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六十一章
時舒對皇帝出門一趟發生的變化並不了解, 她能感受到的就是皇帝對她的態度好像有點變化了。
一開始她以為是小別勝新婚,大概皇帝是在最新鮮的時候突然見不著了,所以報覆性彌補。
人都來了, 時舒也絕不可能把人往外推, 於是也就配合著,兩個人沒事兒就膩在一起寫寫字, 作作畫,談一談他在外面的見聞什麽的。
時舒不了解這個時代, 但是她的思維沒有被局限進來, 有時候提到的問題天真可笑, 但是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那種, 皇帝聽著還覺得很有意思。
慢慢地, 皇帝看她的眼神也就越來越柔和了,來景仁宮的次數也變多了。
因為這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 時舒一直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勁。
直到鈕妃身體不好, 沒法管事的消息傳過來,皇帝每天都去看她, 時舒有點悵然若失的時候, 她才反應過來有地方不對。
自己暗暗算了一下, 上個月和這個月裏, 皇帝來景仁宮的次數基本就是兩三天一次,一個月能占了有三分之一。
這還是按一整個月的占比算的, 如果是皇帝踏進後宮的時間, 可能就有一大半了。
——雖然其中也有鈕妃和幾個嬪妃陸陸續續生病的緣由。
不過這也夠惹人註目的。
時舒心裏惶恐了一下,然後就沒了, 這事兒也不是她能決定的。
而且進宮也有幾個月了,她大概摸清了一些情況。
比如後世宮鬥文裏傳的挺可怕的孝莊太後, 其實基本是不關心皇帝怎麽寵愛後宮的,也已經不關心政事了。
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平常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請喇嘛進宮辦法事,給身邊人說親,以及樂此不疲的給皇帝後果塞人。
時舒估摸著這位老太太可能是受了順治帝英年早逝,卻沒留下幾個兒子的刺激,每次給皇帝塞人就是兩位數起。
最多一次她送了三十個。
其實這麽一算的話,皇帝後宮裏留下的人其實不多——這裏指的是有名位的,如果是那些伺候一兩次然後沒了消息的,可能到年齡了還能放出去婚配。
時舒由此推測這時候的滿人風氣還是挺開放的。
她以前還以為伺候過皇帝的人,就算不得寵,沒有身份也不能再嫁人了,只能在深宮裏終老。
能出宮這件事,還是和皇帝閑聊的時候他告訴她的。
皇帝可能是處理政務的時候用腦子過度,回了後宮又去看望加開導鈕妃,到了景仁宮就喜歡做些清閑的事情。
比如談八卦。
大概是最近看鈕妃次數比較多,皇帝毫不留情地講了一件鈕祜祿家的八卦。
就是鈕妃的阿瑪遏必隆,他的額娘是努爾哈赤的女兒和碩公主,這個公主一開始是嫁給了遏必隆的阿瑪,後來遏必隆的阿瑪死了,這個公主重新改嫁給了遏必隆的一個異母哥哥。
也就是說,公主的新丈夫既是遏必隆的哥哥,也是他的繼父。
時舒一開始覺得有點好笑,還暗戳戳腦補了一下,比如說是不是這個公主早就看上了遏必隆的哥哥,所以才在前夫死後重新改嫁了,如果是這樣的發展走向,其實也不錯。
不過很快她反應過來,公主的第一門婚事顯然是政治聯姻,如果真的有情人兩情相悅,直接讓公主嫁給後來的丈夫,也不影響這樣的聯姻。
所以事實大概就是為了政治聯姻,公主嫁了父子兩個。
她一開始還覺得滿人風氣開放不是一件壞事,可是她好像忽略了開放並不等於文明,那其實是野蠻,和漢人那些貞潔牌坊,守活寡,浸豬籠一樣,都是野蠻的行為。
她原本是不打算說這些的,畢竟清朝的文字獄很有名,雖然她沒寫什麽“清風不識字”之類的詩句,但是這話說出來,不就是罵他們野蠻嗎?
但皇帝看她好像有話要說,就問她了。
時舒於是努力把話題集中在這個公主比較可憐上,而且她也打了很多補丁,比如說滿人以前不太在乎這個,風俗比較開放之類的,只不過她現在去看這件事,就覺得不太好——先後嫁給父子兩個,而且還生了前夫的孩子。
其實這種事,三百年之後也可能是有的,但那個時候可能就是那個女人自己願意,那除了奇葩點好像別人也沒資格說什麽。
那這個公主是自己願意的嗎?
