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遷
關燈
小
中
大
變遷
關中武功縣。
伯止背著手, 佝僂著腰站在院裏,仍是能聽見屋中傳來隱隱的哭聲。
都怪那不省心遭雷劈的大兒,好好的日子硬是變成了這樣。
伯家曾經有豬滿圈、糧滿倉, 那是幾代人積下的財富。現在豬還在養, 但家裏人人都要做活糊口抽不出空, 所以只養了一頭。糧倉常是空的, 地窖倒是滿的,一半糧食都換了紅薯,這才能讓一家人維持到下一季糧食收獲。
自從長子伯黑將人毆傷判刑, 家中一下就敗落了。原本他大父時曾經得爵,傳到他這代時, 因為不是長子一脈, 爵位沒繼承到,但幾代人努力,分家前都互幫著開荒,分家時他也分得田地,也能滿足一家溫飽。直到伯黑傷人, 賠償贖罪, 家產一下子空了。幾代人在家鄉的臉面也沒了。
如今家中無地, 只能庸耕為生。女兒本來說好的親事退了,過了兩年實在無法, 交不起逾齡未嫁的罰錢, 只得嫁與一願意娶她的無賴之家, 三不五時的挨打, 只生了個女兒, 更是被婆家不喜。
伯桃不是個軟弱性子,經常與之對打, 怎奈力弱不是對手。她也知道娘家現在的情況沒法為她作主,只能常常帶著女兒逃回來暫歇一口氣,再回去硬抗著過日子。
每每這種時候,伯止就忍不住把長子在心中臭罵一頓,但也會難免想起這個被發往北地不知生死的兒子,心中一酸,差點流下淚來。
哭聲漸歇,妻子在與女兒說話,一個兒子在別人家做短工,伯止猶豫了一下,想到鄰家去借兩個雞蛋,讓女兒吃了飯再走。
便在這時,裏中突然吵嚷起來。現在還在冬日,正是農閑的時候,有點事很容易惹來一群人看熱鬧。伯止自從家裏出了事就不喜歡湊熱鬧,便打算待會再出門。
不想聲音越來越大,最後竟到了自己門口,他心中一跳,害怕是不在家的次子也惹出事來。
果然是找他家,門外裏典直著嗓子喊他:“伯止,你家伯黑在齊國,齊人接你來了。”
“伯黑?”伯止失態地打開門叫了出來,“他還活著?”
聲音戛然而止,伯止高大的身子一抖,又縮了下去,門外站著兩個軍士,看發髻不是秦人,鄉人恐懼又好奇地遠遠跟著指指點點。
那齊國軍士拿著個紙訂起來的本子,問他:“家裏還有什麽人?姓名t說一下。”
“還有我妻杜氏,次子伯實,伯黑之妻趙氏,伯黑之女伯榮。”
那人還不滿意,問他妻子與趙氏的具體名姓,伯止只得一一答了:“杜夭,趙迎。”
“不是還有個女兒?”
伯止愕然,女兒都出嫁了,還算他家的人?但也不敢多問,老實答了,連女兒生的孩子都報了名:“牛末。”
齊人小卒這才滿意的點頭,拿了支奇怪的筆作了標記,進了門把裏典關在外邊,就在院子裏隨意一坐,道:“人對上了,我跟你詳細說一說這件事。”
伯止用心聽著,看樣子不像是伯黑又連累家裏,難道是伯黑跟著齊王起事立了功?
不過聽下來,也不是這麽回事。伯止有些微的失望——秦王都降了,他也談不上忠不忠心,要是兒子能在齊軍中立功,對他家也是件好事。可惜沒有。
原來伯黑當初打傷人,流放勞役去了北方,齊王起事後定了新律,認為秦律量刑過重,當初毆傷並不重,也是對方先言語挑釁,因而已經服役的十三年足矣,便放了自由。伯黑如今在遼西鐵官中做工,齊國已經將這些老家在外地的人口全部登記,跟諸侯國也已經說定,只要家人願意,就可以搬去齊國與之團聚。
伯止聽得心中一抖,思忖了一會,看這兩名齊人還算和善,小心問道:“鄉中可還有人走?”
