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75章 落定(七)

關燈
第275章 落定(七)

孔姿清的名字一出,盛和帝面上的笑意便僵了僵。

啊,是他。

孔姿清乃孔家後人,容顏俊美,正經三鼎甲出身,也算名滿天下的人物了,但他還有另一層身份:秦放鶴的至交好友。

兩人相識於孩提微末時代,多少年的交情,能相互幫忙帶孩子的程度。

讓他管翰林院,此事會是秦閣老的手筆麽?

即便不是,會有秦閣老的授意麽?

不好說。

與此同時,盛和帝心底也隱隱升起一點近乎歉疚、心虛的情緒。

老實講,在這之前,他甚至一度把孔姿清給忘了,這麽一想,確實也挺對不起人家的,好好一個世家出身的斯文人,丟到邊關近十年……

十年啊,人一輩子才有幾個十年?

說是地方官三年一屆,期滿述職,但孔姿清甚至連回京述職的機會都沒有!

為官者最好的年華就這麽被擱置了,說是外調,實則跟流放也沒什麽兩樣。

對此,朝中清流們也頗有怨言,不過都礙於大局,沒招兒。

但現在有人提出來了,是秦放鶴推波助瀾也好,文人清流們忍無可忍借題發揮也罷,盛和帝都不能再繼續裝聾作啞,必須給個回應。

按照慣例,新君登基,大封大赦天下才是正道,哪怕不給孔姿清這個職位,也必須盡快調他回京。

這是朝廷和皇帝本人的態度問題。

“陛下,”內侍忽進來回稟,“傅閣老來了。”

“嗯?”盛和帝一怔,“什麽時辰了?”

“快酉時了。”內侍回道。

各部各衙門每日按時應卯、散衙,具體時刻依時節稍有不同,春分至秋分之間都是申正(下午四點)散衙,秋分至春分期間的冬半年則是申初(下午三點),這個時候內閣也該都散了才是。

盛和帝略垂了垂眸,神色不變,語氣溫和,“快請先生入內,賜座。”

很快傅芝便走進來,先向盛和帝行禮問安,然後瞥了室內起身向自己行禮的人一眼,又瞥一眼外面漸漸昏暗的天色,“鄭大人當真是不辭辛苦啊。”

到底是什麽大事,竟等不到明日了麽?

還是說故意挑了本官要散衙的時候來報?

鄭掌院生性和軟,總想當個老好人,誰也不願意得罪,此時傅芝當面質問,他也是笑呵呵的,“不敢不敢,不如閣老辛苦。”

傅芝:“……”

鄭掌院這副唯唯諾諾的熊樣兒,頗有種“今天你惹到我,算是捏到軟柿子啦!”的窩囊,如同一拳打到棉花裏,有氣發不出,反而叫人更窩火。

見傅芝到來,鄭掌院見好就收,“微末小事,實在不好多打擾陛下,下官告退。”

凡事過猶不及,左右自己該說的都說了,再逼迫倒顯得不打自招。

當然,他也沒那個當著傅閣老的面兒逼迫陛下的膽量……

鄭掌院從心跑得幹脆,倒叫傅芝無法發揮,只得作罷。

“先帝大事剛過,陛下近來也頗操勞,瞧著都消瘦了,也該註重龍體。”他對盛和帝語重心長道,“些微小事,丟給內閣去做也就是了,何必聽下頭的人聒噪?若臣不來,豈不要耽擱用晚膳?天長日久,龍體有礙……”

師生二人多年來相互扶持,實在很有幾分情誼,他說得懇切,盛和帝也十分動容,“先生所言,我都知曉,您和諸位閣老也該保重。”

他便將鄭掌院所求說了。

傅芝一聽,“陛下,臣以為不妥。”

盛和帝知道他不願意壯大秦放鶴的勢力,卻不挑明,只反問一句,“那麽,應當以何種理由回絕呢?”

傅芝眉頭微蹙,難得沈默。

確實,論出身、論資歷、論名望,沒有比孔姿清更合適的了。

而且孔姿清正經翰林院出身,在外十年兢兢業業,政績考核一直穩居甲等上流,足足十年不升官,實在說不過去。

就因為他與秦放鶴交好?

理由未免太單薄太牽強。

正如之前秦放鶴所言,他與誰不交好?一度與傅芝本人關系也不錯呢!

