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小修】 唯吾獨尊(五)
關燈
小
中
大
第287章 【小修】 唯吾獨尊(五)
彌漫的硝煙間,盧實激動得雙頰潮紅,呼吸急促,呼嘯的海風裹挾著炮轟的震蕩,將他的滿頭銀絲都吹亂了,露出來的兩只眼睛迸發出懾人的光,“好好好,炸得好……”
劇烈的爆炸聲讓所有人都暫時性失聰,腦袋瓜子嗡嗡作響。阿嫖和董娘聽不清他說什麽,只覺得老爺子這樣兒不大對勁。
正猶豫要不要叫太醫,盧實就一口氣沒上來,直挺挺倒下去。
阿嫖眼疾手快,趕緊沖上去托住,在甲板上放平了掐人中急救。
不多時,老頭兒悠悠轉醒,兀自亢奮不已,掙紮著要爬起來看自己的科研成果。
阿嫖和董娘看得發毛,瞧老頭這興奮勁兒,這活力,十年八年且死不了。
開炮後不久,接到消息的天皇便已奔逃出宮,空中有萬千飛鳥自海岸方向飛來,黑壓壓烏雲也似,遮天蔽日,昭示著不詳。
他的身後是無數驚慌失措的宮人和文武大臣,眾人聽著遠處隱隱傳來的轟鳴,肝膽俱裂,只覺沿途空氣中都彌漫著濃烈的驚恐和絕望。
昔日高高在上的王侯貴胄都在此刻失去了體面,正惶惶不可終日間,忽聽得武士來報,“大祿艦隊撤離了!”
殲滅了第一批精英水軍後,大祿艦隊並未登陸,只給倭國首都京都府留下了滿地爛攤子便拂袖而去。
甚麽?
這就走了麽?
天皇聞言又驚又喜,劫後餘生的後怕襲來,瞬間癱軟著向後跌坐下去, “果然上國還是顧念昔日君臣之誼的麽?”
歷史上,倭國曾向中原俯首稱臣,只不過這種不算光彩的歷史一度被倭人選擇性遺忘,可今天這陣陣炮響,卻似乎叫這些人的健忘癥奇跡般地康覆了。
跟著逃命來的文武朝臣頓時歡呼雀躍,整理衣裳後爭先恐後地拍起馬屁來。
“陛下洪福齊天!”
“陛下,天朝素愛顏面,一向對我朝寬仁有嘉,想來此番是有賊人挑唆,大祿朝皇帝陛下覺得龍威有損,故而來做戲,出出氣罷了……”
“陛下,無論這之中有什麽誤會,如今誤會解除,還是該另擇吉日,再次派遣使者西渡,向大祿朝進貢,表示誠意才好啊……”
他們也都覺得之前前往大祿朝的船隊一定是遭遇大風暴,未能順利抵達,以至於誤會加深。
天皇深以為然,才說了兩句,卻見權臣足利眉頭緊鎖,幽幽道:“臣以為,此事古怪。”
若大祿朝此番真為出氣而來,都到家門口了,難道不該直接登陸,甚至殺到天皇陛下跟前,給個下馬威麽?
這麽亂轟一氣,拔腿就走,沒頭沒尾,好像……好像急著趕下一場去了似的。
眾人面面相覷,謹慎起見,並未急著返回。
數日後,足利的猜測成真:
倭國南部、東部幾個最繁華的港口城市陸續傳來噩耗,大祿艦隊對這幾處都進行了無差別炮轟。
他們采用了近乎玩弄和羞辱的進攻方式,不緊不慢退出倭國首都京都府所在的西海岸後,向南轉舵,然後北上,最後直奔江戶府,也就是後世的東京府。
沿途各港口城市頓時陷入兩難,天皇乃至滿朝文武都想不出兩全之策:
大祿水軍來襲,若不阻攔,那麽就是默許對方長驅直入,倭國不戰而敗;
可如果阻攔……就是在送死。
這是一場雙方實力完全不對等的碾壓式對抗,赤裸裸的屠戮。
天皇不得已向足利求救,該怎麽辦呢?
可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陰謀陽謀都顯得蒼白無力,饒是足利聰慧善戰,也只能在反覆權衡之後艱難地吐出一個字,“忍。”
有朝臣不滿,拍案而起,“左大臣閣下是存了稱臣之心嗎?”
足利不怒反笑,“那麽你的意思,是要我國武士去送死嗎?”
他的視線從所有人臉上一一劃過,最後停在天皇面上,然而後者也不敢直視,本能回避。
被足利看過的臣子無不躲閃,出言反對的那人卻堅持說:“為天皇盡忠,為國家戰死,是武士的榮耀!我相信他們寧可戰死,也不願意屈辱地活著!”
