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縣學考校
關燈
小
中
大
第61章 縣學考校
日頭愈發毒辣, 氣溫也一日賽一日的高,可也掩不去青年們激動的心。
上課頭天晚上,陸元鴻和宋越興奮的失眠了, 在床上翻來覆去。夜色裏, 杜長蘭嘆了口氣,將被子拉過頭頂。
次日, 陸文英同杜長蘭一行人結伴而行, 給他們講述。
縣學占地頗大,學裏教職人員, 有教諭二人,由舉人充任。另設訓導四人, 則是本地很有經驗的廩生和秀才。
他們經過空曠的平地, 陸元鴻和宋越明顯激動,陸文英戳破他們的幻想:“那裏雖是騎射場。奈何馬無好馬, 弓無好弓。”
教導他們的師傅也是懶懶散散, 學不到什麽東西去。
杜長蘭點點頭,這些課目是朝廷設立, 但設立之後怎麽實施就不好說了。朝廷總不能派人來巡查這種細枝末節。
騎射場之後是長方的木屋,透過窗戶細縫,隱約可見裏面的琴具。
陸文英臉上有了點笑容:“琴師傅是位寬厚的夫子。”
如此, 杜長蘭心裏有數了。
小路兩側間或栽種林木,眾人往樹蔭下躲,你擠我我擠你,似在玩鬧。
陸文英往縣學西北方一指:“那裏是食堂和浣衣之處。”而後手腕一轉,指著東方最大的屋子:“那裏是主教室, 可同時容納上百人。”
縣學沒有分班,所有學生都在主教室念學。每人進度不一, 所以學生根據先生們的排課表,決定自己去不去上那堂課。
兩位教諭的課,人數基本是滿的。但教諭來的並不勤,一周僅講兩次課,每次小半日,且兩位教諭輪換著來。
訓導講的內容更基礎,很適合陸文英和崔遙,兩人當初跑的可勤了,刮風下雨也不敢落下。
陸文英細細講述,不知不覺一行人到了主教室,屋內做了小半人,杜長蘭他們偷偷從後門進入教室,落座後樂了:縣學教室竟然跟現代大學的教室差不多。
崔遙坐在杜長蘭身側,四處張望付令沂的身影,可惜沒瞧見。
他問斜前方的錢秀才:“錢兄,跟你同院的付令沂呢?”
錢秀才淡淡道:“令沂另尋他處了。”
崔遙偷偷翻白眼,他覺得付令沂屬兔子的,咋這麽會找洞鉆捏。
杜長蘭不以為意,不管付令沂是主動還是被動離開,都與他們無關。
周圍愈發多的人,只因上午是姜教諭的課。
一盞茶後,一名五十上下的老者進屋,崔遙低聲道:“他是姜教諭,為人嚴苛。”
嚴秀才是嚴厲,但也通人情。姜教諭則開口規矩,閉口規矩。崔遙很是怵他。
姜教諭一眼掃過,註意到教室裏添了新面孔,他問:“誰是杜長蘭?”
杜長蘭起身行禮:“學生見過先生。”
姜教諭將巴掌大的泥壺往桌上一放,冷冷道:“老夫且問你,若一縣突遇洪災,百姓流離失所,何解?”
眾人微驚,這是策論題,杜長蘭剛考上秀才,哪裏懂這個?