或者說這滿朝文武,誰沒有父母兄弟,誰沒有同科同窗?誰是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不成?

若一旦與任何人有瓜葛便要被視作結黨營私,都不能得到晉升,這天下也就沒法兒要了。

況且若說制衡,董門這邊多年來也壓得太狠了些:

董春的幾個兒女都未曾以權謀私,如今多不高不低掛著;

莊隱師徒倆一直都在很平常地熬資歷,苗瑞這幾年一直休養,也就是前幾年才往五軍都督府掛了個缺。

但當年盧實領此頭銜時,五軍都督府便已大不如前,如今兵部、禁軍等早已今非昔比,又有工研所爭輝,五軍都督府幾乎被架空,早就成了公認的官員退前榮養之所,根本沒有實權。

汪扶風更不必說,卡在都察院多少年了?中間倒也往六部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回去了。

他為什麽不繼續往上升?

是不願意嗎?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至於秦放鶴,本人沒有父母兄弟、親族,兒子還小呢,遠不到那個時候。

甚至他的女兒前後幾次立了那麽大的功,換做旁人,早便官升三級了,如今呢?不過一個郡君打發了。

摸著良心說吧,朝廷對秦放鶴周圍一幹人等打壓得很夠了。

這些人這麽多年一直忍耐,連帶著幾個朋友跟著倒黴,人家說什麽了嗎?

什麽都沒說!

雖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那是昏君來的!

若說秦放鶴這一門身居要職,不得不防範,可是縱觀傅芝、柳文韜、尤崢這幾位閣老,但凡家族、師門之中有能力者,哪個又在閑職?不也都是努力往肥缺、要職靠攏嗎?

人人都有私心。

人人皆是如此。

傅芝看出盛和帝的動搖,也知道此事難辦,“非臣危言聳聽,只是……恐有昔日盧閣老之兆啊!”

只要“為天下”,委屈一個孔姿清,又算得了什麽?

盛和帝看著他,忽然想起先帝還在時的教導:

“制衡自然要,但有的時候能用人、敢用人,也恰恰是一位明君魄力和手腕的體現。”

沒本事卻偏要拉幫結夥,那是屍位素餐、假公濟私;但君主放著好好的人才不用,上來就搞什麽打壓、制衡那一套,那是無中生有、禍害賢良。

過分的打壓和制衡,恰恰是膽小懦弱的體現。

來一個猜忌一個,來一個打壓一個,還治得什麽天下,做得什麽皇帝!

思及此處,盛和帝忽然不那麽憂愁了。

他以一種閑話家常般的口吻問:“先生的叔伯兄弟、兒孫門人,如今又在何處呢?”

傅芝的心跳有一瞬間加速,然後平靜道:“陛下,不相信臣嗎?”

這麽問,是要將臣比著秦放鶴來嗎?

盛和帝笑了笑,溫和之中卻也多了幾分堅毅,“不,我自然相信先生,因為先生是父皇指給我的。”

說白了,我相信您,是因為相信父皇。

但同樣的,秦閣老也是父皇留給我的肱骨。

盛和帝發自內心地崇拜和敬仰著先帝,至少在治國這一點上,他相信一位父親和君主對兒子和繼任者的期望和囑托。

傅芝聽罷,眼神變了變,沒有說話。

所以,陛下您的意思是,若臣質疑秦放鶴,您就要質疑臣麽?

傅芝忽然感受到一點寒意。

那寒意稍縱即逝,快得像是錯覺。

他陡然生出些說不清到底是欣慰還是失落的感慨,只是終於意識到,大家的處境確實已經變了。

是我錯了,傅芝暗想,我仍將他當成那個懵懂軟弱,事事需要人商議、拿主意的太子,但顯然對方已經迅速完成身份轉變,逐漸向著一位成熟、有謀劃的獨立的帝王邁進。

他確實已不能用曾經對付太子的那一套,對付眼前的帝王了。

師生又如何呢?