這番慷慨激昂的話頓時引起不少共鳴,若幹武將也出列請命,“陛下,請讓我們去吧!”
“是啊,被漢人這樣欺辱,若不還手,臣寧可切腹!”
天皇雖為人君,可自多年前開始,倭國的實際大權都掌握在足利一族手中,這些人當眾與足利唱反調,或許出於愛國之心,或許只是想趁機打壓足利的囂張氣焰……
但這麽一來,無異於將天皇架起來烤。
“這……”天皇有些慌亂。
“無知蠢貨!”足利罵道,“漢人有句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們曾經也有許多偉大的君主和賢臣遭遇過今日這般屈辱,但正是因為足夠忍耐,所以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他怒視著那些別有用意的同僚,“什麽是真正的武士精神?在明知不敵時選擇隱忍蟄伏,不做無謂的犧牲,待到時機成熟,一擊必殺!”
若非時機不對,真該將這些礙眼的家夥殺死。
可能成功時的犧牲,叫家國大義;
明知會失敗卻依舊猛沖的,叫莽夫、無知。
“陛下!”足利敷衍地向天皇行了一禮,“大祿遠道而來,雖艦隊雄偉,但終究所載有限,如今連續作戰,其中的彈藥必然即將告罄……”
只要忍到他們打完了,走了,再徐徐圖之不遲。
天皇卻沒這麽樂觀,愁眉不展道:“如果就此退去自然好,但如果他們回國填充,卷土重來又當如何?”
如今的大祿朝有原先的高麗島作為據點,與倭國近在咫尺,簡直比塌下猛虎還要可怕。
幸運的是,很快,大祿朝就非常慷慨地解除了他們的擔憂。
盛和四年八月十七,大祿艦隊去而覆返,再次停泊在京都府外,除留水軍看守戰艦、保護後路外,近四萬步兵全數登陸,由多個方向兵分幾路,直奔京都皇宮而來。
過去的十多天內,若幹質疑的倭國高層已先後親臨京都港口,親眼看過當日炮轟過後的慘狀,至今仍夜夜夢魘,驚恐日重。
那不是戰場,而是墳冢,埋葬了無數性命的萬人坑。
哪怕已經過去那麽多天,戰場上空仍有濃烈的血腥味揮之不去,遍地焦屍生滿蛆蟲,白骨嶙峋渾似人間煉獄,好多官員當場就吐了。
所有的懷疑都在鐵一般的事實前瓦解冰消,當今世上竟真的有這般威力的火器,怕不下移山填海之能!
兩國之間的兵器差距,猶如雲泥,這種天塹般的差距令人絕望。
如今聽聞魔鬼又來,整個倭國高層俱都魂飛魄散,啼哭不止,一時間整座京都上空都籠罩著濃密的哀雲。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打仗打得就是精氣神,一旦那口氣散了,再精銳的雄師也會變成一盤散沙。
而現在,倭國朝堂的那口氣就已經散了。
不看還好,親眼看過後,好些高層已經完全喪失了鬥志。
這種近乎人與神的差別,怎麽打?
放眼天下,真的有哪國能與這樣的對手抗衡麽?
此行陸戰統帥岑康於行軍途中對眾人說:“閣老說過,這個國家的人慕強,吃硬不吃軟,記打不記吃,誰打得他們最狠,就管誰叫爹。”
眾人撇嘴,嘻嘻哈哈道:“我們可不想有這樣大逆不道的白眼狼崽子。”
“兔子急了還咬人,狗急了還跳墻,”阿嫖出聲提醒,“岑將軍,還是謹慎些吧,莫要節外生枝。”
父親說過,不到最後時刻都不能掉以輕心,哪怕是看上去再不堪一擊的敵人。
岑康摸摸頭,嘿嘿一笑,“郡君說得有理。”
實在是最近太順利了,分明是兩國交戰,對方卻無還手之力,猶如兒戲,難免叫人心中發飄。
這是一場幾乎完全由武器優勢所帶來的碾壓式勝利,勢如破竹也不足以形容其萬一。
說話間,前方斥候回來報說,前方有煙塵彌漫,“想必是倭人發兵抵抗!”
“來得好!”岑康精神一振,桀桀怪笑著讓眾人準備。
到了這會兒了,難得竟還有人敢正面交鋒,便送他們一程!
幾刻鐘後,兩國人馬遭遇,大祿朝將士看著對面一群小矮人騎著小矮馬沖殺過來,一時陷入沈默。
“這個……”岑康撓頭,“這就是倭人精銳?”
他以前掌管中原步兵來的,未曾與倭人交戰,冷不丁瞧見,一時有些拿捏不準。
“向天皇陛下獻上忠誠!”
一個沖在最前列的倭國大將抽出長刀,氣勢昂揚地高呼道。
“獻上忠誠!”