姜教諭這是給杜長蘭下馬威,小三元又如何?在姜教諭這裏並無差別。
眾人或同情的望著杜長蘭,或幸災樂禍。
錢秀才也在看笑話,這種救災策論,他們答過沒有一百,也有七十了。但杜長蘭卻是剛來。
崔遙他們暈暈乎乎,陸文英微微蹙眉,不明白杜長蘭哪裏得罪姜教諭了,如此給人難堪。
杜長蘭不慌不忙:“先生,學生愚鈍,且有一套流程,望您莫笑。”
姜教諭冷嗤。眾人心驚,姜教諭縱然嚴苛,但對一名新生如此疾言厲色,也是少見。
杜長蘭視若無睹,敘述道:“一,安撫百姓,疏散人群至高處。”
人群寂靜,豎起耳朵。
“二,尋找洩洪處,不叫縣中洪水匯集。待洪水退了,一面潑灑白灰,熏染艾草,防治疫病,一面加強巡邏,防治小人。”
“三,洪水之後房屋倒塌,地面毀壞,急需人力修繕,且受災百姓等侯救援,學生以為,以工代賑可解。五歲以下,六十以上者,可無償分發粥米。”
姜教諭捋了捋胡須,神情緩和,其他人也有些驚訝,杜長蘭的流程簡明扼要,可行性非常高。
洪災之後最怕疫病和民亂,杜長蘭直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了。這可以說是一份完美的答卷了。
然而杜長蘭還有“四”。
清越的聲音在偌大的教室流淌,“學生私以為,可減少商稅,引商賈往來…”
姜教諭頓時沈了臉,杜長蘭話鋒一轉,“售賣糧種,鼓勵百姓農業,相信不日就能恢覆往日熱鬧。”
姜教諭看了杜長蘭一眼,“坐下罷。”
之後姜教諭未再提問其他人,而是講《戰國策》,一講就是小半日,待晌午教諭離去,眾人三三兩兩離去。有人經過杜長蘭身邊時,多看了他一眼。
陸元鴻低聲道:“長蘭,姜教諭為啥針對你?”
“不過提問而已,哪裏就針對了。走罷,去吃午飯。”杜長蘭結束話題。
但他大概猜到原因了。怪只怪若河縣六年沒出過小三元,於是杜長蘭就變得矚目。
所以姜教諭出於好奇,要他一份縣試答卷算不得難。
他就說嘛,旁的不考就考水患治災,估計是縣試時,他給前縣令拍的馬屁戳姜教諭的眼了。
唔,如果新縣令也看了去……
看了就看了,不是什麽大事,頂多惹了新縣令的厭,但只要杜長蘭自身立得住,想來是無事的,左右他又不在新縣令手下做事。
杜長蘭不知,縣學上午發生的事,晌午也擺在新縣令案前。
“哈哈哈,看來上任縣令是個喜歡聽好話的。杜長蘭倒是圓滑,天生該混官場。”
也是他之前想岔了,若杜長蘭是個只會溜須拍馬之徒,也過不了府試,更遑論院試。如此揣摩人心,真不似小地方的書生。
此事有了結果,新縣令也就棄之一邊了。
縣學裏,眾人吃過午飯,大部分學生回到自己住處,溫習上午教諭所講文章。杜長蘭麻利的洗過飯碗,提議去藏書室瞧瞧。
從前只學四書五經,如今考上秀才後得學經史了。他在李府見過不少史書,但以李府之力,也有小部分書籍殘缺。
不知縣學裏的藏書室是何光景。
藏書室在主教室和食堂中間位置,占地不大,也就二十來個平方,安不下桌椅更坐不住人。是以學生們領取對牌,將書籍帶回住處謄抄或翻閱。
然而這都是有時限的,如果期限之內不還書,或者書籍破損,視情節嚴重而定,1——3月不得再借。
陸文英他們直奔心儀書區,杜長蘭環視一圈,《史記》和《漢書》都是熱門書籍,如今架子空空。
不遠處陸文英嘆道:“又晚了一步。”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借閱《春秋》。