拿著小本子的齊卒笑起來:“加上俘虜的秦兵,我們要問的人家可多。不過多數人家只失了一個兒子在齊國,不願意闔家搬走,只成了親的,有人家小願意去。怎麽樣,你家可願意去?去了會安排生計,路上供給吃穿,女兒女婿也可以帶上。”
現在人口就是財富,管她有沒有出嫁呢,只要自己願意,娘家一家人願意走都行,齊王還駐在函谷關外,怕楚國不放人嗎?可惜願意一大家子都走的幾乎沒有,除非獨子,不然那些被俘的秦軍父母還是願意跟著其他兒子過。
但伯止不一樣,他在家鄉幾乎已經一無所有,如果能到新地方,還有生計,他願意走。
而且還能帶走女兒……伯止心頭一跳,急問:“現在就走嗎?”
齊卒反過來被他嚇了一跳,笑道:“現在就走,地裏的糧食不要了嗎?沒什麽要收拾的嗎,也不和家人商量?”
“不商量了。我家也無田地,不過替人庸耕,最後分點糧食,不要了。”
屋裏傳來掩住的驚呼,伯止曉得是妻子和女兒受到了驚嚇,但他年輕時也去打過仗,僥幸不死而回,膽子和見識都有一點,知道這是個機會。
伯黑就算恢覆自由,在家鄉也不頂用,鄰裏依然視他家為囚徒之家。換個地方對他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能趁這個機會帶走女兒,擺脫那家無賴!
現在就得走,不然要按齊人說的登記等待,那家人非得鬧上門來,不扣住女兒,也會扣住孫女,只有現在就走才能擺脫麻煩。再跟那家人糾纏下去,女兒非被折磨死不可。
齊卒大概來之前也被教過這種情況,只問了兩句情況就答應下來,還挺高興,笑嘻嘻地又在本子上寫了一行字,就立在那等他收拾了。
伯止雷厲風行地讓妻女和長子婦收拾衣物,家裏反正也沒什麽值錢的東西,不多的糧食肯定要帶上,換洗衣服帶上,自己有什麽細軟自己帶好。
伯桃簡直驚住了,她只是帶女兒回娘家喘口氣,怎麽就突然要遠離家鄉了?她什麽都沒帶啊!
伯止發怒了:“你不走,是想回去被打死?我未老,你兄弟正壯,到哪裏不能吃上飯!你若不走,我以後便不管你了!”
伯桃咬了咬牙,把還不知道發生何事的女兒放下,幫著母親一起收拾起來。
伯止又托人去叫兒子伯實回家,不多時,果然收拾好東西,坐著兩名齊卒跟裏典借來的牛車,晃晃悠悠地去了縣裏,在縣裏被安排住了兩天後,又和各縣當即決定搬遷的人一起,在一隊齊軍的護送下出了函谷關,來到齊國軍中,與齊軍一同撤回齊國。
而一路上,各諸侯國中,這樣的事情還在發生,立刻決定離開家鄉的人不多,但總還是有那麽一些的。甚至還有一些並無親人在齊國的人家,也在變賣家產,準備隨著齊軍一起去到齊國。
--------------
三川郡陽武縣戶牖鄉。
鄉中後起的大戶陳家院中不停的有人進出,這家的主人正忙著清理家產,只留下一點土地租給人,方便回來祭祀祖先,其餘都要賣了換作錢財,一家人聽說要隨著有出息的兄弟一起搬走。
陳伯屋子裏已經幾乎全空了,置辦了也沒多久的箱櫃只留了裝物的箱子,櫃子全賣了,不方便帶的衣服也賣了。他後娶的妻子卷氏哭喪著臉坐在榻上,看著空蕩蕩只擺著數個木箱的屋子,想發牢騷又不敢。
搬家是良人那個有出息的兄弟來信特別要求的事,良人不管不顧,只說他兄弟陳平懂得多,立刻就開始變賣家產,仿佛以後日子不用過了。可小叔子確實出息了,她不敢得罪。再說了,她也是本地人,知道良人前一個妻子是怎麽被休棄的,還不是因為說了小叔的壞話。
門簾一掀,一名年輕婦人進來,未語先笑:“嫂嫂安好。家中可收拾好了?”
