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高山流水遇知音
關燈
小
中
大
第57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曲舞畢,有人歡喜有人愁。眾人都想借著這個舞臺高歌一曲或者展現其它才藝。但又唯恐比不上安容嫣,只能成為一種陪襯。那樣才是真正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任何一個聰明的人都不會選擇在此刻上臺。所以,司馬如韻把目光對準了扶桑。
“寧昭儀,姐姐聽聞你生性活潑好動,所以能讓皇上也能另眼相待,想必你早已有準備了吧?”司馬如韻邊笑邊看扶桑,話裏不給扶桑留下一絲一毫的退路。
扶桑雖然不想在大庭廣眾之下表演,但去臺下表演總比待在軒轅離懷裏好過。她於是微微掙脫,從軒轅離懷裏起身。
她向軒轅離行一個小禮,微笑又得體:“皇上,那臣妾便獻醜了。”軒轅離看著她的背影,心裏也好奇她會表演一些什麽。扶桑對他來說,渾身尚且充滿了謎。
扶桑用眼神向一直站在一旁的如煙示意,如煙早就和扶桑形成了無法言說的默契,便在眾人的註視下,進入了後臺。
不一會兒如煙就出來了,手裏拿著一把古箏。
“寧昭儀,你這是”坐在前面的明王臉上露出不解的神情。他聽說扶桑只是一個略懂醫術和廚藝的女子,也沒什麽家世,像古箏那麽高雅的東西,她又是從哪學來的
即使是當初在明月山莊,她也不過是托傅暝的福,才能和他們這些皇子公主一起學習。但這古箏,並不在學習之列。
扶桑禮貌地笑一笑,卻並沒有回答明王的疑問,而是拿起了古箏,一陣又一陣輕快的聲音響起,時而歡快,時而悲傷。
扶桑很久沒碰古箏了,但她卻依舊能彈得很流暢,因為這曲高山流水是師父的最愛,扶桑曾經練了一年,又聽師父彈了許多年。
“居然是高山流水。”臺下有愛好樂曲的人很快就辨認出了這首曲子。
扶桑也沈浸在當初自己和師父的美好時光裏,曲子也越談越入神。眾人也都不忍心打破這份悲淒。
扶桑記得這首曲子有一個來源,是關於兩個知音之間的故事。
傳說一個叫俞伯牙的人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
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
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沈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
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裏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裏聽了起來。”
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麽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麽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讚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
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
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裏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麽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淒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
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臺。
後來,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與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扶桑一曲完畢,便說出了最後這四句詩句。這還是她在現代的語文老師教的。
師父當初彈的時候,她便好奇地問師父,是否在思念什麽朋友。
師父只是搖搖頭,嘆了一句,此生難再有知音。
也就是在那一刻起,扶桑決定學會這首高山流水曲,因為她想成為師父的知音,她不想讓師父孤單。可是師父,你如今又在哪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一曲舞畢,有人歡喜有人愁。眾人都想借著這個舞臺高歌一曲或者展現其它才藝。但又唯恐比不上安容嫣,只能成為一種陪襯。那樣才是真正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任何一個聰明的人都不會選擇在此刻上臺。所以,司馬如韻把目光對準了扶桑。
“寧昭儀,姐姐聽聞你生性活潑好動,所以能讓皇上也能另眼相待,想必你早已有準備了吧?”司馬如韻邊笑邊看扶桑,話裏不給扶桑留下一絲一毫的退路。
扶桑雖然不想在大庭廣眾之下表演,但去臺下表演總比待在軒轅離懷裏好過。她於是微微掙脫,從軒轅離懷裏起身。
她向軒轅離行一個小禮,微笑又得體:“皇上,那臣妾便獻醜了。”軒轅離看著她的背影,心裏也好奇她會表演一些什麽。扶桑對他來說,渾身尚且充滿了謎。
扶桑用眼神向一直站在一旁的如煙示意,如煙早就和扶桑形成了無法言說的默契,便在眾人的註視下,進入了後臺。
不一會兒如煙就出來了,手裏拿著一把古箏。
“寧昭儀,你這是”坐在前面的明王臉上露出不解的神情。他聽說扶桑只是一個略懂醫術和廚藝的女子,也沒什麽家世,像古箏那麽高雅的東西,她又是從哪學來的
即使是當初在明月山莊,她也不過是托傅暝的福,才能和他們這些皇子公主一起學習。但這古箏,並不在學習之列。
扶桑禮貌地笑一笑,卻並沒有回答明王的疑問,而是拿起了古箏,一陣又一陣輕快的聲音響起,時而歡快,時而悲傷。
扶桑很久沒碰古箏了,但她卻依舊能彈得很流暢,因為這曲高山流水是師父的最愛,扶桑曾經練了一年,又聽師父彈了許多年。
“居然是高山流水。”臺下有愛好樂曲的人很快就辨認出了這首曲子。
扶桑也沈浸在當初自己和師父的美好時光裏,曲子也越談越入神。眾人也都不忍心打破這份悲淒。
扶桑記得這首曲子有一個來源,是關於兩個知音之間的故事。
傳說一個叫俞伯牙的人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
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
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沈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
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裏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裏聽了起來。”
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麽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麽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讚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
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
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裏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麽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淒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
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臺。
後來,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與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扶桑一曲完畢,便說出了最後這四句詩句。這還是她在現代的語文老師教的。
師父當初彈的時候,她便好奇地問師父,是否在思念什麽朋友。
師父只是搖搖頭,嘆了一句,此生難再有知音。
也就是在那一刻起,扶桑決定學會這首高山流水曲,因為她想成為師父的知音,她不想讓師父孤單。可是師父,你如今又在哪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