時舒不知道,她只是根據自己的猜測這麽想一下而已。
反正就是八卦嘛,當事人都已經去世了,也就不用說的太沈重,隨意聊一聊得了。
皇帝見她喜歡聽,也樂意給她科普。
緊接著又說這個公主其實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嫁過人,後來她丈夫的部落被努爾哈赤滅了,她就回來又嫁了一次,這次生了遏必隆和一個女兒。
她生的那個女兒又嫁回了愛新覺羅家,是努爾哈赤的孫子,後來因為沒有子嗣怕被休棄,就抱養別人孩子假充是自己的,事發被處死,這個公主因為參與這件事,被迫和第三任丈夫離婚,自己也失去了公主的身份。
關於這個公主的最後一個八卦,就是她私底下和第三任丈夫以及遏必隆抱怨辱罵自己的兒媳婦,結果被人舉報,又被抄家了。
主要是這個兒媳婦也挺有來頭,也姓愛新覺羅,屬於近支宗室,是努爾哈赤的曾孫女。
時舒來不及為這一連串的近親結婚感到驚訝,就先指出了一個不合理的點。
“沒有孩子就要把人休了,這也太絕情了點!”
主要是公主的女兒和女婿也是表兄妹的關系,而且公主和女婿的父親是親兄妹啊!
這屬於是近親中的近親!
沒有孩子,或者孩子生下來不健康,有遺傳病,應該是比較常見的吧?
時舒想想這個公主的女兒,再想想自己和皇帝,很不道德地松了口氣。
大概當正妻或者皇後才需要考慮這個吧,她雖然是個妾,但其實也屬於政治聯姻,只要佟家不犯啥抄家滅族的大事,她應該都不會被連累的。
至於之後的奪嫡什麽的,她要是能活到那會兒就再說吧。
她的神情一會兒變個樣子一會兒再變個樣子的,都別皇帝看在了眼裏,他覺得好笑,但是變完以後發現她安靜下來了,很顯然沒有打算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
皇帝有點輕微的失落,不過很快就沒有了,大概還是相處時間不太多的緣故,她沒有完全習慣仰賴他,再過些日子應該就好了。
*
第二天,時舒就知道皇帝為什麽跟她說那麽多公主嫁來嫁去的事情了。
為的是讓她習慣改嫁——假如她原來覺得改嫁是件不好的事情的話。
當然不是她要改嫁,是皇帝想把宮裏的幾個福晉放回家,重新嫁人。
這事兒本來是皇後應該負責的——也就是去做思想工作。
畢竟這會兒大家的思想可能還不太一樣,入關也有一段時間了,可能有人覺得改嫁沒什麽,也有人漢化了,覺得女人該從一而終,不同家庭教養出來的女兒思想可能也不一樣。
萬一這頭放回去,那頭女孩兒就主動/被動自殺或者守活寡了,那可真是太缺德了。
但是皇後身體一直不好,到了冬天天氣寒冷了,就有了加重的趨勢,精力自然也就不夠了。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這些福晉其實也相當於是政治聯姻進來的,家族或多或少也有讓女孩進宮後幫襯著家裏的心思。
這一送回去,那家人不敢恨皇帝,可能這種怨恨就要轉移到說服她們回家的人身上了。
這個不是時舒自己想到的,是皇帝問她要不要幫他這個忙的時候,用特別為她著想的溫柔的語調說出來的。
在這種柔情眼神的誘惑下,時舒僅僅考慮片刻就答應了。
(並不)
時舒:“他們應該不至於半夜跑進宮來掐著我的脖子報覆吧?”
皇帝摟著她信誓旦旦地保證:“絕對不肯可能,他們敢來,也有我保護你!”
時舒:“那就希望我阿瑪和阿穆吉上朝的時候,千萬不要被旁邊伸出的幾只腳絆倒吧!”
兩個人不約而同腦補了一下那個場景。
皇帝笑得喘不過氣來,捂著額頭斷斷續續地說:“那就,那朕也免了他們禦前失儀的罪過!”
