漸發熱,兼之口不能言,嘉慶與和珅等一幹大臣也自憂心,只得紛紛在養心殿畔尋了地方將歇一夜。直到初二日正午,乾隆才漸漸發出了聲音,聽聞殿內鄂羅哩傳信,嘉慶才放下心來,與一眾大臣重新進了寢殿,等待乾隆吩咐。
“皇上……颙琰……”乾隆看著嘉慶入內,雖是依舊無力,卻也不無眷戀的看著兒子。嘉慶雖深知父親平日嚴格,喜怒不形於色,但畢竟父子親情深重,這時眼見乾隆雙唇無力蠕動,知道父親這一病倒,可能再無回天之力,也連忙奔了上去,緊緊握住乾隆雙手,眼中兩行眼淚涔涔而下,哭泣道:“皇阿瑪,您吉人天相,可千萬要堅持住,兒子……兒子還等著給您辦九旬萬壽呢。”
“皇上,不必說了。”乾隆高燒了一日之後,反而比所有人都要冷靜,道:“朕的病情,朕自己最清楚,自古帝王,三代以下再無九旬之人,朕活不到那時候,也沒什麽遺憾的。皇上,你從去年起,就開始自己處理政務了,朕一直看著,你辦得很好,朕沒什麽不滿意的。這大清的天下,由你撐著,朕放心。你……去叫內閣學士過來,讓他們起草遺詔吧。”
“皇阿瑪,這……”嘉慶似乎還是不敢相信,父親的生命已經到達終點。
“朕想看著朕的遺詔,有何不可?”乾隆緩緩道,他一生好強,素來希望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此時大限將至,也不忘了從而而去,不給後人留下半分修改遺詔的空間。嘉慶聽了,知道父親聖意從來是不能違逆的,只得點了點頭。乾隆也轉過頭來,對著和珅等一眾入殿大臣道:“你等切記,朕去世之後,不可沈溺於喪儀,政事務須一切如常,眼下前線軍務,依然是最要緊之事,切不可有半日耽擱。朕死之後,爾等務必盡心國事,一心把前線戰事先解決下來才是,同列之間有什麽不快,就都擔待擔待吧。”
“太上皇!”和珅這時聽乾隆之言,觀乾隆之色,深知這一二日可能就是乾隆的大限了,也連忙向前爬出數步,再行跪倒道:“太上皇天縱神武,英哲睿斷,川楚賊人,近已望風披靡。可太上皇去後,這前線的戰事,卻如何主持才是?是以臣鬥膽上言,於皇上之側,設議政王大臣數人,共襄大計。如此,則川楚指日可平,天下不過數年,便可重現盛治!”
“議政王大臣?”乾隆似乎也有些疑惑。
“是,臣想著,定親王綿恩年長穩重,為人能持大體,成親王是皇上之兄,從來與太上皇學習兵法戰陣,還有睿親王淳穎,此數人皆是良輔之選,若選做議政王大臣,上下協力,天下方能早日太平啊。”和珅道。這時他舉薦綿恩、淳穎和永瑆,一方面是真心想著乾隆能任用他們,方便限制嘉慶,這樣自己後面就會更加從容。而即便乾隆不允,宮中眾人清楚他舉薦之事,很快也會讓三王知悉,到時候三王或可感念和珅舉薦之恩,從而相助於他。即便不能,這一舉薦,三王與和珅之間的關系,也必然遭人非議,至少三王面對外人和嘉慶,都會產生相疑之心,也有利於自己行動。
“和珅啊,你怎的忘了?這議政王大臣會議,早在朕年輕之時,便已再無用處,朕將它裁撤了,反而許多事辦得更快了呢。”乾隆似乎不願意接受和珅的建議,又道:“再說了,皇上登基至今,已經是第四年了,怎麽做皇帝,皇上清楚。前線的事,有你們軍機處協力相助,就已經足夠了,多叫那許多人來,人多口雜,反而誤事。朕意已決,日後戰事,就由皇上親決,軍機處若有不同意見,只管和皇上商議,皇上,軍機處的意見若是合理,你也要多加采納才是,可知道了?”嘉慶也連忙應是。
“太上皇,可是……”和珅還是希望自己的“上策”能夠成功。
