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戰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零八章 戰
這句高麗女子理應是贏夫的嬪妃這點倒是沒錯的,消息一傳到京城就核實過了,這本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
句高麗與新羅,百濟三國,自唐稱臣,盛唐時期所謂萬國來朝絕不是空談,突厥人也好,新羅人也罷,句高麗也好,百濟東瀛也好,總之周邊國家,無唐王親冊不得為王。
什麽意思?甭管哪個國家,誰當國王你們說了不算,今天是你李老三,可以,只要有大唐的承認。明天你王老八殺了李老三要當皇上?可以,但是必須派人來大唐獻上貢禮祈求冊封。
唐朝末年中原紛亂,是為戰國。
後唐龜縮江南,自然也沒有盛唐時期萬國來朝的輝煌。戰亂延續一百多年,直到大秦橫空出事,一統天下,才堪堪恢覆一絲盛世的樣貌。
即便如此,比之鼎盛時期的大唐,還是有所差距的。
可是差距歸差距,以這句高麗為例,其餘小國皆跟句高麗差不多,整整一百多年,莫說超越大唐了,就那個時候學去的那點東西,還沒消化完呢。
大唐時期所傳過去的書籍都是皇家貴族方可閱讀,這也就造就了句高麗王李相宇這麽個奇葩君主。
李相宇自幼熟讀中原典籍,對盛唐時代十分向往,學習盛唐明君,釋仁政,輕賦稅,重民生。
大秦立國之時,句高麗已經改朝換代,到了李相宇這裏,已經傳承三代君王。
李相宇一看中原大統,馬上就派出使臣納貢稱臣請求冊封,這也是第一個向大秦來貢的國家。隨後新羅跟百濟才慌忙跟上,生怕落下個不是正統的名分。
其實這種事情楊孝嚴一點也不願意,你們都以為這是好事嗎?其實不然,名頭上雖然好聽,可是運作起來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
這小國喜愛依附與大國,尤其愛依附與中原大國,那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貢品,絕對不是真金白銀,最多是精美的金銀工藝品,大部分都是土特產,什麽上好的人參鹿茸之類的。
為啥?我天朝上國,缺哪些金銀嗎?送來不僅不能要,還要斥責。
第二,這土特產也不白送啊。
人家給你納貢了,我天朝上國!豈是那麽不會辦事的?來,賞銀三萬兩!反正一般都是按照對方納貢物品的雙倍給,所以這是實打實的穩賺不賠。
第三,一旦戰亂,馬上還能向朝廷請兵,哎呀,皇上你看那,我是你冊封的什麽什麽王,現在這個人不服你啊,他要殺了我呀。
你說你管不管?甭管是不是親生的人家叫你爹叫了這麽多年,全天下都看著,逢年過節還給你送東西,你說你管不管?
所以啊,當年這幫孫子一來,楊孝嚴頭就大了,恨不得給人打回去。
倒是整個文官集團,一片歡天喜地,覆我天朝聲威,上國盛世,此乃天佑大秦也!
然後就上趕著給人送錢去了,氣的楊孝嚴都想半路搶了這些使臣,特娘的年年兵部軍費不足,給人送銀子的時候倒是能想辦法湊出來了?
不過你也不能說人家不是好心,畢竟都是一國之主,心甘情願的稱臣也不容易。你看除了這新羅百濟句高麗三國,其他地方後來不是也沒來嗎?