相比史書的受擁躉,農書和算書門可羅雀。
杜長蘭隨意拿了一本《周髀算經》翻了翻,一看就是一刻鐘,崔遙喚他,他才放下書。合上時杜長蘭瞧見頁面邊緣有些殘損。
若說算書還有學生翻閱,書架最裏面最下面整齊放著的書籍卻是落了灰。
《夢溪筆談》《考工記》 ,皆是古代的“工”具書,卻被人視為奇淫巧技,在讀書人之間備受冷落,但這些東西才是發展生產力的好書。
杜長蘭忍不住嘆氣,適時陸元鴻興奮的跑過來:“長蘭,我們運氣真好,剛才有人還了《左傳》,叫我們遇上了。”
一盞茶後他們離開藏書室。臨走前杜長蘭回首,日光明烈,映的空空的架子泛著木頭獨有的潤澤,卻照不進藏書室最深處的角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日頭愈發毒辣, 氣溫也一日賽一日的高,可也掩不去青年們激動的心。
上課頭天晚上,陸元鴻和宋越興奮的失眠了, 在床上翻來覆去。夜色裏, 杜長蘭嘆了口氣,將被子拉過頭頂。
次日, 陸文英同杜長蘭一行人結伴而行, 給他們講述。
縣學占地頗大,學裏教職人員, 有教諭二人,由舉人充任。另設訓導四人, 則是本地很有經驗的廩生和秀才。
他們經過空曠的平地, 陸元鴻和宋越明顯激動,陸文英戳破他們的幻想:“那裏雖是騎射場。奈何馬無好馬, 弓無好弓。”
教導他們的師傅也是懶懶散散, 學不到什麽東西去。
杜長蘭點點頭,這些課目是朝廷設立, 但設立之後怎麽實施就不好說了。朝廷總不能派人來巡查這種細枝末節。
騎射場之後是長方的木屋,透過窗戶細縫,隱約可見裏面的琴具。
陸文英臉上有了點笑容:“琴師傅是位寬厚的夫子。”
如此, 杜長蘭心裏有數了。
小路兩側間或栽種林木,眾人往樹蔭下躲,你擠我我擠你,似在玩鬧。
陸文英往縣學西北方一指:“那裏是食堂和浣衣之處。”而後手腕一轉,指著東方最大的屋子:“那裏是主教室, 可同時容納上百人。”
縣學沒有分班,所有學生都在主教室念學。每人進度不一, 所以學生根據先生們的排課表,決定自己去不去上那堂課。
兩位教諭的課,人數基本是滿的。但教諭來的並不勤,一周僅講兩次課,每次小半日,且兩位教諭輪換著來。
訓導講的內容更基礎,很適合陸文英和崔遙,兩人當初跑的可勤了,刮風下雨也不敢落下。
陸文英細細講述,不知不覺一行人到了主教室,屋內做了小半人,杜長蘭他們偷偷從後門進入教室,落座後樂了:縣學教室竟然跟現代大學的教室差不多。
崔遙坐在杜長蘭身側,四處張望付令沂的身影,可惜沒瞧見。
他問斜前方的錢秀才:“錢兄,跟你同院的付令沂呢?”
錢秀才淡淡道:“令沂另尋他處了。”
崔遙偷偷翻白眼,他覺得付令沂屬兔子的,咋這麽會找洞鉆捏。
杜長蘭不以為意,不管付令沂是主動還是被動離開,都與他們無關。
周圍愈發多的人,只因上午是姜教諭的課。
一盞茶後,一名五十上下的老者進屋,崔遙低聲道:“他是姜教諭,為人嚴苛。”
嚴秀才是嚴厲,但也通人情。姜教諭則開口規矩,閉口規矩。崔遙很是怵他。
姜教諭一眼掃過,註意到教室裏添了新面孔,他問:“誰是杜長蘭?”
杜長蘭起身行禮:“學生見過先生。”
姜教諭將巴掌大的泥壺往桌上一放,冷冷道:“老夫且問你,若一縣突遇洪災,百姓流離失所,何解?”
眾人微驚,這是策論題,杜長蘭剛考上秀才,哪裏懂這個?
