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弄權
關燈
小
中
大
宦官弄權
晨曦漸升,整個兗(yǎn)王府被薄霧輕繚,黯淡一片,白雪鋪滿府內庭院,下人們正清理著地上的積雪。
李僴在下人的伺候下洗漱之後,簡單用了些早餐。
門外傳來護衛的聲音:“王爺,屬下有事稟報。”
李僴乃唐肅宗第六子,至德二年進封兗王,在皇子中風頭不算拔尖,但處事深受皇帝信任。
得到李僴眼神指示,下人將門打開,護衛進來後,單膝跪地,“王爺,阿術的母親今早去世了。”
李僴聞訊之時,神色間流露出難以置信的詫異,居然被那個丫頭說準了。
“那阿術那邊如何了?”李僴問。
“阿術十分傷心,但因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所以今早緩過了一些。他想告假安葬母親,為她守孝一段時日。”
李僴:“告訴他,等傷好,為母親守完孝再回來當值。你去內院找管家拿五十兩銀子帶過去給阿術,算是本王的一點心意。”
“是,屬下替阿術謝過王爺。”
護衛退下之後,李僴想到昨日的事,也無心再繼續用餐,起身對下人說道:“備馬車,本王要進宮。”
*
李僴入宮到紫宸店門口時,發現門外已經站著幾個大人,其中一人,便是宰相李峴,加以同平章事名義,他在宰相之中名望最高,其他宰相也要看他臉色。
可是幾人都被擋在門外,而李輔國站在紫宸殿門口。
“各位大人,還是請回吧,皇上身子不適,要不你們就把折子留下,我會遞交給皇上。”
李輔國這話聽著恭敬,可是眉眼之前卻充滿了傲慢和不屑。
他如今是皇上身邊最受寵的宦官,可謂是權傾朝野,這朝堂裏,沒幾個人敢得罪他,皇上甚至把軍政事務都交給了他,朝臣的折子先經他的手才能遞給肅宗,大臣們想見皇帝,都得看李輔國的臉色。
李峴怒道:“李輔國,我看你分明就是不讓我們見皇上,我等都有要事啟奏,若你再從中作梗,誤了大事,那便是欺君之罪。”
李輔國笑道:“相爺,你可折煞那個老奴了,我哪敢耽誤大事呀,只是皇上的身子的確不適,特意叮囑老奴在外守著,若是幾位大人不信,不願將折子交給我,那便先回去,等皇上好些了,自然會見你們。”
“你……”李峴氣的吹胡瞪眼,其他幾個大臣也是唉聲嘆氣地搖頭。
這閹人仗著皇上寵信,便作威作福,手中掌握權力,皇上幾乎被他架空,其他人也奈何不了他。
“宰相不必動怒。”李僴走了上去。
幾位大臣見李僴,拱手道:“兗王殿下,您回來了。”
“昨夜到達長安。”李僴拱手回禮。
李輔國道:“兗王殿下,您也來了,可惜皇子上身子不適,不能召見。”
李僴目光落在李輔國身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淡淡說道:“李總管,本王臨行前,父皇的身子還好好的,怎麽這會兒就變得不能見人了?李總管在父皇身邊伺候,莫不是失職,沒有照顧好父皇?”
“喲,殿下,老奴向來都是盡心盡力伺候皇上。皇上還是太子起,老奴便一直在他身邊,從來不敢懈怠,殿下還是別說這話了,著實嚇老老奴了。”
李輔國一口一個老奴,可是在他心裏,早就已經爬到眾人頭頂上去了。
“李總管真被我六弟的話嚇到了嗎?本宮覺得未必吧。”
太子李俶出現在殿前,威儀凜然,他比李僴年長十歲,母親姓吳,當年吳氏之父因罪入掖庭,吳氏被貶為宮人,隨後被李隆基賜給當時還是太子的李亨。
李亨對吳氏寵愛有加,很快生下李俶與和政公主,但吳氏卻紅顏薄命,十八歲因病逝世,後來兄妹兩個便交由李亨的太子妃韋氏撫養。
而韋氏隨後生下李僴、李佺和兩位公主。
李俶跟李僴雖不是一母同胞,但關系甚似親兄弟,李俶幾乎看著李僴長大。
“太子殿下。”眾人向李俶拱手。
李俶回禮後,走到李僴面前,握住他的肩,“六弟,你終於回來了,父皇的東西可取回來了?”
