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立冬祭祀圍爐(一更)
關燈
小
中
大
第53章 立冬祭祀圍爐(一更)
這朝的十月初一是節慶日,名為寒衣節。
源於深秋初冬交替,寒意漸濃。民間舊俗在這一日出城饗墳,祭掃燒獻冥衣給已逝的親人,謂之“送寒衣”。
官家於朝會上受錦襖與諸宰臣,以表對臣子之關懷。退食又賞湯餅,令諸臣圍坐享用,乃順應初冬節氣。
江滿梨清明去五岳池邊支攤兒售冷吃兔,中元又是頭回去街道司交市稅,皆未得給這輩子的阿娘阿爹燒些衣紙。
阿爹尚有人照管,可能想得起阿娘的,恐怕只有她一個。而一年當中祭祀掃墓的日子又不過這麽三回。如此想著,提前便雇了馬車,初一一早交完市稅,帶著藤丫與阿霍直奔城郊。
城郊東南,過了天青觀再行十裏路的小山丘上,霍書阿兄霍晉的墳冢孤零零、小山包似的凸在一棵老松之下,連塊石碑也無。
松針落了滿處,霍書卻是一眼就認出來了。
趴在地上用手撫去些枯草,松針就任由它留著。取下背上的篋簍拿出幾小碟子吃食,跪在墳包前,道:“阿兄,阿梨姐帶我來看你了,還帶了她做的吃食。你可還記得全京城最好吃的馉饳兒?便是阿梨姐做的。”
說罷,磕頭。
江滿梨與藤丫跟著取些酒水倒來敬了,便往深處稍走幾步,留阿霍獨自與兄長敘話。
藤丫既替阿霍高興,又替他難過。
難過於家道中落的官宦子弟,阿爹是抄家的罪臣,連帶隨夫去的阿娘不得入葬,獨剩一個阿兄,寂寂無名埋在這小山坡上。
高興,又於他是他們三人中唯一得見親人的。
江滿梨阿爹阿娘葬在陶州老家,離京城近千裏,單程拍馬要三天,自然是去不得。藤丫心裏雖惦念著舊主梁小娘子,也無能為力。
得知要趁十月一日祭拜,熬夜疊了六籠紙衣元寶。二籠給江滿梨,二籠給自己,還有二籠給阿念。此時拎了剩下的四籠,跟在江滿梨身後,想著尋個開闊些的地方來燒。
用江滿梨的原話說便是,去不得陶州,找個安靜無人的地方,燒些紙,說說話,心誠則念達,也聊勝於無。
諫安受了林柳的命,相距十幾步默默跟著,時不時停下來看看周圍,既防著有不速之客,也防著山蛇。
江滿梨停在一塊漂亮的青褐色大石旁,石頭後面長了一小片竹子,枯黃帶綠的,不高也不大,甚至不算筆直,雞爪似的小葉子偶爾被風吹下來,紅黃都有。
竹子這種植物,不以開花結籽的方式繁殖,而是靠底下攀爬的根莖,在不知不覺中伸到某處,然後在春日裏長出筍來,再由筍,長成新的竹。
就好像不是任風吹落,而是它自個選擇要從石底鉆出來。
上去摸了摸那大石,又摸摸一棵瘦竹,道:“就這裏罷。”
諫安遞上來火折子,吹一吹,任由火舌把淺銅盆裏的衣紙舔著。隨手撿起一根粗木枝丫,燒一些,灰燼溢出來了,壓一壓撥一撥,又扔進去些。
江滿梨對著銅盆裏的火喊聲“阿爹”,便想起前世的老爸。喊聲“阿娘”,又想起這世的娘親。一人教會她傍身的本事,一人給了她離家的資本。誠心誠意地把這一年的事情講與二人聽,嘴角跟著起起落落。
至銅盆裏的元寶紙衣都燒完了,火苗自灰白帶黑的餘燼中縮小得再看不見,站起身來,方覺得風拂過眼角有些涼涼的。
轉過頭去,諫安還在等,藤丫給早逝的阿爹阿娘和梁小娘子磕完了頭,正緩緩起身,阿霍也自坡下走來。