無數倭國士兵跟著齊呼,頗有幾分威風。
岑康瞇起眼睛,右臂高舉,“火槍手準備!”
忠誠嗎?
再沒什麽比戰死沙場更能證明你們的忠誠了。
不過眨眼工夫,倭國士兵已進入射程,地面的沙塵也因為馬蹄踐踏而微微顫動。
“放!”
“砰!”
“砰砰!”
訓練有素的大祿士兵向兩側分開,火槍手上前,前排蹲下,後排站立,一輪射擊完畢後立刻退下,由後組遞補。
似乎只是一瞬間,又好像過了一萬年,空氣中再次彌漫起硝煙的味道。
淡淡的青色煙霧散去,只留下滿地屍體。
大部分倭國士兵並未當場斃命,或缺胳膊或斷腿,或捂著身上的大窟窿哀嚎著,劇烈的疼痛混著鮮血橫流,在地面上匯成小溪,一路流到路邊的排水溝裏去,發出下雨時才會有的細微潺潺聲。
另有一小部分倭國士兵潰逃,儼然已經嚇破了膽子,岑康也不叫追擊,只命人上前挨個補刀。
走著走著,岑康的腳踝突然被人抓住,他低頭一看,正是剛才帶頭沖鋒的倭國將軍。
對方胸前好大一個血窟窿,用僅存的一條胳膊死死抓著他的腿,一張嘴,血就從喉嚨裏噴了出來,順著流滿脖子。
他似乎想說什麽,但完全說不出,最終只能死死瞪著岑康,漸漸失去生機。
岑康嘖了一聲,試圖抽腿,抽不動,只好拔刀,將對方的手臂砍斷,再擡起來掰斷一根根手指。
想問為什麽嗎?
想問這是什麽兵器嗎?
朝中的大人們說了,能用火器取得的勝利,就不要用人命去填。
就是這樣簡單的道理。
接下來,岑康等人又遭遇了兩次成規模的抵抗。
大祿將士攜帶的彈藥有限,射擊幾輪後便換上弓弩,期間還夾雜部分改良版的天女散花。
原始版本的天女散花需要埋到地下,外部施壓才會炸,但這種改良版本的,只要拔掉引線,出手就炸。
很好用!
大家很喜歡!
如果說一開始倭國朝廷還心存僥幸,覺得大祿火炮強勁,也僅限於海戰,陸戰未必如何。
可火槍、天女散花等先進火器,以及射程和力度都遠超倭國的弓弩等冷兵器,收割了無數人命的同時,再次擊碎了他們的希望。
猶如狂風過境,強勢掀開了倭國上下塵封的記憶,逼迫他們迅速回憶起某些一度遺忘的恐怖:
昔日的陸上強國高麗、蒙古,不也是亡於大祿之手麽?
通往都城路上的三次抵抗,仿佛就是倭國最後的一點自尊和執著。
盛和四年八月二十三,大祿軍隊兵臨京都皇宮,倭國天皇派使者求和,大祿使者秦熠拒絕。
八月二十五,倭國天皇再次求和,答應開放港口、出借城池。
秦熠表示,你國港口如今已是我朝囊中之物,何必言借?
遂再次拒絕。
八月二十九,大祿朝軍攻城,倭國天皇及權臣足利外逃。
先有堅船利炮,再有火槍勁弩,倭人幾乎已經喪失鬥志,甚至淪落到聽到“漢人”“大祿”幾個字便驚恐不已的地步。
九月初三,倭國首都京都正式淪陷。
面對那樣低矮局促,甚至堪稱閉仄的所謂皇宮,盧實帶頭發出不屑的嗤笑,“如此犬舍也配叫皇宮?”
人在裏面站著,能直起身子擡起頭嗎?