李僴點頭,“已取回。”
“辛苦了,從靈武到長安,一路上怕是吃了不少苦頭吧。”
“父皇吩咐的事,我自會辦好,不覺得吃苦。”李僴不卑不亢道。
“哈哈哈。”李俶拍了拍他的肩,“你做事向來穩重,也不談功勞,難怪父皇讓你去辦這事。”
說完,李俶往前走幾步,朝李輔國說:“李總管,勞煩你再向父皇通傳一聲。六弟帶回了父皇想要的東西,宰相又有急事要奏,可耽擱不得,還望李總管給本宮這個面子。”
李輔國雖不情願,可畢竟李俶是太子,得罪了也沒什麽好處。
“太子真是說笑了,太子的面子,老奴也不配給啊,老奴現在就去通傳。”
李輔國走進殿內。
“哼!”旁邊一大臣怒道:“這閹人真可惡,不知擋了我們多少折子。宦官弄權,真是可氣!”
李俶隨和道:“本宮相信,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不過在這之前還是不要輕易得罪了他。”
李輔國在皇上心裏的位置不比皇後低,玄宗時期,李輔國被宦官高力士壓著,直到安祿山造反後,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難,長安失守,李輔國極力勸李亨留下抗敵。後來李亨在李輔國的操縱之下,與唐玄宗兵分兩路,北上靈武,李亨在靈武登基,也是李輔國促成。
李輔國從頭到尾步步算計,穩操勝券,讓唐玄宗變成了太上皇,肅宗也被他拿捏,如今李輔國權傾朝野,有宰相甚至認李輔國為“五父”。
不過李峴當上宰相之後,與宦官集團抗爭,沒少對付李輔國,這惹得李輔國記恨,兩人水火不容,幾個月前還讒貶李峴,好在李亨未聽。
紫宸殿的門再度被打開,李輔國走出來,一臉不悅,“皇上有旨,請各位入殿。”
*
李亨一身朱黃龍袍,坐在預案前,他輕輕揉了揉眉心,看似有些疲憊,發白的頭發,透著歲月的滄桑,他看著宰相遞來的折子,眉心擰得很緊。
李峴道:“皇上,第五琦鑄造乾元重寶,引發了民間爭相盜鑄之風,谷價飛漲,饑荒紛亂之事層出不窮,如今百姓買不起糧,餓殍遍野。”
李亨放下折子:“為何不早告訴朕?”
李峴瞪了一眼李輔國,“皇上,臣多次想上奏,但是都被李輔國給打回去了。”
李峴對皇上也不滿,如今李輔國如此專橫,也是皇上的縱容,可是他奈何不得皇上,只能將滿腔的怨氣洩在李輔國身上。
“呦,相爺,老奴哪有這本事呀?皇上近日來身子不適,這兩天才轉好,老奴也是擔心皇上身子。”撲通一聲,李輔國跪倒在地,淚眼婆娑,“皇上,老奴一心為您的龍體著想啊。”
“唉,罷了,朕最近的確有些身體不適。”李亨道:“愛卿,以你所見,這鑄幣之事時該如何處置?”
“皇上,第五琦辜負聖恩,濫鑄錢幣導致事情發展至此,民不聊生,請皇上將第五琦打入死牢,擇日問斬,以儆效尤。”
其他幾位大臣也跟在宰相身後附議。
“打入死牢,這……”李亨猶豫。
“父皇。”李俶開口,“兒臣認為宰相說的不無道理,但如今錢幣泛濫,也是因安祿山造反在先,大唐連年征戰,直至今時叛軍還未完全鏟除,需要大量銀錢。”
李峴不滿道:“老臣知道太子向來寬厚溫良。可這事,第五琦難辭其咎,若是輕易饒了他,那如何跟那些餓死的百姓交代?”
李俶謙和有禮道:“本宮明白你的顧慮,不過平心而論,第五琦先前實行的乾元錢制,的確解決了我大唐財政危機。如今銅幣泛濫,物價飛漲,也是因戰亂不斷導致,所以我認為第五琦雖有罪過,卻罪不至死。”
太子與宰相各執一詞,李亨倒是有些頭疼。
忽然,他將視線轉向旁邊一直未說話的李僴,“僴兒,你覺得呢?”
