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六十三回道納萬象

關燈
第六十三回 道納萬象

乍聞有人喝道:“孫恭謹,莫教他跑了!”話未落、人已至。一個黑影從天而降,呼地探爪抓到。

安子衣見形勢危急,隨即一招‘靈蛇出洞’式飛射過去出手相助。

孫大人孫恭謹與四人同時拔地而起,一齊攻向女子。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妙齡女子蓮足一頓,‘嗖’的倒縱出丈餘開外,提著安子衣的肩膀,道:“走!”

二人遂施展輕功,轉眼之間消失在莽莽叢林中。

時晨光微漾,山上映出冉冉紅霞。

踏枝越樹飛奔了許久,女子忽止步回首一望,這才長舒口氣,道:“大幸、大幸。”

安子衣惑然道:“姑娘,適才那人是誰?”

女子美目打量他幾下,道:“贖我眼拙,想不到公子武功如此高強。”

安子衣施禮道:“姑娘見諒,在下並非有意欺瞞。”

女子姍姍走到山溪旁,俯身用嫩如竹筍的一雙小手捧起泉水,輕啟朱唇飲了兩口,若有所思的眺向遠方發呆。

安子衣遲疑片刻,鬥著膽子問道:“在下冒昧,請問姑娘芳名?”

女子盈盈走到他面前,道:“你是甚麽人,師承何人?”

安子衣含笑道:“在下姓安名子衣,授藝恩師乃玉劍書生葉氏風舟也。”

女子恍然點了點頭,道:“怪不得你輕功步法與他這般相似,原是他的徒弟。”

安子衣道:“在下承蒙葉大哥不棄,平素常以兄弟相稱。”

女子轉過身去,覆蹲在山溪邊撩弄著泉水,道:“他回山了麽,於今可好?”

安子衣走到他背後近處,道:“雁山展老亭主之女不日出嫁,葉大哥正操辦婚禮。”

女子慢慢站起來,面色詫異,道:“展老亭主有幾個女兒?”

安子衣一怔,道:“膝下只生一女,名喚展輕塵。”

那女子忽然射出兩道寒冷目光,死死盯住他看。

安子衣不由打了個寒戰,總覺這種犀利眼神似曾見過,道句:“既然姑娘不便多談,在下告辭了。”言畢略一拱手,轉身疾行而去。快要走出樹林的當兒,回頭望去。

妙齡女子仍癡癡的立在那裏,一動也不動。

安子衣不由暗付:“天底下相似之人何止百千,她與慕容楚楚形貌雖毫無二致,然性格卻截然相反,不像慕容楚楚那般驕橫跋扈。”至官道走出丈餘,又覺不妥。便搖了搖頭,轉來在她面前,道:“此乃是非之地,姑娘還是早早離去為妙。”

妙齡女子卻道:“公子能進入雁蕩山,帶我去見他好不好?”

安子衣迷惑不解道:“姑娘,你可要找尋葉大哥麽?”

女子螓首點了一點,道:“正是。”

安子衣不免略有些躊躇,心下尋思:“我為葉大哥才逃出了芙蓉峰,大丈夫焉能出爾反爾?”可這些日子裏,他心中所想的全是慕容楚楚,這女子盡管並非其人,卻也長得與之一般無二。常言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何況一個嬌滴滴的妙齡女子,實在教他猶豫難決。

正在這時,遙遙傳來急促的叮叮當當鑾鈴之聲,初聞時只約數十騎,到後來愈聚愈多,頃刻之間,猶如萬馬奔騰般,‘噠噠噠……’由遠及近。

那女子支耳聆聽了會兒,繼而俏目圓睜,催促道:“若再拖延,恐雁蕩山大禍將至。”

安子衣心道:“你至今沒吐露姓名,我怎知是敵是友?倘是朝廷細作被我帶進芙蓉峰內,那可萬死難辭其咎。”

那女子倏地一把拉住他的胳膊,躍上旁邊大樹。

安子衣忙定下神來,透過樹枝縫隙凝目鳥瞰。

見前後左右的叢林峰巒,影影綽綽的現出許多的錦衣禁衛來,個個腰懸圓月彎刀,背負鐵胎弩弓箭矢。行至雁山腳下一處偌大闊地,紛紛跳下馬來,吵吵嚷嚷著安紮營寨、取火做飯。

安子衣大驚失色,道:“糟了,早知如此,剛剛就該立即上山稟報,現在可好,想逃也非易事。”遂瞧了女子一眼。

孰料女子坦然自若的靠在樹幹上,卻閉目養起神了。

安子衣心中煩悶:“本想悄悄離開浩然樓,做一個成全塵兒與葉大哥之美的君子,那知官兵來得如此之快,無意間卻成了一個臨陣脫逃的小人。莫如趁官兵忙亂眼花時,看能不能沖將出去?堂堂七尺男兒死便死了,怕個甚麽!”想到這,輕輕拔出寶劍作勢欲撲。

妙齡女子小聲道:“且慢,捱到晚上再作計較。”

安子衣見她言語輕描淡寫,毫不當作一回事。皺眉問道:“姑娘究竟何人?”