但這個時候,大祿的炮彈和火槍子彈、天女散花等彈藥也逐漸告罄,火力優勢日益消退。
若要追擊,未必不能取勝,但一來他們是異地作戰,對方以逸待勞,不占優勢;二來地形不熟,若孤軍深入,恐有不妥。
“如今倭國上下如驚弓之鳥,短時間內無法組織有效反擊。”秦熠說,“且我軍數萬將士連續兩月作戰,也需要休整,又有打下來的京都各類物資未曾收繳,不如暫時屯兵於此,以待來日。”
倭國地形狹長,多山多林,一旦分兵深入,反而是化優勢為劣勢。
而且我朝的火力壓制威脅只存在於有過正面交鋒的數個港口城市,一旦深入,遭遇那些倭國內陸的士兵,不知者不畏,說不得又是一場好廝殺。
現在的大祿將士已經疲憊,當務之急是養精蓄銳。
在他們休養的空隙,逃逸的倭國天皇一行勢必會被某一處勢力接納,而這種恐懼也會不斷散播、醞釀……
岑康與使者兼副官秦熠、顧問盧實等人召開作戰會議,決定暫時駐紮京都休整,等待國內補給,並就地開設軍工廠,徐徐圖之。
再小的國家也是國家,而作為首都的京都又曾匯聚了整個倭國幾代天皇、權貴,積累的財富可謂天文數字。
十月大祿艦隊來接應後,回去的吃水都重了不少。
與此同時,早年滯留倭國的漢學院師生、工匠從各處趕往京都會師。
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有十多年沒回家了。
秦熠以使者的身份代表大祿朝廷對他們表示了慰問,肯定了他們多年來的犧牲和功勞,當場就有人痛哭失聲。
這些人帶來了大量倭國地形圖和礦產考察圖,眾人看後卻有些失望。
“這彈丸小國委實雞肋了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嘛!”岑康牢騷道。
各色礦產都有些,但要麽不多,要麽開采艱難,若在以前倒也罷了,可如今大祿先後打下遼、高麗、蒙古和交趾,多的是易開采的富礦,對這些就有些看不上眼了。
一直在倭國勘探的礦工忍不住漲紅臉分辨起來,“哪裏少了嘛!看看那金銀銅礦,多得很嘛!一年加起來幾百萬兩也是有的!”
岑康自知失言,忙不疊賠禮,“誤會誤會,真是誤會,我不是那個意思……”
嗨,瞧我這張嘴啊!
眾人發出善意的哄笑。
再讓你挑三揀四,嘴上沒個把門的。
人家撇家舍業在海外一待十多年,容易嗎?你也不好生安撫,上來就嫌棄,豈不是將人家半生心血視若無物?
這誰受得了!
這次剛從大祿來的同行便悄悄拉拉對方的衣角,小聲解釋了如今大祿的版圖,後者聽得目瞪口呆。
乖乖,他在倭國久了,竟不曉得外頭世道變化如此之快,如今大祿疆域竟這般遼闊?!
相較於其他地勢平坦的富礦,倭國這種地形覆雜的,確實有點遭嫌棄哈。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同樣的嫌棄也出現在大祿都城望燕臺的朝會上。
占吧,相較占領別的地區……好像利潤微薄了些;可不占吧,白打了,一旦撤兵,倭人必然死灰覆燃……
種地?
國人最愛種地,但倭國海嘯、地動頻繁,又實在不像什麽宜居之所,好老百姓恐怕不大願意過去。若要強迫,那就變味兒了。
趙沛靈光一閃,進言:“不如以倭國為海外流放之地,一來不為他人做嫁衣,二來也可使囚徒開荒,算是物盡其用吧。”
因蒸汽機大規模利用,國內好些原本的廣袤苦寒之地搖身一變成了聚寶盆,讓那些囚犯占著未免太過暴殄天物,不如就叫他們去海外開荒。縱然遭遇天災,出現傷亡,也不覺得可惜。
正好倭國火山、溫泉極多,多硫磺,倒是很適合開設軍工廠,生產彈藥。
秦放鶴也說:“此言甚是,除此之外,倭國漫長廣闊的海域也能養活許多人,流放人員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既可以消磨精力,且倭國四面環海,也不怕他們逃逸……”
平心而論,以現在大祿的人口,其實遠不到需要對倭國擴張的程度,但局勢發展並不完全受本國控制,機會就這麽來了,放走可惜,誰知還有沒有第二次呢?只好打。
況且等到了後世,科技真正發展起來,各國又將對領海展開激烈的爭奪,有這麽一片“自古以來”的海外基業,也不算壞事。有倭國和法蘭西國作為海外據點,既可以牽制歐洲和北方俄國,後世的洲際導彈也能輕松覆蓋全世界了。
所謂真理,都在大炮射程之內。
雖然他大概率沒辦法親眼見證真正的盛世,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說白了也就是這麽回事兒。