大清早裏面就傳過來這麽響亮的笑聲,外面守著的宮女太監都有點茫然。
不過大家都很統一的覺得,自家主子能討好皇上/皇上看起來心情不錯,是件特別好的事情,這樣幾乎一整天都不用提心吊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時舒對皇帝出門一趟發生的變化並不了解, 她能感受到的就是皇帝對她的態度好像有點變化了。
一開始她以為是小別勝新婚,大概皇帝是在最新鮮的時候突然見不著了,所以報覆性彌補。
人都來了, 時舒也絕不可能把人往外推, 於是也就配合著,兩個人沒事兒就膩在一起寫寫字, 作作畫,談一談他在外面的見聞什麽的。
時舒不了解這個時代, 但是她的思維沒有被局限進來, 有時候提到的問題天真可笑, 但是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那種, 皇帝聽著還覺得很有意思。
慢慢地, 皇帝看她的眼神也就越來越柔和了,來景仁宮的次數也變多了。
因為這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 時舒一直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勁。
直到鈕妃身體不好, 沒法管事的消息傳過來,皇帝每天都去看她, 時舒有點悵然若失的時候, 她才反應過來有地方不對。
自己暗暗算了一下, 上個月和這個月裏, 皇帝來景仁宮的次數基本就是兩三天一次,一個月能占了有三分之一。
這還是按一整個月的占比算的, 如果是皇帝踏進後宮的時間, 可能就有一大半了。
——雖然其中也有鈕妃和幾個嬪妃陸陸續續生病的緣由。
不過這也夠惹人註目的。
時舒心裏惶恐了一下,然後就沒了, 這事兒也不是她能決定的。
而且進宮也有幾個月了,她大概摸清了一些情況。
比如後世宮鬥文裏傳的挺可怕的孝莊太後, 其實基本是不關心皇帝怎麽寵愛後宮的,也已經不關心政事了。
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平常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請喇嘛進宮辦法事,給身邊人說親,以及樂此不疲的給皇帝後果塞人。
時舒估摸著這位老太太可能是受了順治帝英年早逝,卻沒留下幾個兒子的刺激,每次給皇帝塞人就是兩位數起。
最多一次她送了三十個。
其實這麽一算的話,皇帝後宮裏留下的人其實不多——這裏指的是有名位的,如果是那些伺候一兩次然後沒了消息的,可能到年齡了還能放出去婚配。
時舒由此推測這時候的滿人風氣還是挺開放的。
她以前還以為伺候過皇帝的人,就算不得寵,沒有身份也不能再嫁人了,只能在深宮裏終老。
能出宮這件事,還是和皇帝閑聊的時候他告訴她的。
皇帝可能是處理政務的時候用腦子過度,回了後宮又去看望加開導鈕妃,到了景仁宮就喜歡做些清閑的事情。
比如談八卦。
大概是最近看鈕妃次數比較多,皇帝毫不留情地講了一件鈕祜祿家的八卦。
就是鈕妃的阿瑪遏必隆,他的額娘是努爾哈赤的女兒和碩公主,這個公主一開始是嫁給了遏必隆的阿瑪,後來遏必隆的阿瑪死了,這個公主重新改嫁給了遏必隆的一個異母哥哥。
也就是說,公主的新丈夫既是遏必隆的哥哥,也是他的繼父。
時舒一開始覺得有點好笑,還暗戳戳腦補了一下,比如說是不是這個公主早就看上了遏必隆的哥哥,所以才在前夫死後重新改嫁了,如果是這樣的發展走向,其實也不錯。
不過很快她反應過來,公主的第一門婚事顯然是政治聯姻,如果真的有情人兩情相悅,直接讓公主嫁給後來的丈夫,也不影響這樣的聯姻。
所以事實大概就是為了政治聯姻,公主嫁了父子兩個。
她一開始還覺得滿人風氣開放不是一件壞事,可是她好像忽略了開放並不等於文明,那其實是野蠻,和漢人那些貞潔牌坊,守活寡,浸豬籠一樣,都是野蠻的行為。
她原本是不打算說這些的,畢竟清朝的文字獄很有名,雖然她沒寫什麽“清風不識字”之類的詩句,但是這話說出來,不就是罵他們野蠻嗎?
但皇帝看她好像有話要說,就問她了。
時舒於是努力把話題集中在這個公主比較可憐上,而且她也打了很多補丁,比如說滿人以前不太在乎這個,風俗比較開放之類的,只不過她現在去看這件事,就覺得不太好——先後嫁給父子兩個,而且還生了前夫的孩子。
其實這種事,三百年之後也可能是有的,但那個時候可能就是那個女人自己願意,那除了奇葩點好像別人也沒資格說什麽。
那這個公主是自己願意的嗎?