先論君臣,再論師生。

“陛下聖明。”傅芝緩緩起身,彎下腰去,垂手說道。

傅芝第一次表現得如此,如此……恭順、卑微,讓盛和帝心中有須臾不忍。

但他最終還是忍住了。

父皇說過,皇帝要學會用人,學會放風箏,學會信任,但又不能完全信任任何一方……

朕不再是太子了,朕需要所有人盡快獻上忠誠,為朕所用。

“先生不必多禮,”一直到傅芝徹底彎下腰,行完禮,盛和帝才親自起身去扶,“快快請起。”

誰也沒想到,兩人之間的關系也好,氣氛也罷,竟會在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傍晚實現質變。

事已至此,傅芝多留無益,順勢告退出宮。

盛和帝沒有挽留。

望著傅芝離去的背影,盛和帝才突然意識到,先生也老了。

但他沒有像以前那樣送出門去。

所有人都會老去,但這並不意味著什麽特權。

待傅芝離去,他才問內侍,“秦閣老呢?”

內侍疑惑道:“今日不該閣老輪值,故而一早便散衙歸家了,陛下可要著人去請麽?”

“不必,”盛和帝擺擺手,忽笑了下,“只是問問。”

瞧,這就是秦放鶴,他太清楚自己什麽時候該出現,什麽時候不該,也太清楚什麽時候該舉薦什麽人坐什麽位子。

哪怕鬥,他也從未有一刻忘記自己的職責。

他從來就是這場盛大游戲中的頂級參與者。

所以別說是翰林院掌院主動請辭,即便真是秦放鶴舉薦了孔姿清,內舉不避親,孔姿清也真的太合適了。

至少盛和帝現在找不出任何合適的理由來拒絕。

是孔氏一族沒有分量,還是孔姿清這個人沒有分量?

早年他的族兄在高麗戰場上立下汗馬功勞,因為手段稍顯惡毒,見不得光,朝廷不也是裝聾作啞,多年不晉升嗎?

若再不答應,滿朝文武都該有意見了。

這就是秦放鶴最棘手的地方。

他從來不介意到底是陰謀還是陽謀,朋友還是敵人,能利用的全部利用。

就好像現在,倘或此事真的是他所為,那麽他就在光明正大地搞陽謀:你看得見他出招,甚至也明白他的用意,但就是沒有應對的辦法。

萬一拒絕了孔姿清,他還有後手,再要提別人呢?

好歹是堂堂首輔,哪怕是皇帝,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

唔,皇帝果然不好做……

尤其下頭的臣子們太能幹了,尤其不好做。

盛和帝用力嘆了口氣,忽然有些累。

才穿上這身龍袍幾天?就好似已經過了幾年那麽久。

他來到榻邊,努力回憶著當年天元帝的動作,找了個熟悉的角落,試探著靠上去。

聞著熟悉的熏香味,他閉上眼睛,開始思考。

父皇不在了,我是皇帝,我該怎麽做呢?

現在的情況就是,除非能盡快找出一個各方面壓過孔姿清一頭,哪怕能與他抗衡持平的人選來,把這件事圓過去。

否則,就必須等著秦放鶴繼續出招。

但即便如此,孔姿清也必須得調回來。

可如果不給他這個位置,回來,又是個大麻煩。

出身、資歷、功勞,甚至是忍辱負重的名聲,他都有了。

正經翰林院科班出身,若不做掌院,便只能升不能降。

再往上,可就是正三品了,無論放到六部哪個衙門之中,都是立刻能用的實權人物。

更不好辦。

這麽多雙眼睛都看著呢,如果稍微不到位,不用秦放鶴出手,天下各大世家、清流、文人全都要鬧騰……

六部……盛和帝下意識換了個姿勢,思緒翻飛。

如今六部之中董門成員不多,但真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麽?

董春去世,真的就更安穩了嗎?

先生口口聲聲擔心秦放鶴成為第二個盧芳枝,那麽先生自己呢?先生的先生呢?

他們豈非更像?

還有柳閣老。

柳文韜為什麽退得這麽痛快,真的怕麽?怕外面悠悠之口?

那是笑話。

只要掌權者信任,外面的非議不過亂風過耳。所謂官聲,也不過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罷了,不足為懼。

是該安排的也差不多安排好了,時候到了,借著臺階下罷了。

次日秦放鶴上朝,半路遇到汪淙,師兄弟二人的轎子緊挨著說話。

這會兒天氣還有些熱,昨兒夜裏才下了雨,轎內其實是有點悶的,但秦放鶴曾經歷過刺殺,一朝被蛇咬,如今也著實怕井繩,已鮮少當眾騎馬了。

“鄭掌院懦弱,是否會動搖?”