卷氏嘆了口氣,這弟婦進門之後家裏才漸漸寬裕,用的都是她的嫁妝,而弟婦張氏又從不倚此傲人,反而對良人和她甚為恭敬,她便是再對小叔有怨言,也不好對弟婦擺臉色,只能擠出笑來:“都收拾好了,隨時能走。”
屋裏除了一張榻,真正是能坐的地方都沒有,張氏也不介意,就在一口木箱上坐下,脆聲笑道:“我也收拾好了,良人信中說能舍的都舍,方便趕路就行,他托了人,我們隨齊軍同行,路上不用擔心什麽,只要跟得上就好。”又有些愁,“我父卻不肯搬,與大父爭了數日,現在大父來與兄長商談,也不知是要怎麽辦。”
不錯,她嫁的良人不僅讓親兄長和妻子搬家,還叫妻子的娘家也一起搬家。張氏是本地富戶,不像剛剛有了興旺氣象的陳家那麽容易的說走就走。光是成片的良田就不是隨便能舍下的。
張氏為此也愁了好幾天了。她大父非常看重良人,竟然真的要聽良人之言而搬遷,只留下一兩個兒子看守田地。畢竟張氏富裕,不用賣田地也能到別處置業。若是果然合適,再回來賣田,到安身之處重新置產就是。她良人也說了,齊王很可能終得天下,地不賣也好,將來歸了齊國也是一樣。
但她的父親卻堅決不同意,也不肯走。今天大父來見兄長,張氏心裏也很不安,不曉得大父如何決定,也不曉得良人的主意會有什麽後果。
兩個女子忐忑不安地等了一陣,就聽見外面張負告辭,陳伯送客的動靜,再過一會,陳伯也進來,告訴張氏:“張翁要跟我們一起走,你大兄和幼弟陪侍身邊,其他人還留在戶牖。”
張氏大吃一驚:“我阿父他們都不去?”
“原是要去一個,你大父生氣了,說他們既然不信他的眼光,就不要去了,只帶兩個孫子同行。”
這是說張氏的父親和幾個叔伯其實都不願意離開家鄉,只是老父執意要走,只能抽出一人照顧在旁。結果老頭子固執又脾氣大,見他們如此,居然一個都不帶,只要孫子隨行。
陳伯就囑咐弟婦:“張翁年老,平不在家,你自去張翁車中,也好照顧一二。”
張氏低頭謝過,越發對前途擔憂了起來,若是遷居不順,大父這一路奔波沒個好結果,可別郁結在心弄出病來啊。
-----------------
薊縣。
趙昌在鉅鹿之戰養好傷後就被送回來了,一郡之中所有跟他一樣傷退的士卒都在薊縣培訓,先集中一個月補基礎,待考核過了,便帶他們四處參觀,讓他們自己選一門手藝來學。
趙昌把發給他的小冊子看了又看,開工坊的念頭怎麽也壓不下去。
用飯時他還在琢磨這事,端著飯菜四下裏一瞅,瞧見了一個身影,忙湊過去放下t,笑道:“你也不出個聲,差點沒看見你。”
這人叫許山,雖然不是同一個鄉出來的,但同一縣,出門在外就算是老鄉了。趙昌有意找他搭夥分擔風險,吃了幾口便有意探望口風:“官府叫我們學一門手藝,你準備學什麽?”
許山慢慢咽下了口中的飯菜,又慢慢地道:“我手笨,學不會那些,還是種地的好。”
“哎,難得有機會,你不要白白放過啊!”
作為同鄉人,趙昌是真心替他著急,就算不能拉來一起開工坊,也不能就這麽回家種田。趙昌這些天相處,曉得他家精窮,雖然他立功了分到田地,但他家人口也多負擔重,就這麽回去不是白賣命一場了嗎?