眾人目光紛紛落在李僴身上,他向來低調,不願意參與這朝堂之事,可如今到眼前了,他也推辭不得。
李僴拱手,“兒臣認為,太子與宰相說得皆有道理。第五琦有罪,不得不罰,可罪不至死。如今最要緊的是先安撫民心,並加強監管鑄幣,對盜鑄者進行嚴懲,給予農戶優待提高農作。”
第五琦所做之事,即便是餿主意,也是經過皇上同意,不然也不會造成今天結果。若是真計較起來,皇上也有責任。
李僴的話,倒是緩解了太子與宰相之間的爭執,太子道:“皇上,六弟說得在理。”
李亨沈思片刻,說道:“嗯,目前穩定局勢最為重要,盜鑄錢幣一事,便交由大理寺嚴辦。至於第五琦的處置,容朕想想,明日早朝再議,你們就先回去吧。”
“臣告退。”
“兒臣告退。”
“僴兒,俶兒,你們留下,朕有話與你們說。”
聞言,李僴和李俶便留下。
待幾個大臣全部離開後,李亨問:“僴兒,你把東西帶來了是嗎?”
“父皇,東西在外面。”
“那快拿進來吧。”李亨有些期待。
李僴轉頭朝外面吩咐:“把東西擡進來。”
隨後,幾個太監擡著笨重的箱子走進殿內。
箱子被一把大鐵鎖鎖住,李亨轉頭對李輔國說:“把鑰匙拿來。”
“是。”李輔國轉身離開,過了一會兒手中拿著一把鑰匙回來,蹲在地上開箱。
這箱子的鑰匙在李亨這裏,即便是李僴也不止箱子裏裝的究竟是何物。
兩年多前,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所殺,幾月後,長安、洛陽先後被李亨收覆,李亨從靈武遷回長安,很多東西便留在了靈武,其中一樣,便是這箱子裏的。
李亨當時只告訴李僴,到了靈武之後,自然有人將箱子交給他,並叮囑李僴,這物品極為貴重,萬不可出事,否則拿他是問。所以李僴帶了他最忠誠的護衛上路,一路上小心保護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晨曦漸升,整個兗(yǎn)王府被薄霧輕繚,黯淡一片,白雪鋪滿府內庭院,下人們正清理著地上的積雪。
李僴在下人的伺候下洗漱之後,簡單用了些早餐。
門外傳來護衛的聲音:“王爺,屬下有事稟報。”
李僴乃唐肅宗第六子,至德二年進封兗王,在皇子中風頭不算拔尖,但處事深受皇帝信任。
得到李僴眼神指示,下人將門打開,護衛進來後,單膝跪地,“王爺,阿術的母親今早去世了。”
李僴聞訊之時,神色間流露出難以置信的詫異,居然被那個丫頭說準了。
“那阿術那邊如何了?”李僴問。
“阿術十分傷心,但因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所以今早緩過了一些。他想告假安葬母親,為她守孝一段時日。”
李僴:“告訴他,等傷好,為母親守完孝再回來當值。你去內院找管家拿五十兩銀子帶過去給阿術,算是本王的一點心意。”
“是,屬下替阿術謝過王爺。”
護衛退下之後,李僴想到昨日的事,也無心再繼續用餐,起身對下人說道:“備馬車,本王要進宮。”
*
李僴入宮到紫宸店門口時,發現門外已經站著幾個大人,其中一人,便是宰相李峴,加以同平章事名義,他在宰相之中名望最高,其他宰相也要看他臉色。
可是幾人都被擋在門外,而李輔國站在紫宸殿門口。
“各位大人,還是請回吧,皇上身子不適,要不你們就把折子留下,我會遞交給皇上。”
李輔國這話聽著恭敬,可是眉眼之前卻充滿了傲慢和不屑。
他如今是皇上身邊最受寵的宦官,可謂是權傾朝野,這朝堂裏,沒幾個人敢得罪他,皇上甚至把軍政事務都交給了他,朝臣的折子先經他的手才能遞給肅宗,大臣們想見皇帝,都得看李輔國的臉色。
李峴怒道:“李輔國,我看你分明就是不讓我們見皇上,我等都有要事啟奏,若你再從中作梗,誤了大事,那便是欺君之罪。”
李輔國笑道:“相爺,你可折煞那個老奴了,我哪敢耽誤大事呀,只是皇上的身子的確不適,特意叮囑老奴在外守著,若是幾位大人不信,不願將折子交給我,那便先回去,等皇上好些了,自然會見你們。”
“你……”李峴氣的吹胡瞪眼,其他幾個大臣也是唉聲嘆氣地搖頭。
這閹人仗著皇上寵信,便作威作福,手中掌握權力,皇上幾乎被他架空,其他人也奈何不了他。
“宰相不必動怒。”李僴走了上去。
幾位大臣見李僴,拱手道:“兗王殿下,您回來了。”
“昨夜到達長安。”李僴拱手回禮。
李輔國道:“兗王殿下,您也來了,可惜皇子上身子不適,不能召見。”
李僴目光落在李輔國身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淡淡說道:“李總管,本王臨行前,父皇的身子還好好的,怎麽這會兒就變得不能見人了?李總管在父皇身邊伺候,莫不是失職,沒有照顧好父皇?”