於是事情就這樣簡單粗暴地定下來。
自盛和四年起,大祿開始向倭國穩定增兵、遷移流民,以京都為據點,逐漸向四面擴張,遍地開花。
盛和六年初,倭國天皇投降。
大祿方面以倭國國內有反對聲音為由,要求倭國處死“和平的反對者”足利一族,並召集各地大名齊聚京都。
期間足利一族反,近半大名不聽調遣,倭國天皇惱羞成怒,依據大祿方要求,將其定性為叛賊,出兵剿滅。
直至盛和七年,足利一族最後一名成員被斬首,各地大名或死或敗,倭國已名存實亡。
盛和八年正月初五,大祿正式接受倭國投降書,並根據約定,將倭國天皇送上去往北方小島的船,名為遷居,實為幽禁。
盛和十年,倭國最後一任天皇在北方島嶼的別館內病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彌漫的硝煙間,盧實激動得雙頰潮紅,呼吸急促,呼嘯的海風裹挾著炮轟的震蕩,將他的滿頭銀絲都吹亂了,露出來的兩只眼睛迸發出懾人的光,“好好好,炸得好……”
劇烈的爆炸聲讓所有人都暫時性失聰,腦袋瓜子嗡嗡作響。阿嫖和董娘聽不清他說什麽,只覺得老爺子這樣兒不大對勁。
正猶豫要不要叫太醫,盧實就一口氣沒上來,直挺挺倒下去。
阿嫖眼疾手快,趕緊沖上去托住,在甲板上放平了掐人中急救。
不多時,老頭兒悠悠轉醒,兀自亢奮不已,掙紮著要爬起來看自己的科研成果。
阿嫖和董娘看得發毛,瞧老頭這興奮勁兒,這活力,十年八年且死不了。
開炮後不久,接到消息的天皇便已奔逃出宮,空中有萬千飛鳥自海岸方向飛來,黑壓壓烏雲也似,遮天蔽日,昭示著不詳。
他的身後是無數驚慌失措的宮人和文武大臣,眾人聽著遠處隱隱傳來的轟鳴,肝膽俱裂,只覺沿途空氣中都彌漫著濃烈的驚恐和絕望。
昔日高高在上的王侯貴胄都在此刻失去了體面,正惶惶不可終日間,忽聽得武士來報,“大祿艦隊撤離了!”
殲滅了第一批精英水軍後,大祿艦隊並未登陸,只給倭國首都京都府留下了滿地爛攤子便拂袖而去。
甚麽?
這就走了麽?
天皇聞言又驚又喜,劫後餘生的後怕襲來,瞬間癱軟著向後跌坐下去, “果然上國還是顧念昔日君臣之誼的麽?”
歷史上,倭國曾向中原俯首稱臣,只不過這種不算光彩的歷史一度被倭人選擇性遺忘,可今天這陣陣炮響,卻似乎叫這些人的健忘癥奇跡般地康覆了。
跟著逃命來的文武朝臣頓時歡呼雀躍,整理衣裳後爭先恐後地拍起馬屁來。
“陛下洪福齊天!”
“陛下,天朝素愛顏面,一向對我朝寬仁有嘉,想來此番是有賊人挑唆,大祿朝皇帝陛下覺得龍威有損,故而來做戲,出出氣罷了……”
“陛下,無論這之中有什麽誤會,如今誤會解除,還是該另擇吉日,再次派遣使者西渡,向大祿朝進貢,表示誠意才好啊……”
他們也都覺得之前前往大祿朝的船隊一定是遭遇大風暴,未能順利抵達,以至於誤會加深。
天皇深以為然,才說了兩句,卻見權臣足利眉頭緊鎖,幽幽道:“臣以為,此事古怪。”
若大祿朝此番真為出氣而來,都到家門口了,難道不該直接登陸,甚至殺到天皇陛下跟前,給個下馬威麽?
這麽亂轟一氣,拔腿就走,沒頭沒尾,好像……好像急著趕下一場去了似的。
眾人面面相覷,謹慎起見,並未急著返回。
數日後,足利的猜測成真:
倭國南部、東部幾個最繁華的港口城市陸續傳來噩耗,大祿艦隊對這幾處都進行了無差別炮轟。
他們采用了近乎玩弄和羞辱的進攻方式,不緊不慢退出倭國首都京都府所在的西海岸後,向南轉舵,然後北上,最後直奔江戶府,也就是後世的東京府。
沿途各港口城市頓時陷入兩難,天皇乃至滿朝文武都想不出兩全之策:
大祿水軍來襲,若不阻攔,那麽就是默許對方長驅直入,倭國不戰而敗;
可如果阻攔……就是在送死。
這是一場雙方實力完全不對等的碾壓式對抗,赤裸裸的屠戮。
天皇不得已向足利求救,該怎麽辦呢?
可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陰謀陽謀都顯得蒼白無力,饒是足利聰慧善戰,也只能在反覆權衡之後艱難地吐出一個字,“忍。”
有朝臣不滿,拍案而起,“左大臣閣下是存了稱臣之心嗎?”
足利不怒反笑,“那麽你的意思,是要我國武士去送死嗎?”
他的視線從所有人臉上一一劃過,最後停在天皇面上,然而後者也不敢直視,本能回避。
被足利看過的臣子無不躲閃,出言反對的那人卻堅持說:“為天皇盡忠,為國家戰死,是武士的榮耀!我相信他們寧可戰死,也不願意屈辱地活著!”
這番慷慨激昂的話頓時引起不少共鳴,若幹武將也出列請命,“陛下,請讓我們去吧!”