及至回到小院,暮色四合。
初三日,禁中車馬出舊城祭掃皇陵。初五立冬,有司進新爐炭,便是一年寒冬伊始,到了要烤碳火的時候了。民間慣常在這一日圍爐飲宴,稱作暖爐會。
這是江滿梨穿來後第二次立冬。去歲暖爐會過得潦草,在郭東樓忙得爭分奪秒,光顧著給客人暖爐了,自個絲毫沒體悟。
故而這一次,得知了立冬的日子,早早準備起來。
九月末去取定制的銅鍋與小鼎。銅鐵匠是個矮胖的阿叔,一邊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著讓徒弟去搬來,一邊與江滿梨道:“小娘子要得多,這鍋子第一回 見,有些覆雜,還未能打出來那麽多。”
“打出來多少套?”江滿梨笑著問道,語氣不算意外。
九月幾乎有半數都忙於鄭家分茶的單子,想起立冬將至時,已是九月十五送完了貨回來。匆匆趕來定制鍋子,到現在不及半月,這朝的工藝,打不出來才正常。
銅鍋雖不大卻不輕,徒弟一次搬來四套,微微喘。江滿梨拿起一個仔細端看。
銅色倒是漂亮,寬沿盤環帶,打得精致。鍋身祥雲鳳鳥,鑄一雙方耳。最特別的是鍋中央,銅板鑄個淺淺柔和的“弓”字型,將鍋子一分為二。鍋底四個小凹處,恰與小鼎四角貼合,可以立其上而不倒。
正是鴛鴦火鍋。
銅鐵匠觀察著江滿梨的表情,眼底透笑,微微點頭,似是滿意。大膽道:“打出來十六套,與小娘子要的數量還差九套。”
十六套,江滿梨在心底盤算。鋪裏鋪外現下一共二十一張桌,火鍋這東西吃得慢,加之飲宴飲宴,免不了說天談地,愈發占時間。
夜市三個時辰,約莫恰好夠翻三臺,還要留些桌凳給其他幾家檔口。這般算來,十六個鍋子倒也夠用。
“行佚。”與銅鐵匠道,“那我先搬走這些,剩餘的鍋子,就請阿叔加緊些趕制了。”
除卻銅鍋,還拜托邵康從自家的木器鋪裏定來大大小小好些個淺平底的木菜盤,有圓有方,刷過幾遍油,打磨得色深滑亮。
又臨時讓阿霍跑一趟印刷行,把原本的火鍋招子添上“限量預訂”字樣。
竹娘、媛娘、雲嬸一幹人等均看不懂她這是要做甚。
立冬圍爐,不應當食炙肉麽?火鍋是涮鍋子?那何不拿普通大鍋來煮,要花大價錢制這特別的銅鍋子?為了銅鍋還要另配菜盤?
只有邵康笑呵呵地不當一回事。自上次幫著江滿梨定了月餅禮盒,他與家人關系緩和不少。瑩娘可愛,大約是童言無忌,留宿那次說了好些“阿爹很是想念阿公阿婆”一類的話語。
這次再借由幫忙回去一趟,終是能覺出些雲開見日。可不高興麽?
道:“阿梨總有好道理,你們且看著就是。”
有限量預訂四個大字當頭,又配上“立冬圍新爐,火鍋涮好肉”的宣傳語。招子甫一遞出去,不過一日,立冬當晚夜市的桌凳便訂滿了。
當然,“時令特惠,每人贈鮮蟹一只、每桌贈甜酒釀一壺”的噱頭也功不可沒。
-林舫波接到招子的當即就讓老鄧跑小市定了張立冬圍爐的四人桌。
約了孟寺卿在內的三位老友,此時真坐下了,見那鍋子端上來,竟是半鍋奶白的骨湯、半鍋鋪滿辣椒的紅油湯。兩湯同在一鍋中,如陰陽調和、太極八卦,彼此抱合,被小鼎的碳火煮得咕嘟咕嘟冒泡,與這立冬圍爐實在相符。
未嘗先喜,覺得此趟來得著實不虛。
“看罷,看罷!”林舫波得意笑幾聲,“大隱隱於市,這般新奇的暖爐會,諸位只能在這家夜市小鋪裏見著。”