“喲,殿下,老奴向來都是盡心盡力伺候皇上。皇上還是太子起,老奴便一直在他身邊,從來不敢懈怠,殿下還是別說這話了,著實嚇老老奴了。”
李輔國一口一個老奴,可是在他心裏,早就已經爬到眾人頭頂上去了。
“李總管真被我六弟的話嚇到了嗎?本宮覺得未必吧。”
太子李俶出現在殿前,威儀凜然,他比李僴年長十歲,母親姓吳,當年吳氏之父因罪入掖庭,吳氏被貶為宮人,隨後被李隆基賜給當時還是太子的李亨。
李亨對吳氏寵愛有加,很快生下李俶與和政公主,但吳氏卻紅顏薄命,十八歲因病逝世,後來兄妹兩個便交由李亨的太子妃韋氏撫養。
而韋氏隨後生下李僴、李佺和兩位公主。
李俶跟李僴雖不是一母同胞,但關系甚似親兄弟,李俶幾乎看著李僴長大。
“太子殿下。”眾人向李俶拱手。
李俶回禮後,走到李僴面前,握住他的肩,“六弟,你終於回來了,父皇的東西可取回來了?”
李僴點頭,“已取回。”
“辛苦了,從靈武到長安,一路上怕是吃了不少苦頭吧。”
“父皇吩咐的事,我自會辦好,不覺得吃苦。”李僴不卑不亢道。
“哈哈哈。”李俶拍了拍他的肩,“你做事向來穩重,也不談功勞,難怪父皇讓你去辦這事。”
說完,李俶往前走幾步,朝李輔國說:“李總管,勞煩你再向父皇通傳一聲。六弟帶回了父皇想要的東西,宰相又有急事要奏,可耽擱不得,還望李總管給本宮這個面子。”
李輔國雖不情願,可畢竟李俶是太子,得罪了也沒什麽好處。
“太子真是說笑了,太子的面子,老奴也不配給啊,老奴現在就去通傳。”
李輔國走進殿內。
“哼!”旁邊一大臣怒道:“這閹人真可惡,不知擋了我們多少折子。宦官弄權,真是可氣!”
李俶隨和道:“本宮相信,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不過在這之前還是不要輕易得罪了他。”
李輔國在皇上心裏的位置不比皇後低,玄宗時期,李輔國被宦官高力士壓著,直到安祿山造反後,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難,長安失守,李輔國極力勸李亨留下抗敵。後來李亨在李輔國的操縱之下,與唐玄宗兵分兩路,北上靈武,李亨在靈武登基,也是李輔國促成。
李輔國從頭到尾步步算計,穩操勝券,讓唐玄宗變成了太上皇,肅宗也被他拿捏,如今李輔國權傾朝野,有宰相甚至認李輔國為“五父”。
不過李峴當上宰相之後,與宦官集團抗爭,沒少對付李輔國,這惹得李輔國記恨,兩人水火不容,幾個月前還讒貶李峴,好在李亨未聽。
紫宸殿的門再度被打開,李輔國走出來,一臉不悅,“皇上有旨,請各位入殿。”
*
李亨一身朱黃龍袍,坐在預案前,他輕輕揉了揉眉心,看似有些疲憊,發白的頭發,透著歲月的滄桑,他看著宰相遞來的折子,眉心擰得很緊。
李峴道:“皇上,第五琦鑄造乾元重寶,引發了民間爭相盜鑄之風,谷價飛漲,饑荒紛亂之事層出不窮,如今百姓買不起糧,餓殍遍野。”
李亨放下折子:“為何不早告訴朕?”