“不必再說了,朕用了你們軍機處六十年,怎麽能把事辦好,朕清楚。朕也有些倦了,你等都先退下吧。”乾隆也沒給和珅繼續辯駁的機會,眼看乾隆下了命令,和珅等一幹重臣只得先行退下,嘉慶又陪著乾隆待了一會兒,也離開了養心殿。
看著空無一人的養心殿內寢,乾隆也不禁嘆了嘆氣,似乎既是無奈,又是失望。
這日嘉慶和群臣都先行退出了養心殿,嘉慶暫歸毓慶宮,其餘重臣則在皇城內尋了空房,暫時歇下,以免乾隆病情突然生變,入內不及。乾隆自又安歇下來,到了一更時分,忽然對鄂羅哩道:“鄂羅哩,朕有些發冷,你將炭盆拿得近些,之後便出去吧。”
鄂羅哩聽著乾隆言語,只覺話中有話,一時雖有些疑慮,卻也將炭盆移到了乾隆身前,隨即出門看守去了。過不多時,只聽寢殿中火聲大振,“噝噝”作響,似乎是什麽物什被點著了一般。
“太上皇,太上皇您不要緊吧?”鄂羅哩忙又奔回,只見乾隆仍是臥在床上,呼吸急促,卻似乎比先前更為疲倦,盆中炭火倒是旺盛如故,這樣看來,方才可能也沒發生什麽大事。
“無妨,這火生得太旺了,朕反倒覺得氣息有些不順,你還是把它搬遠一些罷,朕覺得有些暖意,也就夠了。”乾隆無力道。
鄂羅哩只得重新提起炭盆,向床側又移動了數尺。可就在這數尺之間,他卻隱隱發現,炭盆之中似乎有些燒焦之物,此時尚未燃盡,似是些寫了字的布帛。
“罷了,太上皇既然把它燒了,想來裏面寫的事,是太上皇不願看到的。這樣看來,唉……燒就燒吧,我也用不著知道裏面是什麽了。”鄂羅哩一向謹慎,清楚自己該知道什麽,不該知道什麽。
這一日歸家之時,禮部大臣也都接到了詔令,要求所有尚書、侍郎次日全部前往養心殿,不得有誤。這道詔令雖未明言,但禮部素來掌管國喪之事,這時突發急詔,其間含義不言自明。是以這夜阮元回到家中,看著天上緩緩劃過的流星,想著乾隆對自己知遇之恩,又想起為官十年,種種朝堂爭鬥、民生疾苦,心中也不禁悵然。
“伯元,今日朝廷裏有什麽事?是不是那糟老……老太上皇就要……”一個熟悉的聲音漸漸在阮元身後響起,果然是楊吉到了。阮元也不在意,只招呼他坐在了身邊,一同看著天上黯淡的群星。
“是啊,聽宮裏的人說,太上皇元日之時,還能親赴朝會,與群臣一同飲宴,還飲下了兩杯酒,這已是回光返照的極限了。太上皇還能撐過今日,就已經是……說是換了常人,只怕都撐不到今日。”阮元說著,也不禁有些心酸。
“伯元,你還記得三年前,他把皇位傳給皇上之前那一夜嗎?我又想起來了,當時,我們也是這一般看著天上的樣子,今日看來,我覺得也沒什麽不同。”楊吉忽然說道。
“其實還是有區別的,一年四季,天上的星星總會有些變化。”阮元精通天文,在這個細節上倒是不願意將就。
“那到了來年,我們頭上不還是這一片天嗎?”楊吉道:“我總是不明白,這糟老頭子為什麽就那麽貪心呢?貪心到萬事萬物,他都想掌握在自己手上,做兒子的,不能有別的想法,說要他當皇帝,你就得當,當了皇帝,卻又一件事都做不得。做大臣的,處處都是不對付的人限制著,這又是何苦呢?若是心術不正的壞人,直接罷免不是更好?若是你這樣心中還有百姓,還有些想法的,若是就在這朝廷裏,處處遭人防備,你過得開心嗎?我知道,你會說他這一切,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可為了天下太平,就一定要這麽多人受苦嗎?再說了,現下的天下,也算不得太平了啊?”