妙齡女子依舊閉目緩緩的靠在樹幹上,輕語道:“說了你也不識得,我乃小、葉風舟的故交好友,姓桂名暮秋,你可聽他講起過?”

安子衣茫然道:“無有,在下從未聽葉大哥講過。”

桂暮秋道:“安公子,葉風舟幾時回的山?”

安子衣略作沈吟,道:“估料昨日下晝罷,具體甚麽時辰我也不知。”

桂暮秋長嘆一口氣,幽幽道:“我費盡心機引他去往別處,結果卻仍然徒勞無功。”

突然之間,底下軍營燃起三縷狼煙,跟著東、南、西三方,俱有三縷狼煙相應。

不多時,呼啦啦奔來百十個餘人。這些人身穿奇服異裝,攜帶著各式各樣的兵器,男女老幼、高矮俊醜混雜其中,既有和尚道士,也有俊男麗人,與宋土人士大為不同。

只見一個大和尚縱身飛上剛搭建的高臺,朗聲道:“阿彌陀佛,諸位大駕光臨,辛苦、辛苦!”

人群中閃出兩個紅衣喇嘛,皆長須飄肩。左邊的道:“大日金佛,若非瞧在你老情面,咱們天山雙煞也不至日夜兼程,遠赴這江南之地。”

谷梁飛鶴哈哈大笑,道:“兩位兄臺,少時暢飲幾杯。”

左首一人邁前兩步一抱拳,道:“谷梁大哥,咱們昆侖八大金剛也到了。”

谷梁飛鶴撫髯道:“多謝,有勞幾位了。”

右首一個瘦如竹竿的老和尚,也跨至臺下,道:“谷梁兄,你的龍虎十象功足以傲視天下,區區幾個雁蕩蟊賊,還須我等出手麽?”

谷梁飛鶴雙手合十道:“元辰師弟,你此言差矣,那展南征不但被江南俠士尊為武林盟主,精通各門派武功,更有上千名刺衛死士跟隨,我輩豈敢小窺?”

話音剛落,又一個肥頭大耳的和尚道:“大日金佛,早聞你的龍虎十象功天下無敵,與道教的《古文龍虎經》秘籍,並稱南北武學雙絕。老衲不才,此番想討教幾招。”

谷梁飛鶴眉頭一皺,暗付:“瞧眼前這般局面,已不能空言善罷,勢必定要施展幾招,震懾一下他們的氣焰!”便諾了聲阿彌陀佛,道:“原是廣成大師,既然如此,恕老衲莽撞無禮,請上來罷。”

廣成大師道:“得罪!”人影一晃,業已落在他的身邊。

谷梁飛鶴冷哼一聲,道:“大師的羅漢拳號稱少林一絕,老衲早有耳聞。咱們同為朝廷效力,也不必為此傷了和氣。那邊有兩顆大樹,各擊三掌何如?”

廣成大師扭頭掃了一眼,不屑道:“何須三掌,老衲一掌便能攔腰打斷。”

谷梁飛鶴躍下高臺,走到大樹前,道:“大師先請。”

廣成大師口中陡然發出低吼,忽地一掌拍出。

只聽‘嘭’的一響,大夥再聚目瞧時。

左邊那株雙人合抱的大樹,竟呼嘯著飛出數丈開外,骨碌碌滾墜懸崖,良久方聽轟隆一聲。而地上只留下約莫三尺高的半截樹幹,切折處甚為平整。

谷梁飛鶴頷首道:“羅漢七星,步走丁丁。左搬右沖快如風,左右流星奔當胸。上不架,低不攔,中心捶,變八卦,兩手不離懷,神鬼不敢來。拳眼腰腳練四星,腳步丁丁要進身。頭要正勢要穩,摔發松肩莫因循。羅漢神打世間無,招疾如電快如風,倒翻風火回身腿,偷步倒踢顯奇功。搖身晃膀似蛇行,鬼頭探腦見虛盈,流行輕快如走冰,兩腳出入如坐騎。馬上馬下,便是肩肘腕胯膝。又雲:兩腳出入如坐騎,兩腳輕快如走冰。不錯、不錯!”