李峴瞪了一眼李輔國,“皇上,臣多次想上奏,但是都被李輔國給打回去了。”
李峴對皇上也不滿,如今李輔國如此專橫,也是皇上的縱容,可是他奈何不得皇上,只能將滿腔的怨氣洩在李輔國身上。
“呦,相爺,老奴哪有這本事呀?皇上近日來身子不適,這兩天才轉好,老奴也是擔心皇上身子。”撲通一聲,李輔國跪倒在地,淚眼婆娑,“皇上,老奴一心為您的龍體著想啊。”
“唉,罷了,朕最近的確有些身體不適。”李亨道:“愛卿,以你所見,這鑄幣之事時該如何處置?”
“皇上,第五琦辜負聖恩,濫鑄錢幣導致事情發展至此,民不聊生,請皇上將第五琦打入死牢,擇日問斬,以儆效尤。”
其他幾位大臣也跟在宰相身後附議。
“打入死牢,這……”李亨猶豫。
“父皇。”李俶開口,“兒臣認為宰相說的不無道理,但如今錢幣泛濫,也是因安祿山造反在先,大唐連年征戰,直至今時叛軍還未完全鏟除,需要大量銀錢。”
李峴不滿道:“老臣知道太子向來寬厚溫良。可這事,第五琦難辭其咎,若是輕易饒了他,那如何跟那些餓死的百姓交代?”
李俶謙和有禮道:“本宮明白你的顧慮,不過平心而論,第五琦先前實行的乾元錢制,的確解決了我大唐財政危機。如今銅幣泛濫,物價飛漲,也是因戰亂不斷導致,所以我認為第五琦雖有罪過,卻罪不至死。”
太子與宰相各執一詞,李亨倒是有些頭疼。
忽然,他將視線轉向旁邊一直未說話的李僴,“僴兒,你覺得呢?”
眾人目光紛紛落在李僴身上,他向來低調,不願意參與這朝堂之事,可如今到眼前了,他也推辭不得。
李僴拱手,“兒臣認為,太子與宰相說得皆有道理。第五琦有罪,不得不罰,可罪不至死。如今最要緊的是先安撫民心,並加強監管鑄幣,對盜鑄者進行嚴懲,給予農戶優待提高農作。”
第五琦所做之事,即便是餿主意,也是經過皇上同意,不然也不會造成今天結果。若是真計較起來,皇上也有責任。
李僴的話,倒是緩解了太子與宰相之間的爭執,太子道:“皇上,六弟說得在理。”
李亨沈思片刻,說道:“嗯,目前穩定局勢最為重要,盜鑄錢幣一事,便交由大理寺嚴辦。至於第五琦的處置,容朕想想,明日早朝再議,你們就先回去吧。”
“臣告退。”
“兒臣告退。”
“僴兒,俶兒,你們留下,朕有話與你們說。”
聞言,李僴和李俶便留下。
待幾個大臣全部離開後,李亨問:“僴兒,你把東西帶來了是嗎?”
“父皇,東西在外面。”
“那快拿進來吧。”李亨有些期待。
李僴轉頭朝外面吩咐:“把東西擡進來。”
隨後,幾個太監擡著笨重的箱子走進殿內。
箱子被一把大鐵鎖鎖住,李亨轉頭對李輔國說:“把鑰匙拿來。”
“是。”李輔國轉身離開,過了一會兒手中拿著一把鑰匙回來,蹲在地上開箱。
這箱子的鑰匙在李亨這裏,即便是李僴也不止箱子裏裝的究竟是何物。
兩年多前,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所殺,幾月後,長安、洛陽先後被李亨收覆,李亨從靈武遷回長安,很多東西便留在了靈武,其中一樣,便是這箱子裏的。
李亨當時只告訴李僴,到了靈武之後,自然有人將箱子交給他,並叮囑李僴,這物品極為貴重,萬不可出事,否則拿他是問。所以李僴帶了他最忠誠的護衛上路,一路上小心保護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