對鄭掌院,汪淙沒什麽私交,一直以來的印象就是根墻頭草,之前聽秦放鶴說找了他,總覺得提心吊膽。

“自然會動搖,此乃人之常情。”秦放鶴搖著扇子坦然道。

汪淙:“!!”

你要不要聽聽自己說了什麽!

秦放鶴失笑,“若非如此,此計也就不成了。”

這世上的人情往來,終究逃不過一個“利”字。

“正因他懦弱,所以才更擅長趨利避害,既然答應了我……商人尚知一貨不可兩賣,更何況鄭掌院?若再去幫傅芝,便是背信棄義,先惡了我。一日不忠百日不用,傅芝也不會信任他,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自鄭掌院答應合作的那一刻起,便不會有背叛的可能。

果然,秦放鶴去到內閣後不久,吏部就接到旨意,命北國子監祭酒孔姿清預備年末入京述職。

秦放鶴終於松了口氣。

總算成了一大半。

只要孔姿清能回來,一切好說。

當日盛和帝對傅芝的敲打起了作用,接下來的幾個月,一切都順暢得不可思議:

傅芝一旦安穩下來,秦放鶴也沒有繼續發威,朝廷上下一片平和之氣。

而盛和帝也理解了一點先帝緣何對秦放鶴如此器重:此人是真的很好用!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分寸,辦事細致周密,你想得到的,他想到了,你沒想到的,他也想到了。

他永遠只會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不該出現的時候半個鬼影都不見。

他也不會憑借和倚仗自己的資歷、榮耀和功績,在任何人面前要挾、喋喋不休。你服氣便服氣,不服氣,他就再用實際行動讓你服氣。

秦放鶴確實真正做到了“就事論事”,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

盛和帝也進一步理解了,為什麽那麽多臣子、潛在的競爭對手,卻對這個人心悅誠服,因為他是真的不貪功,也真的不介意你之前到底是什麽立場,必要的時候會毫不遲疑地推你一把。

只要不繼續跟他對著幹。

到底不是自己一手提拔的臣子,盛和帝難以對秦放鶴交付全部的信任,所以前前後後,也冒險試探過幾次:

曾有幾樁肉眼可見會立功,方便刷資歷的輕快差事,盛和帝不打招呼就直接分派給與秦放鶴一黨毫無關聯,甚至是敵對的人去做。

秦放鶴知道後沒有反對,只是例行分析了此人的能力和長短,要麽痛快撥款,要麽再建議添幾個不同陣營的可靠的人輔助。

直到對方凱旋,期間沒有任何不必要的幹預。

流暢,就是非常流暢,哪怕盛和帝學富五車,現在也只能找到這幾個詞:如臂使指,隨心所欲,指哪打哪。

以前看父皇用時,他就知道很好用,但是看別人用和自己親自上手用,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感受。

舒服!

就是非常舒服!

當然,對外一直很強硬地堅持主戰就是了,盛和帝不止一次頗為頭痛地想。

“這個,閣老,”轉眼又是十一月,各部各衙門的預算和結算都報了上來,盛和帝看著明晃晃的天文數字,不禁肝兒顫,“這一二年我朝未有對外戰事,兵部三百萬兩,工部二百八十萬兩的開銷,”他謹慎地篩選著用詞,委婉道,“是否過分寬泛了些?”

“臣不以為然,”秦放鶴一改對內的包容,雖然是笑著說,話裏話外卻顯然沒有什麽讓步的意思,“先帝在時,開疆辟土,這些地方都需要將士們屯兵鎮守,馬匹、車輛、火器、鎧甲等等,都要銀子。再有原交趾新增海岸線,也要擴充水軍,這些也要工部幫忙添置……”

一切恐懼都源自於火力不足,我大祿幅員遼闊,國家財政連年攀升,軍費當然也要跟著上漲。

漲!

“哦,這些朕也明白,”盛和帝覺得挺有道理,但真要撥款,難免肉疼,不禁滿懷希冀地問,“那麽去歲可曾,可曾有結餘?”

秦放鶴笑而不語。

不後期花完了再要就不錯了,還結餘?

想什麽呢?

現任兵部尚書的傅芝都看不下去了,幹咳一聲。

他雖然跟秦放鶴尿不到一個壺裏,但不得不承認,有的事確實沒有第二種意見:

屯兵這種事,功夫就得下在平時,真到了要打仗的時候再給銀子?

晚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