時舒不知道,她只是根據自己的猜測這麽想一下而已。
反正就是八卦嘛,當事人都已經去世了,也就不用說的太沈重,隨意聊一聊得了。
皇帝見她喜歡聽,也樂意給她科普。
緊接著又說這個公主其實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嫁過人,後來她丈夫的部落被努爾哈赤滅了,她就回來又嫁了一次,這次生了遏必隆和一個女兒。
她生的那個女兒又嫁回了愛新覺羅家,是努爾哈赤的孫子,後來因為沒有子嗣怕被休棄,就抱養別人孩子假充是自己的,事發被處死,這個公主因為參與這件事,被迫和第三任丈夫離婚,自己也失去了公主的身份。
關於這個公主的最後一個八卦,就是她私底下和第三任丈夫以及遏必隆抱怨辱罵自己的兒媳婦,結果被人舉報,又被抄家了。
主要是這個兒媳婦也挺有來頭,也姓愛新覺羅,屬於近支宗室,是努爾哈赤的曾孫女。
時舒來不及為這一連串的近親結婚感到驚訝,就先指出了一個不合理的點。
“沒有孩子就要把人休了,這也太絕情了點!”
主要是公主的女兒和女婿也是表兄妹的關系,而且公主和女婿的父親是親兄妹啊!
這屬於是近親中的近親!
沒有孩子,或者孩子生下來不健康,有遺傳病,應該是比較常見的吧?
時舒想想這個公主的女兒,再想想自己和皇帝,很不道德地松了口氣。
大概當正妻或者皇後才需要考慮這個吧,她雖然是個妾,但其實也屬於政治聯姻,只要佟家不犯啥抄家滅族的大事,她應該都不會被連累的。
至於之後的奪嫡什麽的,她要是能活到那會兒就再說吧。
她的神情一會兒變個樣子一會兒再變個樣子的,都別皇帝看在了眼裏,他覺得好笑,但是變完以後發現她安靜下來了,很顯然沒有打算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
皇帝有點輕微的失落,不過很快就沒有了,大概還是相處時間不太多的緣故,她沒有完全習慣仰賴他,再過些日子應該就好了。
*
第二天,時舒就知道皇帝為什麽跟她說那麽多公主嫁來嫁去的事情了。
為的是讓她習慣改嫁——假如她原來覺得改嫁是件不好的事情的話。
當然不是她要改嫁,是皇帝想把宮裏的幾個福晉放回家,重新嫁人。
這事兒本來是皇後應該負責的——也就是去做思想工作。
畢竟這會兒大家的思想可能還不太一樣,入關也有一段時間了,可能有人覺得改嫁沒什麽,也有人漢化了,覺得女人該從一而終,不同家庭教養出來的女兒思想可能也不一樣。
萬一這頭放回去,那頭女孩兒就主動/被動自殺或者守活寡了,那可真是太缺德了。
但是皇後身體一直不好,到了冬天天氣寒冷了,就有了加重的趨勢,精力自然也就不夠了。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這些福晉其實也相當於是政治聯姻進來的,家族或多或少也有讓女孩進宮後幫襯著家裏的心思。
這一送回去,那家人不敢恨皇帝,可能這種怨恨就要轉移到說服她們回家的人身上了。
這個不是時舒自己想到的,是皇帝問她要不要幫他這個忙的時候,用特別為她著想的溫柔的語調說出來的。
在這種柔情眼神的誘惑下,時舒僅僅考慮片刻就答應了。
(並不)
時舒:“他們應該不至於半夜跑進宮來掐著我的脖子報覆吧?”
皇帝摟著她信誓旦旦地保證:“絕對不肯可能,他們敢來,也有我保護你!”
時舒:“那就希望我阿瑪和阿穆吉上朝的時候,千萬不要被旁邊伸出的幾只腳絆倒吧!”
兩個人不約而同腦補了一下那個場景。
皇帝笑得喘不過氣來,捂著額頭斷斷續續地說:“那就,那朕也免了他們禦前失儀的罪過!”
大清早裏面就傳過來這麽響亮的笑聲,外面守著的宮女太監都有點茫然。
不過大家都很統一的覺得,自家主子能討好皇上/皇上看起來心情不錯,是件特別好的事情,這樣幾乎一整天都不用提心吊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