“是啊,被漢人這樣欺辱,若不還手,臣寧可切腹!”
天皇雖為人君,可自多年前開始,倭國的實際大權都掌握在足利一族手中,這些人當眾與足利唱反調,或許出於愛國之心,或許只是想趁機打壓足利的囂張氣焰……
但這麽一來,無異於將天皇架起來烤。
“這……”天皇有些慌亂。
“無知蠢貨!”足利罵道,“漢人有句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們曾經也有許多偉大的君主和賢臣遭遇過今日這般屈辱,但正是因為足夠忍耐,所以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他怒視著那些別有用意的同僚,“什麽是真正的武士精神?在明知不敵時選擇隱忍蟄伏,不做無謂的犧牲,待到時機成熟,一擊必殺!”
若非時機不對,真該將這些礙眼的家夥殺死。
可能成功時的犧牲,叫家國大義;
明知會失敗卻依舊猛沖的,叫莽夫、無知。
“陛下!”足利敷衍地向天皇行了一禮,“大祿遠道而來,雖艦隊雄偉,但終究所載有限,如今連續作戰,其中的彈藥必然即將告罄……”
只要忍到他們打完了,走了,再徐徐圖之不遲。
天皇卻沒這麽樂觀,愁眉不展道:“如果就此退去自然好,但如果他們回國填充,卷土重來又當如何?”
如今的大祿朝有原先的高麗島作為據點,與倭國近在咫尺,簡直比塌下猛虎還要可怕。
幸運的是,很快,大祿朝就非常慷慨地解除了他們的擔憂。
盛和四年八月十七,大祿艦隊去而覆返,再次停泊在京都府外,除留水軍看守戰艦、保護後路外,近四萬步兵全數登陸,由多個方向兵分幾路,直奔京都皇宮而來。
過去的十多天內,若幹質疑的倭國高層已先後親臨京都港口,親眼看過當日炮轟過後的慘狀,至今仍夜夜夢魘,驚恐日重。
那不是戰場,而是墳冢,埋葬了無數性命的萬人坑。
哪怕已經過去那麽多天,戰場上空仍有濃烈的血腥味揮之不去,遍地焦屍生滿蛆蟲,白骨嶙峋渾似人間煉獄,好多官員當場就吐了。
所有的懷疑都在鐵一般的事實前瓦解冰消,當今世上竟真的有這般威力的火器,怕不下移山填海之能!
兩國之間的兵器差距,猶如雲泥,這種天塹般的差距令人絕望。
如今聽聞魔鬼又來,整個倭國高層俱都魂飛魄散,啼哭不止,一時間整座京都上空都籠罩著濃密的哀雲。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打仗打得就是精氣神,一旦那口氣散了,再精銳的雄師也會變成一盤散沙。
而現在,倭國朝堂的那口氣就已經散了。
不看還好,親眼看過後,好些高層已經完全喪失了鬥志。
這種近乎人與神的差別,怎麽打?
放眼天下,真的有哪國能與這樣的對手抗衡麽?
此行陸戰統帥岑康於行軍途中對眾人說:“閣老說過,這個國家的人慕強,吃硬不吃軟,記打不記吃,誰打得他們最狠,就管誰叫爹。”
眾人撇嘴,嘻嘻哈哈道:“我們可不想有這樣大逆不道的白眼狼崽子。”
“兔子急了還咬人,狗急了還跳墻,”阿嫖出聲提醒,“岑將軍,還是謹慎些吧,莫要節外生枝。”
父親說過,不到最後時刻都不能掉以輕心,哪怕是看上去再不堪一擊的敵人。
岑康摸摸頭,嘿嘿一笑,“郡君說得有理。”
實在是最近太順利了,分明是兩國交戰,對方卻無還手之力,猶如兒戲,難免叫人心中發飄。
這是一場幾乎完全由武器優勢所帶來的碾壓式勝利,勢如破竹也不足以形容其萬一。
說話間,前方斥候回來報說,前方有煙塵彌漫,“想必是倭人發兵抵抗!”
“來得好!”岑康精神一振,桀桀怪笑著讓眾人準備。
到了這會兒了,難得竟還有人敢正面交鋒,便送他們一程!
幾刻鐘後,兩國人馬遭遇,大祿朝將士看著對面一群小矮人騎著小矮馬沖殺過來,一時陷入沈默。
“這個……”岑康撓頭,“這就是倭人精銳?”
他以前掌管中原步兵來的,未曾與倭人交戰,冷不丁瞧見,一時有些拿捏不準。
“向天皇陛下獻上忠誠!”
一個沖在最前列的倭國大將抽出長刀,氣勢昂揚地高呼道。
“獻上忠誠!”