許山搖了搖頭,感激地向他笑了笑:“我想學種菇。”
趙昌就曉得了,這漢子雖然木訥寡言不靈巧,但心裏也是個有成算的。
“行,那我就放心了。”
就是工坊還得他自己來。
“一起好生學著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關中武功縣。
伯止背著手, 佝僂著腰站在院裏,仍是能聽見屋中傳來隱隱的哭聲。
都怪那不省心遭雷劈的大兒,好好的日子硬是變成了這樣。
伯家曾經有豬滿圈、糧滿倉, 那是幾代人積下的財富。現在豬還在養, 但家裏人人都要做活糊口抽不出空, 所以只養了一頭。糧倉常是空的, 地窖倒是滿的,一半糧食都換了紅薯,這才能讓一家人維持到下一季糧食收獲。
自從長子伯黑將人毆傷判刑, 家中一下就敗落了。原本他大父時曾經得爵,傳到他這代時, 因為不是長子一脈, 爵位沒繼承到,但幾代人努力,分家前都互幫著開荒,分家時他也分得田地,也能滿足一家溫飽。直到伯黑傷人, 賠償贖罪, 家產一下子空了。幾代人在家鄉的臉面也沒了。
如今家中無地, 只能庸耕為生。女兒本來說好的親事退了,過了兩年實在無法, 交不起逾齡未嫁的罰錢, 只得嫁與一願意娶她的無賴之家, 三不五時的挨打, 只生了個女兒, 更是被婆家不喜。
伯桃不是個軟弱性子,經常與之對打, 怎奈力弱不是對手。她也知道娘家現在的情況沒法為她作主,只能常常帶著女兒逃回來暫歇一口氣,再回去硬抗著過日子。
每每這種時候,伯止就忍不住把長子在心中臭罵一頓,但也會難免想起這個被發往北地不知生死的兒子,心中一酸,差點流下淚來。
哭聲漸歇,妻子在與女兒說話,一個兒子在別人家做短工,伯止猶豫了一下,想到鄰家去借兩個雞蛋,讓女兒吃了飯再走。
便在這時,裏中突然吵嚷起來。現在還在冬日,正是農閑的時候,有點事很容易惹來一群人看熱鬧。伯止自從家裏出了事就不喜歡湊熱鬧,便打算待會再出門。
不想聲音越來越大,最後竟到了自己門口,他心中一跳,害怕是不在家的次子也惹出事來。
果然是找他家,門外裏典直著嗓子喊他:“伯止,你家伯黑在齊國,齊人接你來了。”
“伯黑?”伯止失態地打開門叫了出來,“他還活著?”
聲音戛然而止,伯止高大的身子一抖,又縮了下去,門外站著兩個軍士,看發髻不是秦人,鄉人恐懼又好奇地遠遠跟著指指點點。
那齊國軍士拿著個紙訂起來的本子,問他:“家裏還有什麽人?姓名t說一下。”
“還有我妻杜氏,次子伯實,伯黑之妻趙氏,伯黑之女伯榮。”
那人還不滿意,問他妻子與趙氏的具體名姓,伯止只得一一答了:“杜夭,趙迎。”
“不是還有個女兒?”
伯止愕然,女兒都出嫁了,還算他家的人?但也不敢多問,老實答了,連女兒生的孩子都報了名:“牛末。”
齊人小卒這才滿意的點頭,拿了支奇怪的筆作了標記,進了門把裏典關在外邊,就在院子裏隨意一坐,道:“人對上了,我跟你詳細說一說這件事。”
伯止用心聽著,看樣子不像是伯黑又連累家裏,難道是伯黑跟著齊王起事立了功?
不過聽下來,也不是這麽回事。伯止有些微的失望——秦王都降了,他也談不上忠不忠心,要是兒子能在齊軍中立功,對他家也是件好事。可惜沒有。
原來伯黑當初打傷人,流放勞役去了北方,齊王起事後定了新律,認為秦律量刑過重,當初毆傷並不重,也是對方先言語挑釁,因而已經服役的十三年足矣,便放了自由。伯黑如今在遼西鐵官中做工,齊國已經將這些老家在外地的人口全部登記,跟諸侯國也已經說定,只要家人願意,就可以搬去齊國與之團聚。
伯止聽得心中一抖,思忖了一會,看這兩名齊人還算和善,小心問道:“鄉中可還有人走?”