林舫波雖是頭一次正兒八經坐在江記的鋪子裏,但從小攤開始,江滿梨的手藝能耐他再了解不過。孟寺卿不輸林舫波,更是外送堂食都常吃。
另外兩位老大人是第一回 來,起先還有些懷疑,現在還沒吃上呢,光聞著骨湯紅湯氣味交織,已然不得不嘆服。再看看鄰桌點來的一桌子菜肉,拿各式精致小木盤裝著,菜葉綠如翠玉,肉片粉亮透明,新鮮得能滴出水來,誘人至極。
也確實是滴水地鮮,這便是江滿梨買淺木盤的小心機了——用薄冰。
譬如贈送的四只鮮蟹處理好,新買的木盤取個方形的來,墊層薄冰,再把蟹塊放上去,並著一壺甜酒釀、四個小酒盅,藤丫放好一托盤,江滿梨就笑吟吟、穿桌繞凳地端。
火鍋熱氣騰騰,連帶鋪子裏溫度也拉高不少,托著蟹的薄冰遇熱一升華,小水珠凝成白煙。食客們看見的便是玉珠般的鋪主小娘子款款而來,身後白煙如飄帶,仿若仙女下凡。如此,再看那螃蟹都覺得精致高雅許多。
天宮送下來的螃蟹啊。
孟寺卿瞥一眼林舫波瞇起眼來欣賞的模樣,心裏訕笑。
哪知林舫波心頭想的卻是另一回事。
林柳是個頗能憋的性子,林舫波知曉。故而關於他究竟看上的是哪家小娘子一事,林舫波並未迫他吐露,也難從他口中套出個把詞句。
可老鄧就不一樣了,老鄧藏不住話。自打前次被他看穿,雖不明說,卻下意識總提起這位江小娘子,說是不僅手藝好、脾性佳、待人和善細心,長相更是花容玉貌。
此時看來呵,的確如此啊。
林舫波忽而想到自己與孫兒說過的“即便娶個小攤上的庖廚小娘子,也不攔著”那番話。細細思考了孫兒近來的作為,哼笑一聲,驚嘆於自個的先見之明。
“孟大人、候爺,請先選要涮的菜蔬肉丸,”江滿梨眉眼彎彎,遞上專門為火鍋準備的菜單子,“手打的灌湯羊肉丸最熱銷,魚片新鮮,鳳爪、腸肚適宜下辣鍋,萵苣筍涮出來十足脆生,清辣皆宜,若是想涮骨湯,推薦點個菘菜,保管鮮甜。”
說罷看見方放上桌的的螃蟹,又加一句:“螃蟹亦是清湯更好吃,可以自個取個蘸料碟來佐。”
四位老大人順著她手指看去,方見櫃臺旁側多了個小料臺,上置清一色白瓷器皿。醬油、香油、米酢裝壺中,方便倒來,芝麻醬、韭花醬、蔥花香菜一類,便裝在稍大的開口壇,另有幾種小罐的辣椒、芝麻、蒜泥……
“甚好,甚好。”孟寺卿與另兩位大人起身去配小料,把點菜的工作交給林舫波。
林舫波正中下懷,挑著愛吃的肉啊丸啊點了七八九十個,菜蔬統統不要。
江滿梨熟知這位老候爺的不良飲食習慣,然出於庖廚本分,還是想著多勸兩句:“今日的菠菜也十分好,又嫩又清脆,吃到口裏回甘,下火鍋極好。侯爺嘗嘗?”
或是“冬瓜切得薄,水分足,清湯辣鍋都好食,且清熱解毒,吃辣了也不上火。大人們都愛點。”
林舫波左耳進右耳出地聽著,面上卻逐漸顯露出些胸有成竹的表情,江滿梨暗道不對,正要放棄走人,聽他道:“林子韌平時愛吃哪種?勞煩江小娘子照著他的口味上一二樣罷。”
-辣鍋豐腴惹火,骨湯內斂文靜,肉丸魚片,涮啥啥好吃。林舫波幾人吃得肚兒圓滾滾仍意猶未盡,老鄧著馬車來接回府,已是亥時。
林柳沒搶到今日的限量火鍋,是在阿娘王氏院裏圍的爐。這家小娘子多好多好,那家小娘子如何如何,聽得耳朵起了繭子才被放出來。經過竹林,正好見到心滿意足、油光滿面的阿爺。
林柳上前行禮問候:“阿爺吃得如何?”