無數倭國士兵跟著齊呼,頗有幾分威風。
岑康瞇起眼睛,右臂高舉,“火槍手準備!”
忠誠嗎?
再沒什麽比戰死沙場更能證明你們的忠誠了。
不過眨眼工夫,倭國士兵已進入射程,地面的沙塵也因為馬蹄踐踏而微微顫動。
“放!”
“砰!”
“砰砰!”
訓練有素的大祿士兵向兩側分開,火槍手上前,前排蹲下,後排站立,一輪射擊完畢後立刻退下,由後組遞補。
似乎只是一瞬間,又好像過了一萬年,空氣中再次彌漫起硝煙的味道。
淡淡的青色煙霧散去,只留下滿地屍體。
大部分倭國士兵並未當場斃命,或缺胳膊或斷腿,或捂著身上的大窟窿哀嚎著,劇烈的疼痛混著鮮血橫流,在地面上匯成小溪,一路流到路邊的排水溝裏去,發出下雨時才會有的細微潺潺聲。
另有一小部分倭國士兵潰逃,儼然已經嚇破了膽子,岑康也不叫追擊,只命人上前挨個補刀。
走著走著,岑康的腳踝突然被人抓住,他低頭一看,正是剛才帶頭沖鋒的倭國將軍。
對方胸前好大一個血窟窿,用僅存的一條胳膊死死抓著他的腿,一張嘴,血就從喉嚨裏噴了出來,順著流滿脖子。
他似乎想說什麽,但完全說不出,最終只能死死瞪著岑康,漸漸失去生機。
岑康嘖了一聲,試圖抽腿,抽不動,只好拔刀,將對方的手臂砍斷,再擡起來掰斷一根根手指。
想問為什麽嗎?
想問這是什麽兵器嗎?
朝中的大人們說了,能用火器取得的勝利,就不要用人命去填。
就是這樣簡單的道理。
接下來,岑康等人又遭遇了兩次成規模的抵抗。
大祿將士攜帶的彈藥有限,射擊幾輪後便換上弓弩,期間還夾雜部分改良版的天女散花。
原始版本的天女散花需要埋到地下,外部施壓才會炸,但這種改良版本的,只要拔掉引線,出手就炸。
很好用!
大家很喜歡!
如果說一開始倭國朝廷還心存僥幸,覺得大祿火炮強勁,也僅限於海戰,陸戰未必如何。
可火槍、天女散花等先進火器,以及射程和力度都遠超倭國的弓弩等冷兵器,收割了無數人命的同時,再次擊碎了他們的希望。
猶如狂風過境,強勢掀開了倭國上下塵封的記憶,逼迫他們迅速回憶起某些一度遺忘的恐怖:
昔日的陸上強國高麗、蒙古,不也是亡於大祿之手麽?
通往都城路上的三次抵抗,仿佛就是倭國最後的一點自尊和執著。
盛和四年八月二十三,大祿軍隊兵臨京都皇宮,倭國天皇派使者求和,大祿使者秦熠拒絕。
八月二十五,倭國天皇再次求和,答應開放港口、出借城池。
秦熠表示,你國港口如今已是我朝囊中之物,何必言借?
遂再次拒絕。
八月二十九,大祿朝軍攻城,倭國天皇及權臣足利外逃。
先有堅船利炮,再有火槍勁弩,倭人幾乎已經喪失鬥志,甚至淪落到聽到“漢人”“大祿”幾個字便驚恐不已的地步。
九月初三,倭國首都京都正式淪陷。
面對那樣低矮局促,甚至堪稱閉仄的所謂皇宮,盧實帶頭發出不屑的嗤笑,“如此犬舍也配叫皇宮?”
人在裏面站著,能直起身子擡起頭嗎?