這新羅百濟是跟風,這句高麗作為頭一個,還是很值得表揚的。
幾年前還特意派使臣來大秦商量了一下,句高麗王李相宇有一獨女,名叫李妍秀,長得也好看,才學也好,總之好倒不能再好了,過兩年等贏夫及冠,就送入宮為妃。
這又不是什麽大事,內閣跟太後一商量,就定下來了。
可是這李相宇有個兄弟,首陽大君李宰政。據說這李宰政武藝超群,善於用兵。少年時期便曾帶兵多次與新羅百濟交戰,從無敗績,曾經被人認為是當之無愧的下任句高麗王。
可是正因為太過出色,而導致老句高麗王對於這個二兒子十分提防,反而更疼愛忠厚老實的大兒子,大兒子雖然不怎麽出色,卻勝在老成持重。總之最終首陽大君沒有當上句高麗王。
反正也不知怎麽的,倆人就鬧掰了。
原本首陽大君出於對父親的尊重,在李相宇繼位之後,也一直中規中矩,有事就辦事,沒事就打打獵在家喝喝酒啥的。
跟靠山王在大秦的地位倒是有些相像。
可是朝中一向對於李相宇略有微詞,對他屁顛屁顛的派人跑去大秦稱臣一事頗有爭議。
尤其是首陽大君這一系。到後來慢慢發展,也不知怎麽的,據說是首陽大君跟李相宇大吵了一架,首陽大君斥責李相宇軟弱,李相宇說自己如此就是為了防止首陽大君造反。
反正首陽大君就真的造反了。所以就有了這五百護衛護送李妍秀來大秦求援的一幕。
“打,必須要打。”勤政殿內楊孝嚴順手摔了手上的折子,這是楊蒼上的折子,講的就是句高麗政變一事。
因為公主李研秀是逃來的,所以楊蒼得道的情報稍微要晚一點,可是李研秀一行進入大秦境內後就沒必要逃命似的趕路了,所以這折子到的要比李研秀早一些。
“王爺三思。”王景隆皺著眉頭說道:“與突厥一戰,我軍…。我軍慘勝,河東重騎損失嚴重,國庫空虛,無力再支撐一次戰爭,更何況這次王爺說的是討伐整整一個國家。”
“皇上,臣也覺得要打,不僅要打,臣還請皇上準許臣也參戰。”白衣文士端坐在書案邊上精神抖擻的抱拳說道。
這精神頭絕對來自於一天未能飲酒的亢奮,跟人快死了的時候回光返照是一個道理。
“李侍讀,註意你的身份。”嚴淮皺著眉頭不滿的說道。
“嚴大人!李白此生遺憾,便是未能建功沙場,此次既是為了皇上顏面,也是為了我大秦顏面,李白認為!當戰!”李白抱拳義正言辭的說道,到底是為了嘴上說的大義,還是因為喝不上酒想找個借口開溜,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楊孝嚴覺得這廝是因為喝不上酒,想讓嚴淮趕他走。
瞇著眼睛看了一眼李白,李白倒是目光毫不躲閃。其實楊孝嚴還蠻喜歡這個李白的,原以為會是個讓自己不順眼到極致的家夥,沒想到進宮以來倒是頗討自己歡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句高麗女子理應是贏夫的嬪妃這點倒是沒錯的,消息一傳到京城就核實過了,這本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
句高麗與新羅,百濟三國,自唐稱臣,盛唐時期所謂萬國來朝絕不是空談,突厥人也好,新羅人也罷,句高麗也好,百濟東瀛也好,總之周邊國家,無唐王親冊不得為王。
什麽意思?甭管哪個國家,誰當國王你們說了不算,今天是你李老三,可以,只要有大唐的承認。明天你王老八殺了李老三要當皇上?可以,但是必須派人來大唐獻上貢禮祈求冊封。
唐朝末年中原紛亂,是為戰國。
後唐龜縮江南,自然也沒有盛唐時期萬國來朝的輝煌。戰亂延續一百多年,直到大秦橫空出事,一統天下,才堪堪恢覆一絲盛世的樣貌。
即便如此,比之鼎盛時期的大唐,還是有所差距的。
可是差距歸差距,以這句高麗為例,其餘小國皆跟句高麗差不多,整整一百多年,莫說超越大唐了,就那個時候學去的那點東西,還沒消化完呢。
大唐時期所傳過去的書籍都是皇家貴族方可閱讀,這也就造就了句高麗王李相宇這麽個奇葩君主。
李相宇自幼熟讀中原典籍,對盛唐時代十分向往,學習盛唐明君,釋仁政,輕賦稅,重民生。
大秦立國之時,句高麗已經改朝換代,到了李相宇這裏,已經傳承三代君王。
李相宇一看中原大統,馬上就派出使臣納貢稱臣請求冊封,這也是第一個向大秦來貢的國家。隨後新羅跟百濟才慌忙跟上,生怕落下個不是正統的名分。
其實這種事情楊孝嚴一點也不願意,你們都以為這是好事嗎?其實不然,名頭上雖然好聽,可是運作起來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
這小國喜愛依附與大國,尤其愛依附與中原大國,那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貢品,絕對不是真金白銀,最多是精美的金銀工藝品,大部分都是土特產,什麽上好的人參鹿茸之類的。
為啥?我天朝上國,缺哪些金銀嗎?送來不僅不能要,還要斥責。
第二,這土特產也不白送啊。
人家給你納貢了,我天朝上國!豈是那麽不會辦事的?來,賞銀三萬兩!反正一般都是按照對方納貢物品的雙倍給,所以這是實打實的穩賺不賠。
第三,一旦戰亂,馬上還能向朝廷請兵,哎呀,皇上你看那,我是你冊封的什麽什麽王,現在這個人不服你啊,他要殺了我呀。
你說你管不管?甭管是不是親生的人家叫你爹叫了這麽多年,全天下都看著,逢年過節還給你送東西,你說你管不管?