林舫波喝多了甜米釀,度數不高,可總歸是酒,臉頰有些紅,老頑童的促狹心思也生出來了。看著林柳笑道:“子韌眼光不錯。江小娘子明眸善睞、裊裊娜娜,說話行事坦率爽朗,不似好些閨閣小娘子扭捏作態。阿爺頗喜歡。”
林柳一怔,謄地紅了臉。林舫波如願,哈哈兩聲,湊過去,擡一只手背掩嘴,壓低聲音又道:“我聽聞她在煩惱買鋪之事。”
言罷擡腳闊步,哼曲回院。老鄧趕忙跟在後頭,經過林柳身邊,替林舫波解釋道:“喝多了。”
走過去又折回來:“在鋪門口聽見江小娘子與人說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朝的十月初一是節慶日,名為寒衣節。
源於深秋初冬交替,寒意漸濃。民間舊俗在這一日出城饗墳,祭掃燒獻冥衣給已逝的親人,謂之“送寒衣”。
官家於朝會上受錦襖與諸宰臣,以表對臣子之關懷。退食又賞湯餅,令諸臣圍坐享用,乃順應初冬節氣。
江滿梨清明去五岳池邊支攤兒售冷吃兔,中元又是頭回去街道司交市稅,皆未得給這輩子的阿娘阿爹燒些衣紙。
阿爹尚有人照管,可能想得起阿娘的,恐怕只有她一個。而一年當中祭祀掃墓的日子又不過這麽三回。如此想著,提前便雇了馬車,初一一早交完市稅,帶著藤丫與阿霍直奔城郊。
城郊東南,過了天青觀再行十裏路的小山丘上,霍書阿兄霍晉的墳冢孤零零、小山包似的凸在一棵老松之下,連塊石碑也無。
松針落了滿處,霍書卻是一眼就認出來了。
趴在地上用手撫去些枯草,松針就任由它留著。取下背上的篋簍拿出幾小碟子吃食,跪在墳包前,道:“阿兄,阿梨姐帶我來看你了,還帶了她做的吃食。你可還記得全京城最好吃的馉饳兒?便是阿梨姐做的。”
說罷,磕頭。
江滿梨與藤丫跟著取些酒水倒來敬了,便往深處稍走幾步,留阿霍獨自與兄長敘話。
藤丫既替阿霍高興,又替他難過。
難過於家道中落的官宦子弟,阿爹是抄家的罪臣,連帶隨夫去的阿娘不得入葬,獨剩一個阿兄,寂寂無名埋在這小山坡上。
高興,又於他是他們三人中唯一得見親人的。
江滿梨阿爹阿娘葬在陶州老家,離京城近千裏,單程拍馬要三天,自然是去不得。藤丫心裏雖惦念著舊主梁小娘子,也無能為力。
得知要趁十月一日祭拜,熬夜疊了六籠紙衣元寶。二籠給江滿梨,二籠給自己,還有二籠給阿念。此時拎了剩下的四籠,跟在江滿梨身後,想著尋個開闊些的地方來燒。
用江滿梨的原話說便是,去不得陶州,找個安靜無人的地方,燒些紙,說說話,心誠則念達,也聊勝於無。
諫安受了林柳的命,相距十幾步默默跟著,時不時停下來看看周圍,既防著有不速之客,也防著山蛇。
江滿梨停在一塊漂亮的青褐色大石旁,石頭後面長了一小片竹子,枯黃帶綠的,不高也不大,甚至不算筆直,雞爪似的小葉子偶爾被風吹下來,紅黃都有。
竹子這種植物,不以開花結籽的方式繁殖,而是靠底下攀爬的根莖,在不知不覺中伸到某處,然後在春日裏長出筍來,再由筍,長成新的竹。
就好像不是任風吹落,而是它自個選擇要從石底鉆出來。
上去摸了摸那大石,又摸摸一棵瘦竹,道:“就這裏罷。”
諫安遞上來火折子,吹一吹,任由火舌把淺銅盆裏的衣紙舔著。隨手撿起一根粗木枝丫,燒一些,灰燼溢出來了,壓一壓撥一撥,又扔進去些。
江滿梨對著銅盆裏的火喊聲“阿爹”,便想起前世的老爸。喊聲“阿娘”,又想起這世的娘親。一人教會她傍身的本事,一人給了她離家的資本。誠心誠意地把這一年的事情講與二人聽,嘴角跟著起起落落。
至銅盆裏的元寶紙衣都燒完了,火苗自灰白帶黑的餘燼中縮小得再看不見,站起身來,方覺得風拂過眼角有些涼涼的。