“你怎麽又這樣說……”阮元看著楊吉這個態度,也十分無奈。
“不管怎麽說,我總是跟了你十多年了。”楊吉也不知為何,竟然笑了出來,似乎也是在感慨時光荏苒,十五年光陰早已一去不回。 “剛認識你的時候,我就聽說過,那和珅不是個東西!那個時候,我聽你說皇上……該叫太上皇了,太上皇英明睿智,天生聖主,心裏就想著,那他這麽聰明,怎麽就不知道和珅背著他幹了那許多壞事呢?起初我真的以為他就是個糟老頭子,老了嘛,也有記不住的事,看不到的地方。但後來你做了官,而且越做越大,每次你任官屆滿,都能先得到提拔。你還跟我說,太上皇對你在山東、浙江做得這些事,竟然一清二楚。我也漸漸明白了,和珅的事,你說他能不知道嗎?他也應該一清二楚啊?但和珅就這樣做了二十年宰相,這個怪胎,把大清的盛世太平全毀了!可是這一切,難道不是他心甘情願的嗎?”和珅做大學士到嘉慶四年,其實只有十五年,但楊吉從不在意這些細節,把他之前做軍機大臣的時間也都算上了,才有了二十年之數。
“楊吉,你……你怎麽說都好。”阮元這一次卻也沒直接斥責於他,而是沈默了半晌,道:“但不管怎麽說,我知道,即便天下其他人都覺得太上皇有些事做得不對,也輪不到我來批評他啊。我家到了我這一代,不過是普通的讀書人家,若不是太上皇加恩,大考時對我破格提拔,每逢我任期到了,還都能率先升遷,我一個尋常進士,要怎樣才能只入仕十年,就做到二品侍郎啊?且不說國朝了,即便前面的宋朝明朝,到了太平之時,官員升遷也一樣非常困難,晉升得像我這般快的普通進士,幾百年來又有幾個啊?所以我是沒有辦法說太上皇不是的。至於眼下這些弊政,是太上皇的責任也好,是和珅的問題也罷,若是我有了機會,我一定去把這些弊病除了便是。我外任五年,學政做得如何,你不都看在眼裏嗎?”
“機會?若是太上皇真的不在了,那和珅會給你機會?”楊吉問道,忽然,他似乎隱隱發覺,阮元這句話背後可能另有深意,又道:“你這樣說我想起來了,伯元,當日你授了侍郎,我們不就一直覺得不對勁嗎?哪裏有兩日之內,就把兵部侍郎換成禮部侍郎的道理?這回京之後,我也聽夫人和小恩公總是說,皇上與那和珅之間,多半是要有些大事發生了,到時候,是不是和珅就要完蛋了啊?你這兩個月的樣子,我看也不對,你肯定是有事瞞著我,要麽怎麽前些日子,每日都入夜了才回來?皇上跟和珅想找你辦事?是皇上,還是說,你想投靠和珅?!”說著說著,楊吉忽然也有些擔心起來,阮元之前兩個月時常早起晚歸,他看著早已有些不對勁,可阮元卻從來沒有告訴他,自己在外面做了什麽。
“我沒說的事,你不要胡亂猜測如何?今日就先就寢吧,你想知道的事,或許過不了幾日,自然有分曉。對了,我……或許之後幾日,我都要留宿皇城,回不來了,家中之事,還得多麻煩你照看。”阮元也沒和楊吉說明其中內情,只是如此吩咐了一番,便回房休息去了。
楊吉看著阮元的背影,卻也不知應該如何是好。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方當寅卯之交,一眾大臣便已經齊聚養心殿,嘉慶為首,下面是四個大學士和珅、蘇淩阿、王傑和劉墉,後面又有和珅之外四名軍機大臣福長安、沈初、戴衢亨和那彥成,董誥作為前大學士、署刑部尚書,德明和紀昀作為禮部尚書,也都被詔到場,最後是多永武、書敬、阮元、周興岱四名禮部侍郎,如果乾隆在這一日去世,禮部就要立刻著手喪儀之事。只有慶桂足疾一時未愈,此時無法到場。此外金士松年邁無用,彭元瑞在工部不大受重用,二人雖是尚書,卻也未被召見。
乾隆先喚了德明與紀昀,二人分持滿漢兩種文字的遺詔,依次念道:“朕惟帝王誕膺天命,享祚久長,必有小心昭事之誠,與天無間,然後厥德不回。永綏多福。是以兢兢業業,無怠無荒,一日履乎帝位,即思一日享乎天心……而在位日久,經事日多,只懼之心因以日切,初不敢謂已治已安,稍涉滿假,也回憶踐阼之初,曾默禱上帝,若能仰邀眷命,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有逾皇祖紀年之數……爰於丙辰正旦,親授璽皇帝,自稱太上皇以遂初元吉天之本志,初非欲自暇自逸,深居高拱,為頤養高年計也……茲殆將大漸,特舉朕在位數十年翼翼小心承受天祖恩佑之由,永貽來葉皇帝聰明仁孝,能深體朕之心。必能如朕之福,付托得人,實所深慰。內外大小臣工等,其各勤思厥職,精白乃心。用輔皇帝郅隆之治……天地、宗廟、社稷之祭,不可久疎,百神群祀,亦不可輟,欽此!”念著念著,下面一眾大臣,已經漸有哭泣之聲。