拿著小本子的齊卒笑起來:“加上俘虜的秦兵,我們要問的人家可多。不過多數人家只失了一個兒子在齊國,不願意闔家搬走,只成了親的,有人家小願意去。怎麽樣,你家可願意去?去了會安排生計,路上供給吃穿,女兒女婿也可以帶上。”
現在人口就是財富,管她有沒有出嫁呢,只要自己願意,娘家一家人願意走都行,齊王還駐在函谷關外,怕楚國不放人嗎?可惜願意一大家子都走的幾乎沒有,除非獨子,不然那些被俘的秦軍父母還是願意跟著其他兒子過。
但伯止不一樣,他在家鄉幾乎已經一無所有,如果能到新地方,還有生計,他願意走。
而且還能帶走女兒……伯止心頭一跳,急問:“現在就走嗎?”
齊卒反過來被他嚇了一跳,笑道:“現在就走,地裏的糧食不要了嗎?沒什麽要收拾的嗎,也不和家人商量?”
“不商量了。我家也無田地,不過替人庸耕,最後分點糧食,不要了。”
屋裏傳來掩住的驚呼,伯止曉得是妻子和女兒受到了驚嚇,但他年輕時也去打過仗,僥幸不死而回,膽子和見識都有一點,知道這是個機會。
伯黑就算恢覆自由,在家鄉也不頂用,鄰裏依然視他家為囚徒之家。換個地方對他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能趁這個機會帶走女兒,擺脫那家無賴!
現在就得走,不然要按齊人說的登記等待,那家人非得鬧上門來,不扣住女兒,也會扣住孫女,只有現在就走才能擺脫麻煩。再跟那家人糾纏下去,女兒非被折磨死不可。
齊卒大概來之前也被教過這種情況,只問了兩句情況就答應下來,還挺高興,笑嘻嘻地又在本子上寫了一行字,就立在那等他收拾了。
伯止雷厲風行地讓妻女和長子婦收拾衣物,家裏反正也沒什麽值錢的東西,不多的糧食肯定要帶上,換洗衣服帶上,自己有什麽細軟自己帶好。
伯桃簡直驚住了,她只是帶女兒回娘家喘口氣,怎麽就突然要遠離家鄉了?她什麽都沒帶啊!
伯止發怒了:“你不走,是想回去被打死?我未老,你兄弟正壯,到哪裏不能吃上飯!你若不走,我以後便不管你了!”
伯桃咬了咬牙,把還不知道發生何事的女兒放下,幫著母親一起收拾起來。
伯止又托人去叫兒子伯實回家,不多時,果然收拾好東西,坐著兩名齊卒跟裏典借來的牛車,晃晃悠悠地去了縣裏,在縣裏被安排住了兩天後,又和各縣當即決定搬遷的人一起,在一隊齊軍的護送下出了函谷關,來到齊國軍中,與齊軍一同撤回齊國。
而一路上,各諸侯國中,這樣的事情還在發生,立刻決定離開家鄉的人不多,但總還是有那麽一些的。甚至還有一些並無親人在齊國的人家,也在變賣家產,準備隨著齊軍一起去到齊國。
--------------
三川郡陽武縣戶牖鄉。
鄉中後起的大戶陳家院中不停的有人進出,這家的主人正忙著清理家產,只留下一點土地租給人,方便回來祭祀祖先,其餘都要賣了換作錢財,一家人聽說要隨著有出息的兄弟一起搬走。
陳伯屋子裏已經幾乎全空了,置辦了也沒多久的箱櫃只留了裝物的箱子,櫃子全賣了,不方便帶的衣服也賣了。他後娶的妻子卷氏哭喪著臉坐在榻上,看著空蕩蕩只擺著數個木箱的屋子,想發牢騷又不敢。
搬家是良人那個有出息的兄弟來信特別要求的事,良人不管不顧,只說他兄弟陳平懂得多,立刻就開始變賣家產,仿佛以後日子不用過了。可小叔子確實出息了,她不敢得罪。再說了,她也是本地人,知道良人前一個妻子是怎麽被休棄的,還不是因為說了小叔的壞話。
門簾一掀,一名年輕婦人進來,未語先笑:“嫂嫂安好。家中可收拾好了?”