但這個時候,大祿的炮彈和火槍子彈、天女散花等彈藥也逐漸告罄,火力優勢日益消退。
若要追擊,未必不能取勝,但一來他們是異地作戰,對方以逸待勞,不占優勢;二來地形不熟,若孤軍深入,恐有不妥。
“如今倭國上下如驚弓之鳥,短時間內無法組織有效反擊。”秦熠說,“且我軍數萬將士連續兩月作戰,也需要休整,又有打下來的京都各類物資未曾收繳,不如暫時屯兵於此,以待來日。”
倭國地形狹長,多山多林,一旦分兵深入,反而是化優勢為劣勢。
而且我朝的火力壓制威脅只存在於有過正面交鋒的數個港口城市,一旦深入,遭遇那些倭國內陸的士兵,不知者不畏,說不得又是一場好廝殺。
現在的大祿將士已經疲憊,當務之急是養精蓄銳。
在他們休養的空隙,逃逸的倭國天皇一行勢必會被某一處勢力接納,而這種恐懼也會不斷散播、醞釀……
岑康與使者兼副官秦熠、顧問盧實等人召開作戰會議,決定暫時駐紮京都休整,等待國內補給,並就地開設軍工廠,徐徐圖之。
再小的國家也是國家,而作為首都的京都又曾匯聚了整個倭國幾代天皇、權貴,積累的財富可謂天文數字。
十月大祿艦隊來接應後,回去的吃水都重了不少。
與此同時,早年滯留倭國的漢學院師生、工匠從各處趕往京都會師。
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有十多年沒回家了。
秦熠以使者的身份代表大祿朝廷對他們表示了慰問,肯定了他們多年來的犧牲和功勞,當場就有人痛哭失聲。
這些人帶來了大量倭國地形圖和礦產考察圖,眾人看後卻有些失望。
“這彈丸小國委實雞肋了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嘛!”岑康牢騷道。
各色礦產都有些,但要麽不多,要麽開采艱難,若在以前倒也罷了,可如今大祿先後打下遼、高麗、蒙古和交趾,多的是易開采的富礦,對這些就有些看不上眼了。
一直在倭國勘探的礦工忍不住漲紅臉分辨起來,“哪裏少了嘛!看看那金銀銅礦,多得很嘛!一年加起來幾百萬兩也是有的!”
岑康自知失言,忙不疊賠禮,“誤會誤會,真是誤會,我不是那個意思……”
嗨,瞧我這張嘴啊!
眾人發出善意的哄笑。
再讓你挑三揀四,嘴上沒個把門的。
人家撇家舍業在海外一待十多年,容易嗎?你也不好生安撫,上來就嫌棄,豈不是將人家半生心血視若無物?
這誰受得了!
這次剛從大祿來的同行便悄悄拉拉對方的衣角,小聲解釋了如今大祿的版圖,後者聽得目瞪口呆。
乖乖,他在倭國久了,竟不曉得外頭世道變化如此之快,如今大祿疆域竟這般遼闊?!
相較於其他地勢平坦的富礦,倭國這種地形覆雜的,確實有點遭嫌棄哈。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同樣的嫌棄也出現在大祿都城望燕臺的朝會上。
占吧,相較占領別的地區……好像利潤微薄了些;可不占吧,白打了,一旦撤兵,倭人必然死灰覆燃……
種地?
國人最愛種地,但倭國海嘯、地動頻繁,又實在不像什麽宜居之所,好老百姓恐怕不大願意過去。若要強迫,那就變味兒了。
趙沛靈光一閃,進言:“不如以倭國為海外流放之地,一來不為他人做嫁衣,二來也可使囚徒開荒,算是物盡其用吧。”
因蒸汽機大規模利用,國內好些原本的廣袤苦寒之地搖身一變成了聚寶盆,讓那些囚犯占著未免太過暴殄天物,不如就叫他們去海外開荒。縱然遭遇天災,出現傷亡,也不覺得可惜。
正好倭國火山、溫泉極多,多硫磺,倒是很適合開設軍工廠,生產彈藥。
秦放鶴也說:“此言甚是,除此之外,倭國漫長廣闊的海域也能養活許多人,流放人員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既可以消磨精力,且倭國四面環海,也不怕他們逃逸……”
平心而論,以現在大祿的人口,其實遠不到需要對倭國擴張的程度,但局勢發展並不完全受本國控制,機會就這麽來了,放走可惜,誰知還有沒有第二次呢?只好打。
況且等到了後世,科技真正發展起來,各國又將對領海展開激烈的爭奪,有這麽一片“自古以來”的海外基業,也不算壞事。有倭國和法蘭西國作為海外據點,既可以牽制歐洲和北方俄國,後世的洲際導彈也能輕松覆蓋全世界了。
所謂真理,都在大炮射程之內。
雖然他大概率沒辦法親眼見證真正的盛世,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說白了也就是這麽回事兒。
於是事情就這樣簡單粗暴地定下來。
自盛和四年起,大祿開始向倭國穩定增兵、遷移流民,以京都為據點,逐漸向四面擴張,遍地開花。
盛和六年初,倭國天皇投降。
大祿方面以倭國國內有反對聲音為由,要求倭國處死“和平的反對者”足利一族,並召集各地大名齊聚京都。
期間足利一族反,近半大名不聽調遣,倭國天皇惱羞成怒,依據大祿方要求,將其定性為叛賊,出兵剿滅。
直至盛和七年,足利一族最後一名成員被斬首,各地大名或死或敗,倭國已名存實亡。
盛和八年正月初五,大祿正式接受倭國投降書,並根據約定,將倭國天皇送上去往北方小島的船,名為遷居,實為幽禁。
盛和十年,倭國最後一任天皇在北方島嶼的別館內病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