轉過頭去,諫安還在等,藤丫給早逝的阿爹阿娘和梁小娘子磕完了頭,正緩緩起身,阿霍也自坡下走來。
及至回到小院,暮色四合。
初三日,禁中車馬出舊城祭掃皇陵。初五立冬,有司進新爐炭,便是一年寒冬伊始,到了要烤碳火的時候了。民間慣常在這一日圍爐飲宴,稱作暖爐會。
這是江滿梨穿來後第二次立冬。去歲暖爐會過得潦草,在郭東樓忙得爭分奪秒,光顧著給客人暖爐了,自個絲毫沒體悟。
故而這一次,得知了立冬的日子,早早準備起來。
九月末去取定制的銅鍋與小鼎。銅鐵匠是個矮胖的阿叔,一邊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著讓徒弟去搬來,一邊與江滿梨道:“小娘子要得多,這鍋子第一回 見,有些覆雜,還未能打出來那麽多。”
“打出來多少套?”江滿梨笑著問道,語氣不算意外。
九月幾乎有半數都忙於鄭家分茶的單子,想起立冬將至時,已是九月十五送完了貨回來。匆匆趕來定制鍋子,到現在不及半月,這朝的工藝,打不出來才正常。
銅鍋雖不大卻不輕,徒弟一次搬來四套,微微喘。江滿梨拿起一個仔細端看。
銅色倒是漂亮,寬沿盤環帶,打得精致。鍋身祥雲鳳鳥,鑄一雙方耳。最特別的是鍋中央,銅板鑄個淺淺柔和的“弓”字型,將鍋子一分為二。鍋底四個小凹處,恰與小鼎四角貼合,可以立其上而不倒。
正是鴛鴦火鍋。
銅鐵匠觀察著江滿梨的表情,眼底透笑,微微點頭,似是滿意。大膽道:“打出來十六套,與小娘子要的數量還差九套。”
十六套,江滿梨在心底盤算。鋪裏鋪外現下一共二十一張桌,火鍋這東西吃得慢,加之飲宴飲宴,免不了說天談地,愈發占時間。
夜市三個時辰,約莫恰好夠翻三臺,還要留些桌凳給其他幾家檔口。這般算來,十六個鍋子倒也夠用。
“行佚。”與銅鐵匠道,“那我先搬走這些,剩餘的鍋子,就請阿叔加緊些趕制了。”
除卻銅鍋,還拜托邵康從自家的木器鋪裏定來大大小小好些個淺平底的木菜盤,有圓有方,刷過幾遍油,打磨得色深滑亮。
又臨時讓阿霍跑一趟印刷行,把原本的火鍋招子添上“限量預訂”字樣。
竹娘、媛娘、雲嬸一幹人等均看不懂她這是要做甚。
立冬圍爐,不應當食炙肉麽?火鍋是涮鍋子?那何不拿普通大鍋來煮,要花大價錢制這特別的銅鍋子?為了銅鍋還要另配菜盤?
只有邵康笑呵呵地不當一回事。自上次幫著江滿梨定了月餅禮盒,他與家人關系緩和不少。瑩娘可愛,大約是童言無忌,留宿那次說了好些“阿爹很是想念阿公阿婆”一類的話語。
這次再借由幫忙回去一趟,終是能覺出些雲開見日。可不高興麽?
道:“阿梨總有好道理,你們且看著就是。”
有限量預訂四個大字當頭,又配上“立冬圍新爐,火鍋涮好肉”的宣傳語。招子甫一遞出去,不過一日,立冬當晚夜市的桌凳便訂滿了。
當然,“時令特惠,每人贈鮮蟹一只、每桌贈甜酒釀一壺”的噱頭也功不可沒。
-林舫波接到招子的當即就讓老鄧跑小市定了張立冬圍爐的四人桌。
約了孟寺卿在內的三位老友,此時真坐下了,見那鍋子端上來,竟是半鍋奶白的骨湯、半鍋鋪滿辣椒的紅油湯。兩湯同在一鍋中,如陰陽調和、太極八卦,彼此抱合,被小鼎的碳火煮得咕嘟咕嘟冒泡,與這立冬圍爐實在相符。
未嘗先喜,覺得此趟來得著實不虛。
“看罷,看罷!”林舫波得意笑幾聲,“大隱隱於市,這般新奇的暖爐會,諸位只能在這家夜市小鋪裏見著。”
林舫波雖是頭一次正兒八經坐在江記的鋪子裏,但從小攤開始,江滿梨的手藝能耐他再了解不過。孟寺卿不輸林舫波,更是外送堂食都常吃。
另外兩位老大人是第一回 來,起先還有些懷疑,現在還沒吃上呢,光聞著骨湯紅湯氣味交織,已然不得不嘆服。再看看鄰桌點來的一桌子菜肉,拿各式精致小木盤裝著,菜葉綠如翠玉,肉片粉亮透明,新鮮得能滴出水來,誘人至極。
