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338章 種子

關燈
第1338章 種子

王惠風道:“這園子被燒以後兩年荒蕪,梅樹似乎都被燒死了,可沒想到三年前水災一過,這梅園的梅樹一下發出新芽,只半年的時間便長滿枝頭,當年冬春便盛開,一園的臘梅和紅梅。”

“到今日,梅園已經連續三年冬天開花,陛下說這是上天給與百姓的福音,不該圈起來自賞,除偶爾需要圈起來舉辦宴會外,其餘時候都放開予百姓們共賞。”

王惠風看向斷壁上大火燒過的痕跡,“陛下還說,留著這斷壁殘垣,讓世人謹記和平來之不易,警醒當政者,勿辜負百姓,讓天下再陷戰亂,也提醒世人,當以和平為共識。”

瑯琊王妃等人驚訝,忍不住嘆道:“陛下聖明。”

瑯琊王妃參加完賞花宴回家,就忍不住和丈夫道:“景文雖是大丈夫,但與陛下比起來依舊差上許多,勿怪我們江南落敗。”

景文是瑯琊王的字,夫妻倆感情好,瑯琊王妃私下一直叫他的字。

瑯琊王:……

他早已知道自己不如趙含章,但好好的,為何要提起這事?

這一次去賞花宴,瑯琊王妃捐了十匹錦緞,王惠風當場將錦緞售賣,所得的錢會單立一個賬單,這筆善款主要用於育善堂的吃、穿,以及春耕所需的農具、畜力以及種子等。

種子不僅包括五谷種子、菜種,還有雞苗、鴨苗、鵝苗等。

育善堂是收容孤寡、落難之人的場所,以失去庇護的孩童為主,他們和華國其他的百姓一樣,有三年義務教育的權利。

但這其中還有很多達不到這個年齡,或者已經上過三年學不能更進一步的孩子。

朝廷已經盡量將政策傾向他們,可他們的日子依舊過得艱苦。

朝廷有規定,年滿十六的少年,不管男女都要離開育善堂,到時候他們會分得田地,種子和部分農具,然後落戶安家。

要想將來日子過得好,他們要趁著在育善堂的時間裏多學習技能,多累積錢財。

華國還是以農業為主,學習的技能和積累的錢財自然也以農業為主。

趙含章也深知這一點,因而時不時的派司農寺去育善堂裏指導。

洛陽的司農寺負責洛陽的育善堂,各地的育善堂自有衙門裏的司農寺負責,這是全國性的命令。

孩子們會從司農寺官員那裏學到比一般農民身上更精細的選種、育苗、漚肥、除草和除蟲的方法,除此外,他們還能跟司農寺的官吏學習修理農具,基礎的木工,以及畜牧上的知識。

厲害的孩子,還能學到一些治理畜牧病害的方法。

司農寺得到了西涼送來的一批棉花種子,和他們手中的一混,便超過了撥來種植棉花的皇莊數量,於是經過商議,他們決定放出一部分種子給百姓種植,推廣棉花一事也可以慢慢展開了。

王惠風提前得到了消息,她就想拿這筆善款購入一部分棉花種子,交給育善堂種植,如此等到明年入冬,育善堂就有一批棉被和棉衣了。

育善堂裏還有些只有兩三歲大的孩子,他們受不得凍,一凍就風寒,這個時代,風寒是難治之癥。

王惠風一開口,司農寺的官員便同意為他們留出一部分的棉花種子來,還貼心的問道:“王總管可要為育善堂買一些我們司農寺培育出來的稻種,我看育善堂東郊的那部分水田極肥沃,那裏引水也方便,我們新培育出來的洛陽東五號已經種植過兩年,挑選出來的種子飽滿粒大,都是從最長的稻穗上挑下來的。”

王惠風不動如山,“你們司農寺的種子比市面上的貴。”

“這可是我們司農寺最新培育的種子,自然要貴一點的,不過要是育善堂所購,我們可以低一些。”

王惠風:“比市面上的低多少?”

司農寺:“……給您低一成如何?”

王惠風道:“育善堂自己也留有稻種,雖然未必有司農寺的高產,但穩定,不會出現忽高忽低,或其他的問題。”

官員連忙解釋,“王總管,這顆洛陽東五號說是持續兩年,其實已經研究五年了,是我們沈正卿來洛陽投奔陛下後就開始培育,到今年已經很穩定,絕對不會出現種子不穩定的情況。”

王惠風:“我沒在朝廷上聽沈如輝推過這顆種子,提的最多的是一顆叫洛陽南二號的種子。”

“哎呀,那顆種子不適合洛陽,那是給江南和荊楚一帶的多雨地方培育的,母種就是從荊州來的,那顆種子抗澇,株高,王總管,下官以前落難時曾被育善堂救治過,在裏面待過三個月,我坑誰也不會坑育善堂啊。”

王惠風一聽,上下打量他,“你就是被石勒大軍嚇得失語,兩個月連自己名字都記不起來,卻因為預言了好幾場天氣被傅尚書破格錄取為官的姜雷公?”

姜生憋屈的道:“是下官。”怎麽每個人都只記得他嚇得失禁失語的事?

也不看看當年他是從哪兒逃出來的。

他是從石勒大營的俘虜營裏逃出來的啊。

俘虜營是外面的人給它的美稱,實際上,石勒的俘虜營是糧食庫,他能趁亂逃出來很厲害的好不好?

就算是現在回想,他還是忍不住打寒顫。

姜生道:“您要是不信我……”

“我信你,種子我買了。”王惠風和他談價錢和購進的量。

此時,沈如輝也在和趙含章介紹他們今年挑選出來的稻種和麥種。

司農寺培育出來的種子並不會直接進入市場,這是為了避免種子出現意外情況,造成民間大範圍的減產。

而且,民間百姓其實更信任自己留的種子。

之前幾年,要不是他們沒有種子,也不會種植朝廷給的種子。

反正魏晉和漢時,朝廷有支助的種子時,他們都是領回去吃了,然後種植自己留的種子。

也就這幾年很多百姓沒有糧種,甚至連糧食都沒有,這才會領朝廷給的種子。

這倒是讓他們養成了一個較好的習慣,會試探性的播種朝廷分發下來的種子了。

民間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度上升了不少,這也得益於趙含章堅持不懈的讓學堂和衙役到鄉間宣傳各種政策。

今年戶部和司農寺聯合統計了一個數據出來,民間人均種植稻子和麥的畝數上漲,一直占據榜首的粟大量下降,到目前為止,只占了耕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