卷氏嘆了口氣,這弟婦進門之後家裏才漸漸寬裕,用的都是她的嫁妝,而弟婦張氏又從不倚此傲人,反而對良人和她甚為恭敬,她便是再對小叔有怨言,也不好對弟婦擺臉色,只能擠出笑來:“都收拾好了,隨時能走。”
屋裏除了一張榻,真正是能坐的地方都沒有,張氏也不介意,就在一口木箱上坐下,脆聲笑道:“我也收拾好了,良人信中說能舍的都舍,方便趕路就行,他托了人,我們隨齊軍同行,路上不用擔心什麽,只要跟得上就好。”又有些愁,“我父卻不肯搬,與大父爭了數日,現在大父來與兄長商談,也不知是要怎麽辦。”
不錯,她嫁的良人不僅讓親兄長和妻子搬家,還叫妻子的娘家也一起搬家。張氏是本地富戶,不像剛剛有了興旺氣象的陳家那麽容易的說走就走。光是成片的良田就不是隨便能舍下的。
張氏為此也愁了好幾天了。她大父非常看重良人,竟然真的要聽良人之言而搬遷,只留下一兩個兒子看守田地。畢竟張氏富裕,不用賣田地也能到別處置業。若是果然合適,再回來賣田,到安身之處重新置產就是。她良人也說了,齊王很可能終得天下,地不賣也好,將來歸了齊國也是一樣。
但她的父親卻堅決不同意,也不肯走。今天大父來見兄長,張氏心裏也很不安,不曉得大父如何決定,也不曉得良人的主意會有什麽後果。
兩個女子忐忑不安地等了一陣,就聽見外面張負告辭,陳伯送客的動靜,再過一會,陳伯也進來,告訴張氏:“張翁要跟我們一起走,你大兄和幼弟陪侍身邊,其他人還留在戶牖。”
張氏大吃一驚:“我阿父他們都不去?”
“原是要去一個,你大父生氣了,說他們既然不信他的眼光,就不要去了,只帶兩個孫子同行。”
這是說張氏的父親和幾個叔伯其實都不願意離開家鄉,只是老父執意要走,只能抽出一人照顧在旁。結果老頭子固執又脾氣大,見他們如此,居然一個都不帶,只要孫子隨行。
陳伯就囑咐弟婦:“張翁年老,平不在家,你自去張翁車中,也好照顧一二。”
張氏低頭謝過,越發對前途擔憂了起來,若是遷居不順,大父這一路奔波沒個好結果,可別郁結在心弄出病來啊。
-----------------
薊縣。
趙昌在鉅鹿之戰養好傷後就被送回來了,一郡之中所有跟他一樣傷退的士卒都在薊縣培訓,先集中一個月補基礎,待考核過了,便帶他們四處參觀,讓他們自己選一門手藝來學。
趙昌把發給他的小冊子看了又看,開工坊的念頭怎麽也壓不下去。
用飯時他還在琢磨這事,端著飯菜四下裏一瞅,瞧見了一個身影,忙湊過去放下t,笑道:“你也不出個聲,差點沒看見你。”
這人叫許山,雖然不是同一個鄉出來的,但同一縣,出門在外就算是老鄉了。趙昌有意找他搭夥分擔風險,吃了幾口便有意探望口風:“官府叫我們學一門手藝,你準備學什麽?”
許山慢慢咽下了口中的飯菜,又慢慢地道:“我手笨,學不會那些,還是種地的好。”
“哎,難得有機會,你不要白白放過啊!”
作為同鄉人,趙昌是真心替他著急,就算不能拉來一起開工坊,也不能就這麽回家種田。趙昌這些天相處,曉得他家精窮,雖然他立功了分到田地,但他家人口也多負擔重,就這麽回去不是白賣命一場了嗎?
許山搖了搖頭,感激地向他笑了笑:“我想學種菇。”
趙昌就曉得了,這漢子雖然木訥寡言不靈巧,但心裏也是個有成算的。
“行,那我就放心了。”
就是工坊還得他自己來。
“一起好生學著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