也確實是滴水地鮮,這便是江滿梨買淺木盤的小心機了——用薄冰。
譬如贈送的四只鮮蟹處理好,新買的木盤取個方形的來,墊層薄冰,再把蟹塊放上去,並著一壺甜酒釀、四個小酒盅,藤丫放好一托盤,江滿梨就笑吟吟、穿桌繞凳地端。
火鍋熱氣騰騰,連帶鋪子裏溫度也拉高不少,托著蟹的薄冰遇熱一升華,小水珠凝成白煙。食客們看見的便是玉珠般的鋪主小娘子款款而來,身後白煙如飄帶,仿若仙女下凡。如此,再看那螃蟹都覺得精致高雅許多。
天宮送下來的螃蟹啊。
孟寺卿瞥一眼林舫波瞇起眼來欣賞的模樣,心裏訕笑。
哪知林舫波心頭想的卻是另一回事。
林柳是個頗能憋的性子,林舫波知曉。故而關於他究竟看上的是哪家小娘子一事,林舫波並未迫他吐露,也難從他口中套出個把詞句。
可老鄧就不一樣了,老鄧藏不住話。自打前次被他看穿,雖不明說,卻下意識總提起這位江小娘子,說是不僅手藝好、脾性佳、待人和善細心,長相更是花容玉貌。
此時看來呵,的確如此啊。
林舫波忽而想到自己與孫兒說過的“即便娶個小攤上的庖廚小娘子,也不攔著”那番話。細細思考了孫兒近來的作為,哼笑一聲,驚嘆於自個的先見之明。
“孟大人、候爺,請先選要涮的菜蔬肉丸,”江滿梨眉眼彎彎,遞上專門為火鍋準備的菜單子,“手打的灌湯羊肉丸最熱銷,魚片新鮮,鳳爪、腸肚適宜下辣鍋,萵苣筍涮出來十足脆生,清辣皆宜,若是想涮骨湯,推薦點個菘菜,保管鮮甜。”
說罷看見方放上桌的的螃蟹,又加一句:“螃蟹亦是清湯更好吃,可以自個取個蘸料碟來佐。”
四位老大人順著她手指看去,方見櫃臺旁側多了個小料臺,上置清一色白瓷器皿。醬油、香油、米酢裝壺中,方便倒來,芝麻醬、韭花醬、蔥花香菜一類,便裝在稍大的開口壇,另有幾種小罐的辣椒、芝麻、蒜泥……
“甚好,甚好。”孟寺卿與另兩位大人起身去配小料,把點菜的工作交給林舫波。
林舫波正中下懷,挑著愛吃的肉啊丸啊點了七八九十個,菜蔬統統不要。
江滿梨熟知這位老候爺的不良飲食習慣,然出於庖廚本分,還是想著多勸兩句:“今日的菠菜也十分好,又嫩又清脆,吃到口裏回甘,下火鍋極好。侯爺嘗嘗?”
或是“冬瓜切得薄,水分足,清湯辣鍋都好食,且清熱解毒,吃辣了也不上火。大人們都愛點。”
林舫波左耳進右耳出地聽著,面上卻逐漸顯露出些胸有成竹的表情,江滿梨暗道不對,正要放棄走人,聽他道:“林子韌平時愛吃哪種?勞煩江小娘子照著他的口味上一二樣罷。”
-辣鍋豐腴惹火,骨湯內斂文靜,肉丸魚片,涮啥啥好吃。林舫波幾人吃得肚兒圓滾滾仍意猶未盡,老鄧著馬車來接回府,已是亥時。
林柳沒搶到今日的限量火鍋,是在阿娘王氏院裏圍的爐。這家小娘子多好多好,那家小娘子如何如何,聽得耳朵起了繭子才被放出來。經過竹林,正好見到心滿意足、油光滿面的阿爺。
林柳上前行禮問候:“阿爺吃得如何?”
林舫波喝多了甜米釀,度數不高,可總歸是酒,臉頰有些紅,老頑童的促狹心思也生出來了。看著林柳笑道:“子韌眼光不錯。江小娘子明眸善睞、裊裊娜娜,說話行事坦率爽朗,不似好些閨閣小娘子扭捏作態。阿爺頗喜歡。”
林柳一怔,謄地紅了臉。林舫波如願,哈哈兩聲,湊過去,擡一只手背掩嘴,壓低聲音又道:“我聽聞她在煩惱買鋪之事。”
言罷擡腳闊步,哼曲回院。老鄧趕忙跟在後頭,經過林柳身邊,替林舫波解釋道:“喝多了。”
走過去又折回來:“在鋪門口聽見江小娘子與人說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