所以啊,當年這幫孫子一來,楊孝嚴頭就大了,恨不得給人打回去。
倒是整個文官集團,一片歡天喜地,覆我天朝聲威,上國盛世,此乃天佑大秦也!
然後就上趕著給人送錢去了,氣的楊孝嚴都想半路搶了這些使臣,特娘的年年兵部軍費不足,給人送銀子的時候倒是能想辦法湊出來了?
不過你也不能說人家不是好心,畢竟都是一國之主,心甘情願的稱臣也不容易。你看除了這新羅百濟句高麗三國,其他地方後來不是也沒來嗎?
這新羅百濟是跟風,這句高麗作為頭一個,還是很值得表揚的。
幾年前還特意派使臣來大秦商量了一下,句高麗王李相宇有一獨女,名叫李妍秀,長得也好看,才學也好,總之好倒不能再好了,過兩年等贏夫及冠,就送入宮為妃。
這又不是什麽大事,內閣跟太後一商量,就定下來了。
可是這李相宇有個兄弟,首陽大君李宰政。據說這李宰政武藝超群,善於用兵。少年時期便曾帶兵多次與新羅百濟交戰,從無敗績,曾經被人認為是當之無愧的下任句高麗王。
可是正因為太過出色,而導致老句高麗王對於這個二兒子十分提防,反而更疼愛忠厚老實的大兒子,大兒子雖然不怎麽出色,卻勝在老成持重。總之最終首陽大君沒有當上句高麗王。
反正也不知怎麽的,倆人就鬧掰了。
原本首陽大君出於對父親的尊重,在李相宇繼位之後,也一直中規中矩,有事就辦事,沒事就打打獵在家喝喝酒啥的。
跟靠山王在大秦的地位倒是有些相像。
可是朝中一向對於李相宇略有微詞,對他屁顛屁顛的派人跑去大秦稱臣一事頗有爭議。
尤其是首陽大君這一系。到後來慢慢發展,也不知怎麽的,據說是首陽大君跟李相宇大吵了一架,首陽大君斥責李相宇軟弱,李相宇說自己如此就是為了防止首陽大君造反。
反正首陽大君就真的造反了。所以就有了這五百護衛護送李妍秀來大秦求援的一幕。
“打,必須要打。”勤政殿內楊孝嚴順手摔了手上的折子,這是楊蒼上的折子,講的就是句高麗政變一事。
因為公主李研秀是逃來的,所以楊蒼得道的情報稍微要晚一點,可是李研秀一行進入大秦境內後就沒必要逃命似的趕路了,所以這折子到的要比李研秀早一些。
“王爺三思。”王景隆皺著眉頭說道:“與突厥一戰,我軍…。我軍慘勝,河東重騎損失嚴重,國庫空虛,無力再支撐一次戰爭,更何況這次王爺說的是討伐整整一個國家。”
“皇上,臣也覺得要打,不僅要打,臣還請皇上準許臣也參戰。”白衣文士端坐在書案邊上精神抖擻的抱拳說道。
這精神頭絕對來自於一天未能飲酒的亢奮,跟人快死了的時候回光返照是一個道理。
“李侍讀,註意你的身份。”嚴淮皺著眉頭不滿的說道。
“嚴大人!李白此生遺憾,便是未能建功沙場,此次既是為了皇上顏面,也是為了我大秦顏面,李白認為!當戰!”李白抱拳義正言辭的說道,到底是為了嘴上說的大義,還是因為喝不上酒想找個借口開溜,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楊孝嚴覺得這廝是因為喝不上酒,想讓嚴淮趕他走。
瞇著眼睛看了一眼李白,李白倒是目光毫不躲閃。其實楊孝嚴還蠻喜歡這個李白的,原以為會是個讓自己不順眼到極致的家夥,沒想到進宮以來倒是頗討自己歡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