廣成大師傲然道:“大日金佛,請。”

谷梁飛鶴斜睨他一眼,走到右邊大樹下,只略微一提真元,展臂隨手打去。

眾人定睛一看,皆忍不住哄然大笑。那株大樹居然牢牢的長在那裏,屹立不動。

廣成大師進前端詳一會兒,忍不住伸指輕輕一點。驟聞‘哢嚓嚓’巨響,大樹居然齊根而斷。

大夥大驚失色,慌一齊擁上前低頭去看。只見大樹經脈已碎成粉屑,止餘樹皮尚完好無缺的包裹在外。

廣成大師額頭不由沁出汗珠,誠惶誠恐道:“大日金佛果然名不虛傳,老衲佩服之至。”

谷梁飛鶴笑道:“大師繆讚矣,你我均屬佛門弟子,應知天下武功,道教玄經才是本源。那展南征熟習《玉皇真經》與《紫薇玄經》兩大道教秘籍,更得前朝俠侶展思君、李玉茹夫婦真傳。咱們想要勝之,絕非易事。”

廣成大師卑躬屈膝著,道:“此言恕老衲難以茍同,豈不聞天下武功出自我們少林麽?”

谷梁飛鶴搖了搖頭,道:“少林武功縱橫江湖數百年,絕頂高手輩出不窮,老衲膽子再大,也不敢惡意詆毀。然、你可知鎮寺至寶《易筋經》、《洗髓經》以及七十二絕技,等皆源自道教玄學?”

廣成大師皺眉遲疑片刻,道:“這、這個麽,老衲倒有些孤陋寡聞。”

谷梁飛鶴仰天大笑道:“來吖,擺酒設宴!”

有錦衣禁衛擡來十餘張木案,於臺前並列而放。跟著端上十餘只烤全羊,百十壇濃烈燒酒。

谷梁飛鶴伸手端起盛滿烈酒的瓷碗,朗聲道:“諸位,請!”

“請、請、請……”群雄隨聲附和道。

少頃,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廣成大師舉起桌上瓷碗,道:“谷梁兄,我敬你一碗。”

谷梁飛鶴哈哈大笑,道:“豈敢、豈敢,咱們共飲此酒。”

廣成大師‘咕咚’一飲而盡,抹了下油乎乎的肥厚嘴唇,道:“適才聞谷梁兄所言,本寺《易筋經》、《洗髓經》以及七十二絕技,等皆源自道教玄學,此話當真?”

谷梁飛鶴撫好長須,道:“你們少林寺《易筋經》秘籍,實乃道家練氣的一種玄經。據《漢武帝內傳》記載: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其中之意,便是此書的奧妙所在。那時咱們佛教被中土人士稱為‘浮屠教’派,還尚未傳入華夏。直至東漢明帝時,賜楚王英詔言其: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才得以進入華夏。漢元壽元年,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博士弟子景盧以浮屠經,但究為何經,已失傳無聞。永平年間,遣使至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經》書,方為佛法傳入中土之始,彼時只是以長安、洛陽為主,波及彭城周邊等地。當時民眾初始以為,不過乃一種神仙方術。佛教為了傳教,也順言稱老子化胡、去教化胡人了。故漢桓帝後來將黃帝、老子和佛陀同祀,把沙門視同方士: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廣成大師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易筋經》早在漢朝前業已出現。那《洗髓經》與七十二絕技,又當怎講?”

谷梁飛鶴又飲下一碗烈酒道:“這《洗髓經》麽,相傳後魏李明帝太和年間,印度達摩來華傳教,於河南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後少林寺僧人在修繕達摩大師面壁處時,偶得一鐵盒,盒中藏有《洗髓》、《易筋》兩本經帖,故傳言曰:《洗髓經》為達摩祖師所創。但其中多為道家揭語,和道教修身養性之法。如其中《元氣·無始鐘氣篇》曰:宇宙有至理,難以耳目契。凡可參悟者,即屬於元氣。咱們佛門沒有甚麽元氣之論,只談六識、八識等說。”

廣成大師不禁頷首,道:“谷梁兄,此二經中土人士又從何而來?”

谷梁飛鶴道:“我也不得其詳,只聞家父曾聽雲龍子言:此二經自華夏‘導引術’而來,經華夏始祖‘巫舞’發揚,至春秋戰國時期,已為養生家所必習。《莊子·刻意》雲: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漢書·藝文志》、《黃帝雜子步引》、《黃帝歧伯按摩》等,俱有這些武功招式註釋分解。可見此二經俱來自中國①遠古世外高人,並非佛教所創。”

廣成大師讚道:“谷梁兄非但武功無人能敵,更滿腹經綸、博才多學!我大元朝能得大國師之材,真若如虎添翼!”

谷梁飛鶴長嘆一口氣,道:“可惜,老衲卻無機緣習得此二玄經。”

廣成大師嘿嘿一笑,附耳道:“這有何難……”

谷梁飛鶴邊聽邊不住頷首,臉上緩緩露出欣喜神態。

安子衣只覺得素然無味、睡意朦朧,不大會兒竟靠在樹幹上昏然而寐。

——————————

①釋:據考證,中國一詞來自於商周時期。如《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為“國中”,還不是真正指國家。稱國家的“中國”一詞,在戰國諸子書中已屢見不鮮。如《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