姜教諭這是給杜長蘭下馬威,小三元又如何?在姜教諭這裏並無差別。
眾人或同情的望著杜長蘭,或幸災樂禍。
錢秀才也在看笑話,這種救災策論,他們答過沒有一百,也有七十了。但杜長蘭卻是剛來。
崔遙他們暈暈乎乎,陸文英微微蹙眉,不明白杜長蘭哪裏得罪姜教諭了,如此給人難堪。
杜長蘭不慌不忙:“先生,學生愚鈍,且有一套流程,望您莫笑。”
姜教諭冷嗤。眾人心驚,姜教諭縱然嚴苛,但對一名新生如此疾言厲色,也是少見。
杜長蘭視若無睹,敘述道:“一,安撫百姓,疏散人群至高處。”
人群寂靜,豎起耳朵。
“二,尋找洩洪處,不叫縣中洪水匯集。待洪水退了,一面潑灑白灰,熏染艾草,防治疫病,一面加強巡邏,防治小人。”
“三,洪水之後房屋倒塌,地面毀壞,急需人力修繕,且受災百姓等侯救援,學生以為,以工代賑可解。五歲以下,六十以上者,可無償分發粥米。”
姜教諭捋了捋胡須,神情緩和,其他人也有些驚訝,杜長蘭的流程簡明扼要,可行性非常高。
洪災之後最怕疫病和民亂,杜長蘭直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了。這可以說是一份完美的答卷了。
然而杜長蘭還有“四”。
清越的聲音在偌大的教室流淌,“學生私以為,可減少商稅,引商賈往來…”
姜教諭頓時沈了臉,杜長蘭話鋒一轉,“售賣糧種,鼓勵百姓農業,相信不日就能恢覆往日熱鬧。”
姜教諭看了杜長蘭一眼,“坐下罷。”
之後姜教諭未再提問其他人,而是講《戰國策》,一講就是小半日,待晌午教諭離去,眾人三三兩兩離去。有人經過杜長蘭身邊時,多看了他一眼。
陸元鴻低聲道:“長蘭,姜教諭為啥針對你?”
“不過提問而已,哪裏就針對了。走罷,去吃午飯。”杜長蘭結束話題。
但他大概猜到原因了。怪只怪若河縣六年沒出過小三元,於是杜長蘭就變得矚目。
所以姜教諭出於好奇,要他一份縣試答卷算不得難。
他就說嘛,旁的不考就考水患治災,估計是縣試時,他給前縣令拍的馬屁戳姜教諭的眼了。
唔,如果新縣令也看了去……
看了就看了,不是什麽大事,頂多惹了新縣令的厭,但只要杜長蘭自身立得住,想來是無事的,左右他又不在新縣令手下做事。
杜長蘭不知,縣學上午發生的事,晌午也擺在新縣令案前。
“哈哈哈,看來上任縣令是個喜歡聽好話的。杜長蘭倒是圓滑,天生該混官場。”
也是他之前想岔了,若杜長蘭是個只會溜須拍馬之徒,也過不了府試,更遑論院試。如此揣摩人心,真不似小地方的書生。
此事有了結果,新縣令也就棄之一邊了。
縣學裏,眾人吃過午飯,大部分學生回到自己住處,溫習上午教諭所講文章。杜長蘭麻利的洗過飯碗,提議去藏書室瞧瞧。
從前只學四書五經,如今考上秀才後得學經史了。他在李府見過不少史書,但以李府之力,也有小部分書籍殘缺。
不知縣學裏的藏書室是何光景。
藏書室在主教室和食堂中間位置,占地不大,也就二十來個平方,安不下桌椅更坐不住人。是以學生們領取對牌,將書籍帶回住處謄抄或翻閱。
然而這都是有時限的,如果期限之內不還書,或者書籍破損,視情節嚴重而定,1——3月不得再借。
陸文英他們直奔心儀書區,杜長蘭環視一圈,《史記》和《漢書》都是熱門書籍,如今架子空空。
不遠處陸文英嘆道:“又晚了一步。”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借閱《春秋》。
相比史書的受擁躉,農書和算書門可羅雀。
杜長蘭隨意拿了一本《周髀算經》翻了翻,一看就是一刻鐘,崔遙喚他,他才放下書。合上時杜長蘭瞧見頁面邊緣有些殘損。
若說算書還有學生翻閱,書架最裏面最下面整齊放著的書籍卻是落了灰。
《夢溪筆談》《考工記》 ,皆是古代的“工”具書,卻被人視為奇淫巧技,在讀書人之間備受冷落,但這些東西才是發展生產力的好書。
杜長蘭忍不住嘆氣,適時陸元鴻興奮的跑過來:“長蘭,我們運氣真好,剛才有人還了《左傳》,叫我們遇上了。”
一盞茶後他們離開藏書室。臨走前杜長蘭回首,日光明烈,映的空空的架子泛著木頭獨有的潤澤,卻照不進藏書室最深處的角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