反倒是乾隆聽著遺詔漸漸宣讀完畢,心中松了一口氣。
看著身前的嘉慶,似乎自己還有什麽話要說,卻又不願說得過於直白,只好道:“皇上……颙琰,朕該做的,都已經做完了,剩下的,就靠你了,這大清的江山,你可一定要支撐住啊。”
“皇阿瑪,兒臣……兒臣必定盡心竭力,保我大清江山,萬年永固。”嘉慶一邊說著,一邊也漸漸哭泣起來。
“好、好,你天生恭謹,即便不能建立多大的功業,總也能做個守成的明君。以後的事,你好自為之吧。朕……朕一直相信你,才立了你做這個皇帝……”乾隆喃喃道。看著眼前的群臣,已經漸漸開始模糊,周邊哭聲越來越響,可他也漸漸聽不見了。
“唉……也不知什麽時候,就想著把命運、把一切天下大事,都掌控在自己手裏。可沒想到,到了今天,朕還是不能和上天相抗啊……”乾隆終於緩緩閉上了眼睛。
人生在世,終有一死,這是誰也不能逾越的極限。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時,清王朝第六任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在養心殿去世,享年八十九歲。
群臣見乾隆已然駕崩,也都紛紛放聲大哭起來。阮元雖身在最後,無法看清乾隆去世之前的模樣,可對身前發生了什麽,卻也已經清楚。念及乾隆提拔之恩,也不禁落下淚來。
各人哭了半晌,嘉慶也緩緩站起,仍帶著哭音道:“各位,皇阿瑪已經駕崩,這是天數。我等現下需做的,就是敬襄大禮,辦理皇阿瑪身後事宜,以待皇阿瑪入土為安。鄂羅哩、禮部大小官員聽旨:你等先將皇阿瑪遺體收殮,入乾清宮妥善安放,不得有誤!還有,速去傳令各部,準備素服喪儀之事。張進忠,你速去派人通知文武百官,明日全部入宮哭臨致奠,在京二品以上文武官員,入乾清門,三品以下有頂戴者,入景運門。各大臣官員命婦,凡在京者,明日入隆宗門哭臨。朕與王公宗室,輔國公以上者,一律倚廬三日,三日後,各大臣再行輪值,其餘喪禮細務,一律從國家典制!”
殿中眾臣紛紛領了旨,包括和珅,對嘉慶這時的旨意也並無違逆之舉,只因他也清楚,這一切都在自己預料之中。
但凡國喪之時,皇帝、宗室一律倚廬守靈,這是舊制,也就是說,嘉慶在之後的三日之內,不能離開乾清宮臨時居所和軍機處。當然,自己所倚重的綿恩也一樣,而自己這些時日,也只能暫居於皇城之內,一時不得回府。這一切本是定制,和珅當然無從相抗。是以他自數月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無論自己身在何處,乾隆薨逝的信息都會快馬發送前線,三四日內即可抵達。只要前線將士得知京中變故,就會立刻上疏保自己平安,那樣三日之後即便嘉慶想對自己下手,也必然投鼠忌器。
至於宮禁之內,三日的時間裏,自己只得按兵不動,但嘉慶一樣難有作為,這同樣是可以接受的結果。而侍衛處、鑾儀衛各部,自己也早已預先聯系好了其中心腹,只等三日守靈結束,自己便讓呼什圖通知外面心腹,隨時準備舉兵入宮,護自己安全,逼迫嘉慶保自己性命、權位無憂。
如果到時候,綿恩也能出宮帶步軍統領所部支持自己,那就再無後顧之憂了……
不過一個時辰之後,乾隆駕崩的消息,也已經傳到了衍聖公府,阮家眾人雖早已有了準備,可其中除了阮承信,都未經歷過乾隆之前的時代,聽聞了這一噩耗,自然也都震驚了半晌。
可之後的事,也還是要依禮而行,是以孔璐華和阮承信迅速吩咐下去,府中上下人等,一律身著喪服,行舉哀事宜。只是想著阮元一早入宮,又是禮部侍郎,只怕喪儀重任,就要交在阮元身上了,是以孔璐華也向宮中傳旨的太監問道:“這位公公,我家夫子是禮部侍郎,請問他在宮中近況還好麽?”
傳旨太監道:“阮夫人放心吧,宮中喪禮,自有定制,一切依禮法而行,總不會錯的。不過阮大人既然是禮部侍郎,這幾日只怕都要留宿宮中,處理太上皇大禮之事了。在下還有別家要去傳旨,就不在這裏久留了。”說罷也拜過阮氏一家,便去其他府第傳旨去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